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在课堂上善于抓住一些突发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课堂实录 时间:2020-05-09

【www.myl5520.com--课堂实录】

利用网络影视资源对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篇一:在课堂上善于抓住一些突发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利用网络影视资源对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网络影视资源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影响力。本文从网络影视资源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述其对当代学生的深刻影响,并对利用该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对策,为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使用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网络;影视资源;思想道德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一切教育的成功都是德育的成功”,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课改”理念的更新和学校教育条件的改善,学校德育教育传统方法正面临新的挑战,遭遇发展的瓶颈。通常的学校德育方式即是教师对学生的说教,以训诫的口吻,要求学生服从、忍让、遵守我们预设的规则,忽略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网络影视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引发着观念的变革,推动着文明的演进。而好的网络影视资源在德育工作中却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往往比一般的文字作品更形象,比一般的说教更生动。好的艺术作品形象地诊释人生与做人的道理,惩恶扬善,寓教于乐,易于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正如鲁迅所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所以,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好这些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

一、影视的特征

影视资源是指以电影和电视为载体的多媒体综合性文化,可以是电影、电视,也可以是网络上一段几分钟的视频。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声画结合,亦静亦动,与传统文化相比,影视具有鲜明的特征:

1.视听直接、形象而生动。影视文化以其直接、真实、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记录事态、传播信息,让人们从直观化的视听形象中得到真切的认识和感受。

2.艺术形式多样。影视运用现代光电技术,兼容语言、音乐、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的特性,并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形态之中,使其在运动的影像中,

得到更突出的发挥。同时,影视还包括了如新闻报道、专题讨论、科技片、故事片、系列片、电视散文等多种式样。影视文化的兼容性使它成为综合性手段得以全方位展示的文化载体。

3.传播快捷而广泛。影视文化及时、快速而同步传播,而且已经极其广泛地介入家庭之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4.内容丰富而影响深远。影视文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既能给人以娱乐,让人身心愉悦轻松,又能警醒世人,让人反思自省惭悟。

二、网络影视资源在德育工作中的优越性

1、运用影视资源进行德育教育,丰富了德育内容,拓展了德育途径,为师生构建一个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平台,让师生倘佯其中,耳濡目染、修身养性,在悄然无声中汲取道德养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运用网络影视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利于实现德育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注重道德理性向注重情感体验的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由他律要求向培养自律的转变。将原先由教师说教的要求,变为引导学生观片,在观片的过程中学生情感与片中主人公发生共振,从而体会道德要求,变“理性德育”为“感性德育”,观片后,学生还可以结合电影主题议一议、写一写、想一想„„主动将电影的影响引向深处,改“单一课堂德育”为“全时空德育”。

三、网络影视资源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处在信息时代,在电影、电视、网络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影视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远远大于书本的影响。网络影视素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1.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革命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像反映中国人民抗战热情和爱国热情的影片如《太行山上》《我的长征》,反映革命领袖青年时代学习和生活的《恰同学少年》《我的法兰西岁月》,反映中国革命处在艰难岁月的《井冈山》《长征》,还有反映革命时期共产党人英雄形象的《彭雪枫》《铁道游击队》等。通过这些影视剧,使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理想与激情、光荣与梦想、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他们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

2.通过网络影视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以及当今国情,有利于学生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比如《中国史话》、《汉字五千年》、《故宫》、《复活的军团》等就是更好的再现了中国曾经的强大与辉煌,比如《天云山传奇》、《山乡书记》、《美丽村庄》、《高考1977》、《云下的日子》等影片,就是更好地讲述了中国小康社会发展的历程,现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借助网络影视,使学生了解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加深对我国当今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便更好地为复兴中华而努力。

3.通过网络影视让学生了解社会,明辩明非,知荣辱,培养他们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在社会转型期,蚊蝇随户开而入,泥沙借清流而下,庸俗附风雅而存。知荣辱、明是非是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完善自我人格的坚实基础,也是当代学生为人处事、走向社会的一门必修课程。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由于影视作品能够直观通过影视语言,将书本上比较抽象的口号化解为具体的内容,因而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如《今天我休息》、《青春之歌》、《雷锋》、《焦裕禄》、《任长霞》等,就“以小见大”,折射出公民道德素养与时代发展同步提高的思想闪光。同时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社会热点视频,如“小悦悦事件”、“彭宇案”、“三聚氰胺”、“房姐”、“表叔”等新闻事件,让学生明白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文明导向,一个人应该有一个人做人的道德操守。

4.通过网络影视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亲情、友情、感恩等思想品质的教育

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团结协作观念较差、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所以应该加强对学生意志品格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崇善、趋美,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电影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来表达思想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润物细无声”,能触动其心灵深处的情感,促使学生的品行不断进步。

例如影片《跑出一片天》是近年来鲜有的亲情励志电影,本片以“燃烧梦想”为主题,诙谐中不失温情,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但是因为触碰到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平凡的经历,不平凡的伤痛,而变得真实、深刻、感人,记录着过去,折射着现实。

为了增强学生的意志,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隐形的翅膀》。那故事发生在壮美的内蒙古草原上。15岁的花季少女志华失去了双臂。志华的母亲经受不住这惨剧的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志华非常痛苦,想自杀了结一切,但是爸爸妈妈的爱唤醒了她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她异常坚强地奋斗着。 为了增强学生对亲情的理解,组织学生观看电影《Big Fish》。在爱德华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终于获得了儿子的尊重和理解,威尔最后为父亲讲述了一个将会是很真实的故事,爱德华将会在深爱着他的亲人的环绕中安详地逝去。

此外还有《我的名字叫可汗》《阿甘正传》《成事在人》 《死亡诗社》《听见天堂》等影片可供学生观看。这些影视剧,既真实生动又感人至深,影片中主人公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等美德为学生提供了鲜明的参照,无形中提醒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抛弃自己的理想,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以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对待学习、友情和生活,最终学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亲情意识、学习品质等都得到了强化,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宽。

5.有利于对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

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要开设和办好未成年人专栏或专题节目„„让未成年人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抵御犯罪的能力。”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离不开相应的法制教育。由于影视教育本身具有的动态影像特点,较其他的教育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平时德育工作中可以利用《今日说法》、《社会与法》、《法治在线》、《第一线》、《庭审现场》等电视栏目,以及网络中的一些法制视频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总之,运用影视节目承担法制教育任务,是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6.有利于开展学生的自我教育

处于心智发展期的青少年学生,在接受正面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渴望得到教师、同学以及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利用摄录像设备已经普及的有利条件,及时将学生成长历程的片断记录下来,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发现亮点,肯定进步,体

现“皮格马里翁效应”,就较容易使教育成效得到巩固,延伸合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的人生发展轨迹。

四、利用网络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制定观片计划。

1.常规观片:固定每周或每两周观看电影,主题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学校德育工作总体安排来确定。

2.临时安排观片:根据政治时事、重大节日、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通知指示确定德育主题进行观片。

(二)具体实施过程

1.观片前,需要教师精选影片,要把影片从头到尾看一遍,对于难理解的情节、铺垫性的情节或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情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随意性。著名人才学家雷祯孝教授提出 “不要让学生看所有的电影,要所有的学生看最好的电影。”因此,需要教师从众多的影视资源中进行精挑细选,选择那些适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并且提前编制好观影提纲,先向学生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时代背景、国家、民族情况,提示可能出现的疑问。

2.观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影片进行赏析,结合观影提纲观看电影,并对影片进行分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挖掘影片所蕴含的真善美,更深刻地把握影片主题。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观影点拨,或提示,或解答,以免学生看完后仍摸不着头脑。

3.观片后,学生写观后感、谈观看影片的体会这个环节必不可少,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组织座谈会、辩论会、撰写观后感,引导学生把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一遍遍表达自己的感受,就会一次次体验影片中的真善美,教师再适时进行点播和提升。

4. 教师要做好一些细节性工作,确保影片的播放质量。(1)播放之前,教师要明确说明观看影片的要求(如纪律方面的要求,要写观后感之类的要求),让学生有问题意识,从而可以集中精力看电影;(2)教师要提前做好播放电影所需的多媒体等的检查工作(如:声音质量、画面质量等),确保影片观看的质量;

(3)考虑到课时限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播放影片所需的时间,有时,教师需要对影片进行剪辑。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宋伟良
篇二:在课堂上善于抓住一些突发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慈埠小学---------------宋伟良

个案展示:

问题行为介绍:我班有一个学生王浩,在课堂上坐不住,和其他学生交头接耳,就是不听老师的讲课,不参与学生的讨论,没事就看窗外的景物,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教师和他谈心,他也不回应教师的任何问题。

发现闪光点:在一次班中清理卫生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学生异常卖力,而且也不像其他学生一样偷奸耍滑,将分得的卫生清理的干干净净,一丝不苟。看到这里我发现这个孩子有一股不认输,干事一丝不苟的的劲头,我就在班会上表扬了他,同时又借题发挥,说如果这位同学能将此种干劲用到学习上,学习成绩一定能大幅度上升,一定能学好。

由于这一次的表扬,我发现这个学生在以后的上课中比以前认真了许多,于是我就和他谈心,并对他近期的表现再次提出表扬,没有想到的是他问我,“老师,我还能学好吗?”我在吃惊之余,也感到自己吝啬的表扬对他产生的震动如此之大,同时也震撼了我。后来我也不断的和他谈心,没想到他竟然向我袒露了自己的心声。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反思:这个学生就是由于以前受到教师批评的多,而受到的表扬几乎没有,从而养成了自卑的性格,同时对任何事都不关心。封闭了自

我。

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教学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方案
篇三:在课堂上善于抓住一些突发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在课堂上善于抓住一些突发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课题资料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要求,认真执行习总书记去年六一前后和去年春节团拜会关于“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系列指示精神,教育部关工委申报获批了《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通过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策略和评价等,从而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在全国开展,教育部关工委决定在教育系统启动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朱马小学家庭教育课题小组积极响应教育部关工委的号召,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申请立项的子课题《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已被获准立项,批号为BEA140076B221。通过该子课题的研究,探索家庭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方法、策略和评价等,从而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家长德育观念淡薄在课堂上善于抓住一些突发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孩子的成长教育也从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转变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兼重的状态,家庭表现出了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教育意愿。但是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却走进了一些误区。

(1)过于偏重物质投入而忽视了精神支持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顾此失彼现象:竭尽全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认为只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给予孩子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各种培训班以及补习班比比皆是,而家长无论是否符合孩子自身的特点,竭力支持孩子参与其中,却忽略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有不少家长自己没有实现梦想, 就把孩子当做圆梦的工具,

从而忽视了对孩子自身远大志向的培养,盯着眼前的“实惠”,只顾赚钱,创造物质基础,不考虑孩子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状况极易导致子女情绪不安、压力过大、创造力差、内向、自我封闭等心理状态,虽然家长意愿较好,但若不符合孩子的成长意愿,做出类似于拔苗助长的行为,只会使孩子做出消极回避行为,偏离正常的健康成长轨道。

(2)重视智力教育,忽视道德教育

在现有的教育制度和社会观念影响下,孩子的培养是否成功取决于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是否上了好大学,大多数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位才是道德品行。

只要孩子学好功课,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家长认为就是达到了目的。从而导致了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的忽视。由此可见,在以智力教育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中,道德品质教育基本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3)家庭教育与学校主流教育冲突。学校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而家长却往往做出负面的表率作用,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破坏传统美德、抵触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出现“5+2=0”的结局。

2.家庭德育内容匮乏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涵盖面广泛,然在今日这种信息发达,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少年儿童难免从中学习不好的东西,传统道德的积极因素逐渐淡化,导致家庭德育内容的匮乏同时,独生子女以及留守儿童这两种人群的道德观念尤为薄弱。父母的过分溺爱容易导致独生子女滋长拜金、享乐思想以及自私自利的坏毛病。而留守儿童多数由祖父母辈的照顾,更无从对其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就出现了家庭道德教育匮乏的现象。

3.家庭德育方式简单

家庭德育方式是灵活多样的,随机性强。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家庭更注重智育的培养,导致家庭德育方式的简单化。为数不少的家庭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还是存在着说教多、身教少,重惩罚、轻鼓励,重围堵、轻引导的倾向。另外,在遇到孩子做错事时,大多数家长采取的方式极端化,有些在课堂上善于抓住一些突发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直接打骂,这是对孩子身体上的摧残,有些家长则采取冷落孩子进行“心罚”的惩罚方式,认为这种从心灵到情感上使孩子产生挫折的方式要比在肉体上惩罚孩子高明一些,但事实上这种不注重交流的教养方式很有可能事与愿违,给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

(二)课题研究价值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起点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就家庭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强调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必须倡导正确的育人观和成才观,引导广大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孩子在道德品质、文明言行上作表率。要在孩子心中从小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帮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形成美好心灵,长大后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未成年阶段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所以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是同步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从家庭教育的内容看,家庭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了公德教育、审美教育,包括了对未成年人在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

俗语有约:“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长是价值观念的传递者,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成员之间能否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对孩子身心发展、心理、品德、血液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和子女朝夕相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具有行为上的示范性。在家庭成员的相处和交往中,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对

于学校来说,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来说,更基础、更直接、更有效。

2.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利国利民,市场经济推动建设,但是,金钱至上、恶性竞争、个人主义等思想也迅速蔓延,形成东西方文化冲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挑战,国家利益、民族传统、社会责任等受到冲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修身养性、爱国主义等备受冷落。多元价值并存,跨文化沟通等还会长期存在,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得到伸张和弘扬;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接班人;所以,今天的中国急需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传统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强调要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重要环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理论

学生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学校是主要阵地,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背景和底色。实际上,就人接受教育的全过程来看,家庭作为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导师。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承担着养育和教育的责任,在中国,这一点更加鲜明和突出。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撑。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始终把“以德育人”摆在头等重要的位臵,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相当的渗透性、完全的生活性等特点,因而家庭的德育功能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更大、效果更好,影响更深。其次,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的指引。在家庭教育中,德育又常常被家长们忽略。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家庭教育重担,是每一位对子女未来抱有美好期望的家长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学校开展的“家长课程”则是规范和促进家庭教育改革的有利保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和完美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资源,调动一切教育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马卡连柯儿童教育理论

马卡连柯,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和作家。他在后期很关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儿童教育讲座》及其他三篇有关家庭教育的讲话,包含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许多有独到见解的宝贵的教育思想。

3.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一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育经验,并写下了很多教育著作,以极大的热情论述了青少年和谐发展的问题。他提出的许多儿童教育思想和方法包含哲理,其科学性和哲理性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许多学习和借鉴意义。

4.家庭中心模式教育理论

家庭中心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为低收入家庭所设的补偿计划,目的是改善处于不利环境中的幼儿的发展和结果,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水平。家庭中心模式是一种亲子学习模式,强调家长与幼儿共同游戏,共同学习,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5.颜之推的道德教育

颜之推(529—595年),北齐文学家。著《颜氏家训》一书,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颜之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是以孝悌等人伦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树立仁义的信念为主要任务,以实践仁义为最终目的。他教育子女为实践仁义道德的准则,应不惜任何代价,以至牺牲生命。他认为立志尤为重要,士大夫子弟只有确立远大的志向、理想,才经得起任何磨难,坚持不懈,成就大业。他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他教育子女以实行尧舜的政治思想为志向,继承世代的家业,注重气节的培养,不以依附权贵、屈节求官为生活目标。

二、问题的界定

历史教学怎样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篇四:在课堂上善于抓住一些突发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历史教学怎样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历史课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完成中学历史任务目的的需要。与其他课程相比,历史教学在向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涉及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的政治教育的内容,把它转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特点,谈谈笔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考与实践。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素质修养的传统,因此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必不可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仁爱。孔子在回答他的学生樊迟问时说:“仁者爱人。”指人与人之间要亲爱。孙中山提倡“博爱”,陶行知先生提倡“爱满天下”。具体地讲,就是要仁爱待人:同情、体谅、关心他人;宽容大度:能容人,有度量;诚恳磊落:为人真诚开明,光明磊落,做正人君子。

2、道义。这里的“道”是指社会准则,做人的原则和某些政治主张。“义”是提正义,是人们的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道义,就是坚持原则,坚持正义,合规中矩。它包括:志向高尚,为崇高的理想而百折不挠;以义取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扶正祛邪,主持正义,同邪恶势力作斗争;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3、礼仪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我国是礼仪之邦,应大力提倡,继承好的传统。它要求学生做到:孝悌, “孝为德之本”;谦恭,谦虚谨慎,恭敬辞让;信用,“言必信,行必果”。4、和睦。要教会学生善于自我控制,注意人格修养,不偏激,不走极端,以此来调适心态和人际关系,这在当今社会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对比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比如,用精忠报国的岳飞同诬陷忠良的秦桧相对比,可以使同学们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拿二战后几乎处于同一起点的中国和日本的今天相对比,可以促使同学们去思考其中的奥秘,激起他们建设祖国的豪情;拿祖国的昨天与今天相对比,可以使同学们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美好的明天更需要我们去开创;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一方面拿红军与国军对比,称赞红军战士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再对比作战环境,红军尽管在天上有敌人的飞机轰炸,地上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仍然冲破敌人重重封锁,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另一方面,红军长征开始时,国民党军队无论在数量和武器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但由于纪律松散,军心涣散,内部不团结,最后注定要失败。这样一对比,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严明是取得胜利的有力保证。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的社会性表现为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我在历史课的教学中,紧密地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471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