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特异种质创新研究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说明

教学相关 时间:2020-04-20

【www.myl5520.com--教学相关】

查新项目科学技术要点和查新点的填写与案例
篇一:特异种质创新研究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说明

查新项目科学技术要点和查新点的填写与案例

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应充分反映出查新项目的概貌,简述项目的背景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主要技术特征、技术参数或指标、应用范围等相关技术内容。(切忌与主要技术内容无关的空泛叙述以及修饰性、广告性宣传用语) 一 科学技术要点的撰写

对各种目的的查新,从写法上要有所侧重:

1. 立项查新报告应概述项目的国内外背景,拟研究的主要科学技术内容,要研究解决哪些问题,达到的具体目标(指标)和水平。博士生论文开题查新属于此类。

2. 项目鉴定查新应简略说明项目的研究背景,介绍项目的主要科学技术特征,已完成项目与现有同类研究、技术、工艺相比所具有的新颖性所在,主要创新点,体现项目科学技术水平的数据和量化指标。

3. 科学研究类项目应简要地说明项目所在领域的背景、发展趋势,阐明研究的意义、学术水平、主要创新和优点。

4. 专利申报项目应阐明项目的主要技术特征或权项范围,与现有(专利)技术的比较,突出项目的创新内容。

5. 开发类项目(产品、技术)应简述其用途、功能,介绍能反映其技术水平的主要工艺(技术组合)、成分、性能指标等数据,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参数对比,项目已达到的规模(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及效益。

6. 申报科技成果奖励项目应说明项目的国内外背景、基本原理和技术指标、与同类研究相比项目达到的水平、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

二 查新点和查新要求的撰写

1 查新点是技术要点中要求查证新颖性的部分,即体现该项目新颖性的全部技术创新点。查新点一般从技术要点中提取,或者是技术要点中技术关键的全部,但不要把查新项目中的一般特征列为查新点。

查新点是查新人员拟定检索词和制定检索策略以至对比分析和判断新颖性的依据,写法上要精练明确,条理清楚。有多个新颖性查证要求的项目,要以1、2、3来标记查新点,逐条列出,以便在查新结论中,分别针对每一个查新点作新颖性结论。

2 查新要求可按下列方式(或其他方式)表述,如:

(1)对本查新项目(查新点)的新颖性作出判断。

(2)查找国内外是否有与本项目相同或类似的研究或技术。

(3)查找国内外有关本项目的科技文献和专利报道,并根据检索结果作出对比性结论。

(4)查新委托人提出的其他要求。

三 案例

案例1

项目名称:甘蔗光合性能的遗传分析及高光效、高生物量多用途育种材料选用 查新目的:科研立项

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

1. 甘蔗生物量和光合性能的遗传规律(遗传变异、配合力)的研究;通过F1代实生苗不同生育期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建立高光效、高生物量多用途育种程序。

2. 甘蔗叶绿体基因组分子标记、高光效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调控研究,提取不同光合性能

甘蔗品种的叶绿体基因组DNA,经PCR扩增、电泳分离和紫外线检测等,筛选与光合性能密切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构建甘蔗光合性能叶绿体基因组的RAPD分子标记图谱;同时开展光合性能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成功地克隆了甘蔗光合作用中的两个基因rbcs和pepc,利用这两个基因作为探针检测逆境胁迫下甘蔗光合基因的表达差异。这两个高光效基因还构建了适用于不同目的的表达载体。

3. 甘蔗光合性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光合午休及低温、干旱胁迫下光合荧光参数变化)研究,

研究指出C4植物甘蔗品种基因型不同而存在“光合”午休差异,系统研究了逆境胁迫下甘蔗叶绿素荧光特性。

4. 甘蔗高光效、高生物量多用途(能源、饲料)品种(育种材料)选育。通过活体检测、

叶片角度指数、叶宽和生物量测定,从实生苗、中间材料和高光效种质中以净光合速率、生物量、角度指数、分蘖力为指标筛选出福农98-0402、Q70、Co8338、福农98-3406、福农95-1630等20个生物量高、光合效率强、生长势好的高生物量多用途甘蔗育种材料。 查新点:

特异种质创新研究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说明。

1. 甘蔗生物量和光合性能的遗传规律(遗传变异、配合力)的研究。

2. 甘蔗叶绿体基因组分子标记、高光效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调控研究。

3. 甘蔗光合性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光合午休及低温、干旱胁迫下光合荧光参数变化)研究。

4. 甘蔗高光效、高生物量多用途(能源、饲料)品种(育种材料)选育。

查新要求:要求检索国内外是否有相同内容的文献和成果报道;把检索结果与查新点进行对比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作出判断。

案例 2

项目名称: 海藻硫酸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

查新目的: 科研立项

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

海藻硫酸多糖是从褐藻中分 离 提取出的一种天然多糖,以往研究证实对多种病毒具有一定的抗性作用。本项目拟研究其对抗流感病毒和乙肝病毒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查新点与查新要求: 查国内外是否有海藻硫酸多糖抗流感病毒和肝炎病毒的研究报道。

四、其他

关键词选择的注意事项:

a. 检索词是否覆盖查新点;

b. 检索词的不同表达方式是否找全;

c. 注重专业词的选择;

d.不可忽略缩写词。

合理组配检索式的注意事项:

a.正确把握查全率与查准率;

b.避免检索结果为零;

c.合理使用位置算符和逻辑算符;

d.规范检索策略式。

选择数据库的注意事项:

a.最好选择综合资源的数据库;

b.选择某个专业相对的综合类专业数据库;

c.开题查新市场信息方面的资源不可忽略;

d. 注重检索范围的时间性。

948项目指南-2012
篇二:特异种质创新研究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说明

附件2:

948项目指南

一、项目目标

按照“跟踪前沿、提升能力、集成引进”的总体思路,坚持“产业导向、突出创新、集成配套、衔接联合”的原则,重点围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技术引进工作。进一步加大境外生物资源的系统引进力度,着重开展重大产业转型技术、前瞻性高新技术、应对全球挑战技术的集成引进,强化农业科研新理念、新方法的引进,拓展和深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项目实施,促进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加快新兴战略产业培育,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综合能力和核心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二、支持的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

(一)农业生物资源引进领域

优质特用新品种与材料。重点针对优质、特用、高效的产业需求,引进和发掘粮食、经济、园艺等农业植物、畜禽等农业动物新品种与材料,以及食用菌等微生物资源。

抗逆生物种质资源。重点针对抗逆减灾、稳产高效的农业需求,引进与发掘抗(耐)水分、温度、盐碱等逆境,抗病虫

等有害生物的作物种质资源,有研究与利用潜力的野生生物资源。特异种质创新研究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说明。

特异生物种质资源。重点针对拓展农业生物功用的需求,围绕专用、药用、生物质能源、环境指示等用途,引进与发掘特异生物种质资源。

(二)重大产业转型技术引进领域

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化技术。重点针对我国农业装备现代化和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引进农业装备智能控制、动植物种苗工厂、现代物联网等技术,引进畜禽养殖、设施农业、农畜产品加工与贮运等成套技术装备和设施等。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针对农产品加工增值、增效的产业需求,引进农产品采后处理、分级分离、保鲜干燥、杀菌防腐、功能成分提取纯化、精深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等关键技术和体系。

农产品清洁生产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重点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引进农产品安全溯源和全程控制、有害因子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农产品产地质量控制、养分精确管理、废弃物循环利用新工艺、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等核心技术和体系。

农业节本增效技术。针对农业生产中资源利用效率、劳动和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引进节地、节水、节肥、节饲、节能等为特点的轻简化生产技术,高效田间管理、收获和加工技术,秸秆资源和畜禽粪便综合开发利用,低碳减排等关键技术和新

模式。

(三)前瞻性高新技术引进领域

重要功能基因挖掘与品种分子设计技术。针对动植物遗传育种中性状解析不够、基因资源缺乏的瓶颈问题,引进功能基因高通量克隆、复杂农艺和经济性状分子解析、植物品种分子设计等前沿技术。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前沿技术。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生物种业的培育需求,引进无标记转化、多基因高效共转化、基因删除、高通量快速筛选、转基因动植物和加工品快速检测技术等转基因生物育种前沿技术。

现代信息与精准农业技术。围绕我国农业精准化、信息化的需求,引进和集成农业资源环境精准监测、数字动植物、智能化动物养殖、精确施肥/施药、农业环境数字模拟、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与信息服务等技术。

农业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针对我国农业新材料技术落后的实际情况,引进高效新型农用原材料、可降解农膜、农业生物药物、绿色农业化学替代品等新材料、新产品和关键生产工艺技术。

(四)应对全球挑战技术引进领域

农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技术。针对我国气候变化农业应对技术的薄弱环节,引进农作物抗逆新品种和培育技术、节水与高效用水技术、抗逆减灾技术等。

重大生物疫情和灾害防控技术。针对我国重大生物疫情与

病虫草害对农业的威胁,重点引进其监测预警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与农艺防治技术、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控制技术,入侵和跨国(区)有害生物的防控技术等。

农业污染控制与耕地保育技术。针对我国农田面源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的生产问题,重点引进农田生态健康控制、耕地保育和质量提升、保护性耕作、农药减量化与残留修复、规模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等技术。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针对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薄弱环节,重点引进生物质燃料成型、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转化关键技术、生物质能源工厂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置等技术。

(五)农业科研新理念新方法引进和综合科技能力提升领域

农业科研新理念新方法。围绕我国相关科学方法与平台条件的薄弱与缺陷,引进、吸收与改进农业与相关学科研究的新理念、新方法,重点是农业生物组学、仿生学、绿色环境化学、污染控制、农产品安全与风险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等综合学科或领域。

国际合作能力提升。支持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支持我国科研人员与国际高水平专家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拓宽和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能力。

三、申报要求特异种质创新研究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说明。

(一)自由申报项目申报要求

由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根据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组织项目申报。项目申报单位根据2012年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自主拟定项目名称。每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限报3项,由省一级农业(畜牧、农机、渔业、农垦)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初审、汇总上报;农业部部属三院每院限报5项,由院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统一初审、汇总上报;其他农业部直属单位每单位限报1项;9所共建高校每单位限报3项。

原则上,自由申报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申请国家财政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万元,引进费用占总经费比例不得低于50%。

(二)提升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能力项目申报要求 面向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其依托单位为项目申报单位,支持开展国际合作能力提升、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构建、农业科研新理念新方法相关的引进工作。

要求相关实验室有长期的国际合作基础、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团队。根据各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依托建设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数量,申报限额如下:5个实验室以下的限1项,6-10个实验室的限3项,11-20个实验室的限5项。

2011年已立项的此类项目,须提交2011年执行情况报告和2012年实施方案,经科技教育司组织评审后,择优继续支

黄颡鱼扩繁及无公害养殖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三:特异种质创新研究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说明

黄颡鱼扩繁及无公害养殖技术开发成果

转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 总 论

1特异种质创新研究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说明。

一、申请项目概述

本项目已有核心技术是黄颡鱼种质选育与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及无公害养殖技术。本次申请中试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黄颡鱼繁殖的“三率”和转食苗种培育成活率,实现模式化苗种生产,开展无公害养殖。创新点是某湖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采用投喂天然饵料生物与开口人工饲料相结合方法进行转食育苗、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进行从亲鱼培育至鱼种与成鱼养殖等技术的创新。该成果居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可广泛在黄颡鱼繁养殖业、池塘和大水面养殖中应用。中试成功后,可有效解决黄颡鱼转食苗种供应的“瓶颈”问题,提高养殖效益,对推动黄颡鱼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预计目标

(一)总体目标

1、计划投资额: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近期已完成投资50万元,尚需新增投资(项目执行期内)2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9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万元)。新增投资中,项目单位自筹150万元,需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无偿资助100万元。

2、项目完成时的成果熟化程度:项目完成后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呈规范化、模式化。项目后续期,可完全按照该技术标准放大规模进行推广应用。

3、项目结束时达到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 黄颡鱼选育与繁殖技术主要技术指标:选择某湖黄颡鱼,培育亲鱼4500公斤(雌鱼100克以上、雄鱼150克以上,雌雄性比1:1.2),每尾雌亲鱼怀卵量5000粒以上,产卵量达2500粒以上,受精率达90%以上,孵化率达90%以上。

(2)转食育苗技术指标:将卵黄苗进行专池人工转食培育,在8—12个日龄时进行转食驯化,经30—40天的培育,鱼苗的规格可达4cm以上,育苗平

2

均成活率达70%以上。生产4cm以上转食鱼苗1000万尾以上。

(3)冬片鱼种培育技术指标:将经人工转食驯化的4cm以上鱼苗转入鱼种池和鱼种网箱中进行培育,池塘亩放养3-4万尾、网箱每平方米放养3000尾,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经4—5个月养殖,可生产8—10cm的鱼种,池塘亩产达30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达25公斤,鱼种总产量达425万尾,平均成活率达85%以上。

(4)无公害养殖经济技术指标:池塘亩放8—10 cm鱼种40—5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放养8—10cm鱼种4—5公斤,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按无公害标准养殖,经6—8个月的饲养,池塘亩产500公斤、网箱50公斤/m2,生产成鱼200吨、后备亲鱼10吨,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品质达到出口要求。

4、中试后可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中试后,该项目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中试后,每年可生产4cm以上黄颡鱼1000万尾,其中可向社会提供500万尾;可向社会提供后备亲鱼10000公斤;生产8—10cm鱼种425万尾,其中向社会销售200万尾;生产商品鱼200吨。本项目向社会提供的亲鱼、鱼苗和鱼种,经社会繁殖和养殖每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人数200余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空间。至2007年可直接按项目标准化技术放大5倍生产规模,在短期内可形成产业化经营,对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要的作用。

(2)经济效益:中试达产年可实现产值554万元,新增利润82.43万元,新增税收71.52万元。

(3)生态效益:项目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型的繁、养殖项目,整个养殖过程完全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要求进行, “三废”排放均符合标准,对环境不但不造成污染,还可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03年6月—2003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

3

本阶段主要利用已采集的某湖黄颡鱼亲本2500公斤和已投资建设的繁殖与苗种培育设施,进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尚需购置实验仪器和检测设备(含电脑)49台(套)件、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生产4cm转食夏花650万尾以上(其中250万尾用于销售,400万尾用于自养)。本阶段共需落实资金4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1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25万元(销售25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0.1元计算)。

第二阶段目标:( 2003年7月—2003年1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

本阶段需新增投资159.8万元,用于技术研究开发,购置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鱼种网箱100个(800平方米)、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活鱼运输车一辆,新建亲鱼与鱼种培育池100亩、流水产卵池10个(300平方米)、自流式孵化池400平方米、工厂化鱼苗培育池100个(1600平方米)。可生产8—10cm鱼种340万尾(100万尾用于销售、240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培育后备亲鱼5000公斤;建立无公害养殖池塘100亩、网箱200个,利用上一年生产的120万尾鱼种,开展无公害养殖,生产尾重90克以上的商品鱼1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共需落实资金259.8万元(从上一阶段的销售收入、企业自有资金和国家无偿资助资金中解决),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9.8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77万元(销售冬片鱼种100万尾、后备亲鱼5000公斤、商品鱼100吨)。

第三阶段目标(2004年1月—2004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

本阶段需新采集或选育亲鱼2000公斤,形成具有繁殖能力的亲鱼4500公斤,购置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生产4cm夏花苗种1000万尾以上(其中500万尾用于销售,500万尾用于自养)。共需落实资金5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1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销售50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0.1元计算)。

4

第四阶段目标:(2004年4月—2005年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

本阶段需培训技术工人20人(次),利用自有水库和池塘开展网箱和池塘养殖鱼种与成鱼,购置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池塘养殖鱼种60亩、成鱼100亩,网箱养殖鱼种100箱、成鱼200箱。生产4cm夏花1000万尾,8—10cm鱼种425万尾(200万尾用于销售、225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85%以上;培育后备亲鱼10000公斤;利用上一年生产240万尾鱼种,生产无公害商品鱼2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需投入固定资产资金4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共需落实资金204万元(从上年度和上一阶段的销售收入中解决)。

(三)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1、计划投资额

项目计划投资额300万元,其中近期已完成投资50万元(用于亲鱼采集、亲鱼与鱼种池、流水产卵池、流水孵化池、实验楼等生产实施的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前期技术开发投入等)。尚需新增投资250万元。新增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190万元(用于新建亲鱼与鱼种培育池、产卵与孵化设施、工厂化鱼苗培育池,采集亲本,购置实验仪器及检测设备、供气及配套设备、增氧机与投饵机等生产设备、鱼种和成鱼网箱、活鱼运输车等),铺底流动资金投资60万元。

2、项目单位负责完成新增投资情况

由项目单位负责完成的新增投资资金到位时间表

5

可研报告-黄颡鱼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
篇四:特异种质创新研究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说明

1 word版可编辑

第一章 总 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本项目已有核心技术是黄颡鱼种质选育与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及无公害养殖技术。本次申请中试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黄颡鱼繁殖的“三率”和转食苗种培育成活率,实现模式化苗种生产,开展无公害养殖。创新点是鄱阳湖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采用投喂天然饵料生物与开口人工饲料相结合方法进行转食育苗、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进行从亲鱼培育至鱼种与成鱼养殖等技术的创新。该成果居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可广泛在黄颡鱼繁养殖业、池塘和大水面养殖中应用。中试成功后,可有效解决黄颡鱼转食苗种供应的“瓶颈”问题,提高养殖效益,对推动黄颡鱼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预计目标

(一)总体目标

1、计划投资额: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近期已完成投资50万元,尚需新增投资(项目执行期内)2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9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万元)。新增投资中,项目单位自筹150万元,需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无偿资助100万元。

2、项目完成时的成果熟化程度:项目完成后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呈规范化、模式化。项目后续期,可完全按照该技术标准放大规模进行推广应用。

3、项目结束时达到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 黄颡鱼选育与繁殖技术主要技术指标:选择鄱阳湖黄颡鱼,培育亲鱼4500公斤(雌鱼100克以上、雄鱼150克以上,雌雄性比1:1.2),每尾雌亲鱼怀卵量5000粒以上,产卵量达2500粒以上,受精率达90%以上,孵化率达90%以上。

(2)转食育苗技术指标:将卵黄苗进行专池人工转食培育,在8—12个日

2

龄时进行转食驯化,经30—40天的培育,鱼苗的规格可达4cm以上,育苗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生产4cm以上转食鱼苗1000万尾以上。

(3)冬片鱼种培育技术指标:将经人工转食驯化的4cm以上鱼苗转入鱼种池和鱼种网箱中进行培育,池塘亩放养3-4万尾、网箱每平方米放养3000尾,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经4—5个月养殖,可生产8—10cm的鱼种,池塘亩产达30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达25公斤,鱼种总产量达425万尾,平均成活率达85%以上。

(4)无公害养殖经济技术指标:池塘亩放8—10 cm鱼种40—5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放养8—10cm鱼种4—5公斤,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按无公害标准养殖,经6—8个月的饲养,池塘亩产500公斤、网箱50公斤/m2,生产成鱼200吨、后备亲鱼10吨,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品质达到出口要求。

4、中试后可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中试后,该项目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中试后,每年可生产4cm以上黄颡鱼1000万尾,其中可向社会提供500万尾;可向社会提供后备亲鱼10000公斤;生产8—10cm鱼种425万尾,其中向社会销售200万尾;生产商品鱼200吨。本项目向社会提供的亲鱼、鱼苗和鱼种,经社会繁殖和养殖每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人数200余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空间。至2007年可直接按项目标准化技术放大5倍生产规模,在短期内可形成产业化经营,对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要的作用。

(2)经济效益:中试达产年可实现产值554万元,新增利润82.43万元,新增税收71.52万元。

(3)生态效益:项目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型的繁、养殖项目,整个养殖过程完全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要求进行, “三废”排放均符合标准,对环境不但不造成污染,还可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xx年6月—xx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

3

本阶段主要利用已采集的鄱阳湖黄颡鱼亲本2500公斤和已投资建设的繁殖与苗种培育设施,进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尚需购臵实验仪器和检测设备(含电脑)49台(套)件、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生产4cm转食夏花650万尾以上(其中250万尾用于销售,400万尾用于自养)。本阶段共需落实资金4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1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25万元(销售25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0.1元计算)。

第二阶段目标:( xx年7月—xx年1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

本阶段需新增投资159.8万元,用于技术研究开发,购臵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鱼种网箱100个(800平方米)、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活鱼运输车一辆,新建亲鱼与鱼种培育池100亩、流水产卵池10个(300平方米)、自流式孵化池400平方米、工厂化鱼苗培育池100个(1600平方米)。可生产8—10cm鱼种340万尾(100万尾用于销售、240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培育后备亲鱼5000公斤;建立无公害养殖池塘100亩、网箱200个,利用上一年生产的120万尾鱼种,开展无公害养殖,生产尾重90克以上的商品鱼1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共需落实资金259.8万元(从上一阶段的销售收入、企业自有资金和国家无偿资助资金中解决),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9.8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77万元(销售冬片鱼种100万尾、后备亲鱼5000公斤、商品鱼100吨)。

第三阶段目标(xx年1月—xx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 本阶段需新采集或选育亲鱼2000公斤,形成具有繁殖能力的亲鱼4500公斤,购臵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生产4cm夏花苗种1000万尾以上(其中500万尾用于销售,500万尾用于自养)。共需落实资金5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1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销售50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0.1元计算)。

第四阶段目标:(xx年4月—xx年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

4

本阶段需培训技术工人20人(次),利用自有水库和池塘开展网箱和池塘养殖鱼种与成鱼,购臵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池塘养殖鱼种60亩、成鱼100亩,网箱养殖鱼种100箱、成鱼200箱。生产4cm夏花1000万尾,8—10cm鱼种425万尾(200万尾用于销售、225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85%以上;培育后备亲鱼10000公斤;利用上一年生产240万尾鱼种,生产无公害商品鱼2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需投入固定资产资金4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共需落实资金204万元(从上年度和上一阶段的销售收入中解决)。

(三)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1、计划投资额

项目计划投资额300万元,其中近期已完成投资50万元(用于亲鱼采集、亲鱼与鱼种池、流水产卵池、流水孵化池、实验楼等生产实施的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前期技术开发投入等)。尚需新增投资250万元。新增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190万元(用于新建亲鱼与鱼种培育池、产卵与孵化设施、工厂化鱼苗培育池,采集亲本,购臵实验仪器及检测设备、供气及配套设备、增氧机与投饵机等生产设备、鱼种和成鱼网箱、活鱼运输车等),铺底流动资金投资60万元。

2、项目单位负责完成新增投资情况

由项目单位负责完成的新增投资资金到位时间表

第二章 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一、 简述

5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359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