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下列农业基础设施,属于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是

文秘知识 时间:2019-01-26

【www.myl5520.com--文秘知识】

下列属于国务院规定的西部大开发重点任务的是( )。 A.加快基础设施建
篇一:下列农业基础设施,属于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是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农村基础设施
篇二:下列农业基础设施,属于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是

八、农村基础设施

十七大报告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相关概念】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

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包括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种类别

参照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法规文件,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四个大类。

1、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指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

2、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指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3、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指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种苗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

4、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指有益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

【现状概括】

一、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例如新疆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近10年期间,新疆累计投入134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5万公里。截止目前,新疆已有国道主干线8条、省道66条、县级公路600多条,通车总里程达到14.7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达到9.8万公里。基本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国道干线为主骨架,环绕两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穿越两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横贯天山、连接南北疆的干支线公路运输网络。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新疆有火车站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5.1%,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36.6%,能在一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占84.4%,通公路的村占87.6%。其中,有二级公路通过的乡镇的比重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能在一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3个百分点。2008年,新疆共实施了1584个农村公路项目,建设里程1.1万公里,改善了60个乡镇、900个建制村的通行条件,416个建制村实现了通公路,200多万农牧民从中直接受益。今后5年新疆交通建设预计将投资1200亿元,建设公路5万多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将成为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农村水利建设整体发展较快,部分地区有待提高。

例如北京农村水利建设发展较快,山区水利富民工程成效显著。北京是一个水资源极为匮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北京同时也是一个多山的城市,山区面积达1.0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的61%。山地自西、北、东三面环抱北京,西部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部属燕山山脉。山区行政区划包括7个区(县),有山区、半山区乡镇84个,村委会1674个,人口156万人。其中市定边远山区乡镇48个,955个村委会,65.6万人口。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农村水利经历了1949-1956年的恢复建设阶段,1957-1965年的农村水利大发展阶段,1966-1978年的巩固提高和加强配套阶段,1979-1988年的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阶段,以及1989-2000年的以效益为中心、综合治理、全面发展的阶段(《北京市“十五”时期水利发展规划》2004年)。尤其是1997年10月,针对严重干旱制约山区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北京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市山区水利富民工程规划(1998-2000年)》,山区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止到2000年年底,共完成五小水利工程3.5万处,井站塘坝维修配套工程2255处,灌区改造工程20处,解决抗旱灌溉面积210万亩,实现了山区百万农民人均一亩抗旱灌溉粮田,一亩抗旱灌溉果园的“双一”目标。山区以水为主的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农民致富步伐加快,山区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三、农村供电供水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例如北京农村地区供水供电能力有大幅提高。1985-2001年,北京农村的灌溉面积一直稳定在32万公顷左右的水平,由于北京走的是“大都市、小郊区”的道路,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加之经济开发建设增加了非农用地的需求,耕地面积的减少,使得2002年和2003年农村灌溉面积大幅下降。在农村用电方面,除了2001年大幅增加之外,自1985年以来,农村用电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1998年北京开始实施第一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总投资12.47亿元,到2001年年底工程基本结束。原国家计委批准的北京第二期农村电网工程总投资达25.6亿元,从2002年开始,计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1座,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3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5座,改造35千伏变电站35座。二期农网建设工程完成后,有力地改善了北京农村的电网结构,增加了供电能力,能够满足农村地区5-8年用电负荷增长需要;有效地解决了供电结构不合理、供电能力差、供电可靠率低等问题。

由于北京农村分为平原、山区和半山区三类地区,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供水、供电能力也存在差别。同样以通州区为例,改革开放以来,通州区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到1995年,全区拥有变电站17座,还有西南区域热电厂等供电设施,供电比较充足,年用电量为6.3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2.9亿千瓦小时,农业用电1.2亿千瓦小时,照明用电9900万千瓦小时。通州第二水厂的建成,提高了卫星城的供水能力,日供水量达到3.7万吨。

北京现有少数民族乡5个,少数民族村109个。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民族乡村经济比较落后,而且发展不平衡,连生活饮水都存在困难。从2002年起,北京市政府设立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拨出600万元为民族乡村打井修路,解决村民的饮水困难问题。近年来,北京市民委先后投入资金137万元,打井10眼,维修水塔(水窖)2座,为12个民族村改造了饮用水,解决了13369人的吃水问题。同时,为7个村修建了护村坝、塘坝和引水配套工程,为3个村进行了农田地下低压线路改造。

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所加强。

例如新疆地区加大了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兴建了一批校舍,各地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新疆拥有乡镇小学和普通中学5772所,乡镇中小学在校学生数达224.4万人;职业教育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乡镇拥有职业技术学校106所,在校学生达到2.9万人。

新疆在文化、卫生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广泛投入资金,建立图书馆、卫生所和

下列农业基础设施,属于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是。

购买医疗器械等设施,使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和就医环境有了保障。新疆89.4%的乡镇拥有图书室(文化站),17.1%的乡镇拥有体育场馆,8.7%的乡镇建造了公园。与第一次农业普查相比,乡镇拥有的文化生活基础设施所占比重分别提高了3.2、4.2和6.0个百分点。村文化基础设施方面,12.9%的村拥有体育健身场所,42%的村拥有自己的图书室及文化站,比重也相应地提高了6.1和9.7个百分点。

新疆的卫生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目前,新疆57.2甲。的农村有卫生室,43.7%的村的医生有行医资格证书。新疆乡镇共有1085个医院、卫生院,医生人数达1.79万人,与第一次农业普查相比,乡镇医院、卫生院增长了37.7%,医生人数增加了2倍。

【存在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够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各级政府切实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资力度,先后启动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村文化阵地和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工程等。但是,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虽然绝对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并不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回收期长、效益低,造成了一般民间资本不愿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相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力度还很薄弱,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据统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226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8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仅占10.4%。

二、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设施尚不完善

近些年,中央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条件有所改善,但仍是低水平的。从发展农业生产的角度看,很多地方现有许多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老化失修、设施不配套;从改善农民生活的角度看,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尚存较大差距。在道路建设方面,路面硬化面积不够;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备,部分村内部的主要道路与乡村公路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与过渡。在供水方面,部分村庄水质、水压难以保证,而且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大部分村庄供水管网修建时间较早,管道早巳老化,亟需更换。

上述情况反映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依然落后,相当一部分基础设施的总量与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及配套的功能老化陈旧甚至失效的问题比较明显;等级化、现

代化、综合化、系统化程度较低;抵御大灾大害的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较弱。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现象

中央对农村的专项资金大多都投入到新建项目,对设施的后续管理与维护没有安排充足资金,而县乡级由于财政困难又无力承担,项目受益地方自筹资金也没有资金投入,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管理资金得不到切实保障。在资金上,缺乏维护的专项资金。各级政府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公路设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缺乏检修,经常出现有人建设、有人使用,却没有人管理的情况。如河流方面缺乏维护,导致河道淤积和污染严重,农田排灌设施老化;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桥不相配套;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人居环境设施本来就少,且大量设施损坏严重。

四、农村“一事一议”工作难以开展

“一事一议”是指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益事业等事务,遵循村民自愿、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共同受益、民主管理的原则,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属于本村村民集体所有,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使用的农村公共产品分配方式。“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农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和实现基础设施决策的自主性,有利于纠正乡村强迫命令和保证对基础设施使用过程的全程监督管理。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现有的制度、文化环境中,部分村级集体组织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决策组织者,按照“一事一议”制度进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时,限于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以及达成一致意见的时间过长、决策成本太高,极易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决策低效、甚至无效。

【改进对策】

一、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先行资本”,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和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务求抓出实效。

二、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要改变由政府、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机制。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

国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篇三:下列农业基础设施,属于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是

国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它不仅关系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关系着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长期竞争能力。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同于农产品价格支持对农民收入的间接补贴,也不同于直接支付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而是通过向农业或农村提供公共产品,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来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创造良好的环境。换句话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不是简单地向农业或农民“输血”,而是增强农业或农民自身的“造血”机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所涉支持来自政府计划并由公共基金或公共财政提供(包括已放弃的政府财税收入),而且所涉支持不应具有对生产者价格支持的作用,也不应具有对生产者或加工者提供直接支付的作用。

正因如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政策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成为各国或地区政府重点运用的一种国内支持手段。在中国,由于受到国家财政实力、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度小、效率低,已经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乏力、低效所造成的农业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已成为加剧中国农业弱质化、农民弱势化和农村生态环境恶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已成为完善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我国与巴西、印度一样,都是属于发展中大国,印度、巴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经验

1.巴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下列农业基础设施,属于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是。

为改善粗放的农业生产、开拓农业边疆以及为吸引私人资本和国外资本投资农业生产领域创造条件,巴西政府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成为其投资主体。

1.1注重引导民间资本和国外金融资本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直接投资是巴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如州际间的公路以及州际公路到各个农场之间公共道路完全由政府出资,除此之外,巴西政府以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等优惠措施来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如联邦政府为私人修建乡间公路提供低息贷款,甚至还为农场内部的道路建设提供一定的政府支持。为加快国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拓边疆,巴西政府还积极利用和引导国外金融资本投资国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

1.2以提高仓储能力、缓解交通瓶颈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巴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仓储设施、道路、水利灌溉、农村电气化等,井以仓储设施和道路为建设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仓储能力对保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巴西政府重视仓储设施建设,提高仓储能力。由于地广人稀,为便于扩大农产品出口,巴西政府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较大。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以后,巴西加快了农业边疆的拓展,为缓解开发这些地区的交通瓶颈,巴西实行“北方农产品出口长廊建设计划”和“北部地区灌溉计划”,以改善开发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基础设施为手段,调动民间资本开拓边疆的积极性。

2.印度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受财力等所限,印度农业基础设施长期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为改善这种状况,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绿色革命”带动下,印度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1.多渠道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财政实力有限,为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印度采取了以财政投资为主、私人投资为辅、金融机构配合的办法。联邦政府出资兴建农村电力、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堤坝、运河、灌渠等外部性强、工程投资规模大、一般私人投资难以独立承担的地表灌溉工程。安装水泵等中小型地下灌溉工程,由农民私人投资完成。另外,印度政府积极引导和利用金融资金,如为鼓励农民大力投资打井,充分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印度组织各级银行和信贷机构为打井提供优惠贷款,并对农村用电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业用电免税等措施,鼓励农民打井抽水、灌溉农田[2]。

2.2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印度非常重视改善农业生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修筑道路、开发地下水资源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之外,还尤为重视农村通讯网、电力网的铺设,以及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先进的、可再生能源

的开发和利用,以期通过农业电气化促进农业发展。印度还大力支持农业机械的发展。如实行农机具国内自给为主、进口为辅的政策,鼓励国内发展农机制造业,使得农机生产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农用水泵、收割机、脱粒机得到大范围普及。此外,印度还支持农产品市场设施建设和改善,如强化农村定期市场制度、为农产品主产区农民提供制冷储藏设备以及改善农村零售市场的管理和配置、大力传播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等。

二、经验比较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经验

1.1政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资主体。发展中国家主要以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建设投资大、外部性强、私人无力承担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灌溉设施等;

1.2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外资本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充。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依赖国家投入,面临社会资本投入不足问题,为此.有些发展中国家在财政投资之外,积极引导和利用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如巴西政府除了自己作为主要投资者外.还积极利用金融资本尤其是国外金融资本参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印度也注重发挥国家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鼓励私人(包括农民)将自己的积累投资于农业,完成农村大量小型农业基础投资,如小型灌溉机械、水泵、拖拉机等。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自的特色。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不同。如巴西为扩大出口重点投资交通和仓储,印度结合国内气候情况,在项目选择上,更注重水利灌溉、农村能源设施和道路建设。由此说明,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结合国情选择建设重点,以集中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农业发展瓶颈问题严重的基础设施方面。

三、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资乏力,政府在此方面的职能明显缺位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7.1%、“二五”时期的11.3%、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时期的17.6%、“四五”时期的9. 8%到“五五”时期的10. 5%。28年投资年平均高达11%左右,使得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增强。但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大幅度降低,且呈下降趋势:由“六五”计划时期的6.2%下降至“七五”时期的3.2%。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农业投入继续下降:1991~1995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3.7%、2.8%、

2.7%、2.4%、2.2%[3]。虽然“九五”以来,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有所增强,特别是1998年以来连续几年增发国债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逐步回升,1996~2002年,分别为3.7%、4.2%、

5.4%、6.7%、7.0%、6.8%、7.3%,但是比重仍然偏低,且没有达到改革初期的水平[4]。由此可见,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资乏力,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职能明显缺位。

1.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内部的投资结构不合理

1.2.1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向水利和林业倾斜,对农业投资不足。在中央财政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中,水利建设所占份额最多,林业和生态建设次之,农业在农林水三大行业中所占份额最小。如“九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农林水的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水利的达1049亿元,占63.77%,用于林业的达180亿元,占10. 94%,用于生态建设的为260亿元,占15. 81%,用于农业的为86.5亿元,仪占5.26%[4]。这种投资结构显然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对称。

12.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偏重生产领域,对流通领域的农业基础建设重视不足。对农业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1)农产品市场体系设施落后,信息服务更是严重不足;(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尚未建立。地区之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和发育缓慢;(3)农产品市场管理不善,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农用生产资料要素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坑农害农事件屡屡发生等。

1.2.3农业生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偏重大江大河治理,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支持不足。国家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农投资大部分用于农业水利建设。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在“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时期分别是53.8%、59. 6%、63. l%和63.4%。2001年以来有所降低,2001年为56.3%,2002年

为54.5%,但是所占比重仍高于一半[5]。而且.这些水利设施建设多集中在对外部性较高的大江大河的治理,对那些关系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的投入却偏小。此外,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农田改良等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也偏小。下列农业基础设施,属于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是。

四、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我国与巴西、印度一样,都是属于发展中大国,印度、巴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投资结构

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家J A.莫利特通过对若干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达国家多年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人均国民收入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下降0.6%,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就上升0.48%。因此,随经济发展,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应该呈上升趋势。按照维利斯?钱纳里的大国模型,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1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中,每年政府的财政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应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10%~16%左右。中国1953~1980年,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一直在10%以上,1982年下降到5%,1991年下降到4%,1994年下降到历史最低点2 .5%[6]。现在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1000美元,然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却低于10%。虽然我们不能按照国际经验标准来衡量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但是,中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偏低,已与经济发展大趋势相违背,而且也不符合中国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下发展农业的要求。因此,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中国如何能较有效地解决资金约束,优化资金配置,提高政策效应。

2.在政府继续发挥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从外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来看,各国或地区政府毫无疑问的都处于投资主体地位,同样中国政府也应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承担主要责任,并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稳定投入。鉴于中国正逐步加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工业化发展的基础瓶颈已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可考虑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增长速度。同时,采取以下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根据工程大小、收益范围以及区域经济差异等不同,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责权利,合理分担资金。

2.部分适合市场化运作的农业和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如市际、县际的公路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可在政府指导下,采用招标投标等方式让私人资本建设经营。3.进一步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投资能力。4.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受益对象明确,可通过政府的适当补贴来鼓励和引导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建设。5.在考虑妥善降低银行风险盼隋况下,加大金融支农力度;6.落后地区可积极争取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与援助等。下列农业基础设施,属于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是。

3.关注农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一方面要重视农业生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另一方面应安排资金投向流通领域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在产地建设农产品批转和处理中心、完善农产品市场、农村高速公路建设等。需说明的是,流通领域的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受益对象明确,更有利于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4.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按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中央主要负责大江、大河、大潮治理,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大型防护林带等对国民经济全局影响比较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一般性的工程主要依靠地方建设,加强地方的投资责任。2.进一步完善各部门之间的互相协助和互相制约机制,避免资金使用分散、资金外流、重复建设等问题。3.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搞好技术经济分析,科学决策。4.基础设施项目的安排要适应新情况做出符合客观需要的调整,优化农业投资结构,确定建设项目的优先顺序,根据轻重缓急,集中资金保重点,最大地发挥资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5.加强农业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检查、监督和审计。6.制定和不断完善农业投资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性文件,把农业投资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

马克思经典哲学语录并标明出处
篇四:下列农业基础设施,属于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是

1、 "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2、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3、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马克思

4、 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

5、 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

6、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马克思

7、 平行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 ——马克思

8、 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则把使最大多数人幸福的人称赞为最幸福的人。 ——马克思

9、 自由就在于遥把国家由一个站在社会之上的机关变为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 ——马克思

10、 "在现代社会中,资本是独立的并有其性格, 而一个活着的人是非独立的且没有性格的。In bourgeois society captial is independent and has individuality, while the living person is dependent and has no individuality. ——马克思 《Karl Marx》"

11、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马克思

12、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马克思

13、 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

14、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的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 ——马克思

15、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马克思

16、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卡尔·马克思

17、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马克思

18、 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人地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 ——马克思

19、 历史认不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 ——马克思

20、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

21、 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 ——马克思

22、 友谊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行驶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乌云和风暴,在这种情况下,友谊应该受到这种或那种考验,在这些乌云和风暴后,那么友谊就会更加巩固,真正的友谊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放射出新的光芒。 ——马克思

23、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24、 没有一个人反对自由,如果有的话,最多也只是反对别人的自由。可见各种自由向来就是存在的,不过有时表现为普遍权利而已。 ——马克思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立论》

25、 "诚然,世间上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处邹纹,都能引起我的生命中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 ——马克思 《致燕妮》"

26、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克思

27、 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马克思

28、 愚蠢庸俗、斤斤计较、贪图私利的人总是看到自以为吃亏的事情。 ——马克思

29、 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马克思

30、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马克思

31、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马克思

32、 让死人去埋葬和痛哭自己的尸体吧。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 ——马克思

33、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34、 艺术的才能独一无二地集中在几个人身上,艺术才能的泉源是广大群众,可是艺术才能在广大群众中被窒息,这全是劳动分工的结果 ——马克思

35、 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的研究的人,(闪$点情 话网)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

36、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这和一定量劳动所推动的生产资料成正比 ——马克思

37、 美丽的女性实际上是诗人,她能驯 ——马克思

38、 宗教是被压仰生物的哀叹,且它同等于没有灵魂状态下的心绪,是无情的世界的感情,也就是民众的鸦片 ——马克思

39、 杜渐防萌,慎之在始 ——马克思

40、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马克思

41、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 ——马克思

42、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马克思

43、 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薛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 ——马克思

44、 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马克思

45、 宗教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的颠倒的反映。 ——马克思

46、 劳动创造世界。 ——马克思

47、 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

48、 报刊是促进人民的文化和智育发展的强大杠杆 ——马克思

49、 人的需要,是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凭借那种手段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

50、 新闻要适合直接感兴趣的人口味 ——马克思

51、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践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

52、 供求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如果它们达到一致,那也只是偶然现象,所以在科学上等于零,可以看作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马克思

53、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54、 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马克思

55、 不真实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伪造不真实的事实,因此也就会产生歪曲和撒谎 ——马克思

56、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

57、 思考一切。 ——马克思

58、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 ——马克思

59、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马克思

60、 怀疑一切。 ——卡尔·马克思

61、 历史不认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 ——马克思

62、 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马克思

63、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马克思

64、 一定的社关系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决定的 ——马克思

65、 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当人还没有开始围绕自身旋转以前,它总围绕着人而旋转。 ——马克思

66、 实际上,没有一种社会形态能够阻止社会所支配的劳动时间以这处或那种方式调整生产 ——马克思

67、 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马克思

68、 权利,就它的本性而言,只在于使用同一尺度 ——马克思

69、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70、 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马克思

71、 没有义务的地方,就没有权利 ——马克思

72、 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豪不畏惧。 ——马克思

73、 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马克思

74、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

75、 我是个人,凡是合乎人性的东西,我都觉得亲切 ——马克思

76、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77、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马克思

78、 一代人就是一出有着四、五千名优 ——马克思

79、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是感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9486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