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以故文多不工

文秘知识 时间:2019-02-03

【www.myl5520.com--文秘知识】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篇一:以故文多不工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垝垣(guǐ) 倾慕(qīng) 罗衾(qīn) 长歌当哭(dāng) ....

B.屋椽(chuán) 机杼(zhù) 与会(yǔ) 羽扇纶巾(guān) ....

C.编纂(zuǎn) 伶俜(pīng) 殷(yān)红 低声悄(qiāo)语 ....

D.潺潺(chán) 蹊跷(qī) 歆羡(xīn) 吹毛求疵(cī)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参差 待价而估 班驳 树立典型

B. 艰苦 因循守旧 寂寥 沧海一粟

C. 赌博 计日成功 藉贯 甘之如贻

D. 裹腹 出奇制胜 震撼 合盘托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

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

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

C.同学们对如何用好《语文读本》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补充两点作为抛砖引...

玉吧。 .

D.张家界自有它独特之处,奇峰异岭,峰回路转,云雾弥漫,其景色之美,可谓出神入化,....

大有鬼斧神工之妙。

4.下列四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日前,新华社发表调查文章,认为“山寨春晚”是2009年初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山

寨春晚”的出现,“山寨”这个2008年的网络热词发生了语义学上的变化。

B.梅花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被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

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C.分析人士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失业率都居高不下,原因可能是由各行业的

雇主在确认经济复苏之前,不愿意增加雇员造成的。

D.体育教学和训练有自身的规律,但是很多体校教师为了短期能出成绩,过早地让青少年

接受专业训练,于是成为束缚他们未来发展的枷锁。

5.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

然。 , 。 , 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①④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日本人对节能“着了魔”

在许多国家,高涨的油价掏空了大家的钱包,甚至引发经济减速的担忧。但是,在日本,一位名叫木村公信的建筑师说,他一点也感觉不到这方面的压力。事实上,他每月在能源上的开支比一年前还低了。

一个原因是他新使用的家用燃料电池。这个大家伙像档案柜似静静地立在门口,把氢变成电,把冷水变成热水,可以把水电费省下一大半。这种装置目前只在日本有售。即便如此,木村也没有忽略其他可以节省能源的办法。

在他狭窄的家里,节能装置无处不在。比如,他的冰箱会在门未关好时发出叫声;他的洗碗机非常小巧,可以放在厨房的台面上。

一些家庭使用的暖气装有一种传感器,只把热量向人身上发射。还有的家庭安装了“能源导航仪”,可跟踪能源的使用情况。

木村说,他们一家四口还通过其他一些办法节省能源,比如拿洗澡用过的水洗衣服,骑自行车去买东西等等。

一位日本能源问题专家说:“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日本,政府、公司、普通公民,所有人都对节能几乎着了魔。”

多数专家都认为,日本是全世界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在全球能源价格高涨的年代,日本所做的准备远比其他国家充分。

他们说,如果日本能给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那就是,面对油价超过每桶50美元的现实,没有一了百了的解决办法。

如同木村所显示的那样,这需要把多种办法结合起来,从最先进的技术到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省钱手段,还得像他那样对节能达到着魔的程度———冬天,全家人只在一个房间取暖。日本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相当于美国的40%左右。但是,2004年日本消耗的能源还不到美国的1/4。

日本人对节能的极度关注来自强烈的不安全感: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能源大部分从中东进口。1970年的能源危机充分说明了这种情况的危险性。另外,政府的引导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日本,汽油和电的价格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迫使家庭和公司尽量节省,政府通过附加税和价格调控给汽油定价。目前,每升汽油在日本大约需要1.37美元,是美国的两倍。

6、从全文看,最能体现木村公信“对节能‘着了魔’”的一项是 ( )

A、使用家用燃料电池把水电费省下一大半。

B、冰箱在门没关好的时候会发出叫声。

C、家庭使用的暖气安装了“能源导航仪”。

D、一家人冬天只在一个房间里取暖。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日本独有的家用燃料电池可以放在居室的门口,把氢变成电,把冷水变成热水,从而节省下大量水电费。

B、在日本,节能并不是高知识人群的专利,从政府、公司到普通公民,所有人都在节能上做着自己的努力。

C、各国专家都认为,日本是全球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它在能源价格高涨的年代所做的准备远比其他国家充分。

D、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能源大部分要从中东进口,强烈的不安全感迫使日本人高度关注节能问题。

8、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日本的木村公信之所以没有感到能源价格高涨的压力,是因为身为建筑师的他掌握了许多家庭节能技术。

B、各国要想启动全民节能计划,不仅要将多种节能办法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还要不断增强国民的节能意识。

C、日本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只相当于美国的40%左右,所以要想赶超美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节能之路。

D、日本政府的经验启发我们,只要科学运用能源价格杠杆,就能从根本上调控人们对节能问题的关注程度。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⑤渭,渭水;河,黄河。⑥破家:破产。⑦藩邸,藩王的官邸。⑧修注,官职,后面“记注”“制诰”都是官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属文日数千言 属,隶属

B.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 胜,胜利

C.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故事,旧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轼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 )

①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②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 ③复对制策,入三等 ④及试二论,复入三等 ⑤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⑥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②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 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第Ⅱ卷

四、(26分)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4分)

(2)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4分)

13、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

秋夜二首(其一)

[宋]孔文仲①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②缩羽翰。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以故文多不工。

【注】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罢官。②苍鹯(zhān):一种猛禽。③汍澜:流泪的样子。

(1)首联在诗歌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三、四联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4、填空默写。(10分,每空2分)

(1)( ),访风景于崇阿。

(2)( ) ,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 )。

(3)外无极功强近之亲,( ),( ) ,形影相吊。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19题。

树影下的家族(有删改)

朱以撒

①生前寂寞身后名,可以作为众多贤人的注解。孔子也不例外,他的行踪,实在是很可以给后人一些警策的。尽管他的身影已意象化,如一道遥远的风景。

②他活着的时候,美风良俗“礼崩乐坏”,物欲横流,生灵涂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孔子不是躲在他的三间故宅里,作高头讲章,而是坚决地干预现实生活。如任鲁国大司寇时,见鲁定公喜爱淫歌妖舞,迷恋于齐国送来的八十名美女歌妓,便心急如焚。当劝谏无效时,他的文人脾性就上来了,辞去大司寇的职务,开始他颠沛流离的生活。

③他的漂泊,是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在奋力抗争,阳光普照也罢,风寒霜雪也罢。只是在过于雄大磅礴的苍凉空间下,他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周游卫、陈、蔡、楚后,他的主张“终无任用”,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他的心一定在疲惫中触及到寂寞的苍凉了。夜间听漏,漏尽更残,失意仿佛没有尽头,氤氲迷雾中不见曙色。他的出行,在后人看来是一种象征,在当时却是怎样一种痛苦——他那摇摇晃晃却执着朝前的身影,成了思想史长廊里不朽的雕像。

④孔子是很讲“正名”的,讲究雍容之礼乐。但他却面对着扇自己耳光的窘境;周游列国时,那段“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日子;置身星空下,那种孤独而凄冷的仰望;逃离险境时,生命河床中无数的坎坷不平„„此情此境,该如何为这种非雍容的狼狈“正名”?换了人,恐怕只有仰天长叹。孔子却是自由的,他从精神层面,消解了诸多污泥,包括浸入身边的冷落和嘲笑。用精神武器,孔子给我们展现了世间最绚烂的美丽、雍容和华贵,高洁和清贫就这么融洽地得以正名!

⑤怀想着几千年的事迹,我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在幽深的孔府里穿行。我在孔府的树影下变得那般弱小。古老的树影使我的呼吸变得滞重,树影上布满了时光的符号和思念的语言。尽管我和孔府相处是如此的短暂,寒冷却一直扑击着我。

⑥孔子生前的执着和忧郁,他的后人没有体验,不能细品,却享用了名噪古今的荣华。一顶顶光焰四射的桂冠飞临,使孔府光芒万丈。声名的显赫对于前人来说,是一种肯定,一种精神上的追补,而对于后人来说,荣耀的同时也万般沉重。他们不能过普通人那般轻轻松松的寻常日子了,动不动就被称为多少代“衍圣公”,一举手一投足必然要有衍圣公那架式。除了给予孔子后人优渥的生活条件外,又增加了多少文化品位、美学价值于其中呢?就是那些封给孔子一顶顶桂冠的帝王们,好像尊孔得很,卫道得很,对儒家学说膜拜之至,可结果呢,看看宫廷内演出的一幕幕丑剧,尊孔只不过是骗人的幌子罢了。

⑦孔家的人早已不在高墙内树影下生活了,进入树影下的反倒是那些怀着各种各样心理的旅行者、朝拜者,和孔氏毫无瓜葛。我好几次抬起头,试图透过树影窥见头顶的青天,可是孔府接收阳光是那么的有限。这在我后来匆匆穿过孔庙的神秘和森严、孔林的枯寂和荒芜,目击那十万余树影下密集的坟茔时,我终于明白过来,是什么汇聚在树影之下。我还看见了那些风雨中面容残沥的翁仲,或蹲或倒的石兽,岿然不动,它们是在回望过去的鼎盛吧?

15、第①段写到“他的行踪,实在是很可以给后人一些警策的”,联系全文来看,孔子的行踪,可以给人后哪些警策?(3分)

16、第⑤段写到“寒冷却一直扑击着我”,除了孔府幽深的环境让人感到寒冷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使作者产生这种感觉?(4分)

第二次月考
篇二:以故文多不工

漯河实验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下期高一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15年6月18日 命题人:张双义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与开封

词,最早称“曲子词”,是产生于唐代民间的可和乐歌唱的新诗体,到了宋代,得到了长足发展,艺术上表现出了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从一代文艺作品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时代风格来看,词可以说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词”。

谈宋词,就离不开开封。因为作为北宋的京都,特别是在宋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能使宋词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元曲成三足鼎立之势,都与它是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直接的关系。

公元960年,时任后周检校太尉、领归德军节度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赵宋王朝,并逐渐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两百多年来的混乱局势,使农业生产不断增长,工商业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日趋繁荣。当时,东京人口有100多万,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之一。这种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另外,赵匡胤是在掌握后周兵权之际,趁周世宗柴荣去世,幼主恭宗柴宗训刚刚即位而乘机取得政权的。所以,他也担心自己手下的功臣拥兵自重,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采用赵普的计谋,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悲喜剧,把军权集中到中央,偃武修文。宋朝皇帝重视科举考试,广罗文人,特别是宋太宗赵炅、仁宗赵祯,都洞晓音律,并亲自制曲,更引起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于是竞造新声,使词这一配乐歌唱的文学形式,发展得更加迅猛起来。

北宋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宋太祖开国到仁宗赵祯末年(960—1063),后期是从英宗赵曙初年到金兵攻陷汴京那一年(1064—1126)。

北宋前期的词,正如上述,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几乎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风格尽管有些清新,但仍旧是柔靡无力,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形式上,从小令发展到慢词;在题材上,开始比五代有所扩展,其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

北宋后期的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其词风飘逸、豪放,苏轼主张“以诗入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写进词里,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同时,将词从音乐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与苏轼同时代的王安石、贺铸,以及“苏门四学士”中的黄庭坚、晁补之,都和苏轼相呼应,为南宋的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豪放词风开了先河。

北宋后期的周邦彦,则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他少有才学,宋神宗赵顼元丰年初为太学生,因献《汴都赋》,歌颂汴京形势和朝廷新法,被擢为太学正。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7),创立大晟府,以周邦彦为提举。周邦彦通音律,能创调,工慢词,在铺叙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曲折、回环,变化较多,并过分规范词律,使词的语言风格由俚俗趋向典雅含蓄。

北宋时期,词有了迅猛发展。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形势,对词人都有事实上的影响。不论是在京为官,或因革新与保守两派斗争遭贬谪外地任职,词人的根都在京都开封。可以说,是开封孕育了大批的词人,而这些词人又以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开拓了宋词这一文学形式,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宋词与开封”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封作为北宋的京都,它特殊的历史条件,导致了宋词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

B.开封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城市经济日趋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C.赵匡胤采用赵普的计谋“偃武修文”,这是使宋词具有自己独特时代风格的根本原因。

D.词在北宋时期全面发展,众多词人的根都在开封,他们都受到开封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下列各项中,对“宋词”这一概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词”这种文学形式起源于宋代,又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

词”。

B.北宋后期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词人苏轼主张“以诗入词”,将词从音乐中解放出来,让词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C.北宋前期的词不同于后期的词,后期词取材广泛,“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前期词反映的生活面较窄,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

D.北宋词人既以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同时又使词在艺术上表现出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邦彦是北宋词人的杰出代表,他过分规范词律,使词的语言风格由俚俗趋向典雅含蓄。

B.北宋前期的词风与晚唐五代相比变化不大,它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C.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影响深远,当时有很多人与苏轼相呼应,这种词风也开了南宋豪放词风的先河。

D.宋太宗赵炅洞晓音律,创立大晟府,并亲自制曲,引起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使词迅猛发展起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①,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

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

征收赋税,叫手实法。亦称“首实法”。⑤ 媒蘖:酒母。比喻借端诬罔构陷,酿成其罪。亦作“ 媒孼 ”。⑥锻练:罗织罪名,陷人于罪。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比冠,博通经史 比:到了 B.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属:隶属 ..

C.违制之坐,若自朝廷 坐:判罪 D.庶有补于国 庶:希望 ..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后以书见修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B.①锻练久之 ②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

C.①每因法以便民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D.①尾属于城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

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3分)( )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B.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C.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D.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试礼部:参加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礼部主持的考试也称作“会试”,考试结果合格者被录取为进士。

B. 殿试中乙科:殿试也称“廷试”,皇帝亲自主持,宋代录取结果分为甲科和乙科,苏轼考中的是乙科。

C. 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另有“丁父忧”之说。“丁忧”古礼制,儿女要为父母守丧,多为三年期。

D.台狱:我国古代御史台所设的监狱,始置于唐代。御史台是我国古代中央官署名,一般掌管监察之事。

9.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马上都能说出其中要义。

B.当时社会上崇尚诡谲不合正道的文风,主考官欧阳修希望能通过主持考试选人的方式挽救这种弊病,看见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非常惊喜,就评为第一。

C.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知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

D.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5分)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11、12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两首词的主题相同,但风格却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7分)

《赤壁赋》2015教师版
篇三:以故文多不工

《赤壁赋》复习学案

高三语文组 张杰 2015-9-5

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一、古今异义词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二、实词虚词积累

1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2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3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4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5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5先生如其所指,内狼于囊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5托遗响于悲风(给) 6寡人之于国也 ( )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8故燕王欲结于君 ( )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壁于赵。10不拘于时,学于余。 ( )

1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2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3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 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 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 ⑤渭,渭水;河,黄河。 ⑥破家:破产。 ⑦藩邸,藩王的官邸。⑧修注,官职,后面“记注”“制诰”都是官职。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9498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