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基于新旧方案对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

教学相关 时间:2020-05-08

【www.myl5520.com--教学相关】

廊坊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实现程度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一:基于新旧方案对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

廊坊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实现程度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廊坊市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为蓝本,结合河北省的相关要求,对廊坊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实现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廊坊市;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1 廊坊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测评

1.1 2000—2011年廊坊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度测评结果

以国家统计局2008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要求为依据,课题组对廊坊市2000—2011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廊坊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达到81.0%,与2000年的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57.4%相比较提高了23.6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分别达到74.7%、88.1%、96.1%、94.4%、67.0%、67.2%。[ZW(]此数据来源于廊坊市统计局《2000—2011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测算报告》。

[ZW)]具体计算结果见下图。

廊坊市2000—2011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测评

1.2 廊坊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评价

从上图的测算结果来分析,2000年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廊坊市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也明显加快,进入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从上图监测的六项指标来分析,自2000年至2011年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项指标分别增长了31.70、25.20、23.10、

9.60、19.40和20.10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增长最快,生活质量和民主法制实现程度超过90%,即将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

但六项监测指标的实现程度差异很大,彼此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社会和谐、生活质量和民主法制三项指标在整体实现程度之上,而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三项指标在整体实现程度之下,最低指标和最高指标相差近30个百分点。

2 廊坊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与问题

综合2000年以来廊坊市全面小康社会测评结果的分析,目前制约廊坊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四个方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篇二:基于新旧方案对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访问次数

: 6 发布日期:2015-01-13 16:02:32

字体:【大 中 小】

陈雁桦

〔内容摘要〕 按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指标体系,六盘水2012年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80.3%。但是按国家统计局监测方案,六盘水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为68.7%。农村是六盘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则是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重抓农村、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小康;重点;难点

〔作者简介〕 市政府研究室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得到不断丰富。党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七大指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战略任务”,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针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强文化软实力;更加主注教育、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六个方面,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领域的战略部署。

1六盘水市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按照国统字(2008)77号文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指标体系包含六个方面的23项指标,市统计局依此测算出六盘水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为68.7%。其中,经济发展方面为54.5%,社会和谐方面为87.1%,生活质量方面为79.1%,民主法制方面为84.7%,文化教育方面为53.6%,资源环境方面为66.3%。其中,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方面实现程度最低(详情见表一)。

按贵康发(2013)5号文件,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指标体系包含六个方面的25项指标,市统计局依此测算出六盘水2012年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80.3%。其中,经济发展方面为69.4%,社会和谐方面为77.2%,生活质量方面为81.5%,民主法制方面为91.5%,文化教育方面为80.3%,资源环境方面为97.1%,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教育方面实现程度最低(详情见表二)。

上述两种监测结果显示:按贵州省以县为单位的监测方案,六盘水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应该是有希望的。但是按国家统计局监测方案,六盘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重道远,特别是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的短板。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六盘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后,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得到加快。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

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有力的惠农措施,农业与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但是,农村人口多比重大,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的后腿。按城镇化人口计算,六盘水285万人口中,约有60%人口生活在经济滞后的农村。实际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城镇人口是因为城镇规划、拆迁建设而被划为城镇人口,并没有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实现城镇化。也就是说,六盘水生活在农村水平的人口不止60%。没有这60%多的群众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六盘水的全面小康。因此,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农村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是重中之重。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恩格尔系数大。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元,主要用于解决温饱问题,虽然距离贵州省以县为单位的最低小康目标(7000元)只差1818元,但距离国家统计局最低小康目标(15000元)还差9818元,以此计算,从2012年起,平均每年必须增长1227元、年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16%,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能超过15000元。同时,目前还有76万多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近30%,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达3.62(以农为1),并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问题。三是农村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及社会保障大大落后于城市,特别是教育资源短缺,农村上学难比较突出。四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由于六盘水是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资源开采和工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较大,甚至有的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空气和水污染大,水资源短缺日益明显,耕地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锐减。同时,农村水、电、路、房、气、讯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

3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如果不抓住重点,不解决难点,建设小康社会就不可能真正体现“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原则,从而也不可能建成真正全面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重抓农村,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整体推进。

第一,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抓住“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机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着力打造喀斯特原生态精品水果之都、乌蒙山高品质富硒茶海、凉都珍稀植物红豆杉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四张名片”,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带和产业群,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增强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是遵循“依托资源、适度集中、辐射带动”的原则,有效配置农业资源要素,规划布局一带(水黄公路特色产业示范带)、三核(六盘水市区、六枝特区平寨、盘县红果)、四区(北部城郊都市农业示范区、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山地立体农业示范区、南部高原生态农业示范区)、一环(围绕镇胜高速、水盘高速、水镇高速建成特色农业景观走廊)特色农业产业群。三是推进农业布局园区化。依托12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属性及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以马铃薯、蔬菜、烤烟和苦荞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猕猴桃、核桃、茶叶、刺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优质猪、牛、羊肉生产基地为主的特色畜牧业及特色中药材业,将马铃薯、红心猕猴桃、核桃、茶叶、红豆杉、刺梨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发展为我市十大特色农产品中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园区农业、城郊农业等为载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四是着力加

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物质装备、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与推广、品牌创建与质量安全等体系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一是全面推进一批特色产业种养基地,推进种养业规模发展,以建设产业大县为重点,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在具备一定产业规模和基础的乡、村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带、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功能区。二是把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与种养基地和园区建设相配套,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建设郎岱、大用、保田、米箩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型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建成具有自主研发、科技推广、教育培训、交流合作、加工物流、辐射带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与展示窗口,培育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通过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方式,对企业的管理现代化、科研攻关、技改、产品研发、产业生态化、治理环境污染等进行重点支持,实现企业盈利、农民致富。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技术协会、科研院所、农技服务企业等为农民提供良种、饲料、生产资料、技术指导、科技服务、卫生防疫等农业产前、产后各项服务。四是加快农产品物流、农村金融和信息服务等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第三,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生态防护体系建设。严格按照《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要求,把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战略进行统筹规划,强力推进生态恢复治理工作。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加大实施天保、珠防、珠治工程力度,综合治理坡耕地,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与开发扶贫成果,提高环境承载力。二是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建设。开展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重点产业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全面开展综合整治,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的管理,强化源头控制,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执行项目的环境准入制度,把好项目审批关,坚决制止高耗能、高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建设投产,杜绝工业污染从城市向农符转移。三是促进生产过程清洁化。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蔬菜残体、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以“房屋亮化、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寨文化、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和能源工程建设,继续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五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和农村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农村客运站、渡口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及农村电气化建设力度。

第四,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一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市中心城区、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基于新旧方案对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

第五,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贫困地区群众获得更加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一是竭尽全力实施农村学前教育突破工程,新建和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和乡村学校少年宫。二是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三是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四个县(特区、区)人民医院和33个贫困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医疗卫生设施设备,大力扩建城镇养老院、福利院和寄宿制学校等。

第六,大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新农合、新农保、扶贫开发、农村低保、临时救助制度等有机融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之间的转移接续,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实施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附表1:按贵康发〔2013〕5号文件测算六盘水市2012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附表2:按国统字〔2008〕77号文件测算六盘水市2012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导学案
篇三:基于新旧方案对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

《经济生活》:4.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导学案

编制人:王立红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及不足;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学习过程】

一、预习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第九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经济活动的舞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哪一阶段,这对于明确我国经济活动目标和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大影响。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探究一: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你了解我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吗?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 探究二:漫画欣赏

(1)漫画中的人物对小康社会描述的共同点是什么? (2)我们已经实现的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什么?

(3)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又是怎样的?你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吗?

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小组探究的成果)

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探究三: 部分省、市制订全面小康时间表

山东提出建设“大而强,富尔美”的新山东,提出在20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海南省的小康步骤是: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人民综合生活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到202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宁夏提出,要建设“小而强、大而美、小而富”的新宁夏,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1)从各地的不同进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什么特点? (2)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小组探究的成果)

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基于新旧方案对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

1、《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我国现在

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

A.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小康社会

2、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号召农民建起了40多幢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但西坑村却因此欠下130多万元贷款,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当地政府的做法( ) ①曲解了小康的本质 ②忽视了发展的协调性 ③没有全面提高人民生活 ④没有建设生态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有专家指出,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不能与其他地区和群体同等对待。这告诉我们( ) A.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中难以实现 B.我国应该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进程 D.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建设,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归纳小结】

请将本节课的知识点用知识框架的方式表示出来:

1.某镇政府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要求农民必须建设别墅式新农村。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说:“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们遭了殃。”该镇政府的做法 ( )。 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 ②超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③没有认识到小 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④找到了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漫画反映的经济现象说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①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 ④建立企业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5年前,广东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已经为64.8%,的农村,有的则刚刚实现温饱。这告诉我们

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三位。而中西部一些省份

( )。

发展目标要做到( )。

A.我国必须把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放在首位 B.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 C.我国应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D.小康社会的实现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4.当前我们必须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点。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实现这一目标,对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地区而言,要( ) A.着眼于GDP的增长,发展的更快些 B.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C.着眼于消除“三大差别”,缩小贫富差距 D.更快发展,率先发展

5.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12年2月8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22元和0.26元。这也是时隔4个月之后,国内首次成品油调价。这次油价上调( )

①有利于保障国内市场石油供应 ②有利于合理引导社会消费,促进节能减排 ③能够减轻对下游行业的影响④是对石油资源稀缺性的反映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6.2012年3月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方案,进一步扩大了人群保护范围,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更新了一些污染物项目的分析方法等。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直接意义在于( ) A.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D.建设生态文明

7.2013年我国政府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再次低于8%,这主要基于( ) A.减少贸易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 C.减少货币发行量,促进物价稳定

D.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8.《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哪些新要求?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答案 【课内探究】

探究一:温饱问题;小康水平;现代化

探究二:(1)他们对小康社会的认识局限在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某一方面。他们从自身实际和生活经历出发,对小康社会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也是低标准的。(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小康社会应当是: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探究三:(1)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2)第一,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发展起来,可以有力地带动全国的发展。第二,有条件的地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第三,相对落后的地方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课堂检测】AADC

【课后强化】ADDBADDA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这一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方案
篇四:基于新旧方案对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

大武口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切实加快我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确保2017年在全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根据区委、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大武口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总揽,重点突出民生优先、转型升级、工业强区、生态建设、开放创新和党建工程六大战略,全面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奋勇争先的原则。按照自治区、市和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学赶先进为目标,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抢先一步,努力争创一流业绩。

2、坚持与既定发展思路相衔接的原则。把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区委、政府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有机衔接、协调互动,坚定不移地加快结构调整,突出抓好 “六大战略”,保

持工作推进的连续性。

3、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原则。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4、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在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全区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人和谐发展。

5、坚持“两个务必”、真抓实干的原则。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奋斗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7年末,力争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6.5%以上,年均提高2.92个百分点,提前三年在全区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其中:人均GDP、全社会研发经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公民自身民主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耕地面积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20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10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实现程度达到8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程度达到95%,单位GDP能耗实现程度达到40% (具体实现情况附表)。

(二)具体目标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3项具体指标中,人均GDP、城镇人口比重、失业率、基尼系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恩格尔系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耕地面积指数等9项指标在2011年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

基于新旧方案对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

2、其他14项未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的指标,要确保在2017年全部达到或超过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具体来看:

(1) 全社会研发经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到2017年达到2.5%以上,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5.02个百分点;

(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到2017年达到40%以上,实现程度达到8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2.37个百分点;

(3) 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到2017年控制在2.7以内,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15.58个百分点;

(4)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到2017年达到95%以上,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5.3个百分点;

(5) 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到2017年达到100%,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16.67个百分点;

(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7年达到21000元,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1.98个百分点;基于新旧方案对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

(7)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到2017年达到30平方米以上,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0.18个百分点;

(8)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到2017年达到90%以上,实现

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1.3个百分点;

(9)社会安全指数到2017年达到100%,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3.27个百分点;

(10)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到2017年达到4.75%以上,实现程度达到95%,年均实现程度提高12.27个百分点;

(11)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到2017年达到16%以上,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6.27个百分点;

(12) 平均受教育年限到2017年达到11年以上,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0.12百分点;

(13) 单位GDP能耗到2017年控制在2.0吨标准煤/万元以内,实现程度达到4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2.23个百分点;

(14) 环境质量指数到2017年达到100%,实现程度达到100%,年均实现程度提高2.32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14个监测指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已达标9个监测指标的继续巩固,确保我区于2017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6.5%,提前3年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三、实施步骤

(一) 启动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制定各项工作方案,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全面启动各项达标创建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2017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工作要求,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

项指标,按照“已达标的指标抓巩固、可达到的指标抓到位、难度大的指标抓突破”的总体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明确序时进度,强势组织推进;认真开展小康认可度调查,了解人民群众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开展小康为民系列服务,让群众共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成果;认真开展社会立体宣传,增强群众对小康的知晓率、认可度;完善小康统计监测制度,按季监测小康数据,按年度形成小康监测报告,客观、真实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三)整改提高阶段(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各指标推进单位要认真对照大武口区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情况计划表,逐项对照检查,查漏补缺,对2016年底仍未达标的指标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444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