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溪山兰若图

工作计划 时间:2020-05-24

【www.myl5520.com--工作计划】

2016级新生赴“三馆一院”参观学习
篇一:溪山兰若图

感受艺术魅力,提升人文素养,激发爱国热情--化工系组织2016

级新生赴“三馆一院”参观学习

为加强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辅导,感受艺术魅力,提升人文素养,激发爱国热情,根据化工系新生入学教育实施计划,2016年9月4日下午,在系主任刘继花及班主任们的带领下,2016级全体新生200余人赴滨州市文化馆、博物馆和图书馆进行了参观学习。

同学们首先奔赴市文化馆,走进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和美术馆开始了进入校门后的第一堂文化品鉴课。在工作人员的精彩讲解中,同学们仔细欣赏了一幅幅画作和一件件民间手工艺品,亲身感受了鲁北平原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详细了解了我市各县区奇幻莫测的神话故事,丰富多彩的礼仪习俗以及绚烂多彩的民间优秀文化;亲眼见证了根植于民间、口传心授的文化瑰宝。

随后,在市博物馆,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在抗战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主题展览和"古风逸品?翰墨丹青——魏晋至宋元绘画名品展"。在“在抗战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主题展览厅,讲解员由“甲午中日战争”出发,通过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图片和一段段详细系统的讲解,将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从抗战烽火岁月中诞生,经过艰苦斗争渡过难关,到最终战略反攻夺取胜利的发展历程,向同学们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让大家领略了抗日战争中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抗敌、不屈不挠的无限精神魅力。在"古风逸品?翰墨丹青——魏晋至宋元绘画名品"展厅,同学们对《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溪山兰若图》等上百幅珍贵精致的字画应接不暇,不时啧啧称奇,为精妙的艺术作品拍案叫绝,更为前辈们具有如此的智慧而深感自豪。

最后,大家来到了市图书馆,在志愿者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图书馆全貌,了解了图书馆的布局和各功能区域,学习使用了检索机、自助借还机等现代化设备,并就各种问题与讲解员进行了互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将会充分利用图书

馆中蕴藏的宝贵资源,补充课外知识,拓宽视野,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参观,同学们了解了有关滨州乃至全国的历史传承、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丰富质朴的民风民俗,还亲自领略了无数珍贵画作的风采,感受到了国家丰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自我人文素质;同时大家还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坚定了“中国梦”的共同理想。

鉴赏宋画到底好在哪里
篇二:溪山兰若图

鉴赏宋画到底好在哪里?

宋画之美,

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 在困顿中浪漫,

在缺憾中赞美,

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宋画在哪里?

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画,散布在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地的200多个所在,即便是终身研究宋画的80岁耶鲁学者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或前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都不曾见过现存宋画的全部。

宋画好在哪里?

不同的专家给人不同的指点,有的叫人如坠五里迷雾,有的让人思接千载、有所意会。国家文物局2001年主持编纂的教材《中国书画》中写道:“宋代的遗存远胜以往任何朝代……因而在感觉上,宋人离我们就不像唐代那样的遥远。”画家黄宾虹(1865—1955)自题山水道:

“北宋画多浓墨,如行夜山,以沉着浑厚为宗,不事纤巧,自成大家。”

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一书中赞叹宋画之美:“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过去大家熟的是宋词,现在热的是宋画。宋画之美,不是唐代“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得意绚烂,

而是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画家认真对待一截枯木、一片残雪、一个船工、一段羁旅,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宋代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

从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到1279年陆秀夫负帝昺投海而死,两宋将近320年。在其全盛之时,GDP总量占世界一半还多。虽历经战乱,家国几度沉浮,文化艺术却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北宋初年,宫中即设翰林图画院,旧时西蜀和南唐的画家都是其中骨干。《图画见闻志》

和《画继》记载的北宋画家有386人,《南宋院画录》记录的画院画家为96人。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acque Gernet)有言,宋代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中国社会史》)。历史学家陈寅恪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溪山兰若图。

2000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第二千年百大人物(”Life's 100 Most Important People of the Second Millennium),宋代有两人入选:朱熹排第45位,范宽排第59位。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影响了两宋艺术,使其呈现出理性克制之美。颜色、形状、质感的单纯素朴,是宋代的美学特征。白墙黑瓦、原木本色、单色釉瓷、水墨淡彩,“宋画惟理”,极简、不炫技,却表现精湛,形成了影响至今的雅致风尚。

很难说宋代画家画的是亲眼所见还是脑中所想,他们不再像前朝画家那样费力描写一棵树或一块石,而是将笔墨用在

表现一种统一又真实的境界上。关于这种画法,范宽的领悟是:“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宣和画谱》)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校区教授石慢说,李成的山水画带他进入了一个世界,

“一方面是寂寞的,一方面又是壮观的”。

“纸寿千年”,今天就连宋画因为年代久远而纸绢发黄的样子,也成为一种美学样式。如果有谁把照片拍出昏黄的韵味,朋友们会说:这是马远。宋画作为一种美学基因,已植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溪山兰若图。

你见过宋画。

当代名气最大的宋画,莫过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说,国外汉学家看到的第一张宋画大多是它。2010年上海世博会,巨型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博物之美。但这幅国宝级北宋风俗画并不是宋画的最高代表。

巨然 - 318艺术网
篇三:溪山兰若图

巨然,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僧人。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一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早年在江宁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开宝寺。画山水师于董源,而又有所发展,使南方山水画派得以大发展,故后世画史将他与董源并称为“董巨”。巨然与董源同籍,亦为钟陵(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初年曾至开封,居开宝寺。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山川高旷之景”。作画均取材于江南山水,多作矾头以表现江南山水连绵之态。他将董源所创之“披麻皴”加长,笔出中锋,线条圆润,加之皴笔与苔点的运用,使墨彩腾发,体现出秀润的山水画风格,与荆、关一派雄奇峭立的山水画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差异。

巨然传世画迹较为可信的有《秋山问道图》轴、《山居图》轴、《溪山图》卷和《万壑松风图》轴。另有《岩层丛树图》轴、《溪山兰若图》轴等,则是巨然另一种艺术风格的传世名作。

《万壑松风图》轴,五代,纸本水墨,纵200.1cm,横77.6cm,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图为巨然山水画代表作。绘万山丛中,一道溪水从山麓奔流而下,山头长松林立,松风簌簌似与水声相应答。稍近处一座水阁坐落于溪流之上,两人悠闲对坐于阁中。溪流较窄处,架了木桥,一人正临溪沉思。远处山坳又见梵宫佛宇,十分壮丽。山顶多作石块,以破笔焦墨点苔。墨笔浑厚,气势雄伟。

巨然
篇四:溪山兰若图

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蒙之景,但画中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

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

溪山兰若图。

北宋《宣和画谱》著录了御府珍藏的一百三十六件巨然之作,几乎都是山水,基本保留了董源的山水画主题。现存的巨然画迹全无名款。画上署款,起于北宋,五代绝少,断为巨然之笔,系因循旧说。作为巨然的画风,《万壑松风图》轴、《秋山问道图》轴与史载最为接近,两者笔迹亦相去不远,其次是《山居图》轴。由于巨然的艺术活动地跨南北,画风有异,在传为巨然的山水画中出现了两类不同的画风。其一是《层崖丛树图》轴、《萧翼赚兰亭图》轴和《溪山兰若图》轴等。这些古画在不同程度上掺杂了北方山水画的造型、构图及笔墨,可推演出巨然在北方的艺术面貌及其对北方传人的影响。其二是《溪山图》卷,仍然保留了江南水墨山水的风韵。这两类古画,确定何者为巨然真本,尚缺直接的论证依据。但可以确信,多系宋代高手之笔,可作为宋代巨然传派的代表之作。巨然的画传世绝少,明末河南睢州人袁枢(袁可立子)继董其昌之后,为收藏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

人物作品

其作品有《夏景山居图》、《夏日山林图》、《秋江晚渡图》、《溪山渔乐图》、《云岩萧寺图》、《秀峰图》、《遥山渔浦图》等, 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万壑松风图》、《层崖丛树》等图。《秋山问道图》,绢本,水墨。纵156.2厘米,横77.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整幅画面描绘的是层层峰峦相叠,林木丛生的景象。“矾头”相聚,树丛中掩映一茅屋,其中一老者盘腿静坐,悠然自得。整幅作品给人以浓淡相间、枯润相生、笔墨秀润、气格清雅、意境幽深之感觉。此幅作品由于无作者款印,与巨然真迹《层岩丛树图》差别较大,故有人疑为他人所作。《层岩丛树图》轴、《秋山问道图》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万壑松风图》轴,藏上海博物馆;《烟浮远岫图》轴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巨然(款) 雪霁晚归图

画作风格

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

《秋山问道图.》

旷的“淡墨轻岚”之景。南唐后主降宋,随至汴京(今河南开封),住开宝寺,在学士院绘《烟岚晓景》壁画,为时人称赞。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泽,仿佛刚被水冲刷过一般。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很有贡献,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后人把他与董源并称“董巨”,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收藏者

巨然《 层岩丛树图》纵轴绢本设色 纵144.1厘米 横55.4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巨然 《秋山问道图》 纵轴绢本墨笔 纵156.2厘米 横77.2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0736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