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形容回家心切想和家人团圆

语文试题 时间:2004-01-05

【www.myl5520.com--语文试题】

南安市新营中学2014届春季高考班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篇一:形容回家心切想和家人团圆

南安市新营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春季高考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2)一觞一咏 (3)岂敢盘桓 (4)负箧曳屣

(5) 无为在歧路 (6)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8)一尊还酹江月 (9)同是天涯沦落人 (10)羁鸟恋旧林

(每格1分,多字漏字错字均不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3分)A(A:都是主谓间助词,不译;B:表转折,却 / 表顺承,那么;C介词,向

/ 介词,表被动,被;D:介词,比 /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或‚吗‛)

3.(3分)B(A:学者:求学的人 /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从而:跟随并且 /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D:不一定 / 用不着、不需要)

4.(3分)B (“只是‘小学’而已”错了)

5.(1)因此无论高贵贫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无‛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

(2)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宾语前臵句1分,‚小学‛1分,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糊涂的!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断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唉!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然反而不如他们。难道不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

第 1 页 共 8 页

有各的主攻方向,如此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当时的不良习俗所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⑴‚心事‛指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奔波与官场,希望归隐田园。(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2分)

⑵①对比,用去年与家人团圆的欢乐跟今年与家人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出了诗人想家的痛苦心情。②反衬,用夕阳照射下的满树林的归鸦,来反衬自己的想家而不得归的无奈之情。③细节描写,‚两鬓秋霜细有华‛刻画了诗人两鬓的白发,抒发了诗人因想家又不得归的痛苦无奈之情。(或‚儿女团圆夜煮茶‛描写了想象中与家人团圆的欢乐情景,抒发了诗人渴望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心情。)(手法1分,分析1分。答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4分)

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译文及赏析 译文

去年妻子生日的时候自己还在家里,现在却在天涯与之相望,不能团聚,了一心的乡思,两鬓的秋霜。

山与水相连接,水倒影着晚霞,看到归巢的乌鸦,想起他什么时候可以农耕回来,儿女团圆,一起品茶。

赏析

作此词时,魏青崖先生正在宦游的路上。

有道是“吃皇粮,走四方”,既给皇帝老儿当差,讲不得离乡背井,抛家别眷“悲欢离合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然而,人心都是肉长的,常年在外,哪有不想家、不想妻子儿女的呢?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日子,比如说——太太的生日!

这一天正是魏太太的生日!

这可是个比春节比元宵比端午比中秋比重阳比除夕比一切顶顶重要的节日还要重要的日子!做先生的一定得有所表示,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深深地爱着她,正在苦苦地念着她。

魏先生只好写信了。虽然荒郊野外一时半会儿未必找得着捎信的人,但不妨先写了备着,前头总有驿站、驿使,运气好的话没准儿能碰着刚巧要回家的老乡。慢是慢了一点,可那时的太太们都理解,她们有耐心等。

不,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写信未免太平淡了!魏先生是词人,而且是位感情深挚、细腻的词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此时不“用”,更待何时?于是我们的文学史上便有了这一首情真意切、明白而家常的小词。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未说“今年”,先忆“去岁”,这是因为去年的今天很快乐,也很难得——词人恰好赶在太太过生日的时候回到了家。何以知道它难得?因为此前此后若干年里的今天,词人都不在家。何以知道此前此后若干年里的今天,词人都不在家?因为他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今年相望‚又‛天涯。这个“又”字是要重读的,别看它只是个极普通的虚字,却已把“去岁”之前若干年里“今辰”的“天涯”“相望”都隐涵在内了。这叫做“加倍法”。本来,‚去岁今辰到家‛与‚今年相望天涯‛对举,哀乐参半,不过是一对一打平;但次句加了这个“又”字,就变成了“去岁今辰到家”和“历年相望天涯”的比较,会少离多,寡不敌众,词的基调由此

第 2 页 共 8 页

一锤定音,愁苦而低沉了。极吃重的地方极不吃力地用了一个极寻常的字,可谓举重若轻!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鹧鸪天》调的格律和仄起而首句人韵的七言律诗很相近,因而填此调的词人往往把三、四两句写成对仗,本篇也是这样作的。这一联对仗,平易而洗炼,流利而浑成,很见功力。以上句第二字“春”对下句第三字“秋”,是错位对;但错得好,给人以错落有致的感觉。“事”与“霜”、“处”与“华”对得不工;但不工得好,太工反而显得雕凿伤气。如果我们把这两句改为“一身春雨轻无色,两鬓秋霜细有华”,工倒是工极了,却总嫌技巧窒息了性情,怎比得上原作的淳朴自然、落落大方?

又,这两句看似平列,其实却是因果关系:由于“一春”都在想“心事”,没有一刻空闲,所以“两鬓”已有些花白,像是点点“秋霜”。“心事”指什么?联系上下文来看,当是想家,想归隐田园,想安享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念兹在兹的亲情日日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催人易老,鬓发哪能不斑白呢?当然,这毕竟不是深哀巨痛,还用不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般的夸张,因此他只老老实实地说“两鬓秋霜细有华”。但语气虽然平淡,却很耐读,好像低度的醇酒,人口并不浓烈,然而细斟缓酌,饮之既久,也一样醉人。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上片四句全是叙事,过片乘着换头的机会,捎带着换了一副笔墨,就旅途景物略事点染,于是便有峰回路转之妙。山水相缪,馀霞成绮,落日把树林烧得通红„„这迷人的景象值得为唐人李商隐诗下一转语:虽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然而大煞风景的是残照的逆光中竟影现出了点点“归鸦”!可见再迷人的景色在游子眼会成为思家情结的膨化剂。鸦而曰“归”,一“归”字大可玩味。鸦”能“归”,人反而不能“归”,竟是人不如鸦了,岂不可怜可悯可哀可叹?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物与人之间的“反衬法”,在古诗词中早就层出不穷了。仅与本篇用意相似的例证,便可以随手举出许多。如《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李白《菩萨蛮》词:“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宋人贺铸《夜捣衣》词:“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所谓“羊牛下来”、“宿鸟归飞”、“雁南归”云云,言外之意都是说“人未归来”。不过这些作品均属于“代言体”,是从思妇——也就是太太们的角度去说的。至于像本篇那样以游子的身分,用第一人称口吻直接抒发思归心绪的,则先前也有宋人蒋捷的《贺新郎·兵后寓吴》词:“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因此,这里的“满林残照见归鸦”还算不得新发明。但它是在摹写旅途风光之际很自然地带出来的,不像前举各例之刻意;又与上文“山接水,水明霞”的恬适相反相成,共同营造了一段聊骋望以消忧、反触目而更愁的沉郁顿挫——仍有它独特的审美情趣。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上文已用鸦之“归”暗点了人之不得归”,然而人虽一时不得“归”,心却在向往着那一天,于是便顺理成章地逗出了最后的这两句——也是全词最精彩、最高潮的两句。虽然“何时”能“归”还不确定,但只要有了这份心,“归”期也就不远了。魏先生是做官的人,官人自有官人的“归”法——多半应是封妻荫子、“衣锦荣归”;拿刮来的地皮大起宅院,广置田产;挟“浩荡”之“皇恩”吆五喝六,横行乡里。难得他魏先生是个好官、清官,志趣竟与别个官人迥然不同——他盼望的是过普通百姓的生活:白天亲自拾掇田园,晚上阖家围炉欢聚。自食其力,共乐天伦,仅此而已!平民意识,常人姿态,所以亲切动人,这是第一大好处。小令篇幅有限,不可能事无巨细,一一铺陈。高明的作者往往用最简洁的笔触去勾勒最典型的场景、最重要的情节、最关键的人物,并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来补充。“儿女团圞夜煮茶”七字,正是这一创作法则的绝佳体现!只写“儿女团圞”,而为人父者、为人母者连同他们为人父母的乐趣,虽不言却已尽言了。读到此句,我们

第 3 页 共 8 页

仿佛看见:当缀着星光的夜幔笼罩住四野的时辰,在魏先生的寒舍里,孩子们团团围在他身边,闹着嚷着要他讲故事;而魏太太则笑吟吟地陪坐在一旁作针线活儿;灶膛中燃烧着的松枝不时发出噼啪的响声,火舌舔着陶壶,壶嘴里喷出一缕缕茶香„„不,壶嘴里喷出的不止是茶香,更有家的温暖与馨逸(如果你是安贫乐道的贤者,还可看到壶嘴里喷出了以清苦为甘甜的君子之尚)!东方的中国人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西方的英国人说:“East and west,Home is the best!”(东也好,西也好,还是家里最最好)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此心此理可是不分国籍、世界“大同”的。一语传神,而能使人人心旌摇曳,这又是一大好处。

表达爱意的方法很多,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模式。比较起来,中国古代的文化人似乎更喜欢含蓄。尽管闺房之私有甚于画眉者,但他们通常只悄悄说,不大肯形诸文字,于是,凡编入文集、向世人公开的“两地书”,每每不即不离地在题外盘旋。对此,太太们都习惯了。她们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爱情教义,她们有足够的敏感从温婉中捕捉到火辣。故而笔者敢于断言:魏太太收到这首小词一定十分欣慰。要知道,她家魏先生的心思不在“何时开得公司了,靓女团圞夜桑拿”,而在“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啊!他记着她的生日呢!念着她和孩子们呢!盼着早日回家团圆,永远不再和她分离呢。

二、文学名著(10分)

7.(1)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府悬赏万两寻玉,悬来假玉。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把怕黛玉承受不了此事的担忧说与贾母。凤姐决定用调包计。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成亲时见到喜娘是雪雁,竟如见了黛玉一般欢喜。待掀开盖头发现是宝钗,糊涂得更厉害了。

(2)这人是陆逊。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陆逊总督东吴兵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兵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0分)

8.D (D项“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之前有表示限制的短语“在一定程度上”。)

9.①独特、开放、共享;②多元性、可塑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共融性;③在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性方面不如传统媒体;④一定的复杂性;⑤影响力大。(写出任意3点即可)

10.①提高网民素质,改变‚扭曲传播‛现象,杜绝网络空间乱象的滋生;②加强立法,保护网民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③提升技术,使信息传送更迅速,创建让网民满意的网络秩序。(写出任意2点即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5分)

11.A (B.就文章来看,珍妮特〃李创造奇迹,仅仅‚卸掉了身上无形的十字架‛是不够的,还需要‚疯狂的训练‛等条件。C.‚成功的期盼‛的说法有误,应该是由有形的十字架造成的心灵的创伤和心理负担。D.文章没有直接的抒情。)(3分)

12.① 表现了珍妮特〃李对台球迷恋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以及在黑暗中寻找出路的艰难。② 照应开头对珍妮特〃李的描写,交代了她的成功来自她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4分,答对一点得2分。)

13.①暗示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需要自己去克服的缺陷与缺点;②这些缺陷与缺点即便像珍妮特〃李身上的这样严重也是能够克服和超越的;③鼓励人们像珍妮特〃李一样勇敢地去克服和超越这些苦难,赢得人生的辉煌。(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第 4 页 共 8 页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4.(3分) 答案:D 解析: A、一丘之貉(hé);B、凹陷(āo);C、咀嚼(jǔ)。

15.(3分) 答案:A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同音字。“燕尔”同“宴尔”。B项应是“雍容大度”;C项应是“告罄”;D项应是“一筹莫展”。

16.(3分) 选D。 “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17. ( 3 分)③处,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法律约束,更需要每一个社会个体参与。

18.(4分) 答案示例: 山村的夜静极了。一轮圆月从东方蹦出,像一只银盘挂在天边。皎洁的月光从这只银盘抖出,撒在松软的乡间小路上,与地上灯光交相辉映,整个乡村显得格外宁静、清幽。阵阵清风,吹动了秋日的败草,吹过粗糙的树干,带来了一股股泥土的清香。

19.(2分) 答案示例:每一个角落都在录影中,请您美美地微笑。

20.(5分)答案:①请人修改说“斧正”②还物给人说“奉还” ③求人指点说“赐教”④请人原谅说“包涵” ⑤祝人健康说“保重”

21.⑴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偏少(1分),而且以消遣性的报刊阅读为主。(1分)

⑵示例一:我国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1分)首先,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走出校园的成年人要以知识为导师,自觉地阅读学习,才能更好地走过漫长的人生路。其次,只有努力提高阅读品味,才能不断充实自我,让人生更丰富多彩,让视野更开阔。因此,我国成年人有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分)

示例二:我认为不一定要刻意地阅读纸质材料。(1分)首先,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万花筒‛,成年人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无形的阅读。其次,阅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和爱好,选择具体的阅读方式。因此,不一定要拘泥于纸质材料的阅读。(4分) (个人观点1分,阐述理由4分。言之成理,语言连贯流畅即可。)

五、写作(60分)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叙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主体是“小天莺”,事件是小天莺不断拔毛换取虫子,最终“再也飞不起来了”。解读寓言类材料,首要问题是细心研读材料,明确寓意,这正是文章立意的依据所在。

就本题而言,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发问的思维方式,边提出问题边寻求答案,最终答案明了了,寓意自然了然于胸,就能准确把握立意的切入点。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双向发问,逐步铺开,直抵核心:小天莺为什么忍痛拔毛?(答案:换取虫子)→小天莺为什么不听妈妈的劝告,连续拔毛不止?(答案:虫子的味道太美了)→当小天莺感到‚自己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时,它为什么不紧急收手?(答案:吃虫子的欲望太强烈,无法抑制,欲罢不能)。至此,完成了横向发问,挖掘出了一个关键词:欲望。紧接着再进行纵向发问:小天莺不知道自己身上的羽毛会拔完吗?(答案:知道) →小天莺知不知道拔完了羽毛将意味着什么吗?(答案:知道)→小天莺不计后果,一意孤行,是因为它年幼无知,少不更事,在它身上缺少一种抵御诱惑的

第 5 页 共 8 页

最好的礼物——心的团圆
篇二:形容回家心切想和家人团圆

最美好的礼物——心的团圆

小时候,盼过年,盼着大人一兜一兜往家里拎年货,盼着父母放假陪自己玩,盼着新衣,盼着压岁钱……长大了,盼过年,盼着休假踏上返乡旅程;盼着和父母亲人欢聚一堂;盼着吃上那熟悉味道的饭菜;还有就是带着牵挂和惦念准备礼物时那份甜蜜的幸福……

提到礼物,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当丰富,想要找到有新意又实用的物件不难,但是要寻到家人需要又稀罕的礼物确实不易。生活水平的提高、物流的方便、商业的发达,使得过年早已不再是一个添衣增物的“门槛儿”。其实一年到头,父母家人最为看重的还是“团圆”二字。

陪伴

还记得你看花灯时曾骑坐的双肩吗?或许现在已经佝偻嶙峋;还记得当初推着竹车带你去感受新奇世界的双手吗?或许现在已经干枯褶皱;还记得曾经帮你点燃鞭炮那一溜小跑的脚步吗?或许现在已经步履蹒跚。父母一天天一年年盼着孩子长大成人,可是等当年的那个小宝懂事了,迈入社会,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世界,却是和父母的渐行渐远。每年盼过年,不论给父母带什么礼物,其实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团聚,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就是陪伴。不要怕劳顿,开上你的小汽车回家吧,带爸妈去他们平时想去又不方便去的地方走走看看。如果他们腿脚已不再灵光,那就准备好轮椅,就像当初他们用婴儿车推你一样,轻轻推,慢慢走。不再不停地低头看手机,不再心不在焉地刷微信,扔掉手机,推掉觥筹交错的应酬,暂时摒弃烦扰,搀

扶着爸妈慢慢走,看看风光,聊聊闲话,听妈妈说说你不在家这段时间发生的各种琐事,听爸爸讲讲他小时候的趣事,心团聚在一起,时间脚步慢下来,感觉空气都是香甜的。

当然,事业的牵挂让人不得不面临聚少离多。那一串串铃声伴随着一句“没什么事,就只是打个电话而已”,包含了多少游子对家人的眷恋和思念。不能时刻身边陪伴那就常联系吧。给爸妈准备个智能手机,预先装好微信软件。趁假期给他们申请个微信号,调整好流量套餐,帮他们添加上自己以及亲朋好友,教爸妈使用微信。虽然没有手绘微信使用说明的才华,但是一定要有爱和耐心,就像当初他们手握手教你拿笔写字一样。等假期结束,虽然再次天各一方,但是可以通过微信常常联系,多传照片,多给爸妈的朋友圈点赞,这也是一种陪伴,也拉近了心的距离。

其实,心贴心的陪伴就是给父母最好节日礼物。

尊重

不要再把自己的喜好当成长辈的意愿,尊重他们的想法和生活习惯。如果爸妈不情愿,那就不要强塞机票拖他们去海南,尽管那里温暖如春的气候对他们身体有好处,尽管这个礼物贵重得甚至要花掉近几个月的工资。其实,也许爸妈并不畏惧家乡的严寒,而他们更离不开节日的乡音、乡味和乡情。不要试图说服爸妈坐在电脑前拨动鼠标观看你的照片,也许他们更喜欢靠在床边翻动相册。走进久违的洗印店吧,洗出一摞照片,带回家,和爸妈一起整理照片,按照他们的习

惯在每张照片背面记上时间。静静地陪他们翻动相册,轻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如果爸妈不感兴趣,那就不要再反复教他们使用各种新奇的家用电子产品,反复教也教不会,父母困惑,自己抱怨,反而失去了幸福感。也许复杂操作带来面面相觑的苦恼远大于给爸妈减轻的劳动负担。卷起袖管,亲手给爸妈擦擦玻璃,轻唤一声“老爸,换块抹布来”可能会比反反复复教他们使用擦窗机来得更甜蜜。父母已经习惯勤劳节俭,虽说家有洗衣机,但若非洗大件也不是动用的。不要唠叨、催促甚至强迫他们使用洗衣机了,尊重他们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悄悄的给家装上厨宝,让爸妈再洗衣时能用上热水,从手温暖到心。

称心的礼物,就是要在尊重长辈朴实生活的基础上,循着他们的习惯,悄悄平添一丝温暖、分担一些辛苦。

正如歌里唱的那样“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虽然形式上,春节回家的礼物必不可少。但是,不可否认,实际上父母也并不指望我们给家里准备多贵重、多稀罕的礼物。回家团聚,听妈妈唠叨顺便给妈妈梳梳头,陪爸爸聊天顺便给爸爸捶捶背,就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这些可能也就是我们能给爸妈的最好礼物了吧。

安心陪伴,用心关爱,细细体会心灵团圆的幸福吧!

百姓生活大年三十话团圆
篇三:形容回家心切想和家人团圆

百姓生活(2013-2-5)

编辑 ——李秀 播音 ——袁君 陈虎娇

本期节目分类:《百姓生活》社会民生类 节目主题: 大年三十话团圆

节目方式:单人或对话

节目时间:30分钟

呼台(千秋蒙顶 世界茶源 名山之声FM89.8)

《百姓生活》片头:柴米油盐酱醋茶,科技人口和文化,新法新规新观察。898和您一起品茶论道,诉说百姓生活……

【袁君】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是农历龙年大年三十,除夕夜了,今天我们感受到的年味是越来越浓了。欢迎收听名山之声FM89.8《百姓生活》节目,我是您的好朋友君君,我是娇娇。在此代表名山人民广播电台全体工作人员给大家拜年了! {出百姓生活片花} 【串词】年,永远是中国人心底的情结。曾经有学者这样评价过年,他是跨越千年之久的中国仪式,那么这种仪式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音乐转接(常回家看看)

君君: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这首歌在过年的时候会经常放,特别能感动人,尤其是那些在异乡工作的人们。游子在外一年了,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希望家人能够回家来,春节为我们提供了弥补遗憾的机会,因

为那浓浓的亲情和归家的感觉本是对‘年味儿’最重要的体验。人们过年盼望回家的心情真是很急切,回家再困难也要回家。

娇娇:没错,中国人对于过年、过春节是十分重视的,过年了一定要回家。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心态。一提到过年,人们总是会说:现在过年有什么意思啊。的确,我们现在平时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不缺,与过年实在没有什么区别。今天过年已经不是为了吃好穿好了。说到底,过年就是团圆。

君君:人们常说,没有小家,哪有大家,这个大家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我们说的团圆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小家的亲情;大家的和谐。

音乐转接(常回家看看)

娇娇:那么,这团圆的驱动力是什么?回家,赶回家。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一票难求。

君君:家是什么?我想,家不仅是你生命的开始的地方,更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归依,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是可以驳岸、修养、疗伤的地方,甚是可以随随便便,无需克制,无需假惺惺的地方,最真我,最人本的地方。

娇娇:关键是,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也许是你走出家门在任何一个地方也很难得到的,也许你有千千万万的钞票,但是换不来家的那种感觉。我们乡下在大年三十还有个习俗:就是在吃团圆饭之前要到祖坟前扫墓,给故去的亲人们烧一些纸钱,倒点酒送盒烟,再挂上一些彩球或花标,以祈求他们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吉祥,唯愿他们在

天国也能安息。

君君:对,去给逝去的亲人上坟扫墓,不仅是对亲人的一种思念,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敬孝敬。

娇娇:没错,那么在大年三十,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是最幸福的团圆。我们说,吃饭,本身是很私有的、很个性的事情。大家在一起吃饭,人与人之间被紧密地联系成了一个整体,这样一来就具有了社会意义。这种聚餐的社会意义,对中国人来说,在春节期间还特别多了一层文化内涵,这就是团圆与美好。没有了团圆,没有了与家人共聚一堂的年,是什么滋味,

君君:也许就像白居易说的吧——像是天涯沦落人。

娇娇:我的老家有个说法叫“奔年”,就是大年三十那天,人们都要往家里奔,要吃团圆饭,家里的人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总要赶回来合家团聚,这是中国的一种优良传统,告诉身在他乡的人们,你还有一个家需要你回去团聚,家里的人在等着你回去吃团圆饭。除夕夜吃年夜饭,是很重要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出百姓生活片花}

【串词】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合家团圆,当晚最惬意的事是吃年夜饭。民俗专家说,年夜饭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每道菜都有讲究,都有吉利话。

音乐转接

君君:在千姿百态的春节习俗中,合家欢的年夜饭、团圆饭是最重要的。人们在一大早开始便忙碌起来,剁肉馅、包饺子,备菜肴。形容回家心切想和家人团圆。

到了除夕之夜,一家人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围坐一桌,品尝美味佳肴。团圆饭要求家庭全体成员都参加,如果有人赶不回来,要给他留个座位,桌子上要摆上碗筷、酒杯,以象征全家团圆。年夜饭要慢慢吃,有的人家从掌灯时分开始,一直吃到深夜。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关爱。年夜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希望之意。

君君:大年三十的晚上,红红火火,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一。过去大家过三十要全家一起动手做饭,讲究一种氛围。现在的年夜饭都去饭馆吃,我觉得年味儿就差了很多,娇娇你觉得呢?

娇娇: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反对到饭店去吃年夜饭,现在的生活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年到头大家都很辛苦,到饭店吃年夜饭,不能不说是一种身心解放。看看现在,大小饭店预定爆满,足可以说明问题。我觉得,这应当是一种新民俗,就像结婚的喜宴现在大多在酒楼里办一样。

君君:但是,到外面吃年夜饭,我总觉得好像是缺了点什么滋味。早先年,大家都在家里准备年夜饭,吃年夜饭,长辈们提前十天半月就准备下了鸡鸭鱼肉,孩子们都回来了,一家人从三十午饭后就开始操持,煎炒烹炸,其乐融融,多好呀。饭菜做好了,一家团圆,儿女绕膝,这家就团圆了。老人家是核心,就像定海神针一样。大年三十回家团圆,不仅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也是孝敬老人的表现。关键是,

在家里吃饭,大家更随便一些,说说笑笑,多热闹。家的氛围浓,团圆的意味也更足。年夜饭在外面进行,我个人认为,这多少会淡化年的味道。现在的人衣食无忧,一日三餐吃的太好,没有太多人在乎到饭店吃一顿,所以说,家常的味道,特别是在家里的那种氛围,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娇娇:吃完团圆饭,还要守岁,“压岁”和“踩岁”。

{出百姓生活片花}

【串词】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又叫守天门,这种风俗起源也很早,唐宋为盛。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在一起谈心、沟通、交流、叙情、叙旧,守除夕是我们国家民俗活动中规矩最多的一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除夕守夜表示了人们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寄托祥瑞的心愿和希望。

娇娇:子夜时分,随着辞旧迎新时刻的来临,鞭炮声、欢笑声、祝福拜年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家家呈现出热烈奔放、欢乐祥和的景象。除了守岁和压岁之外,除夕夜还有踩岁活动,也就是在院内将芝麻秸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守岁和压岁的风俗仍十分盛行。守岁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丰富,除了原有风俗外,看春节联欢晚会、互发短信或全家到饭馆会餐也成为新的民俗活动。过年守岁,迎接新春的晨

期待团圆
篇四:形容回家心切想和家人团圆

“儿啊,回家吧,爹再也不责怪你了,只要你回来,咋着都行啊。” “儿啊,回家吧,娘包了你最爱吃的饺子,可香了,快回来吃吧。” “哥啊,回家吧,你看你的外甥女都6岁了,你还没见过她呢!” “舅舅,回家吧。我是您的外甥女,回来以后送我去上学好吗?” 这是家人对离家出走7年的浪儿回家的呼唤。7年了,他的父亲腿脚都不有些不听使唤了,却还总下地去干活,他要等着儿子回来,好把最新鲜的菜做给他吃,他常说,以前他太凶了,总是责怪自己的儿子不争气:7年了,他的母亲早已有些糊涂了,却还一直记得,每次他的儿子过生日最爱吃母亲包的饺子,他的儿子离家后,她还是会在每年儿子过生日时包饺子给儿子,只是吃饺子的人却好久都不出现了;7年了,他的妹妹每年都给自己的哥哥织毛衣,因为他哥哥曾说妹妹的手是天下最巧的;7年了,他的外甥女每日都问他的妹妹:“舅舅长什么样子,是不是我不乖,所以舅舅都不回来看我呀?”在外7年的浪儿,你可知道,你当初留下的一张纸条:“爹,娘我走了,我要出去闯一闯,别找我,你们也找不到我,原谅儿子的不孝,反正我留在你们身边就给你们添麻烦,我走了,我会在外面闯出一片天下的,否则我就不会回来。”牵动了多少亲人的心啊。其实,你的父亲是因为,你不成材,每日赌博,才责怪你的。他不嫌弃你每月只是打工赚些微薄的工资,他只希望你能够别伤害自己啊;其实,你的母亲都熬白了双鬓,每日都在家门口等着你回家啊,她会把饺子热一遍又一遍,就等着你回来吃呢;他们都老了,本来是享清福的时候,还要为在外7年的浪儿每日担惊受怕。你觉得,你就有孝心吗?在外7年的浪儿,回家吧,如果你因为某种原因不回家,至少也要打个电话,写封信或者找人捎个信,告诉牵挂你的家人,你很好,你知道吗?你的父亲说,7年了,多么期待有一天你能领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回家看看呀,只要你在外过的好就行啊! 这是,我昨日看一个电视栏目,有感而发后谱写下了这一行行文字。看了这个电视栏目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每个家人都一样,他们每日都期待着自己的家人常回家看看,他们不断的奋斗,就是为了一家能够团圆!

心全画团圆
篇五:形容回家心切想和家人团圆

心全画团圆

头:

这是平常的一天,(我每天7点半到„„)

这是平常的心态,(我们身体不好我们也不愿意。)

这是平常的幸福,(很幸福,孩子很好,老公也对我挺好。)

她却是不平常的平常人,(就是心态,不要瞧不起自己。)

她用不平常的经历,走出了平凡人的非常路。(我比较要强,就想干的比别人好。就是坚持,还要往下走。)

在古色古香的潍坊寒亭杨家埠大街上有家名叫德增成的百年风筝年画老店。现在的“掌门”杨宁是手绘人物年画的高手,据说整个杨家埠手绘人物年画的脸那可都出自“杨掌门”之手。

走进德增成老店,满眼的就是到处的风筝年画,还有满屋子的各种工艺品,一切似乎都和杨家埠的其他工艺品店没啥区别。杨宁,

(我每天七点半到„„)

杨宁今年35岁,可这35年的光阴和别人却不一样。

(在我出生40天的时候发烧,后来服用了小儿氨之后过敏,去打针,结果打到神经上了。一直到5岁时我才学会走路,9岁的时候做过一次手术,要不然现在连鞋都穿不住。)

在所有人都寄希望于杨宁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就挺好的时候,她随着年龄的长大心里却不安分起来。杨宁,

(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给你留扇窗。)

1997年,杨宁凭借自己的灵气和努力,考进了杨家埠的“艺术研究中心”大观园,去学习年画绘制。在这儿,各种栩栩如生的年画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她,更重要的是她在这浩如烟海的年画世界中,意外的找到了一本“年画秘籍”,其实就是一本记载杨家埠年画发展的书。

(很早了,我都忘了书名字了,就是一本记录杨家埠年画发展的书。很喜欢年画了。)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685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