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孤焦寂寞无奈何

语文试题 时间:2004-05-26

【www.myl5520.com--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16届高三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
篇一:孤焦寂寞无奈何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16届高三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足球太缺少在硬仗中_______的机会,难以在必须赢下的比赛中展现出_______的气势。世界杯预选赛留下的遗憾与失望,或许会被中国球员在亚冠赛场上的神勇表现冲淡, 但中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的_______甚至倒退,将始终成为影响这个项目全面起航的短板。

A. 锻炼 不可一世 故步自封 B. 磨炼 舍我其谁 故步自封

C. 磨炼 不可一世 亦步亦趋 D. 锻炼 舍我其谁 亦步亦趋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谈到本性,对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略知一二,我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开篇就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B. 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C. 随着许昕、樊振东以惊险的比分艰难取得双打比赛的胜利,中国男队以总比分3比0击败中国台北队跻身进入决赛。

D. 空气质量与城市竞争力高度相关,一个城市的空气是否洁净,综合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4.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相对于其他后进现代化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保守不以压制创新为能,因此它可从传统和现代中都能得到有益的滋养。

①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仍旧保持了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② 对于古今之变淡然处之,不走极端正是英国文化的一大长处

③ 英国比较成功地减弱了现代化所带来的巨大颠簸和震荡

④ 它的创新不以踢开传统开路

⑤ 也就是英国之为英国的国家特性

A. ①⑤③②④ B. ②④①③⑤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①⑤②④

5. 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 三十多年前的池塘,在我记忆里还保留着绿叶红花的碎影,时移事迁,池塘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荷叶荷花了。

B. 我们的祖先有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C. 希望同学们毕业后能凭着“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定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踏实做事去改变家乡,这就是青春不朽的一种方式。

D.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经典阅读的式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正与珍视经典的传统教育方式渐行渐远。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 (“磨炼”有强调在艰苦的环境或完成繁难任务的过程中锻炼的意思。“不可一世”形容极其狂妄自大。感情色彩不符合句意。“亦步亦趋”比喻没有主见或为了讨好,事事追随或模仿别人。不符合句意)

2. D (A项主客颠倒。B项句式杂糅。C项“跻身”和“进入”语意重复)

3. A 4. D 5.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惟孝,字仲友,襄阳人。长六尺,通《春秋》,下第,乃工骑射。城中乱,争出关。惟孝拔剑杀数人,趋白河,见一舟壮钜甚,急登之。舟人不可,惟孝曰:“今日之事,非汝即我,能杀我者得此舟。”众披靡,遂以舟达郢州。兵乱,奔沙洋。别之杰为帅,尽隘诸湖不泄水。惟孝令二人贾服前行,密窥隘兵,曰:“易与耳。”乃与十骑,衣黑袍,假为敌兵,曰:“后队亟至。”守隘四五百人悉溃,舟趋藕池。

开庆元年,卜居江陵,至沙市,众舟大集,不可涉。顷有峨冠张盖,从者数十,则宣抚姚希得之弟也,令曰:“敢有争岸者投水中。”惟孝睥睨良久,提剑驱左右而出,举白旗以麾,令众船登岸,毋敢乱次。干官钟蜚英见而异之,以告唐舜申,舜申曰:“吾故人也。”具言惟孝平生。蜚英谓曰:“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惟孝不答。又叩之,则曰:“朝廷负人。”明日,蜚英导希得罗致之,宴仲宣楼,蜚英酒酣曰:“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惟孝跃然曰:“从公所命。”乃请空名帖三十以还。逾旬,与三十骑俱拥甲士五千至,旗臶鲜明,部伍严肃,上至公安,下及墨山,游踏相继。希得大喜,请所统姓名,惟孝曰:“朝廷负人,福难祸易,聊为君侯纾一时之难耳,姓名不可得也。”时鼎、澧五州危甚,于是击鼓耀兵,不数日,众至万人,数战俱捷,江上平。制使吕文德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或云已趋淮甸,后不知所终。

【参考译文】

张惟孝,字仲友,是襄阳人。身长六尺,通晓《春秋》,科举考试不中,于是在骑马射箭上用力。(遭遇兵灾)襄阳城中混乱,百姓争着逃出关口,惟孝拔剑杀了数人,赶到白河边,看到岸边有一艘很大的船,急忙登船,船上的人不允许他上船,惟孝说:“今日之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能杀掉我的人就是这船的主人。”船上的众人被慑服,于是乘这艘船到达郢州。兵乱,逃奔到沙洋,别之杰为统帅,把各个湖的出水口都阻塞起来不让水流下泄,惟孝命令两人穿着商人的服饰前往,秘密探查守卫隘口的士兵后,惟孝说:“这容易对付。”于是分派了十名骑兵,让他们穿上黑袍,假扮敌兵,并宣称:“后援部队很快就抵达。”守卫的四五百人全都溃散,乘船奔向藕池。

开庆元年,定居江陵,前往沙市,江面众船云集,没有办法渡江。不一会儿,头顶高冠张着车盖的人,带着几十位随从过来,原来是宣抚姚希得的弟弟,下令说:“谁敢争着靠岸的就把他投入江中。”惟孝斜着眼看了一会儿,提着剑分开人群走上前,举起白旗指挥,命令众船靠岸,不准混乱次序。干官(州郡府中办事老成之官吏)钟蜚英看到他的行事,觉得他是不寻常之人,告诉唐舜申,舜申说:“他是我的朋友。”详细地说了惟孝平素的事迹。蜚英曾对张惟孝说:“今天正是我们立功报效国家的时候。”张惟孝默不作声,钟蜚英又问他,惟孝却说:“朝廷辜负人。”第二天,钟蜚英游说姚希得把惟孝请来,在仲宣楼宴请他,酒酣之际,钟蜚英说:“有国才有家,天下如此混乱,何处是我们的归宿?”这句话激得惟孝跳了起来,慨然说道:“惟公之命是从。”于是向钟蜚英求取三十张空名帖回去了。十天后,张惟孝和三十名骑在马上的将官模样的人,带着五千披甲的士兵来到钟蜚英处,他们旗臶鲜明,队伍严肃,上至公安,下及于墨山,游骑和步兵连续。姚希得大喜,问张惟孝统领下的将士的姓名,惟孝回答说:“朝廷辜负人,与朝廷共享其福很难,与朝廷共御祸患容易,我们的来到姑且为君侯解除一时的困难罢了,至于姓名就不用知道了。”其时,鼎、澧等五州的形势非常危急,于是张惟孝击鼓阅兵,不到几天,部众达到万人,和敌人的几次战斗都取得胜利,长江之上,一时平静。制使吕文德想把惟孝招来任朝廷将官,他没有应招,逃往他处隐匿起来,有人说他前往淮甸了,后不知所终。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尽隘诸湖不泄水 隘:阻塞

B. 蜚英导希得罗致之 罗:捉拿

C. 聊为君侯纾一时之难耳 纾:解除

D. 于是击鼓耀兵 耀:炫耀

7.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A. 遂以舟达郢州 B. 举白旗以麾

C. 以告唐舜申 D. 乃请空名帖三十以还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制使吕文德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惟孝的主要品质。(4分)

答案:

6. B (罗:招致,网罗)

7. B

8. (1) 现在正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句式1分,“趋事赴功”1分,“秋”1分)

(2) 有国才有家,天下如此混乱,何处是我们的归宿?(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3) 制使吕文德征召他,他没有应征,逃往他处隐居,到处寻找他没有结果。(“招”“遁”“物色”各1分)

9. 急公好义(深明大义),智勇双全(有勇有谋)。(每点2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 这首诗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4分)

(2) 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主要表现手法。(6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2) 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 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 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7) 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 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 B (罗:招致,网罗) 7. B

8. (1) 现在正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句式1分,“趋事赴功”1分,“秋”1分)

(2) 有国才有家,天下如此混乱,何处是我们的归宿?(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3) 制使吕文德征召他,他没有应征,逃往他处隐居,到处寻找他没有结果。(“招”“遁”“物色”各1分)

9. 急公好义(深明大义),智勇双全(有勇有谋)。(每点2分)

10. (1) 暗淡,幽寂。(2分)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女性形象。(2分)

(2) ① 借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庭院空寂,落花满地,烘托了主人公的寂寞和哀怨。② 象征(或隐喻),“春欲晚”“梨

花满地”象征青春暗逝,年华老去,暗示了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每点3分)

11. (1) 朝菌不知晦朔 (2) 春与秋其代序 (3) 猿猱欲度愁攀援 (4) 无边落木萧萧下(5) 杜鹃啼血猿哀鸣 (6)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 举匏尊以相属 (8)舞榭歌台

谈月亮

茅盾

①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跟月亮的感情很不好。我也在月亮底下走过,我只觉得那月亮的冷森森的白光,反而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幻化为一片模糊虚伪的光滑,引人去上当;我只觉得那月亮的好像温情似的淡光,反而把黑暗潜藏着的一切丑相幻化为神秘的美,叫人忘记了提防。

②月亮是一个大骗子,我这样想。我也曾对着弯弯的新月仔细看望。我从没觉得这残缺的一钩儿有什么美;我也照着“诗人”们的说法,把这弯弯的月牙儿比作美人的眉毛,可是愈比愈不像,我倒看出来,这一钩的冷光正好像是一把磨的锋快的杀人的钢刀。

③曾经有这么一回事,使得我第一次不信任这月亮。那时我不过六七岁,那时我对于月 亮无爱亦无憎,有一次月夜,我同邻舍的老头子在街上玩。先是我们走,看月亮也跟着走;随后我们就各人说出他所见的月亮有多么大。“像饭碗口”,是我说的。然而邻家老头子却说“不对”,他看来是有洗脸盆那样子。我觉得失败了,跑回家去问我的祖父。仰起头来望着月亮,我的祖父摸着胡子笑着说:“哦哦,就跟我的脸盆差不多。”在我家里,祖父的洗脸盆是顶大的。于是我相信我自己是完全失败了。在许多事情上都被家里人用一句“你还小哩!”来剥夺了权利的我,于是就感到月亮也那么“欺小”,真正岂有此理。月亮在那时就跟我有了仇。 ④曾经看见过这么一件事,使得我知道月亮很能使人变得脆弱了似的。那时也正是中秋快近,忽然有从“狭的笼”

②①里逃出来的一对儿,到了我的寓处。大家都是卯角之交,我得尽东道之谊。而且我还得居间办理“善后”。我依着他们

俩铁硬的口气,用我自己出名,写了信给双方的父母,表示了这件事恐怕已经不能够照“老辈”的意思挽回。信发出的下一天就是所谓“中秋”,晚上是好月亮。女的坐在窗前,一边望着天空,一边抹眼泪。男的说:“她已经写信告诉家里,说明天就回去呢!”女的说:“我岂不想妈妈。今天是中秋,往常在家里妈给我„„”原来是这月亮,水样的猫一样的月光勾起了这位女人的想家的心,把她变得脆弱些。 ⑤从那一次以后,我仿佛懂得一点关于月亮的“哲理”。我觉得我们向来有的一些关于月亮的文学好像几乎全是幽怨的,恬退隐逸的,或者缥缈游仙的。跟月亮特别有感情的,好像就是高山里的隐士,深闺里的怨妇,求仙的道士。他们借月亮发了牢骚,又从月亮得到了自欺的安慰,又从月亮想象出“广寒宫”的缥缈神秘。读几句书的人,平时不知不觉间熏染了这种月亮的“教育”,临到紧要关头,就会发生影响;便是暗呜叱咤的马上英雄,也被写成了在月亮的魔光下只有悲凉,只有感伤。这一种“完备”的月亮“教育”会使“狭的笼”里逃出来的人也触景生情地想到再回去。 ⑥从那一次以后,我渐渐觉得月亮可怕。我每每想:月亮确是那么一个会迷人会麻醉人的家伙。

⑦星夜使你恐怖,但也激发了你的勇气。只有月夜,说是没有光明么?明明有的。然而这冷凄凄的光既不能使五谷生长,甚至不能晒干衣裳;然而这光够使你看见五个指头却不够辨别稍远一点的地面的坎坷。你朝远处看,你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消弭了一切轮廓。你变做“短视”了。你的心上会遮起了一层神秘的迷迷糊糊的苟安的雾。

⑧人在暴风雨中也许要战栗,但人的精神,不会松懈,只有紧张;人撑着破伞,或者破伞也没有,那就挺起胸膛,大踏步,咬紧了牙关,冲那风雨的阵,人在这里,磨炼他的奋斗力量。然而清淡的月光像一杯安神的药,一粒微甜的糖,你在她的魔术下,脚步会自然而然放松了,你嘴角上会闪出似笑非笑的影子,你说不定会向青草地下一躺,眯着眼睛望天空,乱麻麻地不知想到哪里去了。

⑨自然界现象对于人的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我以为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而把这一点畸形发挥得“透彻”的,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月亮文学。当然也有并不借月亮发牢骚,并不从月亮得了自欺的安慰,并不从月亮想象出神秘缈缥的仙境,但这只限于未尝受过我们的月亮文学影响的“粗人”罢! ⑩我们需要“粗人”眼中的月亮,我又每每这么想。

1934年中秋后

(原载《申报月刊》第8卷第10期,有删改)

[注]①“狭的笼”:原为俄国盲诗人爱罗先所作童话的篇名,这里借指封建家庭的樊笼。②卯角之交:从小开始相交的朋友。

孤焦寂寞无奈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BE(4分)孤焦寂寞无奈何。

A.一些诗人把月牙儿比作美人的眉毛,作者不苟同“诗人”们的说法,而认为月亮是个虚伪、冷酷的骗子,没有什么美感。

B.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小时候与邻居老头、祖父辩月的故事,塑造了有独立思想的“我”的形象,说明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一道理。

C.文章第⑤⑥段都以“从那一次以后”开头,强调了“那一次”对“我”影响之大,而“那一次”是指一位朋友在中秋节因想家而放弃私奔一事。

D.作者不喜欢月夜,因为月光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因为月光不能照人看清远处,人们在月夜会产生苟安心理,难以产生前行的勇气。

E.文章标题为“谈月亮”,其实文章不仅谈到自然界中的月亮,更谈到与月相关的人们的思想。文章语言平和冲淡,思想深邃,耐人回味。

2.请简述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文章首先简要交代我对月亮的认识

3.文章第④段和第⑧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别指出并分析表达效果。(4分)

4.文中的“月亮的‘教育’”指什么?请结合文意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月亮的‘教育’”的认识。(8分)

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大师何以诞生

李海默

①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能不能诞生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大师?乐观者言,只是时间问题,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自然会诞生。悲观者言,现今与中西学术传统的原典路径皆割裂太深,隔阂太巨,无以为继。笔者苦思此“问题”,发现其中有一大悖论,此悖论不解决,这个“问题”终究是个伪问题。

②首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当今中国需要大师?在笔者看来,呼唤“大师”的焦灼来源于公众与社会的一种普遍认知:中国已经如此发达,学术文化领域“大师”的缺失是明显不合理与不匹配的,这让中国丢脸,因此迫切需要大师。这么想本无可厚非,但呼唤和吁求如此的强烈,乃至人们不再去关注另一个更加切要的问题:怎样的社会机制才是孕育大师的温床?

③1957年,以赛亚·伯林在其题为“苏俄文化”的论文中写道:“他们觉得伟大的民族必须拥有重量级的教授、杰出的艺术家和充分的文化装饰。因此他们给予那些行业的最高从业者很高的薪水,但又难以摆脱一种难以抑制的威吓后者的冲动,或一种敲打、欺负、公开羞辱后者的诱惑,当后者稍微表现出某种独立或希望保护自身尊严的迹象时,就迫使后者记住身上拴着的锁链。”这是当年苏联知识分子的处境。社会需要的是作为“符号”意义存在的大师,最好能够拥有一切中西文化的荣誉头衔,而一旦拥有,社会希望他如何自处呢?自然是以永远保持这一“符号”的中立态度而存在,做社会的“大师”,而不是大师自身成长轨迹里不断嬗变的那个具体的人。我们这个社会已渐渐不知究竟何为真正的大师,而只需要一些合乎公众心愿的大师“符号”。

④既然如此,那么反复诘问开篇那个问题,难道不是构成一种内在的悖论吗?只有那种深切浸润在学术传统中,并能结合世道人心做新的发掘与变革,引领风气迁转,却又“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人物,才可能是真正的大师。真正的大师降临,往往让侪辈与后来者发出“世间原未有斯人”的感叹。真正的大师往往期待用新知为社会做些什么,大师与社会互相“熟悉”,而我们所呼唤的“大师”却定格在一个静止的形象中,作为中国崛起的一个佐证。

⑤1971年汉娜·阿伦特发表《纪念马丁·海德格尔的八十华诞》,描述了她那一代人对海德格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 (1)
篇二:孤焦寂寞无奈何

常州市教育学会2016届高三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语文试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足球太缺少在硬仗中_______的机会,难以在必须赢下的比赛中展现出_______的气势。世界杯预选赛留下的遗憾与失望,或许会被中国球员在亚冠赛场上的神勇表现冲淡, 但中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的_______甚至倒退,将始终成为影响这个项目全面起航的短板。

A. 锻炼 不可一世 故步自封 B. 磨炼 舍我其谁 故步自封

C. 磨炼 不可一世 亦步亦趋 D. 锻炼 舍我其谁 亦步亦趋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谈到本性,对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略知一二,我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开篇就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B. 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C. 随着许昕、樊振东以惊险的比分艰难取得双打比赛的胜利,中国男队以总比分3比0击败中国台北队跻身进入决赛。

D. 空气质量与城市竞争力高度相关,一个城市的空气是否洁净,综合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4.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相对于其他后进现代化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保守不以压制创新为能,因此它可从传统和现代中都能得到有益的滋养。

①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仍旧保持了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② 对于古今之变淡然处之,不走极端正是英国文化的一大长处

③ 英国比较成功地减弱了现代化所带来的巨大颠簸和震荡

④ 它的创新不以踢开传统开路

⑤ 也就是英国之为英国的国家特性

A. ①⑤③②④ B. ②④①③⑤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①⑤②④

5. 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 三十多年前的池塘,在我记忆里还保留着绿叶红花的碎影,时移事迁,池塘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荷叶荷花了。

B. 我们的祖先有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C. 希望同学们毕业后能凭着“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定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踏实做事去改变家乡,这就是青春不朽的一种方式。

D.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经典阅读的式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正与珍视经典的传统教育方式渐行渐远。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惟孝,字仲友,襄阳人。长六尺,通《春秋》,下第,乃工骑射。城中乱,争出关。惟孝拔剑杀数人,趋白河,见一舟壮钜甚,急登之。舟人不可,惟孝曰:“今日之事,非汝即我,能杀我者得此舟。”众披靡,遂以舟达郢.

州。兵乱,奔沙洋。别之杰为帅,尽隘诸湖不泄水。惟孝令二人贾服前行,密窥隘兵,曰:“易与耳。”乃与十骑,.

衣黑袍,假为敌兵,曰:“后队亟至。”守隘四五百人悉溃,舟趋藕池。

开庆元年,卜居江陵,至沙市,众舟大集,不可涉。顷有峨冠张盖,从者数十,则宣抚姚希得之弟也,令曰:“敢有争岸者投水中。”惟孝睥睨良久,提剑驱左右而出,举白旗以麾,令众船登岸,毋敢乱次。干官钟蜚英见而.

异之,以告唐舜申,舜申曰:“吾故人也。”具言惟孝平生。蜚英谓曰:“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惟孝不答。又.

叩之,则曰:“朝廷负人。”明日,蜚英导希得罗致之,宴仲宣楼,蜚英酒酣曰:“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

归乎?”惟孝跃然曰:“从公所命。”乃请空名帖三十以还。逾旬,与三十骑俱拥甲士五千至,旗臶鲜明,部伍严肃,.

上至公安,下及墨山,游踏相继。希得大喜,请所统姓名,惟孝曰:“朝廷负人,福难祸易,聊为君侯纾一时之难.

耳,姓名不可得也。”时鼎、澧五州危甚,于是击鼓耀兵,不数日,众至万人,数战俱捷,江上平。制使吕文德招.

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或云已趋淮甸,后不知所终。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尽隘诸湖不泄水 隘:阻塞 .

B. 蜚英导希得罗致之 罗:捉拿 .

C. 聊为君侯纾一时之难耳 纾:解除 .

D. 于是击鼓耀兵 耀:炫耀 .

7.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A. 遂以舟达郢州 B. 举白旗以麾 ..

C. 以告唐舜申 D. 乃请空名帖三十以还 ..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制使吕文德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惟孝的主要品质。(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 这首诗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4分)

(2) 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主要表现手法。(6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五、 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老兵客栈

六、 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大师何以诞生

李海默

①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能不能诞生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大师?乐观者言,只是时间问题,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自然会诞生。悲观者言,现今与中西学术传统的原典路径皆割裂太深,隔阂太巨,无以为继。笔者苦思此“问

题”,发现其中有一大悖论,此悖论不解决,这个“问题”终究是个伪问题。 ..

②首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当今中国需要大师?在笔者看来,呼唤“大师”的焦灼来源于公众与社会的一种普遍认知:中国已经如此发达,学术文化领域“大师”的缺失是明显不合理与不匹配的,这让中国丢脸,因此迫切需要大师。这么想本无可厚非,但呼唤和吁求如此的强烈,乃至人们不再去关注另一个更加切要的问题:怎样的社会机制才是孕育大师的温床?

③1957年,以赛亚·伯林在其题为“苏俄文化”的论文中写道:“他们觉得伟大的民族必须拥有重量级的教授、杰出的艺术家和充分的文化装饰。因此他们给予那些行业的最高从业者很高的薪水,但又难以摆脱一种难以抑制的威吓后者的冲动,或一种敲打、欺负、公开羞辱后者的诱惑,当后者稍微表现出某种独立或希望保护自身尊严的迹象时,就迫使后者记住身上拴着的锁链。”这是当年苏联知识分子的处境。社会需要的是作为“符号”意义存在的大师,最好能够拥有一切中西文化的荣誉头衔,而一旦拥有,社会希望他如何自处呢?自然是以永远保持这一“符号”的中立态度而存在,做社会的“大师”,而不是大师自身成长轨迹里不断嬗变的那个具体的人。我们这个社会已渐渐不知究竟何为真正的大师,而只需要一些合乎公众心愿的大师“符号”。

④既然如此,那么反复诘问开篇那个问题,难道不是构成一种内在的悖论吗?只有那种深切浸润在学术传统中,并能结合世道人心做新的发掘与变革,引领风气迁转,却又“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人物,才可能是真正的大师。真正的大师降临,往往让侪辈与后来者发出“世间原未有斯人”的感叹。真正的大师往往期待用新知为社会做些什么,大师与社会互相“熟悉”,而我们所呼唤的“大师”却定格在一个静止的形象中,作为中国崛起的一个佐证。

⑤1971年汉娜·阿伦特发表《纪念马丁·海德格尔的八十华诞》,描述了她那一代人对海德格尔的仰慕:“关于海德格尔的传说很简单:思想又复活了;人们认为已死的昔日的文化瑰宝又获得了言说,人们发现这些瑰宝所呈现的完全不是先前认为的那样无足轻重。终于有了这样一位教师;人们也许能够从他那里学会思考。”“真正的大师”恐怕就是这个气派,生当衰世能激荡风雷,唤醒“万马”,生逢盛世则洞悉世运,扭转乾坤。

⑥大师何以诞生?他总是诞生在那些渐渐明白何为真正的大师的时代与社会,世代盛衰不是决定性的条件,关键或许更在于整个社会充满对人性的理解与对知识的尊重。

16. 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①段中“悖论”的意思。(4分)

17. 简要说明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引文在文中的作用。(6分)

18.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8分)

七、作文(7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都知道理想主义者——那些有着高尚却常常不切实际的理想的人们。我们也知道现实主义者——那些把目标限定在能达到的成功,只设置实际且可操作的计划的人们。的确,实际的人常常能实现他们的目标,然而没有那些梦想家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又将会怎样呢?

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 (“磨炼”有强调在艰苦的环境或完成繁难任务的过程中锻炼的意思。“不可一世”形容极其狂妄自大。感情色彩不符合句意。“亦步亦趋”比喻没有主见或为了讨好,事事追随或模仿别人。不符合句意)

2. D (A项主客颠倒。B项句式杂糅。C项“跻身”和“进入”语意重复)

3. A 4. D 5. D

6. B (罗:招致,网罗)

7. B

8. (1) 现在正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句式1分,“趋事赴功”1分,“秋”1分)

(2) 有国才有家,天下如此混乱,何处是我们的归宿?(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3) 制使吕文德征召他,他没有应征,逃往他处隐居,到处寻找他没有结果。(“招”“遁”“物色”各1分)

9. 急公好义(深明大义),智勇双全(有勇有谋)。(每点2分)

10. (1) 暗淡,幽寂。(2分)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女性形象。(2分)

(2) ① 借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庭院空寂,落花满地,烘托了主人公的寂寞和哀怨。② 象征(或隐喻),“春欲晚”“梨花满地”象征青春暗逝,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913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