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云南省昆明市2016届高三年级两区七校模拟调研考试文综合

语文试题 时间:2003-12-07

【www.myl5520.com--语文试题】

2016年高考(136)云南省昆明市2016届高三模拟调研测试
篇一:云南省昆明市2016届高三年级两区七校模拟调研考试文综合

2016年高考(136)云南省昆明市2016届高三模拟调研测试

云南省昆明市2016届高三模拟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模仿自然,再现劳动,迎接征战,欢庆胜利,寻求配偶,抒发情欲,释放冲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人为始,众人相随,不由自主,自然而然,群体性的原始歌舞形式由此产生。《尚书益稷》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摹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罄,它是狩猎生活的产物。《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氏与天帝战,头颅被砍,仍以双乳为目,肚脐为口,执干戚而舞,由此产生的干戚舞,是执盾与斧以再现战争场面的群舞,两者均与部落战争相关。原始歌舞是自发性的群体娱乐活动,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也没有演员观众之别,因而,并不存在优伶之职。

随着原始部落权力的集中和职业分工的产生,歌舞的专利与归属相应出现变化。这首先表现为歌舞与祭祀盛典结缘而成为巫觋事神的手段。巫觋以歌舞降神,那么,巫觋在专事神职的同时,也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歌舞艺人,因此,人们把巫觋看着是优伶的远祖。冯沅君《古优解》说:古优的远祖。当然,也有人认为,古巫与古优都脱胎于原始民间歌舞,如孙崇涛、徐宏图《优伶原始》说:巫和优从原始民间歌舞的母体中孕育诞生,可能有时间上的先后,但彼此并不存在渊源关系。

断言古优出自巫,固然有可商榷的理由,因为随着奴隶制的产生,大批奴隶沦为奴隶主贵族的声色娱乐工具,专事歌舞的奴隶群体即随之产生。如《管子轻重》云:夏桀有女乐三万人,端噪晨乐,闻于三衢。因此,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和奴隶制时代,除了巫觋以外,专事音乐歌舞以供奴隶主享乐的职业性艺人,即已出现,只是还没有用优或伶之类的职业名称而已。这就说明,在以娱神为宗旨的巫盛行的同时,以娱人为目的的优也具有庞大的阵容。然而,断定古优与古巫彼此并不存在渊源关系,似乎也把问题绝对化了。最早记载优伶活动并以优、伶称谓的,是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的《国语》和《左传》。《国语齐语》记齐桓公向管仲征询富国之计,管仲说: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优笑在前,贤才在后,是以国不日引,不日长。这里所谓优笑,就是以调笑为业的俳优。它说明公元前七、八世纪,优伶已经以独立的职业身份出现并影响于政。《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脱)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泠人亦即伶人,指乐官。钟仪继承先人的职官为伶人,说明公元前六世纪已经存在世代继绍的乐官世家。而这种优和伶的职业化定位和定名,正是巫风衰微,巫文化解体的春秋时代。走下神坛的巫觋,流落民间,业医、卜、艺、算,自然也不乏弃巫术事歌舞者。巫文化的解体,为优伶职业群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下列关于原始歌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原始歌舞是我们的祖先对生活、生产、战争、自然等的模仿和再现,是他们表情达意的方式,比如百兽率舞与干戚舞。

B.原始歌舞一人为始,众人相随。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具有启发性、群体性的特征,没有专门的观众与演员之分,也无贵贱之分。

C.原始歌舞的专利和归属后来有了变化,因为与祭祀盛典结缘而成为巫觋事神的手段。原始歌舞也就成了巫觋的专业行为。

D.原始歌舞是巫和优职业技能的渊源,无论巫与优是否有渊源关系,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因巫觋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歌舞艺人而将其视为优伶的远祖;也有人认为是一母所生,并无渊源。

B.在春秋时前的漫长的历史时期,既有以歌舞事神的巫觋,同时也有专事音乐歌舞以供奴隶主享乐的艺人,但是并无优伶的职业名称。

C.《国语》和《左传》的相关记载,说明春秋时期已经有了优、伶(泠)称谓,表明他们已经有了独立的职业身份,甚至可以代代继承。

D.巫文化解体后,原先从事祭祀的巫觋面临着职业的重新选择,一部分巫觋利用自己的歌舞专长事人,于是才有了优伶这个职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伶与原始歌舞的表演者的不同点之一,体现在他们是古代中国娱乐观众的职业演员,他们的社会地位低,身份卑贱。

B.优伶的出现,与社会权贵阶层的娱乐需求出现有关,权贵阶层把音乐歌舞作为专利享用,自然就有了专事声色歌舞的人。

C.《国语齐语》中优伶影响政事的事情,不仅春秋时期有,后世也屡有发生,比如欧阳修在《伶官传》中就有记载。

D.从事娱乐的优伶职业群体,是文化娱乐独立于物质生活后社会分工的结果吗,它源于原始歌舞,在巫觋文化的解体中最终形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元澄,字道镜,少好学,美鬓发,善举止,言辞清辩,响若县钟。其父任城王薨,居丧以孝闻。袭封,加征北大将军。以氐羌反叛,除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文明太后引见诫励,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加侍中,赐衣一袭,乘黄马一匹,以桂其德。开府、徐州刺史,甚著声绩。朝京师,引见于皇信堂。孝文诏澄曰:昔郑子产铸刑书而晋叔向非之。此二人皆贤士,得失竟谁?对曰:郑国寡弱,摄于强邻,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铸刑书来示威。虽乖古式,合今权道。帝方变革,深善其对,笑曰:任城当欲为魏子产也!朕方改朝制,当与任城共万世之功。后征为中书令,改授尚书令。后帝外示要南讨,意在谋迁,乃独谓澄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固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意以为何如?澄深赞成其事。帝曰:任城便是我子房!于是,加抚军大将军、太子少保,又兼尚书左仆射。及车驾幸洛阳,定迁都计谋,诏澄驰驿向北,问彼百司,论择可否。澄既至代都,众闻迁诏,莫不惊骇。澄援引今古,徐以晓之,众乃开伏。遂南驰还报,会车驾于滑台。帝大曰: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从幸邺宫,除吏部尚书。恒州刺史穆泰在州谋反,授澄节、铜武、竹使符,御杖左右,仍行恒州事。行达雁门,遣侍御史李焕先赴。至即禽泰,穷其党与,罪人皆得。巨鹿公陆睿、安乐侯元隆等百余人并狱禁。具状表闻。帝览表,乃大悦曰:我任城可谓社稷臣,正复皋陶断狱,岂能过之?顾咸阳王等曰:汝等说当其处,不能办此也。车驾寻幸平城,劳澄,引见逆徒,无一人称枉,时人莫不叹之。帝谓左右曰:必也无讼,今日见之。以澄正尚书。

(节选自《北史·元澄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B.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C.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D.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B.朕就是我的意思,早先没有特殊的含义,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可以自称朕。从秦始皇开始,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幸既可指古代皇帝对人宠爱,也可以指帝王的亲临垂顾,无论是哪种意义,都不能用在除帝王个体之外的任何人身上。

D.符是中国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竹、木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澄自幼好学,气质不凡。文明太后十分欣赏他的风采神韵,认为他能承担重任,后来他收到朝廷重用、重赏,仕途顺利。

B.元澄识见深远,通达权变。他引用郑子产铸刑书的史事鼓励孝文帝大胆变革,认为即使变革有悖于古制,也适合于当下的权变之道。

C.元澄才干出众,深得孝文帝信任。孝文帝迁都的想法起初只告诉元澄一人,确定迁都后,孝文帝安排元澄说服大臣们。

D.元澄断狱公正,令人叹服。他办理恒州刺史穆泰案,不仅受到孝文帝的极力称赞,连逆徒也觉得不冤枉,也为当时人叹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郑子产铸刑书而晋叔向非之。此二人皆贤士,得失竟谁?。(5分)

(2)至即禽泰,穷其党与,罪人皆得。巨鹿公陆睿、安乐侯元隆等百余人并狱禁。(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8-9题。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之。谷鸟:山中或水边的鸟。

8.兴在一杯中的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9.请简要分析颈联的表现手法。(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山势高峻,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两句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

乙 选考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秋瑾: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

1903年的北京之行是秋瑾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她的丈夫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他们的邻居是一位颇负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女子吴芝瑛。秋瑾与吴芝瑛情投意合,义结金兰。

通过吴芝瑛,秋瑾经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新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神州大地危象丛生,秋瑾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以后,深受感动,她称陈天华是自己的启蒙开智的人。她赋诗言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以后,秋瑾就穿起男装,表示永不再穿清朝女服。男装成为秋瑾的标志性服装,她直到就义时仍身着玄色纱长衫。秋瑾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与整天沉缅于官场应酬和花天酒地中的丈夫,冲突越来越多。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这是秋瑾对自己婚姻的感叹。

1904年2月,秋瑾在吴芝瑛家中结识了一个日本女子服部繁子。从服部繁子那里,秋瑾了解到日本女子学校的种种优点,她决定去日本留学。6月28日,秋瑾自筹旅费,从塘沽登上日本人租借的德国客轮独立号,踏上赴日旅途。。她说,她要学习救国家、救同胞尤其是两亿女同胞的本领。到日本后,学习之余,秋瑾积极参加当地留学生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广泛结交革命志士。她与陈撷芬发起的共爱会,提出了妇女解放的口号,是近代中国妇女最早成立的爱国团体。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不久,经冯自由的介绍,秋瑾在黄兴寓所,秋瑾履行了加入同盟会的手续,并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矢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此后,她的思想,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精神影响颇多。这年12月8日,陈天华投海自尽。秋瑾受到很大震动,决定立即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

1906年,秋瑾回到国内,,通过艰难的筹备,1907年1月14日,秋瑾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

秋瑾有着办报的情结。1904年9月,她在日本创办了《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为名,发表了《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 办报需要钱。秋瑾四处奔走,多方募集,又在报上大登广告,号召大家入股。可是响应者寥寥无几,到最后,只筹集到几百元。秋瑾痛感中国妇女界的死气沉沉,简直有点麻木不仁。

走投无路的秋瑾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到公婆家去筹款。她的公婆家很有钱,而娘家由于父亲去世,在钱财上已经无力支持她。

《中国女报》是一种16开本的册子,封面上画着一个妇女,双手高擎一面旗帜,象征

着妇女的觉醒和前进。该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成立妇女联合会的主张。为了使当时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不识字的妇女能看懂听懂,女报一律用白话文,并采用弹词、歌曲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秋瑾在《中国女报》上试图铸造国民与国民之母的思想。她认为,国民大于皇权,男女亦平等——改革专制政体,变成共和,四万万人都有主权来管国家的大事,而在这四万万人之中,不言而喻包括二万万妇女。秋瑾男女平权的思想来源于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这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之民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秋瑾认为,女子不但有和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而且堪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秋瑾旗帜鲜明地宣扬妇女人权,提出了把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结合起来的深刻命题,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至此,她完成了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从家庭革命到社会革命的破茧蜕变。

《中国女报》一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文化的妇女争相传阅,没文化的妇女也设法请别人念给她们听。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报上的文章,还展开辩论。封建遗老们看了则大为震怒。

6月17日,秋瑾从绍兴写信给朋友,说该刊第三期已编好,约于此月,必行付印。 但,第三期却永远没有付印之日了。

这年4月,秋瑾在杭州的白云庵召开了浙江各会党和军学界首领的秘密会议,正式组建光复军,推徐锡麟为统领,秋瑾自任协领。7月6日,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但起义失败,徐锡麟被捕就义。秋瑾闻讯痛哭失声,不语不食。有人劝秋瑾立即离开绍兴,她断然拒绝。她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早5年。7月13日下午4点,秋瑾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凌晨,秋瑾被处即行正法,饮刃古轩亭口。

(摘编自2011年9月30日《中国新闻周刊》,庞清辉 王一凡)

【相关链接】

创办《中国女报》,标志着秋瑾思想的成熟,至此,她完成了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从家庭解放到社会革命的破茧蜕变。(《秋瑾传》吴先宇)

秋瑾主持大通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系和组织浙江各地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身为校长的秋瑾亲任教习,每日到校,处理事务。骑马带学生到野外打靶,练习射击技术,还有各种器械体操、野外爬山、泅河和夜行军等训练。清晨,激越的号声将学员从床上唤起时,秋瑾已身着军衣,怀藏手枪,腰佩倭刀,骑在马上了。(欧阳云梓《论秋瑾在皖浙起义中的历史作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秋瑾通过好友吴芝瑛结识了日本人服部繁子,服部繁子向秋瑾介绍了日本女子学校的种种好处,并力劝秋瑾去日本留学。

B.到达日本后,秋瑾积极参加留学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为了妇女解放,与陈撷芬一起创立了的近代中国妇女最早的爱国团体——共爱会。

C.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与此同时,秋瑾经冯自由的介绍,加入同了盟会,成为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

D.女报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其宣扬的思想不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带来了热烈的讨论和辩论,也大大地激怒了封建遗留老们。

E.组建光复军,主持大通学堂,加强军事训练,为起义做准备,愿以生命为代价换取革命的提前成功,体现了秋瑾作为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2)1903年的北京之行,秋瑾思想发生了飞跃的原因是什么?。简要回答。(6分)

(3)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有何特色?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

云南省昆明市2016届高三摸底(10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
篇二:云南省昆明市2016届高三年级两区七校模拟调研考试文综合

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10月13日 9:00-11:30]

昆明市20 1 6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 7页,第II卷8 至1 6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 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一l一,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的制度设计是

A.三公九卿制 B.推行郡县制

C.土地私有制 D.统一了货币

25.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 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 器。盐铁官营

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 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 ‘ 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

26.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 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 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

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发展过程极为艰难

C.发展阶段特征明显 D.抑商政策制约发展

27,清代海关货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 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 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 两银。清政府的税收政策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C.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

28.1 840年后,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 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反映 了中国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

29.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 方, “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 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阶级矛盾激化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 D.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30.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在“要不要推翻清政府”的问题上, 革命派认为,必须坚决推翻“蔑弃我国家权利之异族专制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满 洲去,则中国强”。革命派此立论的缺陷在于

A.斗争目标不够明确 B.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C.斗争方式脱离国情 D.忽视国内民族平等

31.图5反映的史实是

A.国共合作打军阀 B.世界合作反法西斯

C.国共合作打日本 D.中苏友好反对美国

32.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 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 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划分四个选区

C.设四百人会议 D.划分公民等级

33.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 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工场手工业的复杂分工

A.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技术性 B.生产劳动操作日趋复杂化

C.为机器取代手工创造条件 D.反映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

34.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法 B.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C.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 D.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

35. 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 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C.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 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丝绸之路 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 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 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 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

材料二

1 096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

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 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 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 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 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 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

一一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 及对文明发展的启示。 (1 3分)

41.(1 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大事记》等 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 原因。

45.(1 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初年,文帝、景帝吸取秦亡于严刑苛法的教训,改革刑罚制度。秦代法律规定,罪 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称为“收孥 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废止。秦代时诽谤和妖言罪皆受重刑,文帝下诏废除。秦代大多数罪 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文帝诏令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 免为庶人,使“罪人有期”。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文帝废除黥、劓、刖,改用 笞刑代替。但笞数既多,往往是笞未毕而人已死。因此景帝时,两次下令减少笞数,并对执 行笞刑的刑具和执行方法作了具体规定, “自是笞者得全”。

肉刑废除后,刑罚主要为笞刑、劳役刑和死刑,隋朝《开皇律》正式确立了封建制五刑: 笞、杖、徒、流、死,并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一一摘编自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文景时期刑罚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时期刑罚改革的影响。 (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 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 和奏请解散之权,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 办。1 909年,除新疆外,全国2 1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 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咨议 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 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 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 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 出了历史舞台。

一一摘编自侯宜杰著《20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咨议局的主要职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咨议局在近代民主宪政发展进程中的作刚。 (9分)

47.(1 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英国和法国同样热衷于批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战争罪行”和“战争罪犯”的条款。德 国和协约国政府经过长期的争吵之后达成了妥协,根据这一妥协,德国政府同意把1 2名被告 带到设在莱比锡的德国最高法院,协约国则作为起诉人。经过审讯,6名被告被定有罪,并被 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在群情激昂的日子里,协约国政府同意做出相应的安排,而且如果他们 也愿意把被德国指控犯有同样违法行为的他们自己的任何国民交付审讯,那么整个诉讼程序 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创新,并且会成为人类要求使国际法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的法律保证。 一一摘编自E.R.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解决失业问题,希特勒提出了一整套大胆的公共工作计划,从而 骗取了民众的支持。在1932年举行的大选中,纳粹投票支持率飙升到了37%以上,此后, 纳粹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德国国会中的最大集团。1 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当选为德国 总理。就这样,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一一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一一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E.R一卡尔关于审判战犯的观点并简析其合理性。 (7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道路”的原因。 (8分)

48.(1 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 “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 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指资本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 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他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 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每一个人 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任何阶级相竞 争。”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用同情的基本原理阐释了正义、仁慈、克己等 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他认为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的约束,不要去伤害 别人,而是要去帮助别人,并将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种植在人的心灵之中。基于这样的认识,

他希望通过美德的培养来改善商业社会的弊端。

一一摘编自侯红霞《亚当·斯密的美德理论》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思想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当·斯密思想产生的背景。 (9分)

昆明市2016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40.(25分)

(1)唐宋文化复兴:中外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2分)经济繁荣:文化政策开明; 科举推动文化教育发展。(任答2点4分)

西方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2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 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宗教神学价值观,解放思想。

(4分)

(2)相似之处:传统文化的基础;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发展的要求。(6分)

启示:文明发展需要开放、交流:文明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政治支持;文明发 展需要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7分)

41.(12分)

评分说明:概括特点基本准确,根据史实对特点形成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不得少于两 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6分,特点2分,原因4分。

示例一:

特点: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政府办学: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任答l点得2分) 原因: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计划经济的反映;“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 育模式的影响: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任答2点4分)

示例二:

特点:2000年办学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 (任答1点得2分)

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众 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办学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任答2点4分)

45.(1 5分)

(1)内容:废除“收孥相坐律令”;废除诽谤和妖言罪;确定劳役刑的期限;用笞刑代替 肉刑;减轻笞刑。(任答3点6分)

(2)影响:减轻刑罚,缓和了社会矛盾:保留了劳动力,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封建 制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9分)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638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