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重庆早籼稻种植时间

经典名言 时间:2020-04-16

【www.myl5520.com--经典名言】

早稻、中稻和晚稻
篇一:重庆早籼稻种植时间

早中晚稻

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根据水稻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70天。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十月上中旬收获。同一地区,种完早稻可以接着种植晚稻,俗称双季稻。而中稻生育期较长,同一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次。

早稻:

早稻生产的大米称为早籼米或早米,口感较差,一般作为工业粮或储备粮。

确定早稻播种期:温度稳定在12至14摄氏度时,是水稻发芽和生长的最低温度。而自然条件下,白天高于日平均温度,夜间低于日平均温度,以日平均温度10摄氏度和12摄氏度分别是粳稻和籼稻生长的最低温度。

早稻的适宜播期为: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稳定超过12摄氏度,长江流域的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纬度和海拔增加而温度降低,播期应推迟。在生产中,应注意当时的天气预报,应掌握在“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利用播后一段晴暖天气,使种子根早入土,到第二次冷空气来临时,秧苗已扎根立苗,不至于受低温冷害而造成烂种烂芽。

中稻: 半晚熟稻,一种在季节上处于早熟类型和晚熟类型之间的中熟类型稻。一般在早秋季节成熟,多数中粳品种具有中等的感光性,播种至抽穗日数因地区和播期不同而变化较大,遇短日高温天气,生育期缩短。中籼品种的感光性比中粳弱,播种至抽穗日数变化较小而相对稳定,因而品种的适应范围较广,华南稻区的迟熟早籼引至长江流域稻区可以作中稻种植。

晚稻:

一种生长期较长、成熟期较晚的稻,一般在霜降后收割。一般在早稻收割后重新耕地,栽植的稻,生产周期较长,口感较早稻好,但不如中稻。

种植分布: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占全国的65.7%,北方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的6%。以2005年为例,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 江苏、湖北、 浙江、福建、云南等12个省( 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

早稻生产共有13个省,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5以上。

中稻及一季稻生产分布在除广东、海南和青海以外的全国各地,其中四川、江苏、黑龙江、安徽、湖北、 云南、湖南、重庆等8省(市)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

晚稻生产分布在南方15个省,与早稻分布相近。

一.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二.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

三.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黔东湘西高原。

四.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

五.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及内蒙古东北部。重庆早籼稻种植时间。

六.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

籼稻和粳稻:

水稻经长期进化和不同生态条件的再塑造便发生了分化,我国学者丁颖(1957)根据对中国栽培稻(属亚洲栽培稻)的起源、演变和有关古籍的研究认定,中国栽培稻可分成籼、粳两个亚种,并根据品种的温光反应,需水量及胚乳淀 粉特性等在籼、粳亚种下又分为早、晚,水、陆,粘(非 糯)、糯等不同类型。所以严格地说,把籼、粳和糯稻并列在分类上是不确切的,实际上籼、粳亚种都有粘与糯之分。

籼稻的性状比较接近于其祖先野生稻,所以有学者认为籼稻未基本型,粳稻未变异型。籼稻适宜于在低纬度、 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谷粒易脱落,较耐湿、耐热、耐强 光,但不耐寒;粳稻则较适于高纬度或低纬度的高海拔种植,谷粒不易脱落,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温,所以长 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后季以及黄河以北一般采用粳稻品种。

在粮食业务上主要根据稻谷的性质和粒形鉴别,一般籼稻米粘性较差、粒型长而窄;粳稻米性粘、米粒短而圆。籼米与粳米蒸饭的粘度不同主要因为其淀粉组成不同,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之分,支链淀粉富于粘性,蒸煮后能完全糊化成粘稠的糊状,而直链淀粉只能形成粘度较低的糊状。籼米含有较多的直链淀粉,所以粘性小于粳米,糯米几乎含有100%的支链淀粉,粘度很大,尤以粳糯(大糯)为甚。

如果从糯、粘来区分,则我国90%的水稻面积是粘稻,糯稻只占全部水稻面积的10%左右。糯稻是由枯稻发生单基 因突变而来,并且仅在谷粒的质地、粘度上有所差异。

随着作物遗传育种工作的进展,目前人们已通过籼稻与粳稻杂交从而制造出了不少介于籼、粳之间的中间型品种, 所以仅用籼型和粳型划分目前的水稻品种是有困难的。

东北大米主要是以常规粳稻为主,粒型短而圆;而江南大米主要是以籼稻杂交稻为主,也有部分的常规稻,粒型长而尖。粳米口感要好于籼米。

早籼稻期货基础知识
篇二:重庆早籼稻种植时间

早籼稻期货基础知识

一、稻谷概述 -------------------------------------------------------------------------------------------------- 2

二、早籼稻基本知识 ----------------------------------------------------------------------------------------- 2

三、早籼稻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 3

(一)早籼稻的生产 -------------------------------------------------------------------------------------- 3

(二)早籼稻的消费 -------------------------------------------------------------------------------------- 5

(三)早籼稻的流通 -------------------------------------------------------------------------------------- 5

四、早籼稻的品种特点 -------------------------------------------------------------------------------------- 6

五、早籼稻期货的投资价值 -------------------------------------------------------------------------------- 7

(一)产业链条长,题材丰富 -------------------------------------------------------------------------- 7

(二)价格波动频繁,市场博弈机会多 -------------------------------------------------------------- 7

(三)早籼稻期货增加了农产品期货品种之间的套利投资机会 -------------------------------- 8

(四)早籼稻期货能充分地体现期货市场的功能 -------------------------------------------------- 9

六、影响早籼稻价格的主要因素 -------------------------------------------------------------------------- 9

七、早籼稻期货交易知识 ---------------------------------------------------------------------------------- 10

(一)郑州商品交易所早籼稻期货合约 ------------------------------------------------------------- 10

(二)交割质量标准 ------------------------------------------------------------------------------------- 10

八、相关信息网站 ------------------------------------------------------------------------------------------- 11

一、稻谷概述重庆早籼稻种植时间。

中国水稻主产区较为集中,而消费区域相对分散,所以各省市稻米的生产和消费并不平衡。从2004年各省市稻米生产与消费差额来看,产销缺口在100万吨以上的省市有 8个,分别是上海、贵州、广东、浙江、福建、云南、重庆和四川,缺口在30-50万吨的有北京、河北、海南和辽宁4个省市;产消结余的省市有11个,其中黑龙江省最多,为364.2万吨,江西、江苏和河南也均在100万吨以上,安徽也接近100万吨。从产消差率来看,湖南、广西、湖北、吉林和安徽五省的产消差率为-10%~10%,可以认为能供需平衡,而江西、江苏、新疆、河南、宁夏、黑龙江和山东有能力向外调出稻米,其余省市则需要调入稻米满足需求。 从国内稻米贸易格局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由水稻主产区开始转变为主销区;随着全国各地稻米消费区域的增加,东中部地区向西北、华北等地流通的稻米也不断增加;大中城市由于流动人口增多,稻米的输入数量逐步扩大。从消费习惯的变化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居民人均消费稻米数量在逐渐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从以籼米为主食逐步向以粳米为主食转变。水稻的种植结构调整与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中国稻米的产消流通格局非常复杂,总体呈“北粳南运、中籼东输、中籼南下、南籼北运”的交错格局。从大范围看,苏皖粳稻和江西、两湖籼稻主产区与长三角及珠三角形成了稻米购销关系,东三省粳稻主产区与京、津、冀和江、浙、沪长三角主销区形成了购销关系,且两大购销区之间稻米价格又存在着互动性。从贸易形态看,中国由稻谷流通为主转向以大米流通为主,稻米加工从销区向产区发展,销区以精米深加工为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消费国,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米国内消费量经历了3个快速增长阶段:1980-1984年,由9739万吨(吨)增至12478万吨;1988-1990年,由11837万吨增加到13253万吨;1994-1997年,由12223万吨增至13990万吨。1997年后,中国大米消费量略呈下降趋势,2005年消费量为13520万吨(折合稻谷18374万吨),2006年消费量为12600万吨(折合稻谷1.8亿吨)。总地来说,中国大米消费趋势是稳中略降,年消费量在1.3-1.4亿吨之间(折稻谷1.85-1.96亿吨)波动,一般波幅不会超过1%。

表1 2005-2007 年中国稻谷消费一览表

中国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2005年以来稻谷国内消费量接近1.8亿吨,呈平稳略减趋势。稻谷消费主要有食用、饲料、工业、种用、损耗和出口,其中食用消费占约82%。随着稻谷生产与流通的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进程的加快,稻谷行情不再是单独演绎,不仅受国家政策因素、早籼稻供求等基本面因素影响,而且与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与其他农产品价格联动,受天气、自然灾害、心理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二、早籼稻基本知识

早籼稻是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较少。早籼稻的生长期90-125天(中稻生育期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生长期125-150天,晚稻的生长期为150-180天),一般2-4月播种,广东早籼稻开春即开始播种,4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

早籼稻栽插全面开始。6月份起,新季早籼稻收割自南向北逐步展开,7月中下旬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7月20日起大部分上市。

早籼稻主要有园粒型和长粒型两类,园粒型通常为常规早籼稻,适合于做米粉、啤酒、味精等;长粒型通常为优质早籼稻,主要供应学校、民工口粮。调研发现,两类早籼稻分开收购和储藏,否则影响加工和销售。据统计,2006年,主产早籼稻的南方6省以长粒型为主,占约6成,与2005年相比,湖南、安徽、湖北3省长粒型比例有所增加,江西、广东、福建3省长粒型比例有所减少。

与中晚籼稻相比,早籼稻一般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低,食味品质也较差。但是,早籼稻也具有许多中晚籼稻无法替代的品质优点:(1)营养品质好。稻米蛋白具有较高的赖氨酸含量、蛋白效用比值(PER) 和生物价, 是种子蛋白中的佼佼者;而早籼稻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都要明显优于中晚籼稻;(2)用途广泛。早籼稻除直接作为口粮外,还可作多种工业加工用粮和饲料。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高,是米粉、酒精、食用味精、医药等的主要加工原料;(3)耐贮藏。早籼稻脂肪(油份)含量相对较少,陈化速度较慢,从而非常耐储藏。长江以南地区早籼稻的储存期一般为3 年,在较好的储藏条件下,即使储存3-5 年,质量仍可保持相对稳定,而晚籼稻和晚粳稻储存2-3 年后就容易引起陈化劣变;(4)卫生品质高。早籼稻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相对较少,早籼米的卫生品质也相对较高,因而随着早籼米质量的提高和品种多样化的发展,当前及未来还有相当数量的消费群体。

三、早籼稻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一)早籼稻的生产

2000年我国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以后,早籼稻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2004年以来,在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发展政策的激励下,早籼稻面积和产量开始恢复性增长。2004-2006年,早籼稻种植面积年均增长2.3%,2004年早籼稻产量由2948万吨回升到3221.6万吨,2005-2007年,早籼稻产量分别为3179万吨、3187万吨和3196万吨。从2006年早籼稻在稻谷和籼稻中的比重来看,其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的21%,占籼稻种植面积的28%;其产量占稻谷产量的18%,占籼稻产量的25%。

重庆早籼稻种植时间。

图1 2000-2007年早籼稻产量(单位:万吨)

2006年,我国早籼稻产量为3,187万吨,占稻谷产量的17.6%;中稻和晚稻的产量为14,913万吨,占稻谷产量的82.4%,其中中晚籼稻产量为9,513万吨,粳稻产量为5,400万吨;2007年我国早籼稻的产量为3,196万吨。

表2 2001-2007稻谷、籼稻和早籼稻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一览表

面积:千公顷 总产:万吨

我国早籼稻种植地区为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湖北、安徽、福建、浙江、海南、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13个省(区)。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是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四个省(区),产量都在500万吨以上,四省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左右;湖北早籼稻产量在200万吨以上,安徽早籼稻产量在150万吨以上,上述六省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0%左右。

从各省早籼稻的产需情况看,湖南和江西是纯主产省,年产量700万吨以上,也是主要调出省;广西、湖北和安徽是次主产省,广西年产量500万吨以上,产销基本平衡,湖北年产量200多万吨,安徽年产量150多万吨,基本上也是调出省;广东、福建、浙江、海南是主销省,早籼稻产不足需,为主要调入省,其中广东省产量500万吨以上,福建省产量130多万吨,浙江省产量不足100万吨,海南省产量很少;北京、上海和天津是主销区。

表3 2000-2005年各地区早籼稻播种面积与产量一览表

(二)早籼稻的消费

1、口粮。早籼稻在稻谷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种,需求结构近年来有较大反复。2000年前后,早籼稻由于品质较差,面积持续大幅下滑,口粮份额大幅减少,主要做储备用粮和工业用粮。2004年以来,早籼稻面积恢复性增长,优质稻面积大幅度增加,品质不断提高,加工技术不断改进,导致口粮消费需求不断升温,比例有所增加,目前仍占主导地位,估计约为50-60%。

早籼稻的口粮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早籼稻比较“出饭”,拥有广大的学生、民工、低收入的城镇居民、打工者以及快餐行业等消费群体。第二,随着各级储备粮规模的陆续到位、扩充和储备补库,对易于保管的新早籼稻的需求不断上升;第三,部分加工企业以粒形相似的早籼米掺入优质晚籼米中生产配合米销售;第四,农村“退耕还林”和济困补助粮多数用早籼稻米兑现,这也促使早籼稻米需求悄然升温;第五,出口需求。大米出口中,85%以上为中低质早籼米,主要出口到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第六,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蒸谷米成为早籼稻的新出路。2004年中粮蒸谷米项目的建成,每年需要早籼稻40万吨,为国内销售不畅的早籼稻找到了一条稳定的出路。

2、饲料用粮。早籼稻可以与玉米混和作饲料,或替代玉米作饲料原料,早籼稻也是农村散户喂猪、养鸡的主要饲料来源。目前,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经试验和实践表明,早籼稻糙米完全可以取代玉米成为饲料工业高能饲料的主要来源。由于近年玉米价格不断上涨,而早籼稻已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价格比较低廉,早籼稻替代玉米做饲料的用量增加,饲料粮消费年均增长16%之多。在比价有利的情况下,早籼稻用于饲料的数量仍会增加。另外,由于早稻加工出来的细糠价格相对较高,而且便于保管,受到部分饲料企业青睐,从而也使得加工企业对早稻货源的需求增大。早籼稻饲料消费比例估计约20-30%。

3、工业用粮。早籼稻米由于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偏高,工业用途广泛,是酿酒、医药、味精、饮料和食品加工等的主要原料和各种米制品的价廉、质优的原料,需求年年增加,比例估计约10-20%。另外,由于早籼稻最适合储存,经过储存的早籼稻更适合食品加工。

(三)早籼稻的流通

1、早籼稻的贸易

早籼稻的商品性优于其他各季水稻,是南方稻区最重要的商品粮源。由于早籼稻作为食用稻的适口性较差,农民一般除了自留一些作为口粮和饲料粮的补充外,大部分作为商品粮出售。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我国早籼稻商品量1,628万吨,商品率51.09%;2007年商品量1,558万吨,商品率48.54%。分省来看,2006年,主产省湖南、江西的商品率高于全国水平,近60%;湖北省的相对较低,约42%。

以 2007 年早籼稻产量3,196万吨、月度均价1584元/吨(农业部数据)计算,早籼稻产值约 506 亿元;按照 48.54%商品率计算,早籼稻流通量达1,552万吨,流通市值约246 亿元。

我国南方水稻的种植规模
篇三:重庆早籼稻种植时间

我国南方水稻的种植规模

3013年5月下旬,根据调查获悉,湖南省稻谷计划播种6194 万亩,同比增加52 万亩,增幅0.8%。稻谷面积增加主要是“压单扩双”,中稻面积1719 万亩,调减57 万亩;早稻面积2189万亩,增加52 万亩,晚稻面积2286 万亩,增加56 万亩。2013 年湖南省优质稻比例提高。优质稻和杂交稻主导品种率达54%,同比提高6 个百分点。

江西省2012 年早籼稻种植面积达到2084.25 万亩,同比增加28.65 万亩;早籼稻产量800.2 万吨,同比增加28.59万吨。截至2013年5 月2 日,江西省早稻栽插已全部结束,总体进度比去年提前3 天左右,呈现出面积增、播种早、秧苗壮、栽插快、长势好的良好局面。据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江西省已落实早稻种植面积2271.5万亩,同比增加14.5 万亩。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发展和基本建设大量占用耕地,沿海省份,许多过去的“鱼米之乡”,水稻种植面积大量减少,特别是1998年以后更加明显。广东、福建、浙江等省1998年水稻面积9122.7万亩,2010年为5596.1万亩,减少38.7%,产量由3550.7万吨,减少到2216.7万吨,减少35.6%。重庆早籼稻种植时间。

沿海省份不仅水稻生产量减少,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农民工就业,稻米消费量大量增加。最典型的是广东省,目前常住人口全国第一,而以稻谷为主的粮食消费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不足40%。东南沿海省份产量的减少,主要是靠东北三省弥补。而水稻生产大省湖南、江西、安徽等20年间水稻生产形势也发生了变化。1990年三省水稻面积14963万亩,2010年14391万亩,减少3.8%,而1990年三省稻谷产量5396万吨,2010年5748万吨,得益于单产的提高,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将近6.5%。如果没有中部这些省份单产和总产的增长,我国水稻供给有可能出现短缺。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3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1.0%,早稻和双季晚稻基本持平,中稻和一季晚稻增1.6%。据各分公司调查,2013年我国农户早籼稻种植意向总体较好,全国种植面积预计约8667万亩,同比增21万亩;一季稻播种面积略有增加,其中东北三省一区粳稻种植面积约6952万亩,同比增64 万亩。综合来看,预计2013年国内稻谷播种面积将在去年基础上略有增加,约4.55亿亩(45546 万亩),同比增100万亩,增幅0.22%。其中早籼稻播种面积预计达到8667万亩,同比增21万亩,增幅0.24%;中晚籼稻播种面积约23590万亩,同比增12万亩,增幅0.05%;粳稻播种面积约13289万亩,同比增67万亩,增幅0.5%。

地区全国总计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播种面积(×103hm2)109 876.1223.5311.86 282.23 23

9.25 498.73 179.34 492.211 454.7179.25 282.41 275.86 616.41 232.33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减轻水稻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收益,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重要产粮区[1]。2011年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 549.83万hm2,产量为9 631.6万t,分别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51.6%和48%[2-3]。由于南方丘陵山区居多,地块小而分散,田块不规则,农机与农艺配合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缓慢,影响了我国水稻产量和稻农的经济收入。1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南方双季稻区是指以双季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省区,分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两种类型,包括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和海南8个主要省区[4]。根据《201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2011年我国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与全国规划目标比对情况见表1。

1991 — 2007 年中国水稻生产变化动态

Table 1. The rice production of China in 1991 — 2007.

粮食面积比例 粮食总产比例 /(kg · hm- 2 ) 年份 耕地

作物 粮食

水稻 /%

粮食 稻谷 /% Riceyield

Year Cultivated Crop Cereal Rice Area ratio of Cereal Rice Production ratio

注 : 耕地面积 1991 — 1995 年为国家统计局年报数据 , 1996 — 2007 年为国土资源部各年国土资源公报数据。 Note: The source of cultivated land is the annual reports ofNational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for 1991 — 1995, and the annual bulletins of theMinistry ofLand and Resources of China for

1996 — 2007.

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
篇四:重庆早籼稻种植时间

我国南方水稻的种植规模

3013年5月下旬,根据调查获悉,湖南省稻谷计划播种6194 万亩,同比增加52 万亩,增幅0.8%。稻谷面积增加主要是“压单扩双”,中稻面积1719 万亩,调减57 万亩;早稻面积2189万亩,增加52 万亩,晚稻面积2286 万亩,增加56 万亩。2013 年湖南省优质稻比例提高。优质稻和杂交稻主导品种率达54%,同比提高6 个百分点。

江西省2012 年早籼稻种植面积达到2084.25 万亩,同比增加28.65 万亩;早籼稻产量800.2 万吨,同比增加28.59万吨。截至2013年5 月2 日,江西省早稻栽插已全部结束,总体进度比去年提前3 天左右,呈现出面积增、播种早、秧苗壮、栽插快、长势好的良好局面。据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江西省已落实早稻种植面积2271.5万亩,同比增加14.5 万亩。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发展和基本建设大量占用耕地,沿海省份,许多过去的“鱼米之乡”,水稻种植面积大量减少,特别是1998年以后更加明显。广东、福建、浙江等省1998年水稻面积9122.7万亩,2010年为5596.1万亩,减少38.7%,产量由3550.7万吨,减少到2216.7万吨,减少35.6%。

沿海省份不仅水稻生产量减少,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农民工就业,稻米消费量大量增加。最典型的是广东省,目前常住人口全国第一,而以稻谷为主的粮食消费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不足40%。东南沿海省份产量的减少,主要是靠东北三省弥补。而水稻生产大省湖南、江西、安徽等20年间水稻生产形势也发生了变化。1990年三省水稻面积14963万亩,2010年14391万亩,减少3.8%,而1990年三省稻谷产量5396万吨,2010年5748万吨,得益于单产的提高,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将近6.5%。如果没有中部这些省份单产和总产的增长,我国水稻供给有可能出现短缺。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3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1.0%,早稻和双季晚稻基本持平,中稻和一季晚稻增1.6%。据各分公司调查,2013年我国农户早籼稻种植意向总体较好,全国种植面积预计约8667万亩,同比增21万亩;一季稻播种面积略有增加,其中东北三省一区粳稻种植面积约6952万亩,同比增64 万亩。综合来看,预计2013年国内稻谷播种面积将在去年基础上略有增加,约4.55亿亩(45546 万亩),同比增100万亩,增幅0.22%。其中早籼稻播种面积预计达到8667万亩,同比增21万亩,增幅0.24%;中晚籼稻播种面积约23590万亩,同比增12万亩,增幅0.05%;粳稻播种面积约13289万亩,同比增67万亩,增幅0.5%。

地区全国总计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播种面积(×103hm2)109 876.1223.5311.86 282.23 23

9.25 498.73 179.34 492.211 454.7179.25 282.41 275.86 616.41 232.33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减轻水稻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收益,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重要产粮区[1]。2011年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 549.83万hm2,产量为9 631.6万t,分别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51.6%和48%[2-3]。由于南方丘陵山区居多,地块小而分散,田块不规则,农机与农艺配合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缓慢,影响了我国水稻产量和稻农的经济收入。1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南方双季稻区是指以双季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省区,分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两种类型,

包括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和海南8个主要省区[4]。根据《201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2011年我国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与全国规划目标比对情况见表1。

1991 — 2007 年中国水稻生产变化动态

Table 1. The rice production of China in 1991 — 2007.

粮食面积比例

粮食总产比例 /(kg · hm-

2 )

年份 耕地

作物

粮食 水稻 /% 粮食

稻谷 /% Riceyield

Year Cultivated Crop Cereal Rice Area ratio of Cereal Rice Production ratio

注 : 耕地面积 1991 — 1995 年为国家统计局年报数据 , 1996 — 2007 年为国土资源部各年国土资源公报数据。 Note: The source of cultivated land is the annual reports ofNational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for 1991 — 1995, and the annual bulletins of theMinistry ofLand and Resources of China for

1996 — 2007.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10337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