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标准,

教学相关 时间:2020-08-11

【www.myl5520.com--教学相关】

村干部管理
篇一: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标准,

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探讨

张利娟

中共水城县委党校

摘要: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已成为当今新农村发展的之路。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学术界逐渐发现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及它的优势。同时,村干部职业管理的相关政策逐渐出台,特别是十八大精神的传达,促使各个乡镇到各个农村都在极力构建健全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体制。有利于维护村干部的利益,有利于加强村干部下的农村管理,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等等。实践证明村干部职业管理适合当今中国农村发展,能够让中国许多贫困地方拜托贫困,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水城县也不例外,必将随着新农村发展的步伐,进入村干部职业化管理。

关键词:村干部 政策 职业管理 发展规划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在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均是在农村。村干部作为我国最基层的管理者,他们的工作涉及着农村社会最直接的事务。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和执政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目前,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已逐渐成为新农村发展的趋势,也出现许多对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一、村干部职业管理化的理论探讨

我国村干部普遍存在工作难做,相关福利待遇不高等等现状。要解决村干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他们走出各种困境,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加强制度管理,提高相关待遇。

首先,有关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范柏乃等研究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指出,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选拔渠道过窄、村级债务风险增大、经济待遇明显偏低、宗族势力的影响增强和管理机制不完善、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和缺失等。杜鹃在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在队伍建设存在的众多问题中,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是我国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村干部队伍后继有人和年轻化的重要措施。马山水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宁波市行政村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村干部主要工作内容发生了改变,提出村干部需要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考核要求严格更需要量化。 其次,有关村干部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孙武安等结合学界研究现状,对村干部、村治与乡镇和国家的关系,村“两委”的关系和矛盾,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公职化管理,村干部的角色、行为和作用等涉及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思考。刘华烈等根据新农村建设时期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新形势下提高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能力;固本强基,构建堡垒;着眼发展,建立创业扶持机制。张泽以贫困地区村干部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运用的方法是实证分析和调查法、归纳法,以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作指导,并且提出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最后,有关村干部管理机制。村干部是推动农村工作的主导力量,建立并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落实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不仅关系到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更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郭斌等构建了免除农业税后村干部业绩测评体系,提出了建立村干部的绩效工资机制等。余秀江对广东省村干部的激励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村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非常复杂,当前村干部的激励以自我激励因素为主。封明川等对四川省某五个县的村干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激励理论视角下的村干部行为,并提出了提高西部地区村干部积极性的激励措施。韦国善以广西部分地区村干部待遇状况为例,认为应从体制上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的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落实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建立财政补贴村干部工资报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离职补偿等制度。

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相关政策

1982 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村民自治,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和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形成岗位有明确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一定三有”要求,明确体现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的专业性发展方向,体现了村支部书记岗位的规范性、发展的持续性以及待遇的固定性和稳定性,能够使村支部书记与原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脱离,工作实行专职化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标准,。

同时,在十八大报告中还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完善党领导基层工作的体制机制,重心在基层。基层工作开展得好与坏,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作风优良的“村居干部”队伍。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农村工作的领头雁、新农村建设的主心骨,实施职业化管理,符合村级组织职能转型的需求,符合中央建立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要求。

三、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现实情况

村干部职业化顺应了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是农村组织职能转型的必然要求,是一种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而当前村干部职业化也面临着法律障碍、角色矛盾、传统思想、财政负担等诸多难点,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形成机制、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从制度上为村干部的职业化创造条件。以广东东莞市为例:

广东省东莞市推行的村干部职业化主要体现为报酬工薪化、岗位公职化、管理科学化、成长持续化。东莞市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的主要做法表现:

一方面,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实行报酬工薪;在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制度方面,每个乡镇根据本镇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个工资标准,实行“基础+绩效+奖励”的结构化薪酬制,并纳入乡镇政府财政预算统筹。

另一方面,强化村干部的岗位管理,实行岗位公职化;在东莞市,由于农村集体资产非常强大,农村干部就显得特别关键,因此,近几年来,东莞市把村干部职务作为正式职务的性质(或状态)进行管理,特别是在村干部这一岗位的设置、职责、岗所需人选的资格条件等方面逐步参照国家机关或公共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管理、考核。在干部来源方面,东莞市敢于打破地域限制、行业限制、身份限制,注重从镇政府机关、应届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派出国家干部担任村干部的做法。 还有,加强农村相关制度建设,实行管理科学化为了提高管理水平,东莞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管理。对农村干部从政治理论学习、党员队伍建设、群众工作、民主集中、模范带头作用等方面进行细化规范,并明确责任人对村干部提出了具体工作标准、办事流程、办理期限、服务承诺、纪律要求。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计划生育、平安建设、社会事务、制度落实等方面规范绩效考核,与个人待遇挂钩。

像东莞市村干部职业化的城市很多,如浙江、昆明、成都等等发达地区都在实施村干部职业管理。结合实际,我国也积极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强化政府主导推动机制。从国家立法层面把“村居干部”职业属性纳入国家职业体系范畴,颁布《村居基层干部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认证办法》,明确职业化管理的内涵、职权、制度,厘清民选“村官”与职业化管理的关系,为全面实施职业化管理奠定基础。以上是以广东东莞市为例来说明现在村干部职业化已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趋势。像东莞市这样发展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2013 年10 月马鞍山市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村居干部”职业化的指导意见》和《村居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着眼于抓基层、打基础、强队伍,拉开了马鞍山市“村居干部”职业化建设的序幕,成效比较明显。比如,咸阳市的彬县积极探索村干部岗位职业化,逐步实现村干部由“兼职”到“专职”转变,增强了村干部工作荣誉感和自豪感,为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四、水城县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未来发展规划

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期间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村党干部是农村工作的心脏,是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村党干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干部素质的高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水城县对村干部职业管理上遇到了许多问题。

第一、水城县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文化程度偏低。比如,花戛乡天门村支部书记最高学历是大专;金盆乡天生桥村支书左忠先最高文化水平是初中;水城县龙场乡龙场村支书最高学历是大专等等。所举的例子并不是个别,许多村(居)都存在这样的现状,而且许多村支书是初中、中专或高中等文化水平。

第二、目前大部分村级集体企业已经私有化,导致农村的集体收入越来越少,没有了其它经济来源,村干部的年工资只有几千块钱,工资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生活需求。过低的工资待遇,导致村干部职位对于年轻人及其他农村精英缺乏吸引力。现有村干部政策不够完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第三、村居干部职业化以来出现的很多问题既有村居干部自身层面的问题,也有制度层面的问题,还有村民自身权力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层面的问题。村居自治强调的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职业化只是完善村居自治的一个重要层面。如果村民、居民忽视了法律赋予自己的各项权利,如监督权、质询权、知情权等,那么村居干部职业化也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针对上面问题上,水城县在村干部管理上转变了传统管理模式改变为现在新农村发展的村干部职业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实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干部队伍。为了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激发村干部引领发展的源动力,提升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进而增强水城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水城县在未来发展上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村干部职业管理化。

(一)加强村干部文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是现代资本的两大组成部分,人力资本主要通过劳动者体现,物力资本主要通过物质产品体现。劳动者的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高质量的劳动力将会获得更高的劳动成效。

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标准,。

因此,水城县提出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为了提高村干部文化素质和理论知识,开展培训班,着力提高村干部的理论素养、思想意识和实干能力。首先,定期的、分级的对村(居)干部进行轮训,按照军事化的模式严格管理培训人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使村干部更好的服务于村集体和村民,促进村的经济发展。其次,不同批次的选派村干部外省学习,拓宽了村干部的视野和思维,学习了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农业科学知识。最后,通过现代网络,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农村党、职业技术学校、乡镇劳保所、妇联等机构,对村干部、村后备干部进行全方位培训。目前已有40多期培训,为村干部提升文化素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逐渐完善福利待遇制度

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包括计划生育工作、社会稳定工作、农业产业化工作、党建及村建工作等。在不同时期,村干部的工作重点不同,工作内容繁杂。甚至有些村干部在工作的同时还要面临工作环境,吃住的问题。这导致工作无法开展,更谈及不上把村工作干好。

为了解决村干部的工作问题和生活问题,水城县委和县政府在村干部工资报酬、社会保险、工作环境等等上加大了投入和改善措施。比如,大家最为关心的工资报酬上,在原来的基础上上调了1.5倍。村(居) 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报酬由1000 上调到2500元,经考核合格的村干部,每年再增加报酬100元。同

时, 将村干部新农合报销比例从8 5 %提高到9 5 % ,比照在职干部职工,结合村干部岗位特点,将村千部纳人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享受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待遇。村干部离任后,根据累计任职年限,每年发放相应的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调动村干部的工作激情,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更好更快的拜托贫困村。

(三)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科学管理的有效性

2010 年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明确规定:“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其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其中应有具备财会、管理知识的人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机构成员。村务监督机构成员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可以列席村民委员会会议”等相关村干部监督制度法律法规,水城县采取相应的方法措施设置了对村干部的监督机制。

在问责机制上,村干部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落实、工作敷衍塞责、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不好的影响或者发生过任何事故的,应当接受相应的处罚,如诫勉谈话、公开道歉、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严重者甚至劝其引咎辞职等;另外,在监督考评机制上,实行村干部廉政监督检查制度,每年年末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检查村干部落实廉政建设情况;最后,在村务公开制度上,通过公开栏、信息平台等,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如制定电子化招标投标办法、健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程序,实现信息公开化、过程透明化以接受群众的监督。构建统一的招标投标信息平台,实现村务全面公开。

(四)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

水城县必须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以期对“村居干部”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这样“村居干部”职业化才能走上健康、稳定、有序的大道。

水城县经研究讨论,科学的制定了《水城县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试行办法》、《水城县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试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这一系列制度是参照公务员的管理模式来制定的,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有村干部建档, 将工作履历、党材料、职务任免、奖惩等情况明确规范。强调加强村干部监督机制。比如,按照职业管理要求,推行8小时坐班制和24小时的值班制,使村民办事有地方有人可寻,使村干部队伍更加职业化,实现全天为人民服务。

综上所述,对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知道水城县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相比原来的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村干部工作实施管理上,更加地科学化和具体化,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优势,实现农村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效率。由于当前村支书在基层的工作任务繁重,采取报酬工薪,强化村干部的绩效工资管理,都是为了增强村支书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办公效率。所以,村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好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稳定、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职责,贯彻实施当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富民政策促进干群共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已经成为水城县发展的趋势,只有走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才能真正的完成“决战3年,摆脱贫困”。

苏仙区村干部报酬待遇问题情况汇报
篇二: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标准,

苏仙区村干部待遇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苏仙区辖7镇9乡,157个行政村,1732个村民小组。近年来,苏仙区高度重视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待遇保障工作,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办法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不断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标准,全面实行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制度,建立健全村级办公经费保障机制,为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区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干部队伍建设基本状况

(一)村干部报酬待遇。苏仙区现有在职村干部616名、离任村干部923名,目前,在职村干部享受的报酬待遇主要包括区级财政预算工资、乡镇绩效考核奖金和村配套误工补贴三个部分。2009年,区级财政预算村干部工资标准为:村党支部书记325元/月,村主任305元/月,委员285元/月;2010年,区级财政预算村干部工资标准为:村党支部书记500元/月,村委主任480元/月,委员450元/月;乡镇绩效考核奖金和村配套误工补贴部分,由乡镇和村根据财力状况发放。

2009年全区享受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对象共1015人,区级财政预算57万元,实际发放56.226万元,人均享受补助46元/月,享受补助最高的119元/月。

(二)村干部考核管理。先后制订实施《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村级班子和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苏仙区十佳村党支部书记评选表彰办法》等文件制度。规范村干部职数,根据人口数量、地域分布等指标,统一核定行政村干部职数,并实行村干部备案管理制度,精简了村干部数量,提高了村干部工作效能。完善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了村干部年度述职和群众评议制,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了村级工作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制订考核细则,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标准,。

实行村级工作全区统一考核、统一奖惩。落实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指导各村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并及时向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公开审计结果,初步实现了村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

注重岗位责任管理,对村党支部书记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乡镇党委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目标任务,签订责任书,年终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的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村干部教育培训。建立了村干部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按年度开展系统化的村干部教育培训。在培训规模和范围上,分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村委会主任培训和其他村干部培训。在培训基地建设上,以区委党校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基地为主阵地,在抓好区委党校建设的同时,在全区建立了17个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示范培训基地,有效满足了村干部教育培训需要。在培训经费上,实行“各级配套、综合保障”的方式,以区财政和区管党费为主,乡镇财政配套,涉农部门支持,每年用于村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经费约40余万元。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由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组织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开展集中培训,原则上每年度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定期对村干部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以区委党校为阵地,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活动,开展村干部在职学历教育。通过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村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有效增强。2009年全区举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1期,参训190人;举办村委主任培训班1期,参训157人;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4期,参训72人次;举办其他村干部培训班16期,参训302人。2010年,我区将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和村委主任培训列为区委党校主体班培

训,培训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计划在10至11月举办;目前,已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2期,参训36人次。

(四)村干部选拔培养。在全区大力推行“两推一选”,试行“无提名候选人直接选举”,实行“交叉任职”,把“一好双强”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完成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和2009年完成的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换届选举都是按照以上办法和要求进行操作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2007年从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了10名年轻干部到村挂职锻炼,是中共党员的任村第一支部书记,非党的任村主任助理,优化了队伍结构,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落科学发展观的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任职期满后,对3名表现优秀的挂职干部直接提拔担任乡镇领导。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为有效调动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苏仙区自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积极推进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建设,采取多种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和改善村干部报酬待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精简职数,严格控制村干部总体规模。苏仙区把精简村干部职数、控制村干部总体规模作为推进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和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从2004年起制订实施《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主要是对村干部职数进行了统一规范:根据人口数量、集体收入状况和实际工作量等各种指标,将全区170个村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村设臵5个村干部职数,二类村设臵4个村干部职数,三类村设臵3个村干部职数。与此同时,实行村干部职数登记备案和审核制度,村干部职务变动时向组织部、财政局报告备案,因工作需要调整村干部职数时由组织部、财政局审核批准。2004年精简村干部职数后,村干部总数减少了37%,目前全区每个行政村平均只有3.9名村干部。通过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标准,。

精简职数,既提高了村级工作效率,有效杜绝了人浮于事的不良现象,同时又极大地减轻了财政负担,为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加大投入,全面保障村干部报酬待遇。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村级“三提五统”逐步取消,村干部报酬待遇难以发放,村干部工作积极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为切实解决这一矛盾,苏仙区及时制订出台措施,通过省市转移支付资金和财政预算收入,全面保障村干部报酬待遇的发放,并逐步建立起村干部报酬保障长效机制。这一长效机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来源稳定,村干部工资报酬全部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给予优先保障;二是保障标准统一,全区实行“同职务、同待遇、同标准”的工资报酬。目前,苏仙区本级财政用于保障村干部工资报酬的预算经费达到347万元,村均2.2万元;在此基础上,苏仙区本级财政还在年度预算内安排276万元,分别用于保障村级办公经费、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和村民小组长误工补贴。另外,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激励保障措施,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报酬待遇:一是对当年新增集体税后纯收入1—10万元的村,允许提成纯收入的20%作为村干部奖金;10万元以上的村,允许提成纯收入的15%作为村干部奖金。二是鼓励村支书、主任每人带头种植或经营不低于10亩的油茶或楠竹或油桐。对完成任务的,区财政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对油茶新造、油茶低改、楠竹低改、油桐新造分别补偿300元/亩、100元/亩、50元/亩、300元/亩(含种苗费用);在检查验收时成活率达75%以上的,对油茶新造、油桐新造另奖励100元/亩,对油茶低改、楠竹低改另奖励50元/亩。三是对核定职数内在任期间死亡的村干部,发放一次性补贴,标准为月固定工资数×12。

(三)强化管理,大力实施村干部绩效考核。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村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村干部待遇的利益导向作用,苏仙区制

订实施了《村级班子和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统一规范的村干部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村级工作全区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拿出一定资金设立村干部考核奖励基金,对村干部实行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误工补贴和年度奖金挂钩,实行“奖优罚劣”,有力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通过实施村干部绩效考核,表现优秀的村干部最高可获得报酬待遇、绩效考核奖金1600元/月,此外,区级财政每年预算资金10万元,对年度考核在每乡镇前三名的村级班子及其成员(第一名2500元、第二名1500元、第三名1000元)、年度“十佳村党支部书记”(2000元/人)进行奖励,在广大村干部当中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四)以人为本,扩大离任村干部补助范围。为切实解决离任村干部的生活困难,在建立村干部报酬待遇制度的同时,苏仙区还着力健全完善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机制。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通过降低补助门槛、放宽补助条件,不断扩大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范围,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担任村支书村主任6年以上、连续担任村级副职9年以上、连续担任村“两委”委员12年以上或累计担任不同职务12以上的,均列入生活困难补贴范围,基本实现了“应补尽补”。目前全区共有1015名离任村干部享受生活困难补助,占离任村干部总数的95%;对没有达到任职最低年限的离任村干部,由各乡镇制定标准,发放补贴;另一方面坚持科学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发放办法》,建立了详细、科学的补助计算方法,根据所任职务和年限的不同,按相应标准综合计算补助标准,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公平、公正。与此同时,苏仙区还建立了离任村干部档案,设计开发了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审核管理软件,全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三、主要问题、困难和建议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
篇三: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标准,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办发

[2009]21号)和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提高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待遇的要求,规定了报酬的发放方式,确定了报酬标准,要求各级党委逐步完善村干部经济待遇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村干部是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力量,是党在农村执政的最基本的骨干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人和生力军,进一步完善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村干部待遇,应做到“四个以”:

一是以身份职业化为前提。村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最亲近,他们的办公地点可以是田间地头,也可以是马路边,只要是群众需要;他们的办公时间可以是白天,也可以是黑夜,只要是群众需要;他们的身份可以是干部,也可以是群众,角色因实际情况而定。不确定的身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他们的报酬待遇,对职业化村干部的身份有一定的作用,同是进一步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

二是以工资结构化为核心。多年来,由于地方财政时有艰难,加之村干人数较多,各区对村干部的报酬均有不同,其待遇机制常显混乱。经过不断的健全村干部待遇长效机

制,改善报酬结构,使村干部工资结构更合理。

三是以管理规范化为载体。工资报酬应与管理相结合,有付出,有责任,才能有回报,用规范的报酬机制,促进村干部以权责办事,明确、规范的机制,会让受益人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四是以奖惩具体化为手段。做得好与不好均有相同的待遇,会打击工作者的积极性,会滋长无上进心者的懒惰性,具体化的奖惩机制,就像是一个方向,指引着大家,让大家都明白应该往哪个地方努力,可达到“激励先进,勉励后进”的作用,在组织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此外,各级党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增长情况,加大提高村干部待遇工作力度,狠抓落实,按照 “根本在选人、关键在培养、重在抓典型”的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按“定权责立规范”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一定三有”农村干部激励关爱机制,完善村干部管理、考核、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

关于湖北省村干部报酬待遇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四: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标准,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湖北省村干部报酬待遇问题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02期

【摘要】村干部报酬待遇偏低是基层干部反映突出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十年来,湖北省村干部报酬有所提高,但通过调研发现,村干部工作报酬仍然总体较低,为增加村干部岗位吸引力,需要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建立村干部报酬合理正常增长机制,确定村主职干部报酬标准;要建立与村干部绩效挂钩的考评发放机制,全面推行村干部结构性报酬制;完善村干部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将村干部工作报酬纳入财政预算全额保障,增加用于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的资金。

【关键词】村干部;报酬;待遇;建议

【中图分类号】D267.2/F32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5)02—0048—06

村干部报酬待遇偏低,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干部反映突出的问题。2014年9月份,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红安、孝南、仙桃等地,采取问卷调查、现场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就村干部报酬待遇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电话、网络、传真等方式,对谷城、黄梅、大悟等地村干部报酬待遇情况进行了书面了解;向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统计局等部门了解了有关情况;赴河南省汝州市学习考察了村干部报酬与工作绩效挂钩的考核办法。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村干部工作报酬知多少?

据湖北省民政厅最新统计,全省共有25339个建制村,共配备村干部109004个,其中村主职干部35730个,村均配备在职干部4人。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性,各地村干部工作报酬的组成部分、考核办法和发放方式不尽相同,要对全省村干部工作报酬进行精确的统计难度很大。省民政厅对全省118个县市区(包含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上报的建制村主职干部年工作报酬平均数和村副职干部年工作报酬平均数进行统计,得出2013年全省平均数:村主职干部年工作报酬平均为10233元,副职干部为7830元。省委政研室选择了3个地方进行实地调查,红安县的村作为山区村的代表,孝南区的村作为城郊村的代表,仙桃市的村作为平原村的代表。调查显示,2013年红安县的3个镇村主职干部年均报酬分别为7000元、7200元、12500元(全县最高的镇),孝南区的2个镇分别为10000元、12000元,仙桃市的2个镇分别为10500元、11425元。这7个乡镇的村主职干部年平均报酬为10089元。调研组经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2013年湖北省村主职干部年均报酬在10200元左右,副职干部在7800元左右,分别约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5倍、0.88倍(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867元)。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1767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