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青原区河东发展规划

综合试题 时间:2020-09-09

【www.myl5520.com--综合试题】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篇一:青原区河东发展规划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规划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城市综合发展目标 3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四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11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14

第六章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15

第七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6

第八章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25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十章 绿地系统规划 31

第十一章 景观风貌规划 34

第十二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34

第十三章 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37

第十四章 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38

第十五章 市政工程规划 41

第十六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45

第十七章 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49

第十八章 附则 5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依据

(一)上位规划依据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二)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05)

《城市绿化条例》(1992.06)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

《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09)

(三)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

第二条 规划原则

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③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原则

④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原则

⑤规划连续性原则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

①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体现人文规划,绿色规划

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坚持城乡一体,体现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④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经济的规划

⑤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体现公平公正的规划

⑥加大公众参与,体现公共政策的规划

⑦坚持依法行政,体现法制的规划

⑧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体现文化的规划

⑨注重近期与远期结合,体现弹性的规划

第四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0—2020年;远景:2020—本世纪中叶

第五条 规划范围

(一)市域:整个市域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25258.75平方公里。

(二)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吉州区所辖的古南、永叔、文山、习溪桥、北门、白塘6个街道,禾埠、兴桥、长塘、樟山、曲濑5个乡镇;青原区所辖的河东街道和天玉、值夏2个乡镇以及富滩镇的固山、张家渡、棠溪、社山,文陂乡的渼陂、西竺、沙湾、甲先、文陂、小水;吉安县所辖的敦厚、永和、凤凰、横江4个乡镇以及梅塘乡的裴家。城市规划区总面积合计879平方公里。在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各项城市规划编制、进行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三)中心城区

东起青原区的田心、平湖、浒岗、吉安县永和镇的南安、龙山、彭家塘、永安;西至吉州区的淇塘、大塘、新民、罗塘、罗家坊、大巷、瓦桥、彭家坊、吉安县敦厚镇的竹山、南街;北起吉州区的大江边、青原区的临江,南至吉安县社前、连山、梨塘,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江湖、山体等非城市建设用地。

第六条 规划层次

①市域:区域协调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②规划区:生产力布局和城乡发展统筹规划;

③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第二章 城市综合发展目标

第七条 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建设实力、效率吉安;创新、创业吉安;生态、和谐吉安。在加速实现城镇化、信息化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提升吉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第八条 综合环境生态目标

(一)生态建设目标:将吉安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以蓝色水网、绿色山岸为基质的,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的独具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

(二)环境建设目标:“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吉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由江西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节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第九条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适度非均衡发展战略、园区建设推动战略、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第二节 市域城镇发展目标

第十条 城镇发展目标

逐步建立起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柱、小城镇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级规模协调、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开放式、网络型的城镇体系,促进全市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全市城镇化发展快速推进。预计2010年、2020年市域总人口分别为485万和520万人左右。规划近期城镇化率年均递增1.6-2个百分点,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40%左右;远期城镇化率年均递增1-1.1个百分点,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50%左右,接近或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以建设适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健全与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形成富有地方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青原区河东发展规划。

第三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十一条 城镇等级结构

吉安市城镇等级层次体系由市域主次中心城市、县域主次中心城市、重点建制镇和一般建制镇组成的四级六类城镇体系网络。

(一)市域中心城市:吉安,市域副中心城市泰和、井冈山。

(二)县域中心城市:县城,县域副中心城市为发展基础良好的原县城所在地城镇组成。

(三)重点建制镇。

(四)一般建制镇。

第十二条 城镇规模结构

规划期内乡镇应进一步整合撤并,城镇发展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城镇发展要重在质量、规模和效益。

吉安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表

城镇规模 2005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 数量 城镇人口 城镇名称

>50万人 1 68-73 吉安中心城(其中敦厚15-18万))

20-50万人 1 32.53 吉安中心城(吉州、青原) 1 50-52 吉安中心城(其中敦厚10万) 2 40-43 泰和、吉水

15-20万人 2 30-32 泰和、吉水 5 78-82 新干、永丰、永新、遂川、安福

10-15万人 2 22.50 泰和、吉水 3 32-33 新干、永丰、永新 0

5-10万人 7 49.87 新干、永丰、遂州、吉安、永新、万安、安福 3 26-28 遂川、安福万安 3 18-20 井冈山、万安峡江

2-5万人 2 5.07 峡江、井冈山(包括茨坪、夏坪) 4 12-14 井冈山、峡江龙市、巴邱 3 9-10 龙市、巴邱、八都

1-2万人 4 7.06 巴邱、龙市、浒坑、洲湖 6 8-9 八都、七琴、浒坑、藤田、洲湖等 16 18-20 永阳、万福、固江、阜田、白沙、禾市、螺溪、马市、七琴、藤田、浒坑、洲湖、雩田、值夏等

<1万人 96 29.80 八都、藤田、文竹、值夏等 约80 26-27 固江、盘谷等 约70 22-25 固江、盘谷等

∑ 112 146.83 100 184-194 100 255-265

注:规划中心城指吉州、青原城区和吉安县敦厚城区。

第十三条 职能结构规划

江西省吉安市域城镇职能规划表

名称 城 市 性 质 城市职能建设重点

吉安市 赣中南中心城市和旅游、商贸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发展电子、食品、医药产业;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商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赣中南物流中心;发挥名城优势,弘扬庐陵文化,创建滨江生态城;突出井冈山门户功能,建成现代旅游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能源流和金融流优势,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凝聚力和辐射力。

吉安县(敦厚) 吉安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药、食品、高新技术和物流为主的产业基地。 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极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质量和管理水平。

泰和 吉泰盆地的副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食品加工、水泥生产为特色的工业城市。 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和建材业制造业等;充分发挥井冈山旅游集散地功能,促进“大井冈山”,旅游业发展;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加大教育投入,加强金融、保险、商业等服务业发展,强化大吉安的副中心作用。

井冈山 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 绿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弘扬井冈精神,建设融革命传统教育、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会务中心;着力培养食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制造业,发展旅游相关产品的深度加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完善景区及对外交通网络,繁荣第三产业,发挥旅游服务中心作用。

吉水 中心城市群的北部门户,工贸型的滨江生态城。 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提升食品、轻工、林化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教育、卫生保健等现代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滨江绿化建设,提升吉水城市综合功能。

新干 以盐业、机电工业为基础,以青铜王国和红桔之乡著称的滨江花园城市。 发挥邻近南昌和新余的区位优势,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重点培植食品、药材、建材玻璃、盐和盐化工等支柱产业,并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市场网络建设,繁荣商贸流通业,重点发展以商墓文物为主的旅游业;提高城市竞争力,美化环境,建造滨江花园城市。

峡江 以玉笥山为品牌,以赣江风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城市和赣江水利枢纽。 提升工业整体素质,重点发展食品、药化、建材和现代物流业;以玉笥山生态旅游为龙头,弘扬地方文化,加快繁荣第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的环境基础。

永丰 以绿色食品和制药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园林城市。 加快发展制药、食品、林化等支柱产业,扩大市场份额;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促进信息化进程;美化城市环境,建设园林城市。

遂川 以发展加工工业为主导,以商贸流通和红色旅游服务为重点的生态城市。 以企业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建材、食品、医药、家具及羽绒服装业;利用边际优势,发展商贸流通,积极培育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美化城市环境,建设园林生态城。

万安 赣江水利枢纽、能源基地和山水旅游城市。 做强水电、水产品、机械和化工等优势行业;以市场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发展旅游、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城市环境,构建山水旅游城。

安福 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城市和武功山旅游服务中心。 优化产业结构,建设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矿产五大工业体系;依托武功山和孔庙等旅游资源,融入“井

冈”旅游圈,并为吉安西部的旅游开发做好后勤服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永新 赣湘边境红色底蕴深厚的工贸型生态旅游城市。 壮大药化、机电、电子、建材、化工、食品、旅游、陶瓷等优势工业;发展红色旅游,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开拓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建设生态旅游城。

砻市 以陶瓷生产为主的旅游城、井冈景区北部的服务中心。

巴邱 赣江水利枢纽和生态旅游城。

第十四条 空间结构规划

以空间布局规划为纽带,实施城镇化战略意图,增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机制。以产业空间布局为基础组织城镇空间结构,以城镇空间规划引导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经济运行环境的全面改善。构筑“三心”(中心城区、泰和、井冈山)和“一带”(京九沿线城镇发展带)点轴聚合发展总体空间格局,整体形成“一核带双极、主轴贯南北、次轴振两翼”的“蝶形”城镇主体架构。

第四节 市域交通规划

第十五条 铁路网络规划

以京九铁路为“一纵”,以泰井铁路及其东西延伸线——吉(安)衡(阳)、吉(安)南(丰)铁路为“一横”和分文铁路为支线,构筑以京九铁路为主骨架、“一纵一横一支线”的网络布局,确立赣中南铁路枢纽地位。完成京九铁路既有线路电气化改造。

第十六条 公路网络规划

以南北向的大(庆)广(州)高速、樟(树)吉(安)高速公路和东西向的泉(州)南(宁)高速、泰(和)井(冈山)高速和吉(安)东(馆)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建设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公路,成为全省高速公路的重要枢纽。配套建设高速公路出口通道,形成东西南北七个出口,均由高速公路与外部区域保持快速联系。围绕高速公路骨架,构筑由国道、省道和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四纵三横加二环”的市域内部公路干道网络。提升公路等级,提高公路通达范围。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道为支线,干支相连,城乡通达,快捷便利的公路网络。县(市)城区半小时路程上高速,中心城区1小时到达全市域范围内的主要城镇。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一环为快速路,105国道新干——泰和段和吉安——宜春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改造建设,国道、“四纵三横”公路主干道及连接线、其它主要旅游公路按二级以上公路标准改造建设,县、乡公路按三级油路标准进行完善建设,农村公路网基本达四级公路标准。

第十七条 内河航运网络规划

对赣江航道吉安段进行综合整治,建设峡江水利枢纽、石虎塘航电枢纽、井冈山水利枢纽,对禾水河、泸水河、乌江、孤江、遂川江五大河流进行疏浚整治。重点建设吉安港集装箱码头、吉安港石溪头货运码头、峡江港王家村货运码头、新干港河西综合码头、万安湖旅游码头。

第十八条 航空规划

按4C级标准完善井冈山机场改造升级,新建厦坪直升机场。

第五节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九条 电力规划

开工建设井冈山电厂Ⅱ期和万安水电站5#机组。兴建峡江水利枢纽、桐木堑水利枢纽、永丰水利枢纽、龙王庙水利枢纽、井冈山水利枢纽、石虎圹航电枢纽、东谷水电站,将吉安建成江西省主要的电力生产基地之一。在有条件县、市发展小水电,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的建设。

加强电网建设。形成以500kV与江西电网相联络,以220kV为主网架的网络。规划近

吉安市青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篇二:青原区河东发展规划

吉安市青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二0一一年二月

目 录

一、硕果见证成就,未来彰显机遇 ............................................................................................... 1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 1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 11

二、把握发展主题,建设“三新”青原 .........................................................................................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发展思路..................................................................................................................... 15

(三)发展目标..................................................................................................................... 15

三、做大做强工业,建设高效新园区 ......................................................................................... 20

(一)优化提升园区............................................................................................................. 21

(二)培育三大主导产业 ..................................................................................................... 23

(三)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 24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靓丽新城区 ..................................................................................... 26

(一)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 27

(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功能 ......................................................................... 29

(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 30

(四)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 31

五、强势推动旅游业,建设特色新景区 ..................................................................................... 32

(一)打造庐陵文化旅游观光带 ......................................................................................... 32

(二)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 ..................................................................................... 32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 ................................................................................. 35

(四)大力宣传推介青原旅游 ............................................................................................. 36

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强农富农 ................................................................................. 36

(一)发展城郊型高效特色农业 ......................................................................................... 36

(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 37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39

(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 ......................................................................................... 41

七、着力推进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第三产业 ......................................................................... 43

(一)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 43

(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 44

(三)加快发展楼宇经济 ..................................................................................................... 45

八、切实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富民青原 ..................................................................................... 46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 46

(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 48

(三)发展文化、人口等其他社会事业 ............................................................................. 50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 52

九、推行节能环保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 56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 56

(二)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 57

(三)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 58青原区河东发展规划。

(四)倡导低碳经济理念 ..................................................................................................... 60

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规划政策保障 ..................................................................................... 60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 61

(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61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62

(四)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 64

吉安市青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青原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分析并总结?十一五?辉煌成就和经验,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十二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推动青原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具有重大意义。

一、硕果见证成就,未来彰显机遇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区委、区政府领导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攻项目,决战两区?的决策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建设?靓丽新城区、高效新园区、特色新景区?。全区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发展瓶颈不断破解,?三新?青原建设稳步推进。全区经济社会进入全面、协调、快速发

展的新阶段,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大幅增强。?十一五?以来,全区经济继续在新一轮增长平台上加速运行,主要经济指标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6%,2010年达到36.98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22.1%。财政收入实现新跨越,财政总收入为3.315亿元,是2005年的5.2倍,完成目标的2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华能)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5.3亿元和10.1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58倍和2.28倍。

河东滨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三:青原区河东发展规划

某市河东滨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编单位:

协编单位:

二OO四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三章 新区的现状及规划发展的目标青原区河东发展规划。

第四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第五章 项目场址

第六章 工程方案

第七章 节能、节水措施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 劳动安全

第十章 组织机构、质保体系与实施进度

第十一章 招标投标

第十二章 房屋拆迁和安臵补偿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

第十四章 土地价格预测

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

第十六章 社会评价

第十七章 风险分析

第十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吉安市河东滨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建设单位及项目负责人:

吉安市河东滨江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 罗德明

江西井冈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阳明大桥指挥部 孙清如

三、建设地址:吉安市河东滨江新区,位于滨江大道以东、大桥东路以南、青原大道以西、深圳路(赣江大道)以北。

四、建设性质:新建

五、建设期限:6年,即2003年-2008年

六、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规划总用地390.4万m2(合5856亩),其中:道路红线占地55.48万m2(合832.20亩),建设公共绿地10.56万m2(含绿化、湿地、硬化,合158.40亩),保留安臵用地17.51万m2(合262.65亩),预留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9.25万m2(含道路立交、污水提升泵站及排涝站调蓄池

2等,合288.75亩),可出让经营性建设用地287.60万m(合4314

亩)。具体位臵及范围详见吉安市河东滨江新区用地规划图。

建设子项如下:

建设文天祥大道(金竹大道)、白云山路、规划路三条城市主干道,滨江大道、公略路、和气路、坪田路、井冈路、渼陂路六条城市次干道;道路总长度19249m。阳明大桥、河东防洪堤、公共绿地和项目范围内(不含保留安臵用地和预留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征地、拆迁。

主要建设内容有上述道路的路基、路面工程及配套的道路绿化、亮化、交通管理设施、雨污水管线工程等,以及阳明大桥、河东防洪堤、公共绿地建设。

配套的供水、电力、燃气、广电、通讯网络等地下管线工程,由各专业运营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和上述道路工程的建设进度同步实施,投资由各专业运营部门自行解决,不列入本项目投资估算。

七、总投资估算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97878.32万元,其中:工程费46339.48万元,其他费用41804.16万元(其中征地费25669.92万元、房屋拆迁补偿费12812.16万元),预备费用2788.52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6946.16万元。

八、效益预测

本项目可出让经营性建设用地4314亩,土地出让净收益113201.27万元,静态总投资90932.15万元,银行贷款利息7715.52万元(全部),项目运营资金能够实现平衡,并有14553.60万元盈余。财务内部收益率可达15.42%,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Ic=8%。财务净现值(Ic=8%)7251.65万元大于零,项目财务评价可行。

第二节 项目背景

2000年吉安撤地设市后,为改善青原区城市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加快构建“两江三岸”的中心城区发展格局,实现滨江花园城市整体目标,根据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为了加强吉州区、青原区核心区域的沟通,吉安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建设赣江阳明大桥、开发建设滨江新区的战略决策。滨江新区地

处中心城区的青原区西北部,西临赣江(滨江大道),东靠青原大道,南接赣江公路大桥东路(深圳路),北连井冈山大桥东路,属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

吉安市人民政府2002年5月13日以吉府字〔2002〕86号文确认吉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为滨江新区建设项目法人,将滨江新区内未征土地全部划归该公司,由该公司统一开发经营或招商引资,并承担建设阳明大桥、金竹大道、河东防洪堤、滨江大道四大工程和滨江新区市政基础设施等任务。该公司通过招商引进了美国时代东方传媒集团的独资公司——吉美建设开发公司成为滨江新区建设项目投资方,吉美公司在吉安市注册一家建设公司即吉安市白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鹭公司)。2002年12月阳明大桥开工建设,其它工程也陆续启动。2004年3月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以白鹭公司未依法按期缴纳认缴出资为由,吊销吉安市白鹭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白鹭公司不服向省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004年5月省政府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省工商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白鹭公司因此失去滨江新区开发建设项目投资主体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吉安市人民政府进行全面接管并组成机构对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特别清算,以保障滨江新区开发建设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滨江新区建设工程是吉安市中心城区城市开发建设的又一重大系统工程,关系吉安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大计,市政府非常重视。

然而,滨江新区基础设施工程规模有多大、主要建设内容有哪些、在建项目工程与财务现状怎样、整个工程投资估算是多少、技术经济和财务分析状况是否可行;以及城市建设资源

江西省吉安市房地产投资潜力分析
篇四:青原区河东发展规划

江西省吉安市房地产投资潜力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2228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