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题(通用6篇)

综合试题 时间:2023-11-28

【www.myl5520.com--综合试题】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题(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题篇1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复习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1分,1-9题各2分,第10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鱼凫(fù) 贾(jiǎ)人 铮(zhēng)铮 恬(tián)然

B.飞湍(tuān) 迁谪(zhé) 饿莩(piǎo) 嘲哳(zhā)

C.逡(quān)巡 钿(tiàn)头 迸(bèng)裂 扪(mén)参

D.数罟(gū) 暮霭(ǎi) 教坊(fáng) 崤(yáo)函

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痒序之教 侧身西望长资嗟

B.转轴拔弦 坐中泣下谁最多

C.良将劲驽 故不积跬步

D.虽有稿暴 度长契大 比权量力

3、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 )

①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恬然自安

④曲终收拨当心画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⑥曲罢悯然

⑦相逢何必曾相识 ⑧老大嫁作商人妇 ⑨今漂沦憔悴

A.①③④⑦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⑨ D.④⑤⑦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去来(助词,无意)江口守空船 B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C却(退回)坐促弦弦转急 D声非加疾(快)也

5、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③④①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振之以威怒 D. 句读之不知

7、下列名句及其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白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8、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9、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既表达了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的郁闷心情。“天涯沦落”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衰落给人造成的痛苦。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叙述江边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获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渲染了送别时的凄凉愁惨的气氛。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克服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10、阅读下面从《高老头》中节录的"片断,回答问题。(3分)

“一个也不来”A(大学生)嚷道,“让我写信给她们。”“一个也不来,”老人坐起来接着说,“BC她们有事,BC她们在睡觉,BC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要临死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她们不会来的!我已经知道了十年。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

高老头死了,BC两个女儿谁也没有来,他的钱都给女儿花光了,到死连入殓的衣服都没有,是A(大学生)卖了自己的表才给他入殓的。”

选文中的A指 ;B指 ;C指 。

二、课内阅读题(21分,11-15题 各3分,16题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5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削平因:凭借

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销锋镝 镝:箭头

D.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1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B.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C.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D.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1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奋六世之余烈 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东西南北天地,天地四方。

C.南取百越之地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

而统称百越。

D.以愚黔首 黔首:古代称老百姓。

14、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5、解释下列加线词语(3分)

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6、翻译下列语句(6分)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⑵七十者衣帛食肉,移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三、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7——20题:(共15分)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17、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4分)

自伤年老失时( ) 是以泣也( )

18、“昔周人有仕数不遇”中的“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遇事不慌 B 随遇而安 C 知遇之恩 D 不期而遇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20、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2分)

答:

四、默写(15分,每空1分,错一个字不给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

剑阁峥嵘而崔嵬, 。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塞上风云接地阴。

4、《师说》中定义教师职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师说》)

5、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天下 笑者,何也? 。

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7、 ,此时无声胜有声。

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10、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五、语言综合运用(8分)

1、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

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中学生中流行的咏物诗,请仿照其写法,任选一种事物(如“月亮”“玫瑰”……),写出两句话。上下句字数要大致相等。(4分)

示例: 竹

(1)褒扬:每攀登一步,都要做一次小结。

(2)批评:过分地虚心,终不能成为栋梁。

题目: ____________

(1)褒扬:__________________

(2)批评: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7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以知古鉴今,可以畅想未来,可以体味情趣哲理,可以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请你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引发“随想”的名句,可以是古诗词中的,也可以采自中外现当代诗作;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题篇2

一、读拼音,写字。

xià yǔ bái yún yú er shēnɡ qí shuǐ tián yè zi

二、加一笔,我能写成另一个字。

日——了——()木——()十——()人——()米——()

三、在正确的字上打“√”。

公(机鸡)(河和)水电(视是)读书(shūsū)骑(qípí)车身(shēnsēn)体

四、我帮字娃娃找朋友。

例;日(生日)

十()木()开()白()土()本()升()目()天()禾()自()

五、想一想,连一连。

参加

语文

早操

故事ɡùshi

zǎocāo

cānjiā

yǔwén

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词语,并且把它圈出来。

1、西瓜 黄瓜 萝卜 白菜 茄子

2、铅笔 本子 面包 尺子 小刀

3、毛巾 牙膏 脸盆 牛奶洗衣粉

答案

七、我知道它们的朋友是哪个。

大 多 去 前 远 有

少 小 后 无 来近

答案

八、帮它们排好队。

1、画画 小明 了 学会

答案。

2、一年级 是 小学生 的 我

答案。

九、我能把句子写完整。

1、()的船儿()尖。

2、()月()日是元旦。

3、雨越下越()。

4、这里有一()美丽的小河,河里游着几条可爱的小鱼。

5、一()小鸟在白云下()。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题篇3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的综合试题

一、拼音之窗

1、看拼音写词语(20分)

huān yíng

biāo qiāng

xiū xi

hán qì

jiē guǒ

mù mín

cǎo yuán

huí dá

gù xiāng

jì yì

gōng kè

bàn fǎ

hái zi

shì qing

zhōng yú

gāo xìng

jué dìng

shì jiè

xīn kǔ

páng biān

2、在正确的读音后面打“ √ ”。 (8分)

跳远(tào tiào) 外衣(wài wèi ) 白发(fā fà) 散步(shàn sàn) 找到(zhǎo zǎo) 要求 (yāo yào) 练习(niàn liàn) 金光(jīng jīn)

二、词语积累

1、比一比,再组词。(8分)

{

驰( )

池( )

{

完( )

玩( )

{

外( )

处( )

{

浪( )

粮( )

2、把成语补充完整。(6分)

( )暖( )开 春( )( )媚 百折( )( ) 愚( )移( ) 欢声( )( ) 绿叶( )( )

3、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9分)

( 写 )字 一( 只 )燕子 黑—( 白 )

(   )饭  一(  )春雷  古—(   )

(   )球  一(  )蚂蚁    远—(   )

(   )树  一(  )水缸    前—(   )

4、连一连。(10分)

放飞   清香   陈毅   认真写字

散发   小鸟   司马光  吟诵古诗

奔向   池塘   寇准   探望母亲

落进   草原   毛主席  砸缸救人

掀翻   石块   邓小平 帮助挖井

三、句子平台

1、把下面的词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句话。(4分)

是 托起来 大山爷爷 的 小松树 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叶 你们 吗 看过 的 香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句子,并加上标点。(8分)

(1)我一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开心呀□

(3)______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

(4)你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3、按课文内容填空。(19分)

(1)雨点在池塘睡( );在小溪里( )( );在江河里( )( );在海洋里( )( )。

(2)池塘里的( )( )一闪一闪的,像( )( )明亮的( )( )( )。

(3)当时,写( )( )( )是小学生的主要( )( )。

(4)小鸡看见( )( )是蓝湛湛的,( )( )是绿茵茵的,( )( )是碧澄澄的.。

(5)本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告诉我们农民种粮食很辛苦,它就是《锄禾》,你还记得吧:锄禾( )( )( ),汗滴( )( )( )。谁( )盘中餐,粒粒皆( )( )。

(6)宋代的寇准七岁时写了一首诗:只有( )( )( ),更无( )( )( )。举头( )( )( ),回首( )( )( )。

四、快乐阅读:读短文回答问题,再写话。(1+3+2+2分)

夏天

初夏,石榴花开了。远看,那红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近看,一朵朵石榴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淡黄色的花蕊在风中摇动,就像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

1、这段话共有( )句。

2、石榴花在_________开放。它的花蕊是________的,花朵是________的。

3、石榴花很多,从( )、( )等词可以看出。

4、请你也来写一写

夏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题篇4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复习题练习题

期末综合练习

一年级语文

一班 姓名: 座号:

(满分100分 答卷时间60分钟)

项目

答 题 得 分(98 分)

卷面分

(2分)

合计

题次

十一

十二

得分

亲爱的小同学,经过努力,你一定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今天

就来展示一下吧!请记住:认真书写才能拿100分,加油啊!

一、拼一拼,连一连。(6分)

cháo shī bǎo ɡuǎn róu ruǎn zūn zhònɡ yáo lán jiāo ào

保管潮湿 摇篮骄傲 柔软尊重

二、读拼音写汉字。(20分)

liàn xí xiǎnɡ niàn ɡān jìnɡ nián jí fēi chánɡ

bàn fǎ xiào huà pénɡ yǒu ɡānɡ cái huó dònɡ

三、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8分)

亻: 辶: 氵: 艹:

四、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桃( ) 认( ) 赶( ) 蚂( ) 机( )

跳( ) 让( ) 起( ) 妈( ) 朵( )

五、我会写出反义词。(8分)

长—( ) 慢—( ) 开—( ) 马虎—()

huán

收—( ) 南—( ) 还—( ) 冷淡—()

六、给正确的读音打“√” 。(5分)

1.柳树长(zhǎnɡ chánɡ)着长长(zhǎnɡ chánɡ)的辫子。

2.听音乐(lè yuè)是一件快乐(lè yuè)的事。

3.快要下雨了,小白兔非常着( zhe zháo)急。

七、选一选, 填一填。(9分)

同 童 明 名 原 园 工 公

( 同 )学 发( ) ( )来 ( )作

( )年 ( )字花( ) ( )共汽车

[象 像] 大( )的腿( )四根柱子。

八、我会连。(12分)

鸟语 自语 有趣的 松果 一双 蝌蚪

自言 花香 可口的问题 一群 眼睛

春暖 花开 透明的翅膀 一场 小车

柳绿 花红 闷热的天气 一辆 球赛

九、我知道动物尾巴的"用处,我会连。 (4分)

小鱼用尾巴 掌握方向。

牛用尾巴 保护自己。

燕子用尾巴 拨水。

壁虎用尾巴 赶蝇子。

十、我会背,也会填。(7分)

1.我仿佛( )( )鸟儿的欢唱,抬( )( )来,把( )光

投向( )( )的蓝天。

2. 所见

十一、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5分)

春天,阳光灿烂,田野里百花盛开。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还有金黄的油菜花,散发出一阵阵浓浓的香味。

1.短文共有( )句话。

2.短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呢?用“ ”划出来。

3.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

十二、看图写话。(4分)

仔细看图,想一想:小蜜蜂在干什么呢?它会跟小花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亲爱的小同学,做完题目可要认真检查哦!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题篇5

关于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题

一、看拼音,我能规范地写词语。(10分)

rèn zhēnhuǒbànshénmelìliangzuòwèi

二、连一连(6分)

学雪晴请姐借

Xuěxuéqǐngqíngjièjiě

三、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两个。(6分)

心、()木()、()口()、()

四、照样子,变一变。(6分)

1、加一加,例:禾+(口)=和

()+义=蚁木+乔=()

2、减一减。例:查—(木)=旦

奶一乃=()盼—()=分

3、换一换。例:完—(园)

漂—()植—()

五、比一比,我会组词。(10分)

为()量()请()坐()北()

办()最()情()座()比()

六、一字开花。(9分)

七、我会连(8分)

一群诗歌

一个大象

一头木瓜

一首山羊

快假

真夕

朝慢

是非

八、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 )暖( )开( )里( )云

泉水( )( )百花( )( )

九、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 )的稻田 美丽的( ) 长长的.( )

( )的草地 火红的( ) 勇敢的( )

十、照样子,写一写。(10分)

例:开心 开开心心 走来走去

快乐 来 去

红火 来 去

来 去

十一、选词填空。(6分)

为办

1、()什么刘老师不在()公室了?

做作

2、我们都()好数学()业了。

完玩

3、妈妈说要做()作业才能出去()。

十二、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

所见村居

牧童骑( )( ),草( )莺飞二月天,

歌( )振林樾。拂堤杨柳醉( )烟。

( )欲捕鸣蝉,( )( )散学归来早,

忽然闭( )( )。( )趁( )风放纸鸢。

十三、补充句子。(6分)

1、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2、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渐渐。

3、我为班上。

十四、看图写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7分)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题篇6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

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父本,据此呈现出驳杂、破碎、重叠、自相矛盾、风格多样的面貌,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于太平洋西岸的广阔空间,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山海经》似乎是唯一的例外。它采用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将碎片重新拼绘,然后不断折叠与打开,形成一些奇怪的语词褶皱——“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山海经西山经》),诸如此类。这些副词“又”是褶皱的标记,它掩藏起“西四十五里”或“西六十里”的内部缝隙,将空间改造成一组彼此叠加的褶皱,犹如一把被仔细收起的折扇。

褶皱化的拼图,就是东亚失去神话的痛苦征兆。碎片制造了一种“谜语效应”,那些语焉不详的零碎字词,在跟历史叙事混杂之后,语义及其指向变得更加模糊。在战国和两汉的原野上,到处飞扬着从神话树上飘落的枯叶,仿佛是一堆来历不明的生物遗骸。

早期中国神话的破碎本性,盖源于春秋和战国,而非后世儒生所指认的秦朝。这方面的证据来自《孟子》,其中记录了战国时代卫国太宰北宫锜跟孟子的对话。北宫锜求教周朝爵禄如何排列的问题,而孟子则答道:我也不知详情,因为各国诸侯讨厌这些旧典会妨碍自己的作为,把它们全都毁了。正是这番出人意料的对白,揭出了翦灭上古文化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们。孟说虽有为儒家贴金之嫌,但它却足以为第一代神话的亡佚,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尽管如此,鉴于上古宗教体系的瓦解和缺席,第二代神话只能长期保持碎片化的容貌,难以形成神话的内在叙事结构。但在今天看来,内在混乱的第二代神话,仍然不失为一种文化瑰宝。它的作者大多为各地移民,引用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印伊的诸多原型,支离破碎而生气盎然,充溢着明快的童年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非洲原型的基因力量,第二代神话和第一代神话一样,基本沿用了相同的神名音素标记。正是这种识别标记,维系了两代神话的有限连续性。与此同时,在一个民族觉醒的年代,新神话所提供的素材,足以支撑中国人的价值信念,以重构民族血缘叙事的基本母题。

这是一场双向的精神运动:一方面是春 秋战国诸侯消灭古籍、秦始皇焚书坑儒和项羽的火烧咸阳,这些凶险的事变,导致上古神话的逐级瓦解,形成被洗劫一空的作案现场;而另一方面,战国和两汉文人,孜孜不倦地寻找残留的碎片,在捍卫神名音素标记(参见本书第一章)的前提下,以西亚神系和印伊神系为原型,挪用、捡拾、拼贴、填充、重释和新撰,辛勤勾勒第二代神话的模糊轮廓,形成东亚神系的南北两个支系。这种严重分裂的状态,正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文化景观。但鉴于汉儒过于热衷血缘世系叙事,并掀起大规模的篡经运动,导致神话的再度受伤,双向运动虽然有过两个相反的向度,而最终的结局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加速中国神话的湮灭进程。最终,我们只能无力地面对掩埋众神的墓葬。

(摘编自朱大可《破碎的中国上古神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父本,呈现出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的情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

B.据《孟子》的有关记载,早期中国神话的破碎本性,并不是来自后世儒生所指认的秦朝,而源于春秋和战国时期。

C.内在混乱的第二代神话,虽然长期保持碎片化的容貌,难以形成神话的内在叙事结构,但一直是一种文化瑰宝。

D.汉儒过于热衷血缘世系叙事,并掀起大规模的篡经运动,导致神话的再度受伤,加速中国神话的湮灭进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山海经》采用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将碎片重新拼绘,然后不断折叠与打开,形成一些奇怪的语词褶皱.

B.战国时代卫国太宰北 宫锜跟孟子的对话, 出人意料地揭出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们,才是翦灭上古文化的罪魁祸首。

C.鉴于上古宗教体系的瓦解和缺席,新神话所提供的素材,足以支撑民族觉醒年代中国人的价值信念,以重构民族血缘叙事的基本母题。

D.东亚神系的南北两个支系是战国和两汉文人通过挪用、捡拾、拼贴、填充、重释和新撰而形成的,因此,这两种文化景观处于严重分裂的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褶皱化的拼图,碎片化的“谜语效应”使整个东亚神话失去应有的魅力,使战国和两汉时期的神话与历史叙事混杂,变得语焉不详,更加模糊。

B.一系列凶险的事变的发生,导致上古神话的逐级瓦解,孟说虽有为儒家贴金之嫌,但它为第一代神话的亡佚所做的解释还是合乎逻辑的。

C.第二代神话的作者大多为各地移民,引用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印伊的诸多原型,且以神名音素标记,维系了两代神话的有限连续性。

D.这场双向的精神运动,虽然有过两个相反的向度,但最终却使中国神话系更加破碎,让人们只能无力地面对掩埋众神的墓葬。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 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春秋》合称为“五经”。

B.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C.天圣为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有司是指相关官员或有关部门。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5.下列四个选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B.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C.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D.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3分)

(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8.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9.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齐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莼鲈之思这个成语现在已经成为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与之相关的两句是“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刘义隆虽有 的雄心壮志,而最后却落得一个 的结局。

(3)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 _, _”的心底悲歌。

(4)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 , , _”不仅是对蔺相如隐忍、退让的行动描写,更为后人留下了“回车巷”的"典故,而“_ , ” 这两句语言描写更体现了相如以国家为重、不记个人恩怨的宽容大度。

(5)《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第(1)一(4)题。

凡忠必愚:冯道

刀尔登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这是一首骂冯道的诗。作者是元朝的“思想家”刘因。

冯道的挨骂,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拿丧君亡国不当一回事儿。但说起来,“梁唐晋汉周,播乱五十秋”,一转瞬之五十几年,中原五次易主,如走马灯;便是同一朝里,亦君臣互噬,父子相残,一镇之内,杀帅夺旄,习为常事;各路兵将尽是虎狼之性,称孤道寡者不过沐猴而冠,借《沙家浜》里一句词,叫做“忠在哪里,义在何方”。此时能知些廉耻的,便自谓胜人一筹,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主辱臣死?从后梁的张文蔚、杜晓,到入宋的范质、吕端,一批名声尚好的大臣,都是前朝旧人,岂独冯道为然?

冯道另 一挨骂处,是奉使契丹,有汉奸之嫌。不过唐代的华夷之防不像后世那么严,安史乱后,更是严也无从严起。陈寅恪曾论河朔藩 镇为“胡化集团”;中原五代,更有三代是沙陀人建起来的。石敬瑭父事契丹,固然无耻,但心甘情愿给他人做奴才的,从古代到今天,难道又少了?石敬瑭不过是“皇帝”,当天下之重,格外地没面子而已。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遗患二百年,罪过不小,但他自己就是沙陀人,“汉奸”两字,用在他身上,原本不伦不类。冯道虽是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又当极废州裂之季,责他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他在契丹的言语,“哄洋鬼子”而已,“弱国无外交”而已;脸皮厚是真的,但脸皮不能如此之厚,他也不用去了。

冯道不以谄媚事人,而能取容于四朝,可见这个人是很滑头的。逢大事则依违两可,不得罪武人,不预废立,这大概就是他的自全之道。冯道善持大体,若说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倒也看不出来。有个人嘲笑他,如果走得快了,怀里一定会掉出兔园策来,他也不以为愧。他的好处是心胸开阔能容人,得罪他的人,他并不报复。诗人杜荀鹤的才能倒高,但刚在朱温那里得宠,便在家中气冲冲地掰着手指头,算计都有谁得罪过自己,准备尽杀之。这等倾险之徒,不如冯道这样的庸人远甚。

五代兵连祸结,黎民深被荼毒,当此之时,忠为下,仁为上。冯道慈悲为怀,活人无数,然而他的口碑居然还不如史弘肇之流的“好汉”,这只能说是老百姓做刍狗做惯了。史弘肇这种人,不逢其会,杀猪屠狗而已。但人如草芥之时,必有视人如草芥者出,选对主子,多杀人,便可为英雄。史上名气最大的,不是大凶大恶之人,就是大仁大善之人,说明社会出了毛病,不是纵人为恶,就是逼人去做常人所难之事。如冯道者,一平常人耳,以其平常混世界,也以其平常挨人骂。

《宋史》批评五代臣子视事君犹如拿钱干活儿,改朝易姓,就像换个东家,一拍两散,——便该如此!司马光骂冯道为奸臣之尤,理由是冯道“求生害仁”。——在司马光的头脑中,“忠”与“仁”已经分不清了。汉代起,忠的地位上升,成为伦常之首。以忠君为大节,把它像草标一样插在头顶上,倒忘了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只知吠非其主,不问善恶是非。这倒省心,最不堪时,至多落顶“愚忠”的帽子——愚忠愚忠,好像还有什么不愚的忠。其实哪里有呢?凡忠必愚。

评说人物,古人也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问题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以忠为大,则义为小;以节为上,则仁为下。在司马光、欧阳修看来,冯道所做的善事,只是“小善”——如他的廉俭,如他念诵聂夷中的《伤田家诗》来感悟李嗣源,如他劝耶律德光不事杀掠,如他救下违反买卖牛皮禁令的二十人;如武将把抢来的妇女送给他,他置之别室,访得其家送回去;及随辽北上到恒山,见到被辽兵俘掠的士女,掏钱赎出,设法送归乡里。——在忠字当头的史学家眼里,大节既亏,这些小善也就无足道了。

五代的惨剧,本可换回些出息的。但宋儒纷纷而出,把观念的旧山河收拾起来,重入轮回。此后纷纷攘攘,不出矩。至明亡,才有人认真地琢磨些事情。但——仍以冯道为例——无论是王夫之,还是顾炎武、黄宗羲,都以冯道为小人,批评誉冯道为“吏隐”的李贽为邪妄。在三人者,身为胜国遗老,自然要痛骂不忠之人,好像大家都来做忠臣节士,便有万年不倒的王朝了。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此其所以翻遍坟典,拍破脑袋,也想不出出路者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冯道在历史上为人唾骂,原因之一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 ,不顾君臣之义。但在作者看来,历史上其实还有一批名声尚好的前朝旧人,因此冯道的行为无可厚非。

B.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冯道作为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都曾被后人视为汉好,但因当时本来就是乱世,责之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

C.冯道虽无特殊才能,却心胸开阔;诗人杜苟鹤虽才能出众,却心胸狭隘。在作者看来,杜荀鹤远不及庸人冯道。

D.《宋史》批评五代臣子事君不忠,司马光骂冯道是奸臣之尤,从此“忠”己 成功取代“仁”和“义”,成为儒家的主流价值观。

E.文章以“凡忠必愚”为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凡是无限忠诚于封建君主的臣子都是愚人;其二是凡以“忠”作为唯一价值尺度来评判古人者也都是愚人。

(2)作者刀尔登曾指出“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请结合冯道的有关事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3)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4分)

(4)作者认为“凡忠必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

第II卷(表达题共5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2.下面六句话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三个是(2分)

l.包钢一中曹继森被北大预录取的消息不翼而飞,曹继森很快成了鹿城家喻户晓的明星,人们在赞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体育这条升入大学的“捷径”

2.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才能做好沿途占用土地和搬迁住宅的工作。

3.这儿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秋季拍卖会上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4.和千千万万对未来充满信心的 大学生一样,从美丽而纯洁的象牙塔迈进光怪陆离的社会,小陆的心底充斥着惶恐不安的动荡感。

5.1946年5月,王云五担任国 民 党行政院的财政部长,对即将到来的币制改革,他踌躇满志可是不到三个月,金圆券贬值,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6.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B.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令人感慨,他随兄十几岁时闯南洋,饱尝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

C.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农民工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面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农民工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作好全面准备。

D.只有当促 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2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 目。而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 ① 。正因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 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16.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3分)

五、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围观高考状元成为一道热热闹闹的社会风景线。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有识的教育界人士提醒不应炒作“状元”秀,但是新出炉的“状元”仍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成了商业价值飙升的“小金人”。 围观高考状元,到底在围观什么?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千年“状元”情结,有商业时代对明星效应的炒作,有附着在分数崇拜牛的教育公平期待,此外就是人们对于未来可能的杰出人才的期望。

对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你有那些感受、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 一篇不少于800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73447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