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公司税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书摘名言 时间:2019-08-08

【www.myl5520.com--书摘名言】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一:公司税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年03月18日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新时期税收事业的总体要求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着眼强化税收安全、降低征纳成本、推进依法治税、促进纳税遵从提出的一项举措。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税务机关科学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服务的标准逐渐精细,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日渐加强,税务干部的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时刻接受社会各阶层的监督和制约,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现实的税收征管工作中,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值得我们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特点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税务机关是具体的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是对纳税人的实际经营和纳税情况进行监督、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以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和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收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

二、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只要涉及到风险就一定是难点。税收风险管理处于探索阶段,受制于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条件瓶颈,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

(一)税收风险管理在技术力量、法律保障及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技术力量的薄弱。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税收风险管理与数学发现密切相关,基层税务机关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有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否则就无法衡量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也无法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而要建立并随时修正数学模型,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这也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基层税务机关所不具备的。 二是法律基础的薄弱。现阶段,风险管理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的支持,风险管理虽然以内部控制为主,但其信息的获取往往涉及其它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三是外部环境上的欠缺。风险管理的必须依靠大量正确的数据信息,而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信息往往不是纳税人自己提供,而是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信息。第三方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支付制度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等方面,目前,银行卡支付仍未普及,存在大量的现金结算,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的欠缺。

(二)风险管理模型未建立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一是税收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水平及整合水平不高,有效的信息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提示问题信息少;提出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

二是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对风险管理任务的下达和完成缺乏统筹安排,导致风险管理形式重于实质,风险管理结果应用水平较低,互动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实战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的指向性不强,还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无法有针对地抓住重点开展风险的应对。

(三)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与权力过于集中。

现行基层税务机关主要采取行业和规模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仍以属地分片、分责任区管理为主的拉网式、粗放型管理方式,对所有的纳税人实施均衡管理,缺少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管理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一是税源控管缺乏针对性。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化,基本上采用人海战术,依靠税收管理员“人盯人”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全面撒网、不分轻重的牧羊式管理方式缺乏对税源控管的针对性,致使管理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弊端。尽管税收管理员制度设定了双人上岗、定期轮岗等条款,同时

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但在很多涉税事项的审批过程中,实际上完全依赖税收管理员的初审意见,后续的审批环节基本上流于形式,因此,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对那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税收管理员存在着以权谋私和谋求个人私利的操作空间。

(四)税务管理人员少与纳税人日趋增多的矛盾。

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着“一多一少”、“一高一低”两大矛盾,即纳税户多而税收管理员少、税收管理要求高而管理员平均素质偏低,纳税人的数量逐渐增多,造成税收管理浮于表面,管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一是从纵向来看,各层级之间存在“多头管理、多头下任务”的状况。现行的管理体制呈现“倒金字塔”结构,上级税务机关各项管理任务下达的分散性和随意性,导致基层税务机关人员疲于应付、无所适从,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工作效率,加重了税收管理员和纳税人的负担。

二是从横向来看,税务机关内部协调配合不够。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税收征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业务衔接不顺畅,没有实现有机的联动,阻碍了税收征管整体效能的发挥。虽然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有效减少了纳税人多头跑的情况,但是内部流转的有序性值得商榷,业务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各部门间相互推脱的情况仍然存在。

三、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深入落实税收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抓好认识、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才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应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涉税风险分析评估,引导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修正。

(一)积极稳妥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将税收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实行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督察,建立统一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执法风险,降低征收成本,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目的。

一是加强事前预警。就是通过强化税收分析来有效识别和定位税收风险,依托税收征管软件平台,有效采集内外部数据,梳理各项税收风险点,设置与实际税收征管工作相适应的预警指标,落实分析制度,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指引和方向,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预警能力。

二是加强事中监控。就是通过税收分析确认税收管理风险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结合企业性质、行业类型等因素,将各项风险指标予以组合,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实现常态化、动态化的监控,并根据风险提示和相应的疑点数据,采取应对管理措施。

三是加强事后督察。就是因事前、事中税收风险管理中无法识别、控制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税收管理中存在漏洞、不当或者过错的基础上,通过事后督察的方式,对税收管理全过程进行核查,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补救,同时落实责任追究,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四是建立管理平台。探索和建立“融预警、监控、督察于一体,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管理为目的”的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来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动态化和信息化。

(二)强化税收风险监控分析。

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风险监控分析是提高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一是建立多层级的税收风险分析制度,风险分析应按照“分工负责、多次分析、人机结合”的原则,明确分析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合理设置岗位,深入开展各层次的税收风险分析。

二是建立“上下结合”风险识别制度,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税务机关风险管理办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要自上而下通过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发现发布风险信息和应对任务;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效调动中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主动发现、采集风险信息,自下而上地汇总、上报风险信息,增强系统发现发布风险的能力和准确性,形成风险信息上下畅通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要突出基层局风险管理办的再分析作用,在区局初次分析,地州局二次分析的基础上,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应对人员要重视实施应对前的案头分析工作,充分运用纳税人征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第三方信息以及纳税人具体情况和历史处理信息实现涉税信息的横向、纵向分析,判定问题的具体所在和应对工作的重点及方法。

(三)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控制。

通过税收风险识别与评估,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结合行业风险管理模型,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管理办法。做到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制、监控目标和监控措施,实施动态跟踪、重点核查、行业评估。实行“点、线、面”结合管理的方

法,确定重点管理的企业、重点监控的行业,对高风险企业有计划地实施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强化动态监控。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实现由排除风险点到治理风险面、控制风险源的转化,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实现对税源的长效管理。

(四)突出税收风险分类管理。

依据不同的税收遵从度,确立分类、动态、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机制。对待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应按照“一般风险一般管理,较高风险重点管理”的原则,税收管理中税务人员对纳税人的介入程度应有所区别。对风险级别较低的纳税人,采取频率和深度不同的常规管理措施,如案头分析、辅导、巡查等服务性措施;对风险级别较高的纳税人可使用约谈、实地核查和税收检查等措施,已达到实行税收风险管理后,使基层税务机关根据辖区内不同风险级别纳税人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主动调整、合理安排征管力量,有重点地强化对高风险级别企业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有限的税务人员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和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深化纳税评估工作。

充分运用各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通过纳税评估评价和估算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并为其提供自我纠错的机会,提高税法遵从度,落实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促进纳税人自我管理涉税事务,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以达到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的税收风险是一个全方位和系统的过程,它应在高效风险考核机制的制约下努力提高风险人员的综合素质,共同促进税收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运用,进一步提高税务机关依法治税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探究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篇二:公司税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司税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探究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于企业税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税务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既合理又合法的企业行为,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比较早,比较完善,已经具有很成熟的技术,但是在国内由于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目前税务管理还不是很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现阶段,我们应该认清我国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采取合理的优化对策,提高企业税务管理实际意义。

一、企业税务管理基本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实际上是依据国家的多种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的税收政策,可以很好地规范企业的涉税行为。企业重要的外在成本就是企业的税负成本,具有一定的高风险特点,因此应该合理的控制和管理企业税负成本,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税务管理应该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经营情况和特点,不断规范自身的税务管理流程,约束企业的税务行为,不断优化企业税务管理方案,促进企业税务管理的发展。

二、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意义

现阶段,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想要合理的提高管理水平,应该明确税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这也是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保障和前提。企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标,即税务筹划、准确纳税及规避风险。税务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说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国家税法的情况下,利用合理的经营方式进行筹划,降低税负。 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合法、合理的避税行为,是一种国家允许的税收政策,不是违法偷税行为。纳税人为的降低税收,需要研究税务管理,或者聘用相关专业顾问来分析税收政策以及征营制度的有关规定,从而达到优惠的目的。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存活,就需要提高企业税务管理力度。增加企业税务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税收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包括税收实体成本以及税收处罚成本。增加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税务法律意识和观念,从而增加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认识不清

大部分企业和单位都会过于重视资金,从而忽略了产品的价值,不重视税务管理,不能明确企业资金的来源和用处,一般情况下都不是十分关心会计核算以及税务管理等工作,仅是把企业的经济行为看做是消费行为,总以为购买是即时的,不注重税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办法增加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企业产权混乱,没有明确落实责任

大部分企业和单位目前还没有明确建立经营责任制,没有完善的资金库存管理系统,不能明确资金的使用责任,税务管理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统一责任,缺少税务管理机制的约束,高层人员不善于管理,管理义务以及权力不明确。

(三)税务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还没有完善的税务制度,导致企业没有规范的税务管理流程,由于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企业在进行内部资金管理的时候,没有进行适当的成本核算,不能及时进行会计计算折旧,从而导致在进行资金核算数据的时候出现浪费和损失,没有办法追究责任,从而导致管理部门出现忽视这些问题。

(四)缺乏执行力

大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不够重视预算管理,没有明确的执行税务管理力度的责任,对于大部门企业来说,税务管理部门不可能考虑到很多方面。例如,审计部门,一般都是资金是否合理合法上,对于资金的安全、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没有很多的考虑和管理。

(五)专业素养不够

大部分金融企业以及税务公司内部人员都是可以兼职的,基本上都认为税务管理和金融就是记账,这种方式就是存在观念错误,不能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经常会出现已经购买产品但是没有建立账户的问题,出现资金遗漏,有关部门也认为税务管理比较简单,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合理训练,导致企业税务管理水平不高。

四、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优化对策

(一)建立税务管理责任制,配备相关管理人员

我们应该增加管理部门对于税务管理的认识,把其看做一种重要的管理工作,并且把税务管理放置到工作目标中,适当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相应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并且相应配备具有专业水平的管理人员,不断分析国家研究和分析相关的税收规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合理适应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管理和规划企业纳税行为,尽可能减少企业的不必要经济损失。合理整合税务管理的定期考核以及评价指标,并且合理把税务管理标准规划到领导考核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人员的责任感,并且充分的把责任进行落实。公司税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二)优化税务法规

在现有的税务管理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规定,不能达到实际的标准需求,从而导致出现很多经济活动不能符合实际处理标准,由于没有一定的税务管理规定,从而提高了企业进行会计计算的难度,因此,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发展和改革,改变会计核算方式,不断适应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保障企业能够进行资产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可以明确的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企业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税务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企业管理规定,并且遵照实际的情况来合理完善的进行资产购置、工作交接和转移以及验收等,而且进行合理的控制,例如,进行定期检查、细化和量化规定、资产移交管理制度等,从而做到税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税务管理的可操作性,基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预算控制,合理编制采购方案,并且列出采购具体名称,确定采购目标,不能进行盲目采购;二是,税务管理控制过程中应该明确税务管理负责人,及时、合理的掌握资金的动态,并且能够对不同类型的自用资产,利用不同管理方式,逐渐实现集中管理,这不但可以提高收入,而且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浪费,从而提高使用效率;三是,需要税务基础管理人员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建立一定的账户,合理记录采购时间,出手情况以及报废资产等,遵照相关规定上报,在得带审核后,进行账目盘点。

浅议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三:公司税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议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企业所得税征管的现状

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一年多来,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变化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在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坚持总局所得税“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二十四字工作方针,按照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强化汇缴管理,有效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推动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就企业所得税征管来看,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我们对所得税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都大大超过往年。但我们还感到,一是所得税管户多,税收管理员少,征管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虽然近年来从人员到征管资源配置一再向基层一线倾斜,但随着新注册企业的快速增加,人均管户逐年递增,征管力量越来越被摊薄。二是所得税政策性强,财务人员办税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所得税核算形式多样,计算过程复杂,优惠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执行审核审批手续繁琐,从税种认定、适用政策、预缴申报到汇算清缴,一系列办税事项特别是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和纳税调整,都对企业办税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要求;

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所得税政策、尤其是税前扣除项目的熟悉把握不全面,难免带来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和财务核算的不规范,一些中小企业不设专职财务人员,雇用的兼职会计通常按照雇主意愿做账,现金交易、收入不入账、费用乱列支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更不能准确计算申报应纳所得税额,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所得税征管带来难度。三是所得税税基复杂,税收执法风险较大,税务人员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所得税管理措施和手段还较单一,特别是相对于所得税政策的复杂性,在对纳税人成本和费用的列支、对收入和利润的核算方面时常处于一种被动局面,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还不能满足纳税人的服务需求。

二、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税基控管缺乏有效监控手段。公司税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企业成分异常复杂、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财务核算不规范、账面信息真实度低,且存在着大量的现金交易,在我国现有法制和货币金融监管水平下,缺乏有效的税源监控手段,来控制企业的资金流、货物流,使所得税的税源控管变得异常艰难。一方面企业账务核算数据的真实度差。从目前企业的总体情况而言,绝大多数企业属于简单加工的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大多采取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人员,有的是法人代表的亲属,有的只是经过短期的学习培训就从事财务工作,有的身兼数家企业会计,财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大部分企业

财务核算中往往唯企业法人代表是从,缺乏依法规范执业意识。造成目前企业内部管理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力,企业的财务核算不能准确体现其经营成果,损害了企业所得税的税基。

(二)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不高,所得税相关模块升级滞缓。由于所得税自身在核算和管理上所具有的难度性,日常管理中需调用的数据繁多,急需利用信息化管理来提高效率和质量。但是目前所得税管理业务没有全部纳入“金税三期”,无法对所得税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金税三期”中所得税相关模块升级相对滞缓,满足业务需求的数据分析软件也很缺乏,软件模块功能与所得税政策规定不同步、不衔接,出现申报待解决问题颇多。

2、申报表及其附表填报质量不高。其表现在:一是企业财务核算科目与企业纳税申报表项目的对应性差,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在填报时,凑不成明细数,只得填个总数交差;二是企业财务人员不了解更不掌握税法和财务会计差异所在;三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申报表的审核手段落后,对所得税申报表的审核基本依靠人工进行;四是管理人员能正确辅导或审核填报申报表及财务报表的人员相对缺乏,企业与税务机关税收政策相关信息不对称,客观上造成企业不能按税收政策的要求去办理涉税事宜。

3、对季度预缴申报不够重视。长期以来,税务部门一直对企业的年度汇缴申报比较重视,而对企业的季度预缴申报却关注

不够,审核环节弱化,而企业的亏损在季度预缴申报时就已经形成,如果等到年度汇缴时才加强其管理则为时已晚。

(三)所得税日常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1、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日常管理等工作不衔接,表现为所得税评估分析审核不到位。评估时基本是就(财务报)表到(纳税申报)表,走过场,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财务会计与税收政策水平的要求较高,而税收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真正承担起这个纳税评估职责的人数很少;二是税务人员财务会计知识匮乏,对企业财务信息掌握不清,评估工作不够深入。

2、分类管理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在所得税管理中,对企业纳税人尽管按其经营规模、财务核算水平、经营行业、信誉等级、纳税方式、存续年限等不同标准进行了分类,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户与非重点税源户、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企业、汇总纳税与就地纳税企业等等,但实际管理却并未按各类别相应的管理要求到位。

3、汇算清缴质量难以保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所得税征管工作的核心。汇缴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和国家税款的安全、完整。但是由于汇缴时间紧,企业户数多,业务复杂,办税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税务人员业务不精的现状,汇缴的质量难以保证。

(四)新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中税务干部素质问题

1、所得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通过近年来的业务学习和实际操作,国税系统已经形成了一批有比较严密的业务知识层次、懂业务会管理的税务干部,但是,与所得税管理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所得税管理人员素质急待提高。由于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强、具体规定多、变化大、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联系紧密、工作量大等特点,部分税务人员还不能比较全面掌握所得税政策,不能熟练进行日常管理和稽查,不能适应新企业所得税法管理工作的要求,从而导致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二、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上述所得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所得税管理:

(一)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建立企业所得税管理电子台账,厘清所得税税基。

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汇算清缴管理类、审批类、备案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台账,重点关注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减免税、待弥补亏损不征税收入所对应的成本费用调整等事项,主要是结合新所得税法及各项具体政策的出台,将台账作为税收管理员做好企业所得税审批和取消审批后的后续管理的辅助工具,为所得税征管的无缝衔接夯实管理基础。

(一)加强申报表审核,提高日常征收申报质量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篇四:公司税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字体:【大】 【中】 【小】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33号)明确指出,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制定对于促进小型微利企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税收管理中,存在对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标准把关不严格、管理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从而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因此,要认真分析当前小型微利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转变管理方式,强化税源监控,确保国家税收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一、当前小型微利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依法纳税意识不强

小型微利企业因受经济性质和规模所限,其经营者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以及对税法的遵从度等方面与核算健全的大中型企业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小型微利企业纳税人往往只看到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既得利益,不能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反映到实际经营中则表现为账务处理弄虚作假、不按规定开具发票、部分营业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费用、不如实申报和恶意偷逃税款等。

(二)财务会计核算不健全

现实中,部分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待遇的纳税人不能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设置相关账簿,成本核算中多以白条入账,甚至将日常非经营性的开支列入成本。企业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聘用兼职会计较为普遍,有的会计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有的会计人员完全按照法人的授意进行所谓的“会计核算”,搞体外经营、账外账,有的企业老板干脆自己做账,会计核算失真。

(三)监控管理措施不到位

在实际税收管理中,存在一些监控乏力、征管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人员素质不过硬、管理制度不完备、管理方法流于形式、管理措施科技含量低。此外,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把税收征管的重点放在大企业和重点税源上,而认为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管理耗费精力大、税收成本高,没有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经营、申报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四)资格认定标准不统一

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对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的条件有严格的规定,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 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 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 000万元。也就是说,只有条件同时具备,才能享受优惠政策。但在现实征管中,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却不统一。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例,因该类企业季节性强,临时工、季节工较多,导致从业人数难以界定,实际认定过程中就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此外,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了享受低税率的优惠政策,采取调整企业规模、虚列成本等方式,将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资产总额控制在限额以内,给税务机关认定小型微利企业带来了障碍。

(五)对涉税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政策执行不到位加之管理弱化,相应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偷逃税行为。目前,在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监督检查上仅仅依靠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而对涉及小型微利企业的专项稽查、专项评估重视程度不够,对查处的偷逃税行为在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和罚款等方面不能完全到位。

二、加强小型微利企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搞好税法宣传,强化纳税辅导

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二是纳税人的办税行为。前者是做好征管工作的先决条件,后者则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规范纳税人的办税行为、提高纳税人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全面提升税收征管质量的有效保障。管理员要根据小型微利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各企业的人员状况、办税水平、纳税意识等因素,通过送法上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法宣传活动,引导和教育纳税人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与此同时,要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各种账簿,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要灵活有效地开展纳税辅导活动,帮助纳税人全面、正确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要以辅导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在成本核算、税金计提、报表编制等方面加强辅导,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真实、完整地得到反映。

(二)加强部门配合,及时沟通信息

对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有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既需要对各种涉税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分析和整合,又需要税务机关各岗位之间、税务部门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配合。首先,要做好税务机关内部各管理岗位之间的信息交换,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办税程序,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企业、基层管理分局、所之间形成信息传递链,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为提高征管质量和打击偷逃税行为提供保证。其次,要树立“内外并举、多方协作”的治税思想,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取得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形成治税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要加强与金融、电力等第三方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信息交换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规模、资金流向、生产耗损等状况,为适时实施有效监管提供外部信息支持。

(三)推行动态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小型微利企业资格认定主要依据年度申报表的相关数据,所以一旦认定一年内都不会改变。实际情况是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资产总额以及从业人数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因此,管理员应对小型微利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对超出认证条件和标准的,要及时取消其享有的优惠政策,并补征税款。

目前,对于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一般是由管理税务所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予以统计呈报,然后由管理分局备案。一方面,管理员是认证调查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娴熟的工作技能,但纳税户数增加与基层管理干部人手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方面,管理分局和管理员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管理分局局对呈报的认证资料不可能一一实地调查核实,这就会使小型微利企业认定环节出现一些漏洞。为有效解决资格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局应积极组织税政、征管、计征、稽查等部门的业务骨干,利用认定复核机制,从严、从细地做好资格认定工作。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监控科技含量

一是管理局要按照“科技加管理”的要求,制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实际的管理措施和制度规定,明确岗位职责和目标要求,加强税务干部技能培训,增强工作责任心,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二是要把握工作重点,在“核实”上巧做文章。对企业提供的小型微利企业预认定表、资产负债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以及其他征管资料要反复推敲,认真甄别,不放过每一个疑点;要通过采取实地核实、检查企业账目、分析涉税信息、比对相关数据等形式,准确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三是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监控职能,依托信息征管系统,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相关数据资料实施有效监控。四是对长期出现零申报、负申报、低申报的小型微利企业,要借助分析预警和纳税评估两个系统,正确分析和审核企业申报的各类数据的逻辑关系,发现疑点,及时进行评估。五是要充分利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良好时机,组织精干力量,剖析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管理税务所提出改进和规范管理的意见建议。六是要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威慑力和震慑力,采取专项稽查、日常稽查的方式,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创造良好的税收征管环境。

(五)提高网上申报率,发挥申报审核功能

目前企业所得税申报主要采取网上申报和上门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网上申报软件中加入了税收管理员审核功能,能够在纳税人申报表导入综合征管软件V2.0 版之前对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申报金额、税额及表间逻辑关系进行审核。因此,提高网上申报率,充分发挥其申报审核功能,对于发现企业错误申报、提高财务人员申报技能、规范企业涉税办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六)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提高日常巡查能力

管理局和税收管理员是规范小型微利企业管理的第一道关口,过硬的业务技能、完备的征管手段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提高小型微利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责,按行业、按区域实行分类管理,责任到人。另外,分局对税款实行集中征收后,相应收缩了管理税务所的征收职能,这样,管理税务所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对税源的管理监控上,要不断深入企业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加强日常巡查,密切关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为实施有效征管掌握第一手资料。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9796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