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单位沿革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7-17

【www.myl5520.com--其他范文】

基本单位历史沿革
篇一:单位沿革

基本单位历史沿革

物理量之间通过各种物理定律和有关的定义彼此建立联系。人们往往取其中的一些作为基本物理量,以它们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形成配套的单位体系,其他的单位可以由此推出,这就是单位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世界各国一直通过有各种不同的单位体制,混乱复杂。不同行业采用的单位也不尽相同,例如:法国曾通用米-吨-秒制,英美曾通用英尺-磅-秒制,技术领域中采用工程单位制,即米-千克力-秒制,而物理学则习惯于厘米-克-秒(CGS)单位制。这对经济交往和科技工作都十分不利。为了便于国际间进行工业技术的交流,1875年在签署米制公约时,规定以米为长度单位,以千克为质量单位,以秒为时间单位。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米-千克-秒(MKS)单位制。

几种电磁单位制

电磁学中单位和单位制更为混乱,几经变革,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早在1832年,高斯在他的著名论文《换算成绝对单位的地磁强度》一文中就强调指出:必须用根据力学中的力的单位进行的绝对测量来代替用磁针进行的地磁测量。他为此提出了一种以毫米、毫克和秒为基本单位的绝对电磁单位制。高斯的主张得到了W.韦伯的支持,韦伯把高斯的工作推广到其它电学量。然而遗憾的是,电磁量实际上可以由两个互个相容的方程系来描述,因为两个库仑定律都可以当作定义性方程:一个是静电学的库仑定律,一个是静磁学的库仑定律。于是出现了两种“绝对”电磁学单位。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的W.汤姆生(开尔文)也做了类似的工作。他根据英国力学单位进行了与电信有关的一些电测量。1861年,英国的布赖特(C.Bright)和克拉克(L.Clark)发表《论电量和电阻标准的形成》一文,倡议建立一种统一的实用单位。他们的倡议得到了W.汤姆生的支持。于是这一年英国科学促进会成立了以W.汤姆生为首的六人电标准委员会,其宗旨是统一电阻和电容的标准,建立恰当的实用单位,并确定绝对单位和实用单位的换算关系。这个委员会主张用厘米-克-秒作为基本单位,于是又形成了两种单位制:厘米-克-秒静电单位制(CGSE或esu)和厘米-克-秒电磁单位制(CGSM或emu)。

麦克斯韦也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他对单位的规范和统一非常关心,亲自作了许多实验,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例如。他在1865年写道

“至今采用的命名方法缺点很多。在涉及各个测量时,我们必须说明哪个数是表示静电单位的值还是电磁绝对单位的值。如果运用到乘法,乘得的结果也必须加以命名,而且还必须牵涉到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标准,因为有些作者用磅而有些用克,有些用米而有些用毫米作基本单位。这样繁琐的命名和由此带来错误的危险应该避免”。

在六人电标准委员会的倡议下,英国科学促进会决定采用如下一些实用单位:电阻用欧姆,1欧姆=10e9厘米-克-秒电磁单位制的电阻单位;电势用伏特,1伏特=10e8厘米-克-秒电磁单位制的电势单位。1881年巴黎第一届国际电学家大会批准了一方案,并决定再增加电流的实用单位:安培,规定1伏特电势差加在1欧姆电阻上产生的电流强度为1安培,它等于1/10厘米-克-秒电磁单位制的电流单位。与此同时,还引入了电量的实用单位——库仑和电容的实用单位——法拉。这些单位沿用至今。

这样就形成了电磁量中的第三套单位制,即实用单位制。本来这套实用单位是附属于厘米-克-秒电磁单位制的,取的仍是“绝对”定义。然而,为了检验的方便,有人主张再为这些实用单位选定一些实物基准。于是在1893年在芝加哥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电学家大会上为这些实用单位另行规定了实物基准,并且把这些实用单位分别冠以“国际”词头。下面引一段当时的决议:

“决议,本届国际电学家大会代表各自政府的委托,正式采用以下单位作为电学计量的法定单位: “欧姆——以国际欧姆作为电阻单位,它以等于10e9CGS电磁单位电阻的欧姆作为基础,用恒定电流在融冰温度时通过质量为14.4521克,长度为106.3厘米,横截面恒定的水银柱所受到的电阻来代表。” “安培——以国际安培作为电流单位,它等于CGS电磁单位的1/10,在实用上取通过硝酸银水溶液在规定条件下以每秒0.001118克的速率使银沉淀的恒定电流来代表已足够精确”。

同时大会还对国际伏特、国际库仑、国际法拉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这样就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套“国际”单位,这套单位不甚完备,因此提出之初,没有得到普遍承认。 电磁学单位制的变迁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除了CGSM单位制,CGSE单位制和实用单位制以外,还有高斯单位制。高斯单位制在物理学中运用广泛,至今还常见于文献。

乔治MKS制和有理化MKS制

早在1901年,意大利乔治(G.George)就曾提出,如果在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单位之外,再增加一个电学量作为基本单位,就可以建立一种包括力学和整个电磁现象在内的一贯单位制。他当时建议用米、千克、秒和欧姆,之所以想选取欧姆,是因为电阻可以用性能特别稳定的材料来代表。

经过各国际组织长期讨论,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935年接受了乔治的建议,但是否定了他把电阻作为第四个基本量的意见,代之以下列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案:

(1)写成有理化形式的方程中的真空磁导率,定义为4л×10e(-7)牛顿/安培e2。此处牛顿是被引入作为力的米-千克-秒单位制中的新单位。

(2)根据两平行载流导线之间的力规定安培。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干扰,这一套有理化MKS制直到1948年才开始采用。

基本单位中除了三个力学量外,再增加一个电磁量,这一措施有重大意义。十九世纪许多科学家主张用力学量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反映了他们的机械论观点。当时人们总认为,一切自然现象(包括电磁现象)最终都应归属于机械运动。但是,科学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观念。基本单位的扩大,反映了观念的更新。1882-3年,英国的赫维赛(O.Heaviside)首先提出有理化问题,他发现电磁学公式中4л的分布不尽合理。1891年裴雷(J.Perry)建议,如果取真空磁导率μ0=4л×10e(-7),就可以使电磁学公式得到更简洁的表达式,这就是1935年国际计量委员会作出上述决定的又一历史背景。

在电磁学单位制中磁学量的单位特别复杂,很容易混淆,这主要是因为磁学本身经历了一个概念含混的时期。最早的库仑定律是建立在磁荷概念之上的,但是实际上正负磁荷并不能象正负电荷那样单独存在。 1900年,国际电学家大会赞同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IEE)的提案,决定CGSM制磁场强度的单位名称为高斯,这实际上是一场误会。AIEE原来的提案是把高斯作为磁通密度B的单位,由于翻译成法文时误译为磁场强度,造成了混淆。当时的CGSM制和高斯单位制中真空磁导率μ0是无量纲的纯数1,所以,真空中的B和H没有什么区别,致使一度B和H都用同一个单位——高斯。

但是,磁场强度H和磁通密度B在本质上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900年后,就在科技界中展开了一场关于B和H性质是否相同的讨论,同时也讨论到电位移D和电场强度E的区别问题。

直至1930年7月,国际电工委员会才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真空磁导率μ0有量纲,B和H性质不同,B和D对应,H和E对应,在CGSM单位制中以高斯作为B的单位,以奥斯特作为H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的趋势,迫切要求改进计量单位和单位制的统一。在这以前,多种单位制并存在局面使各国科技人员伤透了胸筋,贻误了许多工作。

1948年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要求国际计量委员会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开展国际征询,并对上述情况进行研究。在这个基础上,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实用单位制扩大为六个基本单位,即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和坎德拉,其中开尔文是绝对温度的单位,坎德拉是发光强度的单位。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上述六个基本单位为基础的单位制命名为国际单位制,并以SI(法文Le System International el'Unites的缩写)表示。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增补了一个基本量和单位,这就是“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定义它为: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千克碳-12的原子数相等。

同时SI单位制中还规定了一系列配套的导出单位和通用的词冠,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科学的单位制。

SI单位制的提出和完善是国际科技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物理学发展的又一标志。

国际单位制比起其他单位制来有许多优点:一是通用性,适用于任何一个科学技术部门,也适用于商品流通领域和社会日常生活;二是科学性和简明性,构成原则科学明了,采用十进制,换算简便;三是准确性,单位都有严格的定义和精确的基准。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规范
篇二:单位沿革

组织沿革编写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则规定了组织沿革的内容,编写方法,编写要求及适用范围。单位沿革。

1.2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各单位。

2 名词术语

2.1 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组织机构、

人员编制、体制变革情况的一种资料;

2.2 阶段法:根据机关的重大变革,划分为若干阶段,在每个阶段

内划分为若干系列进行编写的一种方法。

2.3 系列法:以组织机构为主体,按每个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成员的

变化作为一个系列进行编写的方法。

2.4 编年法:将材料按年度分开,然后按年度顺序,逐年列出该机

关的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免等情况的编写方法。

3 内容

3.1 机关名称及建制变更

3.1.1 机关名称应写明全称,一个机关两个名称的要加以注

单位沿革。

明;

3.1.2 机关名称改变,应注明时间、批准机关及文件字号;

3.1.3 机关成立、合并、撤销,应注明时间、批准机关及文件

字号。

3.1.4 印鉴启用时间,印模图形及规格;

3.1.5 建制及其变更情况,注明时间、批准机关及文件字号;

3.1.6 隶属关系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应写明主要负责机关;

3.1.7 办公地址及其迁移情况;

3.2 机关性质、任务、职权范围

3.3 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3.3.1 内容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变化情况;

3.3.2 人员编制及增减情况(干部、职工);

3.4 机关领导人员的任免及变动情况

3.4.1 党(含纪委)、政、工、团正、副职、领导班子成员及

享受单位领导人待遇人员的任免情况,注明批准机关及文

件字号;

3.4.2 内部组织机构处(科、股)室负责人任免依据及时间;

3.5 机关所属单位及变化情况(名称、性质、所有制)

3.5.1 所属单位名称、隶属关系、职工总数、干部数、党团员

数等情况;

3.5.2 所属单位成立、合并、撤销等变化情况;

4 结构

组织沿革结构由说明(或前言),内容和注释材料三部分组成。

4.1 说明(或前言)。位于篇首,编写本年度组织沿革说明,跨年

度分阶段编辑则设前言;

说明(或前言)应写清下列情况:

4.1.1 收编范围;

4.1.2 收编年限;

4.1.3 机构、人员编制调整、变更情况简述;

4.1.4 完成编写工作时间;

4.1.5 主要编写人姓名,必要时注明性别、职务及部门。

4.2 内容。是组织沿革的中心部分,与第3条所列相同。

4.3 注释材料。位于篇尾,用于提供根据,列举文件字号,解释易

产生歧义或必须加以说明的情况。

5 编写人员

由各机关档案机构或档案、人事、办公部门的人员共同编写,以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为主。

6 编写时间

组织沿革的编写,必须于次年第一季度末前完成。

7 编写方法

7.1 一般采用阶段法进行编写;

7.2 不能采用阶段法进行编写的机关,可根据机关自身特点及具体

情况,按系列法或编年法进行编写;单位沿革。

7.3 采取任何一种编写方法,均应做到文字记述与表格形式二者有

机结合起来。机关名称、性质、任务、职权范围,隶属关系及其变化,宜用文字记述;机构成立、合并、撤销时间,领

导干部的任免及人员编制等情况,则宜用表格形式;

7.4 编写方法应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应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动;单位沿革。

7.5 按阶段法进行编写,须在每阶段内将党政分开,党或政均包括

如下三个方面内容:

7.5.1 本级党(行政)的领导机构;

7.5.2 本级党组织(行政组织)机构;

7.5.3 下级党(行政)的组织;

7.6 选用材料的排列

7.6.1 党政分设,党前政后;

7.6.2 本级在前,下级在后;

7.6.3 主要职能部门在前,临时机构、挂靠单位在后;

8 编写要求

8.1 客观记述,严防遗漏;

8.2 条理清晰,排列有序;

8.3 简明准确,注释详尽;

9 组织沿革编写完毕,应征求人事和有关部门意见,确保准确无误,

报办公、人事部门主管领导审定。

单位大事记、组织沿革、全宗介绍编写及全宗卷整理
篇三:单位沿革

大事记

大事记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的参考资料。机关大事记,记载了一个机关在一定时期内的重要活动,如同一个机关的履历表,简洁地勾勒出了一个机关在这范围发展的历史轨迹,它对于实际工作和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各机关领导人和业务人员回顾以往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查核事实经过;也可以为历史研究人员和史志编修人员提供系统的参考素材。

一、大事记的编写要求

(一)观点正确,用材真实。

大事记中遣词之褒贬,用句之正反必然表现出编写者对历史事实的不同认识、不同立场或不同倾向,必须仔细推敲。用材要真实可靠,有根有据。内容不实,根据不详者一般不予采用。

(二)大事突出,要事不漏,小事不要。

所谓大事,即事件涉及的范围极广,影响较大,不仅在当时属重大事件,而且在事后影响较久、较深的事情或事件。所谓要事,即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时间有较大影响,事后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大事、要事是受一定时间和空间制约相对而言的概念。

一个机关,每年有成百甚至更多的事件发生,大事是少数,多数是要事和小事。编写大事记时,应坚持小事不要,如不区分大事和小事,凡事都记,材料罗列,大事记就成了明细账,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只记大事,不记要事,就会使大事记内容孤单。记载要事,是对大事的补充、衬托,使其内容丰富充实。

(三)系统条理,简明扼要。

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事一条,不要数事一条,但事与事之间前后照应,首尾关联,脉络清楚,给人以条理清晰之感。记述大事提纲挈领,文字简明,切忌冗长,但必须把大事的始末因果交待清楚。

二、大事记的内容

大事记的内容,主要由大事记述和大事时间两部分组成。还可以根据大事记的编写目的、对象、篇幅大小、年限长短等因素,设置前言、目录、注释、附录等。

大事记述是对史实的记述,是大事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大事记述一般包括史实内容和概括评述。在具体选择和确定大事与要事时,要从实际出发,并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要立足于本机关,突出本身活动。属于全国、全省的大事,只在与本机关密切相关的大事才记,否则,不予记述。记述的目的在于说明大事的背景和由来。

(二)要根据本机关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活动选择大事和要事,一般情况下,反映机关主要职能活动的重要事件,才能列入大事记的范围。

(三)要突出本机关的特点,记载反映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与重大事件的大事和要事。

三、大事记的时间

大事记的时间,也是大事记的主要组成部分。大事时间应力求记载准确的时期,即写明某年、某月、某日,有些特殊事件还应写明确切的时、分、秒。尽量不用或少用“最近、近日、月初、月底、上旬、中旬、下旬”等不确切的日期表述。正式文件应选用落款日期;会议选用召开会议的日期,会议天数写明起迄日期。对原材料来源中没有注明时间或者时间不准确的事件,应尽力进行考证。

大事记的条目,严格按照大事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年、月、日)排列,先排有确切日期的大事,后排接近准确日期的大事。日期不清者附在月末,称为“是月”或“本月”;月不清者附于年末,称为“是年”或“本年”;年不清者一般不记。

组织沿革

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体制变革情况的参考资料。

机关组织沿革,记载了一个机关及其内部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演变情况。

一、机关组织沿革的内容:

(一)机关的历史概况、行政区划、建制变更情况。

(二)机关的性质、任务、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

(三)机关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变化情况。

(四)机关领导人的任免情况。

(五)机关名称的变更、印信的启用与作废、机关办公地点的迁移等。

二、机关组织沿革的体例

目前较流行的有三种编写方法:

(一)编年法 (年度—内容)

即按年度记述某一机关的组织概况。采用这种体例编写时,可先将材料按年度分开,在每个年度中分别记述各方面的问题。

优点:每一年度中有关该组织的材料集中,且自成体系,便于按年度查核问题。 缺点:每一方面的问题都分散在各个年度之中,不便于把握某一方面问题的发展脉络,而且有些多年没有变化的情况在历年中反复记述,造成大量重复。

(二)系列法 (组织机构或问题—年度)

即以组织机构或问题形成系列,分别记述其沿袭变化的始末概况。

1、以组织机构为系列者,按机关内部组织机构的实际设置分别记述某方面的发展与变化情况。

2、以问题为系列者,可分为机关体制、职能与任务、隶属关系、机构与人员编制、干部任免、印信等若干方面分述其发展变化情况。

在系列之下通常再按年度顺序加以记述。

优点:能比较系统地提示各组织机构或各个方面问题的发展脉络,便于读者了解一个机构或一个问题的历史与变化。

缺点:由于这种体例将机关全貌按系列分割开来记述,不便于读者了解每一段时间内整个机关的组织概况,而且内部机构设置比较复杂或变化比较频繁的机关不宜于按机构来设置系列。

(三)阶段法

即根据机关发展变化的特点划分为若干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再分别记述各方面的情况。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前两种体例的优点,兼顾了时间和系列纵横两个方面的适当结合。

以上三种体例各有特点,各机关在编写组织沿革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历史较短,规模较小,组织机构不大稳定的机关可考虑采用编年法;组织机构比较稳定,且各自独立性较强的机关可考虑系列法;已具有一定发展历史的机关可考虑采用阶段法。根据本机关的实际情况,在编写过程中还可以对这几种体例作适当结合或变通运用。

三、机关组织沿革的形式

编写组织沿革,可采用文字叙述和图表两种形式,也可以图文并茂。通常对历史沿革、主要职能、性质、任务等用文字叙述容易交待清楚;对机构、人员变化等用图表示意条理清楚,便于查阅。所以,在编写中,往往将文字叙述与表格形式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宜用文字叙述的用文字,宜用表格形式的用表格。

全宗介绍

全宗指南(全宗介绍)的结构

为段落式条目信息,由全宗指南名称、全宗来源简况、档案内容与成份介绍、检索查阅注意事项四部分组成。

一、全宗指南名称

全宗指南名称由全宗号、全宗构成者的名称(全称或通用简称)、全宗指南、起止时间构成,并列成分之间用空格位分开。

例:B050 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人民政府 全宗指南 2001~2013年

二、全宗来源简况

列表登记下列依时间变化,记录和反映全宗来源背景的内容。其顺序为:

a)本单位形成和职能;

b)本单位所有曾用名称;

c)本单位档案室档案数量;

d)档案收集、征集、接收、移交、寄存数量。

三、档案内容与成份介绍

1、 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一般应使用综合概括的方法介绍。介绍内容包括: a.反映本单位基本职能和主要活动方面的档案。

b.反映本单位每个阶段中心工作或特殊工作所形成的档案。

c.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地方特色的档案。

d. 涉及具有全国和国际意义知名人物的档案。

e.特殊载体的档案。

2、需要专门说明的档案按下列方法介绍:

a.指明该档案文件的名称、责任者和文件形成的时间。

b.列出该档案文件的检索要素。

c.对其档案文件内容单独介绍。

2、 涉密档案,注明档案数量,不做任何内容和成分介绍。

3、非纸质档案应简介其种类、特色和数量。

四、检索查阅注意事项

1、检索注意事项

包括以下内容:

a)可使用的检索工具和已编制的参考资料的名称;

b)机读目录、手工检索工具条目的数量;

c)纸质档案数字化副本的画幅数量以及占全宗档案总数比例的情况;

d)纸质档案缩微副本的数量以及占全宗档案总数比例的情况;

e)非纸质档案副本的形式、数量以及占全宗档案总数比例的情况。

2、查阅注意事项

包括以下内容:

a)档案的完整和完好程度以及遗失、销毁的情况;

b)档案的分类与整理方法以及不同载体组卷、装订和保管的情况。

c)档案的利用价值以及鉴定的情况;

d)划分的保管期限种类以及各类保管期限档案的数量;

e)档案内容向社会开放的情况;

f)本全宗指南完成时间和编制者的情况;

g)其它有关问题的说明。

《全宗卷规范》

一、全宗卷内容:

1、全宗介绍类:全宗指南(全宗介绍)、大事记等说明全宗背景和档案状况的文件材料。

2、档案收集类: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的办法、标准,档案(资料)交接文据及相关目录,档案来源和档案历史转移过程说明材料等。

3、档案整理类:文件材料分类、保管期限和归档范围的规定,档案整理工作方案、整理工作说明和小结等。

4、档案鉴定类:档案保管期限鉴定、档案开放鉴定、档案分级鉴定、档案销毁鉴定、珍贵档案考证鉴定等鉴定工作的制度、组织、方案和标准,鉴定工作形成的报告、请示及批复,鉴定及销毁处置档案的目录(清册)等。

5、档案保管类:档案保管工作制度,档案安全检查、档案破损情况调查与修复(抢救)、重点档案保护、珍贵档案仿真复制件制作等工作的记录和说明材料,档案保管状况分析和工作总结、报告等。

6、档案统计类:档案基础统计台账,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档案工作统计分析材料等。

7、 档案利用类:档案利用制度,检索工具编制情况,档案开放与控制情况,档案编研与出版情况,档案展览与公布情况,珍贵档案介绍,档案利用效果典型事例等。

8、 新技术应用类:应用现代技术管理档案的情况记录、工作报告及说明材料,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工作情况,电子档案(文件)创建和应用环境(硬件和软件)及数据格式说明等。

二、全宗卷的整理

1、文件材料装订。文件材料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

2、文件材料分类。八大类。

3、文件材料排序。文件材料分入不同类目后,按形成时间顺序排列。新增文件材料插入相关类目,向后接续排列。

4、文件材料编号。在文件材料首页上方的空白处进行编号。

编号:“全宗号—类号—件号”。

全宗号填写文件材料所属全宗的编号。如B050

类号填写1,2,3,??8

件号填写文件材料在相关类目中的流水排列序号 如:B050-3-8

5、编制文件材料目录

全宗卷文件目录

6、文件材料装盒。

全宗卷文件材料按照分类编号顺序装盒。文件材料较多,一盒装不下时,可按分类编号顺序装入数盒。装有文件材料的全宗卷应填写卷盒封面和脊背。卷盒式样见图A.1(a)。

7、编制全宗卷盒号。按卷盒排列顺序编制流水号。

三、全宗卷管理

1、保管单一全宗的档案室,全宗卷宜与档案一并保管,将全宗卷置于该全宗档案的卷首。也可以将全宗卷与书本式检索工具放在一起管理。

2、档案室建立全宗卷,宜采用双套制。档案室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应同时移交与该批移交档案相关的全宗卷文件材料。

公司历史沿革及经营情况说明
篇四:单位沿革

卓资县大地绿化有限责任公司

历史沿革及经营情况说明

卓资县大地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林木育苗、园林、城镇、道路绿化的民营企业。公司的成立是从苗圃的建设开始,逐渐发展壮大而形成。1997年初,时任卓资县巴音锡勒镇板凳沟村委会主任的梁堂,积极响应国家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政策,对板凳沟行政村因过去二十多年挖沙淘金造成的大大小小的砂石山丘、深水坑、洞穴等区域进行了复垦。经过二年的机械、人工作业,平整成劣质耕地159亩。1998年8月1日,板凳沟苗圃建设获得批准后,开始育苗,并建设办公场所一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配套机电井一眼,至2003年第一批苗木抚育成功,获得收益1000多万元。该苗圃现育有第三批苗木9万多株;其中:云杉2万株,樟子松4万株,油松1.5万株,其它树种1.5万株。常年雇佣工人20多名。

获得收益后,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梁堂,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于2003年春,在卓资县大榆树乡羊圈湾行政村承包闲置耕地800多亩,建设羊圈湾苗圃。该苗圃现有办公场所一处,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在育第二批苗木60多万株;其中:云杉3万株,樟子松40万株,油松6万株,丁香、花灌等19万株。配套机电井8眼,常年雇佣工人150人。

同年,梁堂开始组建绿化队伍,这支绿化队伍活跃在卓资县境内山山水水、大街小巷,这些人不分季节常年奋战在绿化工地上,春夏

绿化,秋冬挖坑管护。2003年—2008年在卓资县生态九曲山种植树苗5.5万多株,街道绿化15公里。

2008年为了充分扩展服务范围,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开始招聘人才,积累资金,购置机械、车辆等设备,逐步确立了“精心设计,精湛施工、诚信创新、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随着人才储备的增多和 资金实力的增加,业绩逐年递增。2008年—2010年圆满完成卓资县城镇绿化任务,栽植树苗达17万多株。

公司于2011年8月1日获得批准,最初注册资金为300万元。2011年,公司在G6高速卓资县原梅力盖图乡境内10公里长,两侧各50米范围内组织实施绿化工程,工程造价1000多万元;同时,在G6高速途径卓资县城附近视野范围内的卓资山镇北山完成造林4000多亩,工程造价2000多万元。公司成立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6万元,利润14万元。

2012年,公司在G6高速察右前旗与卓资县界至卓资县与呼和浩特市界90多公里长,两侧各50米范围内组织实施绿化工程,工程造价1.26亿多元。同时,在G6高速集宁工业园区境内20公里长,两侧各50米范围内组织实施绿化工程,工程造价2000多万元。2012年,公司在高速公路两处工程合计造林面积13200多亩,种植树苗25多万株,一年种植完工,两年管护期间,树苗的成活率达95%。同年,还组织实施卓资县旗下营镇碌碡坪生态山的绿化景观造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5000多亩,工程造价1600万元。该年获得营业收入12923万元,利税645万元,利润1753万元,资产总额达9961多万元。2012

年11月,公司经自治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审查核定为城市园林绿化三级企业。现已成为乌兰察布市实力较雄厚的一家具有园林绿化资质的绿化公司。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信誉度的提高,公司于2013年4月追加注册资金700万元,截至目前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今年,组织实施了凉城县生态绿化综合治理工程三十五标段、卓资县郊野公园建设工程五标段、科左公路卓资县城至察右中旗界等多处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8000亩,截止7月底,已获得营业收入达6448万元,利税325万元,利润758万元,资产总额为9303万元。

现公司下设巴音锡勒镇板凳沟苗圃,大榆树乡羊圈湾苗圃,绿化造林工程队,树木养护水车队,造林整地机械作业队,拥有一批工作积极、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施工管理人员。

绿化造林工程队,聘用管理人员21名,年均雇用工人200名左右。拥有中型客车(19座)2辆,小型客车(7座)6辆,小型越野车5辆,用于接送工人。农用汽车1辆,用于工地拉运苗木等。

树木养护水车队,聘用管理人员5名,司机43名,年均雇用工人100名。拥有12吨水罐车38辆,20吨水罐车2辆,三项30KW以以上发电机28台,四轮车20台,三轮车3台,林区新打配套机电井25眼,5吨油罐车1辆,为水罐车及时运送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1425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