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古籍装订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7-09

【www.myl5520.com--其他范文】

装订常识
篇一:古籍装订

装订

装订(bookbinding)指将印好的书页、书帖加工成册,或把单据、票证等整理配套,订成册本等印后加工的总称。

装订将印页加工成册的工艺总称。将印页按设计的开本规格折成书帖,用各种不同方法将书帖顺序订连起来叫“订”,配上封面或其他装潢叫“装”,故名“装订”。现代装订工艺从装订方法来分,主要有骑马订、铁丝平订、无线胶订、锁线订等;从产品形式来分,主要有平装、精装、线装、活页装等四大类。中国古籍的装订,方法与形式也很多,有经折装、卷轴装、蝴蝶装、龟背装、旋风装等。装订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互出版物的阅读效果和艺术效果。装订周期的长短又直接影响到出书的速度。装订的工艺程序很多,主要有裁切、折大同小异、配页、订本、包封面、切书和检查包装等。

目前装订方法可分为四种:机械装订、无线胶订、骑马装订及锁线装订等。 常用的书籍装订方法有6种:

骑马订。书页仅仅依靠2个铁丝钉联结,因铁

丝易生锈,所以牢度较差。适合订6个印张以

下的书刊。

平订。因铁丝易锈蚀以致书页松散,现已少用。

再者,平订须占用一定宽度的订口,使书页只

能呈“不完全打开”形态,书册太厚则不容易翻

阅,一般适用于400页以下的书刊。

1

锁线订。又叫串线订,书芯虽然比较牢固,但

由于书背上订线较多,导致平整度较差。

无线胶黏订。也叫胶背订、胶黏装订。由于其

平整度很好,目前,大量书刊都采用这种装订

方式。但由于热熔胶质量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

或国家标准,使用方法还不规范,故胶黏订书

籍的质量尚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锁线胶背订。又叫锁线胶黏订,装订时将各个

书帖先锁线再上胶,上胶时不再铣背。这种装

订方法装出的书结实且平整,目前使用这种方

法的书籍也比较多。

塑料线烫订。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装订方法,

其特点是书芯中的书帖经过2次黏结,第一次

黏结的作用是将塑料线订脚与书帖纸张黏合,

使书帖中的书页得以固定;第二次黏结是通过古籍装订。

无线胶黏订将塑料线烫订的书芯黏结成书芯,

这种办法订成的书芯非常牢固,并且由于不用

铣背打毛,减少了胶质不良对装订质量的影响。

塑料线烫订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由德国

(前东德)引入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内地

推广应用。但在世界其他国家,这种装订技术

应用较多。

2

[编辑]

机械装订及活页装订 机械装订中,常使用金属塑料丝等将各单页固定起来,做成书籍和小册子,之后,再另外加入一个书脊。机械装订这种叫法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它是目前机械化程度最低的一种装订方法。但在过去,大多数书籍都使用手工装订,半自动化式的机械装订出现也算是一个突破。

现在,机械装订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活页装订。活页装订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入或拿出个别页面。一些采用活页装订的出版物,边部往往打上一些圆、方或长方形的小孔,然后通过它们将书页装订起来。

这两种装订在打孔、装订之前,都要进行书页整理、配帖及四面裁切工作。使用机械配帖还是手工操作取决于工作量的大小。在机械装订中,分开的双张封皮可与内页一起配页,而单张包皮封面则需单独处理。在活页装订中,活页都装订在耐久的活页夹中。这两种装订的好处在于页面能完全展开且表现平坦,书脊处不易损伤。

金属丝和塑料杆机械装订:它的方法就是用金属丝或塑料杆进行螺旋式装订,机器将它们螺旋穿过印刷材料边部的小钻孔,然后把金属丝或塑料杆穿过,后在头部打结,把印刷物固定在一起。市售的耐用金属丝有多种规格;耐用不易折断的塑料杆也很容易得到。

闭环及塑料条钉装订是另外两种机械装订方法。闭环式装订由多个平行的金属丝构成,穿过印品边沿的钻孔后自动锁紧,然后将印刷品固定在一起。使用塑料条钉装订时,连在塑料条上的塑料钉要穿过印品边沿的钻孔,在下面 3

被另一个用塑料条连在一起。使用这两种装订方法后,页面就不能随意添加或取下了。

活页装订:最简单的活页装订是使用塑料夹,把印品放在里面,附上一个透明封面后,利用压力将印刷品固定好。其他活页装订也不外乎以下两种方法的一种或两种:即弹圈或螺柱式装订。使用弹簧圈装订也是利用了压力将印品边沿夹住,但这种情况下,它们的封面都非常坚固并且都与封面装订在一起。 只要打开弹簧圈或爪钩后,就可直接更换页面了。螺柱式装订,优点是可以扩展,夹装很厚的活页书籍没有一点问题,但缺点是增加或取出页面时,必须全部拆开。

活页装订适用于工业产品手册、目录、说明书、财务报表及其它一些经常需用更换的印刷品。因为更换个别页面时,其成本要远远低于更换整个文本文件的费用。

[编辑]

无线胶订

无线胶订是用胶水将印品的各页固定在书脊上的一种装订方式。这种方法尤其适用厚度在2英寸(51毫米)左右的书籍或杂志。一本无线胶订的书籍通常有一个笔挺的书脊,柔软而厚实的封面。封面可与书芯一起粘在书脊上。尽管各种线订会用到粘胶,但胶订工作决不会包含线订的方式。无线胶订只使用粘胶装订。古籍装订。

使用无线胶订最多的是书籍印刷商以及生产软封面、平装本以及包皮书的装订商们。电话本及目录册也经常使用软封面无线胶订。

4

无线胶订:一般用在在线装订线上,与配页机、铣背机、打毛、上胶、上封面及修边机等一起工作。因为修边机要在多种装订中用到,故此在以后的章节中将对它有单独的讨论。

配帖机:配帖就是将各个书贴按顺序一个压一个放在一起。配帖机可与卷筒纸相连,可以在线加工折叠传过来的书帖,也可以处理直接从折页机上传来的书帖。在配帖机上,每个书帖都有一个专用的上料装置。根据组成书刊书帖数目的不同,配帖机上料装置的数目可以由十个不到增加到三十二个以上。配帖机的喂料系统设计多样,有旋转轮盘式及摆臂式系统等。配帖后,已好的书帖(即书芯)将被传送到铣背及打毛工序。

铣背及打毛:书芯沿着螺旋式轨道前进,由水平摆放变为直立状态。书芯直立着进入胶订机后,被一个台钳紧紧夹住。这时书册会在下端露出大约1/8英寸(3毫米)的书脊,这一露出的部分将被打磨并打毛,为上胶做好准备。多余的书帖折页部分被刀或锯砍掉后,所有的纸张就都开始准备吸收胶水了。 铣背及打毛的替代方法:刻槽或划口可不通过铣背打毛工序增加书脊对胶水的吸收,它去掉了书帖折页,延长了印刷制品的使用寿命。

使用这种方法时,在书背上切一个大凹槽,去掉大约1/4英寸(6毫米)的一块。这块凹槽被灌进胶水,将各页面与书脊粘在一起。

划口法是指用装在印刷机或单机折页机上的打孔装置,将书籍边沿部分打孔,使胶水进入孔中从而加强将纸张粘结力的一种方法。冲孔法与划口法相似,它在书脊上裁一条缝,只留下最后一张折页,从而使书脊处形成一个缺口,方便了胶液侵入。这两种方法都比较好。

5

手把手教你鉴别古籍版本
篇二:古籍装订

手把手教你鉴别古籍版本

(1)版本分类

对版本作鉴定与辨伪,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占籍的浩繁,研究者往往从刻印地区、时代先后、刻印机构、版式、装帧等多方面着手,将其细分类,大抵如下: 按刻书时间区分,计有:唐卷子本、五代刻本、宋刻本(北宋本、南宋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等;

按刻书机构区分,计有:官刻本(包括国子监本简称监本、兴文署本、经厂本、武英殿本简称殿本、内府本、府学本、州学本、县学本、藩府本、官书局本、各地书院本)、家刻本、坊刻本等;

按刻书地区分,计有:浙本、闽本、蜀本、高丽本( 即朝鲜本)、东洋本(日本本)、越南本等;

按雕版印刷情况分,计有:精刻本、写刻本、单刻本、丛书本、道藏本、祖本、原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递修本、百衲本、旧版、通行本、邋遢本、书帕本等;

按字体、装订大小分,计有:大字本、小字本、巾箱本、袖珍本等; 按印刷颜色分,计有;红印本、蓝印本、朱墨本、三色( 或五色、六色)套印本等;

按内容多寡、评注等分,计有:足本、增订本、删节本、批点本、评注本、配本等;

按活字性质分,计有:泥活字本、铜活字本、木活字本、铅活字本、铁活字本、瓷活字本等;

按其价值或使用价值分,计有:孤本、珍本、善本、校本、进呈本、四库底本、残本、不列尾、批校题跋本。

另外,非雕刻版文献可分:抄本、旧抄本、传抄本、影抄本、稿本、上版稿本、手稿、清稿、底稿、拓本、影印本、钤印本、石印本等。

上述概念的外延有不少是相互包容的,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审视罢了。 (2)雕刻本鉴定要点

鉴定古书,首先可注意其封面与牌记。今日所见,以明清刻本居多,而那时书籍有不少刻有封面,封面除书名外,大多刻有作者、雕版时间、书坊字号,如

清雍正刻本《李义山诗》封面为:“雍正八年镌,华亭赵润川解,《李义山诗》,金陵刘晰公梓。” 清乾隆刻本《西湖志纂》,封面刻:“ 乾隆乙亥刊刻进呈,《御览西湖志纂》,赐经堂藏板。” 一般有封面的书,据以断

代是可靠的,但也有一些书例外。一是原书版片易主后,封面重新调换,以新面目出现,其内容却是旧的,并未重新刻版,只算是重印。比如,汲古阁书版,在毛晋身后便转归他人,如《十七史》版便转到了席氏手中,席氏即将各卷首大题下“毛氏汲古阁印”诸字挖去,补刻“洞庭席氏”,实质上仅是改头换面而已。另一种情况是整套书均由后人依样翻刻,翻刻时将原书封面只字不误地照刻,初看误以为是原刻本。遇此情况,只要在序跋末尾留意撰写时间即可。如《扬州画舫录》封面为:“乾隆乙卯年镌,《扬州画舫录》,自然盒藏板”。(左图)第一篇袁枚作的序是乾隆五十八年,再看第二篇《后序》,末署“同治十有一年??”(右图)。这种情况,不妨解释为刻工的文化程度低、办事古板或书坊主人的好古情趣,但若是蓄意作伪,则会尽可能地乔装打扮,故还得从其他方面去一一识破。

牌记又叫书牌子,多刻在序目后或卷尾书末,类似现在版权页上的出版社名称,如明正德本《文献通考》,在卷三四八末刻有“皇明正德己卯岁暮独斋刊行” 双行牌记。有些牌记内容较长,如嘉靖本《初学记》序未刊:“光禄大夫行右散骑常诗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东海郡开国公徐坚等奉敕撰纂初学记一书,近将监本是正讹谬,重写雕镂,校雠精细,并无荒错。买书君子,幸希评鉴。嘉靖丁酉岁冬书林宗文堂刊行”。这很能说明选用底本、校勘等情况。

序、跋是著者或与之有关的师友、后学撰写的该书成书过程、写作缘起等,一般序在前,跋在后,撰写时间一般距刻印时间不远,可以作为鉴定年代的一个依据。但单纯靠序跋题写时间还不可靠,因为不少书籍在翻刻时将原序依样刻录,因此得看看共有几篇序,以最近的一篇来推算。当然,遇到将序年挖改作伪的情况,还将凭字体、纸张等其他特征来辨别。

题跋、识语是藏书家、鉴定家直接写于其所藏之书卷首或卷尾的个人研究心得,借此可了解该书的流传情况,同时也提供了吕家的鉴定见解。

怎样鉴别古籍版本?

京图书馆藏宋本《友林乙稿》前扉有袁克文跋,赵钫藏明版《韵语阳秋》卷

三未有赵氏题识。其他如郑振铎、黄裳等著名收藏家也多喜在珍爱的书上题语。与题语同时出现的是藏书印章,如XX楼、XX阁、XX斋、XX堂、XX轩以及藏书家姓名、字号等等,自然也是鉴别时代、了解流传的一项内容,但它同题语一样,也有伪作。

书名的冠词,有时可直接知道该书的写作年代,如称“ 国朝”、“ 皇朝”、“皇明(或清)”、“大明(或大清)”、“圣宋” 等,一般都作于当代,而若重刻,则冠以“ 重刻” 字样,或将“ 皇”、“ 国” 等字删去不用。如《圣宋文选》、《皇元风雅》、《大明一统志》、《皇清经解》等。而元人撰《国朝名臣事略》,清人撰《国朝先正事略》等均为当代人所刻的当代人著作。

避讳是遇到当朝君主或所尊者时所采用的改字、空字、缺笔等文字书写现象。如宋徽宗名赵佶,则书中凡遇“ 佶” 及吉、女吉、黠等字均要回避。明熹宗名朱由校,“ 由” 字缺末横笔,“ 校” 作“ 较”。这样,在鉴定版本时,讳字便也是一个内容。这方面的详细情况,陈垣先生有专著《史讳举例》(中华书局出版),可参阅。不过避讳情况在具体实施时亦有疏密,如明初甚疏而万历后趋密,不能一概而论。

在查阅一些古籍著录书时,常见有“XX 叶,XX行” 的记录,这便是行款字数等的版式统计描述,因为不同的版本,其版式规格尺寸不一,行数、字数也不同。另外,边栏、鱼尾、书口(版心)、版框高度也不同。如《后汉书注》,宋王叔边刻本为半叶13行,行23或24字,细黑口,左右双边;黄善夫刻本为半叶10行,行18字,细黑口,四周双边。

纸张在版本鉴定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兹将常用的几种纸作一简介。麻纸:分黄、白两种。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纸纹均宽,约一指半。宋刻本多用白麻纸,元后期多用黄麻纸,时纸纹渐窄,约一指。明初仍用之。

罗纹纸:色白,质地柔软,具明显横纹,似丝织罗绸,故名。自宋以来代有制造,但宋刻本有此纸者鲜见。

棉纸:又称皮纸,分黑、白两种。白棉纸色白,质地细柔,纤维多,韧性强;黑棉纸色黄黑,韧性稍差。明前期多用。嘉靖年前较细薄,隆、万后稍粗厚。清初仅见少数印本。古籍装订。

竹纸:色微黄,稍脆,宋元至明初间有使用,嘉靖年后较为普遍。

开化纸:细腻、洁白,薄而韧性强,柔软。清内府刻本及扬州诗局刻书多用之。嘉、道后质次量少,家刻本中偶有采用。

连史纸:洁白纯净,正面光滑,背面稍粗糙,但无草棍纸屑粘附,纸料较细。乾隆后所用甚多。

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分为多种。料半纸,薄而质地细,色洁白,绵软有弹性,可以作绘画印书,晚清、民国有些书用之。玉版纸,能吸水,晚清、民国印金石、书画册等多用此纸。棉连纸,摹拓铜器、碑刻及印书画用。

毛边纸:米黄色,正面光滑,背面稍粗,质脆,乾隆后用得较多。

太史连纸:稍黄,质地细洁而有韧性,乾隆后与上述毛边纸为两种最常使用的印书纸。

另外,了解前人的著录,包括具体某种书的字体、行款、版式、卷数、刻印年代、刻印地点等内容,均可一一查核。如《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对各种不同版本均有说明,其他如已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及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几个大馆的善本书目均可查考。古人所编的书目,如宋晁补之《郡斋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等也可按需翻阅。

最后要提出的一点,就是版本鉴定标准中的“软件”,即检阅书的内容本身,诸如制度、习俗、用语等,有时都可以成为年代鉴定上的佐证。如《刘知远白兔记》,向与《荆钗记》等合称为四大南戏,收入《新编五代史平话》,曹元忠1911年在该书跋语中称其为宋刻本,事实上该书有多处不避宋讳,早有人怀疑它是元刻伪托。近又发现,书中所用的某些词汇只在金、元才出现,宋人不可能讲元人的话,宋刻本自然是靠不住的。如讲到刘知远在李家的佣工,《新编五代史平话》称作“ 驱口”,按:驱口即元人所说的奴婢,而明成化刻本则改称“年作”,可见刻本年代不同,内容上有时会体现出来。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
篇三:古籍装订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

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尽管如此,要鉴别古籍的优劣真伪,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可以遵循。

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此外,古书鉴别还要细审书中内容,注意书后的序文跋语,以及墨色、藏书印章、刻工记载等。

现将各代的古籍要点记录如下供大家参考(部分转载):

一、古籍版本与古籍版本学

1、古籍的定义:

(一)以装订形式作为标准

(二)以语言表达形式为标准

(三)以著者时代作为标准

(四)以成书年代作为标准

2、古籍版本学研究内容

第一,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内容,古籍版本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古籍版本学的意义和方法等。

第二,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学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同书异本研究、善本管、标志性成果等。

第三,古籍制作方式的演变源流,其中包括写本源流、刻本源流等。

第四,单种(含丛书)图书版本的演变源流,其中包括版本数量、版本系统、版本优劣等。

第五,古籍版本鉴定的规律,其中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3、古籍版本学发展的历史划分:

(一)从先秦到两汉为版本学的产生时期

(二)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为版本学的发展时期

(三)宋元为版本学的成熟时期

(四)明清为版本学的繁荣时期

二、研究古籍版本学的方法:

(一)文献考证法:就是把古籍版本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

(二)比较研究法:就是通过比较版本异同,鉴定版本。具体分三个方面:

(1)同书前后不同卷页相互比较,看办事大小、行款字体、学术风格等是否一致。

(2)同书异本相互比较。主要是内容和形式上。

(3)同古籍书影进行比较。

(三)实验研究法: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古籍版本进行鉴定。(例如显微分析)

(四)计量研究法:就是通过计量分析研究版本。

7、胜任古籍版本学的最基本训练

第一,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史知识。

第二,必须剧本目录学和校勘学知识。

第三,必须熟练掌握各类文史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第四,熟读版本学家所写的古籍题跋、书目提要和有关专著。

8、古籍的单页版式:

版框(四周单边、左右双边、四周双边等)、界行、版心、鱼尾(按数量分有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等;按鱼尾方向分有对鱼尾和顺鱼尾;以鱼尾的虚实图案分有白鱼尾、黑鱼为、线鱼尾、花鱼尾等)、象鼻(粗的交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的叫小黑口、线黑口或细黑口,没有线的叫白口)、天头、地脚、书耳。

9、古籍的外部结构:

书衣、书签、书名页、书首、书根、书脑、书脊、副页、包角、衬纸、金镶玉、书帙、书套、木匣、夹板、高广、书品。

10、古籍的内部结构:

序、目录、跋、凡例、卷首、卷末、附录、外集、卷端、大题和小题、牌记、墨钉、墨围、阴文、白文、行款、藏章、帮手。

11、古籍版本的类别:

以刻印时间区分:宋刻本——北宋本和南宋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三朝本、递修本、初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

以刻印地点区分:浙本、建本、蜀本、江西本、平阳本、朝鲜本、日本本、越南本、梵本。

以刻印单位区分: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京本、监本、兴文署本、经厂本、殿本、内府本、藩本、局本、扬州诗局本、书院本、公使库本、汲古阁本、陈宅书籍铺本、建安余氏本。

以装订形式区分:卷子本、经折装本、旋风装本、包背装本、线装本等。 以制版工艺区分: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钤印本、石印本、影印本、饾版、拱花。

以写本种类区分:写本、稿本、抄本。

以活字种类区分: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铅活字本。

以字体、行款区分:大字本、小字本、软体字本、硬体字本、X行本。 以纸张区分:麻纸本、树皮纸本、竹纸本、公文纸背本等。

以颜色区分:朱墨本、朱印本、蓝印本。

以板式区分:巾箱本、两节版本、三节版本、百衲本、配本、黑口本。 以刻印质量区分:邋遢本、大花脸本、书帕本、写刻本、精刻本。

以内容区分:单刻本、合刻本、抽印本、丛书本、增订本、删本、节本、足本、残本、校本、注本、批点本、真本、伪本、序跋本、插图本、过录本、X卷本。

以用途分:进呈本、底本、样本。

以流传情况和价值区分:俗本、孤本、秘本、善本、焦尾本、XX藏本。

第二章古籍版本学史略

1、古籍版本学产生和发展的标准:

(一)同书异本

(二)同书异本研究

(三)关于善本的理论和实践

(四)版本学专著、版本目录等标志性成果。

2、宋代善本观:

(一)以古本、旧本、写本为善本。

(二)以官本为善本。

(三)以金石拓片为善本。

(四)以精校本为善本。

古籍装订。

(五)以足本、完本为善本。

3、新中国成立后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一)编纂了大量传世古籍书目。

(二)重视古籍善本的保护、利用和研究工作。

(三)重视图书制作方式演变的研究,并出现一批成果。

(四)重视单种古籍版本源流的考订,并出现一批成果。

(五)逐步掌握了古籍版本鉴定的规律,形式主义的倾向得到纠正。

(六)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迅猛发展,古籍数字化工程已经启动。

4、清代古籍版本学家:卢文弨、钱大昕、章学诚、黄丕烈、缪荃孙、叶德辉等。

第三章写本源流

1、简策制作的步骤:

(一)截竹制简

(二)杀青

(三)把零简编连成册

(四)缮写正文

2、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写本特点:

(一)魏晋至五代时期是文字载体和图书制作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二)就写本内容而言,可分全本、节本两个大类。

(三)就抄写者而言,除了学者自抄以外,主要依靠经生。

3、宋元抄书盛行的原因:

(一)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手工抄写图书。

(二)宋人重视书法,把抄书当做书法练习的重要手段。

(三)宋元把抄书当作学习的重要方法,手抄一遍印象深,记得牢,事半功倍。

(四)宋元仍然有不少专业书工。

4、明代写本的特点:

(一)明抄内容以“秘本”、“异本”、“善本”为主,而不像宋那样以常见书为主。

(二)明抄书法水准较高。

(三)明代出现影抄。

5、清代写本的特点:

(一)互通有无,借抄成风。

(二)所抄内容以善本为主。

(三)清代抄本,有不少戏曲唱本、弹词小说方面的内容。

6、佛经写本主持抄写佛经的原因:

(一)因病写经,希望通过写经恢复健康。

(二)因亲人去世而写经,希望通过写经使亲人在“地狱”中不受折磨,并换取来世幸福。

(三)为停战而写经,希望通过写经,化干戈为玉帛。

制作一本逼真的古书
篇四:古籍装订

制作一本逼真的古书,武林秘籍。

最终效果图

1.新建600*480文档,白色背景。设置前景色为蓝色(55/78/112),背景色为浅蓝色(134/154/184),用渐变工具

在背景由上到下拉出线性渐变。

2.执行滤镜-杂色-添加杂色,数量3%,高斯分布,单色。再执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约0.5像素。

3.新建图层1,用矩形工具画个矩形选区,将选区转为路径,调整四个角的节点做出透视效果,再在上边添加一个

描点,调出弧度。

4.按CTRL+ENTER将路径转为选区,填充书页的淡黄色(216/218/204),取消选择,用钢笔钩出右下一个小角删

掉,作为书的厚度。

5.在书的下边用钢笔钩出选区,弧度和上边相似。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1318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