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英汉对比,首先提出

自荐书 时间:2020-09-20

【www.myl5520.com--自荐书】

英汉对比分析的基本观点研究
篇一:英汉对比,首先提出

英汉对比分析的基本观点研究

【摘要】对比分析兴起并流行于二十世纪50和60年代,是结构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上的应用。实际上,最早从理论上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进行语言分析的是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Fries,1947年他出版了《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和学》一书,其主要观点:在外语教室背景下,学习者的母语对他们目标语的学习起决定性作用,而母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经常性地不知不觉地迁移到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的外语学习中去,这是学习者初学阶段的必然特征。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Lado出版了他的《跨文化语言学》,把对比分析理论付诸实践。

【关键词】英汉;对比分析;基本观点;实践

1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

对比分析是以迁移理论为心理学基础的。母语习惯往往会被学习者迁移至外语学习中。Odlin(1989)在《语言的迁移》一书中,总结了二语习得领域数十年的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给语言迁移下了一个简明而精确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就迁移的类型来说,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负迁移,即有害迁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干扰(interference)。这类迁移通常发生是因为学习者倾向于用母语的表达或理解方式来代替外语中的表达或理解方式。我们学生的错误Ihaveagoodheart.(我是好心。)照搬了母语的词汇;Iamstudent.(我是学生。)照搬了母语的语法规则。另一类迁移是正迁移,即有益迁移,又称促进(facilitation)。如果两种语言中的不同刺激或反应在某一方面相同,那么这种相同性可以促进外语学习中的新的语言习惯形成。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不少实证研究,如郭纯和刘芳(1997)对十二名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看图作文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母语思维在外语输出过程中有三个促进作用,分别为对作文内容的逻辑推理,对语言形式的分析判断,以及对相关外语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检索。最后一类迁移可以称为零迁移。这类迁移可以发生在两种语言表达形式差距太大,以至于外语学习者认为这两种形式毫无共同之处的时候。如Lee(1968,转引许余龙2002)根据他自己学习汉语的经验认为,由于欧洲许多语言在不少地方有相似之处,而汉语对他来说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异国语,因此他在学习汉语时没有受到母语的干扰。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全文)
篇二:英汉对比,首先提出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Advanced Cours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Second Edition)

叶子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将英汉翻译理论讲解与翻译实践指导结合起来,第一部分为理论技巧篇,综述翻译基本概念、技巧,对比语言文化,评介中西评论;第二部分为实践篇,节录政治、科技、文学、商业等领域的英文篇章作为练习,提供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参考译文,并加上详细精到的批改点评。

第二版修订说明

Introduction by Eugene A. Nida 辜正坤序 自序

第一章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英汉对比,首先提出。

1.翻译基本问题的提出 2.直译还是意译

3.功能对等还是形式对应 4.重原文形式还是重原文内容 5.靠近源语还是靠近译语

6.以原作者为中心还是以读者为中心 7.原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译者翻译的目的

第二章 从语言文化对比角度看翻译

1.语言文化对比的层次 2.语音和书写系统的对比 3.英汉语义对比英汉对比,首先提出。

4.英汉句法结构的对比 5.话语和篇章结构的对比 6.语言外因素的对比

第三章 文化与翻译

1.人类最基本冲动的相通性 2.人类较高层次冲动的差异

3.商业和和高科技环境中的语言特点 4.各种比喻或形象语言的译法

第四章 翻译的过程

1.描述翻译过程的不同模式 2.分析理解原文 3.头脑中图像的形成 4.译入语表达

第五章 翻译的基本技巧

目 录英汉对比,首先提出。

2.解包袱法 3.词性转换法 4.增减重复法 5.反面着笔法 6.分合移位法 7.定语从句的译法 8.状语从句的译法 9.被动语态的译法

10.对“词性转换”的新认识

第六章 翻译单位

1.翻译单位概述 2.音位 3.词素 4.词 5.词组 6.句子

英汉对比,首先提出。

7.话语或语篇

8.灵活运用翻译单位这一概念

第七章 套语的翻译

1.套语是文化的结晶

2.科技套语和文化套语的差异 3.文化套语的翻译

第八章 语言前景概念在翻译中的应用

1.语言前景或突显

2.前景概念在翻译上的应用 3.一些前景(突显)的实例

第九章 翻译中的西化表达法

1.西化译法概述

2.从读者可接受性角度看西化译法 3.从语篇价值角度看西化译法 4.从文化符号角度看西化译法 5.从历时文化角度看西化译法 6.从社会文化运动看西化译法 7.人类未来可能的语言格局

第十章 全球化和语言标准化语篇的翻译

1.中国文化已不能忽视全球化 2.标准化语篇的一些语言特点 3.标准化语言溢出原有生存空间 4.标准化语篇翻译中的一些问题

第十一章 中国翻译研究简述

2.近期译论概述

3.中西译论的比较与评价

第十二章 西方翻译研究简述

1.历时分类 2.学派分野 3.人物简介

第十三章 尤金·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

1.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2.抛弃传统的词性概念

3.用核心句和句型转换的概念克服句法障碍 4.用同构体概念解释社会文化语言符号 5.学术界和宗教界对奈达理论的批评

第十四章 彼得·纽马克和他的贡献

1.纽马克翻译理论概述 2.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 3.对语篇的分类

4.分类方法的几个应用实例

第十五章 翻译前的语篇分析

1.语篇评价性的强弱 2.语篇与文化的紧密程度 3.语域因素

Introduction by Eugene A. Nida

Professor Zinan Ye‟s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in bot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a major reason for the excellency of this volume that focuses so effectively o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introduces methods for “unpacking” complex constructions so that the meaning is crystal clear.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is always in focus, whether in the discussion of clause structure, units of translation, or cultural factors.

This volume constantly calls attention to the numerous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formulas and introduces the important concept of foregrounding. Chapters 2 and 3 provide a uniquely broad view of the intricat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help translators understand culture in terms of basic values and drives. Only in this way can a translator be adequately prepared to handle figures of speech.

Although translating in both direc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constantly considered, the primary focus is on English to Chinese since this is the essential perspective of persons using a book written in Chinese. The abundance of illustrative data from numerous sources makes for realism in thinking about translating principles and applying these to real texts.

Professor Ye breaks down the units of translation into several levels from phonemes to discourses, but with constant reference to the related contexts that provide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English sentences and translating these into Chinese. The principles, however, can be equally applicable to persons translating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Globalization of translation also adds a dimension often overlooked by others, and over standardization when translating technical texts can result in translations that are culturally artificial.

Texts for translation practice are drawn from a variety of excellent sources and each text contains about 400 words. These provide the necessary contexts for effective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and creative rendering into Chinese. This volume in Chinese for people translating English texts into Chinese is unusually practical and scientific.

Eugene A. Nida

August 27, 1999

辜正坤序

己卯秋,忽接美国友人子南兄函,开箧视之,得文稿盈箱,书名《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泱泱不下三十万言。遂展读于斗室之中,忘情不觉日暮。

海通以还,译事勃兴,欧美典籍涛涌中土,译论译技之撰写汇编,遂附丽张皇。然学界人时有诘难,以为译事权可行之,译论则未必有据;至于译技之类,只可心领神会;若图条陈缕分以教人,良可哂也。然中华多奇士,竟有不惮讥嘲,穷年积力而乐为之者。数十年来,译论译技之编著,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中亦不乏精粹之作,风行海内。然统观之,或止于奢谈技巧,于译论则敷衍塞责;或徒以清论满纸,而无译例充陈。或虽有论而不统,广有例而不精。立言必炫逞洋腔,出语则标榜夷调。万言不见新意引颈,累卷无非旧语重抄。幸有举自学外语之大潮,为之鼓噪助势,坊间译论译技诸书,得以乘鱼沙俱下九重之威,竞能各得其所。

返观子南此稿,煌然巨著;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入门从基本概念,登高自语言文化;解包移位,分合增减,如循山间曲径,走过程,觅单位,释套语,解西化,前景后阴,环环啮扣,次序宛然。虽重墨在英汉,而视接全球八方。空间框架,固已叹为佳构,而作者更不忘从时间入手,以两章篇幅,研讨中西译学史论,如泰山极顶飞鸿,俯视苍茫大地。无穷碧落,尽收眼底。最后两章专论奈达、纽马克,亦为颇具只眼处。正所谓群山万壑,必有主峰。

子南虽久居美国,而汉语未染浮泛之病,造语归化,惜墨如金,与坊间遍纸西方术语借洋风以自重者相比,自显其上乘境界与气势,尤为难得。

即便观其所附实践练习诸题,亦多见匠心独运。不惟有精选译文供参考,且不惮其烦,逐篇剖析,点评批改,用心之苦,无以复加。苟非作者于中英语言文化及译论译技,体会精微,焉得至此! 此著于译界述林之中,可谓嘎嘎独造,实属同类著述中之佼佼者。今日有幸先睹为快,不敢专私,故放言聊发粗论,恭书短引,诚望译界方家,相与析之、赏之,不亦乐乎!

是为序。

辜正坤

1999年8月30日 于北京大学中关园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gerenjianli/12426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