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蓝皮书是什么意思

行政公文 时间:2021-11-29

【www.myl5520.com--行政公文】

篇一:蓝皮书是什么意思

行政改革蓝皮书

  行政改革,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行政改革蓝皮书,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行政改革蓝皮书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行政改革蓝皮书

  行政改革的含义和内容

  行政改革,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

  广义的行政改革,则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以及重大原则等方面进行的变革。

  1. 行政职能的转变

  行政职能的转变主要通过对行政职能的改变、转变、丰富和扩大而进行。 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理顺政企关系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2. 行政体制的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是指行政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

  (1)行政权力体制改革: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2)行政组织体制改革

  (3)行政人事制度改革

  (4)行政监督制度改革:制度、法制的完善的完善与创新

  3. 行政机制的再造

  是指通过改革旧的行政机制或引进新的行政机制的方式,来提高行政管理的运行效率。

  (1)行政运行机制的改革

  (2)行政程序的再设计

  (3)行政方法和技术的引进

  4. 行政文化的更新

  是指通过与现代行政管理相适应的科学、民主、效率、服务等现代精神的弘扬,来使行政人员的主观倾向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蓝皮书是什么意思。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2008年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

  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逐步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

  制约,也遗留下来一些问题,比如,政府职能转变不完全到位,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责配置尚不科学,职责交叉、人员臃肿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成果: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逐步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效;

  不足: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也遗留下来一些问题,比如,政府职能转变不完全到位,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责配置尚不科学,职责交叉、人员臃肿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①1982,我国启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首次政府机构改革。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文革”后开始启动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恢复建设和发展,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老干部官复原职,但也带来了不良的局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达到历史最高点。

  ②1993年,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机构改革只能进行基础性的局部精简,此次改革成果有限。

  ③1998年,国务院以强力手段,排除各种干扰个阻力,雷厉风行地进行机构改革,铲除了计划经济利益集团的组织基础,给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了组织空间。着重进行财政预算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④2003年,新一届政府继续推行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98年改革一些遗留问题也得到了局部解决。此次改革主要是调整内部机制,以应对人世过渡期的结束,同时也加快了法制政府建设的步伐。

  ⑤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的最大亮点是提出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 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整合完善重要行业管理体制,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结合职能部门的调整和整合对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进行精简和规范。

  二、我国的机构改革经验

  ①始终坚持以“精简、统一、效能”和优化组织结构为改革的主要任务。

  以往改革主要着力于精简机构和人员,以达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和廉洁高效的目标。

  ②机构改革是在逐步适应改革开放和政策调整需要的前提下进行的。

  6次机构改革都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及政策调整措施相联系。

  ③逐步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关键问题。蓝皮书是什么意思。

  过去那些直接掌管企业、物资的各个工业部门和物资部门消失了,政府逐步放弃了物资分配权、物价控制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国有企业逐渐减少,基本实现了股份化、市场化经营,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经济的雏形基本形成,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④按照积极稳妥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步推进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涉及部门权力调整和干部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

  ⑤坚持自上而下,既要统一协调、大体一致,又要因地制宜,保持一定的地方特

  色。

  各地的改革还必须在中央总体要求下因地制宜,机构设置必须适应地方特色,才利于具体工作的开展。2003年机构改革强调不搞一刀切,不要求完全上下一致,并提出要积极探索符合各地特点的改革路子。只有坚持统一协调,才能保证改革不走样。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和资源分布各异,地方政府具体履行职能的条件和形式各不相同

  ⑥坚持行政体制、运行机制和干部人事制度等配套改革多管齐下。

  在机构改革文件出台的同时,其他配套政策必须相应出台,才能为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的机构改革问题和不足

  ①历次机构改革之间,政策上缺乏连续性。机构撤销、设立、撤销,反反复复,这既浪费大量行政资源,又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例如,1988年撤销了国家经济委员会,90年代初以生产办的名义恢复了,1993年改称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8年变成了一个超级大部,。2003年又把它撤掉了。

  ②改革中经常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历次机构改革都是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和财政不堪重负的情况下,由中央领导人提出,自上而下进行行政推动,因而无不带有“搞运动”的性质特点:随着时间推移、困难增多、热情渐减,“运动”也就趋于尾声,而不能适时地将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成功的经验不能通过修正、补充上升为法律稳固下来。另外,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和措施,机构改革后,机构编制很容易出现反弹,机构改革成果不易巩固。这些都是导致政府机构、人员精简后出现反弹的重要原因。

  ③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改革较为滞后

  从目前的情况看,显得比较滞后: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所实行的医疗、生活补助等福利保障制度是不同,表现在实施办法及标准等不同,政府机构改革面临着不同保障办法的衔接问题; 二是目前的保障主体主要是单位,若离开单位,就意味着失去医疗、保险等保障。这使许多人员不愿意离开机关,增加了分流工作的难度和机构改革的阻力。 (从机关到事业单位再到企业,社会保障水平逐次降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与政府机构改革相配套的一项重大措施。

  ④改革的内动力不足

  从过去历次改革来看,都是在中央政府主导、强力推行下进行的,各部门和各地方对改革 缺乏足够的冲动力和自发性。另外,由于对机构改革的认识不够深入,再加上旧体制的惯性,使改革的思路及方案选择往往囿于传统的方法,机构的增减不是建立在职能的调整或任务的增减基础之上,而是就机构论机构,就精简人员而精简人员。

  ⑤每次改革都采取全方位的改革模式,从上到下,整体推进、全面开花

  不仅有党的部门,政府部门,也有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部门。改革中,都有

  严格的时限要求和明确的任务目标,中央和地方都要进行。这种方式在规定的期限内效果十分明显,往往形成突破性进展;但是,由于制度性建设难以跟上,这种决策性战略突破,往往又在改革之后,在各方面强烈要求下,被部门利益和部门之间的利益驱动所逐步蚕食,旧机构不断膨胀,新机构以各种名义不断出现。 ⑥政府改革视角褊狭,缺乏理论依据

  多年来,一提起政府改革,便将其等同于“机构改革”,政府改革的视角仅仅落在机构、人员的调整上,似乎政府改革就是撤并机构、精简人员;另外,政府改革缺乏理论反思,历次政府改革都反映出理论的准备和反思不足,改革在理论上的滞后,影响着对政府改革的思考,并限制着战略和政策的选择。

  我国的机构改革问题的出路

  ①要始终坚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为改革成功的关键。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未真正解决。要通过改革,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不能仅从机构的撤撤并并和人员的加加减减上下工夫,最重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

  ②要将机构改革放到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与实现依法治国方针大历史背景之下进行。

  历次机构改革的最大经验教训均在于政府机构改革不能简单地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方针方略这些大的制度作为支撑,机构改革方案再好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③机构改革要分步实施,不宜搞“全国一盘棋”

  ③改革不是运动,根据以往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今后的改革,要立足于成熟一个改革一个,成熟一个领域改革一个领域,不能在前期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充足的情况下,在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采取轰轰烈烈的形式搞改革。比如,若推行“大部制”,要在各方面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分步实施。

  ④机构改革要体现新的特点和新的内容

  机构改革目的变化,调整现有人员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思想稳定和各项工作的持续。通过机构改革,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从细职能,大政府向宽职能,小政府转变,从强政府、大社会向好政府,强社会转变。

  ⑤机构改革要通过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制度的逐步完善来从根本上加以保障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不但要集中力量对某些方面和重点难点进行突破,逐步推进,同时更要注意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用法律、法规形式巩固改革成果。以往的经验表明,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保障,改革很容易出现反弹和反复。 ⑥要继续推进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由于我们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政府各部门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妨碍了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所以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继续加大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力度。

  ⑦要建立政府问责制

  责任政府包含两个意思:一方面是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任务,要做到职责清晰、分工合理,将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了问题,该承担行政责任的,必须承担行政责任;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篇二:蓝皮书是什么意思

2017成都发布人才白皮书和蓝皮书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整理了2017成都发布成都人才白皮书和蓝皮书,欢迎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通过市场信息引导促进人才培养、引进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有效衔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化解人才供需矛盾,以人才要素流动促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经济地理重塑,昨天成都市人社局发布了成都人才白皮书和蓝皮书。

  人才蓝皮书:成都人才资源增幅8.55%

  《2016年成都市人才资源状况报告》(成都人才蓝皮书),主要内容包含成都地区人才大数据、成都市人才分类数据、人才供需状况、人才建设情况和编制说明等五个部分,对成都地区和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六支人才队伍概况、层次及分布结构、年度人才供给和需求、人才引进及培养情况作了统计分析。同时收集整理了市本级和区(市)县引进人才的政策、高级人才名录、人才服务载体名录等十二项内容作为附录。

  根据《2016年成都市人才资源状况报告》显示,2016年,成都地区人才总量460.7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量29.20%。人才总量比上年增长32.18万人,增幅8.55%。

  人才白皮书:2017成都重点招引7大类人才

  同时发布的《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17》(成都人才白皮书)指出,2017年成都重点招引7大类人才 。

  一、国际顶尖人才

  诺贝尔奖(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经济学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人选;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顶尖人才。

  二、国家级领军人才

  国家“万人计划”中除杰出人才之外的人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国内外担任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完成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领军人才。

  三、地方级领军人才

  四川省“千人计划”人选;“成都人才计划”人选;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省或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部 (重点) 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省自然科学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领军人才。

  四、高级人才

  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作为主要成员承担过市级以上研究课题或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并作为主要成员承担过市级以上研究课题或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技能人才(含农村实用人才);具有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人才;具有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并作为主要成员承担过市级以上研究课题或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的社会工作人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高级人才。

  五、创客人才

  海内外高校在读或毕业10年内在蓉开展创意转化等创业实践活动,并带动创业创新的人才。

  六、基础人才

  普通高校毕业生;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毕业生。

  七、民间优才

  有特点、有专长、有影响,其创造性成果得到社会认可,并做出较大贡献的民间人才。

  成都发布人才白皮书和蓝皮书意义对于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促进人才聚集和精准匹配,做实产业发展人才要素供给;指导人才培养方向,优化人才结构;引导整体和重点领域人才开发有着积极作用。

  《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17》(成都人才白皮书)详细罗列了目前成都各重点产业继续紧缺人才的岗位、专业需求等。

  想知道自己属于哪类人才?赶紧到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上查清楚吧!

篇三:蓝皮书是什么意思

野鸡大学是什么意思

  野鸡大学是什么意思

  野鸡大学,英文通常被称为Diploma mill(文凭磨坊)或者是Degree mill(学位磨坊),指的是一些大学或者学院随意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学位文凭,而这些证书或文凭并不被所在国社会、认证机构所承认。举个例子:以美国为例,大学的开办和认证时分开的,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申请办高等教育,但学校办学质量和文凭不一定被国家权威认证机构认可。

  野鸡大学也是指一些大学或学院随便向学生发出证书、文凭等,而该些证书或文凭并不获部分雇主或一般大学所承认。此类院校又被称为“文凭工厂”(Diploma Mill)。是指虽然是合法机构,但不被所在国社会、用人企业认可的学校,主要指标是花钱买文凭,而买来的文凭不被用人单位认可。

  中国学生在出国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鉴别国外野鸡大学的方式其实只需要两条:

  1.大学的创立时间,成立超过70年的大学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

  2.正规的美国大学都是通过联邦或州批准的教育机构。

  2013年9月24日,《国际人才蓝皮书》指出,国外野鸡大学已经成为中国海外留学一大隐患。蓝皮书称,随着中国出国人数逐年上涨,留学回国人员的数量也同比增长幅度大。

  野鸡大学怎么分辨?

  一、野鸡大学的特征

  1、承诺只需几百元即可在7天内取得学位

  2、没有课程也没有校园

  3、不上课,假称根据学生人生经历直接颁发学位

  4、透过垃圾电子邮件宣传,声称只须缴付金钱便可取得学位资格

  二、野鸡大学五大类型

  1、文凭工厂花钱就能购买学位,数量占44%

  2、三无大学在互联网凭空制造,数量占17%

  3、非法办学未被当地政府审核,数量占10%

  4、异地办学没有授予学位资格,数量占7%

  5、山寨名牌用好名字迷惑学生,数量占22%

  点击查看中国210所野鸡大学的名单:

  【小编温馨提示】

  高中毕业生们填报志愿要谨慎,一定要遵循老师的意见,每填一项志愿最好都跟家长和老师商量,避免出现误报野鸡大学的事情发生。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9632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