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毛瑟冲锋手枪图纸

自我介绍 时间:2020-08-04

【www.myl5520.com--自我介绍】

二战各参战国枪械介绍(图)
篇一:毛瑟冲锋手枪图纸

1.德军武器

二战枪械

毛瑟98k步枪。没人不认识吧!

产地 德国

制造商 毛瑟

类型 步枪

弹药 7.92x57 mm

运作方式 毛瑟旋转后拉枪机式

供弹方式 5发内置弹仓

重量 3.9 千克 (无弹药装填)

长度 1.1075米

枪管长度 600 毫米

枪口初速 755米/秒

有效射程 800米

G34半自动狙击步枪

MP40冲锋枪

口径:9mm

初速:381米/秒 射速:500发/分钟

弹药: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发射方式:连发

枪口初速:381m/s 表尺射程:200m

理论射速:500发/min 供弹方式:弹匣

弹匣容量:32发 全枪长:枪托打开833mm;枪托折叠630mm 枪管长:251mm 膛线:6条,右旋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MP38式4.086kg;MP40式4.027kg

全枪质量(含弹匣):MP38式4.756kg;MP40式4.697kg

实弹匣质量:670g 瞄准装置:片状准星;U型缺口式照门

STG44突击步枪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偏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或连发 口径:7.92mm

弹药:7.92×33毫米短弹(Kurz弹) 供弹方式:弹匣

弹匣容量:30发 重量:11.5磅(约5.22公斤)

全枪长:940毫米 枪管长:419毫米

膛线:4条右旋,缠距254mm 枪口动能:1666J

枪口初速:685米/每秒 射速:550发/每分

射程:350~500米 原产国:纳粹德国

瞄准装置:球形准星,带护圈;觇孔式照门,后期出现试用型夜视瞄具毛瑟冲锋手枪图纸。

毛瑟712冲锋手枪

毛瑟98狙击步枪

中国手枪图片
篇二:毛瑟冲锋手枪图纸

1、1954(1951)年式7.62mm手枪

1951年式7.62mm手枪

1954年式7.62mm手枪

50年代初期,兵工战线在简陋的生产条件下,以仿制为主,开始了国产手枪的发展历程。1951年,首先对苏联的7.62mmTT30/33式托卡列夫手枪进行了测绘,并成功的进行了仿制,被命名为1951年式7.62mm手枪。随后,该枪装备我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年,仿制工作开始走上了正轨。从苏联引进了有关产品图纸及技术资料,聘请苏联专家,开始了产品试制工作。1954年,在51式7.62mm手枪基础上,成功的生产定型了1954年式7.62mm手枪。该枪虽然是仿制品,但对原枪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使新产品的性能更加完善。这是我军在新中国成立后列装

的第一种手枪。它的列装,宣告了人民解放军装备“万国牌”手枪的落后状况一去不复返,为新中国手枪发展史册写下了光辉的序篇。

口径:7.62毫米 全长:196毫米 枪管长:116毫米 全重:0.85千克 瞄准基线长:156毫米 初速:420-440米/秒

射速:30发/分 有效射程:50米 弹匣容量:8发 枪弹:7.62×25mm

2、1959年式9mm手枪

1959年式9mm手枪

59式9毫米手枪是我国仿制前苏联马卡洛夫9毫米手枪的产品,1959年定型,59式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有联动击发机构。我军曾少量装备。 口径:9毫米 全长:163毫米 枪管长:93.5毫米 全重:0.81千克 瞄准基线长:130毫米 初速:314米/秒

射速:30发/分 有效射程:50米 枪弹:59式手枪弹 9×18毫米 弹匣容量:8发

3、1964年式7.62mm手枪

1964年式7.62mm手枪

20世纪60年代,我国手枪走上了自行设计的道路。64式7.62毫米手枪于1960年开始研制,1964年设计定型,发射64式7.62毫米手枪弹,这是我国第一种完全国产化的军用手枪,开创了国产化手枪的先河。64式手枪的自动方式采用自由枪机式,设有联动击发、空仓挂机、弹匣回和弹膛有弹指示等机构;保险机构有安全保险、到位保险、自动保险和射击保险等多种功能。

口径:7.62毫米 全长:155毫米 枪管长:85毫米 全重:0.65千克 初速:295-315米/秒

射速:30发/分 有效射程:50米 枪弹:64式手枪弹 弹匣容量:7发

4、1964年式7.62mm微声手枪

1964年式7.62mm微声手枪

64式7.62毫米微声手枪是我国第一种完全国产化的特种手枪。6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提出了开发带有消声器的特种侦察部队所用轻武器的要求,该枪于1961年开始研制,1964年设计定型,消声器全长125毫米,消声器下方增设了预备气体扩散室的圆筒,消声器的断面为“8”字型。发射64式7.62毫米手枪弹。主要准备于侦察人员及特工人员,有效射程为30米,枪口噪声为75分贝,有消烟消光等特性,可以非自动或半自动方式射击。该枪简化改进后为67式

7.62mm微声手枪 。

5、1967年式7.62mm微声手枪毛瑟冲锋手枪图纸。

1967年式7.62mm微声手枪

67式7.62mm微声手枪 67式微声手枪作为一种特殊用途手枪,主要装备侦察人员及其他特工人员,用于执行特种战斗任务。该枪于1956年开始研制,1967年设计定型。

该枪采用自动方式采用枪机旋转(非自动)与惯性闭锁(半自动)两种,保险机构采用手动保险和自动保险。特别是消声装置采用了与枪管整体配合式,结构比较紧凑,体积较小,并使其外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消声原理采用阻性消声和屏蔽消声,具有比较好的消声效果。实际使用表明:枪口噪音较小,且具有微烟、微光等特性。该枪结构紧凑、外形尺寸较小、携带方便、射击精度较好、操作简单,是侦察人员及其他特业人员不可多得的一支特种手枪。

口径:7.62毫米 全长:226mm 全重:1.05kg 有效射程:30米 枪弹:64式手枪弹 弹匣容量:9发

6、1977年式7.62毫米手枪

1977年式7.62毫米手枪

1976年济南军区修械厂研制成功一种小型手枪,定名为1977年式7.62毫米手枪,简称77式手枪。该枪发射64式7.62mm手枪弹,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第二种手枪,主要配备高级军官、武警、公安干警及其他特业人员。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击针平移式击发机构,保险机构有手动保险和到位保险。其独特之处在于设计了一种单手装填机构,这在国外各种手枪中还尚无先例,利用该机构可实现单手装填枪弹或单手排除瞎火弹,提高了手枪射击的及时性和可靠性。由于该枪设计独特、外形美观大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单手装填射击,因此深受部队的青睐,同时也引起国外同行的注目。 后来的改进型有77B、77B2、NP20型等,口径均为9毫米,使用国际流行的9×19巴拉贝鲁姆枪弹,弹匣容量9发,增设了弹匣保险和击针保险机构。 口径:7.62毫米 全长:149毫米 重量:500克 弹容:7发 射速: 30发/分 有效射程: 50m

初速: 318m/s

7、1977年B式9mm手枪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盒子枪?
篇三:毛瑟冲锋手枪图纸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盒子枪?

在战乱中的旧中国驳壳枪成为一种商标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几乎全世界生产的轻武器, 在中国都可以找到。但是在各类枪械中,恐怕没有什么枪能象毛瑟手枪那样装备的那么广泛,发挥的那么淋漓,受到那么的青睐,富有那么多的传奇色彩了。如同人 只要一看到左轮手枪,就想到美国西部,一看到驳壳枪就自然想到,20世纪初期,风起云涌的中国。

在民国军事历史题材的小说和电影中,被俗称为“大肚匣子”、“盒子炮”、“驳壳枪”、“二十响快慢机”、“自来得”的毛瑟手枪,已经成为了标配。

中国抗战有三宝“匣枪,迫炮,捷克式”。81和82毫米迫击炮,7.9毫米捷克式机枪及驳壳枪就是中国抗战武器三大主力。

驳壳枪在中国的流行程度,简直可以用无所不在来形容。

从清末到民国,中国人以普通手枪几倍的价格,将全世界70%的驳壳枪都买回中国。光是运费,中间商费用等等就花费1亿美元,那时的1亿美元,是可以买十几艘大型驱逐舰的。 外国人为什么不喜欢驳壳枪呢,简单说就是,价格太贵,重量太大,外形庞大。比手枪威力大,比步枪威力小,上不上,下不下,如同鸡肋。 但是自上个世纪初毛瑟手枪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国人无比的青睐。不管是正规军、游击队,还是地主豪强的私人武装、打家劫舍的绿林豪杰,都以能够佩戴毛瑟手枪为荣。不论其装备的数量,还是发挥的程度,都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军队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佩 戴德国造驳壳枪,已经成为一个带枪人身价的象征,这大概就和现代人开什么车,是不是原装车才算牛气一样的道理。于是德国毛瑟厂商投其所好,在后来生产的毛 瑟手枪

上,不仅有毛瑟厂的厂徽标志,还用汉字打上“德国制”三个字以为标榜,其生产和销售的目的,不言自明。值得注意的是,打上“德国制”字样的毛瑟手枪 却未必全是德国制,也有假冒。有的是别的小国家假冒,但他们打上汉字的“德国制”字样,其销售的对象却同样是瞄准中国的。毛瑟冲锋手枪图纸。

军阀步枪烂训练差 驳壳枪可发挥大作用

中 国人为什么喜欢驳壳枪呢?那那个年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伴随着长期不间断的战乱。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战乱。此时中国军阀 部队都面临着严重缺乏自动武器和火炮的客观情况,另一方面,士兵不是强征的壮丁,就是各种破产农民,赌徒,烟鬼,二流子。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严格系统的 军事训练。他们只是为了在军队混口饭吃,拿点饷银吃喝,领取部队配发的一点劣质烟土,战斗顽强性也很低。

全部装备驳壳枪的中央军手枪队。

在这种情况下,驳壳枪的威力就显露出来了。军阀士兵作战意志相对较差,步枪射击精度更差,而且很多土杂部队装备的都是作坊私造步枪,或者膛线损伤老旧步枪, 因保养不佳的性能下降步枪,这些破步枪再搭配土造子弹。其有效精确射程并不比加上枪托的驳壳枪远多少,所以,手枪队才可以与步枪兵对射。综合来看,当时一 支由勇敢士兵组成的突击队手持可以快速发射的驳壳枪,不顾一切的发起冲锋,会在战场上取得惊人的效果。

以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来说,这样一 支人枪都超编制配备的部队,一直打到武昌城下,重机枪不过数挺挺,花机关枪(德国造MP18冲锋枪,因枪管外散热孔而得此俗名)不过数支,轻机枪一挺也没 有,半自动的毛瑟手枪便成了北伐军的利器。当时的敢死队就是每人一支驳壳枪,几枚手榴弹爬上武昌城的。包慧僧在回忆录中说过,黄埔学生军东征时,叛军最怕 的就是学生军的驳壳枪,因那时机枪少,步枪发射速度慢,而每个连的九支驳壳枪却可以半自动发射,容弹量也比步枪多一倍,当然是了不起的了。

北 伐军几乎就是靠着刺刀加驳壳枪打天下,所以战后,更是大量引进驳壳枪。驳壳枪很快成为中央军的制式装备。1930年暴发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中央陆军教导 总队参加了这场战争。据一位参战的老人回忆,当时他所在的一个团的全部士兵,除了应配的步枪、机枪、小炮等装备外,每人还另配有一支德国造的毛瑟手枪。

抗战刚刚开始时,仅1938年1月至3月,国府就分两批从德国购进毛瑟手枪共5万支,由此可见毛瑟手枪在中央军中的装备情况。此外,各路军阀搜刮来的钱财,也80%以上都用于军费开支,仅从上海这一渠道直接卖给中国各派系军阀的毛瑟手枪就有

40万支。 就连女兵部队都大量配备了驳壳枪。带枪托的驳壳枪对于女兵来说,使用起来比老式步枪要轻松的多。

手枪旅:驳壳枪加大刀是当时近战标配

擅长近战的西北军中,更是重视毛瑟手枪,从军到旅的各级长官,都直接控制着从团到连规模的手枪队,每到战斗的关键时刻,手枪队便成为一张王牌。1926年国民军与晋军战于晋北,石友三部曾一次集中3000人的敢死队,每名队员一把大刀,一支盒子炮,可见其装备数量之多。 中原大战之前,西北军还曾编有手枪旅,后来由西北军分化出来的韩复榘第三路军中,也长期地保持着手枪旅的建制。几千人的部队,全部以手枪作为装备,这怕是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同样是以近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红军中,毛瑟手枪也被大量使用。宁都起义后任红军第五军团军团长的季振同,起义前任国民党军第七十四旅旅长,该旅前身即为西北军冯玉祥之手枪旅,起义时,绝大多数官兵仍保持着手枪旅的三大件:盒子枪、步枪、大刀,后该旅全部加入红军。

红二十五军中也曾编有手枪团,是军长徐海东很惹眼的一个亮点。持毛瑟手枪奇袭、突击,在红军的战例中非常普遍。创造了惊人奇迹的抢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飞夺沪定桥的二十二勇士在突击行动时,便每人配备了一支毛瑟冲锋手枪。

驳壳枪是高级将领最后的防身武器

驳 壳枪是高级将领最后的防身武器,军阀混战时期,身为直鲁联军副总司令、统兵数十万的褚玉璞,经常手持两支匣子枪上阵搏杀。民国时期热河的两大匪首李守信和 白凤翔,更是对毛瑟手枪爱到须臾不可离的地步。抗战前后,二人先后投敌,一个当上了伪蒙古军的总司令,一个当上了伪东亚同盟军的总司令,各辖五个师的兵 力。就是在这个时候,身边一直有大量亲随卫队的情况下,李守信身上也一直携带着两支二十响的快慢机,白凤翔更是连睡觉时,两支二十响也别在腰里,用他自己 的话说,这么多年带惯了,不带睡不着。

连张作霖在做到安国军大元帅后,身为一国元首了,随身也一直带着一支长苗盒子,其在皇姑屯被炸时,这 支长苗盒子枪就在身边。朱德在井岗山斗争时期,每遇战斗最紧张时,往往持毛瑟手枪亲自带队冲杀。叶挺在皖南事变的突围战斗中,也曾手持二十响出现在最危急 的时刻,亲手射杀敌兵。

红军西路军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将军牺牲时,双手仍各持一把打空了的匣子枪。长征途中,朱德身上,一直有两支毛瑟手枪和一支小手枪与之形影不离,刘伯承则随身带了包括两支毛瑟手枪在内的五支手枪。

在 当时的中国,不仅仅高级将领的卫队和基层指挥员更是大量配备驳壳枪作为自卫武器。1924年孙中山北伐韶关时,曾带两辆铁甲车(属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随 行,两辆车上配备了手提机枪18支和驳壳枪250支。直系大帅吴佩孚身边长期有一支几百人的卫队,主要配备就是驳壳枪。平时,卫兵佩戴驳壳枪这种大号手 枪,显得很威风,对外人有震慑作用。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大批卫队使用半自动和自动驳壳枪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击退敌人,保护要员撤离。

网友在靶场使用驳壳枪射击。

驳壳枪在中国被广泛用于非正规战

驳壳枪之所以,在中国大肆流传,还与中国特定的战争样式相关。中国的军事斗争,自古就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奇”与“正”的利用上,中国更注重以奇制胜。到了二十世纪,包括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在内的近半个世纪的战争,多数是非常规战争。

不仅仅是作战和防身,驳壳枪在中国还广泛的用于特种作战,比如1926年,东北海军沈鸿烈就在直鲁联军司令张宗昌的掩护下,带着上百名驳壳枪手袭击抢占渤海舰队的旗舰,将渤海舰队缴械。驳壳枪更是形形色色的暗杀者和土匪们的最爱,方便携带,威力大,可以半自动发射。

抗战时期,对于活动在敌后的我各抗日游击队、武工队来说,既便于携带,又有很强火力的毛瑟手枪,就更是勇士们的必备利器。就象左轮手枪对于美国西部牛仔一样,毛瑟手枪也已成为敌后武工队员的最明显的标志了。 敌后游击战最主要的作战样式就是;化装奇袭、伏击、村落战、地道战、挑帘战等小部队的作战行动是敌后抗日游击战的主要战法,在重武器与自动火器严重不足和重视轻装机动的游击队中,毛瑟手枪便成了游击队员得心应手的最好伙伴。

日军发现如有密集手枪声 必有高级将领在此

除 了中共所领导的人民战争是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外,既是军阀之间的战争,“奇”战,仍占据有相当大的比例。因为各派系之间完全是为了一已的私利而战,谁 是敌人谁是盟友全无原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其主要特点,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成为对手,刚才还在推杯换盏,转眼就是刀光血影。在一部民国军阀史中,有 数不清的“鸿门宴”式的战斗,如冯玉祥之诱杀郭坚、宝德全,张培荣之诱杀孙美瑶,刘郁芬之诱杀李长清、方振武之解决徐寿椿等,无不是在谈笑之间进行的。

说枪
篇四:毛瑟冲锋手枪图纸

近代中国一直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从鸦片战争开始,国人就已经意识到火器相对于冷兵器的巨大优越性,不论是中央军、地方军阀乃至流寇土匪都想尽办法,或从外国购买,或引进仿制。虽然这一过程的原始动力是国内战争,但是却也推动了中国武器的现代化,在抵御外敌入侵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组选取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几种轻武器,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首先被引入中国并实现批量生产,装备部队的是汉88式步枪,因为该枪主要由汉阳兵工厂生产,得名“汉阳造”。又因早期型枪口有一铁制套筒,又名“老套筒”,后期型去掉了铁套筒,称为汉阳式7.9毫米步枪。汉阳造的原型枪是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1886年法国换装1886年式“勒贝尔”步枪,采用无烟火药,发射8mm弹丸的小口径步枪,德国为了与法国抗衡,成立了步枪试验委员会,于1888年推出了1888年式委员会步枪,并装备全军。但是,使用过程中,1888年式委员会步枪曝露出装弹退弹困难、抽壳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问题,虽然经过多次改进,部分为题依旧没有解决。于是,1898年德国军方决定采用毛瑟1898式步枪将其取代。大量1888式委员会步枪退出现役。基于清政府的洋务派对“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国商人谎称1888式步枪为最新式毛瑟步枪,成功地将设计资料和生产机械卖给了清政府,并将大量从德军中撤换的委员会步枪销往中国。虽然1888式委员会步枪在欧洲已经过时,但是相对于当时亚洲各国来说,还是非常先进的。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程定国使用的正是“汉阳造”。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本打算将汉阳兵工厂的设备改造成生产中正式步枪,并全面停产汉阳式7.9毫米步枪,但此时抗日战争突然爆发,改造工作停止。此后,由于生产中正式步枪的巩县兵工厂被日军炸毁,作为替代品,“汉阳造”的产量不降反升,在抗战中立下汗马功劳,至1948年,汉阳兵工厂设备全部完成改造,“汉阳造”全面停产。该枪却一直到抗美援朝依旧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服役时间之长,成为中国战争史的一个神话。

第二种中国仿制的步枪是二四式步枪,也就是中正式步枪。此事真是说来话长,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沦为战败国。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不得生产、出口武器,于是毛瑟轻武器公司将刚研发的1924年式毛瑟步枪的生产设备、图纸、样枪全部卖给了国民政府。1932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全国制式武器会议,决定以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及其所使用的弹药为原型进行仿制,选用该步枪作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步枪。因造于民国二十四年,所以原定名称为“二四式”。1935年8月国民政府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得名于当时的总统蒋中正。 抗

日战争期间到1949年,中国一共生产了大约六十万至七十万支。“中正式”步枪因为是由毛瑟最新式步枪仿制而来,在当时性能是非常先进的。很多人将二战中国战场国军伤亡远大于日军归罪于步枪性能落后,事实上“中正式”的弹道性能、杀伤力远优于日本三八大盖,后来日本九九式步枪改用7.7毫米枪弹就是明证。国军的差距主要是重武器的差距、是海空军的差距,“中正式”步枪是中国第一次步枪制式化的尝试,也支持国民党军队撑过了从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艰苦惨烈的战斗,是一款功勋步枪。

既然谈及抗日战争,就不得不提两款枪械,一个是捷克ZB-26式轻机枪,一个是毛瑟军用手枪。ZB-26轻机枪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在激烈的战争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不易损坏,使用维护方便,射击精确,只要更换枪管就可以持续的射击。二人机枪组,大大提高了机枪实战性能。经过简单的射击训练就可以使用该枪作战。综合以上因素,捷克轻机枪成为中国军队班排支援火力的不二选择。在抗日战争中,由于日军装备了大量迫击炮、加农炮、掷弹筒等重武器,国军在与日军交锋时,重机枪由于重量大,机动困难,往往交火没多久就被日军重火器摧毁,此时捷克轻机枪机动灵活的优势便发挥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战场生存率。同时,捷克轻机枪价格便宜,深受中国军人青睐。但是,捷克轻机枪的中国化之路却是十分的坎坷。英国1935决定采用捷克式轻机枪作为制式轻机枪,捷克根据英军的要求进行改进,最终命名为布伦式轻机枪。同年英国从捷克购买了布伦式轻机枪的生产权,在英国境内生产。而当时国民政府已经决定采用捷克式轻机枪为制式轻机枪,但由于没有生产图纸,各厂都是逆向仿制,零件不标准,无法通用。于是国民政府便向捷克订购了5000挺轻机枪,并派人赴捷克商谈图纸的引进。可是,捷克居然将从军队中撤换下来的ZB-26轻机枪翻修后出口中国,并且只答应给中方验收样板。国民政府只能以监督捷克兵工厂生产订购的机枪为由,派遣两名技术员和一名工匠观察生产过程,回国后凭借记忆自行绘制图纸。虽然有了图纸,但因为技术水平限制,质量依旧不过关。1936年夏,军事当局鉴于机关枪是现代战争的利器,曾与捷克兵工厂协商,在中国设厂自行制造捷克式轻机枪。当时捷厂曾计划派遣代表来华,商谈具体计划。第二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捷克厂改变计划,设立兵工厂的事也就没了下文。从这件事就能看出积贫积弱的中国向西方国家求助时的辛酸。虽然没能得到足够的原厂捷克机枪,仿制的产品质量有太多瑕疵,但是捷克式与日军歪把子比还是有很多优势的,是中国军队抗战时期步兵的绝对火力支柱。

墙里开花墙外香用来形容毛瑟军用手枪是再合适不过了。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了毛瑟军用手枪专利, 隔年正式生产。毛瑟本人希望该枪能成为军队制式武器,故称其为“军用手枪”。但是直到其停产,也没有哪个军队把它列入装备序列。毛瑟军用手枪是世界上第一种冲锋手枪,具备全自动射击功能,枪套为木制,可以接到手枪握把上作枪托用。中国人称其为驳壳枪,或匣子枪。在欧洲,由于冲锋枪的出现,全自动的毛瑟手枪的优势荡然无存,而全自动射击带来的巨大后座力使枪口上跳严重,难于控制。但是中国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始终没有大量装备冲锋枪,速射型的毛瑟手枪在近战中充当了冲锋枪的角色。由于毛瑟军用手枪体积小、便于隐蔽携带,射速高、火力猛,成为游击队、武工队的最爱。至于枪口上跳的问题,只要将手枪倾斜九十度,就能将枪口上跳变成横跳,自然利于扫射。所以在原产国不受欢迎的手枪,在中国成为军人难得的宝贝,今天在许多国产电视剧中还经常能够看到驳壳枪的身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军队装备必须实现标准化,制式化。加之我军历来武器靠缴获而来,武器种类五花八门,简直就是世界枪械博览会,既有碍于我军的军威军容,也会给战时后勤保障带来巨大压力。恰在此时,朝鲜战争爆发。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武器装备不统一,所需弹药口径也不一致,给中国军队脆弱的后勤补给带来巨大的压力。于是在部队入朝前后,党中央紧急跟苏联签订了以800万卢布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枪。除了进口苏联轻武器,这时国内兵工厂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此时苏联正在撤装莫辛-纳甘步枪,于是就把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资料卖给中国,在中国定型为53式步骑枪,在1954年开始装备部队。同时,中国还仿照苏联DPM轻机枪,生产并列装了53式轻机枪。于是,在朝鲜战争的推动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了装备的制式化。但是,由于所引进的多是苏联战后即将淘汰的武器,已经不能满足我军的需求,所以,53式系列班用枪械只是一种应急产品。不过,尽管是落后的武器,但依旧在志愿军手上发挥了最大的威力,上甘岭战役相持阶段,中国狙击手张桃芳击发441次,毙敌285名,创下我军冷枪狙击的记录,也创下单次战役狙杀数量的世界纪录。张桃芳所使用的正是53式步骑枪的原型莫辛-纳甘1895∕30式步枪。

由于53式班用枪械已经过时,换装势在必行。1956年,我国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仿苏制西蒙诺夫SKS半自动步枪制造了56式半自动步枪,仿苏制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制造了56式冲锋枪,仿苏制RPD轻机枪制造了56式轻机枪。由于我军当

时的军事思想比较传统,没有意识到AK-47突击步枪的巨大战术价值,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冲锋枪少量配发部队,用来弥补56式半自动步枪在近距离上火力的不足。虽然有缺憾,但是,所有56式枪械通用7.62Ⅹ39毫米枪弹,形成了一个完备的56式枪族。在1963年对印边境反击战中,我军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在火力上完全压制了装备手动栓式步枪的印度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此战的对手是普遍装备AK系列枪械的越南人民军。在茂密的越南丛林中,56式半自动步枪十发的的弹夹火力持续性严重不足,56式冲锋枪装备量不大。加上文革对军队建设的影响,边境反击战,中国军队遭受了很大损失,在人多欺负人少的情况下与越南人民军的伤亡人数基本持平。于是,79年研制新枪的任务下达,1981年新枪完成定型命名81式自动步枪,1983年批量生产,替换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同年设计定型的81式轻机枪也开始装备部队,撤换56式轻机枪。此处还有个插曲,第一阶段边境反击战中,我军战士缴获了苏联最新式轻机枪——卡拉什尼科夫轻机枪,并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在研制81式轻机枪时,就有人提议直接仿制RPK轻机枪,最终,高层否决了这个建议,要求自主研发,避免重回仿制的老路。于是才有了现在的81式轻机枪。边境轮战阶段,全面换装81式枪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步兵火力的优势,在老山战斗中,新式步枪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81式枪族只是一种过渡型武器。

早在81式枪族设计任务下达的1979年,中央已经确定未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枪械将会采用小口径弹药,81式只是一个填补56式和未来小口径武器之间空白的过渡性武器。这个武器已经面世了,它就是95式5.8毫米枪族。包括95式自动步枪、95式短突击步枪和95式轻机枪。95式自动步枪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研制的突击步枪,主设计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为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自动步枪之

一。它是中国研制的第二种小口径步枪,也是解放军第一种大规模列装部队的小口径自动步枪,95式轻机枪多数零件和95式突击步枪通用,而95式短突击步枪就是在95是的基础上缩短枪管而来。95式枪族发射5.8Ⅹ42毫米子弹。弹丸质量大,穿透力强,提高了对有防弹衣保护目标的杀伤力,同时无托设计在保证枪管长度的情况下,大大地缩小了全枪尺寸,方便携带。但是,由于装备时间较短,也暴露出不少的缺点,比如瞄准基线高,没有空仓挂机、人机功效不佳等。但是,无论如何这款枪已经使中国的步枪向前跨跃了一大步,争议虽多,但已是从八十多个方案中出的最佳方案了,这款枪将来仍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1674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