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花

语文试题 时间:2020-09-24

【www.myl5520.com--语文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花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 ABCDE )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BCD )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 A )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 B )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 D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 A )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 D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 ( D )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 道德义 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 D )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 ( D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 ( C )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 ( B )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 ( A )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 B )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 C )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 治人事天莫若啬 B. 圣人无常心 C. 上善若水 D. 物壮则老

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7.在《道德经》中, 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BD ) A. 相反相成 B. 反向思维 C. 道法自然 D. 祸福相依

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 ( ACD ) A. 不妄为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 A )

D. 有所不为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 (ABD )

A.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 “帝王之上师 臣民之极宝”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下列对于 “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 ( BC ) A. 忠恕之道 B. 弱者,道之用 C. 天之道,利而不害 D. 天道酬勤

1.“佛”意思是什么? A A. 智者 、觉者 B. 神仙 C. 庙里的塑像 D. 传说中的人物

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 A. 尼泊尔 B. 古印度 C. 中国 D. 泰国 A. 公元前6世纪 B. 秦代 C. 三国时期 D. 西汉末、东汉初

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 A. 普救寺 B. 白马寺 C. 少林寺 D. 南华寺

A. 玄奘 B. 迦叶摩腾 C. 鸠摩罗什 D. 不空

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 D A. 神光 B. 迦叶摩腾 C. 法兰 D. 梁武帝

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 B A. 《大菩提藏经》 B. 《大唐西域记》 C. 《大乘起信论》 D. 《瑜伽师地论》

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 B A. 释迦牟尼 B. 慧能 C. 弘忍 D. 慧远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 A. 陶渊明 B. 慧能 C. 慧远 D. 王维

10.佛祖“灵山拈花微笑”,确立了什么样的说法方式? C A. 禅宗公案,佛教故事 B. 当头棒喝,单刀直入 C.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花。

A. 辁才讽说之徒 B. 任公子

C. 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 D. 万物之一类

2.“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 B )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惠子

3.《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 C ) A. 一遍 B. 二遍 C. 三遍 D. 四遍

4.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 D ) A. 孰知正处 B. 孰知正色 C. 孰知正味 D. 孰知正见

5.《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 D ) A. 天籁 B. 地籁 C. 人籁 D. 道籁

6.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 B ) A. 大地 B. 百围之木

7.“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D A. 之人无己 B. 神人无功 C. 圣人无名 D. 以自为是

8.《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 B ) A. 养形为主 B. 养性为主 C. 养气为主 D. 养情为主

9.“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 C ) A. 厨师 B. 屠户 C. 治国者 D. 尸祝

10.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D A. 遁天背情 B. 遁天之刑 C. 帝之悬 D. 悬解

1.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不属于“风”的是 B A. 《七月》 B. 《生民》 C. 《东山》 D. 《硕鼠》

2《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A A. 赋 B. 比 C. 兴

3.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 D ) A. 京剧

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 C ( C )

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 D 尔,心远地自偏”是谁的诗句? A

D. 元杂剧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厢记》 E. 王 A. 颦儿 B. 蘅芜君 C. 潇湘妃子 A. 《山居秋暝》 B. 《送元二使安西》 C. 《鸟鸣涧》 D. 《陇西行》

1.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 C. 结字 D. 笔法

2.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 BC ) A. 忠孝节义观念 4.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是( D )10.林黛玉的别名有( ACD )。

D. 《红楼梦》

D. 颦颦

材是: C 5.《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1.下面哪些不属于中国民族调式中的五 A. 历史故事画 物是( C )。 声。 C B. 宗教题材的人物画 A. 薛蟠 A. 商 C. 仕女画

B. 贾琏 B. 角 2.白描技法是哪位画家最先使用的: C. 贾宝玉 C. 清角 A. 阎立本 D. 贾珍

D. 徵

B. 吴道子 6.“元曲四大家”是( ABCD )。 2.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 C. 周昉

A. 关汉卿 曲?( D ) 3.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 B B. 白朴 A. 梅花三弄 A. 曹家样 C. 郑光祖 B. 广陵散 B. 吴家样 D. 马致远 C. 阳春白雪 C. 周家样

E. 王实甫

D. 高山流水

4.绮罗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是: A 7..《诗经》中“颂”分为( ACD )。 3.古琴又称?( D ) A. 趣味性、表现性、装饰性 A. 周颂 A. 柳琴 B. 空间性、表现性、装饰性 B. 秦颂 B. 五弦琴 5.西方文化主要体现的是 A C. 商颂 C. 奚琴 A. 科学主义文化 D. 鲁颂

D. 瑶琴

B. 人文主义文化

8.元杂剧四大悲剧是( ABDE )。 4.《春江花月夜》用的是哪种曲式结构?6.中国的艺术观主要是: A A. 《窦娥冤》 ( D ) A. 表意的 B. 《汉宫秋》 A. 单三部曲式 B. 写实的

C. 《倩女离魂》 B. 循环曲式 7.中国绘画中特有的透视方法是: A D. 《赵氏孤儿》 C. 回旋曲式 A. 散点式透视 E. 《梧桐雨》

D. 自由变奏曲式

B. 焦点式透视

9.《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5.伯牙的知音是( A )? 8.西方绘画主要强调的是: A ( ACDE )。 A. 钟子期 A. 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 A. 贾 B. 师旷 B. 用线条作为造型手段 B. 林

C. 阮籍

1.书法的三要素是( ACD )

B. 阴阳对立统一观念 C. 易和变的观念 D. 礼义廉耻观念

3.《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BD) 的情绪。 A. 平静 B. 悲愤 C. 欢快 D. 沉痛

4.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 ABCD ) A. 书写的快慢 B. 字形的大小 C. 笔画的轻重 D. 结字的疏密 5.书法的章法要(ACD ) A. 有节奏感 B. 整齐划一 C. 有秩序感 D. 气息贯通

6.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 ACD ) A. 纵收得体 B. 左右均等 C. 穿插避就 D. 主次分明

7.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D ) A. 用笔要藏露互现 B. 用笔要笔笔藏锋 C. 用笔要笔笔中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花。

B

D. 用笔要方圆兼备 8.中国的汉字(BCD ) A. 是象形字 B. 是意象字 C. 具有造型美 D. 是书法的载体

9.书法的艺术性体现在( ABC ) A. 书法是美化汉字的艺术 B. 书法是抒情的艺术 C. 书法是美化生活的艺术 D. 书法是描摹物象的艺术 10.毛笔的特性是(ABCD ) A. 圆 B. 尖 C. 健 D. 齐

1.能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的观点是( B ) A. “国亡史存” B. “六经皆史” C. “在史言史”

2.“二十四史”采用史学编撰体例是 A A. 纪传体 B. 编年体 C. 国别体 D. 典志体

3.以下史学著作属于通史体例的是 B A. 《三国志》 B. 《资治通鉴》 C. 《宋元学案》 D. 《元和郡县图志》

4..乾隆帝在“国史”修撰中创设“贰臣传”体现出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是 ( D ) A. 秉笔直书的精神 B. 官修史书的传统

C. 史官崇高的地位 D. 强烈的道德教化意识

5.制度完备的“史馆”出现在哪个朝代( D ) A. 北魏 B. 隋 C. 汉 D. 唐

6.刘知几将史家素养概括为“史家三长”,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 A A. 史德 B. 史学 C. 史才 D. 史识

7.朱彝尊提出:“国史,天下之至公,不得以一毫私意梗避其间者也。”表达了中国传统史学所蕴含的理念是 (B ) A. 道德教化 B. 秉笔直书 C. 通古今之变 D. 殷鉴不远

8.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被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与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具有( D )的意识。 A. “以任故国之史报故国” B. “在史言史,不识忌讳” C. “史官所任者,万世之事” D.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9.万斯同“布衣修史”反映出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理念是( A ) A. “国亡史存” B. “誓不食周粟” C. “通古今之变” D. “借史言事”

莲花
篇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花

莲花,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10月。莲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别名:水芙蓉、 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芝、青莲、莲等。

属性:清凉解暑、止血、治泻痢、降火气、除寒湿、补身、健胃。

莲,多年水生草本,又称荷花。根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外生须状不定根。节上生叶,露出水面;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粗壮,圆柱形,多刺;叶片圆形,直径25~90厘米,全缘或稍呈波状,上面粉绿色,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直径10~20厘米,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

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雄蕊多数,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于托之一;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子房椭圆形,花柱极短。花后结“莲蓬”,倒锥形,直径5~10厘米,有小孔20~30个,每孔内含果实1枚;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厘米,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

1.2~1.7厘米,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历史有一亿三千五百万年。

公元前约500年,莲花传入埃及,可能是由波斯人带去的。古埃及人装饰庙宇柱顶的“莲苞”,仿自睡莲,而荷马史诗“奥莲赛”(Odyssey)其实是喝了用落柘枣(与莲没有关系)酿制的饮料而进入逸然忘却烦恼的境地。希腊作家希罗多托斯描述埃及植物的时候写道:“河中生长着一些像玫瑰的百合,果实生长在像黄蜂窝

干莲子可以磨成粉,或供药用。例如在斯里兰卡,莲便是一种主要的痔科药物,另外雄蕊可用为药物,治疗小便失禁和精漏。泰国的孕妇相信用供过神的荷花花瓣泡茶喝,可以减少早上呕吐,并使婴儿强健。

荷叶和莲子都可以入药。莲花味苦甘,性平,归心,肝经。清香升散具有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小儿惊痫,妇人血逆昏迷,跌伤呕血,月经不调,崩漏,湿疮疥癣。

除实用价值外,莲是最常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花中君子,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清廉的象征:盖“青莲”者,谐音“清廉”也。象征爱情:盖莲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长恨歌》云:“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而并蒂莲尤其如此。二莲生一藕的图画,叫“并莲同心”。“水芙蓉”之“蓉”谐音“荣”。莲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荣华富贵”,莲花和一鹭鸶,叫“一路荣华”。牡丹、莲花和白头翁,称为“富贵荣华到白头”。莲花也能谐音“连”。莲蓬加上莲子,叫“连生贵子”。象征纯净、纯洁。佛教中有莲花座、莲花台等。佛教中的不少菩萨,是从莲花中生出来的。

与文化关系最深的是中国,在中国,莲花被崇为君子,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古代的文人墨客,现代的文人雅士以莲的诸多素材为题材写的诗或诗词,统称莲花诗词。

唐前莲花诗词

01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02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03采莲 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04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05采莲曲 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06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07【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梁·祖孙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花。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轻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08【夏歌】 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09【采莲】 五代·孙光宪 菡萏香销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10【咏芙蓉诗】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盛唐莲花诗词

01◇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02荷花 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03莲花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04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05【越女】 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06【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06【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07【残莲花】 唐·崔橹

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 08【黄子陂荷花】 唐·唐彦谦

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人。 09【秋池一枝莲】 唐·郭恭

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10【莲花坞】 唐·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开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宋代莲花诗词

01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02一剪梅 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03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04【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05【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06【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07【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08【满庭芳】·黄庭坚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09【虞美人】 宋·陈与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花。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 洗清秋。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10【怨王孙】 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 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元明清莲花诗词

01【三益塘芙蓉】 元·萨都剌

斑帘十二卷轻碧,秋水芙蓉隔画栏。彩扇摇风霞透影,锦袍弄月酒生寒。游魂翠袖留江浦,

02【古采莲】 元·吾丘衍

湿风吹花生冷香,冯夷为舞冰丝裳,霏霏粉金飘晚塘。浮兰舟,鼓桂楫,歌采莲,为君发:迟迟归来弄明月。 仙掌红云湿露盘。只恐淮南霜信早,绛纱笼烛夜深看。 03【池莲】 元·倪瓒

回翔波间风,的历叶上露。清池结素彩,华月映微步。云阴花房敛,雨歇芳气度。欲去拾明珰,踟蹰惜迟暮。

04【游荷花荡】 明·朱方中

平湖秋色十分饶,醉卧楼船逸思飘。水国荷香浮录醑,夕阳帆影逐金飚。堤边属玉惊人起,天际蛾眉共客招。歌罢采莲归路晚,塔西云树正迢迢。

05【并蒂莲花】 明·沈周

耶溪新绿露娇痴,两面红妆倚一枝。水月精魂同结愿,风花情性合相思。赵家阿妹春眠起,杨氏诸姨晚浴时。今日六郎憔悴尽,为渠还赋断肠诗。

06【莲花】 明·申时行

碧沼停寒玉,红蕖映绿波。状凝朝日丽,香逐晚风多。游戏金鳞出,飞扬翠羽过。纳凉依水榭,还续采莲歌。

07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08【荷珠】 清·朱奕恂

小雨林塘净碧罗,田田分得夜光多。江姝唾逐天风落,仙掌晴分曙月过。幸未赠来愁结佩,若为采去误凌波。荡舟耶女休相妒,乐府虚裁一斛歌。

09【白莲】 清·秋瑾

莫是仙娥坠玉珰,宵来幻出水云乡;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国色由来兮素面,佳人原不借浓妆;东皇为恐红尘涴,亲赐寒潢明月裳。

10【白莲】 清 ·盛锦

玉井分栽到野塘,冰销翠袖回生凉。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真相尚留开士社,红衣洗尽美人装。水仙操罢扁舟去,谁与凌波解佩珰。

当代莲花诗词

01虞美人·雨荷

红衣浴雨含香坠,瓣染纤丝泪。暗香浮动亦多情,依旧恋波逐浪盼蜻蜓。 几番回顾蜻蜓舞,忘却花心苦。化为尘水润珠房,拼此一身招唤爱莲郎。 02一剪梅·莲花飘香/爱莲郎

隐隐冰肌靓靓妆,滟滟波光,淡淡清香。凌波出浴待人偿,水样娇羞,迷样新娘。 红影凝脂嫩玉镶,舞落花衣,挤满芬芳。吟香阁里爱莲郎,亲又何妨,爱又何妨。 03苏幕遮·雨荷

雨羞羞,风碎碎。点点霏霏,莲脸清珠坠。绿梦红笺添妩媚。雨洗青荷,沐透罗衣翠。

嫩红樱,娇绿贝。笑面芙蓉,出水香妃醉。含玉蜻蜒闲倚蕊。戏品鸳鸯,不解花滋味。

04虞美人·雨荷情

熏风溢出杯中酒,醉了君知否?当时小雨正消魂,挂满冰晶笑脸好撩人。 红衣香透心相许,谁续黄晶侣。跃花巅上倚荷蜓,怀抱凌波仙子倍柔情。 05卜算子·咏莲

出水赛芙蓉,犹记泥中苦。入破青衣翡翠香,来伴蜻蜒舞。

不易见青天,恐把青春误。唯有绯荷百日红,还比百花酷。

06清平乐·小荷

新荷娇小,脸上飞霞笑。唤起蜻蜓窥玉貌,默默温柔相抱。

翩翩抹上红妆,亲亲迷样新娘。水样娇羞时候,天天错爱莲郎。

07长相思·春忆

爱莲郎,爱恋郎,盼到春江出嫩篁,日长复夜长。

吻来香,满唇芳,绿叶红花靓靓妆,故乡归梦乡。

08长相思·莲花香

爱莲郎,采莲郎。莲子莲花丝漫长。清香心里藏。

情满仓,意满仓。我为郎君碧玉装。甜甜走四方。

09蝶恋花·倚荷蜓

才展青青娇嫩翅,恋上红笺,欲把金科试。饱读香书栖锦字,依莲讨教花心事。

荷花文化与鉴赏
篇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花

荷花文化与鉴赏

摘要:荷花是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它不但形态美丽,因极高的观赏价值为人民喜爱,还以其实用性广泛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荷花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荷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荷花的植物特性、应用价值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荷花;植物特性;文化内涵;应用价值

1荷花的植物特性介绍

荷花,又名荷花、水芙蓉等,为多年生宿根水生花卉,属睡莲科,莲属。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和大洋洲,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不但花、叶色彩艳丽、形态优美,而且生长旺盛,适应能力强,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

1.1形态特征

荷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型大,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花有单瓣、复瓣和重瓣几种,花瓣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等多种颜色,或有彩文、镶边[1]。萼片绿色,4~5枚,花后脱落。花两性,花托变态呈上举的蜂窝状,称莲蓬,内有莲子,呈椭圆形、卵形或卵圆形,内有种子。

荷花的叶片巨大,呈盾状圆形(幼时两侧缩卷呈梭形),直径可达70厘米。叶面深绿色,上有一层蜡质白粉;叶背淡绿色,光洁无毛。叶柄长圆柱状,位于叶片中央,从根状茎的节部生出[2]。

荷花的根为须状不定根,主根退化,不定根成束状环绕排列在地下茎节的四周,长8~20厘米。在生长期根为白色或褐色,藕成熟后为黑褐色。

荷花的茎为地下茎,长而肥厚,具有明显的节、节间,横生于淤泥之中,并分枝蔓延。生长前期地下茎节间白嫩细长,生长后期主茎及分枝顶端数节入泥深处,节间明显肥大,形成藕[3]。

1.2生长习性

荷花于4月中旬萌芽,从种藕的顶芽和节部抽生出新生地下茎,称为藕;5月上旬由藕鞭节处抽生浮于水面的浮叶;6月上旬,藕鞭逐节加长生长,并从节处抽生挺出水面的立叶;6月下旬初见花蕾,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盛花期,每朵花可开2~3天,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闭合。8、9月为果实成熟期,10月上旬长成新藕,10月下旬荷花茎叶枯黄,进入休眠期。

荷花的生长发育和温度有密切的关系,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20~30℃,一般8~10℃萌芽,14℃开始长出藕鞭,30℃以上的高温下才能开花,气温降到25℃时生长新藕。

荷花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性喜阳光和温暖环境,耐寒性也很强。喜湿怕干,缺水无法生存,但水过深则生长不良,一般的以水深不超过1.5米为限。宜生长于静水或缓慢流水中,喜肥土,尤喜磷、甲肥多的富含腐殖质及微酸性壤土和粘质壤土;氮肥若过多,易造成徒长而影响开花[4]。

2荷花的应用价值

2.1荷花的食用价值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之时,荷花的果实与地下茎,即莲子与藕便被发现不仅能食用充饥,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被作为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荷花的风味小吃、菜肴也日益丰富,荷叶、荷花、莲子、藕均可作美食,食用方法很多,为我国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并成为养生保健的名贵补品[5]。

民间用莲子做羹、八宝粥,均为美食佳品。营养丰富的莲子可以用糖来煮,做成糖莲子或莲子汤,莲子也可以加在糕饼里,在中秋的月饼里,莲蓉算是上品。

根茎莲藕含有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味甘,清脆而多汁,可以当水果生吃,也可以用来做汤、炒菜,在藕的空管中填以糯米,蒸熟后是上好的甜品。莲子、藕均可提取淀粉,为上等滋补品,也用于加工多种高档点心。

蒸荷叶饭可用鲜莲叶或干莲叶,蒸出来的饭有特别的荷叶清香。

食品工业上,用莲子粉、藕粉加工各类果冻及多种妇女、儿童专用食品,用藕可加工蜜饯、果脯、罐头等[6]。

2.2荷花的药用价值

荷花不但可以食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藕、藕节、莲子、莲衣、莲须(花蕊)、莲房、荷花、莲子心(胚芽)等均可入药。 藕生者味甘、性寒,功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用于散阏血、吐血、口鼻出血、产后血闷,治金疮伤折及止热渴、霍乱、烦闷、解酒等;熟者味甘、性温,功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主补五脏、消食、止泻、生肌,久服令人心欢止怒。

藕节味甘、涩、性平;功能止血、消淤;用于吐血、咯血、尿血、崩漏。

莲子味甘、涩、性平;功能养心安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止带,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莲衣味苦、涩,性凉;功能止血,收敛,用于治心胃浮火,肠分湿热。

莲须味苦、甘、涩,性平;功能固肾涩精,生津止渴,用于治梦遗滑泄,吐、衄、崩、带,泻痢。

莲房味苦、涩、性温;功能化淤、止血、祛湿;用于崩漏,尿血,痔疮出血,产后淤血,恶露不尽。

荷花味苦、甘、性温。归心、肝二经。功能活血止血,祛湿消风。用于跌损呕血、天泡湿疮等病症。

荷叶味苦,性平;功能升清降浊,清血解暑,散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便血崩漏。

莲子心味苦,性寒;功能清心火,降血压,交通心肾,涩精止血;用于热入心包,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7]。

2.3荷花的园林应用价值

荷花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由来已久,现今,荷花在园林水景中更有广泛的应用。各式各样的荷花造景,各具风采,在园林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美化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3.1 湖塘荷花造景

在广阔的湖塘水面上,遍植荷花,能表现出碧叶连天、荷浪翻卷的壮丽景观。如杭州西湖、武汉东湖、承德避暑山庄等。在古典园林植物的配置中,荷花与垂柳成为一种传统程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四壁荷花三面柳,半谭秋水一房山”等都客观而形象地描绘了荷柳的秀色。此外,留出一定的空旷水面点缀其他的水生花卉,如荇菜、睡莲、香蒲等,使得景观效果别具一格。

2.3.2 荷花专类园造景

以荷花造景的专类园,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后经历各代,全国不少地方都建有以荷花为主的园林水景。其中以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最负盛名。全园在布局上突出了“碧、红、香、凉”的意境美,即荷叶的碧,荷花的红,熏风的香,环境的凉,种植了西湖红莲、绍兴红莲、粉十八、青莲子等品种,并留出一定的水域种植睡莲和王莲,与湖岸的翠竹、垂柳相映,景色秀美。

2.3.3 庭院水池植荷造景

由于荷花的芳容可亲、品性感人,许多私家庭院都喜欢种植荷花,因此,利用小池塘或人工凿池来种荷很普遍,苏州拙政园以荷花造景的景点就有6 个之多,有“远香堂”、“荷花四面亭”、“芙蓉榭”、“留听阁”等。现代的别墅庭院中植荷,一般是与其他水生花卉相结合。粉红的荷花与浮水植物如睡莲、荇菜相配,颜色协调,相得益彰,再加上粗犷的芦苇、水葱以及秀丽的落新妇等,高低错落,野趣横生[8]。

3荷花的文化内涵

3.1荷花的道德象征

荷花不但以其实用性广泛应用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又凭借优雅的姿容、出众的风采及“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殊习性深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中,象征着一种独特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范,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荷花素有“君子之花”的美誉,它出尘离染,清洁无瑕,象征着高洁正直、清廉无私的高尚品格。宋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就把荷花比德为君子。文章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仅用百余字就将荷花那在泥不染、洁身自好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圣洁、祥和、宁静、高雅、正直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生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既是千古名句,也成为了士大夫修身养性的新准则和君子人格的象征,为后人所效仿。

而郭慕的“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秋池一枝莲》),梅尧臣的“不畏塘雨急,钿叶自相遮,文禽忽惊去,冲破波上霞”(《莲塘》),郑伯琛的“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等诗则表现了荷花遇事不惊、不畏强暴、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敢于献身等高尚情操,这正是君子的写照。

3.2荷花的佛教内涵

荷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荷花在印度佛教文化中的地位很高,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人们对佛国圣土充满了敬仰和崇拜,所以对荷花也情有独钟。据佛教故事记载释迦牟尼降生,“东南西北,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也有传说释迦牟尼出世时站在荷花上,他得道成佛后传教说法时的座位是莲台,法相亦呈荷花坐势。

荷花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符号,它被赋予清静祥瑞、驱浊避邪的含义,并象征着崇高圣洁和美好清廉。荷花之美,正与佛教之精髓相契合。它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

此外,佛教把荷花的自然属性与佛教的教义、规则、戒律相类比,逐渐形成了对荷花的宗教崇拜。按佛教教义,三界众生,以淫欲而托生;净土圣人,以莲花而化身,并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观。既然莲花代表佛祖清净法身,庄严报身,于是便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寺院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

3.3荷花的文学意象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荷花的文学意象丰富多样,是整个中国文学长河中璀璨的瑰宝。荷花被赋予文学意象始于《诗经》和《楚辞》。

自《诗经》开始,首次出现了荷花与女子的类比关系。例如,《陈风•泽陂》直接用荷花来象征女性:“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基于此,荷花象征女性以及荷花与情爱的隐喻关系初步奠定,之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演化丰富。荷花与女子的类比关系由最初的“以色拟色”到“泯色重质”,而荷花的情爱模式则慢慢发展丰富为爱情象征、相思意蕴、祥瑞象征等。

《楚辞》则奠定了我国文学中荷花与文人及其政治命运之间的类比关系。在《楚辞》中,荷花是最常见的“香草”之一,是巫祭圣物。荷花以其芬芳馥郁的气味以及明艳美丽的外表成为屈原用来象征自己美好品性的象征物之一,可以说,荷花代表文人芳洁之志的象征模式就此奠定。

随着莲花意象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人对莲花的喜爱由情感因素上升到哲理的高度,进而表现成为一种纯粹的审美模式。这种纯粹审美意义的荷花在古典文学作品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单纯的景物描写,不具有一些宽泛意义的象征性。如萧刚《采莲曲》:“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摘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等诗,都表现了诗人对纯粹审美的追求[9]。

4我对荷花的认识与见解

自古以来,荷花就为中国人所熟知,它既是著名的观赏植物,也是优良的经济植物。它不但以美好的姿容及独特的应用价值博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以优雅端庄的气质、出尘脱俗的风度、纯洁无暇的品格广受世人的赞誉,尤为志士仁人、文人墨客所推崇。

由于荷花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及人们对荷花的喜爱,逐渐形成了丰富灿烂的荷花文化,包括荷花的饮食文化、药用文化、装饰文化、佛教文化等,而荷花作为审美意象在艺术作品(包括文学和美术等)中的运用更是屡见不鲜,同时,它所象征的道德规范与精神品格,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可见,荷花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荷花这种用途广泛且底蕴深厚的传统名花,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促进物质文明、生态文明乃至精神文明的建设。荷花在修复湿地生态、丰富居民生活、开发农业旅游、研制经济产品等诸多方面,均有广阔空间,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如能全面研究、合理开发,必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人们的生活。 此外,荷花还是真善美的化身,它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文化“美善合一”的原则:它不

智慧树网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四
篇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花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节

2 1分

【单选题】(1分)

3 1分

【单选题】(1分)

4 1分

【单选题】(1分)

5 1分

【单选题】(1分)

“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

6 1分

【单选题】(1分)

7 1分

【单选题】(1分)

 1分

8

【单选题】(1分)

10 1分

【单选题】(1分)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2500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