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

语文试题 时间:2020-09-28

【www.myl5520.com--语文试题】

2010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篇一: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

2009-2010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1.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

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

2.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

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

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

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7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4.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贪,负其强 负:依仗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C.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D.怀其璧,从径道亡 亡:丢失

5.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侍从

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布衣:平民

C.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列观:一般的宫殿

D.固请,召有司案图 有司:司法人员

6.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C.大王必欲急臣 .

D.乃使其从者衣褐 .

7.下列各句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

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 何哉?”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8.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研究

B.莫敢难,独窦婴争之 难:非难

C.公言善,吾亦恨之 恨:怨恨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恐:担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乃赏成,献诸抚军 ..

B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

C以其辩得幸太子 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它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替诸侯报了仇。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4分)

(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13两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答:

1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5分)

答:

14.补写下列诗文名句。(5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吾所以为此者, 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17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7题

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②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③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④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亮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⑥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

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⑦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⑧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⑨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15.作者在文中说:“生活就是这样”。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句话的具体含义。(4分)

16.第④段中,“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为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5分)

17.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①从“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10字以内)(3分) ②“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然而作者为什么“ 觉得他们很美很美”?(5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2分)

四(22分)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忤(wǔ)逆 前合后偃(yǎn) 铁杵(chǔ) 揠(yà)苗助长

B.罪愆(qiān) 繁衍(yǎn)生息 揾(wèn)泪 愠(yùn)怒

C.谂知(shěn) 熟稔(rěn) 诡谲(jué) 鹬(yù)蚌相争

D.蕴藉(jiè) 杯盘狼藉(jí) 笑靥(yǎn) 梦魇(yǎn)

1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虚嚣 惫赖 暑气暄 负曲衔冤 B.绣闼 墙隅 干家缘 鳏寡孤独

C.萧瑟 暮霭 歪剌骨 红鸾天喜 D.看觑 变徵 白泠泠 蜗角虚名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2016年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篇二: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目

关羽崇拜

李国文

①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

②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定的角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论定不了,就因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

③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能敌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

‚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

④从帝王的角度,需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从百姓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一个人物,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奇迹。

⑤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全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

⑥关帝,具有想象不到的长远生命力。看来三国的故事,一时半时还讲不完,关老爷的话题,也总会有人感兴趣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中说,许多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

B.满清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羽的地位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许多感情用事的成份,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化者就一切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可以用他这样强有力的神来降魔压邪,扶善反恶。

B.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

C.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体现的是人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

D.《三国演义》塑造的这个人物,跳出了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于统治者的推崇与造神。

B.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简单地把关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

C.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上讲,关羽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

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数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帝崇拜在中国的普遍程度。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 何哉?‛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4.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研究 .

B.莫敢难,独窦婴争之 难:非难 .

C.公言善,吾亦恨之 恨:怨恨 .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恐:担心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B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及其所之既倦 ..

C以其辩得幸太子 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它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

D.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替诸侯报了仇。

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5分)

答:

(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8—9题。

哭李商隐(其二)

[唐]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注],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踠:屈曲,弯曲。

8.本诗题作“哭李商隐”,一“哭”字极写作者内心的悲痛。请结合全诗,说说“哭”的具体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一句“又送文星入夜台”中,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5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 。 (《锦瑟》)

(2)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3) ,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4)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5)商旅不行, 。(《岳阳楼记》)

(6) ,童稚携壶浆。 (《观刈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题中选作其中一题。只能做选作的题目中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题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

1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珠子灯

汪曾祺

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几个女佣人,穿了干净的衣服,头梳得光光的,戴着双喜字大红绒花,一人手里提着一盏灯;前面有几个吹鼓手吹着细乐。远远听到送灯的箫笛,很多人家的门就开了。姑娘、媳妇走出来,倚门而看,且指指点点,悄悄评论。这也是一年的元宵节景。

一堂灯一般是六盏。四盏较小,大都是染成红色或白色而画了红花的羊角琉璃泡子。一盏是麒麟送子:一个染色的琉璃角片扎成的娃娃骑在一匹麒麟上。还有一盏是珠子灯:绿色的玻璃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宫灯。灯体是八扇玻璃,漆着红色的各体寿字,其余部分都是珠子,顶盖上伸出八个珠子的凤头,凤嘴里衔着珠子的小幡,下缀珠子的流苏。这盏灯分量相当的重,送来的时候,得两个人用一根小扁担抬着。这是一盏主灯,挂在房间的正中。旁边是麒麟送子,玻璃泡子挂在四角。到了‚灯节‛的晚上,这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点亮了。从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接连点几个晚上。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

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不一样了。这些灯都不怎么亮(点灯的目的原不是为了照明),但很柔和。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元宵的灯光扩散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

孙家的大小姐孙淑芸嫁给了王家的二少爷王常生。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

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新。订婚以后,他请媒人捎话过去:请孙小姐把脚放了。孙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的。

孙小姐是个才女。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孙小姐能背全本《西厢记》。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

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就死了。

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但是说了也无用。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从此,孙小姐就一个人过日子。这六盏灯也再没有点过了。

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王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永远是什么样子,不许挪动一点。王常生用过的手表、座钟、文具,还有他养的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来的位置。孙小姐原是个爱洁成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茶壶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洗三遍。自从王常生死后,除了过年之前,她亲自监督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佣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许擦拭。里屋炕几上有一套茶具:一个白瓷的茶盘,一把茶壶,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四个茶杯。茶杯倒扣着,上面落了细细的尘土。茶壶是荸荠形的扁圆的,茶壶的鼓肚子下面落不着尘土,茶盘里就清清楚楚留下一个干净的圆印子。

她病了,说不清是什么病。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整天地躺着。除了那个女佣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 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屋里一点声音没有。她躺着,听着天上的风筝响,斑鸠在远远的树上叫着双声,‚鹁鸪鸪——咕,鹁鸪鸪——咕‛,听着麻雀在檐前打闹,听着一个大蜻蜓振动着透明的翅膀,听着老鼠咬啮着木器,还不时听到一串滴滴答答的声音,那是珠子灯的某一处流苏散了线,珠子落在地上了。

女佣人在扫地时,常常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她这样躺了十年。

她死了。

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

(节选自《汪曾祺全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结尾一段形象地写出了孙淑芸的命运,语言含蓄,内涵丰富。

B. 孙小组变得古怪了,这是因为她无力反抗命运,而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封建伦理

的不满。

C. “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这句话暗示读者,王常生婚后不到三年就死了。

D. 小说开头描写了当地元宵送灯的风俗,颇为详细,虽然与小说主体没有什么关系,却

体现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喜爱。

E.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孙淑芸的命运的深切同情。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画线的句子(6分)

答: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孙淑芸”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

(4)小说为什么以“珠子灯”为题,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拟题的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言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

必修4第四单元检测题(一)
篇三: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

高中语文第四册单元检测题

一、(4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旃(zhān)毛 渑(miǎn)池 秩訾(zī) 刎颈(jìng) ...

B. 旄(máo)节 且鞮(jū dī) 昆邪(hū yé) 煴(yūn)火 .....

C. 纺缴(jiǎo) 汤镬(huò) 扶辇(niǎn) 棫(yù)阳宫 ....

D. 璇玑(jī) 征辟(bì) 斧钺(yuè) 贿赂(lù) ....

2.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

A. 肉袒负荆 提妨 恓惶 诀别

B. 屈节辱命 倨傲 浣沙 亢旱

C. 完璧归赵 痊愈 弹劾 阏氏

D. 周密无际 蟾蜍 骸骨 暇疵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坦露心扉 完璧归赵 藕断丝连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B. 坚明约束 所向披糜 苦心孤诣 春宵一刻值千金

C. 屈节辱命 困顿穷厄 哀声叹气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 合契若神 锐不可当 婉言辞谢 受之有愧,却之不恭

4.下列词语中加点语素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束(捆绑)君归赵 完(完整)璧归赵 怒发冲(顶起)冠 请指示(指令)王 ....

B.坚明(坚守)约束 孰(仔细)计议之 欲刃(砍杀)相如 厚赂(送礼)单于 ....

C.以状语(告诉)武 马畜弥(弥漫)山 法令亡(忘记)常 泣下霑(沾湿)衿 ....

D.璇机之正(道理) 周密无际(边际) 幽微难明(看清) 一时收禽(飞禽)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

⑤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⑥宜皆降之 ⑦单于壮其节 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⑨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⑩毕礼而归之 ..

A.①④⑥⑧ B. ②③⑤⑨ C. ④⑥⑦⑩ D. ②⑦⑨⑩

6. 下列句子都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君幸于赵王 ③效死于前

④皆为陛下所成就 ⑤举孝廉不行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

⑦为降虏于蛮夷 ⑧幸蒙大恩 ⑨终不能加胜于赵

A.① ② ④ ⑤ ⑥ B.① ③ ⑤ ⑦ ⑨

C.② ③ ④ ⑥ ⑧ D.③ ⑥ ⑦ ⑧ ⑨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见”,意义和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见犯乃死,重负国

8. 对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引”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B.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牵拉)

C. 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引:邀请)

D.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引:拔出)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故燕王欲结于君 ..

B. 乃使其从者衣褐 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C.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为降虏天蛮夷,何以见汝为 ..

D. 以精铜铸成„„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10.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C.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被动词的一项是( )

A. 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

B.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

C.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

D.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形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③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④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⑤吾羞,不忍为之下 ⑥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

⑦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

A.①③④⑥ B.②⑤⑦⑧ C.②③④⑥ D.③⑤⑥⑧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车特征拜郎中 B. 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

C.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D.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

1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 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见《周礼》,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C. 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 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 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元杂剧每本戏有两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二、文段选读(24分,每小题3分)

(一)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易:交换 .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曲:理亏 .

C.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必:必定 .

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西:向西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

18.“均之二策”中的“二策”,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A.“以城求璧”和“不予赵城” B.“赵不许”和“赵予璧”

C.“不予秦璧”和“不予赵城” D.“曲在赵”和“曲在秦”

19.这段文字中表现出来的蔺相如“智”和“勇”,分别是

A.知人明事之智,不避责任之勇 B.审时度势之智,锐身自任之勇

C.见微知著之智,针锋相对之勇 D.随机应变之智,视死如归之勇

(二)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20.下列句子中,没有出现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B.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C.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都:粗大 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承:接住 ..

C.尊则振龙,机发吐丸 发:发现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应验 ..

22.下列各项中,属于候风地动仪的核心构件的一项是( )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C.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D.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23.对这段文字的下列各项理解或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侯风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是“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B.作者以“尊”喻其形状,以“中、傍、外、下”指其部位,用语形象而精确。

C.对陇西地震的准确预报,证明地动仪“合契若神”,京师学者因此心服口服。

D.侯风地动仪的重大发明,使我国从东汉起就形成了监测和记录地震的制度。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选择题12分)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 何哉?”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

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2588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