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经济技术开发区性质

书摘名言 时间:2019-07-30

【www.myl5520.com--书摘名言】

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
篇一:经济技术开发区性质

龙源期刊网 .cn

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

作者:贾志敏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7期

摘 要 开发区依靠它特别的政策利导,活灵活现的经济体制,简易的部门分配在开放程度,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但经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在许多建设方面的问题日益增加,给我国开发区建设带来了阻碍。开发区管委会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是众多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本文探讨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以期对推动我国开发区更好更快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开发区 管理委员会 法律地位

基金项目:【校级研究项目】《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研究》(项目号:SK201109)。

作者简介:贾志敏,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行政法、诉讼法、民法。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3-201-02

开发区是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划出一块地方,建立开发区,并且成立相关的管理职能的部门进行各项事务的协调处理,或者设立开发区资金投入量的大公司,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进行该区域的基础建设、经济管理、对外贸易等一系列活动的特别区域。我国目前并没有适用于全部开发区管委会的明文规范。行政组织法对于全国范围内开发区管委会的主体性质也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开发区主体资格是否适格成为争论的话题。在这之外,现在的法律,关于各类开发区的各项规定并不确定,相关条例也并不完美,并不能得到普遍的认可。而且现在仅有的法律、法规地位普遍低下,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制度作用。这必然会导致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办事能力下降。行政职能权力与行政职责责任相互之间不协调,导致法律诉讼案件近年来不断增多。开发区的成长,在这几年中可以说是布满荆棘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让开发区管委会今后的成长更加规范、合乎法律道路,我国将会更快的提高立法进一步发展。

一、开发区及管委会概述

在我国的实践中开发区在中国相应政策的大背景道路上很好地发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田”和向外开放的“窗户”作用,与开发区管委会相配备的经营方式,对加快开发区的快速进程起着不一般的导向。

(一)开发区的产生与发展

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审核原则和标准
篇二:经济技术开发区性质

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审核

原则和标准

2012-04-16 17:09:03 作者:开发区管理处 浏览次数:2162

一、审核原则

(一)不涉及新增土地,不涉及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不涉及财税政策调整。

(二)符合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方针,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经省级人民政府推荐,具有精简高效的管委会体制和机制,规划用地“四至”范围明确,符合国家土地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四)具有区位优势,可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新的城市圈、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

(五)同一城市原则上只允许申报一家,对在已有国家级级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申报省级开发区升级的申请一般不予审核办理。经济技术开发区性质。

三、指标说明:

(一)经济发展(产业聚集、结构调整)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年末就业人口人均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2、人均工业增加值: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年末就业人口人均创造的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贸会展和科教文卫)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4、年度税收收入: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国家税收部门以及地方税收部门所征收的所有税收,不包括关税和海关代征的其它税收。(数据来源:税务、财政部门)

5、年度进出口总额: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进口和出口的总额。(数据来源:海关)

6、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开发区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数据来源:商务部门)

(二)科技创新

7、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经省

级科技部门批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单位)的产值占该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8、拥有专利数:是指开发区拥有国家授权专利的总数。(数据来源:知识产权部门)

9、科技研发(R﹠D)经费支出:是指报告年度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非科研渠道经费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10、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比重: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大专以上学历的就业人员占开发区所有就业人员的比重。(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三)集约节约

1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产生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能源的总量。(数据来源:环保、统计部门)

12、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立方米/万元):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产生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新鲜水量。(数据来源:环保、统计部门)

(四)生态环保

13、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是指开发区当年设立的应进行环评的建设项目总数中,实际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项目数所占的百分比。(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14、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万元):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产生万元生产总值向大气中排放的SO2量。(数据来源:环保、统计部门)

15、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千克/万元):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产生万元生产总值所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包括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总和。(数据来源:环保、统计部门)

16、开发区污染事故发生率: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发生污染事故的概率。(数据来源:环保、统计部门)

(五)社会责任

17、社保覆盖率: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人数占开发区全部劳动者的比率。(数据来源:人事、统计部门) 18、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是指报告年度开发区每生产1亿元GDP过程中,因安全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经济开发区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篇三:经济技术开发区性质

社会调查报告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经济开发区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生物化学工程系 环境技术检测经济技术开发区性质。

二零一三年 四 月十七 日

经济开发区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经济开发去是由国家划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兴办一两项产业,同时是给予相应的扶植和优惠待遇,使该区域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建立经济开发区,有的是为了推动科学研究,开发高技术产业,故又称为技术开发区。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中国;现状;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政府利用外资的“试验田”。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我国获得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各地招商引资、创造就业、增加税收的重要载体,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或地方政府展示区域形象的亮点。 经3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开发区并没有根据自身资源环境、区域特色,发展适合的产业,而是在产业功能、结构、模式上趋同,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所吸引的投资多数位于全球价值链的末段,以加工装配为主,加之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外资对中国本土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明显。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循环中,作为外资占主体的开发区,研究其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加强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开发区、所处地区以及中国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二、 中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轨道,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从而推动经济特区在中国沿海的崛起。

1984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后指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1]在邓小平讲话之后,经济开发区如雨经济技术开发区性质。

后春笋般崛起,先后有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这些地区的开放从相同角度上来说都积极吸收外国经济发展区的优势,并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开始不同程度地走上以发展现代工业、吸收利用外资、拓展外资出口为主的道路。

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国家又先后批准了温州、营口、威海、福清融侨、东山、哈尔滨、长春、沈阳、杭州、芜湖、武汉、重庆、萧山、昆山、惠州大亚湾、广州南沙、北京、乌鲁木齐等地区经济开发区的建立。

20~21世纪之交,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经济开发区开始由沿海沿江往内陆地区延伸发展。

三、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开发区发展的政策环境变化

加入WTO后,对于外商投资企业享有的超国民待遇,将按国民待遇原则进行调整,调整和规范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内、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发区税收优惠的区域性优势势必将逐步消失。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选择余地扩大,可以与开发区竞争外资的区域增多,外资在其它地区投资的门槛降低。这将使开发区目前享受的差别性经济政策的效应减弱。

国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利用外资工作,中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的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中央提出:要积极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

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

(2)开发区目前遇到的问题

产业结构趋同。大量同类产业的聚集和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各种资源的紧张和浪费,也造成各开发区之间、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因而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大量同类产品的出口,又易与其他国家产生贸易摩擦或遭遇贸易壁垒。 创新能力较弱。大部分开发区技术创新的力量相对薄弱,总体上还处于技术模仿阶段,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低,仅仅成为国外产业的生产、制造和装配基地。

优惠政策使用不当。多数开发区在建立初期依靠优惠的财税政策吸引外资,地区之间为争夺外商投资出现恶性竞争,造成外资和内资、开发区内和开发区外企业待遇的巨大差异,加剧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目前开发区土地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土地闲置浪费严重、规划和布局缺乏科学性、园区之间低地价竞争、整体土地开发效益有待提高。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一些地区开发区的规划土地所剩无几,而开发区内土地产出水平又低于国际水平,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2)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因素

(1)开发区定位分析

各开发区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突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应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依托各自区域的经济发展条件,包括资源条件、市场条件、科技人才条件以及区域已有的产业基础等,对开发区特色产业及区域功能进行准确定位。依托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才能确保开发区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优化企业引入机制

在WTO原则下,要求内外资统一国民待遇,作为开发区吸引外资的主要政策手段将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优势也将渐渐失去。优惠政策是加快开放开发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优惠政策要既有利于吸收外资,又不能造成国家权益损失。制定优惠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投资环境,以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外商

对开发区投资环境的关切度,在某种程度上讲,高于一般优惠政策。制定开发区的招商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环境因素,做到以开发区特色优势为主,以优惠政策为辅。

由于开发区是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场所,投资环境是具有国际性评价标准的动态的多因素的综合体。我国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在建区规模、税收优惠、工人工资等方面较具优势,应该继续在开发费用和土地出租费较高,雇员密度较低,工业用地合理利用,劳务市场的完善等方面继续改进。

(3)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区域的竞争力不能仅仅体现在现有的经济规模,还体现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基于我国开发区目前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第一,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证开发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做到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土地的开发必须走集约利用、内涵发展的道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充分考虑当地的产业结构、区位特点、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开发区的性质和规模。通过合理的布局与规划,提高开发区内可出让用地的比例。在总体布局上还应注意充分发挥土地使用价值,按照不同产业和不同项目的特点确定地块的功能和发展方向。做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持续利用。推动开发区走集约式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实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创新环境建设。创新是区域产业保持竞争力、持续繁荣的根本保障,集群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使开发区内部企业的创新成为可能,可以弥补区内企业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的缺点,形成集群以后,开发区内企业可以快速捕捉到客户群体或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新的技术、部件、设备及经营方式。相互竞争企业或行业在区内集中,也刺激各企业不懈地致力于创新。

为营造创新的环境,开发区应制定创新的制度环境、文化氛围,如通过政策、法规、财税制度提供对企业经营的优惠条件,组织企业家间的交流,培养具有新思想、高能力的企业经营者,奖励重大的技术创新,增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和信任关系等。主要着眼于建立起一种富有活力的创新精神,尊重人才的区域文化。创造组织间、人员间正式、非正式交流的环境,建立人才的培养机制,满足集群发展所需人才的需求,发展影响人才生存与发展的各项环境因素,如各项生活条

对城市经济开发区的认识
篇四:经济技术开发区性质

经济技术开发区性质。

浅谈对于城市经济开发区的认识

城建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xxx

摘 要:城市经济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对区域经济、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与作用力。城市经济开发区在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及规模、速度上都显示了强大的影响效应与辐射功能。但由于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全国大部分开发区在产业结构方面趋同现象十分明显,独特的优势产业未能形成。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又使得我国经济开发区面临着不少压力。 本论文主要研究城市经济开发区的历程,从而对经济开发区产生一定的认识。 关键词: 城市经济开发区;推动力;压力;认识;

目 录

1城市经济开发区的概述 ............................................... 2

1.1 经济开发区的概念......................................... 2

1.2经济开发区的特征 ......................................... 2

1.3经济开发区的目标 ......................................... 2

2城市经济开发区现状分析 ............................................. 3

2.1区位分析 ................................................. 3

2.2性质级别 ................................................. 3

3城市经济开发区面临的问题 ........................................... 3

3.1功能定位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 ............................. 3

3.2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4

3.3开发区传统的政策、制度优势将逐步消失...................... 4

4城市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4

4.1合理定位,构筑方向明确的产业体系 ......................... 4

4.2建设平衡稳定的生态环境 ................................... 4

4.3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 5

4.4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 5

5 城市经济开发区带来的效应........................................... 5

5.1开发区是我国经济全面发展与局部先行一步的统一体............ 5

5.2开发区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对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5

5.3开发区推动了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建设.......................... 6

6结语 ............................................................... 6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城市经济开发区的概述

1.1 经济开发区的概念

城市经济开发区,是指以较具经济实力的城市为依托,在其交通便利的地方(港口或海陆空交通枢纽)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一些特殊的经济政策,用减免关税,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等优惠方式,发展贸易和转口贸易;利用国外资金或技术,发展加工业或其他经济事业,以增加就业和扩大出口,赚取外汇,引进先进技术,达到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这种特定的经济区域,我们称之为城市经济开发区[1]。

1.2经济开发区的特征

(1)是为实现地方产业与经济发展目标而建的区域,是一种区域发展政策工具;

(2)是按规划进行建设的区域,以城市为依托,具有自己的母;

(3)具有内部统一性的区域,体现为产业间具有联系,拥有生产、居住、游憩等多样化服务功能,统一由一个行政主管单位或公司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服务、管理等;

(4)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5)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区域[2]。

1.3经济开发区的目标

在自己主权范围内专门划定一个或多个区域,在其内部引进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并实行比其它地区更加开放的政策和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建立高效能的管理系统,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此来吸引外资和技术的投入,并带动整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3]。

2城市经济开发区现状分析

2.1区位分析

具有明显的沿海倾向性和经济中心趋近性。从大的区位来考察,其分布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我国城市经济开发区约有80%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约占15%,西部地区仅占5%[4]。从小的区位来讲,几乎所有的城市经济开发区都集中在交通便捷,靠经济中心、自然条件好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开发区集中在沿海并依托区域经济中心的特征,表明开发区今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推进和宏观经济水平的稳步上升。

2.2性质级别

基本上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不同级别的开发区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对开发区的支持上。国家级城市经济开发区是国家为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实施的需要而设置的,因而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中央政府的长期政策倾斜。中央一般采取资金与政策交互支持的办法,诱使开发区良性发展。使国家级城市经济开发区完整的规划得以循序渐进并具有良好的远景。而省市一级的城市经济开发区,由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权力弹性有限,因而地方政府对开发区建设的推动力较小[5]。因此,我国目前城市经济开发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地方型城市经济开发区上。开发区类型的广泛性是我国城市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内容创新的体现。但类型的纷繁复杂将使开发区的建设难以形成统一的策略。

3城市经济开发区面临的问题

3.1功能定位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

①为了吸引更多外资前来投资兴业,各类各级开发区较多并且竞争激烈。 ②在开发区内最初建成的项目大都无法形成自己特有的产业和产品结构。

③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技术贸易等现状造成开发区自主创新机制不完善,产业持续竞

争力不强。

④各经济开发区产品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科研经费不足等造成以高新技术引进为主要特点的结构结构性缺陷较为突出。

⑤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企业科技含量普遍较低,自身并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足以支撑高新区的产业结构。

3.2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①我国资源短缺,人多地少、水少、油少、富矿少。

②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能源高强度开发、大规模消费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③土地开发成本越来越高。

④经济开发区的高速发展,对能源、土地、水等资源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3.3开发区传统的政策、制度优势将逐步消失

①政府的优惠政策逐渐减少。

②产业的转移和重组。

4城市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1合理定位,构筑方向明确的产业体系

①在结构调整中迅速扩大经济总量。

②调整外资来源。

③调整投资方式。

④调整产业结构。

4.2建设平衡稳定的生态环境

①提高项目质量。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9782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