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乌兹别克斯坦大学

大学励志 时间:2020-05-30

【www.myl5520.com--大学励志】

乌兹别克
篇一:乌兹别克斯坦大学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及思考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梁勤1 绪论

1.1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苏联解体后的中亚五国如何在苏联高等教育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来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显得更加紧迫。

独立后的乌兹别克斯坦,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了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从而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中亚五国中取得了较高成就。但在不断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还存在一些问题。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笔者搜集资料,大多是把中亚五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亚五国各自有了不同的发展,若还把他们发在一起研究,未免有点以偏概全。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因此,笔者试图单独对乌兹别克斯坦教育做单独研究,了解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改革、发展中中存在的问题,推进乌兹别克斯坦与新疆的交流合作,以此增加乌来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数量,更可以促进乌、新文化交流合作。

在此研究意义基础之上,本文试图解决三个问题。一、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二、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

改革后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三、面对经济全球化,在国际大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的高等教育会有各个怎样的走向。

1.3相关文献综述

伊力米热·伊力亚斯《乌兹别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式。1991年苏联解体,乌兹别克斯坦走向独立,新兴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摆在突出的地位,并通过不断地改革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以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体系的内容、层次、机构、体系改革、教育质量、师资、国际合作等方面,使读者对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有进一步的了解,促进两国之间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伊力米热·伊力亚斯《乌兹别克未来的教育体系》乌兹别克斯坦在刚独立的几年里在教育领域曾经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国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保持此前的良好发展趋势,同时克服了与过渡期有关的传统方面的困难。1996 年,乌兹别克斯坦成为独联体第一个开始在教育领域实行体制改革的国家。笔者主要从教育领域改革所取得的最初成效、经济机构改革对教育的要求、社会及公民对教育的要求、符合未来需求的教育等几方面,阐述乌兹别克斯坦未来的教育体系。伊力米热·伊力亚斯、蔡薇《浅谈塔什干在乌兹别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乌兹别克斯坦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提出

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任务。世界领先国家的实践表明,人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早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准和经济发展的可靠基础。每个国家智力财富的增长首先要依靠教育质量。正是因为注意到了这一点,借鉴世界领先国家的经验在20 世纪90 年代初乌兹别克斯坦开始着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现在,不仅是教育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实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本文主要从塔什干在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塔什干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两方面入手浅谈作为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在其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杨健梅《乌兹别克斯坦高等院校简介》、《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下设机构简介一--四》主要介绍2005年以来乌兹别克高等院校明细及在校老师学生情况。杨健梅《塔什干将成立一所新的综合技术大学》主要讲塔什干将成立一所新的技术大学--都灵综合技术大学,大学专业设置等都有详细介绍。

拉诺 乌拜杜拉耳吓娃《乌兹别克斯坦的社会学调查及教育改革》,在原则上儿童接受9 年的义务教育, 成人识字率为9%,2 0 世纪9 0 年代后期, 1 0 0 0 人中有1 4 2 人接受过完全和不完全的高等教育, 1 9 人接受过职高和中专教育, 4 80 人接受过完全的高中教育, 1 27 人接受过不完全的高中教育。尽管国家总的人才培训状况令人满意, 但教育制度所提供的技能和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技能一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现象。教育结构可以

分四个阶段来叙述。通过对社会学调查,对专家和教育者及中小学、大学生的调查得出结论并引发思考。

孟凡丽、邢芸《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及政策分析》文章先统计乌兹别克斯坦2000-2007部分高校新设专业,并分析高等院校改革创新和发展特征主要包括政策倾斜、调整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高等教育资金来源多元化、高等教育信息网络化。最后笔者做出总结。

1.4研究方法

一、历史分析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比较分析法

1.5基本思路

高等教育结构类型(专科、本科、硕士、博士)

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与新疆高校作对比)

高等教育录取制度

小结(高等教育特点之一有:苏联解体后,乌兹别克斯坦宪法规定把乌兹别克语作为国语,且是教学语言,这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不一样;特点之二,乌兹别克斯坦无私立高校)

历时分析法分析、比较苏联时期乌兹别克斯坦的高等教育和独立后的高等教育。以及独立后,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给政治、

经济、文化带来的影响。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国情、电力)
篇二:乌兹别克斯坦大学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语:O'zbekiston Respublikasi 或 O'zbekiston Jumhuriyati),简称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世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另一个为列支敦士登)。和许多其他独联体经济体一样,乌国在经济转型的头几年里有所下滑,而到1995年后开始复苏,这得益于政策改革的累积效应开始起作用。该国现在是世界第6大棉花生产国和第2大棉花出口国,世界第7大黄金生产国,同时乌国也是区域内重要的天然气、煤、铜、石油、银和铀生产国。该国亦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道路平稳转型的独特范例。

中文名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称:

英文名

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

称:

简称: 乌兹别克

所属

亚洲

洲:乌兹别克斯坦大学。

首都: 塔什干

国庆

1991年9月1日

日:

国歌: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歌

国家代UZB 人口数2889.7万(2011量: 年) 人口密7.2人/平方公里度: (2011年) 主要民乌兹别克族 族: 主要宗伊斯兰教(逊尼教: 派) 国土面447400平方公里积: (世界第56名) 水域率: 4.9% GDP总计:4 53.18亿美元

码:

官方语

乌兹别克语 (O'zbek tili )

言: (2011年) 1568美元(2011人均GDP: 年)

货币: 苏姆(Uzbekistan som,UZS) 国际电话

+998

时区: 东五区 区号:

政治体

总统制共和制

制:

总统伊斯兰·阿卜杜加尼耶维

国家领

奇·卡里莫夫,总理米尔济约耶

袖:

夫 国际域名,uz 缩写: 道路通靠右行驶 行: 宪法实施1992年12月8

日: 日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语:O?zbekiston Respublikasi 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Узбекистан)

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悠久。9至11世纪,乌兹别克民族形成。13 世纪被蒙古人征服。14世纪中叶,阿米尔·帖木儿建立以撒马尔罕为首的庞大帝国。16至18世纪,建立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浩罕国。19世纪60至70年代,部分领土并入俄罗斯。1917至1918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

全国人口约3000万(2012年),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由13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乌兹别克族占78.8%、俄罗斯族占4.4%、塔吉克族占4.9%、哈萨克族

占3.9%、鞑靼族占1.1%、卡拉卡尔帕克族占2.2%、吉尔吉斯族占1%、朝鲜族占0.7%。其它民族还有乌克兰族、土库曼族和白俄罗斯族等。官方语言为乌兹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俄语为通用语。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其次为东正教。 教育普及度:99.3%

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内陆国家,与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接壤。首都塔什干(Tashkent) 。

位于锡尔河支流奇尔奇克河谷的绿洲中心,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心和交通要冲,著名的“丝绸之路”便经过这里。它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人口213.57万(2004年12月)。1月平均气温-1.1℃,7月平均气温27.5℃。

全境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低地占全部面积的80%,大部分位于西北部的克孜勒库姆沙漠。东部和南部属天山山系和吉萨尔-阿赖山系的西缘,内有著名的费尔干纳盆地和泽拉夫尚盆地。境内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肥沃谷地。主要河流有阿姆河、锡尔河和泽拉夫尚河。

气候 属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夏季漫长、炎热;冬季短促、寒冷。

全国分为1个自治共和国(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1个直辖市(塔什干)和12个州:安集延州、布哈拉州、吉扎克州、

卡什卡达里亚州、纳沃伊州、纳曼干州、撒马尔罕州、苏尔汉河州、锡尔河州、塔什干州、费尔干纳州、花拉子模州。

环境地理

1992年12月8日通过第一部宪法,规定乌是主权、民主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分立;总统为国家元首、内阁主席、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每届任期七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经济以多种所有制形式为基础。

议会称最高会议,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最高代表机关。乌最高会议为两院制议会,由参议院和立法院组成。

政府机构称内阁。内阁由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及各国家委员会主席组成。根据乌宪法第98条规定,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内阁主席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内阁担任相关职务。

1996年12月颁布《政党法》。现经登记的政党有4个。

乌兹别克斯坦自然资源丰富,是独联体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经济实力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货币苏姆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四金”:黄金、“白金”(棉花)、“黑金”(石油)、“蓝金”(天然气)。但经济结构单一,加工工业较为落后。农业、畜牧业和采矿业发达,棉花产量占前苏联的2/3,生丝产量占前苏联

生丝产量的49%,洋麻产量占前苏联的90%以上,羊羔皮、蚕茧和黄金产量分别占前苏联的2/3、1/2和1/3。轻工业不发达,62%的日用品依靠其他共和国提供。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约3.5万亿美元。现探明有近100种矿产品。主要有天然气、煤炭、石油、有色金属、黄金、铜、铅、锌和稀有金属等,黄金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年开采量80吨左右,在独联体居第二位。铜和钨的储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均居前列,石油和白银、白金、锌、铝矾土等金属矿藏也非常丰富。铀开采量占前苏联的25%。煤储量为20亿吨,铀储量约占世界第七、八位。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12%。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卡拉库盆地东北部边缘的查尔米和布哈拉台阶地区,其中最大的加兹里气田储量达4193立方米。石油资源多集中在东部天山褶皱带的费尔干纳盆地,已探明储量为5.84亿吨。天然气的产量仅次于土库曼斯坦,居中亚第二位、独联体第三位,年产气量在300亿立方米以上。乌兹别克斯坦工业在中亚地区举足轻重,天然气、机械制造、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轻纺和丝绸等工业都比较发达。

所处气候带有利于广泛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特点是灌溉农业的水利基础设施非常发达,灌溉地面积达425万公顷。农业支柱产业是棉花种植业,桑蚕业、畜牧业、蔬菜瓜果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棉花年产量占前苏联棉花产量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四位,被誉为“白金之国”。

出口 :天然气、油类、电力、棉花、黄金、能源产品、矿物肥料、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纺织品、食品、机械、汽车。

新疆高校的中亚研究机构与国际交流
篇三:乌兹别克斯坦大学

新疆高校的中亚研究机构与国际交流乌兹别克斯坦大学。

王雅静

(伊犁师范学院中亚研究所 新疆伊宁市835000)

摘要:国发[2007]32号文件中提出以新疆为基点,面向中亚国家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这就要求新疆高校的中亚研究机构要以科研合作和教育交流为两翼,与中亚、俄罗斯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社会合作活动,这对培养新疆和西北地区的中亚研究力量、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社会联系起着重大作用。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站在我国向西开放的最前沿,必须大胆走出新疆、走进中亚、走进俄罗斯国家,积极开展面向中亚国家的各种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中亚各国国情国力和市场潜力的调查研究,注意观察和掌握新动向、新变化,不断提高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的社会作用,丰富中亚研究内容,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更为实际的作用。

国发[2007]32号文件中提出新疆应该加强面向中亚国家的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依托内地、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国家的出口商品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有力推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现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周边中亚国家对与我区开展各项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和兴趣也日益浓厚和迫切,来我区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国外机构、人士越来越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日趋活跃,“走出去”开拓市场和“请进来”引进国外客商,加强合作关系,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如何更好地为新疆 “走出国门、拓展中亚市场”创造机会,实现新疆经济的跨越和腾飞,这对我们的中亚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任务。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西部高校尤其是新疆高校依托面向中亚国家地缘优势和高校的学术、科研优势先后建立了中亚问题研究机构,西部高校最早的中亚研究机构是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和新疆大学中亚文化研究所。2004 年12月,陕西师范大学成立了中亚研究所。2005 年11月27日,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中亚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 2007 年5月23日,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成立。国发[2007]32号文件的出台为

新疆高校的中亚研究机构提出了崭新的任务和要求,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不仅承担中亚区域经济政治发展的研究工作,而且应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及所在院系的优势资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院与中亚及俄罗斯国家的学术、教育交流工作,为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建设良好的文化平台,为各大高校与中亚国家的国际教育交流创造条件。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西部高校的中亚研究机构在对外国际交流、自身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在不断产出

近年来出版的以中亚问题为研究内容的专著有很多,例如《“颜色革命”袭击下的中亚》、《周边环境与新疆稳定发展》、《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中亚的极端主义研究》、《中亚形势与展望》、《转型的中亚与中国》、《中亚涉新疆分裂组织研究》、《中亚各国政局走势及对新疆稳定的影响》、《俄罗斯中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思想渊源研究》、《中国新疆参与中亚五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亚观察与研究——中亚五国与新疆重点经济合作领域的问题研究》、《中亚观察与研究——新疆与中亚五国重点经济合作领域的问题研究等。

还发表了一大批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主要有:《“颜色革命”与新疆稳定》、《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推动下进一步开展多边合作》、《阿加汗基金会对中亚地区影响研究》、《构建西部大通道与开拓中亚市场》、《对霍尔果斯口岸优势及经济发展的思考》、《论新疆等西部省区在中国石油能源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地位与中哈油气合作》、《中亚国家政党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乌兹别克斯坦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以及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乌兹别克斯坦银行体制现状》、《哈萨克斯坦的语言政策》、《中亚各国国家民主的构建》、《社会运动理论视角下的“颜色革命”》、《论哈萨克斯坦当前的民族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推动下开展更广泛的多边合作》、《构建西部大通道与开拓中亚市场》、《中俄美在中亚的相互关系及中亚未来安全形势分析》等。

乌兹别克斯坦大学。

(二)对外学术交流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2006-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派出人员出访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派出人员访问俄罗斯远东研究所和东方研究所,参加“中美双边中亚研讨会”,并向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汉语中心派遣多名汉语教师,2人次分别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和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的访问学者,1人次担任中国政府赴吉尔吉斯斯坦观察团成员。新疆大学中亚文化研究所分别派出5人次到中亚各国访问和学术性交流。伊犁师范学院中亚研究所派出1人

次赴哈萨克斯坦参加中哈经贸会议,1人次参加“中西亚媒体论坛”,与俄罗斯阿尔泰“波尔祖诺夫”国立技术大学的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台湾清云科技大学中亚研究所、哈萨克斯坦“阔科舍套”大学、哈萨克斯坦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哈萨克斯坦总统政策研究室等建立了联系,并邀请对方的专家学者、外交官来学院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06年8月,陕西师范学院大学中亚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七届全国中亚问题讨论会,并出版了论文集《中亚形势与展望》。2006年11月,新疆大学与原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合办了“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地区安全”研讨会。这些论坛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与中亚国家间的国际交流内容。

(三)研究阵地不断的扩大

由新疆大学主办的《新疆大学学报》和伊犁师范学院主办《伊犁师范学院学报》都设立了“中亚研究”专栏。伊犁师范学院中亚研究所与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共同编辑的内部期刊《中亚研究动态》编辑了许多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观点和动态信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些刊物为中亚研究机构与中亚国家间的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随着西部各大高校面向中亚国家教育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哈、俄方教师、留学生进入我高校学习工作,尤其是新疆高校近年来积极开展与中亚国家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扩大和提高了新疆各高校俄语、汉语教学的规模和质量,这也为各高校的中亚研究机构建立了一个流动的人力资源库,充分发挥这些来自中亚国家的教师、留学生的本土认知条件和俄语母语优势,既为他们在学习工作之余提供了一个可以参加实践的场所,又解决了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发展时期人力资源薄弱的问题,在他们的参与和协助下,中亚研究机构在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工作的同时,利用现有的条件可以开展“广谋生路”的工作:

(一)进行走向中亚、俄罗斯国家双边翻译队伍的培养乌兹别克斯坦大学。

中亚国家在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时,俄语为国家官方语言,所有的法律政策及新闻媒体都是用俄语语言成文的,独立后,中亚国家极力复苏主体民族文化,提升本民族语言的地位,现在俄语已经成为国家第二语言——族际间交流语言,但在大型的国际交流和国家媒体上依然使用俄语。为了更好地获得第一手中

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资料,为我们中亚研究工作服务,要求我们参加交流学习的哈、俄、汉方教师、留学生在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学习之余,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由各大高校的成教院举办俄语翻译班,以汉俄、俄汉翻译课程为主,翻译班的学员必须是具有一定的俄语和汉语基础,可以进行简单的俄语、汉语资料和口语翻译工作,在学习中,成绩、水平特别突出的可以作为研究所的特聘人员参加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他们运用俄语语言能力,培养一批与中亚社会联系紧密,范围很广,层次很高的翻译队伍,协助高校中亚研究机构做好相关的研究及社会工作。

(二)积极参加和组织筹办与中亚国家相关的各种交流活动

1、充分利用各种国际会议开展高校中亚研究机构的宣传工作。

一年一度的 “中哈经贸洽谈会”,是在中哈两国进一步加深外经贸关系形势下举办的,中国、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许多的新闻媒体、专家和学者都云集在这次会议上,这对各大高校的中亚研究机构是一次很好的调研机会。走出学院与各大企业、各大媒体机构、各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为高校的中亚研究机构寻求更多帮助,建立更广泛、更深层的社会联系。同时,借助“洽谈会”上中哈双方强力度的宣传效应,与中亚五国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让中亚五国的学院、科研机构以民间交流的方式成为学院中亚研究所的“外部机构”,有了他们的加入,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的“本土”特色将更加突出,也进一步扩大了新疆高校的中亚学术研究队伍。

2、策划、承办的中亚研究论坛工作

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应依托自身的地缘优势,积极策划筹办大型的国际论坛活动。如果伊犁师范学院把现在的国际热点“霍尔果斯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项目”与区域特色研究相结合,积极与霍尔果斯口岸及经济开发区合作举办中亚研究论坛,依托地缘优势,,一定会吸引一批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让这样的论坛活动随着霍尔果斯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运行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可以参照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的方式做主宾会场场地轮换,新疆高校举办这样的研究论坛活动,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3、承办社会(民间)文化交流活动

如果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能够坚持翻译队伍的建设,将会加深与中亚国家

的广泛的联系,就有足够的优势来承办与中亚国家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比如中哈两国哈萨克文化交流会、中亚儿童“汉语宝贝”竞赛,联合新疆自治区、伊犁州、高校工会策划新疆与中亚国家妇女生活交流会等等贴近生活的交流活动。高校中亚研究机构的社会作用更加深入、真实,完全体现了新疆高校中亚研究机构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建设初衷。

(三) 加强建设与中亚国家科研项目及科研资料的共享平台

1、与中亚国家的专家学者合作完成大型的科研项目。

高校中亚研究机构可以与中亚国家的研究机构互派专家、学者,邀请中亚国家的专家、学者到学院进行专题讲座、与相关单位组织座谈,就中国及中亚国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大型的科研项目,双方互相加入课题组成员,比如:参加2007年6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确定的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的双边申请和资助,鼓励我们的教师、研究人员积极主动申请双边国际课题、科研经费及协助,开拓我们的科研思维,促进我们的中亚研究与中亚国家间的科研快速接轨。

2、加强对中亚国家影像资料的收集利用工作

利用高校师、生在中亚、俄罗斯国家学习、调研、出差的机会,广泛收集图片资料信息,为高校筹办大型的中亚研究活动及刊物提供实物图片,高校可以开办“中亚国家风土人情图片摄影展”。与各相关媒体联系,将学院与中亚、俄罗斯国家互派教师、学生所拍摄的影像资料经过剪辑制作成 “中亚五国风情录”,这会成为中国社会了解中亚国家最好的选择。充分利用实地调研资料,由高校与各出版社合作、编辑整理出版的图书资料,在中亚研究领域将会得到广泛认可。

(四)参与高校与中亚国家的教育交流工作

1、为中亚国家的汉语教育编写教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触角向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快速伸展,双边经济、政治的发展直接带动、影响双边文化、教育的合作交流。中亚国家已经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现在哈萨克斯坦已有很多的学校开设了中、小学汉语课程,在高等院校将汉语作为选修课程的人数也在增多,但俄汉语教材十分缺乏。中亚研究机构应该协助学院组织外语系、中语系、法经系的教师与来自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教师一起编写初、中、高级俄哈汉语教材,为中亚、俄罗斯国家各院校学习汉语提供长期的俄哈汉语教材和辅助教材,同时为中亚研究机构积累未来的科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lizhi/10840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