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海绵城市设计

教学相关 时间:2018-01-31

【www.myl5520.com--教学相关】

海绵城市设计要求
篇一: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要求 发布时间:2016-03-08 本文已阅读:36次文章来源:四川远景产业规划研究院 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城市规划建设相关部门应在城市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情况的审查。 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载体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园林、道路交通、排水、建筑等各专业设计方案中明确体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内容,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设计程序 (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目标应满足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并结合气候、土壤及土地利用等条件,合理选择单项或组合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技术及设施(详见本章第七节)。

(2)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应根据设计目标,经水文、水力计算得出,有条件的应通过模型模拟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优方案。

(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的各阶段均应体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平面布局、竖向、构造,及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衔接关系等内容。

(4)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与审查(规划总图审查、方案及施工图审查)应与园林绿化、道路交通、排水、建筑等专业相协调。 场地设计

(1)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

(2)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除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渗井等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衔接整体场地竖向与排水设计。

(4)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及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用水的非传统水源宜优先选择雨水。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的建筑与小区,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应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要求,其他建筑与小区宜参照该标准执行。

(5)有景观水体的小区,景观水体宜具备雨水调蓄功能,景观水体的规模应根据降雨规律、水面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通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详见第四章第八节)。

(6)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应设置前置塘、植被缓冲带等预处理设施,同时可采用植草沟转输雨水,以降低径流污染负荷。景观水体宜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或生长条

件,并通过水生动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土壤渗滤等辅助手段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

建筑

(1)屋顶坡度较小的建筑可采用绿色屋顶,绿色屋顶的设计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

(2)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3)建筑材料也是径流雨水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屋面及外装饰材料。

(4)水资源紧缺地区可考虑优先将屋面雨水进行集蓄回用,净化工艺应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和径流雨水水质确定。雨水储存设施可结合现场情况选用雨水26

罐、地上或地下蓄水池等设施。当建筑层高不同时,可将雨水集蓄设施设置在较低楼层的屋面上,收集较高楼层建筑屋面的径流雨水,从而借助重力供水而节省能量。 (5)应限制地下空间的过度开发,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

小区道路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

(2)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路面雨水首先汇入道路

绿化带及周边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设施内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或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3)路面宜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路面设计应满足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小区绿化

(1)绿地在满足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结合绿地规模与竖向设计,在绿地内设计可消纳屋面、路面、广场及停车场径流雨水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2)道路径流雨水进入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前,应利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对进入绿地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防止径流雨水对绿地环境造成破坏。有降雪的城市还应采取措施对含融雪剂的融雪水进行弃流,弃流的融雪水宜经处理(如沉淀等)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海绵城市设计及施工调研分析报告
篇二: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及施工调研

分析报告

姓 名:

所在学院: 人文学院艺术设计系海绵城市设计。

所学专业: 环境设计

班 级: 环境设计1303班

学 号: 000000000000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6年9月

绪论

1. 海绵城市概念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

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

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这

些水问题综合症是系统性、综合

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

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论的

提出正是立足这一背景。文章详

细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源起、发展、内涵和构建方法体系,指出“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的工程依赖性治水思路和“灰色”基础设施,它作为一种生态途径,其构建核心在于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以综合解决中国城乡突出的水问题,并对未来“海绵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从根本上转变城市建设的理念,以及修复城市被破坏的自然生态,为了能够达到提升水资源的承载力以及水安全保障能力等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不同于以往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建设模式,对于生态自然环境的破坏大大减少,原本的建设模式造成的生态危机已经逐渐展现出来。海绵城市的创建过程属于顺应自然的建设模式,将原本的“快排”思路转换为“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方针,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变得和谐,

同时海绵城市也更能适应环境的

变化。

海绵城市,形象上来说就是具

备海绵物理性质功能的城市。在许

多国外的文献资料中检索,很多学

者在形容城市的吐纳雨水的能力

上都是运用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2. 海绵城市的基础建设海绵城市设计。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

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

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推广实施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改造,建立建筑、道路、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工业及仓储用地,建设植草沟、雨水绿地、雨水花园等下沉式绿地,坡度较小的建筑屋顶可进行屋顶绿化,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0000立方米以上(含)的项目建雨水调蓄设施;在公共设施用地,条件适宜的建筑可以实施屋顶绿化,场地建雨水花园或有调蓄功能的景观水体,道路停车场铺设透水路面和植草砖;在道路与交通用地,新建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两侧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在绿地与广场用地,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高程低于周边地面,建设雨水花园或具有调蓄功能的景观水体;在居住用地,条件适宜的建筑实施屋顶绿化,道路路两侧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新课

题,有不少政策问题值得探讨。

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必须由

政府主导。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很

多部门和社会利益,城市人民政

府应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

顶层设计,统筹这项工作。省级、海绵城市设计。

市级政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意愿是否强烈,是否有能力将试点工作打造成可

示范推广的样板工程,是否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等,直接关系到海绵城市建设能否成功。

其次,要鼓励国际合作。

国际上有许多城市建设和管理

的成功经验,要加强国际交流

和合作,通过人员培训、技术

咨询、专家指导等模式,借鉴

国外的理念、技术、政策,为

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服务。

3. 海绵城市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现状

(1)德国

高效集水,平衡生态。

得益于发达的地

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

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

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

设,德国“海绵城市”

建设颇有成效。

德国城市地下管

网的发达程度与排污

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德国城市都拥有现

代化的排水设施,不仅能够高效排水排污,还能起到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德国首都柏林为例,其地下水道长度总计约9646公里,其中一些有近140年历史。分布在柏林市中心的管道多为混合管道系统,可以同时处理污水和雨水。其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地下空间,不妨碍市内地铁及其他地下管线的运行。而在郊区,主要采用分离管道系统,即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不同管道中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水处理的针对性,提高效率。

(2) 瑞士

雨水工程,民众参与。

20世纪末开始,瑞士在全国大力推行“雨水工程”。这是一个花费小、成效高、实用性强的雨水利用计划。在瑞士,许多建筑物和住宅外部都装有专用雨水流通管道,内部建有蓄水池,雨水经过处理后使用。基本可满足一般用户除饮用之外的其他生活用水。瑞士政府还采用税收减免和补助津贴等政策鼓励民众建设这种节能型房屋,从而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节省了不少水资源。

在瑞士的城市建设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完善的、遍及全城的城市给排水管道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同时,瑞士制定了水使用和水处理法律,并落实下水管道系统建设规划。

(3)新加坡

疏导有方,标准严

格。

新加坡作为一个雨量

充沛的热带岛国,其最高

年降雨量在近30年间呈持

续上升趋势,却鲜有城市

内涝的情况发生。许多城

市在雨季时,每天都有数

场“说来就来”的瓢泼大雨,但城市内均未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是名副其实的“海绵城市”。这一切要归功于设计科学、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首先,预先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其次,加强雨水疏导,建立大型蓄水池。最后,建立严格的地面建筑排水标准。

3.2 国内现状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4年11月2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篇三:海绵城市设计

建设方案:

本方案以天津财经大学校园为背景,分析大雨后校园内涝成因,在不改变校园既有的雨水管渠排放系统的基础上(低影响开发),结合校园园林、景观水系,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围绕校园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对雨水的就地或就近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和循环使用、排水进行设计,形成一体化的海绵校园规划设计方案。

经调查校园气候环境及现存水循环系统的背景情况,发掘校园存在存系统排水、蓄水功能差、不能实现雨水高效利用等缺陷,由此提出以下等多种解决方案:

一、 集水系统改进

1. 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建筑排水管下端设置集蓄、排、净为一体的集水箱,用以收集雨水及生活废水;(订价:30,000.00元)

2. 铺设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具体可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PVC-U加筋管、PVC-U平壁管、PVC-U钢塑复合管、双壁波纹管、PE缠绕结构壁管、PE钢塑复合管、钢带增强聚乙烯螺纹波纹管、增强聚丙烯模压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等管道。根据指导规划可直接照图施工。(订价:10,000.00元)

3. 排水检查井

主要内容包括圆形、矩形、扇形的砖砌、混凝土排水检查井,

以及小方形井、跌水井、污水闸槽井、沉泥井、耐腐蚀检查井等构筑物做法。根据指导规划可直接照图施工(订价:4000.00元)

4. 雨水口

内容包括砖砌雨水口铸铁井圈、砖砌雨水口混凝土井圈、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雨水口铸铁井圈、雨水口箅子及井圈。图集对雨水口的设计原则、施工要求也作了介绍,便于设计选用,并可直接按图施工。(订价:2500。00元)

二、改进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

1. 对校区的道路交通流量统计分析,按有人群荷载无停车和有

人群荷载有停车(总重小于3吨的轻型车)两种工况分别给出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透水级配碎石基层的透水人行道结构。结合实际地形构造,选择改进的组合及透水材料的选用。对透水人行道的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施工提出技术要求,可参照海绵城市规划文件的指导文件。通过改进道路交通的透水性能,以求促进排水、环保生态铺设技术的工程应用。

2. 植草砖、开挖溢流井、植草沟、植被缓冲带、进行路沿石缺

口改造等方法,形成降水利用体系;改造树池、高位花坛、下沉式绿地等景观建设。

三、生态改造

1. 是对校园人工水系稷下湖、连心湖、环岛河进行生态学改造,

利用净水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实现水源净化、循环利用

2.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内容包括:对校园建筑物屋顶集中改造,种

植平屋面、容器式种植屋面、种植坡屋面、钢基板种植屋面、地下室种植顶板、既有建筑屋面种植改造的相关技术要求及构造节点,屋面种植植物种类推荐表等。图集根据《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 155-2013编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既有建筑改造的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屋面绿化工程和地下室顶板的绿化工程。适用于坡度为2%~10%的钢筋混凝土基板平屋面、坡度为10%~50%的钢筋混凝土基板坡屋面、坡度为5%~20%的钢基板屋面、坡度为1%~2%的地下建筑顶板的种植工程。图集内容丰富,提供了多种种植屋面的构造做法,设计人员可直接选用,施工人员可直接照图施工。(订价:58.00元)

四、雨水综合利用

对校区的雨水控制、雨水收集、雨水入渗、雨水收集回用、调蓄排放等系统示意图及相关设备选用和安装。利用原有建筑结构,设计雨水循环系统,并入“海绵城市”校园的系列建设方案。利用“循环原理”,将雨水、污水进行处理,设计水泵,将收集的水供给生活,减轻地下水的用水压力。设计过程中系统部分达到初步设计深度,设备安装等达到施工详图深度。整体系统的设计对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修复水环境与生

态环境,减少校园的洪涝灾害,指导设计和施工将起到积极作用。

(订价: 200,000.00元)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8909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