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堂兄悼文

语文教案 时间:2020-09-15

【www.myl5520.com--语文教案】

福建省漳浦三中、漳浦四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
篇一:堂兄悼文

漳浦三中▲漳浦四中

高一年第二次月考语文联考试卷

(时间150分钟 / 总分150分)

一、名句积累(6分)

1、看万山红遍, (《沁园春 长沙》)

2、她静默的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 。(《再别康桥》)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

秦王》)

5、 ,大礼不顾小让。(《鸿门宴》)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

珍君》)

二、选择题(15分)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nüè) 射 (cuán) 执ào ) 长歌哭 (dànɡ)

B.租ìn) ( lì ) 瘦(xuē) 虚与委( yí )

C.褴(lǔ) ( jié ) 倔jiàng) 叱风云 (chà)

D.伤(chuàng) 息 (pínɡ) 游shuì) (cēn c

ī)

8、下列成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殒身不恤 风神潇洒 炯乎不同 沆瀣一气

B.涕泗交流 崭露头角 踌躇满志 步履稳健

C.黯然神伤 再接再励 博闻强记 谈笑风声

D.默默含情 鸦鹊无声 按步就班 短小精悍

9、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其中排序最为恰当的

一项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

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 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和鞭策

② 客观的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 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 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⑤ 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 ③④②⑤① B. ③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① D. ③①④②⑤

10、下列是古代年龄称谓,四个选项中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次序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弱冠 豆蔻 古稀 花甲 B. 期颐 花甲 不惑 而

C. 豆蔻 不惑 知天命 耄耋 D. 而立 弱冠 耄耋 古

1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何人对哪部巨著的评价?( )

A. 鲁迅《史记》 B. 司马迁《离骚》 C. 鲁迅《战国策》 D. 司马迁《史堂兄悼文。

记》

三、.阅读下面简短古文,按要求作答。(6分) 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荔子如食蝤蛑①大蟹,斫雪流

膏,一噉可饱。龙眼如食彭越 ②石蟹,嚼啮久之,了无所得。然酒阑

口爽,餍饱之馀,则咂③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蝤蛑也。戏书此纸,为

饮流一笑。

(苏轼《荔枝龙眼说》)

<注>: ①蝤蛑yóu móu:又叫“梭子蟹”,生活在海里的一种螃蟹,甲壳略呈

梭形,肉味鲜美。 ②彭越:蟛蜞,小蟹。 ③咂:吮吸。

12、把划线句“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13、下面选项符合苏东坡大学士意思的一项是( )

A、荔枝宜单独食用,龙眼则宜配酒而食 。.

B、荔枝胜在饱满多汁,龙眼的滋味则在咂啄之间 。

C、荔枝、龙眼风味有异,是由于种植地势高低不同 。

D、荔枝、龙眼如搭配蝤蛑、石蟹一起吃,风味最佳 。

四、文学、文化名著试题(16分)

14、下列说法与原著有出入的两项是( )( )(5分)

A、“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是常山赵子龙在长坂坡血战救

出阿斗后,刘备将阿斗掷地而说的话。而赵云忙从地下抱起阿斗,拜泣曰:“云虽

肝脑涂地,不能报也!”(《三国演义》)

B、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当时袁曹

两军对垒于官渡,双方粮多兵强,实力相当,难分高下。然许攸转而投奔曹操,

曹操毅然采用了许攸夜袭乌巢的计策,烧毁了袁军的粮草,以致袁军全面溃败。

(《三国演义》)

C、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到觉新的事务所,当他读

到书中“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时,感到一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家》)

D、“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曹贼之首!”这是周瑜佯装醉眠梦呓,对前来劝降的蒋干所说的话。蒋干中计,盗取所谓“蔡瑁、张允结连东吴”的书信回曹营,而使曹操错杀这两人。(《三国演义》)

E、曹操下檄文给孙权,扬言“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孙权犹豫不决,张昭、鲁肃等众谋士皆主降。来日,孙权聚文武于帐下,诸葛亮舌战群儒,并劝说孙权一同抗曹。(《三国演义》)

15、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1).“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此言出自《三国演义》中谁人之口?请概述与此言直接相关的前后情境。

(2).“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想破灭了。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没想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家》)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那些幻想又是怎样破灭的呢?堂兄悼文。

16、阅读《论语》选段,按要求作答。(6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

正?”——《论

语·颜渊》

(1).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3分)

(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在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结合上面语段,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正”的看法。(3分)

五、诗歌鉴赏(6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①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①:戎昱,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本诗为诗人搬家时所作。

17、戎先生要搬家了,从此离开他久住的地方,细读本诗,你觉得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分)

18、“一切景语皆为情语”,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简要分析下。(2分)

19、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本诗亦不例外,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堂兄悼文。

六、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作答(18分)

正直精神 永为激励

金庸

得到巴金先生逝世的噩耗时,我正在剑桥。刚上完麦大维教授的读书课,硕士班的同学共五人,读的是拓本的《李邕墓志铭》,铭文头两句是“物寒独胜,高不必全”,麦教授让大家讨论,我举了毛泽东爱写的两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石出于堆,水必湍之”为例解释,这是中国人传统的处世哲学,俗语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教人以养晦为上。

其实“文化大革命”所针对的正是各界权威人物,巴金先生是文学界的大作家,不论是非,当然免不了中枪,正如《李邕墓志铭》中所说:“犀象齿革,贤达鉴戒,而公是之,君子以为恨”。君子以为恨,古今同悲。

巴金先生文革时苦受批判,幸而精神坚毅,得保性命,不致如李邑那样,“年七十三,卒于强死”!巴金先生坚持到今日,写了一部掷地作金石声,惊天动地的《随想录》,他多活了三十几年,实在是中国文学界的大幸事。

巴金这样的英豪之士,正如孔璋对李邕的评价:“文堪经国,刚毅忠烈,烈士抗节,勇不避死,难不苟免。”

文革时期,我身在香港,后来读到巴金先生发表在《大公报》上的《随想录》,自忖:如果我遇到巴金先生那样重大的压力,多半也难免屈服而写了那些他当时所写的违心之论,但后来却决不能像他那样慷慨正直地自我检讨,痛自谴责。

巴金先生一直是我所十分敬佩的文人。不但由于他文字优美,风格醇雅,更由于他晚年所表现的凛然正气,巨大的正义感。

我最初读巴金先生的《家》,是小学六年级生,正在浙江海宁家中,坐在沙发中享受读书之乐。哥哥见到我正看《家》,说道:“巴金是我们浙江嘉兴人,他文章写得真好!”

我说:“不是吧?他写的是四川成都的事,写得那么真实。我相信他是四川人!”

哥哥说:“他祖上是嘉兴人,不知是曾祖还是祖父到四川成都去

做官,就此住了下来。”哥哥那时已在读大学,读的是中文系,意见很有权威,我就信了他的。同时觉得,《家》中所写的高家,生活情调很像我们江南的,不过我家的伯父、堂兄们在家里常兴下围棋、唱昆曲、写大字、讲小说,《家》中高家的人却不大干这些事。

巴金先生在《家》中写得最好的,现在我想是觉新、瑞珏和梅表姐三个,因为我年纪大了,多懂了些人情世故才这样想,在当时,以为最精彩的是觉慧与鸣凤,不过,家里的丫头们不好看,不及学校里女同学们美丽,仍觉得觉慧与鸣凤恋爱不合理。读小说常常引入自己的观念,这是天下小说读者常有的习惯。我当时最爱读的是武侠小说,因此觉得《家》、《春》、《秋》、《春天里的秋天》这一类小说读来还不够过瘾。直到自己也写了小说,才明白巴金先生功力之深,才把他和鲁迅、沈从文三位先生列为我近代最佩服的文人。

我一直想到上海医院去瞻仰这位我从小到大都钦佩的人,只是想到他老人家病中不宜劳神,这才就此永远失去了机会。他女儿李小林小姐曾送我一张印有巴金先生肖像的瓷碟,我放在书房的架上,一转头就可见到他慈祥的笑容。

巴金先生去世,我深为悲悼,写这篇悼文时我在英国,但我知道,他的肖像仍竖立在我书房的架上,巴金先生正直的精神永远是我的激励!

20、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海宁,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联概括了他的14部武侠作品,请你写出隐含其中的三部武侠小说作品的题目。(3分)

21、文中划线句出自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请你首先把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文,然后结合巴金先生在文革中的经历,谈谈金庸引用此言的深意。(5分)

22、为什么说巴金“多活了三十几年,实在是中国文学界的大幸事。” 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6分)

23、巴金先生走了,但“讲真话”还要继续。还未完全走出青春叛逆期的你,应该有过无礼顶撞父母、师长的愧疚往事吧,请选取一件,简单聊下经过,并谈谈现在的感受。(4分)

七、语言运用(13分)

曹操
篇二:堂兄悼文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个人信息

曹操

星座:摩羯座

籍贯:兖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

字 :孟德

生卒年月:公元155年-公元220年3月15日

容貌:炯炯有神 气质过人

官至: 丞相 魏王 谥曰武皇帝

父亲:曹嵩( 夏侯嵩 )

母亲 :邹氏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祖先:曹参 曹腾

简介

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东汉末年人,官爵至魏王、丞相、冀州牧。魏国的缔造者和奠基者。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庙号“魏太祖”。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此据《后汉书·许劭传》,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

公元201年在仓亭(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并于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

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2年又击败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册封曹操为魏国国王,于邺城建立魏国王宫,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为“武帝”。

生平

出身

曹操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记载曹操的远祖是汉朝初期的相国曹参。曹操的养祖父是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 历侍四代皇帝,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由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所以关于曹嵩的家世,有不同说法。有一说认为曹嵩本姓夏侯,后来因为成为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所以夏侯氏很多人都与曹操同族;按照这种说法,夏侯惇和夏侯渊与曹操为堂兄弟。也有一说指曹嵩为曹腾堂兄弟之子,但此说则无法解释夏侯氏与曹氏的亲缘关系。对此有人提出因曹氏于夏侯氏皆为谯县汉初功臣(曹参与夏侯婴)之后的地方望族,彼此间可能本有相互联姻的关系,从非与夏侯氏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曹氏也与曹操本人以表兄弟相称来看,或者也可如此推论。但却没有明确考证的证据可为此说提供有力支持。

早年

曹操少时机警过人,通权谋机变,又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因此世人都认为曹操并没什么奇特之处。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颙,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可见桥玄对曹操抱有很高的期望。(曹操显赫时,桥玄已经去世。202年曹操北征,路过桥玄之墓,下令用太牢礼祭祀桥玄,并且写了悼文,其悼文风格和当时文风迥异。曹操在祭文中写道当初桥玄和他约定,如果以后曹操路过自己的墓前,不用备上一壶酒来祭奠的话,走过三步就要肚子疼,现在他已经准备了太牢之礼来祭奠,自己应该肚子不会疼了。祭文洒脱自然,凸显出了曹操率真的性格)当时曹操还默默无闻,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的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于是曹操就去拜访许劭,结果被许劭接纳,曹操才逐渐知名。相传有一天曹操问起自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许劭便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据说曹操听了之后,仰天大笑。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他身手矫健,曾经偷偷潜入中常侍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能够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著作传世。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基础。

174年,曹操二十岁,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所谓郎官,名义上是当时朝廷从贵族大臣子弟中选拔出来,担任宫廷宿卫的优秀人才,实际上是学习做官,熟悉朝廷事务和增加阅历,一段时间之后才会依照情形授予正式的官职。因此,稍后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北部尉是曹操入仕后的第一个行政职务。曹操上任之后,在官署门口放置了十多根五色棒。上任数月,宦官蹇硕的叔叔违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杀。这使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团,可曹操是依法而行,这些人又无法中伤诋毁曹操,只好转而称赞他做得好,举荐他去担任地方官。177年,曹操被任命为顿丘令,第二年,即光和元年(西元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曹操被免官后,在洛阳无事可做,便回到家乡谯县闲居下来。

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所谓议郎其工作大约和如今的调研员类似。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阉党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尔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陈留起兵

184年,,朝廷任命曹操为骑都尉,前往颍川镇压。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任职后罢免了贪污渎职的高官将近八成,并严令禁止当时风行的宗教迷信。因为曹操当政素称法令严明,济南国的违法作乱之徒听说曹操要来了,都纷纷潜逃到别的郡县。又过了很久,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但是曹操没有就任,而是称病回乡了。当时天下已开始大乱。先是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当时曹操对前来劝其加入的好友许攸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后来王芬事败自杀。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郡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这时,曹操被起用为典军校尉。不巧的是,正好此时(189年)灵帝驾崩了,年幼的太子刘辩即位登基,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逝世、宦官失侍之机诛灭阉党,但没有取得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想召时任并州刺史的董卓进京,胁迫太后同意。不想此举打草惊蛇,没等董卓到京城,何进却被宦官先下手谋杀了。189年十二月董卓入京,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后来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于是,京城也陷入混乱。为了稳定局面,董卓想拉拢曹操,上表奏请曹操为骁骑校尉。但曹操没有接受董卓给他的官职,而是更名改姓,潜逃出洛阳。

据传曹操在回乡途中路过成皋时,拜访故友吕伯奢,因疑心吕伯奢的儿子图谋杀害自己,便先下手把对方杀死。完事之后又悲伤地说:“宁可我辜负别人,不能别人辜负我啊!”在《三国演义》中,这个情节被小说作者大肆渲染,并通过让陈宫目击的角度表达对曹操品性的怀疑,已达到贬低曹操的目的。事实上,史书并未记载陈宫与曹操一起同行,而且陈宫并未担任中牟县县令,也没有捉住曹操然后释放。史书中只有杀害吕伯奢儿子的记载。

回到家乡陈留之后,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义勇,率先揭竿起义,讨伐董卓。次年(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势力,一齐举兵反董。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则行使奋武将军之职。但董卓军势力强盛,袁绍等都不敢先出兵。曹操认为董卓焚烧皇宫,劫持皇帝迁都长安,大失人心,正是与之作战的好时机。于是独自引兵西进,结果于汴水遭董卓部将徐荣击败。曹操身中流箭,坐骑也伤重不起,后得曹洪出让自己的坐骑,才死里逃生。此时曹操自己所带领的兵士不过五千人[3],而其他诸军兵士十余万,却每天只知饮酒作乐,不思进取。曹操为联军出谋划策,但未被采用。曹操只好与夏侯惇一起前往扬州招募兵勇,但也并不顺利。

局面僵持之时,联军内部却发生了变故。先是刘岱杀死桥瑁,让王肱当了东郡太守。接着袁绍和韩馥又考虑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曹操表示他还是拥戴长安的献帝,“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从此,曹操就更加认为袁绍行事不正,为后来的官渡之战埋下伏笔。而刘虞最后也不敢接受,此事遂不了了之。册立新帝未成,袁绍却趁机胁迫韩馥,夺取了冀州。191年曹操讨伐入侵东郡的黑山军,袁绍上表朝廷推举曹操为东郡太守。192年四月,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吕布所杀。

逐鹿中原

192年,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听济北相鲍信的劝阻,与黄巾军接战,结果被杀死。鲍信等便暗中使人到东郡迎接曹操,推举他担任兖州牧一职。后来与黄巾军战于寿张以东,历经苦战,鲍信战死,终于大破敌军。曹操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逼降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万并男女百余万口,又从中选出精锐,号称“青州兵”。到了这时,曹操作为一个地方势力才渐成气候。

来袁绍与荆州的刘表联手,袁术则与幽州的公孙瓒、徐州的陶谦相结以抗。这时的曹操是袁绍麾下的将领,刘备、孙坚也分别屈身于公孙瓒与袁术之下,是受其差遣调度的客将。正当曹操协助刘表,大破袁术于各地之际,陶谦却趁机攻打兖州东部的泰山郡,导致曹操的父亲曹嵩被杀。。针对这个事件,曹操于193年至194年间,二度讨伐陶谦,并在徐州当地展开格杀勿论的大屠杀。《后汉书》对此事则描录“男女数十万人惨遭杀害,即便鸡犬也不能幸免,泗水也因此堵塞不通。”曹操在此事件中表现出性格中的残忍嗜杀,亦多为后世诟病。但另一方面据《三国志·程昱传》所引裴注《魏书》的内容看,诛降卒在乱世,也是一件不得已的权宜做法,且合乎当时的战时律法,同样的故事可参看《三国志·武帝记》建安10年的一段记载。 194年至195年,曹操在与、等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兖州之地也反复易主。曹操命、程昱坚守鄄城,并以此为根据地,终于击破吕布,平定兖州。朝廷也于此时正式承认曹操的兖州牧地位。

奉戴天子

195年,迁出长安,进驻安邑。次年,曹操听从谋士荀彧的建议,打算迎接皇帝,派率兵西进。不过此时皇帝(或其掌权之臣)对曹操仍有疑虑。但曹操势力强盛,数月之间又击破了汝南、颍川的黄巾军,朝廷乃封曹操为建德将军。稍后不久,升任镇东将军,且进封为费亭侯。费亭侯曾是曹操祖父曹腾的爵号,可见朝廷已对曹操寄以厚望。同年秋,汉献帝入驻洛阳。随后曹操也进军洛阳保卫京城,皇帝赐曹操节钺,标志着曹操对中央朝政的实际控制,“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局面形成。洛阳经董卓破坏,已残破不堪,董昭等劝曹操定都许。

两个月后,东汉迁都许。皇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又封袁绍为太尉,袁绍耻居曹操之下,不肯接受。此时袁绍势力比曹操强大,因此曹操坚持把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自己只任司空,行使车骑将军之职。

连年征战使得民生凋敝,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还发生过由于粮食极度缺乏,人吃人的情形。为发展经济恢复民生,定都许昌之后,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实行屯田制。曹操因为奉戴天子,某种程度上促使汉朝“宗庙社稷制度”得以重建,这也吸引了许多拥护东汉朝廷的人才来归附,加之曹操用人有术,不停地举着天子旗号东征西讨,实力越来越强。

197年征讨张绣,张绣举众投降,之后因曹操纳张济之妻,张绣对这件事感到十分痛恨,于是袭击曹操,曹操在长子曹昂与校尉典韦殿后下逃亡,但曹昂与典韦也阵亡。此后,曹操又两次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后来张绣接受谋士贾诩的建议,向曹操投降,曹操才取得对荆州北部的控制,并消除了许都南面的威胁。198年曹操用荀攸、郭嘉的计策,开决泗、沂二河之水灌入下邳,最后生擒吕布、陈宫,把徐州纳入势力范围。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到这时,曹操已经实际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和徐州,并向南延伸到荆州北部,向北则进入河内。这时,袁绍也已兼并公孙瓒的势力,占据黄河以北的青州、冀州、幽州和并州,军队十多万人,正试图发兵攻打许都。当时,很多曹军将领都认为无法抵挡袁绍的进攻,曹操却自信的说:“我了解袁绍的为人,志向远大而智谋短浅,表面严厉而胆量微小,畏惧胜利而缺少威信,将领傲慢而政令不一,土地虽然广大,粮草虽然丰足,正好作为送给我的礼物。”

举兵南征

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被任命为丞相。七月,曹操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八月,荆州牧刘表病亡,次子刘琮请降。九月,刘备在长坂坡被曹军重创,不得不与孙权联合。十二月,曹操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刘备和孙权联军(赤壁战后,曹操逃亡北方。曾感叹:“若郭奉孝在,我不会败的这么惨!”)。曹操损失惨重,失去一举统一天下的机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福建省漳浦三中、漳浦四中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篇三:堂兄悼文

福建省漳浦三中、漳浦四中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

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 / 总分150分)

一、名句积累(6分)

1、看万山红遍, (《沁园春 长沙》)

2、她静默的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 。(《再别康桥》)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 ,大礼不顾小让。(《鸿门宴》)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二、选择题(15分)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虐杀 (nüâ) 攒射 (cuán) 执拗(ào ) 长歌当哭 (dànɡ)

B.租赁 (lìn) 莅临 ( lì ) 瘦削 (xuē) 虚与委蛇 ( yí )

C.褴褛 (lǔ) 桀骜 ( jiã ) 倔强(jià

ng) 叱咤风云 (chà)

D.创伤(chuàng) 屏息 (pínɡ) 游说(shuì) 参差不齐 (cēn cī)堂兄悼文。

8、下列成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殒身不恤 风神潇洒 炯乎不同 沆瀣一气

B.涕泗交流 崭露头角 踌躇满志 步履稳健

C.黯然神伤 再接再励 博闻强记 谈笑风声

D.默默含情 鸦鹊无声 按步就班 短小精悍

9、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其中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

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 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和鞭策

② 客观的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 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 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⑤ 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 ③④②⑤① B. ③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① D. ③①④②⑤

10、下列是古代年龄称谓,四个选项中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次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 豆蔻 古稀 花甲 B. 期颐 花甲 不惑 而立

C. 豆蔻 不惑 知天命 耄耋 D. 而立 弱冠 耄耋 古稀

1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何人对哪部巨著的评价?( )

A. 鲁迅《史记》 B. 司马迁《离骚》 C. 鲁迅《战国策》 D. 司马迁《史记》

三、.阅读下面简短古文,按要求作答。(6分) 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荔子如食蝤蛑①大蟹,斫雪流膏,一噉可饱。龙眼如食彭越 ②石蟹,嚼啮久之,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馀,则咂③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蝤蛑也。戏书此纸,为饮流一笑。

(苏轼《荔枝龙眼说》)

<注>: ①蝤蛑yóu móu:又叫“梭子蟹”,生活在海里的一种螃蟹,甲壳略呈梭形,肉味鲜美。 ②彭越:蟛蜞,小蟹。 ③咂:吮吸。

12、把划线句“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13、下面选项符合苏东坡大学士意思的一项是( )

A、荔枝宜单独食用,龙眼则宜配酒而食 。.

B、荔枝胜在饱满多汁,龙眼的滋味则在咂啄之间 。

C、荔枝、龙眼风味有异,是由于种植地势高低不同 。

D、荔枝、龙眼如搭配蝤蛑、石蟹一起吃,风味最佳 。

四、文学、文化名著试题(16分)

14、下列说法与原著有出入的两项是(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2337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