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管桦的文章

语文教案 时间:2020-08-12

【www.myl5520.com--语文教案】

常见文章开头法
篇一:管桦的文章

常见文章开头法

山野村人

一、时间开头法

例一: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狼牙山五壮士》作者:沈重,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二: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金色的鱼钩》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三:

1870年3月17日夜晚,“诺曼底”号照例行驶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哈尔威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船上有28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有12名是妇女。

(《“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法国作家,雨果,小语十册)

例四: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赤壁之战》小语十册)

例五: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小语十册)

例六: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小语十二册)

例七:

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前两天,就有记者问我,如果这一天在莫斯科的投票我们胜出了,终于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你的心情会怎样?我说我当然会很高兴,很激动。

(《向往奥运》作者:肖复兴,小语十二册)

例八: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克镭》作者:迪克·格莱格利,小语十二册)

例九:

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地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包身工》夏衍)

二、地点开头法

例一: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小英雄雨来》作者:管桦,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二:

在非洲腹地的布隆迪共和国,我们住的一座洁白的小楼门前,有两棵翠绿的大树。它们不同于一般的树,没有枝丫,树干挺拔而修长,只在顶上长着一簇长长的坚硬的阔叶,整齐地排成一片,像一把展开的羽毛折扇,又像孔雀正在开屏。

(《旅行家树》作者:玛拉沁夫,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三: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猴王出世》作者:吴承恩,小语十二册)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三、人物开头法

例一: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周晔,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二:

康威老先生叫我去他那儿一趟。

(《一件运动衫》作者:马克·哈格,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三: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景阳冈》作者:施耐庵,小语十二册)

例四: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初语四册)

四、诗词开头法

例一: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时间的脚印》作者:陶世龙,初语四册)

例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水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例三: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秋天晚上,我们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是织女星。在初秋,晚上九点钟左右她越过我们的头顶;秋越深,她越过我们头顶的时间也越早。

(《卧看牵牛织女星》作者:叶至善,初语四册)

五、点明中心法

例一:

高梁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梁,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高梁情》作者:牛汉,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二:

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海豚救人的故事,不是虚构的,而是非常真实的。

(《海豚救人》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后,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作者:韩愈,初语四册)

六、景物开头法

例一: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跟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十里长街送总理》作者:吴瑛,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二: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

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作者:老舍,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三: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白杨》作者:袁鹰,小语十册)

例四: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安徒生,小语十二册)

例五: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世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初语四册)

七、设问开头法

例一:

花怎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是由于花瓣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

(《万紫千红的花》仇春霖,初语四册)

例二:

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既有趣也很重要的问题。??

(《地球是圆的吗?》作者:陈尔寿,初语三册,93版)

例三: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选自《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八、往事回忆法

例一:

我的童年,是在杭州外婆家度过的。

(《外婆家的石桥》作者:洪敬业,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二:

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村公所上。

(《小桔灯》作者:冰心,初语二册)

九、开门见山法

例一: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养花》作者:老舍,小语十册)

例二:

有多种多样的“入迷”。

吉诃德先生看武侠小说把一份家产几乎看光,还嫌不够,还要出去行侠,终于把一条老命也赔上。这是“入迷”的一种。??

(《论“入迷”》,茅盾,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

例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十、交待起因法

例一: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海上日出》作者:巴金,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二:

小屋的窗子是朝西开的,我便有机会尽情地欣赏那迷人的夕照了。(《夕照》作者:李颖,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三: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养花》作者:老舍,小语十册)

十一、对比开头法

例一: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鲸》小学语文/第九册)

例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作者:朱自清,小语十二册)

十二、叙事开头法

例一: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管桦的文章。

(《跳水》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小语十册)

例二:

在一家商店橱窗前,鲁本看到一样东西,真让他心动。上面清楚地标着价格:5美元。5美元,对于12岁的小鲁本来说可是一大笔钱。它足够全家人一星期买日用杂货的开支了。

上海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纸卷(含答案)
篇二:管桦的文章

上海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资治通鉴》里为什么没有李白 姜鹏

①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但当一位读者尝试着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白的踪迹时,他会发现,《资治通鉴》中居然没有李白!

②深入核查后,读者们会发现,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仅仅是李白,还有很多跟他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比如屈原。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这当然不是以司马光为首的《资治通鉴》编纂团队的疏忽。如果真像清代学者李光地所讽刺的那样,《资治通鉴》的疏旷“网漏吞舟”,那它也不可能成为屹立千余年不倒的经典著作,更不可能和《史记》一起构成中国传统史学的双峰。显然,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

③《资治通鉴》为什么会出现这类貌似“疏漏”的现象,[ ]这并不是真正的疏漏,那它背后的合理性又是什么?我们先来算一笔帐。《资治通鉴》篇幅的确巨大,总字数约三百万不到。[ ]大家不要忘了,它所记述的历史时段上起春秋战国之际,下至宋代建立以前,纵横一千四百余年。平均下来,每年只能占用2000字左右。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在位五十四年间,外服四夷,内强皇权,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两千余年的走向。这么重要的历史时期,《资治通鉴》只给它六卷篇幅,平均一卷讲述九年,每卷不超过两万字。我们全面抗战打了八年,试想,若规定用两万字的篇幅把抗日战争叙述一遍,我们能讲什么?把主要战役,指挥将领,牺牲多少同胞罗列一遍,大概也不止两万字。然而《资治通鉴》就在两万字不到的篇幅里,把汉武帝时代波澜壮阔的九年给讲完了,何等惜墨如金!

④这样看下来,《资治通鉴》的篇幅成为一个相对的问题。和一般著作比,煌煌三百万言,当然算巨著。但和它所承担的任务与内容比,三百万字却已经是节省到不能再节省的地步了。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相对性?这和上文提到,李白、屈原等历史名人不见于《资治通鉴》又有什么关系?先来看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的一段话: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管桦的文章。

⑤司马光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分别能解答我们之前提出的两个问题。中国古人重视历史,尤其是中晚唐以后,历经战乱,皇帝以及宰相等最高统治阶层成员,开始日益重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形成阅读、讨论历史的稳定传统。这一传统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巩固。但传统的史书,即便是最重要的那部分,积累到宋代中期,分量也已经非常大。今天被我们称之为“二十四史”的正史,在《资治通鉴》开始编修之前,已经完成了十九部,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一直到《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仅这十九部历史著作加起来,字数就达到一千五百万左右。这就是司马光在前段引文第一句话中所描述的情况,“迁、固以来,文字繁多”。找个读书专业户,认认真真每天读五万字,读完这些书要花一年时间。以致用为目的的读史,犹需细致认真,不能流于泛泛观览,要做到学与思并行。若用这种方法一丝不苟地读史,对于日理万机的皇帝,以及宰相等高级官员,怎么有时间把这些书读遍?

⑥司马光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古往今来的这些历史作一次提炼、总结,缩减篇幅,留下最精华的部分,以便以皇帝为首的帝国高级管理人员有可能对它进行仔细阅读。[ ] 这就是《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根据这一目的来选择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可以进入《资治通鉴》,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可以忽略,其标准自然也就不难定义。

⑦李白不见载于《资治通鉴》,正如司马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子虚赋》、《上林赋》不见载于《资治通鉴》,却只选取了他一篇短短的《谏猎赋》。 (摘自2015年6月10日《中华读书报》)

1.第①段“居然”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2.作者为什么说“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3分)

3.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③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何况 B.如果 但是 C.假如 因此 D.虽然 但是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⑥段[ ]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压缩历史、选取叙述对象,必然需要有标准。

②这就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由来。

③把什么内容保留下来,什么内容剔除出去,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确定。

④司马光讲得很清楚,他编这部《资治通鉴》,是为了给皇帝等国家高管提供历史参考,便于他们汲取历史经验以提高治理国家的水平。

⑤而标准的制定,又与写作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④①⑤

C.③⑤②①④ D.②①③⑤④

5.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治通鉴》选择人物看似“网漏吞舟”,其实并非如此。

B.第③段以抗战八年类比说明《资治通鉴》为什么惜墨如金。

C.第④段所引用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资治通鉴》编纂方法。

D.《资治通鉴》的编纂标准决定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取舍。

6. 联系全文,说明《资治通鉴》为什么没有选司马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子

虚赋》、《上林赋》,却选取他一篇短短的《谏猎赋》。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8分) 汪国真其人其诗 彭俐

①2015年4月26日,再平常不过的星期天。我醒来很迟,习惯性地先看手机微信。“诗人汪国真于今晨2点10分病逝,享年59岁”的消息,惊得我猛然从床上蹦下来。职业敏感让我立即给“人物版”编辑打电话:“我要写汪国真!”

②记得那是1989年的秋天。

③与诗人汪国真第一次见面,是在舞蹈家杨丽萍的家中。他戴一副眼镜,温文尔雅,说话不紧不慢,声调不高。当时的他还没有出版诗集,小有名气,但是他目光犀利,谈吐自信,一副笃定的样子。回家途中,我们骑着自行车,谈起各自的爱好,都喜欢写诗,也都发表过一些作品,于是很有共同语言。

④大约一两个星期过后,我有些意外地接到汪国真的来信。他寄来一沓他发表过的诗作,附带一纸信函。他的诗,的确让我感到一种轻松和愉快,诗句不长,也不晦涩,不像当时和现在许多暗语、经咒、密码式的诗歌写作,需要费神费力又不讨好地猜测,最终沮丧地怀疑自己

的智商出了问题。而他的附信措辞非常得体,请我为他的诗歌写一篇评论。我怎么能够拒绝呢,同是年轻的诗作者。

⑤这篇评论发表在20多年前《北京日报》“广场”副刊,题为《一支红蔷薇——读汪国真的诗》。

⑥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北京日报》虽属大报,却只有4个版,可谓寸土寸金。当时的副刊(一周仅有两期)都刊登哪些作家、评论哪些作家的文章呢?作家有刘白羽、管桦、刘绍棠、草明、韩少华、启功……,被评论的作家有艾青、浩然、刘恒……。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诗作者汪国真,不惜版面地给予隆重“推出”,应该说是非常有魄力,有眼光,也是非常难得的。

⑦如果说《北京日报》最早发现、报道了后来轰动诗坛的诗人汪国真,而且最早给他的诗歌以及艺术风格颁发了褒奖的“证书”,并且有详细论证、一锤定音的深远效果(即便今天看来也一点儿不过时)的话,那么,这里确有跨世纪的文字为证:

?汪国真的诗从不虚张声势,最多不过二十几行,如山间小溪蜿蜒流淌,清冽甘甜,款款注入心扉。

?读罢汪国真那一篇篇短小凝练,却意味深长的作品,不禁感慨系之。既为青年诗人执著的艺术追求所感动,同时也为诗坛吹来一股清新年轻的风而庆幸。

?汪国真的组诗《年轻的风》,集中体现了诗人笔耕的特色。在《美好的情感》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总是从最普通的人们那里,我们得到了最美好的情感。风把飘落的日子吹远,只留下记忆在梦中轻眠……’从中不难看出他锤炼字句的非凡功力和古典诗词的深厚修养。

?……汪国真受家庭熏陶,从小就迷恋琅琅上口、气度从容的唐诗,许多名篇佳作已经倒背如流。在暨南大学语言文学系读书时,他能每天将《唐诗三百首》中的十首背诵下来。汪国真偏爱李白、李商隐的作品,受其影响,他的诗篇清丽潇洒,同时又不乏警句。汪国真不断追求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境界。

?佳句妙语如珍珠玛瑙,在汪国真所营造的琼楼玉宇般的诗作中俯拾即是。

《热爱生命》中有‘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

?短小、凝重、清丽、隽永,这或许是汪国真作品的艺术风格吧。但是,诗人为什么会做到惜墨如金呢?让我们用他自己的诗句来回答吧:‘过于慷慨,有时,倒不如,过于吝啬,一支红蔷薇,要比一簇红蔷薇,更富有魅力’。?

⑧正是因为这样“一支红蔷薇”,汪国真和我慢慢从陌生到熟悉。

⑨后来,他只要一有诗集出版,就会约我庆贺一番。从1990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开始,一发不可收,《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一本比一本畅销,动辄十几万或几十万册。于是我们的话题一边倒地谈论他的成功。他兴奋地讲述社会各界读者的反响,不住地念叨诗集天文数字的发行量以及盗版量,慨然有南面之意,我也不便打断他。这倒不能怪他,谁让事情那么邪性呢——“汪国真热”席卷全中国。

⑩汪国真是有争议的人物,而如今有人还肯为你争议,就表明你不是无足轻重。交响乐是音乐,小夜曲也是音乐。你的作品,是诗歌中的小夜曲,轻快,委婉,不失典雅,有点儿宋词现代版的味道,很像晏几道。你在中国现代诗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格,玲珑一塔,清溪一脉,

从不故作高深,亦不玩弄技巧,更不拒人千里地释放烟雾,而是把彩虹的鲜明绚丽捧给读者,那是雨中人苦苦等待的结果。

(摘自2015年第6期《新阅读》)

7.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3分)

8.第⑥段为什么列举了许多作家?(3分)

9.对第⑦段的引述,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对汪国真其人其诗做了全面评价。

B.充分肯定了汪国真诗的艺术价值。

C.汪国真的成就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D.汪国真对诗的创作态度是认真的。

E. 汪国真的诗主要是语言精美绝伦。

F. 汪国真的诗与宋词中婉约派相近。

10. 联系全文,赏析第⑧段。(3分)

11.第⑩段用了第二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 (1)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八声甘州》)

(3)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 。 (刘勰《文心雕龙》)

(7)_______________ ,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8)黄钟毁弃,____________。 (《楚辞·卜居》)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8分)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①。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①瑞脑:一种香料;金兽:铸有兽形的香炉。

13、按字数这首词属于 。(1分)

14.对这首宋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对亲人的思念情怀。

B.前两句写出词人从白天到夜晚难以排遣的孤独寂寞。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凉”表现秋季清凉。

D.全词温婉蕴藉, 意趣高雅,切合词人的身份和情致。

15、最后一句“人比黄花瘦”广泛传诵,分析本句好在哪里。(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7分)

①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①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于是咸共嘉之。 ②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于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②灭宗族,以崇威严。林叔父挝客,为诸生所白,匡怒收治,举宗惶怖,不知所责多少,惧系者不救。林往见匡同县胡母彪曰:“王府君以文武高才,临吾鄙郡,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用。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华夏震憟,雄才奋用之秋也。若欲诛天下之贼,扶王室之微,智者望风,应之若响,克乱在和,何征不捷?苟无恩德,任失其人,覆亡将至,何暇匡翼朝廷,崇立功名乎?君其藏之!”因说叔父见拘之意。彪即书责匡,匡原林叔父。

③并州刺史高干表为骑都尉,林辞不受。后刺史梁习荐林宰南和,治化有成,超迁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有绩。文帝为五官将,林为功曹。太祖西征,田银、苏伯反,幽、冀扇动。文帝欲亲自讨之,林曰:“昔忝博陵,又在幽州,贼之形势,可料度也。北方吏民,乐安厌乱,服化已久,守善者多。银、伯犬羊相聚,智小谋大,不能为害。方今大军在远,外有强敌,将军为天下之镇也,轻动远举,虽克不武。”文帝从之,遣将往伐,应时克灭。

④出为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入为丞相东曹属。魏国既建,拜尚书。文帝践阼,迁少府,封乐阳亭侯,转大司农。明帝即位,进封高阳乡侯,徙光禄勋太常。时论以林节操清峻,.

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笃。拜光禄大夫。年八十三,薨,追赠骠骑将军,葬如公礼,谥曰贞侯。

(摘自《三国志》)

【注释】①常林的父亲,字伯先。②挝,zhuā ,打。

1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

(1)有父党造门( ) (2)不知所责多少( ) ..

(3)为诸生所白( ) (4) 林遂称疾笃( )

主要内容
篇三:管桦的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1786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