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语文教案 时间:2020-08-01

【www.myl5520.com--语文教案】

生本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篇一: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生本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从参加工作至今已经一年的时间了。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从老师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但是想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记得刚来学校没多久,听一个三年级语文老师的课。她讲的是《盘古开天地》这一课。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对小学语文新的教学方法都不太了解。所以一开始对新奇的教学方法很好奇,同时心里也有一些迷惑。一边的教导主任小声在我旁边说:“这是现在很高效的教学方法——生本高效教学法。你得多学习学习,多观摩观摩。”“生本高效教学法?”我心里的好奇和迷惑更大了。听完这个老师的课,我迫不及待的向老师们请教了一番,心里的迷惑才渐渐解开了。原来生本高效教学方法,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后来又从网上学习到了生本教育的理论观、价值观等观念。对生本高效教学法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不久区里正好有个同课异构活动,我很有幸和学校刘老师参加这次活动。她主讲,我陪同参加。通过这次活动我更深切的体会到了生本高效课堂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因为我是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所以很想尝试一下生本高效教学法,但一直没有机会。后来下学期的同课异构主讲人成了我。心里的激动、压力,实践的空白,自己心里很没底。在学校各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课讲完了。自己觉得讲的很失败。心底问自己为什么?答案是生本高效教学法掌握的不够,实践的不够,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学习了专题二的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收获颇多。生本高效教学法不应仅仅只是按照固定的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的上课模式,应该从根本上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真正做到从学生的本身出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语文课如何体现和落实以生为本
篇二: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语文课如何体现和落实以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应该讲,早已在理念上形成了共识,而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探究的,就是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来落实和体现以生为本;如何真真正正的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何才能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我认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最重要的途径。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首先,有人会问,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否就是肯定学生不成熟的甚至错误的文本解读呢?答案显然是错误的,漠视教学内容的导向,无原则的认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任由他们带着误解走出教室,是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不负责任曲解。尊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多个义项,而结合“尊重”的语境意义,它不等于赞同,而是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关注与重视。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重视”和“严肃对待”来自学生的这些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对

或错的看法和感受。例如,一篇文章从那儿讲起,重点讲什么,不应该由教师决定,而取决于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程度。任何离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而主观臆断的教学实践,都是不正确,对学生的不尊重。

其次、现代课程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指向,不仅在与学生在“三个维度”上有了什么样的“独特体验”,还要重视这些“体验”得以形成和深化的过程。例如:我在执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节选部分主要精选鲁“三拳”打死镇关西,而我班A同学和其它学生认为前面“打店小二”可以省略,在其他学生的争论和我的点拨下,A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是小说的完整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等部分,因此上是不可以取掉任何一个环节。紧接着我又设计了在当时鲁达是朝庭命官,难道不懂“法”吗?在此,学生则由这个问题涉及到《水浒传》的内涵。

二、教师端正自己的位置,相信学生的判断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常常以“自然”比喻教育,认为:“如

果教育青年的教育家肯去特别的注意知识的根芽,这种根芽不久就会把它们的生命力送给树干”。这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基因,都有好的愿望,并且,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是不同的,教学的重点在于对症下药。

我们常说“只有真实的,才是最美的”当你身边发生的感人、动人的事情时,它就会成为我们的学习材料,这因为它是你亲身经历的。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在塑造学生,实际上个体间的差异往往只能被尊重而不是被改变。作为一名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的问题,这种个性还没有完全成熟,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察觉这种潜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事实上,课堂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际所能并非呈正比,归于学生的本性,课堂的“学”需要课下“习”去检验,巩固,迁移拓展并在反复运用中才能成为能力。

三、点拨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的心灵窗户

对于我们农村来说,虽没有先进的电教设备,充足的实验器材,丰富的图书资源,但我们有宝贵的大自然。

春风秋雨,朝阳晚霞,气象万千,草地竹林,雪山清泉,如诗如花。“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多少年来,大自然的造化让作家感慨万千,优美的故诗文名句由此而流传古今。学生不出校们,凭窗而览,不点一句,不著一词,大自然就征服了他们的心灵。更不用说放学路上,金灿灿的油菜花,吐绿的柔柳树,追蝴蝶的美妙感觉了。

春天来了,不妨写一篇春,在跟朱自清的“春”作比较;冬天,不妨写一篇雪,老舍的妙笔会让学生感叹不止的。教师的任务,不过就是教一点学习的方法,点拨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的心灵窗户。

让老师头痛的是,我们这些山区孩子对说话材料有限,甚至有些遥不可及,自然就无话可说,也就不能使说话这一训练落到实处,例如:“中学生的生活”一题,其中大

量内容是学生编出来的,不免有些生硬,我把话题引入学生自己的生活。“有些学生就会谈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有些同学会谈校园的趣事”,“有些会谈自己的事”。自然话题就会很广,且不会生搬硬套,真实有趣,也会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留心身边事情的好习惯。将口语这一内容落到实处,学生谈的津津乐道,学生将带着一定的目的发现事物、观察事物。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篇三: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讨论稿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吕家岘小学 金亚丽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来对待。既要考虑发展中的师生关系,又要考虑发展中的学生差异,更要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允许和引导学生发展的多元化。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1、辨证地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既要一分为二地看,要看到学生的不足,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差异,因材施教。对具有自卑感和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不应过多埋怨和责备,应当通过启发、暗示、表扬等方法让他看到自己优点和能力,增强信心;对于自尊心强或自高自大的学生,教师就不应一再夸奖,但批评时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同时抓住上进心,设法使他在学习中看到缺点和不足,以便虚心上进;对于脾气犟的学生,要心平气和,避免顶撞;对淘气的学生不能过于迁就和温存等。要杜

绝学生犯错误,教师要善于观现象、看苗头、有预见性,措施落实在前,防患于未然。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所以,人本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作为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3.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

4.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群团,关爱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应有之义。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优美、和谐、人文校园

以外,还要做好学生在学习之外的心理健康辅导、爱心救助贫困生等学生服务群团。

5.美丽、和谐、人文的校园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环境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学生的学习、生活也离不开校园环境。作为学校文化的窗口,校园环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多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还没有完全定形。所以学生的可变性、可塑性很大。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的成长,而不能用成人标准衡量学生,更不应该把成人的标准强加给学生,不应唯分数论人,不应以一两次错误对学生有偏见,应对学生寄予无限的希望,多欣赏和鼓励学生,鼓励他们超越自我、超越老师。如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回答错误、练习中出现错误等等,这时教师不应指责或鄙视学生,而应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应耐心地进行指导,使学生不放弃、有信心能做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逐步取得进步。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优美、和谐、人文化的育人环境,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团体,关爱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化学教学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篇四: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化学教学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如何有效地在化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谈谈我本人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 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使得化学的学习不但不枯燥,反而充满激情,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达到许多语言讲解都不能达到的效果。如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课伊始,先设置学生演示“清水变牛奶”后引入课题。探究酸碱指示剂的课开始,教师用在白纸上写出“大红字”,告诉学生学好这节课的人就可以当上这种专业的魔术师,这也为学生学习这一节化学课定下了目标。

二、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欲。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关系密切。化学教学中要尽力做到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社会、生产中的运用着手,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生在这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中不仅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还能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进而产生想要迫切学习化学的欲望。并且,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例如,?酸碱指示剂?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区分检验家庭里常用溶液的酸碱性。?溶液PH值的测定?的教学,可以教学生收集一些头发样品,把样品分别放入七个盛有7

种PH值(PH=1,2,3,4,5,6,7)的烧杯里,静置三十分钟后,取出,吸干,观察种种头发的光泽度、韧性等。?氮的氧化物?的教学后,让学生用所学的氮单质与其化合物知识来解释中国的民间谚语“雷雨发庄稼”。

三、 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满足学生的主体成就感。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通过一起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一起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而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能让学生学有目标,教师导有方向。在化学教学中,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的做法有:⑴在某些课的开端造就“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可让学生复述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提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还可以让学生提出学过内容中融不明白的问题以及教材中的疑点等。⑵在部分演示实验教学时也可以造就“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一定的实验技能后,课堂上一些没有危险性的演示实验,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⑶或者是课的总结也可以造就“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用语言复述本课学习内容也可以填写板书的方法讲解和解释本课学习内容,以达到强化学习这节课的效果。总之,实践证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强化记忆的效率,满足学生的主体成就感。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1641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