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新型灌溉服务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汇报体会 时间:2020-07-01

【www.myl5520.com--汇报体会】

浅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的特点及运作方式
篇一:新型灌溉服务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摘 要] 随着节水灌溉事业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对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结合工作实际,在对2000~2001年度中央安排的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管理模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6种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的特点及运作方式,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节水灌溉;管理模式;探讨

0 引 言

近年来,为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农业干旱缺水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政策引导、示范推广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和促进了全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快速发展。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以田间节水灌溉工程为主,包括斗农渠防渗、管道输水、土地平整以及喷微灌工程等,单个项目的建设规模为133.33~333.33 hm2,所需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农民共同筹措。为加强项目管理,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共同制定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办法》。截止2002年底,中央投入资金15亿多元,在全国建设了近900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据统计,项目区共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6.67万多hm2,节水近5亿m3,年节省运行费0.5亿元;增加粮食生产能力4亿多kg,经济作物增产2亿多kg。通过发展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从建设及投入规模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属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没有专业管理机构,建成后主要由乡镇、村管理或受益农民自主管理。为改变目前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要求各地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明确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以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的作用和效益。由于示范工程遍布全国,工程的类型和设备设施的使用不尽相同,既有在大型灌区的,也有在小型灌区或井灌区的;既有固定工程(如渠道、地埋管道等),又有移动设备;既有多户共用的设施,也有单户使用的设备,因此,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工程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各地在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

2000~2001年度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1 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管理模式

1.1 管理模式综述

根据2002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对2000~2001年度节水灌溉示范工程(619个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的调查结果,示范工程的管理模式呈多元化趋势,大致可分为8类(见表1)。其中,以基层水管站为依托的乡(镇)、村管理模式排列首位,约占调查项目总数的1/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行政组织在目前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模式在数量上仅次于乡(镇)、村管理模式,说明近年来水利主管部门倡导的,被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农民民主管理方式正在各地推开并逐步为农民所接受。与此同时,与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相适应的租赁或承包及联户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灌溉服务公司、股份制、公司加农户等一些新的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正在涌现,为研究和探索适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工程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模式提供了经验。

1.2 几种主要管理模式的特点及运作方式

1.2.1 以基层水管站为依托的乡(镇)政府或村委会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其管理主体一般由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和水利管理站人员组成专门机构,负责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水费征收等进行协调和规范;水利站负责灌溉技术指导及灌溉设备的

调配、运行、维护和管理,并通过制定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等进行规范化服务。这种管理模式适合水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乡(镇)及村级水利服务体系较健全的地区。

运作方式:在灌溉季节,由农户向管理部门提出灌溉申请,管理部门派水管站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灌溉服务,农户只需缴纳一定的灌溉费用即可。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灌溉设备的利用率和灌溉管理水平。

表1 2000~2001年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管理模式 个

年度 乡(镇)、村管理 用水户参与管理 租赁或承包 灌溉服务公司 联户 股份制

2000 96 45 46 22 43 11

2001 99 46 53 42 19 11 合计 195 91 99 64 62 22 公司加农户 其他 合计

34 8 305

27 17 314

合计61 25 619

1.2.2 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在灌区支渠以下的渠道及田间工程建设中应用较多。根据现阶段我国投资政策和管理体制情况,为鼓励和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一些灌区在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时,将灌区内支渠以下渠道及田间工程的管理与使用权移交给受益农民,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使农民从过去被动投劳变为主动投资建设与管理灌溉工程。实践证明,这种管理形式既能有效地提高灌区用水效率、缩短灌溉周期,又能降低灌溉成本费用,农民普遍认可。

运作方式:示范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由县级水利局、乡(镇)政府、水管站和用水者协会组成],负责制订灌溉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水费征收办法、作物灌溉制度及调配水计划等。由示范工程受益农户组建用水者协会,负责与灌区专管组织沟通和灌区支渠以下的渠道及田间工程末级渠系的水量分配、水费收缴和渠系建筑物及灌溉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用水者协会一般具有法人资格,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对外维护农民利益。

1.2.3 租赁或承包模式新型灌溉服务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此种管理模式是在灌溉工程产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工程或设备的经营使用权转让给个人或联户,收取一定的租金或承包费及相关费用。同时,通过合同契约方式来保障工程产权所有者与承包(租赁)方的利益。这种模式适合于所有权不宜变更且经营性较强的设施、设备。如示范区内的喷、微灌工程及井灌区水源工程等。

运作方式:由示范项目管理单位与租赁或承包户签订承包(租赁)合同,以法定程序规定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按合同规定进行工程运行管理。

1.2.4 灌溉服务公司模式新型灌溉服务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此种管理模式是按照市场机制要求建立起来的新型基层灌溉服务组织。服务组织以公司的形式出现,实行企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农村一家一户土地分散经营的灌溉问题,工程设备的利用率及管理水平较高。 运作方式:公司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按灌溉要求负责计划配水及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在收费上,则兼顾各方利益,按灌溉成本核定收费标准,微利保本经营。这种管理形式既缩短了轮灌周期,降低了灌溉成本,也提高了抗旱效果,农民普遍认可。

1.2.5 股份合作制管理模式

股份合作制是按照”自愿入股,利益共享,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共担,民主管理”的原则,联合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这种管理形式适用于水利基础条件比较差,但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

运作方式:由地块联片的农户以亩计股,按股集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产权及使用权归集资户所有,农民浇地自我管理,设备出现故障由集资户筹资维修。这种管理模式从根本利益上实现了管理主体与受益主体的统一,使示范项目真正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轨道。

1.2.6 公司加农户的管理模式

为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通过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把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由公司进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经营上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此种管理模式在城市郊区及农村经济较发达地区对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运作方式: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对节水灌溉工程示范区的土地以”反租倒包”形式进行统一经营、分户管理。即通过与农户签订经济合同,获得土地长期有偿使用权,然后对土地进行集中开发、配套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后,再以适当的价格将部分土地包给农户,公司负责技术指导与产品销售服务。这种管理模式实现土地合理流转,灌溉工程统一管理,达到了企业和农民双方受益的目的。

2 思考和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组织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建设了大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农田水利投资体制改革,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投资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体上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处于政府投入减少,灌区等专业水管单位管不了,乡(镇)、村及农民不管或无力管的境地,普遍存在产权不明、管护责任者缺位、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近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节水灌溉投资力度,建设了大量的节水灌溉工程,这些工程大部分属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充分发挥节水灌溉工程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和效益,亟需研究建立与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以农户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既是各级水利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的职责。

上述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管理模式是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各种模式都有其不同的适用性。各地在借鉴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节水灌溉工程效益,确保节水灌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农机服务组织
篇二:新型灌溉服务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提升农机化水平

为进一步“深化三比三创,建设幸福金乡”,作为我们农机人就要把农机服务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谋划,来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幸福金乡”、“平安金乡”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县农机局按照中央、省、市局《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和要求,以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思想,以“提升、规范”为主题,以“五有”建设为标准,通过政策引导、业务指导、资金扶持、分类帮扶等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我县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作的长足发展。

一、我县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状况

近年来,县农机局不断创新农机化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以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经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机服务组织达13家,达到“五有”建设标准的2家,拥有社员200余人,资产总额达到1600多万元。合作社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280多台(套),全年作业服务面积达200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达8000万元,社员年人均服务收入达1.5万元。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升我县农业农机化发展水平、促进传

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新农村建设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县推广的各类大中型、高性能新式农机具,主要是以农机服务组织为主,农机服务组织拥有一大批中高档大中型农业机械,建设了库房、维修车间等设施,2011年经农机服务组织推广的大蒜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和深松机等机收机播面积总体占全县的70%以上,成为新型农机具推广应用的主力军。

二是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机服务组织大力推进土地连片和集约化经营,农机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推进了农业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式转变。

三是促进了我县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在农机服务组织的推动下,我县农机化主要粮食作物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达到了92%、80%,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了76%,大蒜生产机械化收获以实现,农机化整体水平有了跨越式发展。

从以上来看全县农机化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在“幸福金乡”和新农村建设中,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能

够吸纳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农村消费,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和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今后促进我县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是加大扶持,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围绕打造现代农机服务组织“五有”化建设目标,我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对已发展成功或符合培育发展条件的农机服务组织给予多方面扶持,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1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向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倾斜,在操作中把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大户作为重点补助对象。2积极争取中央、省对农机的项目投入,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中,凡增加新机具和作业项目都把扶持农机服务组织作为首选,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在实施农机化项目中,对他们采取“四优先”(即优先购机、优先培训、优先组织作业、优先提供技术服务),有针对性地培育了一批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二是加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机服务组织运行机制。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示范章程等有关规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同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积

极引导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具有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市场主体。大力开展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和示范性农机服务组织创建工作,按照组建一批新型服务组织、提升一批现有服务组织、重点扶持一批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的服务组织的工作思路,择优扶持并努力做强做大做优农机服务组织,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创新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机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引导组建好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机服务组织健全完善自主决策、自我约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公共积累,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机制,规范服务标准,统一服务价格,既要考虑服务主体的经济效益,提高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又要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接受服务的主动性。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规模,积极发展合同化服务方式,大力推进订单服务方式,提高农机系列化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和服务指导,为农机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1坚持把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加强对农机服务

组织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2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及时发布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等方面信息,不断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3努力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机服务组织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维修操作技术队伍,提高农机化服务组织的运行质量,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

虽然我局在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发展工作中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先进县区相比,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下一步,我局进一步指导专业合作社突出特色、合理布局、资源互补、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信息、人才、资金优势,使全县农机服务组织的整体质量能有一个较大提升,农机服务组织作社的各种职能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把农机服务组织真正建成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农户增收致富的帮手,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2011年5月26日

关于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思考
篇三:新型灌溉服务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新型灌溉服务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摘 要】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搞好社会化服务,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农机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机服务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搞好社会化服务,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些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为促进我国农民增收和农机化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就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1 农机服务组织的形式

1.1 农机协会

由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和支持农机化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组织起来的,一种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自我服务性群众组织。

1.2 新型乡镇农机站

现有的乡镇农机站根据市场需求,加强管理,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管理水平更高、服务功能更强、机制更灵活、发展后劲更足。

1.3 站改农机服务股份公司

指导转为经济实体的乡镇农机站,以原有站办实体固定资产折价入股,整体改制成农机股份作业公司,并吸引其他机械、资金、技术等入股,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完善融资、分配和利益联结等机制,形成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1.4 农机服务合作社

由多种农机经营体按协议或合同联合起来,通过带机入社、带资入社等,组成机械组合、人员协作的农机服务合作社。

1.5 农机专业大户

农机专业大户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利用农机大户遍及乡村各地、影响力大的优势,发挥其流动宣传站、服务带头人、增收示范点和新技术推广员的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增加作业服务收入。

2 制约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因素

2.1 各方扶持力度不够

在财政、信贷、税收、土地征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没有比较系统、明确的优惠政策。目前,农机服务组织最迫切的要求是解决机械存放场地、库房建设用地和基础建设资金补助。许多机械露天存放既不安全也不利于机械的保养。

2.2 经营管理水平有限

新型灌溉服务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从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成员少,规模小,管理松散,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农机服务组织的农机具结构大同小异,作业项目雷同,难以满足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多种需求。

2.3 社会化程度不够高

目前在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中,个体经营的农机户较多,处于一种松散自发的状态,且多数农机具相对老化,难以按照农机化作业标准完成服务,这就造成了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难以实现。同时,作业地点单一,只有联合收割机实现了跨区作业,大部分农业机械仅局限于本村或县内乡镇作业,机械的利用率不高,作业量小,

收入较低。作业淡季农机户绝大多数为分散经营,相互间缺乏协作,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合,难以发挥整体功效。

2.4 农机作农业时间有限

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机械利用率低,每年大规模作业只有夏、秋2个季节,农机作业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每年的作业时间为12个月,多数经营户处在长期没活干的状态。随着油料价格的不断攀升,农机作业成本逐年增加,效益较低,不利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

2.5 农机化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原有的机耕道毁损严重,致使机车通行能力差,安全系数低,增加了农机作业的难度和成本,加上田块分散,品种不统一,你种我不种,成熟时间落差大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和农机效益的充分发挥。 3 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思考意见

3.1 确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战略地位

依托资源优势,搞好统筹规划,确立主导服务项目,使其逐步形成规模,是发展农机服务组织的基础。要把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政府要担负支持、扶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提供减免税等服务工作,努力搞好农机服务体系的培育,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载体,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坚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过程中,始终维护“民办、民管、民受益”这一基本原则,坚持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原则。在发展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使农机服务组织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民主管理要求来规范运作。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农机组织的形式加以界定,并将其建立、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利益分配等纳入法规管理。

3.3 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作,要把该项工作纳入当前主要工作日程,要加强指导并组织研究扶持措施。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安排项目时,优先安排农机服务组织,给予重点扶持。以此为依托,引进资金、机具、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和创新,增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各级政府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重点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购置和使用新型农机具给予补贴;争取燃油补贴,税收减免等扶持发展政策。三是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对农机服务组织购置更大型、新型农机具给予低息、贴息贷款和保险担保政策;给予农机具库房和场地、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补贴。

3.4 进一步规范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服务组织建设,要指导和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真正形成一个紧密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保证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机化的发展。

3.5 不断加强农机技术指导与服务

积极引导农民自愿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民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组织农机大户联合开展作业服务,整合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逐步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子。同时,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通过开展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形式,定期进行走访、座谈、调研,及时了解发展经营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农机服务组织上规模、上水平。把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管理的延伸和补充,指导其有效承载落实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等农机管理工作,

为基层农机管理搭建新的平台。

国外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篇四:新型灌溉服务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强调:“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不仅为维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随着世界性水资源、能源的日趋紧张,采用节水、节能的灌水方法已成为全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推广节水灌溉也已成为世界各国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 国外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节水灌溉技术的基本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和管理现代化,高效益则是维系节水灌溉能否持续发展的基础。

1.1 喷灌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红火”以来,喷灌技术一直被作为机械化大面积解决灌溉问题的最主要技术。随着这项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和各类喷灌机在技术、经济、适应性等多方面的考核,目前世界上已趋于将软管卷盘式自动喷灌机、平移式自动喷灌机及人工移管式喷灌机作为受欢迎的三大类机型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喷灌技术又在喷洒农药、降低能耗、施水方式等多用途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如美国林赛公司在平移式喷灌机上对喷头装置和喷洒方式进行了改进,水量损失大大减少,水的利用率可提高到0.9以上。法国等国在提高软管卷盘式的能量利用率上作了不少工作,使驱动旋转和过流损失减少了很多,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种机型耗能较多的“先天不足”弊病。在综合利用机型上,英国、美国等国将平移式喷灌机作为田间的综合作业机械,将所有的作物种植环节以此一机包办,其不仅可完成作物的所有老观念种植环节的耕、耙、播、收等,还可以完成其它许多新作业项目。

1.2 微灌技术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灌技术,近10余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微灌技术和设备更是如虎添翼,已趋于完善的地步。

微灌技术的发展最有典型性的应首推以色列,除了大田作物很少应用外,他们几乎将微灌技术应用到有作物的各处,包括林园、阳台、花园,甚至于室内装饰植物。近几年微灌设备有很大突破,80年代仅灌水器(滴头、微喷头等)有100余种,现在逐步淘汰,形式变少,品种系列化。滴灌多采用滴灌带。微喷头多采用旋转与折射相结合的形式,使出水孔口相对变大不易堵塞;射程相对增加使喷灌强度变小,均匀度提高;水滴直径绝大多数为细小水滴而不是雾状使能耗大大减少。

1.3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

世界各国如美国、日本、印度、前苏联、巴基斯坦、伊朗、加拿大等,由于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很大,均非常重视并积极开展渠道防渗工程研究和建设工作。这些国家渠道防渗工程建设发展快、技术水平高、节水效果显著。如美国把渠道防渗作为水利工程挖潜措施之一,早在1946年就开始研究,到1990年美国共建防渗渠道9656km。目前已形成统一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工程质量好。防渗材料多采用混凝土,约1/3采用压实土防渗,塑膜等新型材料目前正在发展推广中。日本也十分重视渠道防渗,现有干、支渠道已经全部防渗,田间渠道也基本防渗,它们大量使用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现场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渠道防渗工程标准高、质量好。

1.4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早。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甚至有逐步代替田间地面渠道灌溉系统的趋势。美国到1984年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已发展到9648万亩,占全美国地面灌溉面积的46.9%。苏联用地下管道代替明渠的发展速度已超过防渗渠道,到1984年,地埋管道系统已占总灌溉渠系统的63%,管道总长21.8万km。以色列、英国、瑞典有90%以上的灌溉土地实现了管道输水。日本已经由部分管道输水向多级组合的完整的管道系统发展,且管网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给水控制设备较完善。其它如罗马

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发展也都比较快。

1.5 地下灌溉

近10余年来,世界上兴起了研究新型地下灌溉热潮,地下灌溉不仅在机理上、技术上、经济上而且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水资源保护上都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主要用在草地、果园、棉田、小麦、玉米、蔬菜、花卉等作物上。地下灌溉在意大利、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及我国等研究较多,发展较快,面积在稳定增加。 2 国外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2.1 当今世界水为农业服务的关系非常明确,节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效保护利用淡水资源,合理开发新的灌溉水源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2.2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等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和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是营养液喷、微灌、地下灌、膜下灌等大有发展潜力。

2.3 喷灌技术进一步向节能节水及综合利用项目方向发展。从综合条件考虑,在各类喷灌机中,平移(包括中心支轴)式全自动喷灌机、软管卷盘式自动喷灌机及人工移管式喷灌机等是推广重点。

2.4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从育种的角度高效节水,一是选择不同品种的节水的作物;二是培育新的节水品种。

2.5 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为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应用推广的速度较慢,但科技含量愈来愈高,许多理论实践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2.6 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要地位的灌水技术,输配水向低压管道化发展;田间灌水探索节水技术较多,如激光平地、波涌灌溉等;在管理上采用计算机联网控制,精确灌水,达到时、空、量、质上恰到好处的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在田间规划上,由于土地平整度高,多以长沟、长畦、大流量进行田间灌水。

2.7 增墒保水机械化旱地农业大有发展前途,如保护性带状耕作技术、轮作休闲技术、覆盖化学剂保水技术、深松深翻技术等。

文章链接:中国农机设备总网 /News/Detail/9353.html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1172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