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四年级班级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活动总结 时间:2020-02-23

【www.myl5520.com--活动总结】

四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一:四年级班级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行为规范月“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建设的切入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为目的,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教育目标

培养全体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学习基本习惯和基本的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全体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使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三、教育内容

1、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1)尊敬师长,见到老师及来校考察、参观人员要主动打招呼,背后不直呼教师的名字,与教师谈话主动立正站好,不顶撞辱骂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

(2)团结同学,不用污言秽语与同学交谈,不给同学起绰号;

(3)注意语言文明,讲普通话,做到校园无脏话;

(4)进入教师办公室,首先喊报告,得到教师允许后进入,不私闯教师办公室,不在楼道追逐和高声喧哗;

(5)举止文明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穿拖鞋进入学校等公共场所。做到衣着整洁,端庄得体;

1

(6)遵守公共秩序,广播操、升旗及集合时做到快、静、齐,听从安排,严守纪律,保持良好形象。打饭时不插队或故意拥挤;

(7)参加升旗仪式时要庄重,保持立正姿势,两眼注视国旗。不准说话,更不准随意走动;

(8)爱护花草树木和其它设备设施;不在教学楼拍球,不践踏草坪,不乱采摘学校花果。四年级班级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食物;不购买假冒伪劣商品;

(3)每天清扫班级公共区域和教室;

(4)课桌及墙壁不乱贴、乱写、乱画;

(5)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丢东西。养成把废纸、果皮、等袋扔进垃圾桶中的习惯,特别要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

(6)养成随手捡拾地面上废弃物的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7)勤洗头、洗澡,自己洗各种衣物,把干净的衣物叠好;

(8)积极主动做值日,自己整理房间。

3、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课前要预习,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不懂就问;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4)上课专心听讲,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做到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握笔离纸一寸的读书写字习惯;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四年级班级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

(7)养成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8)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9)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病有事要请假;

(10)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

(11)常看课外读物,并做好笔记。

4、安全意识养成教育

(1)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

(2)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站队不挤、不抢、不拖拉;

(3)课间不做危险游戏,运动时注意自我保护;四年级班级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4)不在走道,楼梯间等行走通道上做游戏,不准滑行楼梯扶手;

(5)做卫生、擦洗门窗时要注意自身安全;

(6)不准爬树、扒车、攀爬栏杆,更不准攀爬升旗杆和围墙;

(7)遵守交通规则,丰富交通知识储备,远离交通安全事故;

(8)小学生不骑自行车上学,不得私自到下河游泳;

(9)不得听从和尾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

(10)严禁携带,私藏管制刀具;

(11)不玩火、鞭炮等可能引起火灾的物品。

四.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守则规范”。加强对贯彻落实“守则规范”的检查、指导、评价,及时总结经验。

(二)努力营造贯彻落实“守则规范”的教育氛围。通过专栏、宣传橱窗等,在明显位置布置“守则规范”内容,营造出落实“守则规范”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陶冶情操。 3

(三)通过开展多种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守则规范”。如:开展落实“守则规范”的知识竞赛、文艺节目、演讲、班、队活动、风采展示、行为训练、情感体验、劳动及社会实践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守则规范”。

(四)将落实“守则规范”纳入到德育整体化工作当中,将“守则规范”内容细化为“爱国”、“劳动”、“学习”、“守纪”、“诚信”、“礼貌”、“自理”、“环保”、“健美”、“校外行为”十方面,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落实“守则规范”做到与各种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年 月 日

4

处境不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二:四年级班级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处境不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告诉我们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

处境不利,是指个体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与不利境地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这里我所指的“处境不利学生”是指因为家庭环境导致的一种处境不利,另外,对于某些儿童来说,各种不利或弱势因素很可能会交织在一起发生交互作用或多重影响,比如,家庭贫困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和父母冲突,也容易引发父母对儿童教养的粗暴简单和对儿童发展的忽视,父母离异也容易导致单亲家庭失去经济支柱而穷困,也容易引发单身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虐待和忽视。

我校地处西环路口,城乡结合部,目前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占全校人数的93.7%,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居无定所,租房居住,流动性极强,经济收入不稳定,这些都导致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成为“处境不利学生”的可能,为了做好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管理工作,我们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在进行具体分工后,对这类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

在前期抽样调查后,得知我校家长文盲率达到10%,小学文化程度35%,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认为能识几个字就行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初中毕业就是一个有完全能力的“社会人”,可以打

工挣钱甚至结婚生子了,所以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水平关心不够,出现四年级的姐姐带着照顾着一年级的弟弟租住在简陋的出租房,父母几个星期来看望一次,留下生活费又匆匆离去的现象,父母为了生计东奔西走,居无定所,每搬家一次,换一个地方学生学习环境也随之改变,无法接受系统的教育。有些孩子甚至已是14、5岁的少年了,还在念小学;有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容易染上坏毛病或坏习惯,如上课迟到、早退,经常逃学,进网吧、游戏厅,打架斗殴等;这类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都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基于此方面考虑,我校立足校情,对于各类处境不利问题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展开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针对外来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管理途径,努力为部分处境不利的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并且教育家长如何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切实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质量。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真正意义上受到平等、均衡的教育熏陶。

(一)好习惯终身受益。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是什么,我想好习惯是人生活与做事积极向上的方式风格,是内心气质的外在表现。一种正确有效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可以锻造你高雅的气质;健康向上的运动习惯可以让你拥有强壮的

身体,充沛的精力。现在,在校园中积极倡导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有引导作用。

可是,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孩子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譬如,对人没礼貌,见到长辈、老师等不知道问好,个人卫生极差,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各种作业等一系列的行为习惯问题。

俗话说“三岁看老”,处境不利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大多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这类学生他们的亲子依恋往往是不安全甚至矛盾类型,就如他们希望父母多陪伴他们,可是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没时间陪他们,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不了解,当他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是别的老师布臵的任务时,老师联系家长的结果就是他们可能会遭受家长粗暴的对待。家庭的各种不利因素还会对其社会交活动中的活动能力、活动数量、活动水平和活动技能带来影响,在他们身上也更容易出现攻击、退缩以及各种过错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有些处境不利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因为个人卫生或者习惯等原因,往往难以被同班的同学所接纳,在交往中更多地表现出适应不良性行为,其友谊质量也比较差,但自我效能、自我调节以及良好的群体特征是改善其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

(二)好习惯的要求要具体化。学校中对学生实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单纯依靠全国统一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是不行的。每个学校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每个班级也有不同的问题现象,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方案尤为重要。我们的方案不能笼统,笼统的东西难以落实执行。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是具体的问题,我们的措施也必须具体,不仅要让每个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样的习惯的是好的行为习惯,还应该让孩子们明确该怎样去做,怎样坚持做好。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明确的让所有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好的行为习惯,将事情具体化,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可以执行,慢慢的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四年级班级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具体的措施远比空洞的说教管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要求具体化是我们实施行为养成教育的一个原则。我校大多处境不利学生首先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低下导致的生活条件上的不利,他们除了校服,没有几件换洗的衣物,所以在学校要么穿着不合适的衣服,要么就是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打理他们的生活,导致他们整天穿着脏兮兮的校服游荡于校园之中。针对这种情况,我曾经以个人名义发起了捐赠衣物活动,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里发起捐赠衣服的倡议,收集6—13岁左右孩子的8成新的衣服、鞋子等,拿到后进行清洗、分类然后发给各班的有需要的孩子,前后收到吐鲁番地区、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等多个城市多人次的捐赠衣物,该项举措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一致好评。收到衣物的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个人卫生情况明显得到改善,知道洗干净了衣服再穿到学校来,因为换洗衣服多了,明显的也不那么自卑了。

(三)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体现人性化,不能束缚孩子的个性,曲解“好习惯”。谈及好习惯养成教育,有的老师心里就开始盘算着如何“治班”,如何让某某老实起来。实施当中就会发生

批评甚至体罚的现象,俨然一派整风气象,闹得满班学生草木皆兵,心惊胆战。我想这样的老师是曲解了“好习惯”,认为学生服服帖帖是好习惯,学生整齐划一是好习惯,学生毕恭毕敬是好习惯。摧残孩子身心健康,泯灭孩子天真个性,这样的“好习惯”我们宁可不要!正确认识好习惯,积极倡导好习惯,科学培养好习惯,这才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

在这个方面,就主要需要老师从正确的角度去引导这部分处理不利学生,让他们明白处境不利不是他们造成的,也不是他们意愿所在,但是要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大家都喜欢、接受,需要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我校的每日检查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迟到、保持个人卫生、班级卫生、不打架、不违反校纪校规等,所在的班级才能荣获每周评比的流动红旗,让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感召下,慢慢的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四)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耐心更需要爱心。赏识和鼓励应该成为好习惯培养的主旋律。有位教育专家曾经提及这样的观点:学校应该是孩子犯错的地方,因为只有犯错我们教育工作者才能发现问题,改正孩子的错误。所以允许孩子犯错应该成为我们学校的一种共识。学生从不同背景的家庭中来到学校,有些不良的习惯自然也就凸显出来。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日之功,教育是慢的艺术。慢的艺术需要我们老师的耐心和爱心。在现实中我们很多老师往往习惯做消防员,就是发现问题,一阵批评,一阵说教,灭火就行。这样的态度方式,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现在的孩子叛逆

班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篇三:四年级班级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班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作为一个班主任,笔者深知优秀是一种习惯。因此,从孩子们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应该值得花费时间与精力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班级的管理是否成功,就看这个班集体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这个班级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那么,这个班集体每个孩子都成了管理者。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受益非浅,班主任又事半功倍,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在此,笔者就班级行为习惯养成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使我们班级工作更上一层楼。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江绍伦说:“有效的教学取决为有效的交往。为了使交往有成效,必须对合适情景中合适的人使用合适的字眼。”对每一个孩子来说,赏识教育的效果是神奇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从孩子坐进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应该不吝赞美之词。对于校纪班规要让学生在行为的对与错中来懂得。孩子们的好行为应大加表扬,孩子们的错误要及时指出,使他们在教师的关怀与集体的期待中得到有效的纠正。比如孩子们卫生习惯的养成,在始入校门时,大多数孩子往往乱丢果皮纸屑。这时如果一味批评,孩子们总是很难改正。而教师通过亲自示范,一方面在遇到纸屑果皮等垃圾时能及时地亲手捡起放到垃圾筒里,另一方面,对能够把垃圾主动地投放到垃圾筒里的孩子大加表扬,并且以得星,奖练习本等形式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再加上在课堂教学中,时时结合教学内容进得引导,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笔者有一次在上一年级课本《美丽的小路》时,结合课文中的鸭先生、小鹿、狐狸对堆满垃圾的小路清理后的美丽,及时地让孩子们看看教室里的果皮纸屑,结果,下课后,孩子们立即把教室里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从那以后,我只要一走到教室,说一句“我美丽的教室呢?”孩子们就会纷纷捡起垃圾放到垃圾筒里,进而,如果有人乱扔垃圾,就会英遭到大家的一致的批评。这一习惯养成之后,从此,教室再也看不到纸屑果皮了。学期结束,班级里进行评比,选出这一学期的“环保标兵”给予奖励,孩子们的劲头更足了。他们互相监督,互相管理,班级卫生再也不用我操心了。其他诸如文明礼貌用语、尊敬师长、爱护公共财物、按时完成作业、自觉遵守纪律等等都做得较好。良好习惯一经养成,孩子受益,教师省心,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一个班集体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的管理策略、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教师的坚掀持不懈,是不怕烦劳,是对孩子的爱与责任。在小学阶段,如果孩子能养成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的终生都将受益,这是比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四年级班级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宜春学院自学考试 教育管理 徐志斌

指导教师姓名:钟老师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需要教师满怀对职业执著的爱,对学生无私的爱,并施以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所收效,才能有所提高。本文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班级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地方,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班级的管理。本文就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法陈旧

班级管理以经验型为主,重视班主任的常规活动。通过出勤率、活动参与、学生违纪情况、学生的成绩等来量化班级工作。经验型的管理,其方法主要为压迫法,久而久之,班主任及班干部与其他学生对立情绪愈演愈烈,压则灵,不压则反弹;班主任仍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具有较大的权威,是一种我说一你不能说二的管理模式。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

当前,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常规管理问题中突出表现的学生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正日益成为令学校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的问题。独生子女的主要优点是:活泼、开放、思维较敏捷、乐于接收新事物、敢于向权威挑战。他们的缺点同样明显,主要表现: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缺乏爱心。往往只爱自己,不知道爱父母、亲人、朋友。如:他们觉得你对她好是应该的,没有一丝的感恩。他们在言行举止方面相对缺乏诚信,比较浮躁。他们在纪律制度方面相对自由散漫,不愿受纪律制度的约束。因为他们在家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更新管理观念管理方法

1、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

从心灵入手去做德育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在校是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老师是实施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来自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他们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意志品质的活生生的人,当小学生到四、五年级时,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主张,所以更不乐意去做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如果从心灵入手,这一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想方设法,先“亲”后“信”,怎样做呢?放下架子,同学生做知心朋友,跟学生交心,袒诚布公,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少拿条条框框去卡学生,而应从心灵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思想,走近他们的生活,变生硬的批评为幽默含蓄的说教,让学生认可你、喜欢你,主体与主导才能协调发展,稳步前进,班级的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以全新的理念治理班级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当接手到一个新的班集体时,确立一个能引导全班同学积极向上的治班理念非常重要.如:开展“红星闪闪,彩旗飘扬”,“谁英雄谁好汉,咱们榜上比比看”,“争做英雄小队”等争擂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小集体都有奋进的目标,从而使每位学生每天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叶圣陶主张: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学。同样道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教会学生自律,让学生自管。通过积

极的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律,让学生具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3、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管理里班级风气是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一个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当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应该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新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而且,它还应该具有本班的特色。

4、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对班集体的建设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一方。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因此,在同学们熟悉之后,愿意当班干部的同学通过竞争演讲,其他同学们民主选举选出班干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经常性的沟通以及对班干部的培养,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班主任可以采用“面谈”、“笔谈”等方式与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制定班级工作总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方法等。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第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 “以面带面”。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内聚力

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是组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陶行知先生说:“真的集体生活必须有共同目的,共同认识,共同参加”。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出本班的奋斗目标。例如:在学校运动会中力争团体冠军,在课间操比赛中力争第一,在全校的科技大赛中力争每一项都有获奖同学,等等。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加大班级的凝聚力。

例如,我班的男同学大多活泼好动,对篮球有浓厚的兴趣,光在学校篮球队的就有三个,每当学校组织班级篮球比赛时,同学们就斗志高昂.比赛时,场下的同学自觉组织啦啦队,每次比赛结束我班都能拿冠军,这对我们大家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鼓励,以至于后来在运动会上又创下了我班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第二名。全班学生因此增强了班级自豪感,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在比赛活动中,形成了团结协助,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又很自然地迁移到班级其他活动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股很强的班级凝聚力,最终形成高度团结、互相帮助、积极进取、共同完成目标的良好班风,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6、班主任要注意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应伴有创新情感,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自信心、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教育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观念,要有责任感,要懂得文明礼貌,要学会宽容和尊重别人,还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意识、求异观念,以此来健全自己的人格。而且,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方法应灵活多样,活动应丰富多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具有勇敢、幽默、独立、有信心、有恒心、一丝不苟的人格特征。另外,在班级管理中还要利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在运动训练中评选“跳绳之星”;在科技节活动中评选“科技之星”;结合班队活动评选“故事大王”“古诗大

王”“幽默大师”等,这些奖项都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情感、竞争活力,也正是由于班主任的这些做法,学生才越发显得生动活泼,个个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好学上进的班风怎能不形成?

7、班主任必须提高个人修养,和时代同步。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获取知识的能力也越来越高.班主任如果不能跟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就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因此, 班主任要不断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思想观念,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勇于改革创新。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规范行为的培养。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九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2、重视课堂上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对于刚接手的新生,应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是学生健康的保障,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即"一拳、一尺、一寸",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晰。听的时候,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要尊重发言的同学,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为此,我常搞突击检查,如提完问题叫一名同学复述一遍,讲完要求再让同学重复一遍等等。这些办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4、抓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般包括:课前准备习惯、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例如:下课后首先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每节课都检查,上课听讲姿势要端正,发言要积极,声音要洪亮清晰,写作业要认真、正规,书包、文具盒及桌洞要整齐有条理,爱惜文具,注意节约等等。其次,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和养成,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

总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万祥,席咏梅.破解班主任难题[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2] B.R赫根汉.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3] 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M],上海:教育研究,2006.

[4] 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 赞可大.和教师谈话[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0147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