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石雕十二圆觉

作文专题 时间:2020-07-10

【www.myl5520.com--作文专题】

法兴寺
篇一:石雕十二圆觉

电视文化系列专题片《国宝山西》

法 兴 寺

【1】

法兴寺始建于北魏神鼎元年,即公元401年,初名智乘寺,原址位于山西长子县的慈林山巅。

距此不远处有一座小山,叫做丹朱岭,“岭”通“陵”,是丹朱的陵地。

丹朱乃尧的大公子,尧将帝位传给舜,丹朱不满,便被封到了远处。“唐尧之世,封长子丹朱于境,故县名长子。”法兴寺所在的长子县,就是当年丹朱的领地。

也许基于这片土地的不凡之处,于是便再后来生发了诸多神奇之事。据传,当年正是一位高僧云游至慈林山,看到此处峰峦对峙,丘壑幽静,风光秀美,实属佳境,便在山上修了法兴寺这座慈林禅院。

传说归传说,但今天寺内存留的北魏石雕造像,虽已斑驳陆离,却依然见证着寺院1600年的风雨沧桑。

法兴寺所处位置正是慈林山煤矿的主要采掘区域,由于数十年不断开发采掘,地下巷道纵横交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出

现地面塌陷,庙基裂缝,殿宇倾斜,院墙走形,具有倒塌被毁的危险。为保护祖先留下的珍贵文物,国家决定择其新址,迁移保护,耗费巨资,历时五年,把法兴寺搬迁到了翠云山上。

【2】

翠云山与慈林山东西相对,逶迤连绵的丹朱岭屏列于北,清澈明快的溪水河流淌山下,山风吹来,清流潺潺,松涛哗哗,白云飘飘,一派佛国胜境,令人心旷神怡。

如今的法兴寺占地60亩,从石阶、山门、舍利塔、圆觉殿至毗卢殿,依山就势,层层升高,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雄浑、庄重的古建筑布局特色。

【3】

法兴寺内存有唐至清的碑碣二十余通,尤以所存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和宋塑十二圆觉像为其精华所在,堪称“法兴三绝”,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奇异,工艺之精细,实属稀世罕见,名闻遐尔。

【4】

爬上金鸡报佛台,进入山门,位于中轴线上的便是舍利塔。此塔创建于唐咸亨四年(673),在法兴寺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记载,当年唐高祖第十三子李元懿做潞州史时曾到法兴寺观光,当他看到这里风景优美,佛光普照,顿然心境大悦,欣喜无比,尔后大施资财,扩建寺院并亲自主持建造了这座石塔,将

自己珍藏的37颗舍利子和大藏经赠送给寺院,并被保存在这座石塔之内。石雕十二圆觉。

当年正逢佛教臻于极盛时期,李元懿不但赐予舍利子和大藏经,并与唐上元元年(674)改额广德寺,更造成深远影响,从而带来了法兴寺的空前兴盛。

舍利塔为二层楼阁式,平面正方形,以料石叠砌而成。塔身底层分内外两槽,平面呈“回”字形。由于造型独特,与众不同,当地人叫其石殿、回字塔、无梁殿等等。

然而,凝神细看,塔形上小下大,它有塔的错落美;四方四正,它又有殿的方正美;上下两层,它还有塔、楼的层次美,真可谓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楼非楼,似堡非堡,虽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完美无缺,矗立如故,在我国独一无二,绝无仅有,此乃法兴寺之一绝。

【5】

寺内缘觉殿前院当心的这座燃灯塔,也叫长明灯台。

建于唐大历八年(773)的灯塔,高2.5米,平面八角形,青石构建,小巧玲珑,形制秀古。与日本庭院里的石灯不同,这座灯塔下有很高的须弥座,由两层仰覆莲瓣叠构而成。中置塔身,八转角处雕倚柱束莲式,柱间雕出门窗,柱上雕阑额、普拍枋和斗拱。上部雕八角形塔檐和瓦垄,当心处置刹座,叠涩而成。塔身上的浮雕,凿磨细腻,刀工娴熟,是研究我国盛唐时期浮雕艺术难得的实物遗存。

秀丽的造型与雕工是其外在的美,合理的防风功能则是其内在的巧。灯塔四门四窗空心灯室,据说无论刮东西南北风,佛灯都不会熄灭,长明灯的名字则由此而来。据有关资料记载,此种形制的燃灯塔在我国仅存三处,而法兴寺这盏石灯造型最精巧,雕刻最工细,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古石雕的珍品,此乃法兴寺之二绝。

【6】

圆觉殿又名菩萨殿,重建于宋元丰四年(1081),斗拱肥硕、飞檐腾空,气势非凡,雄浑庄重。

在这座寺内最大的建筑内,砖砌束腰须弥式“凹”字形佛坛十分宽大,其形制和体量皆沿袭唐、辽旧制。中尊释迦佛,结跏趺端坐方形莲台上,头梳螺髻,通肩袈裟,衣纹简洁,转折自如。左手伏膝,右手微举,作拈花印,体型端庄,神情凝重。佛两侧有阿难、迦叶二弟子协侍,身着僧衣,拱手合十。阿难眼神前视,迦叶俯首思考,虔诚之心可见。

佛坛上两侧分置束腰须弥座各一,文殊、普贤二菩萨结跏趺列座,台前两位护法金刚对峙。文殊、普贤塑像沿袭唐风,其头梳高髻向后卷曲,肩着披帛,胸佩璎珞,腰系玉带,身材稳健,面相长圆,丰满盈润,细眉大眼,目光有神,鼻梁高凸直挺,嘴角向内微缩,服饰薄而遮体,衣纹流畅自如,神情庄重娴雅,与唐塑菩萨有诸多相似之处。

佛坛背面塑倒座观世音菩萨一尊,半倚半坐,姿势自然。其

两侧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相侍。

【7】

依两山墙和后檐墙两次间筑神坛,坛上则塑的是驰名于世的12尊圆觉像。

一般来说,佛教中的塑像无论是佛、菩萨、弟子、天王、罗汉等,都受其宗教仪轨和戒律限制而有一定格局。法兴寺十二圆觉菩萨像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些范畴。它们不像一般佛教造像那样刻意拘谨,也不像一般道教塑像那样玄妙神奇,而是形体自如,相貌自得,神态自若,似为人间善良女性形象。

十二圆觉像皆为坐式,双足垂下,通高较真人略大,分布于依墙砖砌的束腰坛座上。他们赤足踏莲蒂,或正或侧,自然优雅。其头上无花冠,发髻外露,发型自前向后卷梳成高髻,发丝条理清晰,根根如线,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内唐塑菩萨像近同。

十二圆觉菩萨像面庞长圆盈润,肌体丰满柔丽,服饰色彩柔和,璎珞简练秀美,衣饰素雅合体,衣纹起伏流畅,富有韵律感。更令人折服的是,菩萨像体态各不相同,或双手微举,或两手外张,或拱手胸前,或拱手合十,或掌心向上搁置腹前,或一手伏膝一手作拈花状,似乎都没有严格遵照佛像手印塑造,但通过其手眼和身姿,无不清楚地反映出各自深刻的内心世界。人们站在这些塑像前,观其面容,眼睛、嘴角上带有似显非显的微笑和喜悦;赏其躯体,造型健美,比例适度,肌肤莹润,坦露在外的部分尤为柔丽。虽为泥塑,但却充满活力和生机,似乎血液在流淌,

血河经
篇二:石雕十二圆觉

正月怀胎在娘身

草头珠露一般形

十月怀胎娘辛苦 那个思量半豪分

一片婆心来度你 切莫喜贺这番情

听一句来依一句 莫要听过不记心

清清静静大齐坐 明明白白听原因

血河 经

血河 经

说起血河经有因

血河 经

三月怀胎在娘身

一片鲜血来聚凝

此时母身还安泰 混混沌沌过时辰

犹如天宫降大雪 片片零落却无声

二月怀胎在娘身 凝蘇一片结完成

此时母身犹自可 不知不觉过光阴

只保其朝难保墓 未知成形不成形

早晨将来聚一颗 却到午时以散零

先生脑蓋骨一块

次生两肩骨成形

五月怀胎在娘身 五胞之骨渐生成

此时母身虽行动 不比从前一样轻

先生两手像春夏 后生两脚秋冬分

四月怀胎在娘身 形体四肢却生成

此时母身微沉重 半明半暗却知音

是男是女难分辨 方长六寸零三分石雕十二圆觉。

声闻罗汉舍利骨

五色豪光放光明

救苦救难觀音母 红莲花骨是真形

世尊金刚不坏骨 当初摩耶夫人生

七月怀胎在娘身 七般肢骨也生成

名为六根六贼盗 说来不差半豪分

眼耳鼻舌身意起 色声香味触法塵

后生胯上两蓋骨 名为五胞分得清

小肠二丈零四尺

二十四气甚分明

大肠一丈有二尺 一年十二月完成

男从提门倒长下 女从脚板往上生

是男是女三百六 乾坤二道各别生

阵上将军也生下 虎狼之骨管萬军

朝臣宰相也生下 钩

锁子骨異人 萬圣帝王龙凤骨

此时生下不算轻

上海松江西林禅寺的碑刻和石刻(全部)
篇三:石雕十二圆觉

西林禅寺的碑刻和石刻

目录

1、《西林禅院圆应塔地宫藏宝塔志》住持僧淳厚撰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2、《西林禅院圆应塔记碑》僧录司 左善世弘道撰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

3、西林禅寺圆应塔地宫《松江华亭西林禅院》碑 宋琛撰 明正统十年(1445)

4、《重建西林大明禅寺圆应塔记碑》 黄翰撰 明正统十三年(1448)

5、《西林大明禅寺毗卢阁记碑》 钱溥撰 明天顺七年(1463)

6、西林禅寺宝塔周围11块碑残文及其他石碑 明成化二十年至万历四十七年(1484-1619)

7、明代草书诗碑四块 沈恺作并书 明嘉靖

8、塔名碑“放*光*”(明)

9、佛像砖纪名(明)

10、据历史记载,原碑及碑文已失,仅存碑名的碑刻

据民国《华娄续志残稿》记载,圆应塔题名砖刻总有260块,现只存本书中的11块。(明、清)

11、《重修西林禅寺碑文》

据民国《华娄续志残稿》记载:“《重修西林禅寺碑文》,乾隆三十二年(1767)夏月,里人范棫士撰并书,张孝泉篆额,正书十二行,行四十五字,额无。今存本寺。”

12、 《西林禅寺圆应塔记》碑的碑阴另有一块碑记,因离塔墙距离不足20厘米,无法看到碑文内容。

13、《重建西林禅寺山门记碑》 清陈廷庆撰 清嘉庆十七年(1812)

14、《圆应塔塔刹宝瓶中藏木板铭文》 清道光十九年(1839)

15、《圆应塔塔刹宝瓶中藏银板铭》 住持僧先传撰 清道光十九年(1839)

16、《性修法师墓塔铭》 住持僧悟端撰 2006年

17、《西林修学信念碑》 住持僧悟端撰 2009年

18、《松江崇恩功德碑记》 住持僧悟端撰 2009年

19、崇恩碑廊复刻名人名僧碑 12

20、近年信众修庙功德芳名碑 若干

1389《圆应塔宝塔志》

住持僧淳厚撰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大明国松江府华亭县城西望恩桥西林禅院住持比丘淳厚, 俯念佛恩海岳高深, 涓尘莫报, 取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初四日, 发心募众缘, 于院之右建造佛舍利宝塔一座, 七层。洪武二十二年四月初九日吉时, 开启地宫,安奉银造三世佛菩萨像、佛牙舍利、七宝等物。出生妙利普, 与法众群生世出, 世间尊重如塔者。

石雕十二圆觉。

洪武二十二年四月初 日淳厚志

按:铭文录自2002年《上海博物馆》集刊中谭玉峰、于存海、罗时惠《上海松江圆应塔珍藏文物及碑文考释》一文。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对圆应塔进行维修。1994年1月22日,在圆应塔地宫中发现。

西林禅院圆应塔记碑僧弘道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松江府西林禅院圆应塔记

京都僧录司左善世上天竺住山弘道撰

佛本不生不灭,而示乎生灭法者,度众生也。所以有生处焉,有成道处焉,有转法轮入涅槃处焉,如来示般涅槃已。此之四处,皆可建塔,意令其人,睹相生善,而为归向之方也。故我释迦世尊双林唱寂,荼毗之后,八王各分舍利,还国起塔。又阿育王造塔八万四千,天上人间皆有之。自汉明感梦,大教东渐,摩腾至洛阳,指白马寺圣冢曰:阿育王所造舍利塔,震旦十九处,此其一也,至于建业鄮峰等皆是焉。后代因之,凡通都大邑要地,必建塔以镇之。松为东南乐土,旧有塔四:曰普照、超果、兴圣、延恩。唯兴圣归然独存,三皆毁矣。比丘淳厚,尝受业于霞雾山石屋珙禅师有所得,乃属其随方,建立道场,结众缘,植福田。匆善友告曰:城西有宋圆应睿师接待浴院,兵烬之余,遗址在焉。遂即其地创西林精舍,堂殿门庑,规置井井,像设庄严,宜有悉备。复贾余力,募缘补建延恩宝塔,八面七层,题名圆应,忘本也。中奉华严一大藏教,众宝庄粹,一一如法。或者语之:塔庙之建,非小因缘,若不纪其事绩,后之来者奚考焉?于是遣其徒慧隆来京师,乞文以记之。原夫诸佛法身,常在世间,未始生灭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至于一尘之微,莫不皆是佛所住处。第以众生障,故不见。择殊胜地,树立浮图,遐迩耸观,殆若真身在世不异,生善灭恶,革凡成圣,功德岂易量哉!

今淳厚以一念之诚,变荆棘瓦砾之墟,为金银幢刹之所,得非以圆机感圆应,有大德行过于人者,能若是□!或谓浮屠氏以善恶因果之说羌口人,使不吝其施者。焉知吾佛设教化人,断贪欲□,生死致之,于清静无为之地也耶?淳厚号无际,幼有出尘之志,既剃落参见,性成□话,昼则禅坐,夜礼千佛,寒暑不废。尝刺指血书华严,然顶炷及二指:建桥梁,利津涉,凿井路,及众善缘,苟有益于人者,皆乐为之。并书以记。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十三日,从仕郎中书舍人新安詹希原书并篆额。

按:该碑碑身高175厘米,宽95厘米,厚28厘米。底座高52厘米,宽109厘米,厚60厘米。碑为青石质。碑额与碑身为一体,篆书“西林禅院圆应塔记”。碑文22行,满行为32字。现碑石在松江镇西林禅寺圆应塔底层面北处。该碑记由僧弘道撰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碑文录自碑石。此碑现存西林禅寺西林塔北门。

松江华亭西林禅院碑

宋琛撰明正统十年( 1445)

松江华亭西林禅院

松江华亭西林禅院佛塔在山门之右, 大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 住持师祖淳厚募缘所建也。岁久为风雨所摧。适正统甲子岁(1444), 迁于大佛殿后。越乙丑岁, 六月之吉, 坚筑基址, 原启天宫、地宫, 金银佛像、舍利等宝, 重饰藏诸。其高大规模, 幸弗替于前人之所作矣。重达官长者, 四方慨士舍资而成其事。伏惟佛法宽洪, 遍三千之世界。圣恩浩荡, 壮万岁之皇图。 正统十年岁在乙丑六月吉旦住持比丘似玭、徒弟法王扁竭力重建

松江府儒学生宋琛志。

按:此碑文由西林禅寺住持僧似玭立于明正统十年(1445)。铭文录自2002年《上海博物馆》集刊中谭玉峰、于存海、罗时惠《上海松江圆应塔珍藏文物及碑文考释》一文。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对圆应塔进行维修时,于1994年1月22日,在圆应塔地宫中发现此碑。据《文教资料》2008年10月号上旬刊钱倩著《上海松江圆应塔碑文校释》一文据《嘉庆松江府志》考证,“宋琛”疑作“宋瑮”。府志上记载“宋瑮, 字克纯, 华亭人, 居萧塘, 少游京师, 正统十年成进士。”

1448《西林大明禅寺重建圆应宝塔志》 僧法口(斜王字旁扁字)撰明正统十三年( 1448)

西林大明禅寺重建圆应宝塔志

城西西林禅院, 始自宋咸淳间, 叡禅师圆应道场遗址存焉。洪武初, 无际淳厚尊师开山,创建,殿堂门庑, 井井像设。迨夫二十一年移补延恩宝塔, 八面七层, 题名圆应于坤位, 示不忘其本也。迄今六十余载, 砖木销腐, 几及倾圮。僧如玉、首座玭, 欲葺而未果。正统九年甲子, 释法王扁等募缘迁建于大雄宝殿之后。正统十二年丁卯, 奉敕移西林大明禅寺。正统十三年戊辰, 十二月初八日, 竖立塔心, 奉安天宫, 佛宝者伏肇建之后, 圣天子永锡万年之庆泽。

佛菩萨普垂九土之恩光, 法众同沾, 檀那广被,是以谨书于石, 识其本末始终岁月云, 以待后之来者俟而葺之, 庶几有所考据, 彼亿兆斯年, 永永而无穷焉。是岁蜡月八日庚申吉旦志。

按:此碑由西林禅寺住持僧法口撰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铭文录自2002年《上海博物馆》集刊中谭玉峰、于存海、罗时惠《上海松江圆应塔珍藏文物及碑文考释》一文。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圆应塔进行维修时,于1993年12月25日,在圆应塔天宫中,发现此碑,发现时,石碑倚立于宫的南壁,青石质,高42厘米,宽38厘米,厚7.5厘米。楷书,17行,行15字。

重建西林大明禅寺圆应塔记碑黄翰撰正统十三年(1448)

重建西林大明禅寺圆应塔记石雕十二圆觉。

永乐壬辰进士正议大夫资治尹提刑按察使黄翰撰文并书丹篆国朝龙兴,并存三教,庙学寺观弥布寰区,盖欲斯世斯民有所观而同归于善而已。然其为教,有师有徒,师□于前,徒叙于后,在得其人。松江西林大明禅寺,旧为宋圆应睿禅师所建接待院。元毁于兵□□□□。皇明启运,中外清宁,百废修举。比丘淳厚始以其地创为西林禅院,又以松江旧有塔四:普照、超果、兴圣、延恩,三皆堕圯,兴圣独存。辄复募缘,补建延恩报塔,特立山门之右,题名圆应,不忘本也。距今岁久,□□从徒孙法王扁(斜王旁扁字,下同)日夕忧惧,图维新之相,度地理所宜,欲迁大殿之。正统九年甲子,经始营之岁潦而兼善□。自持度庀工至

忘寝食。于是,远近称扬,咸助赀力,惟恐或后,遂落成于正统十三年戊辰。峻峙蟠固,八面七层,掘地筑坛,下及泉壤,冶金作顶,上接云霄,香灯夜烛,诸天铃铎,声闻数里,神人起敬,遐迩耸观,所□□矣。十二年丁卯,上章具奏,得许移,改额为西林大明禅寺。诸山交庆,缁素称荣。继而所司复以法王扁住持本寺,而其所勉益力。□□光大先业为心,增建观音、弥勒二殿,移置山门,廊庑方丈斋堂,庄严黜垩,焕然一新,大众瞻仰赞□□□。皆谓若非夙赋善缘,素有力量,何能振作如斯。设使三教之中,咸有高徒得人如此,则光前裕后以副□为治之心,而有补于世教不浅。于是,稽首皈首,合掌向佛,异口同音,而作偈曰:佛大慈悲,发清净愿,百亿兆身,法界周遍,济度群迷,种□方便,惟禅师,开山设院。兵燹之余,杪芒如线,比丘淳厚,始弘堂殿,首创禅林,招延法眷,补立浮图,镇安郊甸。积久倾危,莫能修缮,挺生徒孙,良心发现。相度经营,聿新鼎建,揖地擎天,七层八面。遐迩耸观,顶礼欢汴,惟有为法,经文贯穿。如梦幻泡,如影露电,应作是观,心明性见。觉海慈航,圆机应变,世世生生,昭示来者。大众说是偈已,作礼而退。拜求予文勒石,予因次第其说,以告来者。传有之曰,莫为于前,虽盛弗传,莫述于后,虽美弗彰。宜知勉夫法王扁,年富气充,志于有为,师礼寺僧,似玭墨石,而儒行贤士大夫多乐与游。古谓有志事竟成,其信然矣。于是乎书。大明正统十三年岁次戊辰春三月初九日立石郡人姚晟镌

 按:该碑碑身高212厘米,宽94厘米,厚22厘米。底座高50厘米,宽125厘米,厚50厘米,青石质。碑额与碑身一体、篆书“重建西林大明禅寺圆应塔记”。碑文22行,满行32字。现碑石在松江公城内西林禅寺圆应塔底层面北处。该碑记由黄翰撰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翰,字汝申,明华亭(今松江)人。永乐十年(1412)进士,宣德(1426-1435)中,为山东按察使。诗、文、字、画俱能,善隶书,尤工章草,以行草得名。

西林大明禅寺毗卢阁记碑钱溥撰明天顺七年1463年

西林大明禅寺毗卢阁记

毗卢阁记

松郡距海甚迩,环带峰泖,舟航溱泊,以迫百货,则惟。城西而其据胜处有

中国是一个雕塑大国
篇四:石雕十二圆觉

中国是一个雕塑大国,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只因近百年随着中国科技、文化上的落后而落伍了,对自己的东西不了解、不研究、不重视。解放以后,虽然对我们的文化艺术进行了抢救、发掘、保护、研究,但也几经起伏。最近,国家文物局等有关单位委托我们对全国的雕塑作品进行普查,这有利于加强对我国雕塑作品的了解、保护和研究。今天我通过部分图片、照片向大家介绍我国的雕塑并就中国雕塑与欧洲的不同特点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 中国宏大的雕塑从殷商开始,是由石器造鼎发展成铸鼎。当国家遇有重大事件和盛典时就铸鼎,用以煮肉祭天,向上苍汇报。鼎上铸有日期、图腾、铭文,对祭典进行隆重的记载。它作为国家、民族的一种象征,不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体现了国家、民族的宏伟、庄重、稳定、自尊的气概。古希腊保存下来的瓶、罐一般较小、造型精美。后来运动会的奖杯就是模拟这些瓶罐或加以变化而制作的。但如果用它作为国家、民族的象征就显得轻薄了。中国古时的铸鼎十分厚重,一般难以搬动,作为国家、民族的纪念碑,它还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 世界奇迹的秦代兵马俑。一般认为中国的雕塑在人物造型上不如希腊,不如欧洲,这是一种偏见。产生于公元前300~200年的希腊名作维纳斯和掷铁饼者,得到了全世界的赞美。而距此稍晚的秦代兵马俑虽然在人体造型上比希腊雕塑有所逊色,而在人物性格表情刻画上大大地超过了他们。

兵马俑中有武将、文官,有士兵、战马,个个相貌不同,神态各异。武将威严庄重给人以身经百战、老谋深算之感,文官呈现晓以世故、精明干练之貌。士兵除有威武强悍的共性外,还有其不同的个性,这种绝妙的雕塑,希腊的雕塑是不能相比的。

宏大的兵马俑造像群不是几个能工巧匠所能完成的,而且秦始皇要求十分严格,这些兵马俑都是照真人塑的像,特别是那些文官武将,如果搞错了秦始皇要杀头的,从这一点看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三.天人合一的汉代雕塑。汉朝的建立推翻了秦朝严酷的统治,打破了思想上的禁锢,汉高祖实行开放政策,思想文化空前活跃,道家思想得到发展。道家是主张天人合一的,反映在雕塑作品上就是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雕琢自然而不改变自然,现保存比较完整的陕西霍去病墓石刻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汉武帝为了炫耀霍去病抗击匈奴的战功,在墓的封土上用天然石块堆积成形,象征霍去病曾经征战过的祁连山,并布有各种大型石雕,置于墓前以显彰他的业绩。这些作品包括马踏匈奴、跃马、卧牛、伏虎、野猪及蟾、蛙、猿、熊、石人、怪兽等。

雕刻这些杰作的艺人,构思上独具匠心,对选来的天然石料采取“因势象形”的方法进行雕琢。圆雕、浮雕、线刻结合使用。他们抓住各种动物的形态和性格特征,利用石料的形状加以刻画,使其具有造型浑朴、气势宏大、充满内力的特点,其中马踏匈奴、跃马、伏虎最为著名。这种天人合一、因势造象、浑朴自然的雕塑,当时的欧洲无法与之相比的,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汉代文学艺术实际上体现了楚文化的底蕴,汉高祖的《大风歌》、汉武帝的《秋风辞》都具有楚文化的风韵。其雕塑作品也呈现了浑朴、奔放、自然的气势。在欧洲直到罗丹的晚期作品才具有天然奔放的神态。崇尚自然,实际是崇尚自然的美。这在中国古代、近代园林建造中有充分的体现,如太湖石的运用,包括皇家园林在内的各种建造都少不了太湖石,利用太湖石的天然形态及具有的漏、透、皱、瘦的奇状给人以美的遐想,直到当代才被欧洲人所理解。

四.丰富多彩的唐代雕塑。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水平。如唐诗在体裁、内容、品格上都达到了顶峰,至今也没有

超过它,书法也达到了时代的高峰,至今仍是书界的楷模,在雕塑方面唐代也呈现丰富多彩风格。

陕西乾陵可以说是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它是根据“以山为陵”的葬制,利用梁山的天然地形建造的,列置陵道两侧的石雕有文武侍臣、御马、朱雀、坐狮、华表等。其中一对坐狮艺术水平最突出,狮高约3米,呈金字塔形,庄重、威严,雄狮呈吼叫之势给人以顶天立地兽中之王的气概,雌狮则端庄稳重、肌肉滚圆具有雌性牲畜的特征。

对于力的表达,中国与欧洲有着较大的区别。欧洲以发达的肌肉表示人体的健壮,而中国则用“气”来表达,通过对脖子、肚子的塑造来体现其力大无比。如山西天隆寺有二尊塑像就是一个典型,给人以力克千钧之感。河南龙门石窟,人们对卢舍那大佛的赞美毋须细说,大家是否注意在大佛之侧的金刚力士,其肚子上的腹肌呈五瓣形,称为梅花肚,脖子粗壮径同头颅。这是因为人运气时腹肌与脖颈都要较劲,由此看来我国很早就懂得气功在发力时的作用。

五.入神求真的宋代雕塑。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军阀割据,建立了统一的宋王朝。宋朝开国制法典、修水利、兴农商,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出现了一批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雕塑方面也有不少的创新。

建于四川大足的石刻就是宋代雕塑艺术的代表。尤其是宝顶山摩崖造像,为大型连续性雕刻,场面宏大形象逼真具有世俗化的气息,这里不一一详述。在大足南山有一洞非常特别,在你走进后由于光线弱,眼前逐渐模糊,当瞳孔放大视觉稍清时,一条大龙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万分惊奇。可惜这一景观遭到了破坏。在500米大佛湾的群雕以佛教密宗雕像为主,也糅合了儒家孝道思想,雕像精美生动,又贴近社会生活,在其末端洞口有一雕刻精美的狮子,洞为石窟入口,窟内列文殊、普贤等12圆觉菩萨,佛前跪地菩萨背向观众,表现十二圆觉轮流问法受教,充满了虔诚、贯注、问教相呼的气氛,门口的狮子是在等候菩萨归乘。

山西太原晋词圣母殿彩塑是我国古代雕塑的又一瑰宝。晋祠始于建于北魏前,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北宋天圣年间,追封叔虞为东汾王,封其母邑姜为圣母,建圣母殿。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主像为圣母,头戴凤冠,身穿蟒袍凝神端坐,仪表非凡,42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和装束的侍女分布圣母的周围。这里仅举几身,一位年轻俊俏的侍女头扭转过来,一副机敏、伶俐的神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还透着几分精干,中间略显削瘦的一个丫环,面带忧伤而又露出一种自傲和矜持,一位年纪稍大持印的侍女,可能是这些侍女的领班,成熟而稳重,自持而干练,扫地的丫环年轻漂亮、活泼可爱,似乎还不谙人情世故与生活的艰辛??。这些彩塑的共同特点是:口有情、目传神,姿态自然生动,衣着服饰华美真实,充满了生活气息,是我国宋代不可多得的优秀佳作。

在汉代雕塑所体现的“天一合一,巧借自然”的构思,汉代以后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发展和创新,大至皇帝陵墓、庙殿群落,小到景观造像。下面随便举几处:在杭州龙井附近有一个“烟霞古洞”,此洞不大但有一定深度,洞内有罗汉雕像,由于里面很黑需要人们手持火把或蜡烛才能观赏。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创造,人们不常说“曝光”吗?真善美也需要。在洞口有二尊观音像,右边的观音像上面有一块钟乳石,这块钟乳石被雕成了云彩,通过遐想形成“观音送书”的景观。杭州的飞来峰有许多很有价值的雕像,一条泉溪在峰边流过,在溪水转折的峰崖上有一尊观音的造像,它与寺庙中的观音不同,神态祥和头向泉溪稍倾,从面部表情看,一副赏听泉水的神态。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人文理念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体现。如明成祖朱棣下了11道诏书修建的武当山建筑群。武当之含义是“非真武不足当之”。永乐十年明成祖钦命30万人扎寨于老营,顺山势而建179处宫、观、庵、祠、亭等2万多间,建筑面积160万平

方米。紫霄宫为武当八大宫观建筑群的主体,在位于武当山天柱峰顶的金殿是最有道教代表性的建筑,大殿全部用铜铸件铆合而成,外鎏赤金,重达80多吨。殿内供奉重达10吨的真武帝铜像,神案下有龟、蛇二将,这是朱棣为巩固其统治而建造的,真武及龟蛇二将都是北方帝王将领的象征。这是一处在雄、险、奇、秀的群峰峡谷上融入人工建造的宫观庙祠的天人合一的宏伟景观。

中国的雕塑体现了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我们要了解它、保护它、研究它。我几十年来对中国雕塑的研究没有中断过,对其发掘也没有停止过。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youxiuzuowen/11327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