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各省cpi

综合试题 时间:2020-06-23

【www.myl5520.com--综合试题】

对我国各地区CPI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篇一:各省cpi

龙源期刊网 .cn

对我国各地区CPI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作者:周大琛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通过五种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应用与比较,对2014年1月份我国各地区的CPI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从中表明理想点法对CPI评价的准确性,最终由评价结果得出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排序。这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比较充分地说明了CPI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真实反映,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各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各级政府将来做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综合评价;经济发展

一、CPI的基本概念及本质内涵

(一)CPI的基本概念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也被认为是十分普遍的零售商品和服务价格通货膨胀的测算。各省cpi。

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CPI与就业形势报告结合在一起,CPI就成了金融市场上被仔细研究的另一个热门的经济指标。因为通货膨胀影响着每一个人,它决定着消费者花费多少钱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左右着商业经营的成本,极大地破坏着个人或企业的投资,影响着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而且,对通货膨胀的展望有助于设立劳动合同和制定政府的财政政策。

(二)CPI的本质内涵

CPI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它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中国CPI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医疗卫生保健、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居住等八大类。因此,各地区CPI的变化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作为经济发展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上所述,CPI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目前经济上频繁地使用CPI来衡量是否发生经济通货膨胀,因此,CPI的指标不仅倍受关注,而且通过对各地区的CPI评价来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但是,过去学者们以及经济学家比较倾向于将所有的分类消费指标考虑进去以求评级结果的全面完整,这样却反而无法真正反映各方地区基本生活水平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采用提取分类消费指标中的四大基本的CPI生活指标——衣、食、住、行,通过五种综合评价法的比较来揭示各地区真实的经济发展状况。

2014年全国31个省份人均收入排行公布
篇二:各省cpi

各省cpi。

2014年全国31个省份人均收入排行公布

31个省份人均收入排行

核心提示

-按照各地两会消息,2015年已有26个省(区、市)下调了城乡收入增长目标

- 2014年沪京浙深等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都超过4万元,上海达47710元,从东中西看,收入差距依然显著

-在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物价增幅也在下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托底”任重道远各省cpi。

按照各地两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与2014年相比,今年计有26个省(区、市)下调了城乡收入的同比增长目标,4省(区、市)保持不变,仅有西藏目标上调。在13个公布了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省(区、市)中,实际增速慢于该省去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的有9个。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乡收入增长目标下调符合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如何加大保障支出,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是确保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

1.收入与GDP:同步下调,还需同步提质

以较发达省份江苏为例,2012年、2013年、2014年该省GDP分别同比增长10.1%、9.6%、8.7%;城镇居民收入分别名义增长12%、9.6%、8.7%。

收入与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趋一致。从各地情况看,仅有西藏将收入增长目标从去年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上调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陕西、江西、安徽、内蒙古的收入增长目标基本保持不变。其余26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地下调了城乡收入的同比增长目标。其中,重庆、江苏、广东、上海、辽宁5个省市去年与今年均提出,当地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或基本同步,但是这5个省市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均较去年有所下调。

各省比较来看,吉林从去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下调至今年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左右”,下调幅度最为明显。此外,天津、青海、甘肃、宁夏4个省(区、市)同步下调了城乡收入增长目标各2个百分点。

对于城乡收入增长目标普遍下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形势的客观实际。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为正相关关系。目前中国正着眼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中高”要求收入增长目标进行科学调整。放慢脚步是为了走了更好。各地今年纷纷下调经济增速,把重心放在升质增效和改善民生上。从长远看,这恰恰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2.收入与CPI:风险抵消,还需完善社保

分析2014年收入与CPI可以看出,在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通胀水平也一同下降。相当一部分省区市的CPI在2%以下的低位——北京1.6%、天津1.9%、山西1.7%,内蒙古1.6%,辽宁1.7%,安徽1.6%,河南1.9%。超过2%的省区市包括上海2.7%、青海2.8%,广西2.1%、甘肃2.1%等。

CPI增长的放缓体现了有利的一面,这使得居民收入实际购买力水平的增幅要大于名义收入对购买力水平的提升。但2015年的情形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各地两会透露的信息看,对CPI的预判值高于2014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重庆、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分别将2015年CPI调控目标定为“3%左右”。随着相关省份居民收入目标的下调和CPI增幅的判断,要防止物价等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还需要完善相关社会保障,让收入能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而从目前看,通缩的风险似乎更大。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看来,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农产品物价水平将显著下降,这将降低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速度,直接拉低低收入户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关专家也提出,在收入增长目标回落的同时,政府应该增加保障支出,以稳定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这既可以采用减税的办法,也可以扩大民生开支。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1092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