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妇女主要表现和贡献

综合试题 时间:2020-06-02

【www.myl5520.com--综合试题】

妇女代表登记表2
篇一:妇女主要表现和贡献

附件3:

定西市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主要表现
篇二:妇女主要表现和贡献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主要表现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可归纳为一下8个方面:

1、类似血管运动神经障碍症状:发热、发冷、浮肿、心跳、胸闷等。

2、类似精神神经障碍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焦躁不安、烦躁易怒、性情怪癖,或容易猜疑。

3、运动器官障碍症状:肩关节运动失常(俗称“五十肩”),腰痛、关节病、颈椎病等。

4、知觉障碍症状:知觉过敏,皮肤有蚊爬样感觉,或身上到处瘙痒,或如针刺,游走不定,或一阵阵脸部发热等。

5、皮肤分泌障碍症状:出汗、头、面、胸部、更容易出汗,或稍动后就出汗,口干等。

6、消化系统障碍症状:暖气、呕吐、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秘结或稀薄。

7、泌尿系统方面:小便次数增多,晚上小便更多,或小便后有不净感。

8、其他方面:如肥胖或消瘦,或咽喉如有物梗塞,白带增多。

更年期主要表现为人的内分泌功能减退或失调,最突出的是性腺功能的变化。这一变化或轻或重都会引起体内各系统一系列的平衡失调,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与精神活动状况的稳定性减弱,从而导致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对各种精神因素和躯体疾患都比较敏感,以致出现情绪波动,感情多变,并可诱发多种疾病。

妇女的更年期一般发生在45-50岁左右,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及其他症状,最后月经自然终止。其经历时间一般在绝经前期盒绝经后期的1-2年或4-5年。更年期对于每个妇女来说,有迟有早,迟的在55岁左右仍在行经,而早的妇女35岁已有自然绝经。若早于40岁绝经的称“早绝”,晚于55岁绝经的称“晚绝”。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而做卵巢切除手术或放射疗发等,人为地停止卵巢功能而绝经的称“人工绝经”。

外阴瘙痒是妇女较正常的症状,从幼儿到老人均可发生,但更多见于更年期妇女。常发生瘙痒的部位是阴蒂和小阴唇内外侧,重的可波及整个会阴部、大阴唇以至肛门周围。多半

是阵发性的,突然出现,稍过一段时间又消失或减轻。 外阴部温度过高、刺激性食物如辣椒以及烟、酒等可使局部充血,瘙痒加重。外阴不洁,内裤过紧,或穿化纤的内裤均会刺激外阴,引起瘙痒及皮肤反应。而过分注意,造成条件反射,尤其反复抓搔,则更易加重症状。 慢性局部刺激:

最常见的是阴道炎排液过多引起。分泌物的酸度减低,促使阴道内细菌的菌群改变,容易发生局部炎症。更年期的妇女外阴皮肤变薄,皮下脂肪消失,出现萎缩性变化,可延及整个外阴及肛门部,表现为皮肤皱缩、硬化、变白,并在此基础上并发外阴皮肤病。这些改变不断刺激该处的神经末梢,发生难忍的顽固性外阴瘙痒,与硬化性苔藓、外阴白斑等皮肤病难以鉴别。 家庭治疗措施 ●注意卫生 应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不要用热水烫洗、不用肥皂擦洗。月经期间勤换月经垫、勤清洗外阴。内裤应宽松、透气,并以全棉制品为宜,每天换洗内裤。 ●忌抓搔 尽管外阴搔痒,但不要抓搔,避免扩大感染范围或引起其他的感染。注意不要乱用、滥用药物。 ●避免辛辣食物 酒及辛辣食物容易引起过敏,会增加阴部瘙痒。 ●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 避免使用公用坐厕或马桶及公用浴缸、浴盆,以防引起外阴感染。 ●定期去医院复查 如果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的现象,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浸洗,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如久治不愈,应去医院就诊。而且要注意定期复查。

妇女主要情绪及表现
篇三:妇女主要表现和贡献

当前妇女和家庭中存在的主要情绪及表现妇女主要表现和贡献。妇女主要表现和贡献。

当前按照妇女的居住地划分,可将其划分为农村妇女和城市妇女。

农村妇女,她们的丈夫基本都常年在外务工,她们一方面要照顾老人和孩子,一方面要料理家务和农田,承担着来自家庭和经济的双重负担,有事情无人分担,有忧愁无人倾诉。农村留守妇女主要存在生活和生产两方面的困惑影响其情绪。

生活上,她们压力大,要照顾老人更要照顾孩子,老人和孩子的年龄相差较大,需要更是不一样,要调节好一个年龄化较大的家庭,对于一个留守妇女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难免在遇到老人意见坚决,孩子又不愿妥协的情况, 当时就会有一种委屈在心中涌出,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家忙进忙出,不但没有感情的怀抱,还要承受莫大的压力,难免会 与老人和孩子起冲突,造成家里不愉快,自己心里累积压力。

经济上,自己不能独立,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丈夫支助和自己在家种植的农作物变卖得来。在外务工的丈夫因为知识文化不够,挣钱并不多,孩子的学费,家庭的开支,老人生病的医药费等,全依靠在外务工的丈夫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自己在种植农作物上又没有技术的支撑,产量也不能提高,所以农作物变卖也没有多大的收入。就因为这样和那样的种种原因,导致留守妇女在家情绪化,心里承受压力大,

想倾诉心中的痛苦,发现原来苦无处可诉。这个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一件小事激发心中的苦水,一发不可收拾,造成家里矛盾剧增。

城市妇女,她们有一个完整的家,丈夫也在自己身边,虽然她们有了感情的寄托,但是她们更是为自己是否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是否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打理得更好而发愁,常常会因为孩子的学费和老人的赡养费而埋怨自己的丈夫没有本事,不来找来更多的钱,更是会因为同条件稍好的非留守妇女的攀比,责怪自己的丈夫没有好好疼爱自己,后悔自己没有一份好的职业。

当前妇女和家庭存在情绪的特点及影响

当前妇女和家庭之间的情绪特点,一是和家庭成员之间起纷争、冲突,特别表现为婆媳关系。二是与邻里之间的纷争、冲突,特别表现为争夺种植农作物基地。三是自己自暴自弃,特别表现为放弃家庭成天玩弄在牌桌之中。

当前妇女的存在情绪对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与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纷争,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影响了婆媳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夫妻之间的和睦,影响了子女身心健康。与邻里之间的纷争,影响了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破坏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破坏了社区小院的祥和。自己自暴自弃,积累了很多心理问题,耽误了自己的时光,淡漠了老人的关心,荒废了孩子的学业。

当前妇女和家庭存在情绪的解决方法和经验

要消除当前妇女和家庭之间的情绪,首先要消除产生这些情绪的源头,这些源头来之她们的内心世界的挣扎,所以首先应该成立一个巾帼志愿者行动队,向社会招募一批巾帼志愿者。将巾帼志愿者行动队分成心理辅导组、技术辅导组、法律咨询组和生活指导组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组长,每年每月每组组织一次相关的知识讲座培训,让妇女们打开心灵之窗,了解新鲜知识,注进新鲜血液。在心理上懂得怎样释放压力,在技术上知道怎样对待虫病变,在法律上明白怎样保护自己,在生活悉晓怎样照顾自己。

总之,要消除当前妇女和家庭之间存在的情绪首先要做好她们的心理疏导,让她们对家庭,对社会,对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其次是要对其做好技术上的指导和培训,让她们都有自主创业和就业的机会;最后是要向她们做好法律知识的宣讲,让她们懂得利用相关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

第四章 中国妇女问题分析
篇四:妇女主要表现和贡献

第四章 中国妇女问题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的性别分析;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妇女(1848-现在);

妇女主要表现和贡献。

中国妇女的现实境遇妇女主要表现和贡献。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性别分析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及其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基础

●(1)农业经济(经济基础):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 ●(2)宗法制度(政治基础):父权家长制政治体系(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

●(1)基本特征:由儒家文化为主体,融合道家、佛教文化而发展的“儒释道一体”的文化格尚

●(2)儒家文化从协调家庭关系入手及推崇君主权力至尊,提出“三纲五常”。(“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人际关系等单、和谐、及权责。“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1)人伦、政治、道德一体化(儒家文化的浓厚政治色彩) ●(2)重德育轻宗教,存在德力分离倾向(重德育、忽视力量培养)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亚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

●(1)儒家女性(在家庭中)价值观念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夫妇是人伦关系中最重要一环)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女性个体价值是满足男性的价值) ●(2)儒家女性道德礼教观(核心):三从四德、贞专柔顺

-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工力/妇容 -贞专柔顺(确保男性利益的深层道德):贞节专一;温柔顺从

●(3)儒家女性观的理论根据:《周易》中阴阳关系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刚女柔、男健女顺

2、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性别角色的确定

●(1)角色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

●(2)女性性别角色的道德规范与标准:三从四德、贞专柔顺 ●(3)女性性别角色定位及职责(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女主内;妇职(侍奉父母及公婆)、妻职(丈夫及亲友)、母职(生育与抚育)

3、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性别角色的社会性别分析

●(1)通过文化而建构的社会性别制度,在女性社会性别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制度,其构成要素有:社会性别地位、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社会性别形象,以及社会性别化的亲属关系、性别模板、个性特征,社会控制等

●(3)女性性别角色分工与定位,实质是两性间的权力关系反映 ●(4)阶级压迫与父权制,还不能涵盖全部的社会性别关系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妇女

(1840-现在)

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的中国妇女(1840-1949)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中国妇女的状况

●(1)封建社会的四种权力束缚: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2)外国资本主义及列强的侵略与奴役:战争中被屠杀、法律上受歧视、生活受影响(女工/女佣/妓女/女学生的“毕业即失业”与“结婚即失业”)

●(3)妇女生存状况与地位的最本质特征:男尊女卑、妇女受压迫

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中国两性社会性别关系的变化

●(1)女性角色: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女国民、新女性、革命女战士),喻示女性从家庭角色向社会角色转换的历史过程

●(2)女性权利部分得到社会认可:获得接受正规教育的权利;女性职业的产生与发展;获得部分参政权(浏阳女县长);婚姻自主权的初步实现;从缠足到解放;部分获得财产权与继承权等

●(3)女性群体结构发生变化:产业女工、近代知识女性(在校女生/职业妇女/受过新教育的家庭主妇)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妇女(1949-现在)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的状况

●(1)总体评价:随着社会发展,妇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生存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地位逐步提高

●(2)具体表现

-宪法与法律保障男女各项权利的平等(共同纲领、妇女权益保障法) -参加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农业互助合作社、多种经营能手) -参与管理国家公共事务(民主参与)

2、新中国成立后两性社会性别关系的变化及特点

●(1)女性角色向社会转移成为主要趋势/女性角色的主流化(原因): 妇女解放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作用下的舆论导向(男女平等/劳动平等)

●(2)女性权利从法律到现实,全面得到社会认可/女性权力的全面崛起(以宪法为依据,以妇女法为主体,包括其他有关法律与地方性法规在内的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妇女人权得到重视与维护 ●(3)女性群体结构的分层状态呈现多元化:女性精英阶层、企业女工阶层、农村劳动妇女阶层(农业女性化)等

3、社会主流话语对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挑战

●(1)国家语言的导向,使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男性化:抹杀两性生理差别,无性人;女性身体健康损害;就业是妇女解放的唯一标准 ●(2)市场经济转型期,社会主流话语围绕“妇女是否应当回家”(妇女退居家庭/阶段性就业/妇女回家)主题,出现多元化趋势

●(3)妇女就业社会主流话语建构的三个主体:国家(通过传媒)、男性精英(政治或学术精英)、行动者(妇联组织)。这种主流话语的多元化态势及实力对比,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两性之间的权力关系

第三节 中国妇女的现实境遇

一、当代中国妇女生存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1、当代中国妇女生存与发展的国际环境

●(1)全球化的产生(促使两性平等;比男性受到更不利的影响) ●(2)媒体时代的来临(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建构的意义)

●(3)(商品/服务/休闲)消费社会的到来(女性再度被商品化)

2、当代中国社会的最新变化与发展特征

●(1)工业化、现代化:社会结构尤其产业结构变化、农民工 ●(2)多元化:体制与制度多元化、利益分化与角力

●(3)市场化:不同于命令关系为主的行政化关系体系,分化组合 ●(4)非集中化:对基层社经发展、政治结构及利益群体变化影响 ●(5)流动性: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3、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

●(1)和谐社会的建构:多元社会主体在互动中形成相对稳定持久的行动协同

●(2)“以人为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0876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