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党建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励志名言 时间:2020-08-01

【www.myl5520.com--励志名言】

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
篇一:党建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一、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党建工作面临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局势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求我们党必须不断提高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才能带领人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级党政机关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提高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对各级机关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期。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我国的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矛盾大量涌现。这一切使得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和繁重。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机关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使命的完成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能否完成,是做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总要保障,这就凸显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重业务工作,轻党务工作”的“两张皮”现象,机关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作为银行业监督管理者,有时工作的重心在于服务监管中心工作,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贴得不够紧,存在着“自我循环”、“自我空转”的现象,党建工作找不准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不能做到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二)缺乏硬性的量化指标,责任制难以落实。目前贯彻落实党建责任制方面仍较薄弱,机关党建责任制的实效性不强,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难发挥,责任制难以落实,达不到双促进、双发展的效果,机关党建工作难以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难以抓实,抓硬,定性多,定量少,难以对落实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评。此外,贯彻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还存在与贯彻落实中央长效机制文件内容脱离、联系单位实际不够紧密、考核手段不完善等问题。

(三)党建活动方式单一,工作效果不显著。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活动内容、方式陈旧,组织生活松懈,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致使少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脱离群众,宗旨意识淡化,作风不实。一些基层党支部对党员教育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工作满足于一般号召,习惯于传达文件,读读报刊等老办法,毫无针对性,党员教育内容脱离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形式和方法呆板,缺乏创新,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

针对新形势的更高要求,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有一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在新的形势下,党建工作要强化中心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转变那种“安排工作等文件、工作落实靠经验”的传统模式,从被动应付工作转到主动创新工作上来。要敢于创新,善于研究,及时了解各个时期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根据单位工作目标任务,确定党建工作内容,努力做到党组想什么,各级党组织就抓什么,党组抓什么,各级党组织就落实什么。把业务工作的难点,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找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结合点。

(二)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要大视野、全方位、新角度谋划机关党建工作,扣紧搞好“三个服务”来拓展工作思路:一是扣紧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的重大工作部署、各项重大决策在机关的贯彻落实服务来拓展思路;二是扣紧为各部门创一流业绩、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服务来拓展思路;三是扣紧为创建“五型”机关(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创新型机关、效能型机关、廉洁型机关)服务来拓展思路。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着重抓好三支队伍(机关党务干部队伍、机关人员队伍、党员队伍),应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着力改善“三支队伍”的年龄结构。把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选配到机关党务工作岗位上来,强化党员发展工作,优化机关党员队伍。二是着力优化“三支队伍”的知识结构。要制订培训规划,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考察学习等形式,不断充实“三支队伍”的业务知识,开阔其工作视野,提高其工作水平。三是着力加强机关“三支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要倡导政治坚定,勤奋敬业,公道正派,胸怀大局的作风,增强政治、大局、服务、自律意识,挑战自我的精神。

推进党建创新工作
篇二:党建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工作的活动情况 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北京市基层党建工作新鲜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军,是面向未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切实搞好党建工作的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党的事业发展,满足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期望。

一、充分认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1.新形势对党组织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之间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反映到农村基层。农村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变化,工作组织方式和利益实现途径的新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以及受到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程度明显上升等,都使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对新的情况和新的考验。基层党组织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现党的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有效结合,使党的基层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完成好农村基层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2.继承传统,适应发展,推进党建工作不断前进

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良好的党建工作传统和党建工作基础,多年来组织和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在重大政治事件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在多年的工作中,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在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在组织动员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新的经验。但是,也必须看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高校党组织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严峻的,面临高校师生思想多元化,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的任务是艰巨的、复杂的。

当前,基层党组织中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和工作任务不适应的问题,存在与保持党的先进性不适应的问题。例如,有的党支部组织设置不合理,无法在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有的党支部不能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或者组织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党员的需求;有的党支部疏于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能有效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或者对党的工作不投入,

党的委员会形不成核心,无法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开展工作;个别党的基层组织甚至软弱涣散,不发挥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党组织有效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影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影响本单位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使高校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前进的政治核心,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堡垒。

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指导原则

3.基本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中心、推动发展、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目标,通过新的工作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凝聚党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从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服务功能、发展党内民主、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推进创新,努力建设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富于创新的党组织,建设求实、民主、和谐、坚强的党组织,切实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在高校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4.指导原则

――推进事业发展的原则。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基层的改革发展实际,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思想,不搞表面文章,以党建工作创新,推进农村基层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的原则。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基层党建创新的主体。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党支部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党的威信和党的形象。要坚持把党支部作为基层党建创新的重点,抓基层,打基础,通过党支部工作的创新,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根据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产业等不同类型党组织和不同党员群体的特点,把握需求,引导发展,分类指导,形成特色,全方位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认真总结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经验,根据形势、环境、任务、队伍等方面的变化,着力研究规律、特点和变化,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方式和手段等,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要立足现在,着眼长远,从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的领导,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党建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积极探索推进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建立和完善符合党内规定、适合高校特点、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形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三、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5.明确新阶段党组织的工作职责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地位不动摇,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充分履行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事业发展和师生利益新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把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放到凝聚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奋斗上,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师生。努力弘扬先进的学校精神,培育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师德学风建设,巩固发展党员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共同理想,整合共同利益,引领共同目标,组织共同治理,动员共同创造,实现共同发展。

组织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推进经济社会和学校的建设发展,推进本单位的事业发展,把握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思路,组织发展力量,增强发展动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

按照“加强党的领导、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要求,在坚持党对农村基层领导的同时,积极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领导支持广大师生员工依法当家作主。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学术、学位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完善其职能。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和完善广大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实现形式。

把服务师生作为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坚持“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健全师生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创新服务组织和服务机制,把服务师生、教育师生、组织师生有机结合起来。

6.改进工作方式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参与所在单位重要问题的讨论决策。通过扩大党的队伍、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发扬党内民主,主动服务师生等途径,围绕中心工作、结合业务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保证机制,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建立和完善决策机制,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决定重大问题,保证决策过程及结果充分体现民意;建立和完善组织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突出党组织在推进改革发展中的思想、组织和人才保证作用;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整合党组织与行政、群团组织资源,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民主机制,有机衔接党内民主制度与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服务机制,把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满足师生实际需求有机统一,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7.增强服务功能

建立和完善服务于社会的功能和机制。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充分发挥高校的知识和技术优势,提高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服务效益,努力在服务于社会和地方的实践中,提高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文化创新,用科技、文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深入到社区、农村、医院、企业和学校等,采取技术支持、政策咨询、项目开发等形式,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8.扩大党内民主

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按时召开党员大会和党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开展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 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尊重党章规定的党员各项权利,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动员和组织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校党委每年至少向党员报告一次学校情况,可根据通报的内容适当调整通报人员的范围。建立党组织听取下级党组织和党员意见建议的情况反映渠道,营造党内不同意见的平等讨论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对涉及学校事业发展及师生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前,要充分征求意见。党的各级委员会召开会议时,可根据议题事先征求党内外意见或邀请党内外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建立党的代表大会提案制度。发挥党代表同师生联系紧密,听取、反映党员和师生的意见建议便利及时的优势,探索党的代表大会党代表提案以及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建立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

完善党内评议制度。定期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下级党组织评议上级党组织的工作,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每两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听取党外群众对党员、党组织的意见,总结完善评议工作的具体办法。党建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9.坚持党的组织生活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头脑,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努力使党员成为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根

党建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本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的先锋战士,永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建立健全学习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强化对党员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和学习氛围。针对高校师生长于理性思考、学习能力强的特点,组织好自学和讨论交流等各种学习活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在学习培训中对党员的引领作用,建立落实述学、考学、评学等检查考核措施,营造终身学习的团队环境。

推进党内生活制度化。坚持经常性的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教育相结合。经常性的组织生活做到每月至少一次,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工作需要和党员需求,突出实效性。根据学校工作规律,利用放假前或开学前,组织党员开展以学习培训为主的集中组织生活。每年应至少召开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沟通思想,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丰富组织生活的活动内容和载体。根据不同时期工作任务的要求,针对高校不同类型党组织、党员群体的特点,紧密结合党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组织活动的内容要有利于党员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本单位中心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党员的全面成长。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组织生活的形式创新。积极推广“组织活动立项”以及“主题党日”、“优秀党日”评比活动。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开辟网上组织生活的新形式。强化教师党员的育人责任,建立优秀教师党员联系指导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制度。开展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多种形式的支部共建活动,相互学习促进,拓展师生联系的渠道和领域。

合理设置党的组织。按照有利于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党员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合理调整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组织体系的变化,做到党组织和行政组织同步建立,党组织和行政组织负责人同步配备,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同步制定,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工作同步开展。加强大学生党组织建设,坚持以班级为单位设置党支部,实践探索按照专业、梯队建设等进行组织设置的其他有效形式。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区、学生社团、合作办学场所以及学科、科研项目组等领域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

10.建设高素质的党的工作队伍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不断提高学校、院(系)党的领导班子把握全局、保证发展、协调利益、服务群众、依法治校和群众工作的能力,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

党建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三:党建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党建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发展永恒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实际,并经过多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进入21世纪,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以及自身状况都发生的重大变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在“创新”上大胆实践,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完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

我们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适合党的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要在继承党建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握时代特点,立足新的实践,总结新的经验,以观念的创新推动基层党建的创新。

一是要树立党员有利益需求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个人的合理利益无法得到实现时,人的思想就会失衡,直接影响积极

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树立新的个人利益理念就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党员有合理的个人利益需求,党员有实现合理的个人利益需求的权力,党组织有保护党员合理个人利益的责任。只要党员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国家利益不矛盾,就不能要求党员放弃个人利益,就不应当被视为思想落后。党组织只有承认党员有追求和实现个人合理利益需求的权利,才有可能主动研究和解决党员的个人需求,消除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距离感。党建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党员个人价值理念。个人价值是指个人的知识、能力、能量作用于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肯定。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积极的要求。过去从宣传教育到社会实践,过多地要求人的同一性而忽视抹煞了特殊性,对集体的服从影响了人的个性发挥。党组织要求党员做“革命的螺丝钉”,却忽视了研究如何把“革命的螺丝钉”拧在最适当的位置,发挥最大的功效,把个人价值的追求与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划了等号。树立新的个人价值理念,就要认识到党员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不仅是党员个人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应用于工作,作用于社会。要把党员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变成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的过程,作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员群众的心凝聚起来。

三是要树立科学的党员先进性评判理念。过去评判党员的先进

性习惯以“思想好、干劲足、肯吃苦”为标准。新时期,先进性被赋予新的含意,强调党员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的统一,党员的先进性不仅要重态度、重精神,更要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绩效;不仅要有老黄牛精神,还要勇于开拓创新,能够成为工作骨干和业务能手。

四是树立积极的基层党组织维权服务理念。党章规定,严格管理党员是维护党的利益和党员个人利益,同时党组织也要为党员提供各方面的服务,维护党员的政治、工作、生活的权利,使党员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协调党员与组织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营造互助互爱、和谐的环境氛围,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样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集体更具凝聚力。

五是树立全新的党建与业务融合理念。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党代政、党务冲击业务的现象,也出现过忽视政治、弱化党建工作的现象,都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对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没固定的标准和统一的答案,二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不论是党建工作要围绕业务工作开展的“围绕论”,还是党建工作要以业务工作为中心的“中心论”,或是党建工作要结合业务工作开展的“结合论”,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也都有其提出并存在的合理性。而现

阶段,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越来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把二者截然分开。因此,要树立全面的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理念,把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统一起来。

二、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工作机制上的创新

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管理体制,推动自身工作机制的创新,切实体现党的政治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经济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通过目标机制、决策机制、组织机制、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这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保证。近几年,特别是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北运河管理处党委在工作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不断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是完善目标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与中心工作目标有机统一。北运河管理处党委建立了基层党支部目标考核、工作管理等项制度。在去年进行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了党员先进性具体标准和要求。在完善支部自身工作目标的同时,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动员党员群众为实现水务工作的发展目标共同奋斗。处党委进一步完善了党员责任区制度。各党支部根据党员所从事的工作和担负的责任,确定党员责任区范围,明确

了每位党员的职责、任务和所分工联系的单位或群众。对党支部的工作制度、工作目标以及党员责任区划分情况,制作成展板上墙,进行公示,提高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加大了对党员的监督管理。

二是改善决策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决策与水务中心工作决策有序衔接。基层党组织在集体决策、参与决策、监督决策的过程中,加强民主管理,畅通党员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旗帜鲜明地发挥政治领导和监督保证作用。

三是完善组织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建立健全处、所两级党组织,选拔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领导和协调水平强的同志从事党务工作。同时根据党员队伍的特点和党建工作的实际,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学习培训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发展党员制度等8项党员长期受教育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北运河管理处2005-2008年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纲要》,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为了严把入口关,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从源头上保持党员先进性,在发展党员中我们实行了“双推双公示”制度和党建党史理论考试制度。即在确定发展对象和吸收预备党员前实行“双推”制度,在吸收预备党员和党员转正前实行“双公示”制度。这种形式,扩大了党内民主,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便于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篇四:党建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

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饶阳县委党校教师 李梅娟 联系电话7225399

内容提要: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 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这些都说明,我国依然处于不发达阶段,我们所达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

面、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表述 ,最初见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6.25”讲话中再次重申。“四个深刻”,为我们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当前的世情、国情,认清党的建设的形势任务,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框架。

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全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走向现代化的

过程,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空前的社会变革。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动力,给党的建设注入蓬勃活力,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建设的舞台和手段在拓展,功能和影响在扩大,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增加。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完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就令世界瞩目。目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体制创新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更加繁重,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特别是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一些过去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 。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导致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大量非公有制的组织单位将仅仅具有专业的属性,党的建设将不再能通过自然的方式进入这些单位,党的建设的盲区在一个阶段内呈扩大的趋势是必然的。同时,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人员的流动,在这种人员的高速流动中,相对稳定的党建工作将处于一种不适应的状态,从而必然地造成有相当数量的人群不能为党的工作所覆盖。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推动着中国从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变。这种社会结构转变的人口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和程度之深,在世界现代化历

史上是空前的。近年来,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开土地向非农产业的迅速转移,乡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集中,为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带来强大动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整个社会的面貌。经济体制转轨的问题和社会结构转型的问题相互交织,前工业化的、工业化的和后工业化的发展问题集中显现,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而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尚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大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外来产业、技术、商品和经营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必然引起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变革,进而引发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分化重组。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各阶级阶层与政治关系的重新聚合和改组;由此,国内社会政治资源不可避免地趋向弥散性的分布格局。面对新的政治资源格局,党的组织只有有效地发挥其基本政治功能,承担起整合社会弥散性政治资源的重任,促进社会自主性发展和培育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的责任,综合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通过合法的政治渠道加以表达,维持执政党组织各项功能之间的平衡,才能使我们党真正成为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是指改革本身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经济体制变革必然带来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改革开放以后,通过打破“大锅饭”,克服绝对平均主义,拉开收入差

距,在经济领域全方位地引入竞争机制,使中国经济社会充满活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和持续的高速增长。但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经济基础的重大变化,也必然使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建设如何通过干部人事工作的杠杆来调整协调社会利益,既通过干部政策实现各利益集团在正当利益上的平等,又能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臵;与此同时,随着入世以后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将使各种新型的非政府社会组织大量产生,党的建设工作如何通过组织建设、干部人事工作等途径有效地对各种政治资源、社会资源、组织资源进行整合,将其引导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轨道上来,也是一个严峻挑战。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是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健全和文化生活的更加繁荣,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在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方面的主流态势是积极的,但社会的生活方式、就业选择、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出现多样化趋势,使不同区域之间、阶层之间、代际之间的认识差异明显增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统一思想和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特别是对外开放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激荡,西方腐朽思想乘虚而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所难免地反映到党员队伍、干部队伍中来。比如市场经济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11643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