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仁爱观

经典名言 时间:2020-02-22

【www.myl5520.com--经典名言】

仁者爱人练习
篇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仁爱观

仁者爱人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能近取譬 手臂 墙壁 完璧归赵

B、左衽 妊娠 光阴荏苒 烹饪

C、沟渎 连篇累牍 赎罪 买椟还珠

D、一匡天下 劻勷 箩筐 诓骗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博施于民(给好处)无施劳(散布)

B、尧舜其犹病诸(担心,或感到为难) 敝之而无憾(破旧,坏)

C、愿无伐善(进攻) 某在斯(这里)

D、民到于今受其赐(恩惠)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诚信)

3、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泛爱众而亲仁

②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③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④子钓而不纲

A、①和②相同

B、②和③相同

C、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相同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亦欲无加诸人

②尧舜其犹病诸

③遇诸途

④求善贾而沽诸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②和④相同,①和③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②和③相同,①和④不同

5、对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道一以贯之

②夫子之道

③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④可谓仁之方也已

⑤敝之而无憾

⑥愿闻子之志

⑦老者安之

⑧与师言之道与

⑨又相之

A、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B、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C、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D、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谨而信

B、尧舜其犹病诸

C、民到于今受其赐

D、老者安之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B、与师言之道与

C、敝之而无憾

D、吾其被发左衽矣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语活用的一句是( )

A、愿无伐善,无施劳

B、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C、子钓而不纲

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9、下列各句中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C、何谓也

D、吾道一以贯之

10、下列成语是从《论语》中变化而来的一个是( )

A、能近取譬

B、被发左衽

C、立人达人

D、一以贯之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在古代合称“四书”,“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古代典籍。

B、孔子的“仁”主张爱世界上一切人,爱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C、孔子认为要实行“仁”,必须做到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理论存在着矛盾之处,很难自圆其说。 语段阅读

一、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4题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12、下列各句中的“也”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阶也

B、固相师之道也

C、席也

D、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13、本段文字主要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心残疾人

B、比较罗嗦

C、有仁爱之心

D、做事情仔细

1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把孔子写得生动可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描手法

B、语言描写

C、细节描写

D、动作描写

二、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17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5、下列各句中的“其”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尧舜其犹病诸

B、民到于今受其赐

C、其为仁之本与

D、吾其被发左衽矣

16、“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表现的是管仲作为政治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机应变的一面

B、卖主求荣的一面

C、委曲求全的一面

D、不守礼节的一面

17、从孔子对管仲和“匹夫匹妇”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仁爱”的哪些方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轻视普通劳动人民,他的“仁爱”具有局限性。

B、孔子偏袒管仲,他的“仁爱”有向权势倾斜的一面。

C、孔子的“仁爱”具有双重标准。对管仲是一个标准,对“匹夫匹妇”是另一个标准。

D、孔子的“仁爱”是自相矛盾的,是行不通的。

19、《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

1)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2)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

3)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4)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5)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6)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

7)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多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8)对于个人的利益得失斤斤计较。

9)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10)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弟子,入则孝, , , 。

⑵夫仁者 , 。能取近譬,可谓仁之方也矣(3) ,朋友信之。 。

21、翻译下列句子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吾道一以贯之。

岂若匹夫匹妇,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②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2)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2分)

答:

(3)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4) 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26、、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孔子的仁爱观是怎样的?

2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1解析:D,都读kuāng

2解析:C,“伐”是“夸耀”,不是“进攻”

3解析:C,②和④的“而”都表示转折

4解析:B,②和④的“诸”都有“之于”的意思,①和③的“诸”都有“之乎”的意思

5解析:A,①⑤的“之”都作代词,代事物,②④⑥⑧的“之”都作助词,相当于“的”,③的“之”作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⑨的“之”都作代词,代人物 6解析:D,“安”,古今都有“安定”的意思。

7解析:C (略)

8解析:D,(略)

9解析:A,A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10解析:C,(略)

11解析:B,(见“自主探究”第5题,略)

12解析:D,D中的“也”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其他三句中的“也”用作判断,相当于“是”

13解析:B,(略)

14解析:D,(略)

15解析:B,B中的“其”用作代词,代“他(管仲)”,其他三句中的“其”都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16解析:B,公子纠被桓公杀死,不是管仲出卖的。

17解析:D,肯定孔子的“仁爱”具有局限性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它。

19、1.不耻下问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当仁不让 4.发愤忘食 5。杀鸡焉用牛刀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后生可畏 8.患得患失9.手足无措 10.祸起萧墙

22、反映了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重人不重财

23、(2)“推己及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3)“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4)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 境界不可追求。

24、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2)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3)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4)维护王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爱护百姓/小信(小谅)。

25、孔子反对武力攻伐,但也并非绝对反对战争。试想孔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

26、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4.15章提出“忠恕”乃待人的基本原则。

6.30提醒在实践仁爱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

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还主张志士仁人应该杀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注意两点:(1) 对待管仲的评价上(2) 比较墨子的兼爱)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完整版
篇二: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仁爱观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

一、复习要点

1.背诵1.6、5.26章。

2.重点掌握“盍”、“诸”、“病”、“伐”、“施”、“匡”、“微”、“弟”、“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本章节的内容:理解“仁”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准确理解“忠恕”的内涵。了解孔子的“仁爱”观与墨子的“兼爱”观的区别。

4.掌握“博施济众”、“一以贯之”、“能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立人达人”等熟语的意思。 二、 重要思想陈述

1.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外在的形式,而在其内在本质,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孔子的“仁爱”建立在“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以他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而墨子“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显然墨子的这种观点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

2.“仁”的根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即“孝悌”。

“仁”的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仁慈,即“忠恕”。

“仁”的实行途径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的评判标准: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

出了贡献。

3.“忠恕”:“忠”是指对人尽心竭力,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指待人宽厚仁慈,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这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积极意义。

三、课文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左衽 壬癸 烹饪 荏苒 B.盍 荷枪 溘然 磕头 ........

C.匡正 诓骗 框架 眼眶 D.师冕 勉励 免除 分娩 ........

1.B(A. rèn rén rèn rěn;B.hé hè kè kē;C .kuāng kuāng kuàng kuàng; D. miǎn)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出则弟,谨(言行不苟)而信 夫子之道,忠恕(饶恕)而已矣 ...

B.盍(何不)各言尔志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周济)众 ..

C.见之,虽少,必作(肃立) 微(卑微的)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D.愿无伐(攻打)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化典籍) ..

2.B(A忠恕:对人尽心竭力,仁爱宽厚 C微:无 D伐:夸)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谨而信 ②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③子钓而不纲 ④敝之而无憾 ..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1

3.A(①②表并列;③④表转折)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②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

③非尔所及也 ④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C(①②介词,在,③动词,做得到,④动词,至,到)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可谓仁之方也 ②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

③吾道一以贯之 ④固相师之道也 ..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5.B(①④结构助词,的;②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代词,代“吾道”)

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与师言之道与 ②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

③管仲非仁者与 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A.①④同,②③同 B.①②③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④同 6.C (①②介词,跟,同;③通假字,通“欤”,表猜测语气,吧;④动词,结交)

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②吾道一以贯之 ..

③吾其披发左衽矣 ④尧舜其犹病诸 ..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7.A(①②用;③④表推测语气)

8.下列句中“诸”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亦欲无加诸人 (各,众多) B.尧舜其犹病诸(之乎)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仁爱观。

C.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之乎) D.君子求诸己(之于) ..

8.A(诸:之于)

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B.于斯三者何先

C.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D.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

①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贯:贯穿。

②博施济众:广施恩惠,拯救众民。

③立人达人: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位。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

④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⑤安老怀少: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安:安顿;怀:关怀。

⑥被发左衽: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

掩。

⑦一匡天下: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匡:匡正,改正。

四、探究题

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

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2)

子路曰:桓 公 杀 公 子 纠 召 忽 死 之 管 仲 不 死 曰 未 仁 乎 子 曰 桓 公 九 合 诸 侯 不

以 兵 车 管 仲 之 力 也 如 其 仁 如 其 仁(14.16)

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

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1)子路曰 / 桓公杀公子纠 / 召忽死之 / 管仲不死 / 曰 / 未仁乎 / 子曰 / 桓公九合诸侯 / 不以

兵车 / 管仲之力也 / 如其仁 / 如其仁

(2)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

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2)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

(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

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仁”的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仁爱观。

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

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2.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2.孔子的“仁爱”是建立“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以他提倡“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而墨子“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显然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这也是墨子思想在后来衰落的原因。

至于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一方面是说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着根本区别

(一强调等级、一强调平等),二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派之间互相争论,批评对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所以讥刺墨家的“兼爱”因平等而“无父无君”。

3

3.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1.2) 【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忠” “恕” 两字的内涵是什么?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

3.“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 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矛盾。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4.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仁爱观。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从他们各自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4.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有隐忍谦逊的美德。

而孔子仁德爱民,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4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重点版)
篇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仁爱观

《仁者爱人》(重点版)

一、核心解读: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孔子并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丰功伟业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孔子看来就是伟大人格的形成。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儒家思想时说:‚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其中,亲亲之爱是仁的基础,忠恕之道是实践仁的方法,恻隐之心则是仁德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延伸,才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

‚亲亲之爱‛也就是孝悌,即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它是仁德的基础与起点。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圣者即是仁德圆满的人。

‚忠恕之道‛的‚忠‛就是对人推心臵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而所谓的‚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人。作为普通人,未必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恻隐之心”就是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和‚孔子相师‛两章节我们可以体察到孔子对不幸者的同情心;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

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行有余力, 。” ★ 0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 , 。” ★ 03·曾子曰:“夫子之道, 。” 0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05·子曰:“岁寒 !” 0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10144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