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温江的成都七中2017,放假

语文教案 时间:2019-09-05

【www.myl5520.com--语文教案】

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上期高2017届12月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
篇一:温江的成都七中2017,放假

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上期高2017届

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阅读题(6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造成日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造成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尤其是,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

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气十足的跟班——北京话叫作“催呗儿”。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都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荼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打造成功的,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先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一群乱码,对于蠢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3、4、5、6D们能发育与推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当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我们这里需要政府、市场与专家能够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恰如其分的均衡、适当的良性互动互补作用,而绝对不是一味市场化。

我们要告诉国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猝死,文化首先不是力量而是品质,文化的代表首先是诸葛亮、孔孟老庄、李白杜甫……而不是“三个臭皮匠”。“三个臭皮匠”上网固然有可能凑成诸葛亮,也不无可能排除或者宣布诸葛亮的智慧他们死活不能接受。找几千个“网虫”宣示对于经典的拒绝,不是经典的出丑而是我们自己的丢人。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要有对于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苦苦的期待。

(选自《读书》,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的“信息异化”的一项是( )

A.国内某些电视相亲节目的不少嘉宾言论大胆、出格,拜金女、富二代炫富、母女同台征婚等,一度成为热门话题而被大肆炒作。

B.地震后的公益行动浪潮中,某些想借助媒体在公益市场做买卖的慈善机构和个人,打着救灾旗号给自己做宣传,夸大捐款额度来粉饰形象。

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近3000名网络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后,发布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瓦尔登湖》等名著位列其中。

D.福建一网友发布一条标题为“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转疯了”的微信,而真相是他自己在家消灭了三十多只老鼠。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时代,智能通讯工具的便利快捷,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及时、广泛,但是也造成了人们盲目、简单、内容被形式主宰的阅读思维。

B.在信息时代,文学、纸质书籍首先受到冲击,一方面缘于语言文字自身不够直观,另外也是低智商时代造就了一批不愿动脑的精神懒汉所致。

C.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加入大量的刺激感官的元素,形式主宰了内容,让许多人习惯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等身体及其器官来接收信息。

D.各种票房、点击量、收视率的节节攀升,超女、好声音的诞生,很多都是信息时代现代传媒炒作鼓吹忽悠的结果,是信息异化的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等名著被称作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是因为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而经典更需要感受、解读、联想、思考,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

B.触屏时代带来的心智灾难表现为风气的败坏,信息的异化以及文学、纸质书籍被冲击而导致的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逼近。

C.作者认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猝亡,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追求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

D.为使信息技术良性发展,一方面应该杜绝市场化,另一方面政府、市场与专家应该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均衡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

张万福传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曾祖至父,皆明经,官止县令州佐。万福以祖父业儒,皆不达,不喜书,学骑射。年十七八,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累迁至寿州刺史。州送租赋诣京师,至颍州界,为盗所夺,万福使轻兵驰入颍州界讨之。贼不意万福至,忙迫不得战,万福悉聚而诛之,尽得其所亡物,并得前后所掠人妻子、财物、牛马万计,悉还其家。

为淮南节度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兵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陈庄。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

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闻卿名久,欲识卿,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曰:“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叛,以属何人 ?”代宗笑曰:“且欲议许杲事,方当大用卿。”即以为和州刺史、..

行营防御使,督淮南岸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杲至楚州大掠,节度使韦元甫命万福讨之。未至淮...

阴,杲为其将康自勤所逐。自勤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护致其家。代宗诏以本州兵千五百人防秋京西,遂带和州刺史镇咸阳。 ..

李正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将军。召见,德宗惊曰:“杜亚言卿昏耄,卿乃如是健耶!”图形凌烟阁,数赐酒馔衣服,并敕度支籍口畜,

①给其费。至贺,阳城等于延英门外,天下益重其名。二十一年,以左散骑常侍致仕。

(选自韩愈《韩昌黎文集》,有删改)

【注】①阳城:与张万福同时的大臣。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汉语中“江河”专指长江黄河,“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

B.“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C.古代西北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边军则加强防备,调兵防守,此为“防秋”。

D.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万福因为祖父和父亲都以儒学为业,但仕途都不显达,所以不喜习文而喜武。

B.张万福虽被淮南节度使崔圆妒忌,失去了刺史的职位,却并未因此不满,仍屡立战功。

C.大历三年,张万福被召往京城,代宗将平定黄河以北将领叛乱之事托付给他。

D.德宗多次赏赐张万福,并下令供给他家里的支出费用,天下人也非常尊重张万福。

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B.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C.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D.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不意万福至,忙迫不得战,万福悉聚而诛之。(4分)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译文: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分)

译文:

(二)名篇名句默写(7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每空一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 ▲ , ▲ , ▲ ”三句指出,施行王道必须认真办好学校教育,并给老百姓讲述孝、敬之道,年轻人才知道尊敬老人。

(2)《荀子.劝学》中“ ▲ , ▲ ”两句用比喻形象地揭示了“用心躁也”的后果。

(3)贾谊《过秦论》中“ ▲ , ▲ ”两句明确指出农民军的武器不如九国的精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个十分危险的人

(美)鲁尼恩

(1)大约三十五年前,一个名叫摩根·约翰逊的年轻人来到我的家乡定居。在我们家乡,随便询问一个人从什么地方来,是很不礼貌的。摩根本人对此绝口不提,这样一来,其他人就更无从了解了。而且,他对自己的身世也很少谈起,因此人们把他看作是一个神秘的人物。

(2)摩根长相十分凶狠,这一方面由于他鼻梁上的那块伤疤,一双黑眼睛;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看人的特别姿态。三十五年前,当他第一次来到圣弗大街上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瞧,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人。”

(3)这一下可好,等到他第二次出现在圣弗大街时,那些曾经听到有关他的议论的人,转而又对别人说:“这无疑是个十分危险的人。”渐渐地,凡是看见摩根,看见他那鼻梁上的伤疤、那黑眼晴的人,无不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人。”

(4)以至最后家乡的男女老少人人皆知摩根是个十分危险的人。只要他一抬腿,用他那特有的姿态注视着别人时,人们都对他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如果他碰巧走进一家酒店,正在进行的争论会因此而忽然平静下来。如果他偶然对争论发表一些意见的话,那么不论他说些什么,在座的都会随声附和。因为谁也不愿意和一个危险人物发生争执。

(5)摩根·约翰逊鼻子上的伤疤表明,他过去曾经有过不幸的遭遇,然而,这块伤疤到底是怎么来的,他可从未对人说过。久而久之有人声称,听说这是一天晚上他在纽约和十个歹徒打架时留下的,其中一个歹徒开枪打伤了他的鼻子,而摩根·约翰逊最后把这十个人统统打死了。

(6)没人知道这种说法是谁散布的。摩根对此也不否认,甚至当被他打死的人数上升到二十人时,他也没有予以驳斥。事实上,他是个沉默寡言、不管闲事的人,人们对他的议论,他压根儿就没有理睬过。

(7)他在我家乡的小镇上一住多年,镇上的人常常指着他的背影向来访的人说:“他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待到他快五十岁时,有的人只要一看见他就会发抖,直到他走开之后方能止住。

(8)可是,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正当他在街上行走时,从绿灯酒店踉跄地走出一个小老头。小老头姓甘布尔,是瓦尔法诺河下游一个牧羊人, ▲ 。他每月到镇上打一次酒。

(9)绿灯酒店卖的威士忌酒劲很大,喝了这里卖的酒常常使那些从来不想打架的人也想干一仗。当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有那么大的力量,竟然使一个牧羊人也寻衅斗殴起来。他一把抓起摩根的上衣就问:“好啊,你就是那个危险的人,是不是?”

(10)每个目睹这件事的人,都为可怜的老头感到担心,心想这下摩根还不像牛嚼草一样一口把他吞下去,嚼烂了再吐出来。可是摩根只是一个劲眨巴着眼,问道:“怎么啦?”

(11)“有人告诉我,你是一个危险人物,”牧羊人说道,“我现在就要切开你的胸膛,看看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使你变得这么令人可怕。”

(12)说罢,他掏出一把大折刀,打开来就向摩根刺去。摩根见他拔出刀子,拔腿就跑。上了年纪又喝得酩酊大醉的甘布尔,自然追不了多远。但是,摩根还是狂跑不止。直到跑出小镇之后才歇腿。据最后一个见到他的人说,他还在向丹佛市方向走呢。自从那以后,在这家乡的小镇上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影子。十有八九,他已经到达丹佛了吧。

(13)后来有消息说,有关摩根是个危险人物的说法完全是虚构的,而且他也没有在纽约打死过十个人——他根本就没有打死过人。至于他鼻子上的那块伤疤,有人说那是他想偷一个女人的钱包,被那个女人用钱包砸的。

(14)这种说法很可能并不比摩根打死十个人的传说更可靠,但是直至今日,家乡小镇的人们对此一直笃信不疑。

(吴正龙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第二段运用外貌描写,初步展现了摩根的人物形象,也为后文人们猜测其伤疤由来埋下了伏笔。

B.“没人知道这种说法是谁散布的”,可是人们还是继续传播摩根十分危险的言论,反映了小镇人道听途说并以貌取人的心理。

C.为了突出小说的主题和摩根的人物形象,第8段 ▲ 处对牧羊人的描写应该是越体现其羸弱渺小越好。

D.牧羊人之所以敢找“十分危险的”摩根的茬,是因为他喝了酒劲很大的威士忌,想借着酒劲拆穿摩根的真面目。

E.小说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和设置悬念、倒叙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了人物个性,充满了荒诞和幽默感。

(2)对比是小说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请举两例加以赏析。(8分) 答:

(3)“摩根见他拔出刀子,拔腿就跑。上了年纪又喝得酩酊大醉的甘布尔,自然追不了多远。但是,摩根还是狂跑不止。直到跑出小镇之后才歇腿。”联系全文看,这样写摩根有什么作用?(4分)

答:

(4)讽刺小说是以批判现实生活中的丑的人事物为手段来表现主题的小说类型。这篇小说对人性的讽刺是多方面的,揭露了人的多种错误心理,请就其中两点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成都七中 2016—2017 学年上期高 2017 届 10 月月考语文试卷
篇二:温江的成都七中2017,放假

成都七中 2016—2017 学年上期

高 2017 届 10 月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 阅读题(71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所谓道德生态,指的是社会道德各形态之间以及社会道德与其他社会资源之间平衡的、稳定的、有序的、和合的联系。建立良性的道德生态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 中国古代道德生态根植于农耕文明和宗法制社会基础之上,它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

历史的、发展的过程。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礼乐之邦、礼乐教化的基础。到西周末年,礼崩乐坏,宗法制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有识之士展开了“百家争鸣”,儒家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形成了儒家的仁义道德;墨家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挑战宗法制道德;道家则打着道德的大旗,尚无贵虚,否定宗法制观念„„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定于一尊,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而道家思想也潜滋暗长,成为儒家“显学”强有力的支撑。至此,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形成了以儒家、道家道德学说为主干,以法家、阴阳家等学说为辅翼的基本格局。后来,佛教、伊斯兰教乃至基督教文化传入中土后,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兼容并包,才形成了一个趋于良性的道德生态系统。

儒家、道家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代道德生态的主干呢?主要原因在于儒家、道家学说回答了中国人生与死的问题——这是人类普遍的、重大的道德关切,而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间或涉及生与死的问题,但都没有儒、道两家说得全面、复杂和深刻。儒家、道家学说在生与死的问题上路径是迥然相反的,儒家是由生入死,道家则是由死入生。儒家对死的问题较为回避,不语怪力乱神,但儒家讲究厚葬,强调慎终追远, “以生来事死”,让生人感悟死亡,或者说赋予死亡以意义。道家的基点是无,他们的学说 从无展开,又复归于无。而生命的过程则是从无开始,而死(无)则是其母、其根,人们从出生到死亡,生而死,死而生,就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一样,自然而然。在儒道生死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能够正视死亡,不回避死亡,并赋予死亡以道德意义。

从表面上看,孔子以恢复周礼为己任,而老子则是以批判为旨归,儒、道两家仿佛水火不相容,但实际上是与阴阳、乾坤一样,虽是对立的两面,但又同源互补,《老子》四十二章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是阴阳、乾坤、儒道追求的一个根本性的目标,是中国古代道德生态的精髓。儒道互补即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样,阴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实现一种阴阳的和合。也可以说儒家是“正”的方面,而道家则是“负”的方面。在善的原则指导下,儒家所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 俭、让都是人性中积极的、正面的响应,所以说,儒家道德更多的是一种要求,或者说一种束缚。而道家则采用的是一种“道德减法”,主张绝仁弃义,批判儒家礼法,追求自然天成。

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形成后,一方面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强大的约束力,对道德个体、家庭乃至族群产生制约。儒家“三纲五常”观念产生以后,所谓的纲常伦理

就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具有极大的约束力;而道家的真的原则,则让人们努力去伪存真,保持自己的自然天

性,这同样也是一种约束。在历朝历代的更替过程中,政权在巩固统治的过程中选择儒家作为统治的基础,这虽是巩固其统治的需要,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也体现了儒家道德强有力的约束力量。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作者张洪兴)

1.下列关于文中“中国古代道德生态”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德生态是社会道德各形态之间以及社会道德与其他社会资源之间的联系,而这联系是平衡的、稳

定的、有序的、和合的,“和”是它的精髓。

B.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建立在农耕文明和宗法制社会基础之上,它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的、历史的、发展

的,并逐步形成了一个趋于良性的道德生态系统。

C.因为儒家、道家学说回答了中国人生与死的问题,所以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形成了以儒家、道家道德

学说为主干,以法家、阴阳家等学说为辅翼的基本格局。

D.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形成后,不仅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对个体、

家庭乃至族群产生了强大的约束力。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古代道德生态的组成部分,在儒学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时,道家思想也在潜滋

暗长,成为儒学强有力的支撑。

B.儒家和道家都全面、复杂和深刻地回答了人类生与死这一问题,但两家学说在生与死的问题上路径

不同,儒家是由生入死,道家则是由死入生。

C.儒家重视生,对死的问题比较回避,让生人感悟死亡;而道家则认为死是生命的母和根,道家让人

正视死亡,赋予死亡以道德意义。

D.儒家道德要求束缚人性,道家道德则追求自然天成,二者一正一负、此消彼长,既对立又同源互补,

共同追求一个“和”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主张恢复周礼,极力维护宗法制;道家则尚无贵虚,否定宗法制观念,二

者立场相反。

B.建立良性的道德生态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并不是良性的道德生态系统。

C.儒家思想成为政权统治的基础,很重要的原因是儒家道德具有极大的约束力量,可以有效地巩固其

统治。

D.儒家和道家的道德观念形成后,对人们的行为都有约束力,儒家道德的约束力是外在的,道家道德

的约束力是内在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 。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长兴初,召拜

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衎东归养亲。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

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诸

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

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痺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哀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

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尝上

言: “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

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

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 ”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

郎。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祐末,丁忧。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

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城平,以衎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

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求解官,

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隆三年春,卒于家,年七十四。

( 《宋史·列传二十九》 )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温江的成都七中2017,放假。

A.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以本官奉朝请。

B.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以本官奉朝请。

C.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以本官奉朝请。

D.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以本官奉朝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解褐,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

官员服饰,担任官职。

B.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因年老、身体等原因

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 。

C.奉朝请,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奉朝请是朝廷给予

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D.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任官者不得去职,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颜衎曾因向符习进献贺礼而受到笞刑, 但事后符习很后悔, 又上表推荐他做观察推官,补救前面所做的事。

B.颜衎担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时,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候老人,后被晋祖召回,重新入仕。

C.父亲去世后,颜衎因母亲年老需要侍候,上表辞官,皇帝体谅他至孝之举,立即对他加以褒奖,让他与母亲回家了。

D.颜衎曾因王峻的引荐而被重用,后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而被罢官。最后退休回家,临行时朝内官员纷纷为他送行。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 (5 分)

(2)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唐多令·秋暮有感

陈允平

休去采芙蓉① 。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② 。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注】①芙蓉:莲(荷花)的别名。②题红:即红叶题诗。

8.采莲是古代女子喜爱的习俗,本词开篇却说“休去采芙蓉” ,这是为什么?请结合上片内容分析。 (5 分)

9.这首词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请结合结尾三句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 分,一空 1 分)

(1)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的迷离朦胧夜景的句子是“ , ” 。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 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 《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

(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来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诗句是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4 分)

峡 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9840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