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浙江开展五水共治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生物教案 时间:2019-04-25

【www.myl5520.com--生物教案】

五水共治论文
篇一:浙江开展五水共治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生态学视野下的“五水共治”

----以丽水为例

生态学院 生物11本 学号:30号 姓名:项炎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 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水作为任何生命形式都必需的基本要素,在21世纪,正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通过实施水的健康循环,推动各行业向高效化、绿色化,环境友好化发展,已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和水危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推行五水共治将是保证我国水资源长期稳定供给,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关键字:五水共治;可持续发展;水资源; 五水共治即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抓“五水共治”倒逼转型,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水是生态之要,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可以说,“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1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不丰不均的特点决定了治水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 水资源最为突出的矛盾,是既患寡,又患不均。所谓寡,就是缺水和干旱。全国平均年降水 628毫米,低于全球陆面平均的834毫 米。据水利部长汪恕诚介绍,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占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排在联合国公布的149个国家中的第109 位,属于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据介绍,目前我国农业年缺水量为300亿方,工业和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方。与缺水结伴同行的是干旱,我国的华北地区特别是西北缺水非常严重,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雨水集中在夏秋6-8月,冬春少雨,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矿产资源仅占全

国的41%;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矿产资源占全国的59% ,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矿产资源少,水量有余;北方水少耕地多矿产资源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此外,降雨年际变化大,长江以南十年中最大降雨与最少降雨相比为

1.5- 1.7 倍, 而黄淮海为2.2-2.9倍。以北京为例,其丰水年(1959年)降雨达 1406毫米,而枯水年只有168毫米。

全国90%的城市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每年有590亿吨的污水污染江河湖库。汪 恕诚部长认为,近几年,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198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1997年为584亿吨。受污染的河段长度也逐年增加,在全国水资源评价的10万公里河长中,受污染的河长占46.5%,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272亿立方米,受到污染的达到172亿立方米, 占62.3%,其分布面积上占全流域面积的69.4%,而且沿海地区发生大面积的海水入侵。 2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水体污染较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生活污水排入及部分居民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道,目前城市内河流道大多淤积严重,河床抬升,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一到夏天,水体发臭,水质很差,排入河流造成部分河段污染,使得近50%河段不能满足需求。2000 年“一控双达标”完成后,工业废水污染源普遍实现了达标排放,但本市经济发展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仍然有较大的增加。据预测污水排放量每年以4 %~5%速度增加,使得本市江河流域仍面临着新增工业水污染源的侵害。21世纪以来, 伴随本市“生态示范市” 建设的不断重视,污水集中处理的方案的提出并开始实施,水体受污染趋向有所遏制,但总体上水体保持赶不上经济、人口、社会发展的需求, 水污染问题是本市水资源的重大问题。

2.2水利工程短缺,老化现象严重,防洪防旱能力弱

洪涝和干旱是本市主要自然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51次洪涝灾害,造成约102万hm2农田受灾,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我市堤防多数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 不仅在堤线布置方面欠合理,且堤身单薄,质量差,防洪标准偏低,对干旱和洪涝抵御力脆弱。

2.3水资源短缺趋势日益明显

近几年水资源总量逐渐减少,由于全球升温,干旱现象出现频繁,河流断流,地表水出现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山区、郊区数万眼水井干枯或水量减少,个别乡村出现引水危机。

2003年由于夏旱、秋旱、冬旱连续发生,许多乡村已出现用水困难;另外,由于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量增加,社会用水量平均每年递增4.5%左右。加上筑路建房采矿等废物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而且导致河床、水库淤塞,森林畜木量下降趋势虽得到遏制, 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日趋严重。

2.4缺乏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

多年以来,我市水资源管理都是“一龙治水,多龙管水”的状况, 制约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而作为浙闽6江之源头区,其生态屏障作用尚未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足够重视,上下游之间以及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尚未研究建立,相关的体现地方特色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撤地设市后,在生态市建设中提出必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决策、管理,激励,监督机制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但成效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3开展五水共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生 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水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预计中国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今后城市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必然将进 一步加剧水危机。预计 2050年全国需水量可能达到7000~ 8000m3,届时我国将接近可利用水资源的极限。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108t,其中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 1-108t,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1.3-108t,化学需氧 量排放量为1339.2- 104t。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严重污染了水体。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 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水作为任何生命形式都必需的基本要素,在21世纪,正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通过实施水的健康循环,推动各行业向高效化、绿色化,环境友好化发展,已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和水危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推行五水共治将是保证我国水资源长期稳定供给,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4丽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五水共治对策

4.1转变观念,增强水资源危机感

丽水地属浙南山区,由于历史上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素质相对低下,形成半封闭的

自然经济,部分人眼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相对薄弱。长期以来,人们把水资源相对丰沛作为我市的一大优势,甚至有人认为本市若缺水,那全国没有一地不缺水,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偏差。从绝对量来看,我市人均水资源是全省人均的3倍,但本市自然蓄水能力弱,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短缺,若人们不注意节水,不注意未来10年内社会用水总量将以3%~5%的速度递增,本市随时出现水资源短缺,使“秀山不秀”,“丽水不丽”。因此, 要大力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 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4.2开源和节流并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山”字上做好“林”字文章。全市各地全部进行统一规划,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使之成为乡村、城市的“氧气库”和“水源库”。

在“水”字上做好“活”字文章。一是完善城市内河水系整治规划,加快整治步伐,使得城市内河水系由“污水”变为“清水”,“死水”变为“活水”,“臭水”变为“香水”,实现“水清、流畅、岸绿、人亲水”的景象。二是积极开展节水工作, 努力降低单位GDP水耗, 提高工业废水重复用水率,减少废水排放量,大力发展节水服务业,推广节水器具,节水技术等。三是大力开展废水资源化工作。

伴随本市用水量的较大幅度增加,污水排放量的增大,应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工作。如对工业废水实施污废水梯级可用技术,加强冷却水和低污染水的循环利用;规划区内新建的住宅小区,大宾馆可采用双管供水, 工业区消防用水,地面冲洗水、绿化用水、共厕用水等提倡采用中水;引导居民生活用水尽量做到一水多用,减少优质水量运用。四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本市雨量充沛,水资源较丰富, 但由于水资源分布随时间和地域分布相差较大,水资源年际变化强烈,年内变化也极其明显,因此针对部分地区在枯水年枯水期可供水量不足短缺的情况,可根据流域内自然条件,地形地貌,行政区划现有供水系统及可能的规划工程布局,布置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水库等设施建设,扩大水源面积。

4.3优化水资源配置

针对我市水力资源蕴藏量大的特点,本市应合理开发水电业,提高水力资源开发率,力争早日成为全省绿色能源基地。同时针对目前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水上、水边”旅游业,根据市旅游局提出的“生态、休闲、养身”的旅游发展主题,以瓯江流域为主线,以市区为中心,进一步整合山水,建设“水体休闲、水体娱乐、山水养情、湖滨修养、水上竞技、水上游览”等旅游项目, 逐步构成“山水”特色旅游带, 融入“长三角”旅游圈, 使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4.4强化以法治水,深化水利改革

针对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市民缺乏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应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律及水资源流域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制定专门的流域管理法律及相应制度,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如制定流域管理机构法,以法律形式对流域管理机构、工作程序给予规定,赋予其行政、经济方面的权力;设立公众参与法,对本市公民参与管理,水资源的程序规则奖惩制度予以规范。创防止水土流失法,制定荒山有偿开发, 植树、土地,珍贵树种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及生态农业振兴等法律法规;对水体污染状况可结合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具体制定污染防治许可证制度、排污申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重大污染事故申报与应急措施制度、开发利用项目污染控制制度等。通过制定相关水资源管理法和相应制度,使治水有具体法可依,针对本市水利工程短缺、老化及山区河流特色显著的特点,当前要理顺水资源所有权统一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对那些流量中小型、微型水利工程,采取不同形式,宜包则包,宜卖则卖,让给农民自建、自管、自寻发展空间。水利部门集中精力抓大项目、新项目,去寻找水利新的增长点。

4.5实施以“水”促支持战略

本市的水资源,不仅对本区域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有战略意义,而且对杭州、温州、金华、衢州及福建省等部分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所以本市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相关的经费来源,可拓宽渠道,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握机遇,在生态市建设过程要多层多线争取国家、省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扶持资金;争取全省大江大河及小河流域综合自理资金;争取国家、省及邻近区域在农业、工业、水利、林业、城市、交通、通讯、土地、环保、能源、科技等有利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性货款,同时发挥生态水环境和生态山水旅游、水电等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区域内外客商投资;在处理上下游用水关系的问题上,应站在全局、全流域的高度,树立“保护别人就是保护自己”的观念, 既要充分开发利用好境内水资源,又要保护流域水环境,减轻水资源破坏给下游造成的危害, 并且真正以实际行动促进流域的共同可持续发展,用这样的观念和行动来运作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去争取国家、省、邻近相关区域对本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更大支持。 5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五水共治的意义

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江南水乡没水喝”,根子就在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增长模式。面对青山不再、绿水不再的尴尬,浙江必须牢固树立“绿水

探究五水共治政策的实施对杭州居民的切身影响
篇二:浙江开展五水共治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探究五水共治政策的实施对杭州居民的切身影响

摘 要:浙江是中国著名水乡,不论是绍兴、嘉兴、宁波还是丽水,都是依水而立,因水而兴,遑论因西湖而举世闻名的杭州市,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维护杭州的水环境就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浙江省五水共治政策的实施,具有强大的战略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及生态意义。但是只有真正实施到位,切实对当地居民产生影响,政府的大力宣传才不是空话,投入的大笔资金才算是适得其所,居民的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才能够真正得到保障。走近杭州水源,走访杭州居民,探究五水共治的实施对杭州居民的切身影响,研究五水共治的实施力度,检验政策实施成果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五水共治 杭州居民 实施 切身影响

五水共治政策,最开始是在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被提出,具体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项政策。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更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政策。

这条政策的提出与“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事件”有着密切联系。2013年2月16日,浙江省杭州毛源昌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增敏在微博上表示愿意拿20万邀请环保局长到河里游20分钟。微博一出,水环境问题引起热议,多地环保局长相继被网友以重金邀请下河游泳。这虽只是网友们对环保局长的调侃,却真实地反映出民众对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担忧,对官员错误的经济发展思路、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的不满与谴责。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更以水著名。为响应“五水共治”政策的号召,2013年12月12日,杭州市召开“五水共治”工作动员大会,出台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5个方面的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和杭州市河长实施方案。其中一个重要的承诺,即力争在2015年主汛期前,达到“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的标准,由此可见政府抓治水壮士断腕的决心。

但一项政策的成功,只有决心是远远不够的。五水共治的灵魂在于“共”字,既要五水齐抓,又要上下齐心,治理出实效,让人们的切身体会到改变,得到利益,才能将丰碑树立人心,实现完美转型。所以,调查五水共治对杭州居民的切身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五水共治政策在杭州的实施进度和落实情况,这不仅是学术需要,也是为政府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一个参考。

一、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探究分为两部分内容,其一为问卷调查。

小组共分发100份问卷,回收99份,调查对象尽量避开学生群体,对久居杭州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针对性强,得到结果亦有一定代表性。

现针对调查结果做简要分析。

(一)从政策宣传解读五水共治实施效果

1.问卷采用循序渐进手法逐步询问,首先询问答题者对五水共治政策的了解程度。其中有73%的答题者表示对五水共治内容“知道一点”,仅有3%的答题者表示“非常了解”,另有23%的答题者表示不清楚那是什么。

因调查组能力所限,仅在小范围内进行随机调查,在这99人之内,便有73人对五水共治稍有了解,可见该政策在宣传上的力度之大。但是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这样的成绩,在水资源保护上,在五水共治政策实施上,民众的配合方能使爱水护水的文化深入渗透,历久弥新。 2.

其后在调查人们对五水共治的了解渠道时,得到的数据如下:

图1杭州居民了解五水共治渠道

由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知现今的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绝佳途径。特别是大学生,极少看报,更多地关心网络新闻。如果从网络与电视着手,能够更好地起到宣传效果。

3.当切入具体问题,探讨五水共治政策实施对生活的影响时,得到回复见下图。仅有极少数的人选择了没有影响,而更多的选择落在了积极有利的选项上。或多或少都肯定了五水共治政策的效果。

值得深思的是,有接近40人选择了“有影响但是没有感觉到”,对此我们必须质疑五水共治对成果的宣传力度是否不足,以至于人们无法就近接触感受到该政策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

图2五水共治的实施对居民日常影响

(二)从民众反馈分析五水共治实施效果

1.由调查我们得知,在各种水环境民众对“饮水污染”及“河道污染”较不能忍受,分析选择

原因应是生活中极少发生城市内涝的情况,也说明在这一点上,政府的工作比较到位。更说明五水共治中的“治污水”及“保供水”于民生而言的关键性。

2.那么居民们认为自己居住环境附近的水环境具体情况究竟如何呢?我们得到的反馈数据如图三:认为“一般”的被调查者占大多数,然而选择“很糟糕”的人也不在少数。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图3

杭州居民认为水环境状况

3.我们设置了提问探究人们认为环境很糟糕是因为政府治理力度不足,还是本身基础极差带来的影响。就居民所反馈答案,我们得到信息如图四: 图4杭州居民评价五水共治对水环境的影响

从块状分析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有高达70%的被调查者并不清楚五水共治实施效果如何。结合之前61%的被调查者认为“杭州水环境状况一般”,39%的被调查者认为“五水共治的实施对生活可能有影响,但是没有感觉到”,我们得到结论,大部分民众对此项政策实施的结果并不清楚,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项政策其实并没有渗透到基层,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这项政策也许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有着不凡的生态、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意义,但是由于杭州居民对这项政策的实施的了解度不深、配合度不高,没有万众一心,哪里有众志成城?至少在“抓节水”的环节上,没有民众的配合,是不可能得到好的效果的。“五水共治”政策的实施在对民众意识的普及上,结合数据讨论,这一项工作,还只完成了不到五分之一,依旧任重而道远,

4.针对民众反馈,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极为直观的评分环节,对五水共治的实施效果进行总体及分项评分。总分为五分,分档为一到五。

从评分结果来看,几乎所有的项目分值均高于2.5分,这与我们之前得到的结论并不符合。深入了解其评分原因,我们发现,在评分时,大多数人会选择较为中庸的评分,如三分、四分之类的具有荣誉性质又能稍反馈自己态度的分数,而非真实理性地从实际考虑。

由此我们也可以分析得知,民众对这项政策的实施的真实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大多数人对此项政策也并不关注。“五水共治”于普通居民而言,仍然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政策,并没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到实处,达到深入人心,融入生活的效果。也许对大多数人而言,那只是个仅有耳闻而无缘得见的“政策”。

正是这样的态度,导致了前后并不一致的问卷数据。人们对这项政策的参与度不够,就会产生不予置评的心态,从而得到一份数据漂亮的结果。

而“抓节水”这一与我们生活实际相关的数据为六项数据中最低也从侧面佐证了该结论,“五水共治”对人们的生活的切实影响力,的确没有达到政府的目标,人们的预期。

(三)从民众意识的变化印证五水共治实施效果

1.调查结果表明民众普遍认为工业污染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且大多数人也认为工厂达成排污净水目标对环境改善有较大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仍在其下。

暂且不论此类看法正误,仅从人们对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的忽视,就可见日常生活中,“抓节水”这一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落实到位,以至于忽视者颇多。当然,人们一直以来的固有观念也是人们做出这样判断的重要因素。

2.从用水观念上看,大部分人仍然认为水环境保护主要是政府与工厂的事情,此类人群几乎占了一半之多,有37位答题者表现了自身对水资源的关心,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也关注水资源的节约问题。

当然也不乏答题者表现出了对水资源保护的漠不关心,表示“自己的水自己做主”,而且并不关心水费问题,认为水价格不高,在承受范围内。此类人占比并不高,仅有不到五分之一,但是一百人中的五分之一,等比扩散到杭州的840万居民,就有接近168万的民众对水资源抱以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数据所反映出的民众意识令人心惊,同时也可由此总结出“五水共治”在唤醒民众意识

以及加大落实力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当谈到与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五水共治政策时,我们得到了以下的信息反馈: 图5杭州居民认为五水共治与生活最相关内容

由此可见“治污水”及“抓节水”在五项政策内容中是最受人们关注,也是最容易见成效的内容。这两项内容一旦得到成果,能够极为突出地彰显“五水共治”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所谓“五水共治对杭州居民的切身影响”也要从这两处着手,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五水共治的预期目标,达到平安建设和谐健康的新杭州,新浙江的目的。

二、实地考察及实践访谈

为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五水共治政策对杭州市民及杭州水源的影响,小组经过讨论后采取分组实践方式对杭州附近水源地进行实地考察以及与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交流。

本次实践共分成3支队伍。

其中王佳镁、范程为一组,主要实践地点为京杭大运河武林门至紫荆花路段。

杨绣如、虞慧、童晶晶为一组,主要实践地点为下沙地区金沙湖。

林巧月、罗燕为一组,主要实践地点为杭州西湖。

通过三个实践小组的实地考察、民众探访及讨论总结,得出以下实践结果:

(一) 京杭大运河武林门至紫荆花路段

时间:2014年10月26日星期日

成员:范程、王佳镁

实践过程:于京杭大运河上水上巴士对附近居民、游客以及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通过乘坐西湖文化广场的水上巴士,观察当地水源情况,访谈水上工作人员、河流附近居民、周边的游客,分析总结五水共治政策实施对杭州水源保护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

收获:在与运河边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了解到,目前国家对水源的治理与保护十分重视,五水共治政策自提出后已经细化到各个部门,各个水上站点。对于该地的具体工作,工作人员也提出,五水共治政策中,他们要做的主要就是防止游客乱扔垃圾以及定时组织清理河道。

五水共治题目
篇三:浙江开展五水共治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1.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省委省政府(A)

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A、顺应民心,立足转型

B、根据浙江实际

C、为了经济更快发展

2. 抓“五水共治”倒逼转型,是由( B )、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

A.国家发展需求

B.客观发展规律

C.主观能动性

3. 省委提出,要用(B)的雄心壮志铁腕治水,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

A、综合治理 B、重整山河 C、全民参与

4. 夏宝龙在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五水共治(A)先行

B.治汛

C.治气

5. 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会上指出,要大力推进‚五水共治,统筹推进( A )、( )和

(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A. 治水、治气和环境综合整治

B. 治水、治汛和环境综合整治

C. 治气、治汛和环境综合整治

6. 水是最关键的生态因素,是(A)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城市品质和乡村是否美丽。浙江开展五水共治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B、工农业生产

C、生活环境

7. 水是( A ),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

抓转型;水是( ),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 ),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看、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浙江开展五水共治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A.生产之基 生态之要 生命之源

B. 生态之要 生产之基 生命之源

C. 生命之源 生产之基 生态之要

8.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水条例》)是(A)起施行的。

A、2003年1月1日

B、2008年10月1日

C、2012年5月1日

9. 《水条例》的施行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B),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防止水源污染

B、保护生态平衡

C、减少自然灾害

浙江开展五水共治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10. 加强水环境治理,是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的( A ),是提升人民群众和谐幸福感的现

实需要。

A. 内在要求

B.外在要求

C.本质要求

11.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A)。

B、工农业用水

C、生活用水

12. 水资源属于(A )所有。

A、全民

B、行政辖区

C、国家

13. 《水条例》规定, 禁止在水库库区保护范围内采挖和(C )等活动。

A、种植农作物

B、开展经营

14.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推进(C)。

A、城乡分级供水

B、保障城市供水

C、城乡一体化供水

15. 《水条例》规定,禁止向(C)等水域抛撒垃圾、动物尸体和其他污染水体的物体。

A、内河、外河

B、河塘 、水库

C、河道、湖泊、水库

16. 《条例》规定,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A)。

B、养殖设施

C、垃圾场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在(C )年颁布的。

A、1982

B、1984

C、2008

18. 直接从江河、湖泊、地下和水工程拦蓄的水域内取水,应当(A),并按照取水许可规

定的条件取水。

A、办理取水许可

B、完善取水设施

C、向管理部门备案

19.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泊,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

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C)以上。

A、6%

B、10%

C、14%

20. 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它包括(B )污染源三大部分。

A、工业废水、自然灾害和农村河塘

B、工业、农业和生活

C、公海、内海、水库

21. 治污水,最主要是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其中“清三河”是指通过重点整治黑

河、臭河、(B),基本做到水体不黑不臭、水面不油不污、水质无毒无害、水中能够游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泳。 A、 脏河 B、 垃圾河 C、 污水河 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 具有量大、 面积广、(A)、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A、成分复杂 B、难以管理 C、危害大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B)等。 A、农药 B、农药、化肥 C、化肥 目前,全国(C)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A、30% B、50% C、66% 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 各类疾病有(B)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 A、60% B、80% C、40% 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C)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A、800 B、1600 C、2000 在我国,“污染环境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A)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A、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B、三年以上六年以下 C、三年以上五年以下 “五水共治”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 B),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A、发展 B、转型 C、改革 2013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以“重整山河”

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重点抓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洁农村行动,建立(C )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取得初步成效。

A. 溪长制

B.领导制

C.河长制

30.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2014年的改革,要从时间表倒排最急迫事项改起,从()改

起,从()改起,从()改起。 (A)

A. 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

B. 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C. 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

31. 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B)

A.民情

B.民生

C.民意

32. 治水是新形势下浙江社会主义(A)建设的要求、( )建设的需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诉

求、政治文明建设的追求。

A.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B.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C. 物质文明 历史文明

33. 必须通过( )牵一发动全身,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 )和转型的实际成效,向

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B)

A.治污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9628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