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难忘的独立的经历

励志文章 时间:2020-09-29

【www.myl5520.com--励志文章】

廖增湖有过三次难忘的作文经历。
篇一:难忘的独立的经历

廖增湖有过三次难忘的作文经历。

第一次,女儿乔乔的班主任要求,各位家长写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我看考试》,优异者选登在校园报纸上。

42岁的男人挠破头皮,将自己对考试的恐惧和绝望,写成文章,改了两遍,交给老师。之后,就没了下文。

很久以后,女儿拿回报纸,他“拜读”了被选上的家长文章,都是对考试热情洋溢的歌颂。他这才知道,此类应景之作,是有格式的。

第二次,学校作文竞赛,题目是《我的无烟童年》。女儿乔乔被老师要求参加,而父亲则得到老师暗示,必要时可以帮孩子捉刀。

廖坚持让女儿自己写,末了帮了点小忙,给200字的作文增删了一些句词。 后来竞赛成绩揭晓,女儿作文名落孙山。

第三次,2007年,他应江苏《现代快报》之邀,写了一篇江苏省同题作文《怀想天空》,结果被资深语文教师判定离题。

三次经历不仅难忘,也颇让他尴尬。

廖增湖还有个身份——作家。在圈子里,他笔名叶开,素来以阅读面宽阔文章不落俗套著称,几部长篇小说,口碑很好,被评论界称为“上海的王朔,中国的拉伯雷”。如今是知名文学杂志《收获》的编审。

他苦笑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自己算是个职业文字工作者,每年不知要和多少名家大作过招,编改之间,从来都应付自如,颇受好评。但一旦应对女儿的语文课业,他似乎总显得捉襟见肘。

后来,女儿学到三年级第七单元48课《智烧敌舰》时,遇到一个问题:“三国里谁最有智慧?”女儿刚看过《三国演义》彩图本,觉得答案应该是:“孔明和庞统”。叶开在一旁看了,颇开心:“孩子是真看明白了。”但次日老师批改此题时,给了女儿一个大红叉,因为标准答案是:“诸葛亮”。

这太荒诞了。叶开有些愤怒:“这么干,简直误人子弟!”

从那时起,他花更多时间留心女儿的语文课本,一看吓了一跳,很多课文品质低劣,入选名作亦遭大量篡改,“这样的课本简直是一堆垃圾。”

他坐不住了,决定向语文课本和惯性的教学方式开战。“牛奶的三聚氰胺伤害孩子的身体,不好的课文则败坏他们的智力和精神。”他说。

2009年,他的朋友,《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请他开个专栏,叶开正憋着一肚子话,于是一口气写了12篇专栏文章,批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现状。他给专栏起名“语文之痛”,引起各方关注,而今年前不久,又出版新书,题目直截了当——《对抗语文》。

随意篡改“更光明”

42岁的叶开浓眉大眼,头发浓密,微胖,说起语文课本,他的言谈总游离在调侃和愤怒之间,笑容在眉头稍纵即逝。

他是广东廉江县人,客居沪上多年。叶开这个笔名,取自古龙小说,是个放浪不羁武功高强的侠客,用的是小李飞刀,“这种刀的力量是爱,不是恨”,“大家只知道一件事——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

古龙的描写似乎恰好暗合了现实中的作家叶开。

难忘的独立的经历。

他以笔为飞刀,掷向语文,熟悉他的朋友都说,这无非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罢了。

他最初在博客里写下:“语文不除,教育已死”。一时广为流传,与另一句“小学语文教材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一起,声名远播。

而现在,博客大标题则更进一步:“语文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只能自我教育,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叶开女儿乔乔使用的是上海本地编写的教材。1993年之后,原来人教版教材一统江湖的局面被打破,各地陆续启用多个地方版本的课本。

叶开看到的这些语文教材,每本按照不同的主题门类,分成若干个单元,然后往这个道德概念先行的框框里塞文章。很多文章停留在粗糙的说教层面,语文课变成了思想品德课。

叶开说,语文教育的核心,不是意识形态的道德教化,不是思想改造,不是给孩子们的头脑“洗澡”,核心思想应该是认写文字和阅读经典。

而好友晓苏则公开说:“我们觉得,现在的语文里,非语文的因素太多,太多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因素,老师又教得太保守太落后,学生不喜欢。” 在道德说教单元的框架下,能套进去的名篇经典其实很少,仅有的几篇,又会被编撰者削足适履,加以低劣的改造,这样一来,课文的很多文章变得毫无营养。孩子们学到的课文,都是已经掺假的作品,原文的精髓和准确优美的文字都被抛弃和歪曲。

巴金的《鸟的天堂》被选入教材后,叶开花了两个晚上,将原文和课本中的修改版做了对比,并一一列出被改动之处。他的结论是,改得很糟糕。

比如,巴金写清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上,“一切都显得非常明亮”,进了课本后,却被改成“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相比之下,叶开觉得,“光明”远不如“明亮”自然,有故意拔高意境之嫌。

再比如,巴金写小船缓缓动了,“向河中间流去”,这里的“流去”在课本里被改成“移去”,两者意味微妙间迥异,叶开直呼,“这样随意篡改,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思维?”

而后,巴金写自己乘船离开,还回头去看“留在”后面的“鸟的天堂”一般茂盛的榕树,课本中将“留在”改成“被抛在”,叶开说,这个篡改更荒唐,榕树都“被抛”了,你还“感到一点儿留恋”?

类似细节还有很多,叶开说,原本巴金用得很精妙的一些词句,被改动后,成了“课本垃圾”。

12月1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这天,叶开正要去参加巴金国际研讨会,他说,还要在会上发言时重提课本篡改一事,呼吁专家们关注基础教育问题。

“不署名”潜规则

“我的难过就是作为一个父亲的难过——看到孩子吃了不好的(东西),不仅是没有营养,而且是有毒的东西。”他说。

他将批判当下语文教育的文章,一一贴在博客中。很多人来留言,他则大多数时候像个坐堂问诊的老中医,与各色人等过招。

“我们的课本设定孩子都是笨蛋、无知者、很低级。”叶开说,所以才会有那些低级的、随意篡改、粗制滥造、幼稚的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上海版四年级二册,共8个单元,40篇课文,只有第一单元第一篇的《燕子》署名作者郑振铎的名字,其余都没有作者。课文不署名,已经违反了《著作权法》第23条的相关规定,即“指明作者姓名”,“支付报酬”。

“不署名”就像一把尚方宝剑,被那些教材编撰者拿在手里,随意篡改别人的文章,其中一些被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只是取了原作一个写作主题,其实也可以说是变相剽窃。但如此之举,俨然行业潜规则,没人出来说破。

叶开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五年级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学期用书有个“诚信”单元,4篇文章,无一作者姓名,如此做法,何来“诚信”?

那些无名之文中,有一篇题为《我们家的男子汉》,叶开起初看着眼熟,后来上网一搜,才知道,作者原来正是同在上海的著名作家王安忆。与原文相比,课本版删去近半篇幅,使得文章内在的叙事逻辑变得单薄,让人看完后不知所云,为何一个小男孩会被作者视为男子汉,只因为很多能佐证的细节都被删除。 “这种被改成残疾的文章,再让孩子们去读,有百害无一利。”叶开说。我这里有个比喻我女儿记得很深,她说她觉得非常好,就说好像一个穿戴得非常整齐的漂亮女侍者给你送来了一盘鱼刺,说先生您的菜上来了,而且还命令你必须吃掉。肉都没了,就剩下鱼刺了。

另一篇名为《餐桌上的大学》的课文,原来是意大利作品,却被篡改成中国作品。原文中的父亲晚餐后斟了一杯红酒,听孩子们汇报一天的学习收获,进了课文,文章主旨没变,但细节全部篡改,比如外国男孩费利斯改成中国男孩雨生,红酒改成酒等等。

叶开说,教材的编撰者难道不知道,中国人很少有饭后斟酒的习惯,一般是饭中饮酒,真要想改,为何不能认真思量一下,改成“泡了一壶茶”或者“点起一支烟”呢?“在改装别人的文章时,基本的细节和前后逻辑要通顺吧。” 叶开为了还原语文课本的真相,花了很多个夜晚,逐字逐句翻找原文,自己原本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已经写了60万字,也被迫暂停,“不把语文这事儿搞清楚,我还真没心思写小说。”

他还给一篇课文《带刺的朋友》的原作者发去私信,告诉他文章被删改得厉害,期望做些交流,能一起站出来声讨,但对方无意回应。

叶开说,后来他看到对方的博客里在醒目位置写上自己某某文章又被某地教材收入,视为一种荣誉,而完全不去过问删改如何。

有人看到那些被圈圈画画成大花脸的文章,说叶开太偏执,有必要这么钻牛角尖吗,改就改了吧,你一篇篇去找,何时是个头?

叶开不以为然,他说,可以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

“另一种毒素”

12月1日,叶开走进一间茶餐厅,叫来服务员点茶水,然后不厌其烦地问这家店不同茶叶的成色、年份和产地。

茶水上桌,他慢慢将小盅奶兑入茶中,稍后点菜,他又反复询问每一种食材的情况。他说,自己经常在家做菜,女儿很喜欢吃,他对食材很考究,这样的执著和考究,体现在他对语文教材的对抗上。

“我对菜比较有要求,从食材,到教材,我都要最好的。”叶开笑着说,其实生活里大多数时候,自己并不会这么较真,有些东西差不多就行了。

比如女儿的成绩,他就看得开,他甚至和女儿开玩笑,考试成绩太好,就是一桩丑闻。遗憾的是,女儿常常将丑闻带回家。

女儿在他的影响下,看了很多书,也逐渐对语文课本挑剔起来,常和父亲一起批判那些“垃圾”。

当然,语文课本里也有叶开觉得过得去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散文,他觉得,

这是一位真性情的作者。

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朱自清的散文在众多课文里傲然孑立,虽然也被编教材的道德家下狠手“阉割”过,曾有网友指出,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曾将点缀于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采莲少女荡舟出湖,原来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唱着艳歌去的,这些经典民歌居然也被指责为轻度“涉黄”,在教材也一度被剪除。

但大体还保留了原作的精髓,只是结尾处不知为何突然删掉一大段,而使文气大乱,上下不接,令人瞠目。

但这样相对独善其身的名篇,一旦与陈旧的教学相遇,就会释放出“另一种毒素”。

在同一的教案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荷塘月色》和《背影》,都被语文课堂上“微言大义”的解说了,比如语文老师通常会分析前者说,该文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内心的苦闷和彷徨”,这不仅是破坏,而且是误导。

事实上,当时的朱自清,除了苦闷外,最后选择了超然的态度,他的小资阶级家庭背景,和交友的趣味,让他养成独特的人生观。而这一切,自然不会被语文老师解读。在这样长期的灌输式教育的训练下,学生的脑袋就变成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的——“别人的跑马场”。

叶开说,语文不是独立的、封闭的领域,不是特种行业,它应该具有web 2.0的特质,需要不断地链接、不断去发现。

如果说语文教材出了问题,能够有老师来扳一扳,可能还好一些。语文老师应该是个救生者的角色,关键时刻将孩子从陈旧的教案中解救出来。

但很多时候,“老师是拿个棒子把你敲昏,然后把你灌进去。”12月1日这天,河南济源市一位高级语文教师,看完《对抗语文》后,给叶开发来短信:“教师不是单独的一个职业,可能同时肩负父亲或母亲的责任,这样你的体会更深。”

“文字谎言的堆砌”

叶开从教育重镇华东师大毕业时,在作家马原和格非的劝说下,留在上海郊区一个职业中学任教,教基础语文。因此,他根本不是一些质疑者所谓的“外行”。 “我是有教学经验的。”叶开说,他那时年轻气盛,脾气很大的。老教师们说“你上课上得不好”,他当时就说“这是瞎说!什么不好啊!大家上公开课比比看谁上得好!”

他的太太也是华东师大的教授;他的同学,很多都已经是各地的校长。“我完全没有脱离过教育。”

“我觉得一个人对现行的教材不满,是一个比较合格的语文教师的苦恼之

一。”

他以教师的眼光说,有些文章虽然没有经过太大篡改,但本身就存在问题,不适合选入语文课本。

另一篇出现在语文课本里的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如此。这首诗,是教材里的重点篇目,常常被要求背诵,可以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所以当叶开对这首诗提出质疑时,一位网友坚决捍卫说,他每次读到这首诗,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首诗的爱憎如此分明:“爱保姆,恨父母”。

但为什么呢?正常逻辑下,谁会恨父母而爱保姆呢?叶开搜集了几份有名的

教案,对课文的核心思想的解读,居然和当年叶开上学时并无差别:“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对一首诗的理解,限定在标准答案上,这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这首诗在开头段落,就明确地告诉了读者,“我父母”是地主阶级,“大堰河”是劳动人民,因此,恨自己的亲生父母很“正确”,爱自己的保姆很“正确”。长期课堂标准化灌输的教育,永远千篇一律的强迫性理解,让学生们对这首诗充满了习惯性情感。

叶开说,这样的爱恨逻辑,从阶级立场出发,而不是从具体的人性出发,真的符合逻辑吗?

很遗憾,课堂上没有老师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它不在教学大纲要求之列,不在考试猜题之中。简而言之,这样的问题是“无用的”“不需要的”。

另一篇课本名篇,是孙犁的《荷花淀》,叶开直言不讳地说,这篇文章,让人读到的是一场游戏般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般模糊而近乎不真实的战争。敌人显得面目不清,小说里仅仅出现过这么一句:“哎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而战斗也轻描淡写,跟游戏一般毫不残酷:“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战争极大简略,残酷的现实听命于作家的小说美学:“觉悟、伏击、荷花淀”。 叶开说,这样的文章不该选入语文课本,那些所谓美的段落更不该让孩子们背诵。首先它“不真实”。这样的文章,说白了是“文字谎言的堆砌”。

韩寒也讲过一句话“撒谎就从作文开始”。叶开觉得有道理,“我就不让我女儿撒这个谎”。

“我发现我不是一个人在愚公移山。”叶开说,比如在浙江,20多位语文老师自发组成研究小组,推出《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而早在2002年,东北一位基层教师自制语文课本实施教学的案例也被媒体曝光。而在对抗语文上面,郑渊洁和韩寒也走得很远,前者自做课本,教育儿子,后者拒绝课堂,独立闯荡文坛。

冬日阳光寒意袭人,叶开隔着玻璃望出去,若有所思地说:“对抗语文,是一种积极的对抗,别把我当烈士。”

作文:崭新的初中生活和难忘的经历
篇二:难忘的独立的经历

崭新的初中生活

六年,六年时间转瞬即逝,很快,迎来了我的初中生活。虽有些不舍,但来的终究会来,去的终究也会去,想到这一点也仿佛一切都释怀了。

九月,秋高气爽,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入了初中的校门,我憧憬着初中未来的生活,想像着以后三年来的好伙伴、老师。又带着满怀的期待去了教室报告,我像是来晚了,班里已坐满了人,看着一张张不熟悉的脸,又带着几分拘束感找到了一个角落,静静的等待老师的到来。

老师要比我想象的要和蔼,我觉得初中老师往往都是绷着一张脸十分严肃让人很难接近,但我们这位老师既和蔼又对我们很负责任,令我也不由得想认认真真听好每一节课。

初中,我意识到了我背上抗负着的责任,有父母的关怀,有老师的教导,也有伙伴们的期待,令我在初中学习上努力向前。

初中,多么陌生的名词,许多孩子也许从未体验过初中的生活,初中,需“独立”,如果你的脑海中没有这个名词你的学习成绩将掉入万丈深;初中,需“认真”初中老师的教学速度比小学明显快,如果你在课堂上没做到这个名词,那你就会漏听许多的重要知识;初中,需“团结”,在你学习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下,与朋友交流学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初中,一个全新的开始,大家又重回到最初的起跑线,人人平等,只要谁努力谁就在前头,谁认真谁就能第一突破终点线。

初中,我们面临着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点,又是激动,又是兴奋。 回首过去,我们懒懒散散,欢欢乐乐;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埋头苦干。

“不做最好的自己,只做比明天更好的自己”初中生活,怎不如此?

崭新的生活

一霎间,我转头向后看,那是老师们的殷勤嘱托,同学们的音容笑貌,我正想用手抓住这一切,谁曾想这一切却如烟雾般散去,我沮丧地垂下头,一步一步的踏进了初中的金色大门……

——题记

初中的大门金光闪烁,正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一霎间,我转头向后看,那是老师们的殷勤嘱托,同学们的音容笑貌,我正想用手抓住这一切,谁曾想这一切却如烟雾般散去,我沮丧地垂下头,一步一步的 踏进了初中的金色大门。走进这儿,我发现周围的一切是那麽的陌生,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

“你是谁?”我怯懦的问着,眼前这个四十多岁的陌生男子,慈祥中透露出一股严厉,他微笑着回答道:“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林老师。”“林老师,您好。”从那一刻起,林老师那微笑的面容,慈祥中透露出一股严厉,他,便深深的存在了我的脑海里。

“你好,这位同学,你知道7年级2班在哪吗?”一个长相秀丽的女孩,她焦急地问道我,“我是7年级2班的,难道你也是?”她连忙点点头。“那既然如此,我们就一起走呗。”“好啊”她开心的点点头。那个当初的问路女孩,便是我现在

的好朋友——徐紫涵。我是一个从不相信缘分一说的人,通过这件事情,我才发现“缘分”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东西。

徐紫涵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孩,她爱绘画,我也爱绘画。我们总在一起学习,互相向对方倾吐各自的心事。我们总是形影不离,大家都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离当初刚进校园时,已有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一个多月里,虽然学习压力较小学重了许多,但我却认识了更多的老师,他们团结互助、齐心协力,他们希望能把我们702班打造成江东中学最优秀的班级;我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他们各有所长,性格各异,但都有着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因为有了他们,我不再感到孤独,而是快乐;因为有了他们,我的校园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多姿多彩……

崭新的初中生活已经开始了,我要脚踏实地,勤奋学习,为憧憬以后更美好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规划出更美好的蓝图!

难忘的经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在世,总有一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历,在经历过一些风风雨雨之后,我们总能成长起来。

在我所经历的事情中,有欢笑,有泪水,而最让我难忘的一次经历则是去年暑假的夏令营。

那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参加夏令营这样的活动,临走的前一晚父母难免会唠唠叨叨个不停,而我自己心里也有些害怕与不安。难忘的独立的经历。

到了营地,已经是深夜了,天上的星星眨了眨眼仿佛在跟我们问好,我们驻扎在郊外,扎起帐篷,铺好床铺,准备休息。虽然我们是六个人住在一个帐篷里,但我的心里还是伴随着恐惧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也睡不着,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被一阵哨声叫起,按照今天的活动行程,我们要去爬山,我心里想:“爬上好玩,多有趣埃”哪知爬山是没有那么轻松的。我们到达了山脚下,老师让我们分成两组人马比赛爬山,一组六人,分别从山的东边和西边开始爬,没有带队的老师。我们一听可吓坏了,没有带队的老师我们几个孩子万一出事怎么办,万一遇上狼,种种不祥的预感在我脑海里浮现。不管它了,走一步算一步吧,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要拿出点勇气来。

比赛开始了,刚开始我努力的往上爬,但未爬到一半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这是我的通判搀扶着我往上爬并给予我鼓励,我又有了很大的信心使劲全身力气晚上爬。爬了一半多的路程已经到中午了,我们坐在一个小石头上吃饭,大家都拿出自己的食物互相分着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想这就是分享快乐吧。吃完饭后,我们继续往上爬,不料途中出现了意外,我们队里有一个人脚扭伤了,大家十分焦急,这可怎么办是好呢。于是我们冷静下来商量了一个对策,每个人轮流背着她上山,事不宜迟赶紧行动。途中我们有好几次想要放弃,但有种意念让我们坚持了下来,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们一个个满头大汗,但是我们赢了,在老师宣布我们胜利的那一刻,我们高兴极了,这就是我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换来的胜利。“我能勇敢面对困难了,我长大了。”我高兴的对着山谷大喊。这次夏令营教会了很多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是它让我成长起来,让我知道了遇到困难不退缩大家要团结一致的道理,我永远忘不了这次美好的夏令营。

这就是让我难以忘怀的一次经历,这就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经历。

难忘的经历难忘的独立的经历。

打开记忆的大门,无数记忆的珍珠争先恐后的涌了出来。这些珍珠大多都是璀璨无暇的,但唯独有一颗珍珠暗淡失色。那颗记忆珠记载我最难忘的经历。

那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刚刚考好了数学单元测验。最后一节课朱老师发下了试卷,我考了90分,我自认为不错了,可是朱老师却在班上大声批评我一顿,说我只考了90分,试卷如此的简单,我的分数时全班倒数第五名。当时,我哭了。上课时,我不仅没听老师讲试卷,而是在私底下打腹稿。我打腹稿的内容是对妈妈怎样撒谎今天数学考试没考。因为我事先已经告诉我妈妈今天要考试。

一路上我心怦怦直跳。回到家,妈妈满脸笑容地问我:“宝贝女儿,今天数学考试你考了多少?”我顿时满脸通红,心想:不要紧张,否则会被看透的。我便故装开心地说:“什么呀!老师今天说试卷没有运来,所以没考。”“哦”妈妈扫兴地答了声。在楼上,我没有反省,为什么呢?因为我正在模仿爸爸的笔迹签名。

第二天,我把试卷给老师,老师看了一下,耐心地教导我要认真仔细,我听了点点头。但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又过了一天,放学时正好下雨,妈妈来接我,朱老师想和妈妈交谈一下我的情况,便把我考试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回到家妈妈拿起一根竹竿就往我身上打,我哭了,妈妈也哭了,我向妈妈保证我再也不这样了。

现在想想我真想打自己一巴掌。假如时光能倒流我一定不会这样。记忆的大门慢慢关上了,这就是深深烙印在我心灵最深处的那难忘的记忆。

难忘的经历难忘的独立的经历。

人生就像一场有始无终的戏,每个人都是这场戏中的演员,有的人可能演得好,有的人可能演得差,但唯一一点相同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最难忘的几场,我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最难忘的几场戏:

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报了一个国画练习班,当时因为我去得比较晚,又没有国画基础,所以画画的时候我总是放不开,不敢大胆的画,国画水平就一直没有提高。妈妈知道了后,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她教导我:不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大胆、敢做敢想,这样才有可能做好。虽然妈妈的话只是寥寥的几句,但我从此以后就记住了这个道理,现在我的国画水平已经提高,有了许多好的作品,这里的功劳全都归功于我的妈妈,在此,我想对我的妈妈说一声:“妈妈,谢谢您!”

还有一次是我在上一年级的时候,那时舞蹈老师把我选到舞蹈队,当时的我不会太多的基本功,所以别人在做基本功的时候 ,我只能干着急,后来,老师和同学热心地帮助了我。在他们的热心帮助和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终于学会了所有的基本功,而且还成了舞蹈队的主要演员。

通过这些生活小例子,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很多道理,做事要大胆、认真、持之以恒,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努力地去做,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好!

难忘的经历

每当我的目光扫过校园围墙,看到墙外那美丽的景色,我都不禁想起那次最难忘的经历,它就像一颗星星,在我的脑海中闪闪发光。

那个夏天的夜晚,星星忽闪忽闪,几只萤火虫打着灯笼飞来飞去。我和几个小伙伴,坐在校园围墙边的草地上,讨论着事情。说着说着,没话可说了。小伟可坐不住了,拿起一块石头就朝围墙猛地扔去。看着他,我忽然冒出一个鬼点子。兴奋地对大家说:“哎,我们把石头扔到墙外吧!”“好呀好呀!”大家欢呼起来,纷纷表示赞成。

“扔石”行动开始喽!小猛和小北面红耳赤地运送石头。我们呢,一边奋力的扔石头,一边大喊口号:“一二三,扔啊!一二三,扔啊!”我们越喊越有劲,扔得兴高采烈,围墙那边也不停地传来“咣啷、咣啷”的声音。

就在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时,一个黑影“噌”地翻过了墙。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大伯,手里还拿着木棍呢!我不禁害怕起来。这时,大波怒目圆睁,大骂:“你们这帮小鬼,敢砸我的屋顶,看我怎么收拾你们!”我们吓得不知所措,不知谁喊了声“快跑”,大家都落荒而逃。我恐惧的想:完了,哪位大伯肯定不会放过我们的!大伯在后紧追不舍,我在前拼尽全力地逃跑。可我不知踩到了什么东西,重重的摔了一跤,我顾不上伤痛了,一瘸一拐地跑到了小伙伴家里。啊!终于躲过了一劫,我长舒了一口气。回忆了一下刚才那惊魂未定的情景,我想:从快乐的顶峰跌入了恐惧的深渊,情绪真是一落千丈啊!

这次经历已经过去几年了,但令我非常的难忘。虽然它给我留下了惊恐害怕的一幕,可它却时刻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他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别只顾一时的痛快,而忘记它所造成的后果,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扩展阅读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

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语言和字数考试作文语言要规范准确,具有个性和活力。不要文白夹杂;不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真正让语言亮起来。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考试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

个人成长经历
篇三:难忘的独立的经历

个人成长经历

时光飞逝,平静而无情;青春短暂,多彩而匆忙。过去的二十几年,从襁褓里咿咿呀呀的婴儿变为风华正茂的青年,生命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成长的洗礼。成长的定义是什么?在我看来,成长不只是简单的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增高,体重的增加,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成长是一种人生的历练,成长是一种岁月的沉淀,成长也是一种生命的蜕变。人的一生就像是画了一个圆,从起点到终点,似乎是回归到原点,但不同的是圆上留下了的数不尽的点,那是生命的印迹,它们记录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不断地讲述着我们自己的故事。成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遗忘,因此以往的记忆变得有些模糊。正因为那些平淡故事的忘却,才使得那些精彩故事印象更深刻。

学习篇

回想起来,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坚持最久的事便是学习。通过学习走路,学习说话,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学习做事,慢慢的学会了成长。

那一年,我还在上幼儿园,期末考试的内容很简单,老师让我们默写出全部的拼音。虽然都会写,但因为不会把控时间,交卷钟声想起的那一刻还剩最后一个没有写。又因为一直犹豫要不要冒险去写上,错失了答题的最佳时机。后来反思自己的这段经历,刻意的培养自己的时间观念,形成了做事之前制定计划的习惯;时刻的提醒自己犹豫不决意味着停滞不前,要增强面对挑战要勇于突破的意识。

小学三年级之前,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毫不在乎,天真的以为混

日子就可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离梦想也会越来越近。当老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指着我说“这么笨,长大后只能是块干庄稼活的料”,时,我顿时醒悟了。不切实际的梦想是幻想,只有为梦想而努力,才有可能使之变为现实。我并不比别人笨,只是没有别人努力。从那堂课开始,我决定“步入正轨”,不再混日子,事实证明我真的不比别人差,因为下一次的期末考试飞进了前三名,成为老师眼中的黑马。我明白任何一匹光鲜亮丽的黑马,在成功奔腾的过程中都会挥洒无尽的汗水,这或许就是奋斗的意义之所在。

好景不长,从去县城的中学读书开始,我就意识到辛勤的付出不再是开启成功大门的唯一金钥匙。随着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汇集到一起,方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曾经自己盲目地自满是如此的自不量力。我决定不再做井底之蛙,正视自己的强与弱,坦然地面对成功与失意。今天我不禁感慨正是当初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不被淘汰。

都说高三是黑色的,那压力,负担翻番的高四又是什么颜色呢?高四是我成长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幸运的是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的,不幸的是承受了别人不用承受的。忙碌充实过,紧张压抑过,彷徨徘徊过,欣喜若狂过,所有的一切经过岁月的消磨,依旧历历在目。或许因为珍贵,所以更难忘。心态上从一开始的自卑抗拒转变成后来的坦然面对,这种心智的成熟也算作是一种成长经历吧!

踏入大学的大门,我们不断地用质疑和反思表达肯定与尊重,开始学着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沉下心来思考现实,用自己的方式选择

成长道路。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曾说过,大学期间需要学习四件事:学会读书,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这四件事看似简单,要想真正的做好,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单凭文化课的学习是不够的。大学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开拓自己的视野;多与人交往,搭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多做事,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应父母的期望也好,随大流或者说满足自己的人生追求也好,大三这一年我加入了考研大军的行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进入更高的平台,求得更好的发展,走出农村,摆脱贫困。这四年里,我用心过活,努力地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不忙乱,紧张而不压抑,自由而不失控,多彩而不偏激。

实践篇

择业标准的变化,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的变化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变化最生动的缩影。旧的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机制的藩篱在一次次的革新中被逐渐拆除,人才的潜力为市场所解放,成功的经验为实践所积淀。文化理论的学习,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储备,使得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倘若想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还需要将行动付诸于实践。

我所学专业是生物技术,熟练地实验操作技能是基本要求。刚入学时,我对动物解剖实验感到发怵,曾经还被蟾蜍吓哭。为了克服这一心理障碍,上实验课时我就跟在大胆的男生后面看他们怎么做,后来它们帮我处死动物后由我来解剖,最后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虽然很残忍,但对于学生物的我来说,是一件值得很高兴

的事。由于学校安排的实验课有限,为了进一步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我主动申请跟随老师做实验,大一大二这两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无菌操作,PCR扩增,电泳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自己不再只是纸上谈兵。因为大三决定考研,课业负担也加重,就暂停了跟随老师学习。

学生会是一个迷你版的社会,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做人做事,使得我获得了快速的成长。大一有机会进入校学生会宿管部,成为一名干事。正如字面意思,我就是干事儿的人。不怕苦,不怕累是每一个学生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尤其是不定期不定时检查宿舍的宿管部。检查宿舍并不是单纯的体力活,用心体会,便会有以外的收获,譬如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正是这一年辛苦的历练,我才有资格在大二时挑起生活权益部部长的重担。上任之初,做事总是力不从心,缺乏自信,凡事都会请教前辈的意见,后来在实践中增强了自信,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独立思考。任职期间成功的策划,组织了文明就餐月,饮食文化节,宿舍印象,地球1小时等活动,并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活动顺利进行。一方面大三时校区搬迁,老校区没有保留校学生会,另一方面自己的精力有限,便结束了我的学生会生涯。时间长短不重要,关键是在有效的时间内真正的学会成长,学生会的这两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

我是农村孩子,在我的世界里存留着一丝经济负担的忧愁,所以进入大学后开启了勤工俭学之门。节假日时,我和同学会到商场做导购员,后来为了有更高的收入,做了中介,为商场和学生搭建桥梁。

这份工作并不简单,需要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刚开始没有经验,总是处处碰壁,还常常受到指责,但不想放弃,最终在摸索中不断前行,成长起来。曾经我还在一家星级饭店做了三个月的服务员,在那里可以说是看尽了世间百态,无论美与丑,这就是现实。瞻仰者别人的奢华生活,思考着自己将何去何从,凭借自己的努力五年,十年,或者几十年后的我或许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贵宾”。家教对与大学生来说是一份很普通的打工经历,但对于我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我认为最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便是老师,所以当同学提议一起去做家教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在好朋友的威逼利诱下,最终还是决定尝试一下。经历了才知道,实际情况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曾经讨厌的工作我也可以做好,并坚持了一个学期。打工的初衷是为了赚取生活费,结果却收获了成长的喜悦。

在羽翼未丰的时候,正是这样的时间和空间给了我们更有力地机会去充实,去完善,去成长。四年前走进大学的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青涩少年,四年后走出大学的将是一个有头脑,有能力,有魅力,有技能的青年,敢作敢为,无所谓挫折与失败,无所谓卑微与渺小,无所谓压抑与忧郁……

生活篇

物欲横流的时代,充斥着浮躁的气息。阳光正好,青春正美,我喜欢自然而纯净的生活。幸福很小,倘若心很大,那便会与之擦肩而过,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的和失去的,而是现在我们所拥有的。对于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的生活我能理解,但会选择远离,因为

第一次难忘的购物经历
篇四:难忘的独立的经历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深南小学 三年级一班 刘思怡

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去购物的难忘经历。

有一天,我写完了作业,正准备下楼去玩耍,这时,听见姥姥在厨房自言自语地说:''怎么没有火柴了。"我急忙地跑过去,自告奋勇地对姥姥说:''我来帮你买火柴吧!"姥姥听后非常高兴,给了我一元钱,并反复叮嘱我在路上不要贪玩,快去快回。我把姥姥给我的钱紧紧地握在手里,快快乐乐地走出了家门。在路上,我看见了好多同学,让我和他们一起玩,我想想姥姥告诉我的话和给我的任务,我没有答应他们,继续往超市走。到超市的路途中有一条小马路,在准备过马路时,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我看看两边没有车,急忙跑了过去,到了超市的门口,这下子,我的心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进到超市里,我跑到卖火柴的地方,服务员阿姨问我买什么,我说:“我买两包火柴."阿姨热情地拿出两包火柴递给了我.我又跑到收银台那里,我心里很害怕,担心拿的钱不够.该我交钱了,我把钱交给了阿姨,不多不少,正合适.拿着买好的两包火柴,我又赶紧跑回了家.到家了,姥姥,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

就这样,一次小小的购物经历结束了。这件事不仅使我难忘,而且教了我什么叫独立承担责任.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lizhi/12593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