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教案 时间:2018-06-04

【www.myl5520.com--政治教案】

中国多党合作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优势
篇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创造,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除了国共两大党之外,还陆续产生过一些小党派。这些小党派多介于国共两党之间,所以常被称为‚中间党派‛(其中绝大多数是民主党派),其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分子。由于其自身具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和散漫性的特点,故不可能形成强大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由于蒋介石国民党实行了一党独裁的政策,民主党派从产生之日起,就遭到了国民党的分化瓦解和迫害,民主党派要生存和发展,只能同共产党合作。同时,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共产党要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也必须团结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中间势力,与民主党派进行合作。正如周恩来指出:‚这种历史条件,使中国的民主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能够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大党的对立斗争中,选择了共产党。从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格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初步形成。其主要标志为:第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第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使多党合作有了稳固的组织形式;第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奠定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第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在国家政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一)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多党合作制度初步形成并稳步发展的阶段

1.中共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共同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2.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成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确立

1982年9月,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提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十六字‛方针深刻揭示了我国进入新时期以后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反映了新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客观要求,是指导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对坚持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具体国情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亲密合作,是这一政党制度的本质和鲜明特点。‛具体地说,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政党制度模式、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之间的关系和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明显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

(一)多党合作制度创造了合作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模式

(二)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执政与参政相结合的政权运作方式

(三)多党合作制度创建了和谐的政党关系

(四)多党合作制度创新了民主实现形式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

(一)多党合作制度适合中国国情.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深深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之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够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能够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多党合作制度既吸纳了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的优点,又克服了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的缺陷.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既具有一党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长处,同时又克服了一党制缺少制衡和监督的弊端,既具有两党制和多党制的监督和制衡,又避免了政党之间因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而造成的力量内耗和效率低下。就政党制度的设计而言,它是一种十分完美的政党制度。

(三)多党合作制度既能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实现广泛的政治参与.

(四)多党合作制度既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照顾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六个发展阶段
篇二: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六个发展阶段

2013年04月18日 10:5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新中国成立60年来,这一制度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及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大体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巩固时期。时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支持民主党派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方针。各民主党派也确立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中共应该怎样把握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毛泽东于1956年4月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明确了这个问题:“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报告表明了党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原则立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第二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顺利发展时期。时间是从1956年党的“八大”至1957年6月反右斗争开始之前

1956年党的“八大”在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再次强调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及其实行这一方针的重要性,同时还阐明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前提和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相互之间所提的意见,所作的批评,也只有在合乎我们在前面所说的六条政治标准的情况下,才能够发挥互相监督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希望各民主党派都能注意思想改造,争取和共产党一道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以适应新社会的需要。”这里指出了多党合作的前提即六条政治标准,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两条。

1957年4月,周恩来指出:长期共存就是:“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的社会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

第三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曲折发展时期。时间是从1957年6月反右斗争开始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之前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因此,其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对这一制度有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自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党内“左”的思想使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蒙受了严重损失。全国有55万人被划为右派分子,民主党派受到严重打击。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运行轨迹是曲线发展的。此间,我国的多党合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第一,我党告诫民主党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注意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党派领导的范围。第三,号召中共党员要善于结交党外的诤友。

由于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形成了牢固的患难与共的合作关系,因此,他们经受住了反右斗争的严峻考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继续发挥了应有作用。自1959年开始,一批民主党派成员的右派帽子被摘掉。

第四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遭受严重挫折时期。时间是文化大革命10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遭受严重挫折时期。此间,各民主党派的中央和地方领导机关都被红卫兵砸烂、洗劫,机关干部被下放,工作全部陷于停顿。一些民主党派负责人被逮捕,有的甚至含冤去世。

第五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恢复和进一步发展时期。时间是从1976年10月至1989年12月

1977年10月以后,我国各民主党派开始逐渐恢复。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979年6月15日召开的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确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的任务。自10月起,各民主党派先后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此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和监督作用,把民主党派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各级政府的领导岗位。此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主要是:第一,明确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二,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根本目标。第三,进一步明确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科学概念。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将这一制度明确概括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四,强调要尊重民主党派的组织独立性,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和监督作用。第五,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在原“八字”方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从而变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第六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时期。时间是从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意见》起至今 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它的公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阶段。《意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了多党合作制度:第一,明确指出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第二,重申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第三,明确指出了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此外,《意见》还指出了双方合作的准则、共同责任、合作的组织形式等。 1993年,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把多党合作制度正式载入宪法。2005年2月,中共中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意见》概括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准则和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明确了发展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06年3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又发布了《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这两个文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综合性文件,明确阐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政协和党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特征和若干重大基本理论、方针政策问题,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
篇三: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我国县级政府的类别。

答:一是以农业区域为主要辖区的县政府,是县政府的主体;

二是以城市为主要辖区的县级市政府和大中城市的市管区政府;

三是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县、旗和自治旗政府。

《地方组织法》规定,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其中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级政府局长的任免,则根据县长(或市长、区长的)提名,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每届任期为5年。

2.简述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答:选举权利的普遍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原则

无记名投票原则

二、论述题(共30分)。

试述我国总理负责制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答: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负责制表现为:

1)人事提名权

2)全面领导权

3)最后决定权

4)全面责任制

(1)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总理代表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并与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一起对总理负责。

(2)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

(3)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任免人选。

(4)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任免行政人员,须由总理签署,才具有法律效力。

三、开放性问题

谈谈你对中国政党制度的认识。

答:1、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项制度,既合乎时代发展潮流,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2、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具有丰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

3、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政治协商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是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浅谈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篇四: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浅谈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作者:李清方 发布时间:2013-08-01 13:49:44

坚持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伟创造,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展示其先进性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有言:“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合作①”。(①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因此,“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20个字不仅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准确概括,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与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科学性之间的必然联系②。(② 《“三个代表”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共国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对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多党合作的形成与发展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操纵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代表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而经济实力不雄厚,社会影响力不大,人数又少的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他们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及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压迫,他们渴望摧毁一切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及没落腐朽的思想文化,基于共同的意志和利益,他们中的一部分代表人物组成了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民主党派组织。民主党派反帝爱国,实现民主的革命要求,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小资产阶级的散漫性、动摇性,再加上他们力量弱小,因而没有形成,也不可能形成国共之外的统一的有着共同纲领的大党,要取得反压迫、反独裁斗争的胜利,就必须向无产阶级寻求支持。“这种特殊的阶级基础以及与共产党共同的政治遭遇和一致的奋斗目标,决定了中国的各民主党派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中共的合作者和同盟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①”。(①《“三个代表”与多党合作》)而不可能发展为西方那样的单一的独立的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另外,中国的各民主党派几乎都是在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后,在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条道路的关键历史时刻诞生的。处于民族民主革命急剧变化的政治环境中,他们必须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作出历史的选择——同国民党斗争到底,这就必须与中共结成友党,进行合作。有的民主党派则是迎合中共斗争的需要而诞生的,如1945年12月30日成立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就是根据中共的指意,由上海的地下负责人刘晓,授意马叙伦等进步知识分子,为打破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在上海这个政治上令人致息的城市喊出清新的民主声音而成立的。民进从成立那天起,就以鲜明的政治立场,有特点的斗争方式,积极投身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反对卖国,要求统一的爱国民主运动。这就是中国的民主党派为什么不会是西方的在野党和反对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二、政权建设上多党合作的良好开端

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与党外进步人士的合作,建国初期已有记好的开端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宋庆龄(无产党派民主人士)、李济深(民革)、张澜(民盟)三人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副主席总人数的50%;56名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占委员总数的48.4%.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政务院副总理4人中,郭沫若(无党派人士)、黄炎培(民盟)2人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副总理总人数的50%;15名政务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9人,占60%;在政务院所辖34个部、会、院、署、行的正职负责人中,有章乃器、马叙伦等14人为非中共人士占到54%。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虽然经历了1957年反右斗争的冲击,国务院各部、委中有非共产党部长、主任9人。地方政府中有省长3人,正副厅局长403人①。(①新浪网《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精诚合作在建国初期曾有良好开端》)这种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政权组织形式,为巩固人民政权,实现党和国家的历史任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大量民主人士踊跃参政,对共和国政权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执政党与参政党和衷共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不但迅速治愈了旧社会留下的创伤,而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了辉煌成就。五十年代中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共存①”(①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八字方针。为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遗憾的是,这一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们规划的良好制度设计,从1957年开始,受到了扭曲,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但是中国共产党必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党粉碎四人邦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为修复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谐的政治关系,充分发挥党外民主人士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于1989年12月制定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了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政治定位,强调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调整政党关系的十六字方针,使我国的多党合作,发展到新高度,出现了新局面。

三、新时期多党合作的特点

历史的淘铸,形势的发展,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决定了我国的多党合作具有以下特点。

1、 合作的长期性

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形势风去变幻,在今后的长时间内,围绕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还需经历长时期的艰苦奋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日趋多样性,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地发生局部利益的调整,使一些群众思想产生困惑或混乱,容易给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唯心主义和伪科学的滋生提供土壤,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利用国际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加紧对我国实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使我们在思想领域反西化、反分化的斗争更加复杂。由此可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的历史任务空前突出。多党合作理所当然处于前沿阵地,任重而道远。因此,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在新

形势下必将发挥重大的历史作用。

2、合作的稳定性

首先各民主党派的主体是由各条战线的知识分子组成,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阶级属性的同一性,使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的稳定性,有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其次,民主派的政治职能就是“参政”,参政的渠道也是固定的:一是人大,二是政协,三是政府机关。这种参政形势的制度化为我国多党合作的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再次,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历史使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的政治基础;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其共同的任务;现行宪法写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依据,个自享有宪法规定范围的政治自由、组织自由和法律地位的平等,这就为多党合作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基础。

第四,江泽民同志指出:“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统不能动摇。①”(① 江泽民在2000年12月4日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多党合作的稳定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3、合作的广泛性

广泛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非党民放人士参政范围的广泛性,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不仅形式上参加、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执政党和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建议,而且直接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参与政府工作的有效管理。在参政内容和级别上表现出高层次和高水平。这种参政活动主要是通过人大、政协和在政府职能部门任职等形式实现的,涉及党政工作的各个领域。二是成员分布的广泛性。八个民主党派成员分布在我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而且一大批专家学者,工作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前沿阵地,可以利用民主党派科技含量高的优势,围绕经济建设咨询服务,出谋献策;可以利用民主党派文化底蕴深的优势,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可以利用民主党派联系面广的优势,真实地反映好社情民意。民主党派广大成员各自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多党合作制度就越有生机和活动,越能体现这一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进步性,也就越能抵制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消极应响。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4、合作的同步性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是以参政党的合法身份与执政的共产党合作的,不言而喻,这种“合作”与“协商”,对于执政的共产党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是同时发生的,互为条件的,缺一不可的。也就是说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与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是同时形成的,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是以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为前提的。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5、制度的创造性

江泽民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①(① 江泽民在2000年12月4日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这就第一次科学而准确地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活动,政权建设中所处的地位。

参政党这一概念的提出,突破了西方那种非执政党即在野党或反对党的政坛格局和思维定势,充分肯定了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中国“合和”文化的智慧精髓,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主政,多党辅政,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新型政党关系。这不仅是我国统战理论和实践的一大发展,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一个伟大创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总结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成功经验,归结起来,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二是必须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共同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大局,共同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而奋斗。

三是必须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有效性。四是必须坚持执政党建设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参政党的参政能力①。(① 胡锦涛在中南海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中央工商联新老主要领导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诞辰之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巩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良好政治局面,发展我国各政党的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和谐政治关系,不断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多党合作的新局面,同心同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9107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