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二学·一做

数学教案 时间:2020-08-05

【www.myl5520.com--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2)
篇一:二学·一做

四年级数学教案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

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

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

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 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

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

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

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二学·一做。

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 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计算:

32+540÷18 100—(32+30)

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画上线。)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100—(32+540÷18)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

板书课题: 混合运算 例1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二学·一做。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 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进一步明确: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会学习方法。)

6.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目,计算时可以把括号内的两步计算省略一步,直接写出括号内的计算结果即可。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二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二:二学·一做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数学。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29人,女 27人。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与其他班级有一定的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基本上达到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兴趣更高。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应该关注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

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学·一做。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7.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9.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10.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第一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二学·一做。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

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三:二学·一做

读后感四篇
篇四:二学·一做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一书2007年至今,已出版五册,此书长期畅销同时亦广受争议。今重读此书,又有一番新感受。

《货币战争》一书,以其宣扬的“金本位”思想为核心,以“阴谋论”为导向。通过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的推理,来向读者阐明作者的观点。这种方式虽然广受争议,但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该书看待问题时独辟蹊径的研究思路和新颖的研究视角,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对于这本书,我有三个体会。

第一,从另一个角度重读历史,让读者获得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西方政治和解读历史的新思路。例如,其中有一章节讲述了在美国在一战期间,国际银行家与美国政府、欧洲列强之间的博弈。“银行家们”凭借手中数量庞大的资金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甚至可以操纵战争。不是为了“民主和自由”,也不是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而是“银行家”为攫取民众血汗而进行的“剪羊毛”活动。尽管这种说法有待考证,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令人眼前一亮。的确,近一百多年来西方政治局势的变迁的背后,完全是赤裸裸的利益。

第二,对未来的预测,该书第一次出版是2007年,书中对未来可能会出现“金融海啸”,做出了预测,而08年次货危机确实导致全球多个国家损失巨大。作者在书中指出,这一切的行为是由“银行家”们一手策划的,而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

第三,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作者在本书中对已经盖棺定论的权威

说法进行挑战性思考。这种精神也是这本风靡全国的原因之一。例如:作者认为,经济危机不是随机产生的,并非不可避免和预测,而是大资金施展阴谋的结果,是可以被预测的。不论这个理论是否正确,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要知道,有很多人都是推翻了之前被人们广泛认同的理论而成为巅峰人物,敢于怀疑的精神在学术研究上是必不可少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最后,我想说,这本书同样也是一本引导人们正确认知世界的反面教材。把一切都归于别人的阴谋,这是一种愤世嫉俗的看法,我们要避免成为阴谋论者。《货币战争》此书中的一些观点没有直接的证据,很多都是作者从细节上展开的推断,这本书也因此多受诟病,不免让人有种“演义小说”的错觉。

《传习录》读后感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上述是王阳明先生心学理论中最著名的四句话,在详读《传习录》后,虽未有参悟这四句话的含义,但却得到另外一个启示,这世界有“善”和“恶”吗?或者也可以说,这世界万事万物有“对”与“错”、有“好”与“坏”之分吗?

中国人一般在小的时候,常常会被人问起,你的优点是什么?你的缺点是什么?要发扬你的优点,克服你的缺点。长大后,进入社会后,常常被长辈与领导告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但在读了王阳明《传习录》后,我顿悟到,现实中并没有“善恶”、“好坏”、“对错”之分,所有的区分是我们作为人的良知在某个环境中的对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的判定。

以“诚实”这种行为举例,“诚实”是个良好的品质与行为,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诚实”,那么大概也没人喜欢他。但如果这个人从事的是保密情报工作,那么“不诚实”的行为反而会得到大家的认可。由此可以,“诚实”本质无“善恶”、“好坏”、“对错”之分,让它有所区分的是它所处的环境。

让我们贴近现实生活,仍然用“诚实”为例,假设你是个业务人员,去拜访客户,你很诚实的向客户介绍了你的商品,你的服务,你的价格。到目前为止,你的“诚实”行为赢得客户对你的信任,所以,为了活跃现场气氛,客户拿出他珍藏的书画作品,并问你水平如何,你怎么回答?假如客户的水平并不符合你的审美观标准。

我想,上面这个例子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迎合客户的口味回答。因为很有可能你说了实话,破坏了刚刚形成的氛围,而丢失了这笔业务。所以,这种环境下,“诚实”这种行为,未必是好的。

举这些个案例,并不想从哲学角度去讨论上述的问题,只是有感于很多刚刚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人们,在现代流水线式教育

与,形成了单线性的思维方式,虽然有前辈们与领导的教诲,但凡事都有二面性,很多的时候,依赖与推卸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领悟与探索,方可成长。

以上便是我对王阳明心学中四句经典的参悟,写下,与大家共悟。

二学一做与知行合一

-----------学习党章与习总书记讲话有感

“二学一做”是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

“知行合一”是五百年前明朝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先生提出的“心学”中最核心的思想,其含义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既倡导学习与立志,又倡导学以致用,崇尚实践。。

乍一看,这两种思想没有丝毫联系。其实不然,个人认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作合一”,这便是“知行合一”。

其实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知行合一”。自2009年以来,习近平6次强调“知行合一”。例如,在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考察北

京大学时勉励大学生“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其实,不论是“二学一做”还是“知行合一”,都是一个境界,习总书记是想告诉我们,一个共产党员,不可以缺少学习,同时也不可以缺少实践。如果只学习而不实践,只是夸夸其谈,很有可能,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这种案例并不少见。而只实践不学习,很有可能误入歧途,走上弯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首先,要有信仰,而信仰的本色是忠诚,做到一心向党、永不背离。每个党员入党时都曾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我们无论走得有多远,都不能忘记当初的誓言。要忠于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忠于党就是忠于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就是为党尽心尽力。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干部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人、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把对党、对人民的感情转化为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这便是“知行合一”中的“知”。

其次,要自修吾身,修身的本色是干净,做到堂堂正正、永不染污。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对照“党章”的要求检视自己,自觉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不断锤炼党性、磨练心性,切实增强自觉性、自制力和意志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培养高尚情趣,摒弃不良嗜好,远离低级趣味。多交益友、乐交诤友、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1676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