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如何,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小学作文 时间:2020-03-06

【www.myl5520.com--小学作文】

教育学简答题库
篇一:如何,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009年教育学真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互相渗透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答: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2.义务教育既体现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3、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答:1.根据儿童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

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

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4、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哪些?

答: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者角色; 6.研究者角色。

5、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应循序哪些基本原则?

答: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

标;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6、简述我国小学的德育目标。

答: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010年教育学真题

7. 简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8. 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9.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专业素养?

(1)敬业;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0. 简述在德育实践中运用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11. 怎样才能形成与培养一个健全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011年教育学真题

12.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13. 简述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

的水平及阶段;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 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答: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

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③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④培养小学生

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5. 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规律。答:①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

发展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一个多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

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16.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①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②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③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2012年教育学真题

17.我国当前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索质与科学文

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8.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②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③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④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⑤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9.与传统课程相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有哪些方面的转变?

①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起来;

②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教育;

③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

④既强调健康体魄,又强调健康心理。

20.贯彻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基本要求是:

① 毫不动摇的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世界观的正面教育。

②坚持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循循善诱,积极疏导。

21.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①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②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③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013年教育学真题

22.简述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23.学生应履行哪些义务?

答: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4.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答: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5.教学应如何贯彻直观性原则?

答: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6.简述德育中运用陶冶法的基本要求。

答: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27.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答: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 检查知识(包括技能与各种认识能力)。

28.近代教育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冶教。

29.如何做到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答:1.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2.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3.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30.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

答:1.普及小学教育。 2.学制改革试验。 3.教学改革试验。

31.《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有哪几个方面?

答:1.发展基础教育。 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2.小学德育的内容。

答: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33.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如何,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答: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4.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如何,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5.简述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答: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与习惯。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

36.学生的人身权包括哪些?

答:1.身心健康权。 2.人身自由权。 3.人格尊严权。

4.隐私权。 5名誉权和荣誉权。

37.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有哪些?

答: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2.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3.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和防护工作。

4.对侵害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向公安机关报告。

38.如何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答:1.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答: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40.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2.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3.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41.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前提下,教材要注意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的要求和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42.简述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答: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3.简述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答: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4.班级授课的优点及缺陷。

答: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陷:1.不利于因材施教。 2.容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

45.简述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6.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答: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48.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问题要明确,能引起思维兴奋。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49.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答: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

50.简述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

答: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51.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5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53.德育的途径。

答: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54.运用榜样法的要求:

答: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55.运用锻炼法要注意吧几点要求?

答: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注意检查和坚持。

56.陶冶法的要求:

答:1.创设良好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57.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的要求:

答: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58.班主任的作用/角色:

答: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59.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答: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60.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1.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答: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学简答、分析、论述题
篇二:如何,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简答题(6道)34分简答题答一级标题即可

一、P33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平衡性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整体性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两个都要

P57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成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P64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文化只有通过教育的传递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发扬光大。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十分重要,它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教育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补充、更新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也是文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以下两个其中一个

P84 教育目的的意义(功能OR作用):

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①定向作用;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学校教学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学生发展的基本定向,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并制约全过程。

②调控作用;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质量规格,对学校教育实施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选择功能④控制功能⑤激励功能

⑥评价作用;学校教育的办学质量以及学生发展质量如何,可以有很多标准来衡量,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乃是教育目的。

P101 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2)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3)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四、P154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必考简答题,按课本)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五、P200 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必考题几种关系五个之中2个简答题,其他选择题,注意第三和第五个关系)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1、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三)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

1、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2、只有使所学知识激起学生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才能让他们的思想真正得到提高

3、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偏向

(四)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1、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

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

(五)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2、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六、以下两个之中的一个,我们老师给的是德育过程 P297品德发展规律

(一)品德发站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

(二)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四)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P300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

2、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2、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三、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1、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的一个

重要标志。

2、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期望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所构成的

3、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案例分析(2道)16分

一、P211 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二)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三)要注重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二)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三)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直观性原则(√)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 1实物直观 2模象直观 3多媒体教学)

(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三)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四)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四、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三)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四)发扬教学民主

(启发性的实质原则、要求: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

五、循序渐进原则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二)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三)由深入浅、由难到易、由简到繁

(四)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六、巩固性原则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七、发展性原则

贯彻发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二)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八、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P306 德育原则(8个)

一、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贯彻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思想

(二)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二、疏导原则(分析题?)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被称为循循善诱原则。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youxiuzuowen/10201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