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我国医疗资源现状

爱情格言 时间:2020-05-22

【www.myl5520.com--爱情格言】

中国医疗卫生现状及其原因(综述)
篇一:我国医疗资源现状

中国医疗卫生现状及其原因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我国看病难的症结,不是大医院不够,而是农村和社区卫生太弱。近年来实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中国医疗卫生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保险;改革

2009年,各级卫生部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精神,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这一重大民生改革,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

在农村有病乱求医,乱用药现象普遍[1]。很多农村病人知识层次低,思想封闭保守,传统观念比较落后,不能用科学的观点看病、治病。有些病人生病以后往往凭经验自行诊断、自行用药,由于用药条件的限制,用药方式多以口服为主,且把抗生素视为能治百病的“万能药”。对抗生素的非理性应用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乱用抗生素不但给病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延误了治疗,以至后期出现全身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继发感染甚至引起并发症[2]。国家明文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销售,可在农村或乡镇的某些药店却可以随便买到。

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已经有1433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50.1%,有4.06亿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5.8%,全国有1.4亿农民从新农合中受益[3]。但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较低,农民自费就医的比例仍然很高。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有的地方老百姓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生病了就只能拖着,拖到身体无法承受才去医院,而此时病情已经恶化,加重了病人的就医成本,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占贫困人员的很大比重。生

病的结果往往是积蓄花光、粮食卖光、树木毁光。农村卫生所及乡镇卫生院条件差,医生业务素质低,一次性医疗用品未能普及,消毒设施简陋,造成交叉感染的隐患很大[4]。农村医疗卫生监督方面基本处于不监督或不作为状态,隐患很大,我国某地发生的“猪链球菌”感染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 我国城市医疗卫生现状我国医疗资源现状。

80%的卫生资源投入在城市,其中约80%投入到了大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分级医疗被打破,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政府、社会及群众难以承受。城市卫生机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浪费与短缺并存,运行成本高[5]。医疗保健费用上涨迅速,政府和社会对卫生的投入比例逐渐减少,而个人的投入比例逐渐加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服务需求增加,医疗服务模式落后,医疗服务从看病难、住院难到看病贵、看病不方便,而且费时间、费钱、交通不便、缺少人情味,得不到综合、连续的服务[6]。

并非所有疾病和健康问题都需要在医院才能解决,卫生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居民80%的医疗保健需求应该在社区得到解决,只有20%的需求要在社区以上的卫生机构解决[7]。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工作,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8000个,一个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正在形成[5]。

吴秀云等[8]对北京市宣武区、东城区3所社区医院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情况进行的调查表明,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主要内容是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疗及儿童计划免疫、健康查体,医疗服务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为主,保健服务以健康查体和儿童系统保健为主。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以下几种组织模式[9]:四级网络模式,三级网络模式,家庭病床模式,资源互补模式,其他网络模式。但是配套政策问题没有解决好社区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接轨的问题,双向转诊问题双向转诊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级医疗机构对此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低下。

三、 造成我国医疗卫生现状的原因

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右,同时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社区和农村承担基本医疗的功能不强,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老百姓得了病在基层得不到有效治疗,只好奔向城市大医院,偏远农村地区看病难现象凸显。

2、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比例过高。从全球范围看,医疗消费具有无限趋高性。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的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但问题在于,我国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比例过高。据卫生部统计,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200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

5.5%,而居民个人负担的比重由1980年的21%增加到54%。换句话说,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主要由居民个人负担[5]。

3、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公益性淡化。国外对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非常高,美国占GDP的14%,加拿大10%。而我国仅4%,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6]。国家每年给医院的补贴常不到位,即使到位,也时常被各级政府以各种理由截留。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2004年,政府财政拨款仅占医院总收入的7%,其余部分都靠医院自己创收。群众看病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负担医院工资、奖金、买设备、盖病房。政府为了弥补补偿不足,允许医院对购进药品加成15%,这就意味着,药品进价越高,医院收入越多。目前公立医院的收入由三部分组成,即药品收入、医疗技术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政府补贴不断减少,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收费长期偏低。诊查费是医生技术价值的集中体现,由于技术劳务价值得不到体现,又没有合理的制度机制控制,“以药养医”于是泛滥。如果继续采用药费降价的路子,可能使不合理现象更加严重,最终影响医改进程。

4、药品审批、生产、流通、购销领域混乱,政府监管不力。2004年,国家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报批。2005年,国家药监局批准新药1113个、改变剂型的品种1198个、仿制药品8075个。我们的药品审批程序不严格,药品审批

中隐含着极大的灰色利益链,近期国家药监局高官腐败案频频曝光,即是最好的诠释。由于我国药品低水平重复严重,“一药多名”和“虚高定价”现象突出。此外政府定价药只占20%,80%是企业自主定价。我国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严重背离。药价虚高是失败的医改多年来孕育的一个怪胎,现在仍在推广的药品集中招标亦未见明显效果。2001年以来,为降低虚高的药价,国家发改委连续20次出台降低药价的政策,但许多药品生产企业为规避降价政策,把普通药品改个名称、剂型、规格,就变成所谓“新药”,出现降价药药店停售、药厂停供的尴尬。降价药品遭抵制,惠民政策被消解,药品降价政策被频频“截留”,原因在于药品降价政策实际上失去了执行主体。药品制造商和供应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利用了医药难于分开的现实,利用医生之手,从大处方中获利。而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也难于抵御大处方的诱惑。

5、医疗保险覆盖面小,保障体制不健全。我国医疗保险发展缓慢。目前,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4亿人,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农民工以及少年儿童等群体基本没有参加,看病主要靠自己掏腰包[7]。有医疗保障的职工,自费部分也比较高。在农村地区,新农合试点目前受益4亿多农民,但筹资力度小,而且保障水平不高,农民看病报销比例很低。医保机构的角色本应是担当“病人的经纪人”,代表参保者制约医院的过度服务行为,但目前对不合理诊疗行为缺乏有效约束。

6、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巴德年院士在人大会议上发言指出:当前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和权威性已彻底地今不如昔。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医的不管药,管西医的不管中医,管城市医保的不管农村,政出多门效率低下,还容易推诿扯皮,失误腐败!从中国国情出发,这些工作仅靠一个部门是管不了,也是管不好的。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7、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与此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等不健全,多渠道办医院的格局没有形成。应该通过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但是经过10多年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多渠道办医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综上所述,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

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和大医院集中,而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是“看病难”的根源。而国家卫生总费用中个人负担比例过高;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公益性质淡化;药品虚高定价,审批、生产、流通、购销混乱;医疗保险覆盖面小,已参保病人自费比例过高,是造成“看病贵”的关键。而产生上述因素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宏观调控不力、医疗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走向。市场化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健康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再穷不能穷医疗,再苦不能苦病人”。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逐步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保证13亿人民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参考文献

[1] 王海军,陈刚,李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分析及建议[A]。中国民族民

间医药,2010,(15):108-109.

[2] 周永增,吕瑶.改善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J]。北京观察,

2007,(12):42—45.

[3] 李亚宁,陈长香。农村医疗卫生现状[B]。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

84-85.

[4] 李文敏。浅谈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及对策[B]。社区医学杂志,2007,5(16):

11-12.

[5] 刘海涛,乌正赉。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现状[A]。中国全科医学,2006,9

(1):75-77.

[6] 梁万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A]。中国全科医学,2002,5

(1):1-3.

[7] 刘朝杰。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分析[A]。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

1579-1583.

[8] 吴秀云,李曼春,马凤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构成分析[J].中

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4(12):5-6.

[9] 金生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进展问题与发展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23:298-301.

浅谈当今中国医疗资源分配
篇二:我国医疗资源现状

当今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之我见

所谓医疗资源,就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投入到医疗卫生机构用于生产或者投入给卫生服务需要者用于购买医疗卫生服务,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一切要素的总称。要求医疗资源合理分布,这是探讨在医疗资源有限的现状下如何配置,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治愈疾病、重回健康的需求。同时保障并增进医疗事业发展能力和活力。

在中国,过去30 年的时间里, 人民的健康保障年年提高,我国卫生总支出占GDP比例也年年提高。全国医疗机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奉行卫生政策的总体取向却是——缩减。缩减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在这30年里,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比例 平均每年以 0. 5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

结果导致公立医院仅仅8%左右的收入来自政府,其余的只好靠现金型民间资本,说白了就是拿病人的钱养活医院,拿民众的合法收入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可以说,30年来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以政府支出降低, 个人卫生支出提高来实现的。

谈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就像分蛋糕一样,首先得有蛋糕,才能进行分配,毫无疑问,民间资本是中国30年来缩减的卫生政策下,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前提与基础。从这一层面上,我们不得不很痛苦的承认民间资本的引入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如果撇开我国这一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背道而驰的卫生预算

政策不谈,我们来看经营性民间资本的引入对医疗资源分配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判断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标准和原则是——健康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公平的机会获得同等的健康权利。在政府鞭长莫及、缺医少药的偏远地区,私人诊所、赤脚医生可以满足基本的医疗需求。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民营专科医院可以缓解部分压力。在公立医疗机构普遍缺乏竞争机制,人员冗杂、部门林立的中国,私立医疗机构可以发挥鲶鱼效应,促使形成优质的医疗服务。就这好比大学的食堂,公立医院如大食堂满足基本伙食,私人餐厅满足更高需求的消费,学校再酌情对贫困学生给予补助,使得每一个学生吃饱吃好。经营性民间资本与政府的财政投入共同作用,促使每一位社会成员更好的获得治疗疾病、保持健康的权利。

即便民间资本引入有固有的缺陷与不足,但是基于现状和未来,我认为民间资本的引入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我国民营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三:我国医疗资源现状

我国民营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民营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新一轮医改推动和促进下,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在数量上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特别是2015年4月26日国务院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工作总结和2015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将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列为2015医改七大工作重点之一。民间医疗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不断凸显。民营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民众多样化医疗服务的需求,但民营医疗产业真正要实现欣欣向荣、百花齐放,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产业自身发力。

一、引入社会资本助推产业发展

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审批,支持通过股权、项目融资等筹集社会办医资金等五大举措促进社会办医,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民营医疗机构相对于公立医疗机构融资渠道较多,所有权明晰,利益清楚,管理灵活,自主权大,分配制度灵活,这也是民营医疗产业吸引社会资本的魅力所在。

但近年来在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民营营利性医疗机构双向转换上的尴尬境地对社会资本的引入产生了一些障碍。在非公医疗机构发展之初,由于非营利性能享受到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非公医疗机构特别是综合性的民营医疗机构更多选择的是非营利性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得到发展,原来的股东们希望能在做好社会公益的同时,对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得到一定的回报,对于新的投资者也希望有所回报。但目前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股东不能分红,那么就迫切需要将非营利性转变为营利性。同时,一些新成立或已经成立多年但自身经营不佳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又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多税收、政策上的扶持,以促进自身发展,需要由营利性转变为非营利性。我国医疗资源现状。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民营医疗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应制定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民营营利性医疗机构双向转换的具体实施细则,以便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来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的民营医疗产业,助推产业发展。

二、要建立自己的人才梯队

对民营医疗机构来说,生存下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发展得更好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从2009年新医改到现在,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办医。在这些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对于消费者来说,民营医疗机构具备较好的服务体系、相对快捷的就医过程以及相对灵活的诊疗收费等优点。但也面临医疗技术、教学科研、医疗人才等软件实力相对不足,缺乏学科学术带头人,引进优秀医疗人才相对困难等问题。我国医疗资源现状。

目前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公立医院,特别是公立三甲医院凭借多年的历史积淀,囊括了主要医疗人才资源,占领了技术制高点。消费者在选择就医时仍会更多地倾向于公立医院。必须建立自己的人才梯队,这是民营医疗机构能不能发展好的关键所在。公立医疗机构之所以人才济济,是由于其医务人员大多属于“单位人”,事业单位编制的人事制度决定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不容易也不愿意流向民营医疗机构。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生存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医务人员多点执业的政策落到实处,逐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创造更加开放、公平的条件。

民营资本重要性分析

目前来看国内公立医院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供不应求情况非常明显,考虑到需求将不断增加,而国内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贴又非常有限,因此民营资本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民营资本介入将缓解医疗行业设备与人才不足情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工作压力和财富增加等等原因,医疗器械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供不应求情况明显。以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中占比最大的医学影像设备来看,市场供给明显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预计未来医疗器械需求将维持高速增长,而基层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等将需要大量购入医疗设备。国内医院医生和护士配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由于目前财政收入对医疗行业的补贴非常低,因此民营资本的注资对解决这些不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民营资本将在医疗服务行业激发“鲶鱼效应”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民营医疗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可以参照台湾的发展经验,全球前200名医院中,台湾占了14家,仅次于美国及德国。但是在70年代前台湾也有和国内现在类似,1976年台湾台硕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成立长庚医院,仿效美国医院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成为其管理核心。几年亏损期后,该院获得15%的年利润率,其诊疗流程再造、成本核算模式等尤为先进。台湾各大企业集团纷纷效仿,非公立医院一时风行,长庚医院成为台湾医疗行业的“鲶鱼”。

面对民营医院的强势竞争,台湾公立医院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也大逆转,并以优惠政策刺激鼓励私人医疗资本,公立医院最终被迫改革。以著名的台大医院、台北荣总医院启动改革为标志,台湾医疗服务业从此提高效率,进入良性竞争。

三、民营资本在基层公立医院和专科医院拥有诸多投资机遇

民营资本参与医疗行业的方式主要包括公立医院托管和直接投资、投资专科医院和高端医疗等等,目前来看前面三种占主导地位。公立医院收入中有50%来自药品和器械的供应链服务,其中对于药品而言,如果公立医院直接从分销商处获得药品,对于需要招标的药物公立医院只能以招标价获得,因此议价空间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由药企或者民营医疗集团做代理的话,这些企业可以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从分销商手中获得药品。这些企业给医院的价格虽然也是招标价,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会将获得的一部分利润分给医院,因此医院不仅节约人力成本还获得一部分额外收益。另外,民营资本也可以通过投资帮助公立医院增设高端科室、聘请专家并改善医院配套服务,从而从周边其他高端医院获得新的患者。对于专科医院,民营医

院在口腔、整形外科、妇产科等技术壁垒不高,但是利润率却不低的领域拥有许多投资机遇。

国内医患关系及现状分析
篇四:我国医疗资源现状

国内医患关系及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也不断锐化,甚至有种越演越烈的情况发生。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来做个具体的情况分析:

首先从患者方面来说。第一点:看病难,看病贵。产生这种原因很简单,中国人多。在中国,大医院重点科室的医生一上午能看100多人,平均下来每个患者只能分到几分钟,由于等待和看病的时间过于悬殊,患者自然会愤愤不平。其次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资源就是人才,人才都往大医院流动,病人也都往大医院看病,这就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的情况出现。同时,国家的医疗政策还不完善,医疗体制也还在不断建设当中,中国用于医疗卫生的GDP百分率是远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国家,这也是老百姓觉得要贵的原因。第二点:对医院和医生的期望值过高,把医生当成万能的神。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望也日益加剧。许多百姓在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医疗保健水平的要求也和其他生活水平一样不断提高。然而普通的消费理念在百姓脑海中根深蒂固,认为既然花了钱就必须要获得期望的目的。许多患者认为,到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医院收了他们的钱就有义务,更应该有能力医治好自己的病。然而事实上,医疗服务并不能

完全等同于其他的服务性行业,人们也不能以一般的消费观念来评判医疗事件。在一般的消费中,你消费一百元获得一份商品,消费两百元便能获得两份商品。但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在面对疾病时,情况就远没有那么简单了。如果治愈一种疾病的花费是一百元,那么医生收了患者的钱便可以将其治愈,但是,如果面对一种不治之症,患者即使坐拥金山银山,医生也是回天乏术。患者对于医疗服务行业不合理的期望与实际现实的不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从而导致患者对医院和医生产生了极大的不理解,这是造成现今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点:患者医疗知识不足。

其次从医生方面来说:.医务人员的态度医务人员的态度不好,导致医患关系恶化。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依赖机器的程度那是相当高,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去医院看病的不是医生,而是一系列的仪器。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端的诊疗设备被应用于临床,这极大地帮助了医生的诊断,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但这也导致很多医生过分依赖仪器,而忽视了与病人的交流,无意中将病人“物化”。缺少沟通,患者不了解医生的治疗方法和意图容易造成误解,降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有时需要的就是医生细心的指导和关心,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能使病人对于康复产生

更大的希望和憧憬。部分医务工作者价值取向偏差,职业道德低下。由于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治病救人本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工作,但如今的很多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伸手向患者及家属要“红包”。可是一旦发生意外,医患之间的纠纷也会更加严重。同时,这样还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使许多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有时因为经济原因还会延误治疗,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不少药品制造商和经销商也为医务工作者中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起了催化的作用。很多医生为了“回扣”而开一些无效甚至有害的药物,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就诊花费,造成“过度医疗”,有时甚至还会导致病情的加重。这是造成我国医患关系现状最常见、最普遍的原因。

最后从社会方面来说:由于我国现代医疗事业起步较晚,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如很多发达国家,导致我国当前的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另外,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也不够均衡。东部沿海地区及内陆的一些大城市普遍医疗条件较好,而对于一些经济水平不太发达的内陆地区百姓却常常找不到正规的大医院。这些地区的百姓本身的健康状况较差,一旦生病只能一拖再退,到了不得不看的时候又需要不远千里地到离家很远的大城市。不仅不利于病情,也增加了经济负担。与此同时,一些大医院由于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和重视,相对地段医院和小医院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和能力,这又导致

很多患者产生这样一种心理,就是即使是一些小病也喜欢到大医院就诊。每个科室都有一些全国知名的教授,但这些佼佼者毕竟是少数,而很多患者却偏偏一定都要这些知名教授为自己治疗,似乎感觉自己的病只有这些医生才治得好,别的医生看了也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这些心理都加剧了医疗资源的匮乏,使我国的医疗行业更加呈现出“看病难”的缺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医学生的学历要求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高得多,而医学生本科5年又比其他专业多一年。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做一名医生要付出的比其他很多行业都要多得多,但是,与付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低的收入。而且目前医院中“以药养医”的状况依然存在,同类药品进入医院时,势必形成竞争,药商为医生提供高额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腐蚀了医疗队伍,败坏医德医风,从客观上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媒体舆论片面的报道和错误的引导也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之一。在医患关系中,不可否认,患者处在一个相对弱势的位置,于是很多媒体便本着保护弱势群体的“美名”,大肆地揭露医生的医德缺乏和医疗服务的种种“黑幕”。自以为这样作保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稳定了社会的和谐,但其实,其中很多报道并不属实,很多评论也有过激之处。这些情况导致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当我们生病时越来越不敢将自己的手交予别人的掌心。

中国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现状绝不仅仅由医生或患者

单方面决定的,同时还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结构变动,思想观念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凸显。尽管如今的医患关系处于一种紧张的局面,但随着社会及医疗制度的改革与逐渐完善,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医患关系会一片和谐,而我们也应当学会如何与患者交流,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以及技术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砖瓦!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10693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