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精准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参考 时间:2019-05-30

【www.myl5520.com--教学参考】

贵州精准扶贫成效研究
篇一:精准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贵州省思南县实施精准扶贫的成效与问题研究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的一大创新,是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以贵州省思南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情况及取的主要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思南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目前思南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消除农村贫困状况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扶贫对象不够精准、扶贫措施不够精准以及扶贫资金统筹困难等问题,制约了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要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精准扶贫;主要成效;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Study on the effects and problem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ina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Abstract: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major innovation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 is a major strategic move to w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and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the new era. The in Sin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basis of the main effect of the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mplementation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ecise povert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precision, Sinan County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t present, Sinan County,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carried out in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rural poverty elimination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poverty reduction target is not enough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is not precise enough and poverty relief funds to co-ordinate difficult problem, which restricts the precise povert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ork. Therefor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must be in poverty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precise helping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main effectexisting problemsimprovement measures

目录

1引言............................................................................................................................. 3

2相关概念界定............................................................................................................. 3

2.1贫困的含义.............................................................................................................. 3

2.2扶贫与精准扶贫...................................................................................................... 4

3思南县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4

3.1思南县的基本情况概述................................................................................... 4

3.2思南县精准扶贫工作概述............................................................................... 6

4思南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 6

4.1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

4.2有效缓解了农村的贫困现状........................................................................... 8

4.3妥善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 8

4.4实现了由局部脱贫向整县脱贫的转变........................................................... 9

5思南县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9

5.1 贫困对象识别难.............................................................................................. 9

5.2扶贫产业找准难............................................................................................... 9

5.3扶贫资金统筹难............................................................................................. 10

6改进思南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10

6.1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10

6.2进一步做好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 10

6.3切实做好帮扶措施的精准选择..................................................................... 11

6.4充分发挥贫困农户的能动性......................................................................... 11

7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一直以来,贫困问题都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同时也是各个国家最为尖锐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地区的动荡,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子。据印度最新的评估报告显示,目前印度的贫困人口数量为

3.6亿,在总人口中的所占的比例高达30%。而非洲,目前还有近25%的人口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处于极端贫困状态。

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党的工作重心和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加入WTO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我国的贫困问题也随之明显改善。但是,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底,我国仍存在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消除农村贫困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云天表示:“虽然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比上年已减少了1232万人,但是要想实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依然十分艰巨。”因此,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必须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出,着力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

思南县隶属贵州省铜仁市,地处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中下游,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村贫困现象普遍,扶贫工作任务繁重。为了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思南县切实转变扶贫方式,逐步开展精准扶贫,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据资料显示:思南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16.23万减少到2015年底思南县的13.04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了约5.5个百分点。为了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巩固扶贫扶贫成果,本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思南县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精准扶贫后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思南县后续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贫困的含义

贫困,贫困,顾名思义,即因贫穷而导致生活贫困。1901年,朗特里和布思指出:个人和家庭要想维持生存和福利,必须要依赖于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而没有能力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个人或家庭即为贫困。1998年,阿玛蒂亚·森又提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也就是贫困人口

缺少或没有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总而言之,贫困就是指人们因缺少物质资源而生活困难,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2.2 扶贫与精准扶贫

2.2.1 扶贫

国际上没有扶贫这一概念,他们通常将扶贫称为反贫困(anti-poverty),意指消灭贫困。在特定国情的背景下,我国将反贫困称之为扶贫,强调这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占据主导作用。顾名思义,所谓扶贫,也就是政府通过资金援助、政策扶持以及人力智力支援等等手段治理和帮助贫困地区,从而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2.2.2 扶贫标准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并以绝对贫困线标准作为扶贫工作标准,之后根据物价变动及经济发展状况对扶贫工作标准进行必要调整。1986年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06元作为扶贫标准,2000年调整为625元。由于扶贫标准低,脱贫人口极易返贫,2000年国家在绝对贫困线的基础上增加了低收入线、标准为865元,2007农村绝对贫困县和低收入线分别提高到786元和1067元。2008年两线合一,扶贫标准为1067元,2010年提高到1274元。2011年国家将扶贫标准大幅度提高到2300元,基本与国际贫困线持平,全国有高达1.28亿农村人口被纳入扶贫范围。

2.2.3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依据不同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状况,实行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扶贫方式,也即“谁贫困帮助谁”。

“精准扶贫”的概念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办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详细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的落实。2014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瞄准扶贫对象,实施精准扶贫,更进一步地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3 思南县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3.1 思南县的基本情况概述

精准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西部,地处乌江流域中心地带,全县总面积2230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526个行政村。

自“十二五”以来,思南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从2010年40.24亿元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88.2亿元,一年一个台阶向前推进。

图1 思南县2010-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对比图(单位:亿元)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农村环境的不断优化,农民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都有了明显改善,农村贫困人口也随之大为减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3656元快速增加到2015年的7385元(当年价),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0.43万减少到2015年的13.04万(表1)。

表12011-2015年思南县年贫困人口变化一览表

尽管如此,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思南县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扶贫任务十分繁重,目前全县有贫困村279个,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接近20%(表2)。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促进县经济快速发展,是消除贫困现象

精准扶贫
篇二:精准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

学习报告(论文)

题目: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发展历程及创新路径研究

学院 **

学生**

学号 **

班级 **

指导教师 **

目录

摘要: .................................................... 1

关键字: .................................................. 1

Abstract: ................................................. 1

Keywords: ................................................ 3

1.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以及发展历程 .......................... 1

1.1我国当前贫困事业发展现状 ............................. 1

1.2新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1

1.3精准扶贫的定义以及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完善 ............. 3

2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内涵 ................................... 4

2.1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和内容体系 ......................... 4

2.2 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 5

3. 精准扶贫政策创新路径 ................................... 6

3.1 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 ........ 6

3.2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目标考核体系 ................... 7

3.3 制定精准扶贫责任清单和进度协调计划 .................. 7

3.4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创新 ............... 8

4.结语 .................................................... 9

参考文献 ................................................. 10

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发展历程及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型。文章阐述了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论述了精准扶贫政策核心要义、内容体系及其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之处,阐明了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科学分析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困境,从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创新路径。

关键字:精准扶贫,政策回顾,精准识别,创新路径选择

Abstract: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New.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xpounds the core meaning of the accurate anti - poverty policy, the content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to the world anti - poverty theory, and clarifi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urate poverty - relief policy, and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ath of accurate anti - poverty policy from the aspects of precise identification, precise management and relative supporting system reform.

Keywords: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policy innovation

1.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以及发展历程

1.1我国当前贫困事业发展现状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贫困一直是各种社会和经济形态面临的共同难题,减贫和消除贫困是全球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区域贫困到基本解决贫困的转变,为世界反贫困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当前我国仍然面临艰巨的贫困治理任务,按照调整后的人均 2 300 元贫困标准,2014年底我国农村仍有7 000 多万贫困人口、12.8 万个贫困村,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转型,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治理贫困的战略重点。研究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科学内涵及其创新路径,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政策走向,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措施提供政策建议。

1.2新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反贫困政策实践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总体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扶贫开发政策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主要表现在:(1)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多元性特征更加凸显。绝对贫困逐步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不断加剧,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贫困问题突出,贫困成因由单一的收入贫困逐渐演化为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因素贫困(图1)。(2)贫困主体呈现出分散性、脆弱性和动态性特征。贫困人口主要分散布局在自然地理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

1

人口的流动性较强,长期居住在贫困地区的主要为留守老人或病残人员,表现为弱劳动能力和 /

或低文化水平。(3)贫困治理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7]。“大水漫灌”粗放式扶贫方式,使得资金和政策已经很难渗透到剩下的贫困人口,新村建设、产业扶贫等受益多的往往是贫困地区中高收入农户,而贫困户由于其个人能力和环境条件等限制很难得到真正帮扶,造成扶贫开发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成效越来越低。

(4)扶贫开发已成为政府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途径,所承载的经济社会责任更加艰巨,全面小康目标给扶贫开发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亟需改进扶贫开发方式,优化配置扶贫开发资金与资源,不断提升贫困治理水平和效果。

2

浅谈对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思考
篇三:精准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Y.G精准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对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思考

【摘要】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精准扶贫战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帮扶,民生,国家战略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我们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我们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一、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目前,我国有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由于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现行的扶贫制度设

Y.G

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所以,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二、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二是到村到户。三是因户施策。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四是资金到户。扶贫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确保扶贫资金的真正到位。五是干部帮扶。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精准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二是阳光操作管理。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公示公开制度。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资金的管理、监管工作要清晰,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Y.G

三、精准扶贫的意义

(一)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同时,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施精准扶贫有着必然的联系,前提是必须通过扶贫消除了贫困,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小康梦。

(二)精准扶贫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要真正实现了工作对象的“真扶贫”。同时精准施策,花大力气解决民生难题,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等服务,早日走出贫困深渊,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精准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三)精准扶贫体现了深刻的民生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三个“格外”字字千钧,寓意深刻。党员干部要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主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忧困难群众之所忧,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做到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达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破除穷根”的目的和效果,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得到保障,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参考文献:

精准扶贫_百度百科 张家界在线

我国扶贫就业方面的政策研究
篇四:精准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我国扶贫就业方面的政策研究

摘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要求,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这体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政策托底的思路。"张立群说,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环境均发生改变,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压力。中央强调守住底线,既是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

会议着重强调要做好就业和扶贫工作;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张立群说,做好就业和扶贫,是新常态下中央经济工作的两个重要底线。今后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充分发挥好政府保障社会公平的职能,针对特定目标和群体精准发力。"只有实现充分就业,经济才能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增长。明年要进一步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确保完成就业目标。"王军说。 关键字:就业现状,政策建议,精准扶贫,政府职能

我国社会就业压力一直比较大。改革开放之前,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强制束缚,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深层次看,中国的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力供给过剩。对于拥有众多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的中国来说,在向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发生失业现象是一种必然。首先,市场经济原则要求经济主体对要素配置服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原则,凸显出劳动力的供给过剩。其次,结构性、周期性、摩擦性的失业的存在也会加重我国的失业问题。此外,由于劳动年龄人数量进入高峰期、国企经营机制的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等原因,我国的失业人数在逐年增加。到了2010 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908万人,登记失业率达到4.1%。考虑到隐性失业等各种因素,我国城市的实际失业情况其实更糟。

一、我国就业现状的分析

近几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只能带动

17万人就业,而第三产业可以带动85万人就业。根据 2011 年中国就业人员和职工_ T资统计年鉴,从 1999 年到2010。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7837万人,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百分比已由1999年50. 1%下降到 2010 年的36.7%;第二产业净增5421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百分比已由1999年的23%上升到2010年的28.7%,从业人员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没有太大变化;第三产业净增65l2万人,从业人员由1999年的26.9%增长到2010 年的34.6%,第三产业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的能力在持续增强。从2004年到 2008年,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增加了近3218万人。约占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86.645%。以上数据表明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逐年增强,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二、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就业问题的解决,应把重点放在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和第三产业上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使之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太限度的带动就业水平的提高。

(一)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有关数据表明,中小企业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80%以上的就业机会,并吸纳了75%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其吸收劳动力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由于我国多年来较重视大型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并未被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政策上没有大企业有优势,我国的中小企业一直没能发展起来。所以为了发挥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促进就业的作用,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可以考虑向中小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免征营业税,在所得税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实行差别税率制度,对中小型企业或小型微利企业进行税率照顾。

(二)支持第三产业发展

2010年,第三产业吸纳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5%。第三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能力强,所占就业比重较大。如上文指

出,同样的经济增长条件下的服务业可以比第二产业容纳多得多的劳动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新的岗位。

(三)降低宏观税负

尽管近年来,我国一毒在进行结构性减税,但是我国的大口径宏观税负仍然偏高。目前,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通过实施较轻的宏观税负来保证社会财富能够留在民间,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增加就业。降低宏观税负是一种间接促进就业的方法。

三、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四川省而言,长期以来,四川省扶贫工作存在以下问题:贫困居民底数不清、 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有8249万人,其中四川省为602万人。据了解,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逐级往下分解,有没有扶贫项目、有什么扶贫项目,农民缺少发言权;扶贫项目能否成功,责任承担主体不明。相当部分扶贫项目直接落实到村到户,其特点是分散、零星、细小。调研发现,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较典型的有: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 贫资金“天女散花”,“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和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现象,滋生腐败。同时,由于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着一定 的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四、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瞄准机制,精准扶贫对象

“扶贫要精准,必须要弄清是真正贫困户,哪些人需要真扶贫。不进百村、不访千户,对象就模不准,扶贫就可能“水土不服”。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摸清家底。要确保精准扶贫到人,必须自上而下从“贫困区域一贫困县一贫困村一贫困户”逐级细化扶贫对象,全面准确地把贫困对象,锁定每一户人家、每一个

人头。②建档立卡。按照省建档立卡工作要求,做到“户有卡、村有薄、乡有册、县有档”,逐户、逐村、逐县登记造册,录入电脑,建立起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域信息网络系统。③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基层识别原则。充分发挥基层民主,透明程序、规范操作,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老百姓按照自己的“标准” 识别谁是穷人。二是动态管理原则。每年根据扶贫对象、扶贫地区的发展实际,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于把资金用到刀刃上,做到应扶尽扶,而不是毫无目的地广撒网。

(二)精准扶贫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管理上实行省市把关、县做主,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 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在项目上实行省市支持、 县落实,省级加强对基础设施、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市县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具体落实扶贫项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变 政府主抓项目、主导企业的局面,引导企业参与到扶贫攻坚中,建立“政府、企业、贫困户”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把资金与企业、农户作为一个联合体,助推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建立大扶贫工作机制,积极寻求国家部委、中央企业、 发达地区的扶贫援助,打破地域限制协同发展,创建各地区、各部门联动的大扶贫工作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各类组织和个人以各种方 式帮扶困难群众,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参考文献:

[1]魏礼群.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2]王思铁.浅谈精准扶贫[EB/OL].http://.aspx? id=25213.

[3]四川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Z].川开办发[2014]2号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9683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