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东汉班固的诗作咏史中,咏叹了那个故事

汉语知识 时间:2020-09-26

【www.myl5520.com--汉语知识】

论晚唐咏史诗
篇一:东汉班固的诗作咏史中,咏叹了那个故事

唐山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

题目: 论晚唐咏史诗

指导教师:景红录副教授

学生证号:091130143008

考生姓名:李慧

目录 论晚唐咏史诗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晚唐咏史诗繁荣发展

1.晚唐咏史诗繁荣发展的表现

2.晚唐咏史诗繁荣发展的原因

二.晚唐咏史诗的思想内容

1. 感伤衰微、力图中兴

2. 讽刺腐败、提倡廉明

3. 反对暴政、主张仁政

4. 反对割据、卫护统一

5. 叹息不遇、倡导惜才

6. 崇尚隐逸、主张身退

三.晚唐咏史诗的艺术风格

四.晚唐咏史诗的地位

参考文献

论晚唐咏史诗

摘要:唐诗发展到晚唐,咏史诗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这是继盛唐的倾于理想、中唐的偏于现实后,唐诗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出现,乃是晚唐诗人在理想业已破灭、现实又令人失望的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欲以历史为鉴来观照现实,改变现实,以图重新唤回那早己逝去的美好理想的最后尝试。本文从四部分内容来论述晚唐咏史诗发展,第一部分晚唐咏史诗繁荣发展;第二部分晚唐咏史诗的思想内容方面,从六个侧面论述;第三部分晚唐咏史诗的艺术特征方面,重点列举了杜牧和李商隐咏史诗的艺术特征,简略分析了许浑、刘沧等人的诗歌特色。第四部分:晚唐咏史诗的地位,主要从对前时期咏史诗继承及对后代诗人咏史诗歌的影响两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晚唐 咏史诗 杜牧 李商隐 许浑

正文:

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咏史诗体是由东汉的班固创始,可惜“质木无文”。尔后越来越多的诗人投身于咏史诗歌的创作。中晚唐以前的咏史诗普遍是对历史人物、事情停止叙说或概括,来表达本人的思想情志,其中含有较多作者的个人理性认识,而咏史诗开展到晚唐时期,名人名作迭出,有了迅猛的发展, 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并表现出激烈的历史理性考虑。

一. 晚唐咏史诗繁荣发展

咏史诗在晚唐发展成熟,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为晚唐文坛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1.其创作之繁盛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咏史诗作和咏史诗人的数量剧增

关于唐前的咏史诗,有学者曾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做过统计,其中咏史诗约50首,咏史诗人30位。又据清编《全唐诗》和陈尚君《全唐诗补编》统计,唐代咏史诗共1600首,咏史作者215人①有学者对《全唐诗》中的晚唐诗进行了统计,得出晚唐即有1028首咏史诗,咏史诗人93位。晚唐在短短八十年间(自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至唐亡,即公元907年)所创作的咏史诗将近此前咏史诗总量的一倍,而参与咏史诗创作的诗人数量也达到此前人数的1/2强。 其二,咏史诗作题材广泛

晚唐诗人对历史题材吟咏的广度是前代无法企及的,所以,历史题材广泛是晚唐咏史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晚唐咏史诗包容了自上古至唐代众多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从传说中的轩辕黄帝到唐玄宗,从诸葛亮到郭子仪,从息夫人到杨贵妃,从伯夷、叔齐到陶渊明„„君王、重臣、英雄豪侠、隐者高人、才士名媛,一一囊括其中:群雄纷争,君臣际会,成败兴衰,功过是非,历历吞吐于笔下,充分展示了咏史诗成熟期涵容古今的气魄与能力。所咏之事远自上古时期,如周昙的《唐尧》、《虞舜》,近至唐朝,如李商隐的《复京》、《浑河中》均述唐德宗

时史事;所咏之人上自君王朝臣、宫内后妃,下至豪侠隐士、才子名媛,内容丰富、人物众多。

其三,咏史诗作质量有较大提升东汉班固的诗作咏史中,咏叹了那个故事。

晚唐许多优秀的咏史诗无论在历史题材挖掘的深度上,还是在艺术表现形式的开拓创新上都已达到了一个巅峰,许多名诗佳作脍炙人口,传诵至今。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赤壁》、《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李商隐的《贾生》、《龙池》、《马鬼》(“海外徒闻更九州”)等诗篇,以其高绝的诗思卓立于时,彪炳后世。 其四,咏史诗作风格的多样化面目各异

晚唐咏史诗在创作风格上呈现出绚丽多姿的整体风貌,充分体现出晚唐诗人丰富的创作个性。如杜牧的咏史诗洒脱俊爽、豪宕超迈,且善作翻案文章,独出机抒、韵味隽永。李商隐的诗则以婉曲深奥,用事繁多、想象丰富见长,其诗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新巧瑰奇,极富感染力。胡曾、周昙、汪遵、孙元晏等人的咏史诗更偏重于对史事作史论性的评述,“追述兴亡,意存劝戒”③,语言通俗朴实,明快流畅。罗隐的咏史诗俊拔雄健,语多自然平达,颇寓讽谏之意。许浑则善于以清丽的诗笔、精切丽密的偶对表现对古人古事的深沉感慨。司空图的咏史诗语言平淡,如行云流水,却自有高古典稚的另一种风格。

2.咏史诗发展至晚唐得以出现如此兴盛的局面,原因种种:

首先是咏史诗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咏史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诗经·大雅》中的《生平》、《公刘》、《绵》,《商颂》中的《玄鸟》、《长发》等诗篇叙述了部落的产生、繁衍、发展的历

东汉文人五言诗《咏史》的作者是______ A.应亨 B.秦嘉C.张衡
篇二:东汉班固的诗作咏史中,咏叹了那个故事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咏史怀古诗简介
篇三:东汉班固的诗作咏史中,咏叹了那个故事

咏史怀古诗简介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

咏史诗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楚辞》中就有这种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的作品。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咏史诗特点: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2、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①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咏史起于班固,但只咏史事,不联系自己。”魏晋时期的左思有《咏史》八首。《世说新语·文学》记镇西将军谢尚舟行经牛渚,月夜闻客船上有人咏诗,遣人讯问,乃是袁宏在吟咏自作的《咏史》诗。到了唐代,怀古咏史诗的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东汉班固的诗作咏史中,咏叹了那个故事。

怀古咏史诗首先是诗中有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因为是诗歌,是文学作品,所以诗中的“历史”不必如史书中的“历史”那么确切。《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如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提到赤壁之战,可后人对苏东坡是否到过历史上的赤壁古战场颇多争论,其实,就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而言,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苏东坡是在咏怀历史,而不是在记述历史。

这当然不是说怀古咏史诗可以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诗人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叙述历史,表情达意,就需要创造出更集中、更典型的环境、形象。李商隐的咏史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原因就在于此。

咏史诗的主要内容:

1)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2)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3)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咏史诗常用表现手法:

1、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前三句渲

染勾践灭吴归国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2、融情入景。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

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

3、拟人。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大学语文选修课试题2
篇四:东汉班固的诗作咏史中,咏叹了那个故事

一、判断题

(×)1.《诗经》在诗歌创作上确立了我国浪漫主义传统。

(×)2.屈原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O )3.迄今有案可查的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

("O )4.《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中艺术性最高的著作,对后世史传文学影响深远。 (×)5.荀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6.《孟子·天时地利人和章》认为“天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7.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 (×)8.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

("O )9.北宋后期的“江西诗派”以黄庭坚为代表,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诗法主张。

(×)10.“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的观点是欧阳修提出来的。

(×)11.《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O )12.《诗经·黍离》采用了重章复沓的结构和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

(×)13.《汉乐府·上邪》的抒情特色是委婉含蓄。

("O )1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是一首思妇诗,感情表达曲折细腻、委婉含蓄。 (×)15.《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庄公聪慧机敏,竭尽孝道。

("O )16.中国古代戏曲具有写意性的特点,即略其形而求其神。

("O )17.代表“五四”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诗人是郭沫若,他的《女神》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O )18.提出诗歌“三美”理论的是诗人徐志摩。

("O )19.赵树理《传家宝》中的“传家宝”是指李成娘想传给儿媳妇的三件宝贝:一把纺车、一个针线筐和一口装着破布的箱子。

("O )20.沈从文的《边城》是有关“湘西”主题最成熟的作品,也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

答题指导:

判断题主要考核文学常识、文章基本特点、古诗词句等,属于客观题,难度较低,但覆盖面较广。答题时一定要回忆已学知识,做到知识的准确完备。

二、选择题

1.《乐府诗集》的编撰者是( B )

A、汉代的刘向 B、宋代的郭茂倩 C、清代的赵殿成 D、近代的王国维

2.中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 C )

A、《乐章集》 B、《东坡词》 C、《花间集》 D、《漱玉词》

3.有中国文言小说压卷之称的作品是( C )

A、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曹雪芹的《红楼梦》 D、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

4.其词作表现人生失意、抒写羁旅行役之思,大量写作慢词,并善于使用铺叙手法的词人是( B )

A、苏轼 B、柳永 C、晏殊 D、李清照

5.20年代,文学研究会“人生写实派”的代表作家是( D )

A、郭沫若 B、郁达夫 C、巴金 D、叶圣陶

6.苏轼《前赤壁赋》所表达的主导思想是( D )

A、人生短暂、无常 B、人生永恒无尽 C、消极悲观 D、旷达超然

7.下面作品属于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诗的是( B )

A、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 B、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

C、艾青的《光的赞歌》 D、张志民的《祖国我对你说》

8.“天狗”的形象象征( B )

A、古老民族的觉醒、再生 B、彻底告别旧世界,破坏与反叛的情绪

C、对祖国母亲的无比热爱 D、对自我个性价值实现的的狂热、焦虑

9.40年代讽刺知识分子弊病的作品是( A )

A、钱钟书的《围城》 B、沈从文的的《边城》 C、老舍的《离婚》 D、赵树理的《传家宝》

10.巧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故事表达坚贞不渝爱情的词句是( C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1.《诗经》中“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的手法是( C )

A、赋 B、比 C、兴 D、比兼兴

12.《世说新语》是一部( A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传奇 D、章回小说

13.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C )

A、李白、杜甫 B、韩愈、孟郊 C、王维、孟浩然 D、杜牧、李商隐

14.“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C )

A、杜甫 B、韩愈 C、白居易 D、李商隐东汉班固的诗作咏史中,咏叹了那个故事。

15.下列诗作属于思妇诗的是( C )

A、《诗经·卫风·氓》 B、《诗经·秦风·蒹葭》

C、《古诗十九首诗经·行行重行行》 D、《诗经·王风·黍离》

16.下列表述不符合杜甫《新婚别》所表现的思想的是( D )

A、对战争造成的与丈夫的生离死别,新娘子内向充满了怨恨、不平

B、新娘子又是深明大义的,在国难当头之际,鼓励丈夫上前线

C、肯定了人民为支持平叛战争而舍弃个人幸福的牺牲精神

东汉班固的诗作咏史中,咏叹了那个故事。

D、表现了人民对战争的深恶痛疾但又无力反抗的社会现实

17.戏曲《牡丹亭》表现的是( B )

A、崔莺莺和张生冲破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故事

B、书生柳梦梅与杜丽娘鬼魂相爱,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喜结良缘的爱情故事

C、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党人侯方域的爱情生活和政治斗争

D、书生李益对名妓霍小玉的一见钟情和负心背弃

18.“宝玉挨打”前作者精心铺垫的三件事不包括( D )

A、金钏儿含羞投井之死 B、宝玉见贾雨村时的委琐

C、忠顺王府前来所要琪官 D、宝玉摔“灵通宝玉”

19.舒婷《致橡树》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是( C )

A、对比 B、排比 C、象征 D、反讽

20.下列作品不属于曹禺的是( A )

A、《边城》 B、《日出》 C、《原野》 D、《雷雨》

答题指导:

选择题也属于难度较低、覆盖面较广的客观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做题的时候,如果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记得很准确,可以迅速从选项中将准确答案选出,这样可以节约做题时间;如果记得不是很准确,可以采取比较法和排除法进行选择,比较法就是具体比较各个选项和题目之间的关系,看哪个更靠近题目的意思,是题目要考察的知识点,排除法就是先将与题目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选项排除,在剩下的选项中再进行甄别。比较法和排除法不是截然分开的,做题的时候应灵活掌握运用。

三、简答题

1.分析郭沫若《天狗》中“天狗”的象征含义。

答:天狗”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反叛精神的象征,是“开辟洪荒的大我”;借“天狗”自由、无羁、破坏与反叛的形象,发出气吞一切的绝叫,用剥食自己皮肉、心肝等匪夷所思的夸张;艺术上想象奇特,句式短促,节奏跳脱,用语粗犷;直捷的呼喊和痛快淋漓的宣泄适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结合诗句展开说明)

2.简要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音韵特点。

答:音韵非常优美,依依惜别的款款深情和诗歌的韵律节奏丝丝入扣地结合在一起,“音乐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歌每节两韵,节节转韵,“轻轻地”、“悄悄地”这类叠词的使用,奠定了诗歌舒缓轻柔的调子,流露出依恋之中的惆怅伤感情绪。

3.试分析白居易《长恨歌》一诗的艺术特色。

答:(1)首先是叙事、写景与强烈的抒情相结合,在叙事中抒情。(2)其次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即虚实结合的选材特点。(3)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4)语言韵律方面,本篇是律化的乐府歌行,以韵为主,间或以散句相间,既琅琅上口,又气韵生动。(可以从四个方面作答,但要结合课本分别展开分析)

4.简要分析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一文“灯光”的象征性。

答:作者写了三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分别象征了昏昏欲睡、了无生气的旧家庭的命运,对被旧家庭葬送而无缘再见的姐姐的思念,和作者追求新的生活、新的理想的心理动力。

各点展开详细作答

答题指导:

简答主要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简要分析,需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在答题时也要结合作品举例说明。

四、作文

请以《人定胜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2532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