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青海煤炭设计院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8-21

【www.myl5520.com--教学设计】

青海省煤炭资源简介
篇一:青海煤炭设计院

青海省煤炭资源简介

国际能源网 2007-2-5 15:51:27

减小字体

青海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 况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总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全省属高原地形。北部为祁连山区,海拔3000~4000米;中

部为为柴达木盆地,地热低平,标高2675~3200米,属沙漠半沙漠盐沼区;南部为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等巨型山系,海拔在4000~5000米,属高原荒漠草甸区。

铁路有兰青海线和青西线。后者沿青海湖顺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南下,现已通车到格尔木市。公路以西宁市为中心,通至各州县及西藏、新疆、甘肃等地。

本省煤田主要集中分布在中祁连山区的大通河流域,及柴达木盆地北缘。其中已经探明的重要矿区有鱼卡、聚乎更、江仓、热水、大通、大煤沟等。含煤地层时代较多,自下而上为石炭纪、二叠纪、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其中以早中侏罗世为主。历年来,剑处累计探明储量为446940万吨,截止1993年底,尚有保有储量438094.8万吨,预测储量为3804184万吨,其中可靠级预测储量为1447219万吨。 二、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一)含煤地层特征

石炭系:全省分布较为普遍,但具有开采价值的含煤地层,集中在祁连煤田和“柴北”的旺尕秀、欧龙布鲁克山南北坡一带。在祁边山区,上统太原组及羊虎沟组,厚度200~250米,为海陆交替相沉积;含煤层数最多7~9层,一般2~3层,厚0.4~4.5米,结构简单至复杂,间距变化大。在“柴北”上统扎布萨尕秀组及克鲁克组总厚达1100米;含薄煤10~20层,0.4米以上4层,最厚2.50米。南部的唐古拉山区下石炭统分布广泛,属局部含煤沉积,含煤2~10层,最厚可达5~6米,不稳定。二叠系:见于本省西南部开心岭至乌丽一带,下统为开心岭群,局部含煤,上统为乌丽群,由火山岩和灰岩等组成,含煤5~10层,一般层厚0.5~15米左右,结构复杂。上三叠系:分布于昆仓山、中祁连和北祁连山区,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及薄煤层,属河、湖相沉积在昆仓山区为八宝群,祁连山区为默勒群,可与我国北方处长群相当,厚1500~2000米。默勒群可分为下、中上三岩组、煤层赋存于上岩组的中部,煤层层数多而薄,稳定性差。现经开采的有多隆煤矿和完卓,轮洞沟矿点。在多隆煤矿含煤4~6层,厚0.50~1.20米。中下侏罗统:是省内主要含煤地层,属陆相沉积。煤田集中在中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北缘,尤以大通河流域的木里煤田为重要,在昆仑山、积石山区也有另星分布。根据岩性、岩相、生物群和含煤性的差异可分为三部分:下统称小煤沟组,沉积范围小,为灰绿夹紫杂色砂岩砾岩组成,属山间盆地型冲积~三角州沉积,其间发育短暂的湖泊~沼泽相沉积,厚400~500米。含煤线和碳质泥岩,局部夹透镜状可采煤层,以柴北缘的小煤沟井田、西大滩勘探区为佳,含4个煤组,以中间两个煤组较稳定,厚2~5米。中统称下部称大煤沟组,沉积范围广,岩性比较稳定,属河、湖相沉积,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油页岩、煤等组成,厚150~500米。含厚煤层1~3个,煤层较稳定,煤厚5~20米。中统上部称石门沟组为湖相沉积,发育有油页岩和泥灰岩,相变快,厚150~550米。含5~12层煤,在大煤沟不可采,江仓、鱼卡、旺尕秀等矿区达可采,厚1~10米。 (二)煤质特征

本省煤种基本齐全,并以焦煤属于首位,约占总探明储量的一半,其次为长焰煤、不粘煤、瘦煤、气煤、无烟煤。石炭系的煤质一般为低灰贫瘦煤和无烟煤,尚有少量气肥煤及焦煤,局部含硫较高。二叠系的煤质属中、高灰、低硫~中硫贫煤。上三叠统煤质属中灰~高灰、低硫肥煤、气煤及少量焦煤。中下侏罗统煤质:分布于西宁、门源、大煤沟、鱼卡者属低变质程度的中灰、低硫不粘煤,挥发分大于37%者为长

增大字体

焰煤、气煤,少部分为弱粘煤。江仓、热水、聚乎更等矿区中~高变质程度的低~中灰、低硫煤、挥发分17~30%,为焦煤、弱粘煤、瘦煤和贫煤,尚有少量气肥煤。 三、构造特征

分布于祁连山区的中生代煤田属山间盆地型沉积,受北西西向构造控制,并被北东向构造分割,呈现长条状轮廓,煤田边界受继承性断裂切割。“柴北”煤田属山前拗陷型沉积,受北西向和区域性东西向构造的复合控制,多呈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昆仑山区属小型山间盆地型堆积,主要受东西向构造控制。唐古拉山区及祁连山及祁连山北部和古生代煤田属滨海平原沉积,成煤期后挤压形变较烈,形成北西向复式褶皱及推覆构造。 四、储量

青海省历年来累计探明各级煤炭储量446940.4万吨。截止1993年底,保有储量尚有438094.8万吨。根据1995年6月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验收的《青海省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科研成果。其中:尚未利用的精查及可供进一步勘探的储量是按照实际达到的勘探程度重新评定和统计的,无进一步工作价值及暂不能利用储量,则按照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的要求单独列出,前者属于矿区的边界储量或报废矿井的残留储量;后者大多为一些不具备必要的内外部开发条件的呆滞储量。此外,尚有部分保有储量被甘肃省民乐县三盆煤矿占用。

青海省煤炭资源储量表

青海省煤炭资源简介
篇二:青海煤炭设计院

青海省煤炭资源简介

青海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 况青海煤炭设计院。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总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全省属高原地形。北部为祁连山区,海拔3000~4000米;中

部为为柴达木盆地,地热低平,标高2675~3200米,属沙漠半沙漠盐沼区;南部为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等巨型山系,海拔在4000~5000米,属高原荒漠草甸区。

铁路有兰青海线和青西线。后者沿青海湖顺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南下,现已通车到格尔木市。公路以西宁市为中心,通至各州县及西藏、新疆、甘肃等地。 本省煤田主要集中分布在中祁连山区的大通河流域,及柴达木盆地北缘。其中已经探明的重要矿区有鱼卡、聚乎更、江仓、热水、大通、大煤沟等。含煤地层时代较多,自下而上为石炭纪、二叠纪、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其中以早中侏罗世为主。历年来,剑处累计探明储量为446940万吨,截止1993年底,尚有保有储量438094.8万吨,预测储量为3804184万吨,其中可靠级预测储量为1447219万吨。

二、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一)含煤地层特征

石炭系:全省分布较为普遍,但具有开采价值的含煤地层,集中在祁连煤田和“柴北”的旺尕秀、欧龙布鲁克山南北坡一带。在祁边山区,上统太原组及羊虎沟组,厚度200~250米,为海陆交替相沉积;含煤层数最多7~9层,一般

2~3层,厚0.4~4.5米,结构简单至复杂,间距变化大。在“柴北”上统扎布萨尕秀组及克鲁克组总厚达1100米;含薄煤10~20层,0.4米以上4层,最厚

2.50米。南部的唐古拉山区下石炭统分布广泛,属局部含煤沉积,含煤2~10层,最厚可达5~6米,不稳定。二叠系:见于本省西南部开心岭至乌丽一带,下统为开心岭群,局部含煤,上统为乌丽群,由火山岩和灰岩等组成,含煤5~10层,一般层厚0.5~15米左右,结构复杂。上三叠系:分布于昆仓山、中祁连和北祁连山区,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及薄煤层,属河、湖相沉积在昆仓山区为八宝群,祁连山区为默勒群,可与我国北方处长群相当,厚1500~2000米。默勒群可分为下、中上三岩组、煤层赋存于上岩组的中部,煤层层数多而薄,稳定性差。现经开采的有多隆煤矿和完卓,轮洞沟矿点。在多隆煤矿含煤4~6层,厚0.50~1.20米。中下侏罗统:是省内主要含煤地层,属陆相沉积。煤田集中在中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北缘,尤以大通河流域的木里煤田为重要,在昆仑山、积石山区也有另星分布。根据岩性、岩相、生物群和含煤性的差异可分为三部分:下统称小煤沟组,沉积范围小,为灰绿夹紫杂色砂岩砾岩组成,属山间盆地型冲积~三角州沉积,其间发育短暂的湖泊~沼泽相沉积,厚400~500米。含煤线和碳质泥岩,局部夹透镜状可采煤层,以柴北缘的小煤沟井田、西大滩勘探区为佳,含4个煤组,以中间两个煤组较稳定,厚2~5米。中统称下部称大煤沟组,沉积范围广,岩性比较稳定,属河、湖相沉积,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油页岩、煤等组成,厚150~500米。含厚煤层1~3个,煤层较稳定,煤厚5~20米。中统上部称石门沟组为湖相沉积,发育有油页岩和泥灰岩,相变快,厚150~550米。含5~12层煤,在大煤沟不可采,江仓、鱼卡、旺尕秀等矿区达可采,厚1~10米。

(二)煤质特征

本省煤种基本齐全,并以焦煤属于首位,约占总探明储量的一半,其次为长焰煤、不粘煤、瘦煤、气煤、无烟煤。石炭系的煤质一般为低灰贫瘦煤和无烟煤,尚有少量气肥煤及焦煤,局部含硫较高。二叠系的煤质属中、高灰、低硫~中硫贫煤。上三叠统煤质属中灰~高灰、低硫肥煤、气煤及少量焦煤。中下侏罗统煤质:分布于西宁、门源、大煤沟、鱼卡者属低变质程度的中灰、低硫不粘煤,挥发分大于37%者为长焰煤、气煤,少部分为弱粘煤。江仓、热水、聚乎更等矿区中~高变质程度的低~中灰、低硫煤、挥发分17~30%,为焦煤、弱粘煤、瘦煤和贫煤,尚有少量气肥煤。

三、构造特征

分布于祁连山区的中生代煤田属山间盆地型沉积,受北西西向构造控制,并被北东向构造分割,呈现长条状轮廓,煤田边界受继承性断裂切割。“柴北”煤田属山前拗陷型沉积,受北西向和区域性东西向构造的复合控制,多呈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昆仑山区属小型山间盆地型堆积,主要受东西向构造控制。唐古拉山区及祁连山及祁连山北部和古生代煤田属滨海平原沉积,成煤期后挤压形变较烈,形成北西向复式褶皱及推覆构造。

四、储量

青海省历年来累计探明各级煤炭储量446940.4万吨。截止1993年底,保有储量尚有438094.8万吨。根据1995年6月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验收的《青海省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科研成果。其中:尚未利用的精查及可供进一步青海煤炭设计院。

勘探的储量是按照实际达到的勘探程度重新评定和统计的,无进一步工作价值及暂不能利用储量,则按照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的要求单独列出,前者属于矿区的边界储量或报废矿井的残留储量;后者大多为一些不具备必要的内外部开发条件的呆滞储量。此外,尚有部分保有储量被甘肃省民乐县三盆煤矿占用。青海煤炭设计院。

全国煤炭设计院通讯录
篇三:青海煤炭设计院

全国煤炭系统部分设计院通讯录

院 名 地 址 邮 编 电 话

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华宇) 北京西城德外安德路67号 100011 (010)62019922 天地科技设计研究院(煤科院) 北京和平里13区煤炭大厦 100013 (010)84263605

中国设计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沈阳市沈河区先农坛路12号 110015 (024)24813922

中国设计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重庆大坪马家堡长江二路179号 630042 (023)6872008、9

中国设计集团选煤设计研究院 河南省平顶山市建设西路 467002 (0375)4938284 中国设计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武汉市武昌武珞路442号 430070 (027)87813938 南京中煤工程设计研究院 南京市浦口区浦东路20号 210031 (025)8854998 煤炭工业邯郸设计研究院 邯郸市滏河大街114号 056031 (0310)3010930

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 西安市和平门外雁塔路64号 710054 (029)7850473 太原煤炭设计研究院 太原市青年路东陵里2号 030001 (0351)2029906 合肥煤炭设计研究院 合肥市阜阳路355号 230041 (0551)5527225

郑州煤炭设计研究院 郑州市中原西路210号 450007 (0371)7447141 济南煤炭设计研究院 济南市堤口路114号 250031 (0531)5953001

石家庄煤矿设计研究院 石家庄市洛华西路452号 050051 (0311)3032190 长沙煤炭设计研究院 长沙市新军路3号 410011 (0731)4595312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设计研究院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西街43号 010010 (0471)6961166

乌鲁木齐煤炭设计研究院 乌鲁木齐市南昌路22号 830091 (0991)4513747 兰州煤炭设计研究院 兰州市天水路279号 730000 (0931)8822888

杭州煤炭设计研究院 杭州市省府路27号 310007 (0571)7053796

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 昆明市白塔路18号 650011 (0871)3166231

青海重工业设计研究院 西宁市五四大街51号 810001 (0971)6155021

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矿设计研究院 银川市新市区塑方路 750021 (0951)2074064 广州省重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州?****?16号 510034 (020)83190696 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矿设计院 广西南宁市古城路2号 530022 (0771)5860043 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 徐州市淮海西路281号 221006 (0516)5757950 福建煤炭工业设计院 福州市五一中路124号 350004 (0591)3316128 江西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南昌市北京东路23号 330029 (0791)8332431 长春煤炭设计研究院 长春市保街12号 130012 (0431)5955431

哈尔滨煤炭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市南岗区民益街2号 150001 (0451)3636326 贵州煤矿设计研究院 贵州市花溪大水沟 550006 (0851)3612099

鸡西矿务局设计院 黑龙江鸡西市鸡冠区红旗路10号 158100 (0453)2723292 黑龙江鹤岗矿务局设计院 黑龙江鹤岗矿务局规划院 154100 (0468)3222933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设计院 山西太原市西矿街109号 030053 (0351)215983 淮南煤矿勘察设计院 淮南市洞山矿务局大院 232001 (0554)6641333 抚顺矿务局设计院 辽宁省抚顺中央大街25号 113008 (0413)2533060

安徽淮北煤矿设计院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孟山路7号 235006 (0561)4951283 大同矿务局设计院 山西大同市新平旺 037003 (0352)7018745

阳泉集团设计院 阳泉阳煤集团北大西街5号 (0353)7071625

平煤集团设计院 平顶山市矿工路南55号 (0375)2925874 开滦矿务局设计院 唐山市新华东道 063018 (0315)2823811

通化矿务局设计院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务局 134300 (0439)3222859 该文章来自【三人行矿业技术网】,地址:

青海煤炭
篇四:青海煤炭设计院

课程论文

题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1130302024

指 导 教 师:

专 业 年 级: 金融学专业2011级

所在学院和系: 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

完 成 日 期:

青海煤炭产业经济spc分析

【摘要】现如今,青海在生态、资源上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快速发展,青海已经站在了加速起飞的新的历史起点,正处于向科学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只有从这一基本省情和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才能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以更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顺应时代潮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以大无畏的革新精神,把握时代特征,破解发展难题,寻求新的跨越;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履行时代使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视野上谋划发展思路,谋划发展实效。本文就青海煤炭产业现状、资源开发历史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青海煤炭 资源与产业

1 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1.1煤炭资源分布情况

青海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柴达木北缘、唐古拉山、积石山、昆仑山五大含煤区中。目前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柴达木北缘两大含煤区。根据省煤田地质局第三次煤田预测,远景煤炭资源储量约为380亿吨,全省累计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49.7亿吨。西宁地区(含大通矿区)资源总量为1.79亿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为1.13亿吨。海东地区资源总量为948.6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为746.8万吨。海北州资源总量为7.405亿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为6.611亿吨。海西州资源总量为40.24亿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为40亿吨。海南州、果洛州、玉树州资源总量为1979万吨。

1.2煤质、煤类分布

青海省的煤类较为齐全,烟煤和无烟煤分布较广,其中尤以长焰煤和不粘煤分布最广。炼焦煤类储量集中,以木里煤田的西部为主。贫煤和无烟煤在青海省北部和中部主要沿构造带分布,在青海省南部则呈面状分布。

2.青海煤炭资源开发历史

青海煤炭开采,一般在煤层浅部采掘,直到清朝康熙年间(1872-1881)出现了小型手工采煤场,并逐渐由露天转入到井下开采。民国25年(1936)马鹤天所著《西

北考察记》记载“全省煤点近20处,其中曾开采的八堡山、金娥山、五峰寺、樵鱼堡、多洛、峨堡、东沟等”。可见,当时青海煤矿开采比较普遍。民国27年(1938)马步芳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后,花白银三万六千元购买大通矿区12家私人小煤窑,成为官窑。第二年,成立了“大通公平煤窑”。1944年,又在大煤洞开凿平硐,1947年建成投产。当时的采煤方法都是手工操作,用手镐、镢头、铁钎落煤,木锨、铁锨攉煤,人力背斗运煤。井下开采时,井口安装井口盘,井筒和巷道不支护,用牛皮装煤,辘轳绞麻提煤,猫儿灯(青海瓷灯)照明。

1949年9月,青海解放。是年9月12日,青海省军管会派军代表,接管了马步芳的“西北工矿公司”所属的“大通公平煤窑”成立了大通人民煤矿。是年,全省煤炭产量4.27万吨。1950年,大通煤矿进行民主改革。同时,进行旧井的技术改造。一分厂将1、2号立井手摇小辘轳改选大辘轳,日产提高了50%。二分厂维修巷道,平硐铺轻便轨道,并试用木轨道成功。用铁轮木框方笼车运煤,提高了运输效率。1950年10月9日,西北工业部决定在小煤洞建新井。至1952年10月,大通煤矿新井落成投产。1953年,井下继续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学习苏联长壁采煤法,进行新法采煤的试验。首次使用手摇麻花钻打炮眼,黑色炸药、火雷管、导火索爆破,提高工效4倍多。用上山铺上轨道、平台安装放煤轮的办法,解决了上山运输问题。运输平巷使用自制木矿车人力推车。副井安装了蒸气机带动的40瓦抽风机,矿井由自然通风改为机械通风。1953年6月至1954年1月,进行四尺煤长壁式落式采煤法、腰煤上行分层阶梯式采煤法试验取得成功。1953年,全省煤炭产量11.54万吨。1955年以后,大通煤矿先后在缓倾斜和急倾斜向特厚煤层中进行水平分层采煤方法试验,均获得成功。采、掘、运、提逐步实现半机械化、机械化。1958年,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全民办矿,以煤保钢”、“大中小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全省加快了煤矿建设的速度。地方煤矿大搞“小土群”生产,全省煤矿发展到51处。其中,1958年新建的39处,还有小煤窑400多个。当年全省煤炭产量达110万吨。进入60年代,省属大通煤矿进行技术改造,井下主要巷道改煤巷布置为岩巷布置,改善矿井通风系统。1963年12月,小煤洞矿金属网假顶分层采煤方法试验获得成功。煤层假顶倾斜分层采煤方法,逐渐被淘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省属煤矿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广大煤炭干部和职工群众在极期困难的形势下,坚守岗位,努力生产,保持了全省煤炭产量稳步增长。1968年,开始筹建青海省第二大煤炭生产基地——青海热水煤矿。截至1978年末,全省煤炭生产新增能力90万吨/年。继197

7年,省属煤矿完成原煤产量140.52万吨之后,1978年,再创年产165.36万吨原煤的新纪录。进入80年代,省属煤矿开展以质量标准化为中心的企业整顿,使企业面貌一新,乡镇煤矿开始兴起。1986~1990年,省属煤矿依靠科技进步,抓紧开拓延深,突出安全生产、大搞质量标准化,推进支护改革,经济效益更上一层楼。1949年~1990年,全省煤炭产量5858.67万吨。其中,省属煤矿为3277.41万吨,州县煤矿为2581.26万吨。

由于青海煤矿地处高寒缺氧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急倾斜煤层多,开采条件十分困难。因此,矿井生产能力小,掘进率高、单产低,实现机械化的难度极大。长期以来,绝大部分煤矿只能在一般炮采的水平上 。乡镇煤矿装备较差,技术落后,基本上还在土法生产,以掘代采。

3.青海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3.1如何认识青海省情

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明确工业经济工作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运行协调、抓好节能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企业改革;着力培育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拓宽融资渠道;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强势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关于解决煤炭开采权问题

青海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路子”,要求“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解放思想,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随着我省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发展的推进,青海省煤炭开采权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煤炭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我省煤炭企业的生存,也影响着我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从煤炭资源配置的实际出发,解决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节约开发、持续开发入手,来解决青海煤炭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3.2.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避免重复建设。煤炭产业国家有明确的政策,即“整装煤田、整装开发”。我省是一个煤炭资源贫乏的省份,政府在煤炭资源开采权配置从长远规划,遏制大宗资源配置零乱的现象,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对全省经济发展、生态环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2发挥技术优势,有助于行业发展。煤炭资源开采坚持高起点、大规模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煤炭行业准入条件,走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不仅能避免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安全有保障,也才能实现稳定、和谐发展。

3.2.3提高煤炭回采率,杜绝资源浪费。青海省国土资源厅调研结果为全省矿井平均回采率30%,而国有煤炭企业(青海煤业集团)的平均回采率为67%。如果按目前全省矿井平均回采率30%,煤炭产量400万吨计算,在同一矿井国有煤炭企业一年可多采煤136万吨,等于建设了一个中型煤炭企业。

3.2.4资源不可再生,我们应珍惜它。在煤炭资源的开发上应遵循资源开发由专业煤炭企业统一开发的原则来进行,依靠他们的专业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推进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节约开发、持续开发的需要。

4.预计未来10 年内, 青海省煤炭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主要有以下因素:

4.1新建火电项目将使煤炭消费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自2002 年秋季以来, 黄河上游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枯水位, 致使龙羊峡水电厂发电严重不足, 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拉闸限电”现象。到2003 年底, 水、火发电装机总量分别占装机总量的81.27 % 和18.73 % , 与水电装机应占装机总量的50 %~60 %这 一合理的比例相差较大。因此青海省政府果断做出了大力发展火电工业, 使全省的电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的决策。2003 年火电用煤量为330.67 万t , 2010 年前建设并投入运营的火电项目有: 桥头铝电公司2 ×30 万kW机组、西海火电厂2 ×13.5 万kW以及宁北2 ×13.5 万kW机组, 3 个项目将新增用煤365 万t ,桥电5 号机组新增用煤35 万t 左右。合计新增发电用煤将达到400 万t 。论证中的鱼卡4 ×60 万kW 火电厂可能在2015 年投产, 届时将新增用煤800 万t/ a 。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1912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