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关于早起的诗句

音乐教案 时间:2004-08-20

【www.myl5520.com--音乐教案】

中国早期的诗歌
篇一:关于早起的诗句

1. 中国早期的诗歌呈现出和音乐、舞蹈紧密相连的特征,即“诗舞乐”一体。

2. 这些庙祭诗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组祭祀周朝先祖的诗。这就是“大雅”中的《生民》

《公刘》《棉》《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几位周朝先祖。

3. 《诗经》最有代表性的创作手法是,赋、比、兴。

4. “赋”即朱熹所谓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对事物或行为作直接的铺

陈描述,通过再现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

5. “比”即朱熹所谓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经》中有一整首诗都比喻某一事

物,称比体诗。

6. “兴”即朱熹所谓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在《诗经》中运用也很

广泛,通常用于一首或一章的开头。(1)只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2)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

7. 后人常以“风雅”二字来概括《诗经》的传统,而所谓的“风雅”实际上既是指委婉迂

回,温柔敦厚的诗歌风格,也是指关怀人生、关心政治的诗歌内容。

8.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

书。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史书的通称。现存的《春秋》是以鲁官史官的载录为基础加工编定的。是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发生在鲁国和王朝及其他诸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记载了242年的历史,历12鲁君,共16500多字。

9. 春秋笔法:由于《春秋》本身并没有对事件的详细记录和评论,后人认为简要的载录包

含特殊的笔法。(“常事不书”、“讳书”、“爵号名氏褒贬”)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即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即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贬斥邪说暴行。

10.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叫《左氏春秋》。它和《春秋公羊传》和《春秋

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比春秋略长。《左传》中所记行人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温文尔雅。 《左传》只关心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的经过和结局。

11. 《战国策》共33卷,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不同于《春秋》《左传》的编年记事(编

年体),它采用分国记事的方法(国别体),记录了发生在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中的策士活动和当时的军政大事,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战国时期的历史面貌。《战国策》主要出自战国末期至秦汉间策士之手,西汉刘向据秘中所藏前代所传之《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校订、编次,最后定名为《战国策》。其后散佚,现存本是宋人曾巩重新整理的。《战国策》文章的主要特点是铺陈夸张、大肆张扬,以充沛的气势耸动听者。

12. 《论语》一书,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录孔子的言行而成。

13.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少时贫贱,

50多岁时任鲁国司寇。曾率弟子周游列国,晚年归鲁授徒讲学,并编订了《春秋》《诗》《书》等文献。《论语》编订成书应该是在战国初年,今存《论语》共20篇。

14.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学生万章等人共同撰述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孟子的言论和辩论,

共7篇。

15.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为当时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

学派另一代表人物。孟子曾周游齐、宋、滕、薛、魏等国,做过齐宣王客卿,后退而讲

学著述以终。战国时期,血缘宗法制已经崩溃,所以孟子把仁的根据建立在“人性善”这一理论基础上,强调“不忍人之心”即是仁。可以说既有严格的等级秩序,又有全社会的和谐、融洽,这就是儒家最为理想的社会秩序图景。《孟子》等儒学著作中还展示了儒家士人以道自任的人格力量,表现出对道的热切追求和对人世的深切关怀,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充满自信。孟子提倡“知耻”,并以其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藐视世俗的权威,“说大人则藐之,忽视其巍巍然”,并时刻准备着“舍生取义”,体现了刚直不阿的卫道精神。

16. 诸子散文的发展: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其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

哲学观点的散文著作。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语录体(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代表作品:《论语》、《老子》

二、对话体(战国中期)

代表作品:《孟子》、《庄子》

三、专论体(战国后期)

代表作品:《荀子》、《韩非子》

17.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曾做过蒙漆园使,

相传还被楚威王聘为楚相,坚辞不就,终身贫困。《庄子》是道家学派最为重要的作品,现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出自庄子后学之手。

18.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所谓“楚辞”,其本义即指楚地的歌辞。它“书

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宋·黄伯思《翼骚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西汉成帝时,刘向在前人纂辑的基础上,集录屈、宋诸作以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统题为《楚辞》,于是《楚辞》又作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流传于世

19. 《九歌》是一组祭祀神鬼用的乐歌。 共11篇。《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

20.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共九篇。《九章》较之屈原的其他作品具

有较强的记实性,是研究屈原生平思想的主要材料。

21. 按照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赋体作品分为“骚体赋”和“大赋”。

22. 发展: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骚体赋(创始期):采用楚辞的句式,以

抒发自己的不遇之感为主。西汉前期,骚体赋的重要作家是贾谊,西汉后期的代表作家有董仲舒,司马迁等。

散体大赋(全盛期):用散句铺排夸饰、摹写事物,所以又称之为散体赋。散体大赋在西汉发展成熟,并达到兴盛的阶段。西汉的重要散体赋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等。

抒情小赋(转变期):顺应时代的需要,一种较为短小,而带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赋体文学发展起来,这就是抒情小赋。它是在骚体赋和散体大赋已经发展得十分充分的条件下,为了避免在主题和创作手法上显露出来的弊端而发展起来的。

23. :司马相如 杨雄 班固 张衡

24. 赋体源流:

一、什么叫“赋”?(1.文体形式; 2.用诗方法; 3.铺叙手法。)

二、赋的起源及其形成

1.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是荀子的的《赋篇》,这是赋体的萌芽状态。赋体的进一步发展,当受到纵横家的

散文和楚辞的巨大影响。(语言形式 艺术风格)

2.赋的形成有三种途径:

源于楚声歌辞(宏伟华丽);源于先秦诸子散文(寓言、假设、夸大、问答);源于“诗三百”(四字句式)。

三、汉赋兴盛的原因 1.综合国力强盛 2.统治者提倡 3.学术思想的影响 汉大赋的特点:

1、写作内容上大都铺写宫廷建筑、田猎巡游,都市风光,并以此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

2、创作主旨上有“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因而都以歌颂王朝声威和气魄为其主要内容。

3、艺术形式上铺张扬厉。结构上庞大恢宏,极力铺张宫殿田苑的超豪规模。

4、语言风格上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文辞华丽,夸奇炫博。

5、篇章结构上采用主客问答的对话体形式。

25. 司马迁与《史记》,详细见(61页) 《史记》为了谋篇布局、风格统一或其他原因,

常以“互见法”来展现完整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所谓“互见法”就是以其本传为主,将一些必要的事迹分散到不同的传记中,起着对本传的补充、纠正等作用。

26. 《汉书》:东汉时代统治思想转而严密,经学风气甚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班固的美

学态度。因此相对于《史记》的纵横奔放,情感激越而言,《汉书》表现出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雅懿,就是指文章风格的简洁舒朗,平和典雅,韵味悠长。

二是裁密,是指叙述详备、清晰,笔法缜密,能较为全面地再现事物或人物。

27.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由纪(12篇)、传(70篇)、表(8篇)、志(10

篇)四部分组成,共一百篇。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一代229年间的历史 。

28. 一、乐府含义的演变

两汉:主管音乐的官府。乐府机关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

魏晋六朝:乐府所唱的诗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文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诗,有合乐的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这样,乐府就由音乐官署的名称变成一种诗体的名称。

唐代:不用乐府旧题,只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批判现实的讽刺诗,被称为“新乐府”或“系乐府”。于是,乐府在此时又一变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词、曲的雅称、别称。

29. “建安七子”之名首见于曹丕《典论 论文》(第一篇评论性文章),包括孔融、陈琳、

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祯七人。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称“七子之冠冕”。

30. 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

① 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② 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曹操的四言诗苍劲有力,慷慨苍凉

31. 曹丕诗的风格

(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32. (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

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音节和婉,修辞精美。

33. 曹植诗的风格

前期创作 : 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和奋发进取得精神。

后期创作: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寄寓自己遭忌被弃的感慨;游仙诗

34.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

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竹林七贤之一,孤傲放荡,蔑视礼教,信奉老庄思想。八十二首《咏怀诗》是阮籍的代表作,主要表达了阮籍内心的生存感受,也有一部分是对时势的隐蔽讥评,所以显得比较隐晦。“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隐晦曲折。

35. 嵇康简介:嵇康,字叔夜。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存诗五十余首,其中以四

言诗成就最高。其代表作是《赠秀才入军》十八首。嵇康继曹操之后,再一次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它凭借着精致。飘逸的意象,创造出了清新脱俗的艺术旨趣。刘勰以“清峻”概括嵇康诗歌风格。

36. 太康文学:晋武帝太康年间,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有“三张、二陆、两潘、

一左”,这些作家是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和左思。诗风繁缛。

37.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

九江西南)人。出身没落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陶侃为晋大司马,祖茂、父逸做过太守之类的官,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

陶的田园诗

1、田园景物的恬美与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其一

2、歌咏劳动生活、表达躬耕的生活体念。如《归园田居》之三

3、描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归园田居》(其四)

陶诗的总体艺术风格:平淡、自然、刚健豪放、静穆。

所谓平淡:是兼指词藻与境界韵味而言的。在词藻言,是不加雕饰,质朴无华,而极尽词采的纯净之美;在境界韵味言,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境界的宁静平淡的美。与同时代谢灵运、颜延之比,陶诗铺排语很少,对偶和用典也不多,渲染物色的形容词就更少,一切都如实写来,看似平平淡淡,明白如话。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成就最高的作家陶田园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而且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有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38.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

变。谢灵运诗歌总特点:一是精工富艳的风格。二是细腻的景物刻划。

三是谢灵运诗歌往往先交代出游,再写出游见闻,最后谈玄说理,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结构模式。

39. 谢朓诗歌的艺术成就

1、大谢注重言理,小谢重在抒情

小谢诗承大谢,结构为写景加抒情与说理;区别在于小谢诗已基本剔除玄言说理成分;

2、大谢富艳典重,小谢清新流丽

小谢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潇散,改变了大谢诗的繁富典重之风;

3.大谢情景两分,小谢融情于景

谢灵运的诗歌多为山水景物的客观摹写,很少能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谢朓的诗歌多能把自己的情感意趣,比较自然地融入到景物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脁诗歌

的重要特色,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4、诗歌语言音律谐适,流畅自然。

5、善于熔裁警句。 (两谢均善于炼字琢句、熔铸警句)

(相比谢灵运而言,谢朓的山水诗风格更为清新、流丽,语言生动流畅,景物和情感的结合更加自然贴切,此外,谢朓的山水诗基本上已经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很少有说理的尾巴。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关于早起的诗句。

40. 永明体诗:所谓永明文学,主要就是以竟陵王门下的诗人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它的形式关于早起的诗句。

意义要大于情感思想意义。永明时期,受佛经转读的影响,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并著有《四声切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声八病”说,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等八种声韵搭配必须避免。永明体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沈约、谢朓、王融等,其中又以谢朓的成就最为突出。

41. 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宫”即太子东宫。萧纲为太子时,围绕着

他形成一个以东宫僚属为主要成员而影响颇为广泛的文学集团,他们的一部分诗歌,专写男女之情(包括传统的闺怨题材),以及女子的容貌、举止、情态乃至生活环境、所使用的器物等等,形成显著特征,即被称为“宫体诗”。

42. 中国小说的产生,大概有以下几个源头:子书的影响,神话的影响,史学的影响。在魏

晋南北朝时期始进入其第一个高潮——志人志怪小说。

43. 魏晋小说的特征:粗陈梗概、篇幅短小、叙事简单、方法单一。

44. 初唐诗歌

1)、上官仪:贞观初进士及第,即受唐太宗的赏识,在太宗朝即以工诗出名。旧唐书本传云“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仪的诗以属对工切、言辞艳丽为特点,多模拟前代宫体之作。又提出“六对”“八对”之说。

2)、初唐四杰:s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有着明确的革除唐初宫廷诗风的主张,提倡“骨气”、“刚健”。所谓“骨气”和“刚健”首先表现为积极奋进的博大的襟怀。

3)、陈子昂:陈子昂在理论上明确表示了对唐初所弥漫的六朝语绪甚为不满,要求恢复“汉魏风骨”,提倡风雅兴寄。

45. 盛唐诗歌

1)、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最能代表孟浩然诗的风格——清幽淡雅(自然平淡)。他往往只用素淡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简洁地写出自己的直觉感受,似乎毫不着力,却富超妙自得之趣。他把田园风光同自己的隐居生活融合起来,写得亲切、质朴、自然、平淡(受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不足:孟浩然的诗也有不足之处。诗中涉及的生活面比较狭窄,多为短篇,内容较单薄,缺乏思想容量大的长篇巨制。

总体说来,孟诗成就不如王维,然亦能独标风韵,自成境界。是初唐诗歌向盛唐诗的高峰过渡期的一座丰碑,对唐宋及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维前期有政治热情,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
篇二:关于早起的诗句

理性滞后于其语言或者说思想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读书报告

一、 作者简介

宇文所安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又名斯蒂芬·欧文,StephenOwen),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与比较文学系教授。他凭借深厚的西方文化根基与较高的汉学造诣,构建了中西文化与文学精神的双向阐发体系,对文学经典与权威发出大胆质疑,同时又进行小心求证。他的不同寻常的解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二、 主要内容

将不同版本的经典的早期古典诗歌按照主题划分,在比较后总结规律,主题依次为“思妇”(虽然标题是早期诗歌的语法)、游仙、死亡与宴会。附录中是作者对早期古典诗歌的选集和五言诗、音乐传统、模拟等个别现象的思考。延续了其它著作中的个人风格,更像是独白式的思考集,附录实际是在重申本书主要的思想,即诗歌经过前人观篡改,不能完全恢复原貌;同一主题下“习惯性引用”的惊人相似。

三、 编撰理念

研究诗歌的内在运作机制,以及它的断片是如何被挑选出来的。

展现诗歌的扩张和缩短都有较大的自由度。

四、 旁观者视角下陌生化的古典诗歌

谈到陆机的《拟青青河畔草》“皎皎彼姝女,阿那当轩织”时,作者写道“这首古诗中的女子梳妆打扮得楚楚动人,这对于丈夫出门在外的女子来说是很不得体的行为。更糟糕的是她占在窗边,因此外人对她的梳妆过程清楚可见。陆机笔下的美人是必须可见的,但是她做的是一个女子的分内之事——纺织,而且她没有把手伸出窗外。当她深夜醒来,形单影只虽然可悲,却不失为妻子的身份和体面。”纯粹是在西方的审美视角下的解读。 在陆机的另一首《拟西北有高楼》中,旁观者宇文又作了一番比较“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陆机想要保持这种修辞上的对比,也确实为第一句找到叙述者不须为之怨恨的因素: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

“它在质朴无华或文雅之间变动,有些学者相信这种变动代表着文学从朴素和大众化到渊博和精英化发展的历史变化过程,《费凤别碑诗》既显示了相当的学识,风格又非常朴质和直白。”

“ 一个主题可以长篇累牍地出现,也可以只以一联出现。”

游仙主题具有目的论的性质:它的目的是得仙。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变量,把话题组织成两个互有重叠的次主题。第一个次主题以获得仙丹为焦点,也有少数强调获取道术或真秘。第二次主题的核心是古老的“周游仙庭”。

五、 西方人的理解力囿于语言成熟度有限或是„„

作者不能理解早期诗歌的典型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着衣,徘徊,明月,清风,鸟鸣,有时候还有谈情。虽然这些大多数是三世纪不眠人意料之中的平常事,”到这里还挺正常,下面就开始了东西方的差异“另外一些失眠时同样平常的反应却没有包括在内。只要有月亮,就一定是明月,不会是月牙甚至是半月在这一时期,诗人从来不在雨夜失眠;季节往往是秋天;诗人必定独守空床。失眠诗的叙述者永远是孤单一人,因此这一主题常常和另外一人的缺席联系在一起,有时表现的是不眠的女子思念爱人。”

西方的纯理性,把这些融合为一体的意境创作所必须的意象打散了,孤立地看待每一个意象,削弱了其艺术合力,古诗中的思妇诗这些经典的意象并不能简单被定义为一种表达的手段,而是应该看成是种情绪所特定指向的某些能共鸣的物体,形式本身就是具有意味的,作者把这些意象在这里和后文中认识为一种没有重要意味的形式,甚至是种互相仿拟的对象。其实,在中国文化中这些典型意象早已融入语言的血液中去,没有比它们更熨帖的词汇了,这是共通的在达到情感高峰所感知的事物了。宇文所安的问题好像再问为什么这个人穿最适合它风格的衣服最好看,而不是其他衣服。越是简单地事物:明月,捣衣鲇,鸟,揽衣(简单的动作),越能达意。

作者还多次指出古诗中的倦鸟总是鸣北林,而不是南鸣。真是不懂诗歌,鸟鸣北林,往往和诗人失意有关,在北方过冬的鸟儿自然离群索居孤苦无依,另外,音律也比较整齐和谐。

“创作实践中的三个层面:话题、主题和主题的组合。有些主题组合是拼合独立的片段,如《艳歌何尝行》,把不同主题融入具有内容连贯性的表达中”作者是从如何创作来结构诗歌的,话题在早熟的中国文化里应该翻译成题材,主题则对应的是意象。西方剥离出赤裸裸的形式,如果简单看成不同层次的形式的嵌套和组合,只是第一层次的解构,未能从诗的情感线索看它是如何从起到兴再跌宕起伏在最后留下不尽的涟漪的,这里的分析是更为本质的,这或跟诗人(或被叙者)生平有关,或跟要突出的情感点有关,作者并未深入探讨,而是仅仅停留在第一层次上,甚至不是很谨慎地以婉转的“拟”“仿”等字眼把题材类似的诗歌看成是互相的蹈袭。

洪莉媛 090140346

杜甫早期诗
篇三:关于早起的诗句

读杜甫早期诗

20104086 梁怀超

我这里所说的早期,是指杜甫三十五岁前的读书壮游时期,时间跨度从公元712年到处745年。就杜甫个人来说,这是他读书游历、蓄积能量的时期,对诗歌的创作已经作了初步的尝试,有一部分诗作带有明显的"杜诗"特色.就诗人生活的现实背景来说,这正是开元盛世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罕见的开放的、气度恢宏的繁盛时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岛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然而,月满则亏,盛极必衰,唐王朝历年积累的弊端也在不断地滋长,并且已初露端倪,如藩镇割据,这是导致唐王朝衰落并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各藩首领拥兵自重。朝廷用人不当,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经过姚崇、宋景、张说、张九龄等贤相的先后当政,奸相李林甫开始掌握权柄,并且一掌就是十七年(736—752)。由于李林甫善于逢迎,深得唐玄宗的信任,于是许多大事都决于李林甫,唐玄宗也逐渐地做起了“享乐皇帝”。就在这个辽阔的背景下,年轻的杜甫感受着时代的阳光风雨,开始用诗歌抒写自己的情怀`抱负和时代风云。“往者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疾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壮游》)从杜甫自己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从事诗歌创作很早,而且数量也可观。“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韩愈在《调张籍》中说,“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豪芒。”说明在中唐时候,杜诗已开始大量散逸。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时期的二十五首

诗,远非杜甫早期诗的全貌。就从这少得可怜却很可贵的二十多首诗中,杜甫已向读者传达了相当多的信息。

由于杜甫的早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读书壮游,相对来说,衣食无忧,少年心性,容易轻狂,与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接触的机会也不多。因此,这时期他的部分诗作气象宏阔,语调激昂,充满进取精神,具有盛唐诗的典型特点。如他早期的名作《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正是诗人眼大心雄、踌躇满志之作。境象之辽阔,立意之高远,都体现了盛唐气魄。将此诗与晚期的《登高》、《登岳阳楼》相对照,早期的俊朗清奇与晚期的沧桑沈郁立判。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望岳》、《登高》,都是写眼前景,抒心中情,眼前景是具体的,心中情是抽象的,不涉及具体事件。但《望岳》更像是一个少年在放歌,而《登高》则成了一个老者的苍凉叹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则明确地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处境,“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以致触景惊心、涕泗横流,“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已荡然无存。《登高》、《登岳阳楼》是老杜“沈郁顿挫”风格作品的典型代表,由此也可见杜甫晚期诗和早期诗的异趣处。此外,此时风格相似的作品还有《房兵曹胡马》、《画鹰》、《重题郑氏东亭》等,都具有笔力俊健、诗风凌厉的盛唐诗特点。

李杜交游,向来就是诗歌史上的美谈,闻一多先生更是惊为“太阳与月亮的碰撞”。“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和杜甫,中国诗史上伟大的双子星座,他们能够相遇、交游,当然会引起后人无尽的想象,想象归想象,事实归事实。如果我们翻开李杜的诗集,寻出二人有关交游的诗作,再结合当时的某些习惯,可能会得出另上种结论。而李杜交游的活动,就发生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之前的这段壮游时期。

此时的李白,已经名满天下,他刚从长安被“赐金放还”,带着近乎传奇的色彩。杜甫则刚刚起步,对未来充满着热烈的向往,能有机会与“谪仙人”交往,想来杜甫是引以为光荣的。挟名人以自重,藉以揄扬自己,历来就是人们乐意做的事情。对自己的祖先更是如此,即使是李贺那样失意的诗人,也念念不忘先祖侯王的显赫身份。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的一个重要的诗人,杜甫对此也是非常自豪的。他说“吾祖诗冠古”(《宗武生日》),“诗是吾家事”(《赠蜀僧闾丘师兄》)。他在《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中说:

吾祖也,我知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

总是津津乐道于祖宗的勋业。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风气。它无非是为了要说明自己是如何的“根红苗正”,具有一种天生的优势,这对当时门第观念还相当严重的情况来说,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当然,借名人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也是人们所乐意做的。天宝七年(748),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曾写道,“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因此,我冒昧认为杜甫之所以写了大量的“赠李”、“怀李”诗,与挟李以自重不无关系。

除了这一层关系,杜甫在“赠李”、“怀李”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真挚的感情,绝没有玷辱“情圣”(梁启超语)这个称号。

其实,李杜交游时间很短,天宝四年(745)秋,杜甫和李白在鲁郡(兖州)石门一别后,便“怀着对一段共同游历的最美好的回忆和惜别之情,各奔前程,永远地,永远地分开了。”(陈贻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李白《鲁郡东门送杜二甫》)“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在以生漫长的岁月中,杜甫写下了许多“怀李诗”,且多为情深意远之作,《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不见》、《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韵等皆是。李白也写过“赠杜”“怀

杜”诗,如《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等,当然还有那首众说纷纭的《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首诗带有揶揄的口气,是不言自明的,也无庸讳言。李白何许人也?狂人也。以他的性格和气质,说这样的话是不奇怪的,他得意时不是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吗?短暂的交游,留下了长久的回忆,可惜李白谪仙气质,浪子心性,其待人的温厚处不及杜甫远矣。

涓涓细流哺育江河湖海,源头之水直接影响着江河的走向与景观。杜诗宝库的源头便是杜甫的早期诗——读书壮游时期的诗。杜甫早期诗是他早年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产品,当然有着相当的局限性,他的最杰出的忧国伤世的作品还没有出现,艺术上也没有完全成熟,他的拿手戏之一——律诗的创作还未大量出现,“晚年渐于诗律细”,道出了其诗歌创作的一个倾向问题。即便如此,杜甫早期诗作的清风豪气、造语炼字还是给他的中后期诗作留下了抹不去的影子。

如他的《房兵曹胡马诗》、《画鹰》:

胡马大宛名,锋梭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以及上文所引的《望岳》诗等,从风格上讲,可谓清风峻骨,造语独特,令人神旺。“胡马大宛名,锋梭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的作品中,也不乏风格类似者,如《天育骠骑歌》、《画鹘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等等。“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

久低昂。”与早期一味清峻不同的是,后来的诗作结尾时,往往是“篇终接混茫”,感慨转入苍凉深沉。如前所引诗的结尾分别为,“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如今岂无 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 缠其身。”“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这也正是杜甫诗从早期转入中后期可供追踪的线索。

诗五篇清晨的祷告 第五篇
篇四:关于早起的诗句

诗五篇清晨的祷告 第五篇:概论

作者:大卫

本篇是清晨祷告的诗 诗5:3

写作背景:他被许多不敬虔的仇敌所包围,他投靠神,求神保护他 诗5:12,

开他出路 诗5:8

要训:我们每天早上到神面前来,求神引领脚步,免走恶人的道路,在言语及行为上,归神为圣。

本篇共分五段:一、诗5:1∕3

二、诗5:4∕6

三、诗5:7∕8

四、诗5: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50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