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时间:2003-10-27

【www.myl5520.com--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学习感悟
篇一: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武昌区安馨幼儿园 学 习 感 悟

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二: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一年级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赵 俊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一个学期结束以后就会发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成绩也很优秀。

在我所带的语文课堂中,开学第一天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讲解了语文书和练习册的使用,并对作业本和笔作出要求。后期的作业中会对书写的正确、美观的作业贴上贴画奖励,以此鼓励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课堂上会对积极思考认真听讲的同学提出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这些都是在这几年的低段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也是这半年来一年级教学的体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讲座 感想
篇三: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

在参加过幼小衔接讲座之后,感觉受益匪浅。

从小班到现在的大班,眨眼间,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三年多了,明年9月份即将进入小学。渐渐地我们也开始关注孩子上小学的事情,如上哪间小学、其他父母是如何选择的、择校与否、学校之间的区别在哪里等等。这个讲座给我们上了一节比较深刻的课,做讲座的老师以她很多亲身的经历和例子,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平常却不一定为我们所知道的做法和道理。

例如学前物品的准备。记得我们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是一件多么兴奋的事情(那时我没上过幼儿园,正式上小学一年级前,只上了一年的学前班),新文具,新书包,新衣服,新课本……什么都是新的,跟过年似的。一点没有象现在的专家学者分析的这个不适应那个不适应,这个断层那个断层(昨天我在网上看到德国有个叫哈克的教授专门阐述了幼小衔接的六个断层)。现在孩子宝贵了,父母的“呵护”有加,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的苦、受一点点的委屈,什么都给最好的,这反倒成了“祸害”。例如挑文具,老师提醒我们,一定不能挑那些太花俏的笔、笔盒和书包,书包要挑贴背的,笔盒要挑塑料的,没印那么花俏的,铅笔要挑六角型的,也不能太花俏的。这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防止太花俏的东西转移他上课和做功课的注意力。我记得,我们以前上小学挑文具,铅笔也就那么几种,也根本不会印到花里胡俏的,笔盒也是很简单的那种铁皮盒,书包就更加简单了,根本没有什么很花俏的图案。老师提到了一种叫“握笔器”的东西,我是第一次听到。老师解释说,那是教会小孩子学会正确的握笔方法的工具。我对此有点不理解。我记得,我们以前小学的时候,老师都是很认真地教我们怎么样握笔,怎么样写字的,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我们。现在倒好了,直接买个握笔器就行了。这到底是科技进步了,还是人类落后了?

行为规范和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对于幼小衔接来说比较重要。幼儿园可以说还是处于保育阶段,而到了小学就是真正的独立生活了。在幼儿园尿了裤子有老师帮忙换,吃饭不认真有老师纠正,午睡不好有老师监督,这些到了小学之后,就全都靠自己了。所以,现在幼儿园的老师已经开始教育孩子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每天晚上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放在床头或者凳子上,这都是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有一位当小学老师的家长也说,她教一年级的时候,看到很多

小朋友找书本或者练习本都找好半天,这样肯定会耽误学习。老师以她自己的经验教会我们不要做“陪读”的家长(就是每天晚上盯着孩子完成作业)。她自己的方法是,吃完饭后到9点前是做作业的时间,她买了个小闹钟放在桌子上,9点钟闹钟一响就停止做作业。如果不能完成就等着第二天挨老师的批评了。每天的作业要家长签名,她说她是闭着眼睛签的,意思是她不检查作业的错对。她跟孩子讲,做作业以及作业做得对与否,是自己的事情,不能依赖家长。不过她每隔两个星期就会翻看一次孩子的作业,看看做错的地方是粗心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再帮孩子分析。这样,家长不仅从“陪读”的角色解放出来,而且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独立能力。这的确是一个好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理财思维,这也是我感到很深刻的一个方面。老师说,她带孩子去买玩具或者文具,都事先跟孩子说好总的费用,如果超出预算则家长不支付或者由孩子自己支付。她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去买文具,孩子看到两个很花巧的硬皮抄爱不释手,硬是要买下来,家长不同意,孩子说没带钱让妈妈先支付,回去后用过年的利是钱还给妈妈。在孩子还钱的时候嘴里就嘟嘟说太贵了以后都不买了。结果从此以后,她都学会了在预算内买东西,包括每年学校组织出去春游秋游,都会在预算内合理地安排费用。这种习惯的养成,可以说对她以后的生活会有好的改变的。这一方面,我们在教育孩子上,是很欠缺的。这一招,以后应该学一下。

大四班 李令瑜妈妈

幼小衔接心得
篇四: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阅读心得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大三班 张雨桐家长

浅谈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篇五: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浅谈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各位家长:

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交流,作个简单自我介绍,我是幼师毕业,曾从事过幼儿教育几年,后一直承担小学数学教育,也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将近10年。现与大家交流,我只能把自己工作的体会和生活的感悟,粗浅的说一说,交流的观点也许与大家不同,请大家多多包涵,私下我们也可以再切磋。

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下面重点谈谈站在家长的角度,应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 一、平和的心态 坦然面对

我们现在的孩子家长,可以说百分之百的重视孩子的教育,可就因为重视,出现操之过急,欲速而不达、拔苗助长的情况,我们爱孩子心切、看孩子胜过自己,希望孩子的未来有出息,知道走向社会要想真正生活的好,读书有文化还是最重要。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作为孩子的父母不仅都要重视,配合好,而且要静下心来对待孩子的方方面面,现在的社会,不管大人、小孩都比较浮躁,教育孩子要求孩子,首先还是要从自我做起,人生活的是过程,不要过于纠结结果。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过程中,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要

急躁,想法努力去做。要想让孩子以后活的开心、快乐,努力让他的优点多些、缺点少些,要想你教育孩子更成功,你也要不断修正自己,让自己的缺点少些,优点多些。正视自己,客观地看待问题,你的心态会平和些,遇到问题就会很坦然,教育孩子的效果会更好。

二、了解孩子 方法得当 自然过渡

家长只要真正了解孩子的这个年龄的特点,明确孩子的现在需要,对孩子的未来需要负责,你就一定能找到适合你孩子教育的办法,让孩子自然过渡这个幼小衔接的关键期。

(一)了解孩子上小学在哪些地方不适应

1、变化一:作息时间的变化。 在幼儿园,一般是30分钟一堂课,而小学每节课约40分钟,且课间时间和午休时间也相应变短了。孩子们玩的时间变少了,坐着不能动的时间变长了,很多孩子可能会出现上课坐不住、精神不集中等现象。

2、变化二:学习方式和内容的不同。

幼儿园强调在游戏中学习,以玩为主,而学校教育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有严格的学习进度和各种考核形式,强调的是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自理能力的养成。

3、变化三:人际关系的变化。

在幼儿园,孩子的生活、学习都在老师的精心照料之下,师生关系非常亲密,小朋友之间也是一种友好的玩伴关系。进入小学,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上,生活方面多需孩子自理完成,孩子因此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漠视感和对老师的期待落差;

和同学之间也引入了学习等方面的竞争,这也带给孩子一定压力。

4、变化四:期望水平的断层。

幼儿园时期,只要孩子快乐健康,家长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学习和能力提出实际的期望和要求。但上学前后,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他们产生新的、明确的期望和施加学习压力,这也是引发孩子产生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些不适应,我们家长如何及时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准备工作呢?

(二)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从一些教师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再次,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好下一堂课的学习用品;然后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打打闹闹;需要上厕所的,抓紧时间先上厕所;还有时间,可以舒展舒展身体各部位,走一走,跳一跳,但不要剧烈运动,以免上课以后长时间不能静下心来。

2、学会安静和活动

参加幼小衔接家校夜话心得体会
篇六: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参加幼小衔接家校夜话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

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

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一(4)班王弈心家长 王飞

2016、9、25

幼小衔接体会
篇七: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心得

本周日,大班召开了幼小衔接家长会。本次家长会,我们主要讲了关于幼儿入学前习惯、作息时间调整、幼儿心理以及拼音、数学方面的内容,家长反映良好。

作为人民大道的老师,在家长会上名师主要讲了关于2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运算以及蒙氏数学中家长反映的一些问题。

关于20以内的加减法,分步规范的向家长进行了演示和讲解,家长也积极地参与了讨论,将自己在家辅导幼儿做题时遇到的困惑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分析,研究问题,气氛热烈。这体现了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对幼儿学习的无比关心。在我讲做题方法时,家长也将自己教孩子的方法说了出来,大家各抒己见,认为应该将求做题方法的多样,不能拘泥于形式,束缚孩子思维的发散。

蒙氏数学主要就家长反映的一些问题做了讲解,比如说关于计数器的一些相关问题。还有就是作业问题,大部分幼儿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但也有部分幼儿偷懒,不做作业或是依赖家长完成作业。对此,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

本次家长会开的恰逢其时,适时地解答了家长的疑惑,将正确的方法教给了家长,家园步调一致,有助于更好的辅导幼儿,加深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可。

大六班 王子成家长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八: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感想 由于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不少小学学生感到很难适应初中的

学习生活和方法。解决这个矛盾的钥匙就是: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

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

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

一、对衔接教育的理解 搞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于三年初中数学学习很重要。一个良好的开始,

对于学生来讲有莫大的鼓舞。尽早适应与小学数学教育在学习方法、学习形式上有很大不同

的初中数学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则是衔接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我认为要搞好

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育,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2、注意学习方式的衔接。3、注意学习方法的衔接。4、注意

学习内容的衔接。5、注意学习思维的衔接。6、注意学习情感的衔接.7、注意成长发展的衔

接.作为小学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其成长发展中的变异和自身存在的差异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阻碍学生自身发展的多元要素。

二、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的问卷与分析 ㈠调查背景回放

1、 一位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对妈妈说:“我就要成为初中生了。我真想早一点看到初中

是什么样的?”

2、 太原市某初中一年级的小华同学在游戏机室面对前来寻找的家长,用充满委屈的口

吻说:“我不想长大。我不想毕业。我不想当初中生。我想念我的小学老师。”

3、 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我只有初中毕业,又过去这么多年了,以前学的那一点点东西

也都忘光了。孩子问我什么,我基本上是无法回答。只能叫她去学校问老师。”。

4、 在某些教师聚会、座谈的场合里,有时会听到一些初中教师在摇头、叹息:“现在的

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要扭转都不行;而有些知识中学还要 学,小学却都教了,那我们还要教什么?自从取消升学考试之后,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弱

了,心算、口算能力以及准确率都比以前有升学考试时低;上课时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

5、 小学教师不满了:“我们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都能获奖,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辞

辛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是有问必答,学生都认同我们是他

们的知心人;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初中教师不能用学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育??” 回放这些学校生活中的只言片语,为的是引发我们去关注正处于小学和初中衔接点上的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前不久,太原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部分教师编制了关于“学生、教

师、家长”的三份问卷,到市区部分学校的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进行调查,共发出

问卷1960份,回收1804份,回收率92%,其中有效问卷1804份,有效率达100%。 ㈡问卷调查与分析

1、学生问卷方面

(1) 关于对学习内容的预习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60%左右的学生能主动预习即将学

习的内容;30%左右的学生是教师布置才预习;只知道课题或一无所知的人数比例,小学

五、六年级学生为79%,初中一年级学生达15%。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时间控制在30分

钟以内。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学生在主观上意识到预习对于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怎

样做好预习工作,从分配的时间和预习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走过场之嫌,体现

不出预习的真正效果。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轻,预习的时间相对较充裕,教师更有

必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教给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

(2)关于课堂上能否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课堂上能经常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五、六年级比例为21%,初中一

年级仅为44%;偶尔能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五、六年级占69%,初中一年级占

81%。这数据上的差别,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由年龄特征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使得初中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不如小学生那么强。这可能跟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全面铺

开也有关系。小学课堂相对活跃,但是在热闹课堂的背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质量呢?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3) 关于在学习上得到谁的帮助最大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大多数学生认为得到老师的帮助最大,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占70%,初中一年级

学生占57%。而得到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小学生更多依靠的是老师。

初中学生间交往密度较大,意识更强,得到同学的帮助就比小学生多。综上因素,小学教师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间方面应该更有优势。

(4) 关于最迫切需要在哪些方面获得支持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最迫切需要在学习方法指导上获得支持,同时32%

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需要提供学习资料,33%的初中一年级学生需要宽松的学习环境。可

见,小学生的依赖性还很强,而初中生虽然学习能力正逐渐提高,但因“应试”所致,心理

压力也大,所以他们觉得获得宽松的环境比提供学习资料更重要。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学生

中,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2、教师问卷方面

(1) 关于对任教学科不同学段课程标准是否了解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从调查的结果看,83. 4%的小学教师和85. 8%的初中教师对于任教学科不同学

段的课程标准不太了解,这个结果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因为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关注的是

自己任教学科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于任教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教研

时往往缺乏更多的思考。即使有,大多也是经验性的探究多于理论性的学习。我们可以设想,

教师如果对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各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

小学教师就不知道学生在初中将要学习的内容,难以做好一些基础性的铺垫;而初中教师也

同样无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此必然会出现了小学和初中在教育教学衔接上的断层现象,

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2) 关于对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调查结果表明,51%的小学教师和55%的初中教师认为,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

学习方式,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勤于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胆发言、发现问题敢于

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例如,课外阅读可以

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

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并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

适合自己需要的书来学习等。另外,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认为

小学和初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初中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需要学生做好

必要的预习准备工作。课堂上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习理解,

不可能像小学那样知识点较少,可以手把手地一一讲解。因此,培养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将

使学生受益终身。

(3) 对教学中最重视学生哪方面发展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小学教师重视。这是因为小学是打基础的时期,必须重视其全面发

篇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讨心得体会 龙里县第三小学与龙里名族完全中学 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师:倪艳 从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大家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小学时的语

文成绩很优异,但一升入中学成绩就直线下降,总考不出好成绩,语文成绩平平,这很值得

中小学老师深思。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更好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龙里民中

和我们城关三小特开展了本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对造成中小学教学脱节现象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就谈

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573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