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关于谨言慎行的古语

人生感悟 时间:2004-01-05

【www.myl5520.com--人生感悟】

谨言慎行五大好处
篇一:关于谨言慎行的古语

谨言慎行五大好处

在注重德性标格的中华文化中,孔子和老子虽有大相异趣的人生观、处世观,但却共同持有“讷言”的主张。“讷言”成了两位大师思想理念的一个交汇点,灌注着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孔子“讷言而敏行”的理念更是流传千年,引导了中华民族的心性塑定。

一、“讷言”以寡失

言与行是人主体活动的两种方式,孔子着眼于人格塑造,提出“有言者不必有德”,并认为考察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即是说,言语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德性,人格的实现在行不在言。他据此提出:“仁者,其言也讱。”“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讱、讷,均为言语迟钝之意。“讷言”,就是主张言语要迟钝、简约,说话越少越好。据说孔子在家乡行走,就常常是这般恭顺温和、不善言辞的“讷言”形貌。

为什么要“讷言”呢?因为孔子发现:“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同时,“以约失之者鲜矣”。一味逞口舌之利常招人讨厌,而约束自己、言语简约的人普遍行为合规、过失较少。既然放言易、力行难,人格塑造的重点又不在言,孔子自然要提倡“讷言”。

《诗·大雅·抑》中有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圭的斑点可以磨掉,而说出口的错误无法挽回,这是强调慎言以避免失言。孔子门徒南容对这几行诗句极感兴趣,反复诵读,孔子以此认为南容大可造就,就把侄女嫁给了他,可见孔子对“讷言”的看重以及他倡导“讷言”的原因。

老子曾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认为说话多常会陷入困境,不如守静勿言,做到“大辩若讷”,这与孔子的认识极为相近。

二、“讷言”以成信

孔子提出“讷言”,同时也有成就信用的道德考量。他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一个人言语过多,就会有不能兑现之言,反而丧失了信用,是“巧言乱德”或自取耻辱;要想成就做人的诚信,还是少说话、不空言为好。

孔子曾对学生说:“予欲无言”,表示他准备不再说话了。老师不说话怎么教育学生呢?孔子解释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什么话都不说,但春夏秋冬依次更替,没有紊乱和差失,这才是一种高度的诚信品格。孔子一再强调:“巧言令色,鲜矣仁。”甘美悦人之言,喜狎悦人之色,很少出于仁德之人。相反,“敏于事而慎于言”,才是接近德性的正道。

“轻诺必寡信”,这是老子的主张。他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他认为巧辩和饰美伤害言语的真实和诚信,这与孔子的理念异曲同工。

三、“讷言”以多思

孔子的“讷言”也体现着主体的谦逊、勤学和深思,他把“讷言”视作智识积累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孔子平时处事“温良恭俭让”,这种谦逊恭让就包含多闻以求学思之意。他曾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主张遇事多听多看,保留疑问,弄清问题,再将有把握的部分说出来,“讷言”在此是多思多问的环节。孔子曾自豪于自己“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其中的“默识”,即是遇事“不言而存诸心”或“不言而心解”之意,体现为勤学多思的过程。面对生活中的

问题,他认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和思考最为紧迫,而言语表达则在其后。孔子坚持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以此解决疑问,提升智识,这样才能具备更多说话的资格。

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机灵敏锐,长于言谈,颜回木讷如愚,好学善思,所谓“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当着子贡的面评价说,你子贡的确是赶不上颜回。在孔子看来,讷言多思自然优于善言少思。

老子也从人智识高低的角度论“讷言”,他把“讷言”直接视为智慧的体现,曾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认为深沉的智慧与高谈阔论的口才不会同时具备,因而主张“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实是主张以不言和愚钝而免于流俗,坚守自己内在的智识,所谓大智若愚是也。

四、“讷言”求时中

孔子的“讷言”并非要求人不说话,他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话还是要说的,但不能随便地说出来。他提出:“讷言”必须讲求“时”和“中”。

孔子欣赏公叔文子“时然后言”的说话风格,即看准时机,在该说的时候才说,在该说的时候就说。他提到如下情况:“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在该说的时候不说,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在不该说的时候却说,就是失言,关键是要靠智识认准说话的时机与对象。孔子还提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与人交往,对方没说到就抢先说,是急躁;对方说到了还不说,是隐瞒;不看对方脸色就贸然说,是“眼瞎”,这三种过失都是因为没把握好说话的时机。所以,讲求“时”是“讷言”的重要原则。

同时,说话也不能夸夸其谈,徒逞口舌之能,而必须切中要害。学生闵子骞对鲁国的一项工程提出意见,孔子对其大加赞赏:“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老子推崇“善言无瑕谪”,这种无过失的“善言”服从于所谓“不言而善应”的天道,也合于“以其言下之”的谦卑方式,他甚至认为(军事活动中)“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他的“善言”更多考虑的是处世方式。

五、“讷言”而“敏行”

言与行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两个维度,也是其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方式。如何掌控这两种方式,把握两个维度间的张力,关乎人格品性的塑定。

老子主张“言有宗,事有君”,他坚守“无为”的行为方式,追求“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境界,这使他的“讷言”更彻底、更深沉。与此不同,孔子则以“敏行”辅助“讷言”,使生命活动的两种方式相协调相补充。

孔子特别看重人的行为,他主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认为把要说的事先做出来才好,据此提出了“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思想。这里的敏,指迅疾,敏捷。因为言易行难,做事情主要靠行,所以他主张言从迟而行求疾。

根据“敏则有功”的理念,孔子认为敏行是成就功业和完成人格的根据。他同时也认为,人的许多思想和理念应当用行动来表达,行动可以是最好的语言。比如做官的学生仲弓请教怎样才能举荐贤才,孔子回答:“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把身边的贤才推举起来,用自己的行为表明一种思想态度,远处

的贤才,别人也就不会埋没。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只要有能力,行动就能证明自己,用不着担心别人不了解。由此可见,他坚信行为是最好的语言。

《易传》提出“天行健”,认定天通过四时运行和生成百物的“行”来成就功德,其无言而行、以行为言,正是“讷言而敏行”的理想典范。这一思想把孔子的“讷言”主张定格化,使讷言敏行、自强不息成为中华民族广泛认同的文化人格。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一诺千金,赞赏快马加鞭、老牛奋蹄,就是看重言语的稀贵和行为的捷健,“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言无实人格当然成为人们世代嘲笑的对象。改革开放初期的“不争论”、快步疾走,就是讷言敏行风格在新时期的践行。新一届中央领导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认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提倡“蹄疾而步稳”“做不到的不要写”“干一寸胜过说一尺”,这些主张无不映照着讷言而敏行的思想智慧。

古希腊思想家推崇辩证法,提倡在论辩和互相诘难中发现真理,由此引导出西方善于表达的外向型人格。中国先哲则主张“讷言”,引导着内敛型的民族心性。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低沉,鄙视张扬,它从来“不患人之不己知”,因为它是这样的实在、敦厚、深沉。

托福写作名言积累之谨言慎行 君子之道
篇二:关于谨言慎行的古语

智课网TOEFL备考资料

托福写作名言积累之谨言慎行 君子之道

您当前的位置 » 智课教育官网 » 托福 » 托福写作 » 文章正文关于谨言慎行的古语。

出国英语考试有哪些 雅思6.5是什么水平 雅思阅读评分标准 托福阅读评分标准 雅思和托福的区别

菜根谭的智慧中有云:“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意思是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遭受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励,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计谋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有修养的君子宁肯沉默寡言,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话不随便乱说;表情绝不冲动急躁,做事宁可显得笨拙一些,绝对不能自作聪明显得高人一等。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秉持君子之道谨言慎行。关于谨言慎行的古语。

1. A little body often harbours a great soul. 莫道身躯小,伟人寓其间。

2. A cock is valiant on his own dunghill. 夜郎自大。

3. A close mouth catches no flies.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4. When wine sinks, words swim. 美酒一下肚,话匣关不住

5. Ale will make a cat speak. 酒后吐真言。

6. A middle course is the safest. 中庸之道最保险。

7. All one's geese are swans. 自吹自擂。

8. All cats love fish but fear to wet their paws. 猫都爱吃鱼,却怕爪弄湿。

9. All bread is not baked in one oven. 人心不同,犹如其面。

10. A man has his hour, and a dog has his day. 人有称心时,狗有得意日。

11. Always taking out of the meal-tub and never putting in, soon comes to the bottom. 坐吃山空。

12. A great talker is a great liar. 最会饶舌的人也是最会说谎的人。

13. A good heart cant's lie. 有仁心者不说谎话。

14. A good tongue is a good weapon. 伶俐的口齿是一种锐利的武器。

15. A flow of words is no proof of wisdom. 口若悬河不能作为才智的证明。

16. Ask no questions and you will be told no lies. 如果你少问,谎言就难进。

17. A lie begets a lie till they come to generation. 谎言生谎言,谎言传万代。

18. A liar is worse than a thief. 撒谎比偷窃更可恶。

关于谨言慎行的古语。

19. A liar is not believed when he speaks the truth. 骗子说真话,也没人相信。

20. All truths are not to be told. 真理并不都能说得清。

21. A man may dig his grave with his teeth. 祸从口出。

22. A man may love his house well without riding on the ridge. 有宝何必人前夸。

23. A good face needs no paint. 美貌无需擦脂抹粉。

24. A good conscience is a continual feast. 白日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

25. A good conscience is a soft pillow. 白日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

26. A man may talk like a wise man and yet act like a fool. 一个人可能说话像个聪明人,而行为像个大笨蛋。

27. A man has two ears and one mouth that he may hear much and speak little. 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为了多听少说话。关于谨言慎行的古语。

28. Apothecaries would not sugar their pills unless they were bitter. 好药不苦不会加糖衣。

29. Answer a fool according to his folly.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0.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新官上任三把火。

31. An old poacher makes the best keeper. 老偷猎者是最好的看守人。

32. 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 预防胜于治疗。

33. 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 老犬不空吠。

34. An old dog bites sore. 老狗咬人痛得很。

35. A man may smile and smile and be villain. 笑里藏奸。

36. An honest man's word is as good as his bond. 诚实人的话像他的契约一样靠得住。

37. An ox is taken by the horns, and the man by the tongue. 牛因有脚而被抓,人因有舌而遭殃。

38. A smart coat is a good letter of introduction.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39. A ragged coat may cover an honest man. 不能以衣著取人。

40. Appearances are deceitful.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41. A silent tongue and true heart are the most admirable things on earth. 缄默的嘴,真诚的心,是世界上最令人赞美的东西。

42. A secret between more than two is no secret. 两人以上知道的秘密就不算秘密。

谨 言 慎 行
篇三:关于谨言慎行的古语

谨 言 慎 行

谨言慎行是历代先贤告诫后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意思是说君子之人在饮食上不求饱足,不求居住处所的安适,言语谨慎而做事敏捷,亲近品质高尚的人,才称得上是好学之人。其主要思想是要求我们做人要谨言慎行。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不善于辞令,口不择言之人,常会给自己招致羞辱。我们都知道,白玉破损了,还可以通过磨砺来修复,可一个人言语失当,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古人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在行为上,前圣先贤告诉我们,凡做事情应当三思而后行,也就是说,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应当谨慎对待,在做一件事情前,首先要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应当保持理智,且不可感情用事,否则便容易给自己造成追悔莫及的祸患。

前不久,江西卫视播出了发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件事:一天晚上,吴江医院妇产科住院部里忽然传出了一个婴儿撕心裂肺的哭声,当医生赶到现场的时候几乎惊呆了,那个刚出生一天的婴儿头上脸上被人泼满了硫酸,婴儿的眼睛与鼻子几乎都烧没了……看到这里的时候,身为母亲的我也几乎不能相信天下竟有如此狠毒的人,怎么会对一个如此弱小的生命痛下杀手呢!

随着警方的介入调查,迫害这个婴儿的凶手也被抓到了,她竟然是婴儿母亲的最好朋友张兰!事件的真相很快浮出了水面:原来张兰虽然表面上与婴儿的母亲关系很好,但心里却因为发生了两件不愉快的事情而对婴儿的母亲怀恨在心。一件事情是因为张兰曾经向婴儿的母亲借五千元钱,结果被婴儿的母亲以手中无钱而拒绝,但几天之后婴儿的母亲却又在电话聊天中告诉张兰自己刚刚借了两万元钱给老师的女儿……张兰听后便怀恨在心,觉得婴儿的母亲是耍自己——你不借钱也罢了,不应该把借给别人钱的事在她面前提起;另外一件事情则是三年前张兰的孩子出生后,瘦小枯干、面相难看,婴儿的母亲前去探望时对其刚出生的宝宝说了很不中听的话语,还拿自己的孩子与之相比,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这令张兰感到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恨意又加深了一层。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张兰对她好友的恨意却与日俱增,她终于在三年后等来了好友第二次生产的机会,在婴儿降生的当晚,她装扮成医生走进了医院的妇产科……

记者在监狱中采访服刑的张兰时问她为何要在一个无辜的婴儿身上如此下毒手时,张兰说:就是想让婴儿的母亲也感受到她曾经感受过的痛苦,让她付出伤害他人的代价。而面对记者的镜头,婴儿的母亲却非常的愕然,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粗枝大叶”和“口无遮拦”会给张兰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故事说到这里,让人不免为这个婴儿的命运感到唏嘘不已。与此同时,从事件本身来看,我觉得这也说明了两个问题,从婴儿的母亲来说,她在平时如果注意自己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态度,把握言语的尺度,多想想别人对自己话语的感受,做到言语谨慎,不说伤害别人的话,这样也就不会在无意之中结下仇怨,从而也能避免孩子被毁容这样悲剧的发生;从张兰来说,如果她在无意中受到伤害之后不是那么含恨在心,斤斤计较,如果她采取的是宽恕而不是残酷的报复,或者是

不能宽容而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来处理此事,那么她也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以至于身陷铁窗,毁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这则悲剧留给人的教训是深刻的,它提醒我们在为人处事时应当谨言慎行,以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对于谨言慎行,古代许多经典著作中都有详尽的阐释。如《菜根谭》云:“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意思说,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遭受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励,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计谋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有修养的君子宁肯沉默寡言,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话不随便乱说;表情绝不冲动急躁,做事宁可显得笨拙一些,绝对不能自作聪明而害人害己。

言多必失,话一出口,妄下结论,所造成的影响,再有几百句、几千句话也弥补不了。三国时杨修善于卖弄小聪明,凡事都喜欢开口点破,使得本来就疑心很重的曹操十分反感。最后,终于因道破“鸡肋”的意义,招来杀身之祸。其实,曹操的意思,别人未必不懂。杨修只道是自己聪明,说话不看场合,误了身家性命。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只图一时之快,不注意言语的轻重对错,不考虑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如此任性而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和行为的尺度,做到谨言慎行。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lizhi/685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