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教学法ppp和tbl的相同点

英语教案 时间:2020-08-20

【www.myl5520.com--英语教案】

ppp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一:教学法ppp和tbl的相同点

ppp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英语教学着重于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培养。语言是交际的工具,通过语言交际因此就成了语言学习的首要目的。进行语言交流需要一定的听说能力,所以口语练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本人在多年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尝到了运用PPP方法进行教学的甜头,自然,非常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一、何为PPP方法呢?

那就是Presentation,Practice and Production 三个教学过程。在Presentation 过程中,教师把要学的新的语言知识介绍给学生,教师设法引起学生对所学新句型、新对话或新文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检查学生对新授要点的理解。在Practice 那过程中,教师则给学生很多的操练机会,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刚介绍的新知识,进行反复的句型练习并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正确率。在Production 过程中,学生被要求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并自由地运用语言,实现正确并流利地进行交际的目标。

不同步骤的要求决定了教师角色的不断转换。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如上图所示,在三个不同的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不断降低,从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以教师为中心很快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先后为演员、观众和评论员,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要求。

口语课不同于听力、阅读、写作等课,它自有它的特点。口语课应设置情景并组织更多的Pair work&Group work 进行对话。对话内容需要贴近生活,最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听者与言者不断转换,转换间隔或长或短;语言简洁或不完整,但伴作有脸部表情、手势、体语等非言语信息,并允许犹豫、停顿和语言重复。因此口语课的教学安排一定要抓住课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不同阶段的活动内容以取得最佳效果。那么到底如何巧施PPP教学法于任务教学法

(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起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Building blocks approach),提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模式。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一.从 PPP教学法到任务教学法的转变

几年以前,中国大多数英语课堂上采用的是PPP教学法 (PPP approach),即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在三P教学法指导下的学生只能学老师所教的内容,并且只能以老师教的顺序来学习,而这种被动的学习被证明是收效甚微的,只有少数有天赋的学生才可以学有所获,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是带着少得可怜的,能够用于实际运用交际的英语语言能力离开学校的,这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遗憾的。

我从1998年开始教授统编英语教材,在课堂上用得最多的就是PPP教学法,当时最让我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此简单的课文内容,语法知识的难度循序渐进,又有那么多课后操练,学生们为什么就不肯学,学不会呢?后来我读到了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一书,在书中,我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比如,让学生用图表来表达课文内容,或扮演交通警察给人指路等,我把这些元素试着运用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这样的尝试确实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教学手段已经具备了一些任务教学法的雏形,只不过当时还没有找到一种理论依据罢了。

二.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能力是发展的,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构是建立在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上的。在英语学习中,原有经验指的是已知的语言,概念和活动等。

三. 任务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重视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教学内容隐藏在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中,这些任务给学生提供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深入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经过分析思考和老师的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也培养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找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进行了有效学习,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目标。课堂任务设计分三个环节,即Pre-task preparation, While-task procedure and Post-task activities。

四.牛津英语教材的特点

牛津英语教材是提倡使用任务教学法的代表,六,七年级的牛津英语教材中的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围绕着Li Family展开。 主要人物有Ben 和 Kitty, 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同学,他们的老师Miss Guo,还有他们家一条叫Sam的狗。课文就在讲这些角色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事情,非常自然,很贴近实际。主题内容是循环复现的,只是难度深度和广度有差异。所以,学生们常常会对新的课文内容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就象见到一位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一样,自然而然地想要多了解他一些,这时候就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学习的驱动力。

八,九年级的教材就出现了很大的不同,主要以阅读和写作为主。题材也跳出了Li Family 的框框,趋向于多元化发展,有书信,故事,诗歌,科幻小说,通讯,人物传记等,还有一个Using English的部分,告诉学生怎么用字典,如何区分和使用目录和索引,让学生了解了图书分类法等。

这样安排六到九年级的课文内容是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成长特点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口语教学中呢?

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一样都属于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分支。Howatt(1984)把交际法分为“弱版(weak versions)”和“强版(strong versions)”两大派。弱版交际法以著名的3P课程(PPP lesson)为代表,强版交际法则形成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代表的TBL课程。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学习步骤分为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三个部分,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3P”教学法的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任务型教学(TBLT)不但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学模式。其定义是指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进行交际以达成某一结果的活动。也就是说任务是学习在其中发生的活动。其实质是学习者在一个外语环境中理解情景、完成一个实在的任务。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了。

二、从PPP到TBLT转型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法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PPP教学模式,所谓PPP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先呈现某个语言项目(presentation),然后让学生练习(practice),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达运用(production)。这种模式时至今日,已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为PPP教学模式的各项活动均是语法分析占统治地位,以基础训练为重点。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只是停留在浅层或理

论阶段,缺少实际操作。同时,由于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所形成的惯性和教师们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首先要考虑人的发展这个重要目标。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主要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而很少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因此学生学了还是不会运用语言。

任务型教学(TBLT)步骤似乎把PPP步骤颠倒过来。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课程活动也由单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课程体系连贯,有序,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学生由被动接受型变为主动接受性。正如《英语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ction)刚好是个相反的过程。在常规的“3p”教学模式中,任务通常体现为

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英语老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因此教师在熟悉、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阅读大量有关英、美人文知识的书籍。而且教师间要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甚至可以搞一些有关人文知识的演讲等类似活动,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与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学好自身文化,这不仅有利于了解同英、美国家的文化在口头和书面交际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而且有利于指导学生注意与英、美人士交流时所遵循的通常模式的感性知识,如英国人喜欢把房子建成有阁楼,有地下室的,而中国人的房子往往没有阁楼,没有地下室;在英国,女人往往不允许别人问她年龄,认为这是不尊重她,而在中国却没有这个规矩;英国人通常的寒暄方式是谈论天气What`s about the weather?中国人的习惯是问彼此饭吃了没有等。所以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形成好的教法,根据英语学科的不同目标、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接受水平、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等因素,恰当、灵活、合理地设计教案,使用各种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增加学生的英、美人文知识,培养、发展运用英语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二)优化教学方式,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英语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要想高效高质的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优化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表现形式。同样新课程实验也指出: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创建一个安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开放课堂,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抽象的英语语言学习,通过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来帮助学生解读语言要表达的感情。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敢动、敢说,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下面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优化教学方式,简单的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法ppp和tbl的相同点。

传统的英语教学多使用PPP教学步骤,即教师先呈现某个语言项目(presentation),然后让学生练习(practice),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进行表达(production)。这种教学步骤,减少了学生活动的机会,由于先练习再表达,不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法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到课堂中,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例如:我在教“ear、eye 、nose、face 、

mouth、 head”这六个身体单词时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学生一步步的来自己完成。三个任务分别是

(1)、猜一猜:请学生猜测出教师正在画的是哪个部位。

(2)、画一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心中最有趣的人头像。

(3)、评一评:让同学之间互相欣赏作品,然后他们自己来评出优秀的作品,并展出。 上面所设计的一系列任务均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且循序渐进,随着任务的一步步完成,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大,最后大家在互评中结束任务。无论结果如何,学生都参与了任务,并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让他们在愉快中感受英语,运用英语。

(三)树立主体意识、形成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重要性,而且也越来越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因此我们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时刻以学生为主,形成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实践而获取知识的乐趣,使小学英语教育与人文教育得到有机的结合与渗透。教学法ppp和tbl的相同点。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可以解决大班化教学存在的不足,不仅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而且教师也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所有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有意识的组合和分工合作,让学习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小老师的带头作用,既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编写对话,表演对话,进行竞赛等,通过这样的合作,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学会理智地协调相互合作的关系,达到学习与做人两丰收的双重目的。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英语课在小学中开设的比较少,每周不会超过三节课。因此学生缺少英语学习的环境,他们很难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通过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学习英语兴趣,发展运用英语能力,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引导学生去发现一些生活中现成的如书籍、音像、音带电视节目等英语教学资源,我想,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能逐步引导学生转变英语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知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鼓舞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体验新版博客

PPP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的区别
篇二:教学法ppp和tbl的相同点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 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 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

2、“3P”教学法

“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3P” 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在“3P”教学法中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知识层面上的,而并非是真实的生活交际需要。所以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知识单向传递的过程,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其真正的学习需要。

二、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关系

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一样都属于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分支。Howatt(1984)把交际法分为“弱版(weak versions)”和“强版(strong versions)”两大派。弱版交际法以著名的3P课程(PPP lesson)为代表,强版交际法则形成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代表的TBL课程。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学习步骤分为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三个部分,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3P”教学法的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刚好是个相反的过程。在常规的“3p” 教学模式中,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三、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的优劣比较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有多大的优势和魅力都不可避免地带来某种缺陷和不足。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同样如此。

(一)任务型教学的优缺点分析

1、任务型教学的优点

(1)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的,所以整个课堂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

(2)它提倡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主宰,而是以组织者、引导者、顾问或者同伴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

(3)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2、任务型教学的缺点

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中,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中大班额的条件下,任务型教学便明显地显示出其不足之处。

(1) 课堂效率低,难以保证大班额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任务型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虽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课堂进度进行调控,但由于目前班级的实际情况(大多数班级人数在50左右,农村学校甚至更多)课堂所设计的任务或项目一般都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往往教师采取的做法是要么缩短任务完成的时间,要么把部分任务放到课后去完成,这样就造成课堂任务完成的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任务的执行也成为形式和走过场。教学法ppp和tbl的相同点。

(2) 课堂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过分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故在目前很难保证大面积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笔者对本校七年级运用《Go for it》教材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于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模式把握的并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课本上的教学步骤,造成学生词汇、语法、句式等基础知识严重缺乏,影响其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而有的教师则还是沿袭传统的3P教学,强化词汇和语言的输入,把教材上的活动任务作为练习和补充,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扎实了,但又严重脱离了任务型教学的初衷,把原本要还给学生的课堂又变成了以教师为主的练兵场了。所以在教研室组织的中期调研测试中不合格的学生甚至超过了20%,造成两极分化在起始阶段就大面积出现。

(3) 课堂中学生的个体活动难以有效监督和控制,反馈效率低。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让学生在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中习得语言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布置了任务并分好小组进行时却往往发现部分学生在交流中并没有使用目的语,而是运用母语进行,虽然反复强调,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毕竟初始阶段的学生用目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同时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他们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而在交流中一遇到困难就立即使用母语进行也就并不奇怪了。同时由于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于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也就相对较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很难把握。

(二)“3P”教学法的优缺点分析

1、“3P”教学法的优点

(1)强调以结构—功能—交际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大了语言的输入输出量,大大提高了课堂目标语言的操练频率。在运用“3P”教学法教学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引入和展现要学习的主要语言形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操练(机械操练、模仿练习、表演等),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提供相应的准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有效的控制之下完成教师预设的交际任务,达到语言运用和输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老师提供的材料,语言的结构、功能以及运用都是老师提供的,学生的任务就是把他们记住并灵活运用到交际场景中去,整个过程语言的复现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学生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2)教学以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为基本步骤,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3P”教学法时课堂的基本结构就是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所以对于课堂的组织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的预想之中的;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根究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进度,因此整个课堂是井井有条,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3)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3P”教学法是在结构主义教学法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交际教学法,它也重视语言的结构特征的分析,对于词汇、句式和语法的传授同样被强调,它是一种要求语言准确无误的交际法教学。所以长期运用该教学法教学,学生的语言准确性相对是比较高的。

2、“3P”教学法的缺点

“3P”教学法的缺点也正是由它的优点所造成的。

(1)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儿童的语言习得是靠在真实语境下的实践体验而进行的,片面的语言结构分析和假设的交际情景并不能激发他们真正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参与的动机。也正如Willis 所说的“上课时,也许方方面面都是成功的,……但等到真正需要使用的场合出现时,他们却都不会用。” 所以往往教师感到上课该讲的都讲了,该让学生练习的也都练习了,而在真正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错误还是大量存在。

(2)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低下。在“3P”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完成的,教师的教学也往往是建立在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上的,所以对于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没有重视,忽视了学习中学生的地位,从而也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学生按部就班学习老师传授的内容,不去考虑其他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求知欲与创造性被抑制;另一种是对教师所教内容不感兴趣,少参与或不参与课堂语言活动,形成后进生。

(3)课堂缺乏真正的交际性。现实的交际充满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说话人不可能预期对方会说什么,也无法预先准备如何应答。而在3P课程中,前两个阶段都是受控制的,第三阶段似乎是学生自由发挥,但事实上,学习者很可能会把精力集中在前两个阶段所操练过的语言形式上。 “如果学生的主要目标不是通过语言的使用来吸收外来知识,而是向教师证明他们对目标语言的掌握程度。那么,很难令人相信,这种课堂活动是真正交际性的。”(Willis)

四、对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我们要坚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无论是“任务型教学法”还是“3P”教学法,适合我们教学实际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外语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新理论和新方法也层出不穷,应该说每种教学法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中小学教师毕竟不是搞理论研究,我们要运用拿来主义,把那些适合自己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都为我所用。对于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我们不应该彻底否定任何一个,而要综合他们的优点,避免其不足和缺憾,让他们真正为我们的外语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2、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法,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永远都是重中之重,脱离了这个方向,其他的任何方法都是空中楼阁。我们在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往往会冲淡了本来的目的。其实所有的教学方法其本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而构成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才是学习者真正要掌握的。所以我们无论在研究和实践任何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时都不能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视“双基”这个本质。

3、根据不同的课型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常教常新,这才是永葆教学活力和生命力的秘诀。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相同的课型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学。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用多了学生都会失去新鲜感而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多变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永远对英语课感兴趣,永远对教师的教学感兴趣,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永葆活力和生命力。

4、重视课堂设计,培养设计意识,力争把每节课当做公开课那样去精心设计。一节的好坏和成败关键在于设计,为什么我们的公开课或评比课往往让人满意,而平常的课堂就不是那样了?关键在于我们用在课堂设计上的时间是不同的。精心准备一节公开课要花多少时间我们都清楚,而一节平常的课又能用去多少时间呢?当然因人而异,但决对不会用很长的时间。所以如果我们把每节课都能当作公开课去准备,那毋庸质疑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ESA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流程
篇三:教学法ppp和tbl的相同点

ESA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流程

【说在前面】

外语教学从诞生到今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语法——翻译教学法、听说法、PPP教学法、交际教学法(CLT)、任务教学法(TBL)等等。它们各自都是基于不同的英语学理论、认知理论产生的,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并在外语教学的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它们也各自有着自己无法弥补的不足,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无缺的。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英语教师到底应该如何抉择?

近些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对各种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后提出了ESA理念,也许能帮我们从纷繁复杂的方法堆里解放出来。他们从这些不同的理念和方法中挑选出成功语言学习的元素,或者叫成功英语课堂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归结为:投入(Evoke)、学习(Study)和激活(Activate),简称ESA。他们主张,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拘泥于某一种方法,而是根据教学需要,采取一定的原则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在课堂的不同环节采取适合的方法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构建和尽可能的用英语做事,这是一种有原则的折中主义。

投入: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投入到语言的学习中。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要学习的话题、练习或语言中去的时候,他们才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并能更好地从参与中获得益处,他们才能学得更好。常常能使学生投入的活动和材料包括:游戏、音乐、讨论、有刺激的画面、戏剧故事、有视觉冲击力的视频等。当然,学生能够多大程度上投入学习大多数取决于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教师是如何有效地激励和鼓励学生投入的。

学习:学习活动是那些让学生专注于一种知识的构建活动,可能是学习语法知识、语言使用、发音或书写。PPP教学法当中的控制性练习就是实例。有时我们可以给他们看一个新的语法句型,分别重复句型中的每一个成分,或让学生看语言例子,并让他们尝试找出规则,有时学生可以一起读一篇文章,找出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希望关注的词汇和短语,等等。这些发现活动是让学生去做智力活动,都是学习语言结构的例子。

激活:就是设计一些用于让学生尽可能自由和有交际性地使用语言的练习和活动,以便让他们使用适合一个特定情境或话题的所有任何语言。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这样,学生就得到了一个很少或没有任何限制地尝试真正语言的机会,一种为真实世界而进行的排练,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言归正传】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1892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