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什么的杂技

蒙学 时间:2016-01-04

【www.myl5520.com--蒙学】

柔术和杂技有什么区别
篇一:什么的杂技

  柔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朵艺术奇葩,它正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隋代,唐代进入宫廷,汉代百戏曾经一度鼎盛。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正式命名为杂技柔术,她与中国的戏剧艺术一样,门派、品种繁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柔术和杂技有什么区别。

  柔术和杂技有什么区别

  柔术起源于公元2000年前古老的印度,通过中国进入日本,在那里古代的武士们将它发扬光大,创造出“柔术”,意为“以柔克刚”之术。“世界上最柔软的人”俄罗斯姑娘Zlata拍摄年历。写 真中她可以自如弯曲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出常人不可能完成的动作。据悉Zlata身高1.75米,但体重仅有54公斤。在早前公布的照片里,Zlata将自己“扭”成一团,轻松塞进了一台冰箱里。

  世界上最柔软的人——俄罗斯姑娘Zlata拍摄2015年日历。身高1.75米的她体重仅有54公斤。她可以自如弯曲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出常人不可能完成的动作。

  Zlat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摆出这些姿势对她来说“非常自然”,只是偶尔在拍照时固定一个姿势太久会有点不舒服。
 

  4岁时Zlata就发现自己有这种特殊的天赋:可以把自己的身体最大限度地向后弯折,直到上下半身完全重叠起来。

  Zlata做过体操运动员,自从加入了校外马戏班之后每天进行使身体柔软的练习。她说:“一开始练习我就迷上了柔身术,我一下子找到了要终身从事的事业。

  柔术,作为杂技家族中一个传统项目,被誉为“超越极限的人体艺术”,或许大家不了解柔术这个名词,但大概都知道一些杂技中有滚灯等项目,滚灯就是柔术的一种,柔术隶属于杂技范围,与一般的杂技不同,柔术更多的是追求人的视觉感受和人的极限,一般杂技大都以惊险或者高难度,复杂著名。但柔术是通过对人的疼痛训练著称,一般杂技是靠对人的大脑四肢训练,

  下腰训练柔术是对人的身体内的结缔组织韧带的被动抻拉训练,大家都知道芭蕾,舞蹈演员可以劈叉下腰,其实训练劈叉下腰的这个过程就是对人的韧带的抻拉,只不过柔术所要求的软度比舞蹈演员高的多,优秀的柔术演员大都从7岁左右开始训练柔韧性,要经过近十年才能成为优秀的柔术演员。在训练中由于被动的韧带撕拉,人往往有剧痛的感觉,而柔术的训练可以把她们疼到大哭乃至韧带撕裂,她们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能坚持到最后的少如翎毛。所以说干这一行的人少之又少,这也就是为什么柔术不出名的原因。
 

  柔术演员大都选择女性是因为女性柔韧比男性好,而且表演起来更好看性感,但近几年也兴起了对男性柔韧的训练。柔术演员大多从小就被送入专业学校学习,极少有长大后再去学习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演员。汉代柔术中国的柔术渊源流长,在汉代已经成为招徕胡人的节目,其柔术表演有反弓和倒挈面戏.反弓是演技者向后反弓腰背,以手掌和脚掌据地成弓形之状。

  与倒立相辅相成的反弓,是在倒立的同时,利用柔软下腰的腰肢,将两足弯曲向前,它与直体倒立有区别,它更重视的是形体的柔美。济南无影山出土的西汉杂技俑,其中一俑正折腰反弓下地,另二俑正在倒立,双足弯曲向前,展现他们的柔软腰腿功。辽阳棒台子屯古墓壁画中绘有一女童在黑漆宋彩细腰鼓腔式木台上作反弓表演。小演员双足立在小台边,身向后仰,双手也向后翻转,把双手支撑在小台上,构成反弓的形式。

  山东苍山县汉墓画像石中有柔术倒立反弓衔壶的形象,与今天柔术。中三道弯技巧很相似,体现了汉代柔术的技巧已达到相当高超的程度。倒挈面戏是难度较大的柔术动作,它要求技人的头从身后弯曲置于两足之间,用双手握住足胫,整个身体团成圆球,对表演者柔软性的要求就更高了。在汉初还是一种难度大,比较新奇的杂技节目,被列于乐府,用于招徕胡人。西汉早期山东无影山杂技俑中也有一俑在做倒挈面戏的表演,说明民间艺人有的已经掌握了这一技艺。

柔术软功的训练
篇二:什么的杂技

  柔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朵艺术奇葩,它正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隋代,唐代进入宫廷,汉代百戏曾经一度鼎盛。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正式命名为杂技柔术,她与中国的戏剧艺术一样,门派、品种繁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柔术软功的训练。

  柔术软功的训练

  柔术训练部分有腰,腿,力量,手臂,脚尖,肩膀等关节。其中腰和腿是最主要的原因 是这两个部分都是能做出最多柔术动作的区域。其次是力量。在柔术中背部和手臂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了能否做出高难度动作和支撑身体的时间。比如说倒立时演员需要足够的臂力去支撑自己的身体同时还要有一段保持动作的时间,再比如趴着下腰的时候背部的肌肉要有一定的力量让演员不用手去支撑地面就能抬起上身。最后是 脚尖,肩膀等关节 的训练。有些时候为了能让柔术表演更加性感和更有美感,所以有些时候训练会有压脚背这项项目。但是压脚背这项训练不常出现是因为压脚背实际上是在压脚背骨所以在训练的时候会非常的痛苦。在通常的情况下人的手臂是不能在与人的上半身形成一条直线的情况下从身体的前端移动到后端。但是柔术里这是其中的训练项目之一,也就是能让你的手臂从身前移到身后。
 

  柔术术语/名词腰部/类

  柔术软功:体前屈(Frontbending)

  在双腿伸直脚绷/勾紧的情况下,将身体向前弯曲。最好是全部上身都能贴近双腿,胳膊放松并手抓脚尖/脚腕。

  柔术软功:趴前腰( Tortoise Position)

  前腰是趴前腰的基础,坐/站在地上腿叉开,此时上身利用手的帮助向尽量前弯。尽量让上身贴近地面,这时手臂可以向前并且让手心贴在地面上。

  柔术软功:人结(Human Knot)

  在膝盖弯曲的状态下,把一条或两条腿放到颈部后面。

  柔术软功:下腰(Backbending)

  腰部动作的基础,在站立的情况下,双手向上伸直,头往上方看,身体稍向前倾斜,手的背面朝下。此时上身向后弯曲,然后用手和脚支撑身体。

  柔术软功:柔术下腰(Head Seat)

  站立下腰时手抓住膝盖或大腿让头部穿过臀部底下或头部和肩部穿越臀部。此时背部可能会贴紧臀部。

  柔术软功:趴前脸(Chest Stand)

  柔术与杂技表演中最常见动作之一,站立下腰后身体尽量向里卷然后用胸部或/和腹部支撑着地面。此时脚可以放在头前,头上或肩膀前。趴在地上时,先抬起上身,再向腿的方向压下去,此时用手拉住小腿并用身体的力量将腿和腰往身前拉。

  柔术软功:塌腰顶

  趴前脸时双手支撑地面将身体举起。以此同时上身与地面保持平行,或是在下腰时手臂支撑地面,此时腿部向上抬腰则向后压并且与地面保持平行。当腿抬起时可以摆出很多种不同的造型,例如:双盘。

  柔术软功:下腰三道弯

  顾名思义,此动作会有三道弯他们分别在腰,大腿和小腿。

  肘部支撑下腰( Elbow Stand):与趴前脸相似但不同的是下腰以后用胳膊支撑身体。

  跪坐下腰(Hairpin):跪坐在腿上,这时上身下腰并让头部靠近脚,这时可能会背靠背。

  三折(Treble Fold) 三折是人体腰部柔韧度的极限。趴前脸后,腿部弯曲跪地面。此时大腿,小腿和腰会形成三角形。头会被压在臀部底下或可以从屁股地下伸出。腰可能会被包裹住头部。在表演时可以被放进一个小盒子里进行表演。

  咬花( Marinelli):咬在一个管子上的托槽,仅用嘴部支撑整个身体然后做出不同下腰的动作。并且托槽会旋转以供观众们进行全方位的观看与欣赏。

  柔术软功:腿部/类

  柔术软功:劈叉(Split)

  柔术软功:基本劈叉类型

  竖叉(Front Split/Stride Split)坐在地上左右任意两条腿,一条腿在身前,一条腿在身后。两条腿相互分开,且度数必须成为180°。

  横叉(Center Split/Side Split)坐在地上左右两条腿分别向两边岔开180°,并且腿与肩平行。

  柔术软功:高难度劈叉类型柔术和杂技有什么区别

  超级劈叉(Oversplit/Hypersplit):在做横叉或竖叉时,腿不再是与地面保持平行,而是同时抬起或垫起单腿或双腿而且角度必须超过180°。 有时在做劈叉和超级劈叉时都可能包括前腰或下后腰的一部分动作去加大一些韧带拉伸的幅度。

  扭转劈叉( Twisting Split):当竖叉时,左腿在前右腿在后时。转换成横叉,再转换成右腿在前左腿在后的竖叉。

  朝天蹬:在站立的情况下, 向前,侧或后方抬起左右任意一条腿并让脚高过头。如果换一种角度就是在地上下竖叉或横叉再上身抱膝或下腰。 如果有能力可以将腿跨过头或是另一个肩膀。

  向前(Needle Scale)和向侧(Scale)抬时 (前两种也可以统称叫做Leg Shouldering),将腿伸直并让腿紧紧靠齐于上身或肩膀。

  向后抬则需要弯曲腰部,单腿站立向后劈竖叉两腿成为一条直线。

  脱臼(Dislocation):肩关节或髋关节的脱臼,举起两只胳膊,双手握在在一起,然后把手和胳膊从身体的一端移到另一端(特指身前和身后)。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篇三:什么的杂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一、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哲理性

  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入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事一……(周继旨:《论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思想模式的形成》,见《论中国哲学史》,浙江人民出版1985年版)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如孙福全《八卦掌》借助天地之气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故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击特色。特别是太极拳更是吸取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经》)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周敦颐:《太极图说》)等太极哲理而产生的。

  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因此,它在世界上对很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我国古老的健身术与气功早与印度瑜珈相互渗透,少林拳法于明清时代传入日本等国,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2.技击性

  武术核心是技击性。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外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如太极拳以棚、履、挤、按、采、挒、肘、靠为主要攻法;形意拳以劈、崩、钻、炮、横为基本五拳;长拳以踢、打、摔、拿为四击;八卦掌以推、托、带、领、搬、拦、锁、扣为八法。而器械又根据不同种类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实战搏击又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打法。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从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武术有技击运动和套路运动两种表现形式。技击运动为散手和推手等对抗性项目,着重实用,有明显的攻防技击特点;套路运动则讲究表演艺术效果。追求美感,但都仍是以体现武术的根本特征技击性为目的,力求表现逼真的攻防动作,给人技击含意的感受。

  武术的技击方法门类繁多,博大精深,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注目和吸取。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以中国武术的竞技特征,作为推向世界的重要因素,已越来越多地为国际武坛有识之士所认同。

  3.健身性

  人们从事武术练习,一般来说,是把健身、技击实用等作为主要目的。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体科学是建立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基础之上。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的依据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林佩琴:《类证治裁》)。武术练功不仅重视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而且还强调以内形于外、重在外在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的演练,因而收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例如,太极拳就是根据太极生阴阳,阴阳合为太极的阴阳学说的原理,极为强调"动静相生"、"刚柔相济"、"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蓄而后发"等要求,实际上都是阴阳法则在不同角度和方法上的运用,以达到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有序、平衡而固本培元,延年益寿。形意五拳则是根据人的脏腑与五行相配的五行学说,认为崩拳其气发于肝,可练肝;炮拳其气发于心,可练心;横拳其气发于脾,可练脾;劈拳其气发于腑,可练肺;钻拳其气发于肾,可练肾。近几年来站桩练习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养生功,就是以"经脉者,所以行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脏编》)的经络学说为生理学依据的,经常练习此功,亦能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延缓衰老的健身目的。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体育文化的根本任务。武术有显著的健身养生的价值,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这种实用理性的价值观也为中国武术推向世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4.娱乐性

  中国武术早在奴隶社会就进入娱乐文化的领域。它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精湛无比的技艺、精深广博的内涵,赢得了古今中外人们的赞誉,这是与武术本身的娱乐性分不开的。千百年来,武术以其独特鲜明的娱乐性体现在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生活中。

  武术的娱乐性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从习武中获得身心的愉快,并在社会大众中得到发展;二是人们从对武术的观赏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武术与戏曲、舞蹈、杂技、文学、影视等文艺形式的结合表演,均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精彩的印象。随着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达到娱乐的方法也越来越新奇,因而通过自身对武术的习练以达到自娱性为目的的日渐减少,而以武术的观赏为娱乐目的的情况,则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及人们对武术的健身、防身实用价值认识的提高而大为增多。这种由个体向群体、由封闭向开放方向发展的武术娱乐性文化特征的转变,亦是很有利于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的。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国武术同国外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都与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因此,中国武术和国外其他体育项目都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属于世界体育文化的范畴。而历史上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高度发达的象征,而且将会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因此,中国武术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相信已为期不远。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二、武术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中,武术作为一种体育教育现象和高雅的文化现象存在发展,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且还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一些国家的拳术源自中国或受中国武术的影响

  (1)柔道

  据一些中日学者考证,中国武术直接影响了日本柔道的形成。如中国台湾学者梁容芳说:"相传元赟实传其技,然柔之为术,元赟东渡前日本似已有之。宽永中、关口柔心已以柔术名于国内。元赟之功,为改进完成柔道。元赟寓江户国正寺,浪人福野七郎右卫门、矶贝次郎左卫门、三浦与次右卫门,三人寓同寺,元赟授之大明捕人之武术,三人苦心研究,遂通蕴奥,遍传各地,屡有改进,渐与日本固有之柔术混合,迭今重于体育界。"(梁容芳:《陈元赟研究》,第95页)如日本讲道馆八段、早稻田大学教授山本秀雄在《柔道入门》一书中说:"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柔术来源于中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赟于十七世纪上半叶东渡日本,在江户城南国正寺,传授中国武术,致使柔道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从此流派也日益繁多……"(李其彪、郝承端编译:《柔道入门》,第2页)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日本爱岩山还残存一块题为《爱岩山泉法碑》刻着"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化人陈元赟而始"的碑。19世纪末,日本人嘉纳治五郎吸收各式术派的长处,经加工整理,并不断改进,创立了柔道。现已普及世界各国,并被列为奥运会项目。

  (2)空手道

  日本国际拳道学联盟理事长大西荣三在《我所创建的国际柔道学》一文中写道:"相传在八十多年前,空手道从中国的福建省传到于日本冲绳。后来冲绳首里的系洲官恒先生将传入冲绳的空手套路进行总结,形成了冲绳最初的空手流派。与此同时,冲绳那霸的东恩纳宽量先生正好在中国福建拜谢先生为师,并学成回到日本。"(转引自《武林》1986年第6期第46页)另据1989年11月22日《中国体育报》登载:"最近,由福建省体育总会、福建省旅游局和福建省武术协会以及日本冲绳县武术界的朋友在福州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现今流行于冲绳县的空手道刚柔流源于福州市。该流派的祖师东恩纳宽亮的师傅系我国鸣鹤拳的一代宗师,福州人如如哥(谢如如)。"可见,日本的空手道是源自中国。

  (3)跆拳道

柔术和杂技有什么区别  跆拳道是朝鲜的传统武术。它的前身是"花郎道",起源于韩国的民间自卫术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跆拳道与中国武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明代之前,中国的武术技艺就传入朝鲜,特别是在近代,随着中国武术和日本武术的不断输入、花郎道的臂掌结合中国拳术、日本空手道等技术,而融汇成一种独特的朝鲜拳术,即今天的跆拳道。

  (4)泰拳

  泰拳是泰国的国技,是最受泰国人民喜爱的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关于泰拳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泰拳主要受中国古代技击术的影响,源自中国。泰国古称暹罗国,明太祖洪武十年(1378年)始昭禄群鹰为暹罗王,以我国翰林学士谢文彬为坤岳,建立了暹罗第一王朝。此后,中暹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云南省等地迁居暹罗的人越来越多。明清两代,华侨在暹罗做官也很多。泰国人的祖先,大部来自我国云南省西南的傣族。中国武术早就随着其他文化传到暹罗。经过泰国几代人的筛选、提炼、融化而成今日独具一格的泰拳,不难看到,泰拳中的肘技、腿技和膝技等主要技击招式与中国武术完全相同或十分相似,这也许可以证明泰拳是源自中国、深受中国武术的影响。

  (5)截拳道

  美籍华人李小龙在60年代末70代初,创编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技法的现代技击术——截拳道而蜚声国际武坛,同时又以自编、自导、自演的一系列别具风格的"功夫片"而轰动国际影界,以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兴起了"中国功夫热"。李小龙之所以能创造截拳道,是因为他长期受到中国武术文化的熏陶。他虽然出生在美国三藩市,但其祖籍是广东顺德县,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香港度过的。他从小酷爱武术,6岁便开始跟父亲李海全(香港著名粤剧武打演员)学习太极拳,后来又随邵汉生武师学精武门的截拳。此外,他还练习过洪拳、白鹤拳、少林拳、潭腿、戳脚等南方及北方拳种,并参加过学校的西洋拳训练班。18岁他重返美国先后就读西雅图爱迪生职业学校和华盛顿州立大学哲学系时,又认真研究了空手道、跆拳道、合气道、泰国拳、印尼拳、马来西亚拳等等。他依照中国武术"以无法对有法,以无限对有限"等拳理,根据咏春拳的手法和训练方法、戳脚拳中的腿法并吸取了西方拳击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武术特长,从而揉合中外武术的精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击理论和技击风格,创立了一种具有完整体系的新技击术——截拳道。
 

  2."武术热"丰富了世界体育生活

  作为中国宝贵文化遗产的武术,正受到世界的瞩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运动,出现了一股"武术热"、"功夫热",从而推动了一些国家体育运动的开展。

  国外有人把中国武术称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不少国家和地区请中国教练去教授武术或派出人员来华参观学习。例如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十一年来,已经有一万多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到这里学习或观摩。目前,在这所大学专攻武术的专科和本科外国留学生就有十六位。"(徐才:《武术属于世界》,1989年5月29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部的讲话)中国武术协会和北京、上海、辽宁、江苏、广东等省市多次派出武术教练出国任教。

  武术在日本十分流行,仅"少林南拳法联盟"就有2600多个国内分支和300多个欧美分支组织,共有100万会员。近几年来曾先后11次派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并邀请中国武术协会访问日本。日本的大、中、小学还把柔道、剑道、相扑和弓道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为学习课目。

  中国武术在东南亚各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也很流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至今仍保留着精武体育会。在每年举行的东南亚武术邀请赛上表演的拳术,除流行的五祖拳外,还有泰拳、缅甸拳、本扎(印尼拳)等,也都是吸收了中国武术技法而发展起来的一些拳种。

  随着许多国家和地方出现的"武术热",世界上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推动武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1985年在一些国家武术组织的共同倡议下,先后成立了亚洲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联盟、南美洲武术联合会。

  近年来国际比赛频频举行,促进了各国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自国际武术联盟筹委会和亚洲武术联合会(1987年)以及国际武联(1990年)成立以来,已经分别举办了4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和5届国际武术邀请赛。1992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武术锦标赛,从此,武术成为正式的国际比赛项目。1988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从而使武术由单项的国际比赛变成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3.中华武术深刻的哲理对西方健身观念的影响

  武术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因为它内容丰富,体用兼备,而且还在于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许多外国朋友不仅积极研习武术特有的精湛技术,而且积极追求和理解武术丰富的哲学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武术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风格有别的武术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或思想。但无论哪一个流派的理论大体都受着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的影响。正如近代著名太极拳家杨澄甫说的:"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于哲理之技术。"例如,绝大多数拳种都强调刚柔相济、内外合一、动迅静定、虚实分明。这里的刚柔、内与外、动与静、虚与实等都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但又同时寓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 美国学者弗里乔夫·卡普拉在其名著《转折点》中写道:"由于东方哲学和宗教传统总是倾向于把精神和身体看作一个整体,因而东方发展出大量的从身体方面来解决意识的技术是不足为奇的。这种沉思的方法对治疗的意义在西方正逐渐被认识到,许多西方治疗家正把东方的身体作用技术,例如瑜珈、太极和合气道结合进他们的治疗中。"由此可见,武术中的哲学思想,现在被西方人士逐渐认识,并正发生着越来越深的影响。

  4.中华武术丰富了世界体育的美学观念

  武术的美,历史上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古代就有"武舞"的娱乐表演。武术的某些表现形式和技艺,已相继被我国的戏剧、舞蹈、杂技所吸收和借鉴。

  武术给人的美是一种矫健的运动之美,同时在身态、动态、节奏和神采上又兼有民族风貌的英武之美,是高度的力与美的结合,是一项很有健身和艺术之美的体育运动。前些年,《少林寺》等武术片刚一问世,便先声夺人,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并很快风靡海内外,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武术美包含功架造型、攻防技击和手眼身法步以及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其中功架造型直接产生技艺形式之美,攻防技击是武术特有的内涵,武术之美寓于攻防技击之中;眼神当有生气和活力,它对武术之美就起着画龙点睛的功效。武术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丰富了世界体育的美学内容,给世界人民提供高尚的美的享受。

  5.武术丰富了英语词汇

  由于国际上练习中国武术的日益增多,武术方面的一些术语也成了英语词汇。由广东方言"功夫"一词,发音演变成"Kungfu"早已成了英语中的常用词。像 "Taiji"(太极)、"Shaolin"(少林)、"Wudang"(武当)这一类汉语拼音也越来越为英美人民及其他使用英语者所接受。有人还创造了一个新词"Wushu-learning Fad"(武术热) 。

  6.中国武术对世界医疗保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太极拳能起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作用,受到很多国家的欢迎。据日本医学家古田信夫的研究证明,太极拳具有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医药效果,对高血压和肥胖病特别有效。因此,太极拳被誉为中老年人的健身宝,是治疗慢性病的良药。美国从1964年到1977年出版的太极拳书藉已有31种,有的再版了十几次。日本从1973年起,在东京成立了太极拳协会,推广各式太极拳。

  此外,武术中的各种拳术和各种办法,也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例如:形意拳崩、炮、横、劈、钻五拳,相应与五行相配,练此五拳时也可相应收到练肝、心、脾、肺、肾的效果;八卦掌以及不少于拳种的拳理均强调站桩及行拳时要"五趾抓地",有促进经脉内气通畅的功效;近年来流行的经络点穴疗法和气功点穴疗法亦收到奇妙的疗效。

  三、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并与世界体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大众体育、哲学、美学、医学、语言、文化艺术等世界体育文化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逐步形成独立的、庞大的文化体系——武术文化。事实证明,武术是最能适应人类发展趋势的,从而也容易成为世界人民热烈追求的未来体育文化。武术推向世界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武术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为了加快武术走向世界,中国武术的发展应采取如下的措施:

  1.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武术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传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想使中国武术真正走向世界,就非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不可。我国虽已从60年代开始,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不成功,武术教育很不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在学校体育的地位很低,武术师资严重不足。为了扭转这种落后状态,首先要确立武术相应的地位,把武术作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第一步是使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体系,逐步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成为大、中、小学和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体育内容,使每个学生和每个战士都懂得武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步是逐步使武术成为国际的体育文化体系,大力推广武术,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向奥运会贡献的第一个体育项目。还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强武术教育。例如采用多种形式办学来大力培训武术师资,适当增加武术教学时数和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创办高等武术院系,加强学校武术研究等等。

  2.切实做好国内各项基础工作

  武术走向世界,国内是基础。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家体委《关于加强武术工作的决定》,努力做到“武术技术要规范化、武术理论要科学化、武术活动要社会化”。

  3.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同时并举

  套路演练、技术格斗这两种武术运动形式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都应继承和发展。中国武术今后的发展,应采取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同时并举的方针,在积极发展套路形式的同时,加强技击格斗的研究,走国内普及、国际推广的道路。在武术散手、推手等对抗性项目中,许多武术格斗的技击方法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今后应在技术传统化、规则合理化、器材服装民族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能早日列入奥运会或世界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武术套路形式的今后发展,则应努力做到:动作套路规范化、理论科学化、训练系统化、竞赛制度化。

  4.通过多种办法大力推广武术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要走向世界还需要一个推广过程。今后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位、多种层次,大力推广中国武术。例如举办各种武术节、比赛、培训班,派遣优秀运动队在国内外巡回表演,优秀教练员外出讲学、指导,以及报刊、图书、广播、影视、声像等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广武术。

  结语:中国武术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几千年来一直发展延续,结出了累累硕果。时代的脚步进入21世纪,中国武术这种古老的艺术,也以全新的面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杂技节目介绍
篇四:什么的杂技

杂技节目介绍

《滚杯》是中国传统的软功杂技节目。表演时,演员额头及四肢顶着玻璃杯,在一张圆形小台上辗转翻滚,表演出各种优美的造型,玻璃杯始终保持平稳。展现出高超的人体柔韧性与平衡性。

《扯鈴》是我國的民俗技藝,也是相傳已久的童玩之一。该节目主要通过開線運鈴,繞線運鈴等技巧,完成直上青雲、左右甩鈴、背書包、左右大車、輪射箭、金蟬脫殼、蜘蛛結網、八仙過海、二仙傳道、翻山越嶺、金雞上架、提燈籠等一系列动作,富有观赏性与情趣性。

《爬杆》是一种体育性杂技节目。演员在固定的6米多高的长杆上攀上滑下,表演各种动作。演员们在双杆间左右飞跃,上下滑行,组成整齐划一和对称均衡的图案。其中以“五连”技巧最令人叹为观止。演员们先从一杆腾跃到另一杆上,做水平状倒立握杆。尔后飞回原杆,又做后空翻飞到另一杆。接着演员们倒垂着从杆上滑下,速度疾似闪电,当离地面仅50厘米时,突然刹住,形成水平倒立握旗杆姿势,最后翻身蹦起站地亮相。这五个技巧动作相互连贯,显示出力量、韵律和健美。

《柔术表演》,演员以腰部支持人体的上半部,腰功是柔术演员的最基本功之一,柔术演员要求以极大的幅度前后左右弯腰,以柔韧的腰腿功夫,展现这如灵蛇一般柔软的身段。以惊人的毅力把身体的柔韧性发挥到极至,如梦似幻表演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绸吊》,演员表演时凭着一条长长的绸带,衣带飘飘凌空而翔,宛若仙子飞临人间,凭借着鲜艳亮丽的丝绸在高空展现着优美柔软的人体动作。

《钻地圈》,将圈置于地上,表演时将圈竖叠起来,演员以轻巧神速的穿越技能,在直径仅比身体宽10厘米的圆圈中,飞腾穿跃,身轻如燕,翻着各种跟斗,表演着三圈正跳,三圈趴虎,侧翻等各种动作,在圈中进出往返。惊险而不失趣味。。

14届杂技节开幕式主持词
篇五:什么的杂技

杂技盛会 精彩共享

第十四届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沧州会场开幕式报幕词

【前台:甲、乙主持人。

【幕后:画外音主持人。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乙:女生们、先生们、朋友们!

甲:大家晚上好!

甲:渤海之滨奏响“爱沧州、做贡献”的主旋律,运河两岸唱响

“干成事、出亮点”的主题歌。这里是第十四届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沧州会场开幕式的演出现场,欢迎大家的光临。 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晚,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

比利时、乌克兰、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地区和中国国内的杂技精英再一次相聚在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狮城沧州。 甲:这是世界杂技的盛典,这是杂技之乡的荣耀。自2009年中

国吴桥杂技艺术节“回家”以来,吴桥杂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牌”,是727万沧州人民递给全世界的“金色名片”。

乙:让我们记住这绚丽的夜晚,这缤纷的舞台属于杂技、属于中

国、属于全世界;

甲:让我们记住这艺术的盛会,这精彩的时刻属于你我、属于大

众、属于全人类。

乙:虚怀天下客,诚迎五洲宾,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杂技

从远古走来,穿越时空,将无穷魅力展示在世人面前。

甲: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杂技柔术和杂技有什么区别

表演艺术家闪亮登场„„。

乙:出席今天第十四届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沧州会场开幕式的领

导是——

【甲乙主持人交叉介绍。

乙:杂技回归大众,百姓登上舞台。出席今天开幕式的还有“沧

州好人” 和劳动模范代表。对各位领导和各位代表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甲:朋友们!首先请大家欣赏比利时和法国杂技艺术家表演的节

目《小跳板》。

【幕后主持人画外音——

朋友们!比利时、法国杂技艺术家表演的《小跳板》,动作连贯性很强。该节目结合朝鲜跳板风格,“双人连续直跳砸板”,穿插“翻腾砸板”技巧,三个人反复多花样跟头连砸,欢快活泼。在表演的穿插技巧中,既有“后空翻360度砸板”、又有“前空翻2周砸板”、还有“燕提2周落地”。动作潇洒大方,表演幽默滑稽,令人叹为观止。

【比利时、法国《小跳板》。

甲:朋友们!接下来你将欣赏的是法国、巴西杂技艺术家表演的

《双人滚圈》,《双人滚圈》由男、女两个演员同时在一单环上表演,除男、女演员分别在单环上表演“直立转环”外,

柔术和杂技有什么区别

还有男演员“俯卧撑转环”、“躺撑转环”和“双人面对面立转”、“双人面对背转环”和“单叉直立转环”等技巧,表演优美自如,技艺融洽,配合得当,充分体现了北美洲杂技表演风格。

【法国、巴西《双人滚圈》。

乙:朋友们!下面你将要欣赏的是法国杂技艺术家表演的《双人

车技》。该节目荣获2008年法国明日与未来国际马戏节特别奖和2010年日本静冈市大道芸世界杯国际艺术节银奖。掌声有请——

【幕后主持人画外音——

朋友们!《双人车技》节目与中国舞台上的车技表演有明显的区别,中国杂技舞台上的车技讲究集体技巧为主,要求整齐、动作一致、画面统一。而欧洲车技表演一是小型多样,技巧全面、难度大、表演有新意;二是技巧完成的顺畅,娴熟、干净利索;三是幽默滑稽,笑料很多,和技巧配合得十分贴切,场上气氛轻松自如。尤其是二人骑一辆车的表演中,两个演员配合得非常默契,如“双人骑车后卧鱼造型”、“前人蹬带人”、“前人倒骑带人”、“倒坐把带人”等技巧配合得十分完美。

【法国《双人车技》。

乙:朋友们!下面的节目是乌克兰《滑稽三人组合》该节目曾获

得2013年3月第6届伊热夫斯克国际马戏节铜奖、2013年

2月第37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铜奖等奖项。请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演。

【幕后主持人画外音——

《滑稽》节目在杂技专场演出中是众多惊险节目大餐的“调味品”。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滑稽表演分为“文滑稽”和“武滑稽”两个类型。一般说来“武滑稽”是以表演技巧为主,“文滑稽”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夸大表演事物的内容。世界各国的滑稽取材广泛、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乌克兰的《滑稽三人组合》既有传统的“匕首穿头”又有“死人悬空”、 “跳绳”、“滑稽扔棒”,非常精彩。

【乌克兰《滑稽三人组合》。

甲:朋友们!接下来请欣赏俄罗斯莫斯科国家大马戏团表演的《高

空钢丝》。掌声欢迎——

【幕后主持人画外音——

朋友们!此次俄罗斯参赛的《高空钢丝》,最后一个技巧是在钢丝上再增加一个跷跷板,两个演员站在跷板的两端保持平衡。技巧新颖,别具一格。

【俄罗斯《高空钢丝》。

乙:朋友们!下面即将为大家表演的是俄罗斯尼古灵马戏团的《抖

杠》。该节目获得2013年蒙特卡罗马戏节银小丑奖、2012年莫斯科马戏节青少年金奖。

【幕后主持人画外音——

朋友们!由俄罗斯尼古灵马戏团表演的《抖杠》节目在第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就参加过比赛,演出的技巧主要“两周落杠”、“前空翻一周360度转体落杠”、技巧连贯、动作准确、受到观众好评。此次参赛又增加了新技巧,由两个女演员轮流表演。主要技巧有“前后翻二周落杠”,“后翻燕提二周落另杠”,增加了技巧难度,也是当代抖杠节目中的顶尖技巧。

【俄罗斯《抖杠》。

甲:朋友们!下面请继续欣赏俄罗斯尼古灵马戏团表演的《顶杆》,

该节目获得2005年巴黎马戏节铜奖、2010年蒙特卡罗马戏节特别奖。

【幕后主持人画外音——

朋友们!本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俄罗斯尼古灵马戏团表演的《顶杆》节目与原先表演的该类节目,无论是技巧创新还是表演形式,都有很大的突破和提高,达到了该类节目新的高度。表演技巧是:“小顶底座打滚”、“杆顶倒立转圈”、“底座顶三人扯旗造型”、“顶杆掛脚拉叉造型”,编排的表演风格新颖且有很高的难度。

【俄罗斯《顶杆》。

甲:朋友们!接下来是俄罗斯国家马戏公司表演的《空中芭蕾》,

该节目曾获得2007年意大利马戏节铜奖、2009年莫斯科第四届世界马戏节桂冠等奖项。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guoxue/7697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