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描写抗日战争英雄人物的形象小说

文秘知识 时间:2020-07-25

【www.myl5520.com--文秘知识】

鲁迅笔下的一些经典人物形象
篇一:描写抗日战争英雄人物的形象小说

鲁迅笔下的一些经典人物形象

【摘要】鲁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中文化战线上的主将,现代文学史上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物形象,包括把握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封建主义的代表的权贵;体现当时中国社会国民性的知识分子和农民等阶层的人物形象等。鲁迅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全景式的反映了当时旧中国的普遍社会氛围,从一个国民审视者的视角入手,表现了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深切思考。

【关键词】鲁迅 作品 人物

分析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等。鲁迅的作品中有无数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但他把目光主要集中在社会最底层这个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祥林嫂等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笔下的权贵者形象有力地说明了这些权贵者的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都被历史的车轮辗作了尘土这一社会历史必然。《狂人日记》中的赵贵翁等人,《孤独者》中的杜师长,《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药》中的康大叔,《孔乙已》中的丁举人?? 一个个活生生的权贵者形象将先生的反封建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先生自已所说:“在中国医好几个人的躯体也无多大益处,更重要的是医治国民贫弱的灵魂”。鲁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国家,被压迫的群众几乎普遍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毒害,几乎普遍地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权贵者们的操纵。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通过塑造一个个权贵者们的阶级属性——势力嚣张的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他们是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正因如此,他们对社会中下层群众如阿Q、孔乙已、华小栓们极尽欺骗愚弄之能事,并且使得其中的一部分成了他们施行统治,愚弄毒害人民的工具,这些权贵者们随历史潮流而动,一有机会就要显示其无比嚣张的气焰。实际上,连他们自已也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实际上起了一种逆向激发作用,最终将他们送上了历史的断头台。鲁迅先生通过权贵形象的塑造,引起了“疗救”的充分注意,明确地引导人们认识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的答案,最终推动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分子和农民作为鲁迅作品中的两类主要的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民性,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表现了他"哀其不兴"的态度,他的农民题材小说更多地表现了他"怒其不争"的思想,更集中地表现出鲁迅作为一个启蒙主义思想家的特点。 鲁迅农民题材的小说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落后农民的艺术形象,他将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直接归纳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

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生存状况,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更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他们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他们具有现代的意识、进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也曾有过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辉煌历史,但他们的反抗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他们的灵魂已经完全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满肚子男盗女娼,或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假道学,或是不学无术的文人垃圾、文人败类。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鲁迅希望大家通过他们失败的故事,看到他们的悲剧既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也是他们自己缺乏"韧性"精神和斗争策略的结果。

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鲁迅笔下的人物让人有一种“发现的喜悦”,我们能在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注意到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鲁迅先生以其冷峻的沉思揭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疮疤并予以疗救,最经推动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我心中的抗日英雄演讲稿
篇二:描写抗日战争英雄人物的形象小说

我心中的抗日英雄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的苏佳怡,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抗日英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几十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我心中就会想起那些为祖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们。想起那些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的形象。所以,在我的心里也住着一位抗日小英雄,他就是王二小。

王二小,又名王朴,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党的伟大先驱之一。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

那景色,美丽极了。这就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抗日,献出了他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吉安小学四年级 苏佳怡

辅导老师:饶英瑛

赞美抗日英雄的句子(向抗日英雄致敬)
篇三:描写抗日战争英雄人物的形象小说

赞美抗日英雄的句子(向抗日英雄致敬)

赞美抗日英雄的句子(向抗日英雄致敬)

1、赵一曼 著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她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时年31岁。

2、卫立煌 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卫立煌(1896-1960),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曾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第19军副军长,徐州戒严司令,首都卫戍副司令,第8军军长等职。1937年9月,为挽救山西危局,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忻口战役总指挥由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1941年,卫立煌曾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1943年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率部打败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打通了滇缅公路。解放战争后期,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于1955年回到北京。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

3、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1932年1月,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4、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

5、谢晋元 八百壮士的指挥官。1905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广东蕉岭人。1925年,在广东大学预科肄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学习。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88师262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524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率部驻防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两个多月,10月26日,日军疯狂向驻地防线发动进攻。他率领第一营的400余官兵,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率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1941年4月,在出操时遇害,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授为陆军少将。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遗容。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

6、张自忠 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张自忠(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74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

7、赵登禹 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全面抗战爆发后,1933年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7月28日,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8、左权 一腔热血洒太行。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9、金方昌狱中蘸血书写壮志: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金方昌是山东聊城人,1937年到山西参加抗战。在晋察冀边区,他担任中共代县赵家湾区区委书记。“书生”出身的他亦能上阵杀敌。他曾利用敌人夜间“会哨”时机,率30名民兵伏击敌人,歼敌甚众,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青年英雄。

10、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

11、白思才端起刺刀扑向敌人: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这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的最后一个战斗瞬间。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序厅,有一幅宏伟的浮雕,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英勇的战士与不屈的人民站在一起,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民族独立自由而献身的英烈们,在这里接受一个国家的最高礼赞。这幅叫做《铜墙铁壁》的浮雕,正展现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4年里,中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同仇敌忾地奋勇抗争。正因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华民族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3、王殿元死也要拉上敌人:胶东军区5旅13团7连2排6班班长、共产党员。在胶东地区的马石山上,他用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也让“马石山十勇士”名垂史册。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掩护大批群众转移的任务。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10名战士且战且退,上了马石山主峰,凭借有利地形和敌人厮杀了5个多小时,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殿元和另外两名战士。敌人冲上阵地,王殿元拾起了最后两颗手榴弹,将一颗扔向了敌群,另一颗拉响,与敌人同归于尽。描写抗日战争英雄人物的形象小说。

14、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这一带的抗日队伍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掩护大批群众转移。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

15、69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桂林寻访当年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时,他们大多已离开人世,活着的已是八九十岁高龄。我们走访了当年亲手杀死“鬼子兵”的阳凤鸣老人;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的张裕华老人;被敌人子弹打穿下颌,失去牙床的黎德老人;当了童子兵后又奔赴抗日战场的郑立志老人;在与敌人搏斗中奋勇杀敌、已于一年前去世的梁辉老人的亲人。无论是他们的亲身讲述,或是其亲人的回忆,都更深地唤起我们对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的记忆,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16、高志航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高志航是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中国人。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次日,大批日本海军远程轰炸机进袭杭州、南京、南昌等地。高志航任大队长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正从河南周家口机场转场移防,在杭州笕桥机场与

日机狭路相逢。高志航率战友驾驶美国“霍克3”飞机击落一架敌机。最终日机遭受重创,我方四大队飞机无一损失。“八一四”之战轰动全国。

17、时隔69年,今天,当我们再次追忆那段历史,首先浮现脑海的便是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在9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川籍抗日英烈占12名。其中最小的乐以琴年仅23岁,最年长的李家钰不过52岁。“无川不成军,四川军民对抗战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敦序说,人们不能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同时也应给予尚在人世的抗战老兵更多的关注和尊重。描写抗日战争英雄人物的形象小说。

18、“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眼看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无情地践踏,百万华南年轻人义无返顾走上抗战的前线,他们中有归国华侨、有大学生、有妇女、有富家子弟、有农民??不论何种出身,人人都争先上前,抛洒青春热血,以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枪炮。

19、戴安澜 马革裹尸抗敌枭。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1942年5月26日,抗击东南亚日军的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牺牲在缅甸茅邦。戴安澜将军的牺牲引起了国际的关注,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向他颁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外国同盟军将领之杰出勋章———懋绩勋章,成为中国受此殊荣的第一人。

20、北方战场的日军占领平津后,组建华北方面军,从1937年8月起发动攻势,相继占领了南口、张家口和大同。9月22日,日军在逼近平型关时,遭到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伏击。这是国共建立统一战线后的首战,受到蒋介石的嘉奖。同年10月,国共两党军队在忻口战役中相互配合,对日军进行了20天的顽强抵抗。此后,国民政府军各部开始了袭击日军的游击战,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则在华北进行游击战,逐渐开辟了敌后战场。

艾克拜尔·米吉提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分析
篇四:描写抗日战争英雄人物的形象小说

艾克拜尔·米吉提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分析

描写抗日战争英雄人物的形象小说。

系 部: 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 号: 2006040935

姓 名: 赵平涛

指导教师: 张凡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24日描写抗日战争英雄人物的形象小说。

艾克拜尔·米吉提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 游牧于千里草原的哈萨克民族,以奔腾豪放的草原气质为文化底色,他们沿承了远古游牧人的生命激情,形成了哈萨克族气压寰宇、豪迈万千的英雄气概。作家艾克拜尔身为草原之子,自然传承了草原人特有的性格与气质,草原文化在其文学世界尽情绽放,草原英雄尽显其文学笔端。一个个生动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而独特,给读者印象深刻而久远。笔者通过对艾克拜尔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形象的梳理与分析,探寻艾克拜尔文学世界中关于英雄及英雄传奇的浪漫想象,从而明晰艾克拜尔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审美意蕴及其小说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艾克拜尔?米吉提 英雄人物 形象分析

【 abstract 】 In Trinidad grasslands of nomadic Kazakh people to Pentium bold and unconstrained grassland temperament for cultural background, following the ancient nomads life passion, formed the Kazakh air pressure, the whole of the heroic myriad heroic spirit. Writer Isaac as the son of grassland Akber, natural inherits the grassland of the peculiar character and temperament, grassland culture in the literary world heartily, grassland hero all show the Bidden literature. A vivid hero, distinctive, and unique, gives readers impressive and long. The author of the Akber for Ike the hero of the novel of the characters comb and analysis, in the world of literature search for Akber about hero and hero of the legendary romantic imagination, and argues the Akber Ike of novel creation aesthetic pursuit,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novel creation and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 key words 】 Akber ? Mijiti Heroes Image analysis

艾克拜尔?米吉提是当代中国文坛著名的哈萨克族作家、翻译家与学者。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作品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和多种文学奖项。艾克拜尔的小说作品大多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为创作背景,其创作手法含蓄而凝练,叙述主题多样而丰富,而关于英雄人物的倾力书写在艾克拜尔小说中占据重要的分量,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小说作品。这些英雄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独特,给当代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九十九张牛皮堵住的风口》中的阿斯哈尔老爹、《瘸腿野马》中的柯尔博戛等,这些英雄人物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熠熠生辉,他们身上体现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直面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极富有睿智与草原人特有的诙谐。“世界历史就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所取得的种种成就的历史,实质上也就是在世界上活动的伟人的历史。他们是民众的领袖,而且是伟大的领袖,凡是一切普通人殚精竭虑要做或要想得到的一切事务都由他们去规范和塑造,从广义上说,他们也就是创造者。”1]卡莱尔的英雄史观对西方现代社会影响巨大,他认为人类的历史是英雄与伟人的历史,[

为了证明这一说法,他把英雄这一概念的外延变得更加宽泛和包容,诗人、教士、领袖开始走进人们对英雄的期待视野,甚至一些生活中的小角色也都被纳入到英雄所包含的范围,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卡莱尔将一切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人都称之为英雄。同样,艾克拜尔笔下的英雄形象也大多是

一些生活世界里的小人物,尽管他们的行为并不令人震撼,但却能从中找出些许英雄般可贵的品质。

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艾克拜尔小说中所描述的那些英雄人物,并非是那些可以撼动寰宇、代代流传的大人物,而是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的小人物。这些人虽不比传奇人物地位显赫、行为令人震撼,但这些人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人们对他有英雄般的敬仰与认同,“艺术作品中英雄主义的人物形象可以为现实中的人提供榜样的力量和生活的目标。”2]这些人用行动书写人生,用品质树立自身形象,向生活中[

的人们尽显榜样的力量,如《九十九张牛皮堵住的风口》中的阿斯哈尔老爹、《努尔韩老爹和猎狗巴力斯》中的努尔曼老汉等。这些人尽管是个常人,但个性鲜明,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令人敬佩不已。小说《瘸腿野马》是艾克拜尔根据哈萨克族的民间故事改编而成,小说以成吉思汗(小说中的人物合罕)占领了哈萨克族人民世代生活的地方钦察草原为背景,由于合罕不信任术赤罕(成吉思汗的大儿子,钦察汗国的汗),在一次打猎中术赤罕被合罕派去的密使杀死,不过没人敢将此禀告给合罕,只得说术赤罕失踪了,以此来暗示合罕术赤罕死讯,可是合罕却勃然大怒,限令钦察汗国的所有臣民在三天之内找回术赤罕,否则将血洗钦察草原。这个消息由钦察汗国的一位叫纳雷曼的老兵传给人民,“??纳雷曼干脆放声的嚎啕起来,也许是受到他哭声的感染,那些一直不敢出声的妇女们嘤嘤的哭了起来。??有几个人看来十分机敏,索性夺门逃出了这个笼罩着这个恐怖的帐幕,似乎极力要摆脱那个过早的伸向他们的魂灵而来的魔掌,狭小的帐内的人们顷刻就乱成一片??”[3](P319)当帐内的人们为突然天将的灾难感到恐惧、甚至绝望时,柯尔博戛——一位为帐内人们演奏的乐师,却用一句话震住了惊慌失措的人们,“明天,我去向合旱禀报术赤汗的下落,你们安心的回家睡觉去吧,祝诸位能做好梦。”[4](P319)柯尔博戛明知道他的举动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可能会被滚烫的铅水烧死,但当他面对钦察草原那些无辜的同胞们,为了草原世界的美好明天,他毅然肩负起这个责任;第二天,守在必经路口的纳雷曼证实了这一点:柯尔博戛说到做到,他用牺牲自己换回了同胞们的安全,尽显了一个哈萨克族汉子刚毅的性格。

《第二十九任队长》——海热特,无疑也是一位充满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英雄。无论是做大批判专栏还是做队长,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改变阿吾勒里贫困的生活面貌,带领大家走上幸福的生活。刚好中学毕业的海热特是一个充满奋斗欲望的青年,他致力于大批判的专栏工作,以此来彻底改变“私”字在人们心中作祟,从而提高生产力,但他不符合实际的做法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出于生产力和现实的需要,人们又重新以“三自一包”的生产方式开始经营时,因此海热特想不通,本来干得好好的队长却撂了挑子不干了。为了劝说他重新挑起这副担子,老支书找他谈话,刚好赶上一群骑士们叼羊,老支书正担心马群切过麦地,糟蹋了麦苗影响了来年的收成,却在这时,只见叼羊的汉子(海热特)忽然拨转马头,沿着冬麦地弛向南边的雪山去了,麦地也免受了糟害。他的马让人做了手脚,他从马上掉了下来时,他一边收拾鞍具,一边对老支书说,“这么您全看见啦?

呵,呵,呵??其实刚才一闭眼切过麦地,羊十拿九稳就是我的了,可我不忍心那样去做——明年还要打粮哩??”[5](P418)海热特以集体的利益为重,并没有因蝇头小利而损害集体的利益。集体又要走自己曾经批判过的“三自一包”的道路时,海热特解不开心中的疙瘩,于是本来做得很好的队长,他却不干了。在这里其实不只是出于他个人的原因,而最主要的是他心里怀揣着整个集体,“自己想不通的事情,干起来心里不能畅快,也没那个心思去干。这样对己对个人都没个好处——当队长嘛,就是要为大家谋点利才行。”[6](P 419)正当大伙得知海热特又要重新当队长时,海热特却为自己能否担当起这个职位而发慌,他不知道自己在今后的岁月中,将如何回答这些乡亲们,是否能够真正不让他们的期待落空??海热特这样的一种心情,主要是出于他考虑能否胜任队长的职位,给草原人民带来福音,这也体现了他关心草原建设的责任感。海热特的任期就要满了,集体选举下一届队长,他充满热情和对未来的向往,毛遂自荐主动担任下一届队长,并将自己担任下一届队长之后的工作做了简介。无论海热特执意担任队长,到不做队长,还是最后坚持再任一届队长,都时刻怀揣着集体和草原人民的利益,充分表明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九十九张牛皮堵住的风口》中“我”给同行的一些朋友讲述了自己的一次采访经历。阿斯哈尔老爹在转场途径老风口时不幸遭遇暴风雪袭击,阿斯哈尔老爹带着他的小孙子与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无一损失的保住了集体的羊群,但他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子。阿斯哈尔老爹讲了一个与风魔作斗争的传奇故事,他一再强调自己不是英雄,却对自己讲述的故事中的英雄艾色特巴特尔充满钦佩和崇敬之情,从此可以看出阿斯哈尔老爹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当阿斯哈尔老爹讲道草原频受风魔的侵害时,阿斯哈尔老爹沉重的叹了口气,当讲道拯救草原的英雄艾色特巴特尔的出现时,他的“一双小眼忽而一亮” [7](P108),从这些神态的变化中可以看出阿斯哈尔老爹关心草原命运和身为草原之子的一份责任感。他谈到自己与艾色特巴特尔的区别,他说,“实话告诉你吧,我只是为了保住集体的羊群,在暴风雪中挣扎了一天一夜,最后连小孙子也丢失了。??在这场暴风雪中我们公社损失了多少牲畜,全县又损失了多少牲畜???记者同志,你把我写成英雄,能把这些损失弥补得了吗?” [8](P109)与全公社、全县的牲畜的损失相比看来,阿斯哈尔老爹觉得自己只是保住了集体的羊群,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即使把自己写成英雄,但对草原的损失也是于事无补的,没有多大的意义。阿斯哈尔老爹说到制服风魔的方法时他谈到了古老的放牧方式,并且指出如果不改变古老的放牧方式,是不能彻底根治这个风魔的。最后,他充满期待的说,“总有一天我会给这个可恶的风魔带上笼头的,到那时,国家再不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了,我也不会失去孙子了??喂,我说记者同志,你倒说说看,你把我写成了保住一群牛羊的英雄又有多大意义呢?” [9](P109)阿斯哈尔老爹保住了集体的羊群,并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子,单凭这件事就足以说明阿斯哈尔老爹是一个英雄。然而,他还时刻关心草原的命运、关心国家的生产,把建设草原、建设国家视为己任,这是人格的升华,也充分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冰雕》这篇小说分为两则,情节简单:一位闻名遐迩的冰雕师傅每年入冬都要为某市人民公

园精心建造冰雕,为灰褐色的冬天增加几分绚烂,然而一到春天,那些曾精心构思的冰雕就化为一滩水泽,什么也没有了。这篇小说虽情节简单,但却很含蓄,文中多次提到屹立于市中心的那匹孤山崖“依旧是灰褐色的”。冰雕师傅抬头望见这匹孤山崖,“那眼神了充满了某种焦渴的希冀,似乎极力要从这里觅回什么。当他又一次举目四顾时,无意中他的视线触在了那匹屹立于市中心灰褐色孤山崖上了。不知怎么刹那间,从他心底深处浮升起一股莫名的愁绪来,久久萦回着,不肯散去??”

[10](P126)屹立于市中心的那匹孤山崖,实际上是象征了城市入冬以后没有一丝生机,一片灰褐色的景象,是与入春的的一片新绿相对。当他看到孤山崖后“他内心深处浮升起一股莫名的愁绪”,而这“愁绪”的引发便是因为入冬市里的这种一片灰褐色、没有一线生机的景象。作为闻名遐迩的冰雕师傅,他承担起让这灰褐色的城市多一点美丽的责任。因此,他看到入冬毫无生机的景象,内心不免有一种“愁绪”。也是由于这样的一种责任感,他为每一次的入冬都精心构思每一座冰雕。小说中有两处用同样的手笔写道,元旦的晚上市里的人们都去欣赏他的冰雕,并为之陶醉,而他“却谁也不曾注意,竟独自躲在僻静的角落里,安闲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11](P126.127)人们都在为他如梦如幻的冰雕世界而为之陶醉时,而他却独自一人躲在没有人注意的角落里,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是美的创造者,但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审视着他所给人带来的美。他的那个年轻的徒弟问他,每年他都费尽心机雕出的冰雕一开春都化为乌有,让人瞧着怪心疼的,今年入冬是否还要这样做,他意味深长地笑了一笑,说,“是啊,它们是化作一滩水泽变得无影无踪了——因为世界就要变得一片新绿。”、“你瞧着吧,今年冬天,当万木凋零的时候,我还要讲它们化成座座冰雕,来装点这个园中的世界??” [12](P128)他处处为他人着想,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工作,并不希求从中得到什么,这是一种由衷而发的社会责任感。

艾克拜尔的小说创作中表现英雄题材的还有很多,如《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小说以猎狗巴力斯为线索,描写了一位关心关心草原命运,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己任的朴实、耿直、善良、无私的哈萨克老人。在土改、人民公社化时,县上的领导并没有小轿车,那时,县领导也能查看下边情况,一年在努尔曼老汉家也能住上几宿。然而到现在,县里的领导有了小轿车却从没有经过他们家门口。努尔曼老汉终于盼到县领导的小轿车停在自家门口,他首先想到的是向领导反映草原的情况,“总算盼来了领导(还不知是哪儿的领导呢)。我非得把牧场的情况,群众的呼声好好向他们反映。” [13](P218)此时,努尔曼老汉以草原人民的代表自居,代表着草原人民的呼声,向县领导反应草原的情况。努尔曼老汉的猎狗巴力斯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15542.html

推荐内容